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略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略论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有没有历史?回答是肯定的:有历史。不过,它没有独立的历史。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前,既没有独立的语文教育,也没有语文这一学科名称。但从各个历史时期看,又都存在着带有时代特点的语文教育现象。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一部中国古代教育史,也是一部语文教育史。所以,我们研究古代语文教育史,必须将它放在较大的背景下来考察。

一、中国语文教育史是母语教育史

20世纪初语文教育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一方面,引进西方教育思想,创建新学制,推行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对传统语文教育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算——批判者将积累等同于死记硬背而予以否定;指斥感悟为经验主义、神秘主义,是让学生自己在黑胡同里乱撞;认为先记诵后揣摩再模仿的“运用”(写作)教学,缺乏整体设计,知识结构不清晰,训练线索不清晰,是“瞎子摸象”,很不科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批判者们对传统教育不遗余力进行批判的同时,尝试着以西方教学模式替代传统语文教育的教学模式。倡导西方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教育理念,主张按照知识结构条缕分明地讲析,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总结中心、归纳写法,

一个都不能少。引进西方文章学知识体系,审题、立意、选材、组材、结构等程序化训练风行天下。其结果如何呢?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依然存在,并招致社会各界猛烈批评。1997年语文教育大讨论后,语文教育逐渐调整了方向,走上了回归传统之路。2001年新课程标准明确阐述: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得以逐步恢复并在一定程度上确立其主导地位。

在语文“误尽苍生”的责难声里,我们除了思索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弊病而作必要的“与时俱进”的修正外,我们还要面对着这样的事实:多少年我们都主动承担或被动应对着统合而庞杂的学科内容──所谓“定义”的大杂烩、所谓“两性”争论的不休、所谓中西“嫁接”的困难──种种困难或论争的根源皆在于此,于是,语文教师不由得发出“语文最难教”的慨叹;学生不由得发出“语文最难学”的悲鸣。

而语文的“大杂烩”,既与定义有关,更与语文的历史密切关联。换句话说,语文不好教是伴随着古代语文教育的发展而演化出来的,因为古代语文教育是“文史哲不分”的,现在的问题是古老的语文教育分化过程中产生的。

中国古代教育讲求文教、言教、身教,教化的内容相当广泛。语文教育的目的决定了语文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丰富性。

语文1904年才独立设科,而其他学科因为有比较早的分科历史,有比较具体而明确的分科内容,因而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很容易找到这些学科之间质的同与异。而语文学科则不易做到这一点。虽说改革开放后文学与政治分离,标志着政治捆绑文学的时代结束了,

“文”并非皆以“载道”,那么语文教学也不应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声筒;但“语文是有关‘母语’教育的学科”,“强调人文精神的弘扬,这是母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语文事实上是思想、道德、伦理、信念的一个载体”。语文究竟是怎样的学科?不研究母语教育的历史,很难言说现代语文教育的出路与对策。

二、研究古代母语教育史的意义和价值

“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这是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的一句警言,意思是治学者只有了解古今,今以古鉴,古为今用,才能明晓事理,学以致用。朱绍禹呼吁:研究语文教育,还必须研究历史,“通过对变化历程的了解,认清现状和把握未来趋势”。我国的语文教育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正确地继承这些宝贵的遗产并在此基础上求得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中华民族是朴实的民族,学人谓之“史”的民族;中华民族又是很重视文采的民族,学人谓之“文”的民族。“郁郁乎文哉!”“焕乎其有文章!”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大厦的建造,语文教育是一块不可缺少的、难以替代的基石。我们研究古代语文教育史,从中探索语文教育在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国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认识今天新课程中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乃至大学语文教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人们普遍赞同“软实力”观点的情况下,研究古代语文教育史,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母语教育如何有效发挥文化使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研究课题。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

于世的精神支柱和情感家园,它的继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存亡。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民族身份的标志。母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博大精深且浓郁丰厚的民族文化滋养着年轻的生命,从而塑造其民族个性,培养其民族性格,陶冶其民族精神,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年轻生命的成长同行同在。

语文教育主要具备两个功能,并对人的终身成长产生影响:一是培养学生表达的技能;二是培育健康的心灵。中学生学语文的目的,一是掌握运用母语来交际和表达的能力,二是熏陶培育自己的情感和心灵,使自己健康成长。因此,对语言文字的使用能力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便成为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又因为母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母语教育必然肩负神圣的文化使命。

三、研究古代母语教育史的目的任务

我们研究古代语文教育的目的,当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我们应该取古为今用的态度。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总是建立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我们现在搞语文教学改革,不能割断历史的脉络。具体而言,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是:

1.寻找源头。就像治理江河水患,寻找到其源头才能根治。同样,诊断现代语文教育的病根,必须找到它的源头。或许,当我们认清语文的“大杂烩”、“文史哲不分”的情形后,就会明白“语文最难教、最难学”的根源所在。治病治本,找到病因是根本。

2.分析研判。古代语文教育是一种广义的语文教育,其教学内容深受古代文化传统的影响,是集经史子集为一体、熔文史哲经于一炉

的大语文教育。无论是言文时期的“生活劳动教育”,还是古文时期的“一揽子教育”,都是一种综合教育(用“统合教育”更为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