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0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

合集下载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原因及处理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原因及处理
均经过腋窝引流至上腔静脉 ;乳腺 内侧淋 巴管穿过胸 壁沿胸廓 内动脉走行 ;乳腺下半部与 同侧腹壁上淋 巴 管有广泛吻合 ,这些部位 的淋 巴管手术 中一般不做任 何处理 , 易造成腋下及肋 弓处积液 。 容 临床经验证实这 两 处正是皮瓣 下积液常发生部位 ,并且大部分引流管 迟迟不 能拔除者 , 皮瓣 已完全于胸壁粘着 , 其 此两种情 况 下组织渗 出是较少的 ,因此认为皮下积液的主要来 源应该是淋 巴液漏 出。 有研 究l 7 J 显示保 乳手术 并不 比改 良根 治术皮 下积 液 发生率 低 ,但 是改 良根治术后即时乳房重建的患者 皮下积液 的发生率就显 著低 于以上两种术式患者的发 生率 ,说 明乳腺癌手术 方式 的选择 比手术切 除范围在 防范皮下积液发生上更有实 际意义 。 2术后治 疗措 施 的影响 : . 乳腺 癌术后 有效 引流 能 减少皮下积液 的发生率 ,引流管拔 除过早及 引流管扭 曲、 折叠 、 过细 、 旧或管壁受压 、 陈 血块 阻塞 等造成 引流 管不通畅或引流管置入部位不 当 ,以致手术 区内的创 面渗液引流不畅 , 增加死腔体积 , 干扰吞噬细胞和成纤 维 细胞 活动 , 阻碍毛细血管新生 , 形成皮下积液甚至 出 现皮瓣坏 死 , 迟愈合时间 , 延 术后未经引流及引流不畅 积液发生率极高嘲 。 加压包扎原本是为 了止血 和防止皮下积液 ,但存 在诸多缺点 : 皮瓣在压力下血供减少 ; 弹性绷 带缠绕 力 度 的不均一性 , 将创面分 隔成压力不 等的区域 , 加之 引 流管受 压 , 畅度 降低 , 通 引流不充分 , 妨碍 了皮瓣 与胸 壁之间 肉芽血管供应 网的形成 ; 患者胸廓活 动受 限 , 造 成胸闷憋气等不适 , 加重原有 的心肺疾患 ; 绷带缠绕不 利观察 皮瓣情况 。 除上述 因素外 ,hml Sa e y等翻 研究显 示术 后过 早或 较大的肩部 运动均可导致皮下积液发生率增加 。患者 体质及伴有基础疾病 , 如肥胖 患者及 合并 高血压 、 糖尿 病在 围手术期 因各种 因素导致 肾上 腺素和糖皮质 激素 增加引起 围术期应激性 高血糖状态 ,从 而加重糖 尿病 及术后感染 , 影响创 面的愈合 。 文献报道术前应用新辅 助化疗 的患者 发生术后皮下积液 的概率较低 f 】 o l 。社会 支持是 心理压 力和健 康关 系 的重 要 中介 因素之一 【。 l l 】 这些 因素都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相关 。 但 K ri 2 uo 等“综合 以往 文献报道 : J 皮下 积液产 生的 危险因素 中还没有哪项得到确切证据证实 ,但有些数 据支持部分危 险因素 与皮下 积液产 生相关 , 如肥 胖 、 行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1.3适量保留皮瓣下脂肪,有助于预防皮瓣坏死。皮下脂肪中有丰富的血管网,对维持皮瓣的血运起重要作用。如果皮瓣游离时皮下脂肪保留过少,破坏过多血管网,则增加皮瓣坏死率。缝合时切口张力大,皮瓣中小静脉受牵拉变细,引起静脉回流受阻,接着小动脉供血也受到影响,致使皮瓣血循环不良,导致皮瓣坏死[2]。
2.1.4皮下积液皮下积液造成皮瓣漂浮,增加切口张力使皮瓣与创面分离过长,皮瓣得不到血供而坏死,并且易诱发感染。导致皮下积液的原因主要是液体产生过多和引流不畅。液体产生的原因是淋巴管漏和创面渗出。产生的液体如不能顺利引出体外可形成皮下积液。
(3)包扎采用厚棉垫重点区域压迫加弹力绷带呈寻胸带式包扎方法。用这种方法对创面适度加压,可使创面毛细血管网渗出减少,增加了淋巴回流。并可强制地使皮瓣与胸廓保持相对固定状态,加速皮瓣愈合。胸带包扎的压力要适中,过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过紧则可能影响皮瓣血运。
综上所述,适量保留皮瓣下脂肪,避免皮瓣张力,防止淋巴管漏,有效引流,合适包扎,可有效预防乳癌根治术术后皮瓣坏死。
2.2.4消除皮下积液
(1)消除淋巴管漏术中消除腋窝淋巴结果时必须切断淋巴管,结果结扎时不彻底易形成淋巴管漏。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过程中,不用电刀切割,分离横断的组织即使无血管也要结扎,根,分别置于皮瓣根部绕创腔一周,2根引流管在腋窝会合,采用负压吸引,这样有效地增加了引流位点,防止引流管阻塞而引起皮下积液。
2.2.2正确使用电刀:使用电刀时,皮瓣和胸壁之间要有一定的张力,减少电刀与皮瓣的接触面,不要在一处反复切割,缩短其在单位面积内与组织的接触时间。
2.2.3皮瓣的形成:皮瓣下保留适量的脂肪,采用距肿瘤边缘3~4cm处做梭形切口,在切口周围保留皮下脂肪厚度0.5cm分离皮瓣,超过3cm后,皮下脂肪可逐渐增厚。这可保存皮下毛细血管网,使局部血运良好,减少皮瓣坏死。在满足癌肿切除范围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切口张力。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与防治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与防治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与防治发表时间:2009-06-11T12:01:00.6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3月第7期供稿作者:付维成[导读] 我院自1997年1月~2007年12月施行的134例乳癌根治术中,皮瓣坏死11例,现将皮瓣坏死的原因及处理体会报道如下:我院自1997年1月~2007年12月施行的134例乳癌根治术中,皮瓣坏死11例,现将皮瓣坏死的原因及处理体会报道如下:1 皮瓣坏死的原因1.1解剖皮瓣时层次不清,使真皮内血管破坏,所以剥离面应在真皮层下与脂肪层之间进行,可以较好地保护真皮内的血管网,也减少出血。

