《静女》导学案(教师版)
《静女》优秀教学设计(7篇)
《静女》优秀教学设计(7篇)《静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分析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掌握《静女》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吸收有益的成份。
教学重点理清诗歌的。
叙事情节,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分析,学习《静女》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布置任务单;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诗意导入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引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走进《诗经》。
诗意导入,渲染诗歌魅力。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欲望。
活动一:温故知新走进《诗经》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
2、按表现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学生回顾《诗经》常识。
普及《诗经》知识点。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活动二:诵读涵咏感知诗意1、听范读、学生自由朗读2、字音、字义、通假字讲解3、全诗梳理理解字词,疏通诗歌大意。
教师明确知识要点让学生了解《静女》的基本内容。
活动三:品读鉴赏探寻诗情1、《静女》描绘了几个镜头?明确:相约、相赠、相悦2、《静女》刻画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明确:女子:娴静美丽、活泼可爱……男子:憨厚淳朴、痴情有爱……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细节和心理描写;(3)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4、归纳主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讨理解《静女》,探寻诗情。
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静女》让学生走进《静女》,真正感受诗歌。
《静女》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
《静女》教案设计
《静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女》诗歌;(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女友的真挚感情,理解真爱的内涵;(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注重感情的美好与纯洁;(3)学会珍惜身边的人,用心去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情感理解;3.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3. 诗歌的审美鉴赏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原文和注释;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展示《静女》诗歌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描写;(2)激发兴趣:提问学生对爱情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真谛。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2)分享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 教师讲解:(1)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经历;(2)解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3)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诗歌鉴赏练习;(2)选取几首类似风格的诗歌,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珍惜身边的人。
7. 作业布置:(1)背诵《静女》诗歌;(2)写一篇关于爱情主题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静女》公开课教案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4篇(范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当怎么写才适宜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静女》公开课教案》,盼望能够给您供应一些帮忙。
《静女》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把握《诗经》的根本学问,积存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娴熟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中仆人公的感情变化,分析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把握《静女》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育喜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汲取有益的成份。
教学重点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会比拟分析,学习《静女》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争论法教学预备教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布置任务单;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诗意导入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布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引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走进《诗经》。
诗意导入,渲染诗歌魅力。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欲望。
活动一:温故知新走进《诗经》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
2、按表现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学生回忆《诗经》常识。
普及《诗经》学问点。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根本学问。
活动二:诵读涵咏感知诗意1听范读、学生自由朗读2、字音、字义、通假字讲解3、全诗梳理理解字词,疏通诗歌大意。
教师明确学问要点让学生了解《静女》的根本内容。
活动三:品读鉴赏探寻诗情1、《静女》描绘了几个镜头?明确:相约、相赠、相悦2、《静女》刻画了男、女仆人公怎样的形象?明确:女子:娴静漂亮、活泼得意……男子:忠厚淳朴、痴情有爱……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细节和心理描写;(3)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静女》教学设计(优秀3篇)
《静女》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里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静女》教学设计(优秀3篇),欢迎参考。
《静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诗是《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漫步古诗苑单元中的一首必学诗歌,并且为语文抽考口语表达考试题目之一。
单元教学要求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或高声吟哦,或评点批注,或比较鉴别,进行个性化阅读赏析,并且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带着现代人的眼光进行感悟,从而充分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情感美、思想美。
【教学对象】:三中联办二·二班【教学内容】:《静女》(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漫步古诗苑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诗经》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想象三次约会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少年的纯真和痴情。
【教学重点】: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纯真、热烈的爱情,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
【授课学时】: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提问引导法、比较法课前准备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方》)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会感觉枯燥乏味,今天,老师首先请大家听一首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
(师生一起听歌)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
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有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
静女教案《静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静女教案《静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勤劳的小编沉默帮家人们收集的6篇《静女》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静女》教学设计篇一学生分析:一般特征: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朦胧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
入门能力: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审美力,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一首情节跳跃、人物朦胧的诗歌;由于《诗经》年代久远,阅读上会有一定困难,幸好诗歌篇幅短小,借助注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
学习风格:学生对于爱情的话题会有发表意见的热情,所以本课的学习不宜教师讲授,而用讨论法来研究人物形象、了解诗歌特点。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2、欣赏纯洁健康的爱情。
三、知识与技能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2、积累文言字词;3、理解诗歌的主旨,读懂人物形象;4、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和诗歌叙事的跳跃性。
二、过程与方法1、朗读感知课文;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3、在探究中了解“诗无达诂”的诗歌特点。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诗歌;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情节的跳跃性和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经》;梳理文意。
1、介绍《诗经》。
(略)2、听朗读,纠正字词读音。
3、据课文注解梳理文意。
4、请学生整理字词。
再朗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1、探讨男主角的形象。
学生讨论交流。
(参考:“搔首踟蹰”,心急难耐,又无计可施,是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子。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个痴情的小伙子。
)2、探讨女主角的形象。
(1)讨论:为什么女主角“爱而不见”?这使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女子?(参考: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有“迟到”的内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让读者琢磨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暇想。
高中语文 《静女》导学案
《静女》导学案
1、自由诵读,概括各章内容
2、在这次约会中,男子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情绪变化?