1.2切口感染,因炎症使真皮内血管栓塞,加之未及时引流,造成皮瓣坏死。

1.3术中频繁使用电凝,使皮肤与血管损伤,特别在皮瓣部位长时间使用电凝。

1.4肿物较大,皮肤切除过多,缝合后两侧皮瓣张力较大,造成血运障碍。

1.5皮瓣剥离范围过大,皮肤切开后,剥离皮下脂肪的范围一般为5厘米左右,有些术者剥离大大超过这个范围,易导致皮瓣坏死。

1.6术后加压包扎压力不适度,尤其腋窝部,可使皮瓣与基底部附贴不紧密,皮下积液而使皮瓣坏死。

1.7术后引流不充分及引流管护理不当,持续负压吸引的间歇时间过长,可使血凝块将引流管堵塞,又未及时将血凝块冲洗吸出,造成皮下积液,皮瓣浮起而坏死。

2 预防2.1肥胖病人,因腋下脂肪过多,切除后遗留腔隙较大,可采用局部缝以小垫,外加打包固定。

2.2如肿物不大,缝合后切口仍感有张力,可行减张缝合。

2.3肿物较大时,以及与皮肤粘连破溃时,可施行游离植皮,不能强行拉拢缝合。

2.4术后三天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如阻塞应立即冲洗,不通者更换引流管。

2.5术后切口加压包扎。

2.6剥离皮瓣时,应保持真皮层的完整性,如发现过薄或出现血运障碍时,应将其剪除,并行植皮术。

3 治疗术后一周,如发现皮瓣呈暗紫色、有水疱,说明表皮层已坏死,抽出水疱内液体,局部用酒精湿敷,数天后可恢复生机,如皮肤苍白或暗褐色,应给以切除,如皮下组织坏死,也应同时切除,基底部经换药后,可再次植皮。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预防及护理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预防及护理

部不适 , 因此 , 还应 当鼓励 患者 适当进食 , 饮食 应选 择清淡 、 高
热量 、 含 维 生 素 、 消 化 食 物 , 食 多 餐 。 该 类 患 者 体 质 多 富 易 少
较差 , 加之化疗药 物 的毒副 作用 , 患者 不 思饮 食 , 体质 均有 不 同下降 , 护士应详 细 了解患 者饮 食情 况 , 做好 健康 指导 , 其 使
l. % 。认 为通 过 积 极 术 前 准 备 和 术 后 护 理 干预 , 有 效 预 防 皮 瓣 坏 死 的 发 生 。 14 可 关键 词 乳 腺 癌 根 治 术 ; 瓣 坏 死 ; 防 ; 理 皮 预 护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6— 26 2 1 3— 0 1— 2 10 7 5 ( 00J 2 0 6 0 中 图 分 类 号 :4 3 7 R 7. I
为探 讨 乳 腺 癌 根 治 术后 皮 瓣 坏 死 的 预 防措 施 及 护 理 方 法 , 10例 乳 癌 根 治 术 患 者 采取 术 前 干 预 、 后 充 对 4 术
分引流、 观察皮 瓣血运及 早期 预防 、 能锻 炼等护理措施 。结果 10例乳腺癌根 治术患者发 生皮瓣坏死 1 功 4 6例 , 生率为 发
20 09年 1~1 0月 , 们 对 10例 乳 腺 癌 患 者 行 根 治 术 治 我 4 疗 , 给予 皮 瓣 坏 死 的 预 防 措 施 和 精 心 护 理 , 得 满 意 效 果 。 并 取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发生 率为 1. % 。其 中 5例术后 4—5d开始 出现皮肤缺血或 14
[ ] C r t sO SabE,uk e a. rs r des g 1 hie N R,ta B roM,t 1Pes e rs ns sn u i a dp s r r gahecr o ef oa p nu i [ ] n ot t i rp i ae f h m rl ucrs e J . aeo t e t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防治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防治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防治【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行乳腺癌根治术游离皮瓣时,采用皮缘3 cm以内用手术刀,3 cm以外用电刀。

术后应用较细的两根硅胶管剪不同方向的侧孔为引流管。

加小负压吸引,皮外不加压包扎。

结果156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仅2例行皮瓣转移者有少许坏死外,其余154例均一期愈合。

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淋巴漏是可以预防的。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极高。

国内文献报道为51%~71%[1]。

近3年来河南省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外科共施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56例。

其中简化根治术102例,标准根治术54例。

术中、术后采取了多种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本科共施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56例。

其中左乳癌97例,右乳癌59例。

TNM分期:I期53例,Ⅱ~Ⅲ期99例,IV期4例。

其中原位癌3例,均在钼靶X线定位后行腺叶切除,快速冰冻病理证实后,行改良根治术。

1.2 方法对钼靶X线中可以钙化点(1 cm2.>5个)均定位活检;活检标本再行钼靶X线检查证实后送病检。

对TNM分期I~IIa期均行改良根治术。

对IIb~IV期采用标准根治术。

术前合理设计切口,标明手术切除范围;选择以肿瘤为中心的梭形切口,切口线距肿瘤边缘>2~3 cm;皮缘3 cm以内用手术刀游离皮瓣。

3 cm以外用高频电刀游离皮瓣。

手术结束后,选择较细的2根硅胶管,剪不同方向的侧孔,孔间距约1.5 cm作为引流管。

其中一根置于前胸壁(顺序为:锁骨下→胸骨旁→肋缘上→引出皮外)术野边缘半周;另一根置于腋下,从术野下极引出皮外,双管固定在皮上。

双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

切口缝合后,皮外不加压。

根据引流管的引流量,决定每一根管的拔管时间。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预防处理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预防处理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预防处理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

方法对2000~2011年115例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115例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5%,其中皮下积液10例,占8.7%,皮瓣坏死9例,占7.8%。

经过穿刺引流、创面换药,均在5~20 d后治愈。

结论通过改进细化手术操作、合理有效多管引流、适度加压包扎等一系列措施,可减少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发生。

标签: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往往由于手术操作技巧以及术前、术后处理的不同,引起多种并发症,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1],一旦出现并发症,就必然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本文对2000年1月~2011年1月间115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1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68岁,平均56岁。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

临床分期:Ⅰ期16例,占13.9%;Ⅱ期49例,占42.6%:Ⅲ期50例,占43.5%。

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1.2 方法术中游离皮瓣,使用双刃离断刀,避免电刀热损伤所致脂肪液化、皮缘坏死;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扎淋巴管断端,避免淋巴管损伤;创面彻底止血;腋窝放置双向引流管负压引流,术后7~10 d拔出;皮缘保持一定张力;腋窝及切口均匀垫以柔软无菌棉垫后,多头胸带适度加压包扎;术后7 d内患肢制动。