3、这一对恋人的性格各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4、读第二、三章,思考:相会之时,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
男子对这些礼物是什么态度?可以看出什么呢?
5、男子对这两个礼物,更喜欢哪一个?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6、找出本诗中的细节描写,并说说细节描写的妙处。
7、归纳写作特色
8、比较阅读
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①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①,在城阙①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衿——衣领。
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
①嗣——传送,给予。
①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
①阙——古代城门上的楼。
思考: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
《静女》导学案答案
《诗经两首》导教案 ( 教师 )【学习目标】1.认识并识记《诗经》的有关文学知识,娴熟掌握诗歌中的要点字词。
2.学习《静女》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
3.剖析抒怀主人公的形象,感觉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诚挚的感情。
4.背诵这两首诗。
【要点和难点】1.初步认识《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特点2.剖析抒怀主人公的形象,感觉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诚挚的感情。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要先借助说明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粗心,而后在频频朗读中领悟它们的丰富内涵,累积一些常有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及特别的文言句式等。
而后做到正确朗诵。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边的加点的字注音静女其姝( sh ū)俟我城隅( s ì)搔首( s āo )踟蹰( chíchú)彤管( t óng )归荑(kuìt í)美人之贻( y í)嗤嗤(chī)涉淇( shè )愆期(qi ān )垝垣(guǐ)咎言( ji ù)于嗟鸠兮( x ū)汤汤( Sh āng )罔极( wǎng)靡室( m í)夙兴夜寐( sùm èi )2.指出下边通假字的本字,并指出其含义(1)爱而不见爱通薆,隐蔽,遮盖见通现,出现(2)说怿女美说通悦,喜欢女通汝,你(3)自牧归荑归通馈,赠予(4)匪女之为美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你(5)于嗟鸠兮于通吁,惋惜声(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3.指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⑴其士贰其行 (代词,他的,指代士)咥其笑矣(助词,无心义其叶沃若(树)代词,它的,指代桑)⑵之静言思之(句末助词,增补音节,不译)总角之宴(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氓之嗤嗤()⑶言体无咎言(名词,话)言既遂矣无心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载笑载言(动词,说)⑷以以尔车来用(介词,)以我贿迁(介词,把)以望复关(介词,来,表目的)4.指出下边加点字的古今异义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到了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⑵将子无怒,秋认为期古义:看作今义:认为⑶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多年今义:年纪⑷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差错今义:不痛快5.作家作品填空《诗经》是我国 ___ 第一部 ___诗歌总集。
静女导学案
《静女》自学提纲【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字义。
2. 了解《诗经》中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
3、感受反复、逆转的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分析主人公形象特点及描写人物所用的手法。
【核心素养目标】1、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审美鉴赏2、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1、温故:回忆并背诵学过的《诗经》篇目。
2、熟读本诗《静女》并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诗意,以散文化的笔法改写这首诗。
【拓展阅读】1、诵读《诗经·东门之杨》,并根据注解疏通大意。
《诗经•东门之杨》东门之杨,其叶牂牂。
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
昏以为期,明星晢晢。
[注解]牂(zāng)牂:风吹树叶的响声。
一说枝叶茂盛的样子。
昏:黄昏。
期:约定的时间。
明星:明亮的星星。
一说启明星,晨见东方。
煌煌:明亮的样子。
肺(pèi)肺:枝叶茂盛的样子。
晢(zhé)晢:明亮的样子。
2、《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解]⑴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
衿,即襟,衣领。
⑵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⑶宁(nìng):岂,难道。
嗣(yí)音:寄传音讯。
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⑷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⑸挑(t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⑹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3、《国风·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①,白茅包之②。
有女怀春③,吉士④诱之。
林有朴樕⑤,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⑥,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⑦无感我帨兮!⑧无使尨⑨也吠!【词句注释】①麕(jūn):同“麇(jūn)”,也可用“野有死麇”,獐子。
比鹿小,无角。
②白茅:草名。
属禾本科。
在阴历三四月间开白花。
③怀春:思春,男女情欲萌动。
静女导学案
静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3)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学习《静女》,旨在深入体会古代恋人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能够掌握诗经的基本艺术特色,学会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同时,也希望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静女》,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更能够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追求真挚美好的爱情。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静女》选自_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___诗。
2. 《静女》一诗中,描写男子爱而不见,故意躲藏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静女》一诗中,描写男子等待女子时焦急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对《静女》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以男子的口吻,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描写了恋人间幽会的过程。
B. “爱而不见”写女子见到恋人后的调皮,故意躲藏,让男子焦急等待。
C. “说怿女美”一句,描写男子对女子所赠彤管的喜爱,侧面烘托了女子的心灵手巧。
D. 诗歌通过描写具体细节,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真挚健康的爱情。
2. 下列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C. “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D. 《诗经》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静女》一诗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 《静女》一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邶风·静女 导学案
《邶风·静女》导学案一、课前热身(一)知识回顾:1、《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文学常识:诗经简介:(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2)时间: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3)名称:《诗》《诗三百》《诗经》,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4)篇数:共305篇。
“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
一、风雅颂(乐曲、表现内容)1、“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2、“雅”(又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3、“颂”(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
“风骚”:《诗经》里的“国风”;屈原的《离骚》二、赋比兴(表现手法)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作用——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往往“形象逼真、细节细腻”。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作用——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作用——发端,增强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比兴连用:作用——起到联想、象征、烘托气氛和增加韵味的作用,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其他主要表现形式①重章复唱:作用——表现事物进展的程度和顺序,诗意递进,突出内容。
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一唱三叹,更加强抒情效果,突出感情。
②双声、叠韵、叠字的大量运用:作用——形象生动,精确表情达意,描绘事物特征,加强语意;语音和谐,产生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静女 教案 (4)
静女教案一、引言静女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静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分析和欣赏静女,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表达和创造。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静女的定义、特征和发展历程;2.分析静女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技巧;3.学习欣赏静女的作品,并进行个人鉴赏;4.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和演绎。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静女的定义和特征•静女的概念和定义;•静女的特征和表现方式;•静女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2. 静女的表现形式和技巧•静女的表现形式,如舞台表演、影视作品等;•静女的表现技巧,如语言表达、动作艺术等。
3. 静女作品的欣赏和鉴赏•欣赏经典静女作品;•分析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进行个人鉴赏和评价。
4. 静女的创作和演绎•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静女作品的创作;•基于学习和理解的静女表演。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方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静女的定义、特征和发展历程。
2.观摩方法:观摩经典静女表演,分析表演形式和技巧。
3.小组讨论方法: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创作实践方法:学生通过练习和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和演绎。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第二步:讲授静女的定义和特征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静女的定义、特征和发展历程,结合实例进行说明,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静女表演,加深他们对静女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步:观摩经典静女表演教师选取一些经典静女表演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观后感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表演形式、表现技巧以及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第四步:个人鉴赏和评价学生独立观看一些静女作品,并进行个人的鉴赏和评价,写下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步:创作实践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静女表演的创作和演绎。
静女教案(精选5篇)
静女教案静女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静女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静女教案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教学新课标。
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有机整合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每节课的教学中能够做到合理安排、认真组织,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以生为主,丰富课堂教育教学内容。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生分析:我所教的班级分属一、二层次,在语文学习上差距不是很明显。
他们已经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也适应了高中老师的讲课方式,作为受教育者,容易进入客体意识,所以要重点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认识水平上,高一的学生能运用头脑,对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比较贴近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他们不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老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方式及手段: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式,通过提问及讨论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
(三)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方面,所以我通过不断地思考以及向其他教师请教来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和“其”、“有”的用法。
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氛围。
课堂上采取逐层深入的教学法,同时注意新旧知识的勾连和对比,让学生在深入掌握本课知识的同时,对《诗经》中其它知识也有整体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一)1、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这句话说出了人类生活的一种心态、心境,不管身体多么劳累,人类总要诗意地栖居,就像我们的祖先,虽然生活艰辛,确能够诗意地生活,以歌舞为伴,从而创造出了被后人称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静女》教案
《静女》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静女》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他们了解《静女》的创作背景。
2.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歌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掌握。
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3.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翻译。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运用提问、思考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诗歌的译文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思考等,给予积极的评价。
5.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诗歌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给予客观的评价。
5.3 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评价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静女》诗歌的兴趣。
6.2 诗歌内容回顾与讨论:简要回顾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讨论和交流。
《诗经两首——静女》导学案 陈冬梅