1.3 并发症诊断标准[2]按下列标准判断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的程度。

①皮瓣坏死:当皮瓣出现明显变黑,切割时不流新鲜血液时即诊断为皮瓣坏死。

皮瓣坏死宽度可分为3度:Ⅰ度5 cm。

②皮瓣积液:局部有波动感,局部穿刺抽出液体即可确诊,50 mL为大量积液。

2 结果皮下积液10例,占8.7%。

皮下积液最多见于胸骨旁近剑突处6例,其次为切口外下方肋前线处4例,积液量20~30 mL,淡黄色,经3~4次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后即痊愈。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和预治要点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和预治要点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和预治要点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探讨防治要点。

方法: 对本组42 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方式、切口选择、皮瓣厚度、皮瓣张力、电刀游离皮瓣、单纯性持续负压吸引或持续负压吸引加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与皮瓣坏死程度的关系。

结果: 42例患者中9例出现皮瓣坏死(21% ), 皮瓣坏死与切口的选择、皮瓣的厚度、引流管放置、创面是否加压包扎明显相关;与患者是否存在基础病、哪种手术方式、是否用电刀游离、是否应用止血剂无关。

结论: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很多,皮瓣供血不足、张力过大、没有保持良好的负压吸引是术后皮瓣坏死的根本原因,保持适当厚度的皮瓣,减轻皮瓣张力,术后持续通畅的负压吸引, 持续加压包扎及对并发症积极的处理等是防治皮瓣坏死的关键要点。

【关键词】乳腺癌皮瓣坏死原因防治要点【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026-02【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breast cancer after skin flap necrosis and explore its prevention .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in this group of 42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summarizing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surgical incision choice, flap thickness , flap tension electric knife free flap , simple continuous suction or sustained negative pressure to attract additional elastic bandage bandaged relationship with the flap necrosis . Results: 42 patients flap necrosis occurred in nine cases (21% ) , skin flap necrosis and incision of choice , the thickness of the flap , drainage tube placed , the wound is bandag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 whether there is basis for the patient 's disease, which surgical procedures , whether electric knife free , independent of whether the application of hemostatic agents . Conclusion: Many breast cancer after skin flap necrosis reasons , insufficient blood supply to the flap , the tension is too big , do not maintain good suction is the root cause of skin flap necrosis , maintaining the proper thickness of the flap , flap relieve tension , postoperative continuous suction smooth , continuous compression bandaging and aggressive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 such as prevention is the key point of skin flap necrosis.【Key words】 breast cancer flap necrosis reasons Prevention points现在对于乳腺癌的手术已有共识,缩小手术范围是趋势, 但是我国很多地方由于经济和技术的落后,乳腺癌根治术仍然是首选的手术方式。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防治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防治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防治河南省南阳市胸科医院作者:吕保华谢冉乳腺肿瘤是女性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的损伤及常见并发症: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给女性心理和生活带来很多痛苦。

为此,多年前改进了操作,极大地降低了此类并发症。

乳腺癌根治术应包括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的整块切除。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两种术式:一是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二是保留胸大、小肌。

前者淋巴结清除范围与根治术相仿,后者不能清除腋上淋巴结。

资料及实践观察,I、II期乳腺癌应用上述两种术式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国外报告率高达24%-53%,国内报告60%。

它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主要是淋巴管漏、引流不畅,其次是电刀切割、腋窝死腔、脂肪液化、包扎固定不紧等有关。

常发生的部位为腋区、肋间区、锁骨下区和胸骨旁区,以腋区最为多见。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率10%-61%。

乳房血运是由胸外侧动脉、胸廓内动脉穿支、肋间动脉穿支、胸肩峰动脉等供应。

前两者是主要供血动脉。

乳房有丰富的皮下动脉网,皮下动脉网距表皮0.3-0.5cm,手术室应注意保护皮下动脉网,用电刀切开组织颜色呈黄色时,说明功率过大,皮瓣就易坏死,其皮瓣的厚度<0.3cm时,皮下动脉网遭到破坏,就会引起皮瓣区域血供障碍,产生坏死。

基于上述解剖特点,手术切口皮瓣的厚度都应>0.5cm,皮瓣与疮底建立可靠地血供关系需要3-4周。

南阳胸科医院针对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做法是这样的:1.全组病例均用电刀游离皮瓣、在腋窝淋巴清扫时仔细结扎由上肢及切口周围胸壁向腋窝方向走行的淋巴管。