《诗经两首.静女》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评价:[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知识,熟练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的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2)学习《静女》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感受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真挚的感情。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当堂训练预习案(10分钟)(学习要求:借助工具书独立完成预习案,用红笔标出自己有疑惑的地方)一、读准字音,找通假字、解释生词。
①注音姝俟城隅踟蹰娈贻炜怿荑洵②找通假字。
爱而不见、自牧归荑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③解词。
静:其:姝:俟:城隅:爱:搔:踯躅:娈:贻:有:炜:怿:归:荑: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中的人物有哪些?整首诗描绘了哪几幅画面?2、姑娘传达情意的信物是什么?小伙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我的疑问】探究案(20分钟)(仔细研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下面的问题)1、说说小伙子在等待姑娘的过程中有哪些行动,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2、《静女》中的“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表达了男主人公怎样的感情?3人物性格静女男子【练习案】(10分钟)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2、阅读《邶风;静女》,完成(1)~(5)题。
(1)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静女》教案设计
《静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静女》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能够背诵并默写《静女》全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运用朗读、默写等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赞美。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静女》诗文内容的理解。
2.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分析。
3. 背诵和默写《静女》。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解读。
2. 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徐再思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静女》,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对诗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语气和节奏。
5. 练习与反馈:(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2)默写《静女》,检查学生记忆效果。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静女》。
3. 收集其他描写爱情的古典诗歌,进行比较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背诵和诗意解读的质量。
3. 默写测试评价:定期进行《静女》默写测试,检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女》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吴旺林
审核人:杨瑞
时间:2017.03.24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原来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3、《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4、《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反复吟唱。
(结合《诗经·蒹葭》)
二、字词梳理:
①注音。
(在文中标注)
姝(shū)俟(sì)见(xiàn) 踟蹰(chí 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②找通假字。
爱而不见“爱”通“薆”:隐藏、“见”通“现”:出现
自牧归荑“归”通“馈”:馈赠
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的
匪女之为美“匪”通“非”:不是
③解词。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形容词词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音节助词,无意义
姝:美丽俟:等候城隅:城上的角楼
踯躅: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娈:美好贻:赠送
炜:鲜明有光的样子怿:喜爱洵:的确,确实
[我的疑惑]
[学始于疑]将预习课中生成的问题,归类整理。
重点研读:
一、读一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
1、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朗读要注意节奏,情感。
2、全班朗读(强调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3、熟读成诵。
二、演一演:学生边读边讨论,用话剧的形式,演出《静女》中含蓄、朦胧的一幕幕,认真揣摩男女主人公的情态及心理活动。
要求:⑴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旁白(可诵读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另选演员表演(人数自定)。
(备选)
⑵抽签决定由哪几个小组表演,其他小组点评。
三、议一议:
1、整首诗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第一章写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
第二章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
第三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2、找出描写静女的词语,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静女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抒情主人公(小伙子)对姑娘的情感是怎样的?他具有怎样的性格?明确:
①静女的形象分析
首先,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美丽的。
诗章中直接交代了这一点,即“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其次,女主人公大胆开放。
诗章之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遵守当时社会制度,待字闺中,等待媒妁之言、家长包办,反而与男子私自约会于城之角楼,由此可见,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叛逆反抗性。
再次,女主人公情感细腻、委婉含蓄,但她活泼机灵,富有智慧。
为什么女主人公“爱而不见”呢?有这样的可能——第一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观察一下,在当时,有没有异常情况出现,不适合约会,有则不赴约,无则赴约;第二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看看赴约的男子有没有耐心反过来等她,值不值得自己的付出,值得就赴约,不值得就打道回府嘛;第三种可能:女主人公故意捉弄一下男主人公。
综合上面三种可能,透露出女主人公细腻、活泼机灵、富有智慧。
而委婉含蓄可以从诗章的下半部分——她喜爱男主人公却并不直言而借赠送“彤管”、“荑”表现出来。
②男子的形象分析
首先,男主人公是有爱心(爱慕之心)的。
其次,男主人公是有诚心(诚信之心)的,如约而至。
再次,男主人公是有耐心(忍耐之心)的。
最后,男主人公是憨厚的。
女主人公没有出现,男主人公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躇”,急得他是挠头、抓耳又挠腮,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可见其憨厚。
综上所述,男主人公是一位憨厚而有爱心、有诚心、有耐心的可以让女主人公托付终身的好男儿形象。
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①“赋”的表现手法。
这是一篇爱情回忆录,通过回忆,记叙了一对青年男女,恋爱双方一次“城隅”幽会的一个片段情景。
②“比”的表现手法。
诗章中以“彤管”、“荑”草之美比“静女”之美。
③细节描写。
(女子)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
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刻画人物形象:女子,调皮;男子,急躁。
表达思想感情:热恋中男女真切、自然的感情
(4)四言为主,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使诗歌在音律上收到美的效果。
4、你相信爱情吗?
你追求(渴望)的爱情是怎么样的?
你觉得现实社会中我们的爱情现状怎么样?
哪些因素影响了我们的爱情?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D)
A、《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
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3、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