2.清理创面后,再用吸附性很强的无菌敷料盖在创面上观察2-3分钟,揭开敷料对敷料渗湿的相应区域认真查找原因,并妥善处理。

3.手术时注意保护皮瓣的厚度,要做到皮瓣厚度>0.5cm,距皮缘5cm以外的皮瓣厚度应>0.8cm,使皮瓣有充分的血供,以减少皮瓣局部坏死发生。

4.切口严密缝合,不应有张力,置多侧空引流管2个,分别放在腋中线5、6肋间及胸骨旁第4、5肋间,皮肤戳口适当,并缝合固定,不能漏气,外接负压吸引装置,5-7天后引流量<5ml时拔出引流管。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与防治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与防治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与防治
宋巍
【期刊名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3)4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将2002~2004年某院所收住的57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例分为两组,分别称为改进组和传统组.改进组21例采用了预防皮瓣坏死的综合方法,传统组36例采用腋窝淋巴结清扫后置管引流,胸带加压包扎.将两组病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传统组皮瓣坏死率为39%,改进组皮瓣坏死率为5%,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防止腋下淋巴管漏,腋下置管引流,将皮瓣缝合固定于胸壁.合适的压力胸带加压包扎.皮瓣缝合不带张力,合理的皮瓣厚度及术后严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宋巍
【作者单位】黄山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安徽,2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及皮瓣下积液的预防(附72例报告) [J], 张东海;池宇明
2.乳腺癌根治术预埋双管负压引流管预防术后皮瓣坏死积液的效果观察 [J], 陈军
3.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预防处理分析 [J], 阿斯耶姆·图尔
荪; 阿布都沙塔尔·吐尔地; 米也赛尔·肉孜
4.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J], 梁垲;贾海全;王皓颖;刘鹏;史源
5.MEBT/MEBO联合rh-aFGF治疗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伴感染1例报告 [J], 朱杏;李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

表 3 两组 WB C及 DB C恢 复 时 间 比 较
组 别
A B
术 后 5天 正 常
51 3 9
7天 正 常
5 2 48
总例 数
5 2 5 0
2 汪 复 , 婴 元 . 一 内 酰 胺 类 抗 生 素 与 p 内 酰 胺 酶 抑 制 剂 复 方 制 剂 张 口 一
维普资讯
河南 外科学 杂 志 20 0 2年 2月 第 8卷 第 1 HEN 期 AN OU NAL OFS J R URGE RY Vo . l8,, No

Fe 00 b2 2

29 ・
戳 孔 引 出 。④ 使 用 静 脉 高 营 养 支 持 疗 法 。 ( ) 组 替 2A
门 汀 使 用 方 法 : 于 术 前 1小 时 静 脉 注 射 3 2 。② 术 ① .g
球 菌 中 的 链 球 菌 ; 氧 菌 : 兰 氏 阴 性 ( ) 氧 杆 菌 厌 革 G~ 厌 如类杆 菌 l等 。 3
后 每 8小 时 静 滴 替 门 汀 3 2 , 续 4天 。 ( ) .g 连 3 B组 头 孢
表 明 替 门汀 对 厌 氧 菌 中 : 脆 弱 拟 杆 菌 属 ; 拟 杆 菌 ① ② 属 ; 梭 状 芽脆 杆 菌 属 的敏 感 率 均 高 于 甲硝 唑 一 ③ 。
根 据 本 文 A、 B两 组 的 治 疗 结 果 , 们 可 以 看 到 : 我 ① 在 预 防 切 口感 染 方 面 , 疗 组 与 对 照 组 存 在 显 著 差 治
表 1 两 组 切 口 感 染 情 况 比 较
内酰 胺 酶 牢 固结 合 , 成 不 可 逆 的结 合 物 , 生 以充 分 发
挥 替卡西林 的抗菌活性 , 对 于最值得 重视 2 而 0种 E — S

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防治

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防治

文章编号 :6 2 8 5 ( 0 1 1 — 0 5 0 1 7 — 3 12 1 )1 0 5 — 2
发率。故术前应设计好切 口, 中不要切除太多皮肤 。切 口设 术 计可 以乳头为 中心分别作水 平线和垂直线 ,如原发灶在 中央 区, 选择纵 切 口或横 切 口均可 ; 如原发灶 在外周 , 如靠近垂直 线则选择纵切 口, 靠近水平线则选 择横 切 口, 这样才能避免切 3 1边缘距离皮瓣 基部过长 , 从而影 响皮瓣 的血运。一般切 口距 肿块边缘 3m 以上 即可 c 。术前把要分离皮瓣 的界限标明 , 以 指导术中的操 作。 322 当游离皮瓣 : ..恰 游离 皮瓣 时 , 虽然皮下脂肪中的垂直血管 被破坏 , 但其中仍存在丰富 的血管网 , 它对维持皮瓣 的血运 , 防 止皮瓣坏死起重要作用 。皮瓣过薄可使术后皮瓣 坏死率上升 , 其 中重要原 因就是皮下脂肪保 留太少 ,破坏 了其中的血管网。 但皮下脂肪里 既有 血管 网, 有淋 巴管网 , 也 脂肪保 留过多又有 可能造成 淋巴管 内的癌细胞残 留 , 使术后 复发 的危险增加 。所 以皮瓣既不要太厚 , 也不要过薄 。按照 目前我 国的乳腺癌手术 原则操作 , 所游离 的皮瓣将仅 保留少量脂肪组织 , 这势必产生 比较高的皮瓣坏死率。 目前 日本采用 了新 的游离皮瓣 的方法 , 值得借鉴 ,具体方 法是:距切 口边缘 2m 以内的范 围中保 留 c 5 m的皮下脂肪 ,距切 缘 2m 以外的皮瓣保留约 lm的皮下 m c c 脂肪 , 在乳腺组织与 C o e 韧带起始部的交界处游离皮瓣 。这 op r 样可 以很好的保留皮瓣的血运 , 防止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I 5 1 。 323 ..保持适度 的皮瓣张力 : 张力的大小直接影 响着皮瓣 的 皮瓣 血运 。皮瓣张力过大时 , 中的小静脉受牵拉变细 、 其 闭合 , 导致 2结 果 皮瓣血液循环障碍, 发生坏死。所 以在缝合切 口的时候 , 要在充 本组乳腺癌术后共发生皮瓣 坏死 3 2例 ,坏 死范 围< c : 分切除癌细胞可能侵犯的皮肤的基 础上 ,尽量减小皮瓣张力。 2m 者 2 ,— c 5例 , 7例 2 5m 者 所有病例 均经过换药治 愈 , 程 2 — 如果皮瓣 张力高 , 病 0 可以使用皮肤减张的缝合方法 。具体方法包 6 天 。 良根治术 、 5 改 单纯乳房切除术者皮瓣坏死发生率分别为 括 : ①皮肤 缺损面积小时, 可以采用皮肤 网状戳孔法。用手术刀 2 . %(210 、 01 1 3 3/5 )0(/2 o对 出现坏死范 围在 5m 以内的切 尖将切缘两侧皮肤切 多个小切 口, 3 c 长约 O8m, . 间距 2 3m, c  ̄ e 深 口边缘 的皮瓣 , 过局部 伤 口的多 次换 药 , 用 贝复济 , 通 外 湿润 度达真皮层 , 不要全层切开 , 以防破坏皮下毛细血管网。切口的 烧伤膏均取得治愈 。 多少视皮肤张力大小而定。皮瓣缝合后颜色正常, 不苍 白, 表明 3讨 论 血运 良好 , 以停止戳孔 。②如果皮肤缺损较大 , 可 则采用游离植 皮瓣 坏死是 乳腺 癌术后最常见 的并 发症 ,国外 文献 报道 皮术 , 一般采用下 腹壁全厚皮片移植 。用刀尖在皮片上多点切 坏 死率为 1— 0 ”国内任 长才 道 为 3 %。本组 发生率为 开成 网状 , 0 6 %r , 1 一可以增加皮 片面积 , 二可 以使皮下 的渗血渗液能 1 . %, 97 与国内外报道相仿 。 5 及时排出, 促进皮下毛细血管再生 , 防止移植皮片坏死。 31 . 皮瓣 坏死 的原 因 32 .4减少皮下积液 : . 皮瓣 的血供 除了来 自基底部血管 , 还有一 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 坏死 的根本原 因是 皮瓣 的血液循 环 音 分来 自皮瓣与胸壁建立 的血运联系 。皮下积液可使皮瓣不 口 障碍 ,各种 导致皮瓣 血液 循环障碍 的因素 ,都可引起皮瓣 坏 能 及 时 地 与胸 壁建 立 血 运联 系 , 皮 瓣 缺 乏 血 供而 坏 死 。导 致 使 死 。根据本文分 析结果 , 结合文 献资料 , 可将导致皮瓣坏死 的 皮下积液 的主要原 因是皮 下液体产生过多或引流不畅 。液体 主要原 因归 纳为以下几 点 :①游离皮瓣 时切断 了皮肤 与其下 主要来 自淋 巴管漏 和创 面渗液 。减少液体 的产生可采取 以下 方 的动 、 静脉血管 , 皮瓣 血液循环不 良, 致 尤其 在取 薄皮瓣时 , 措施: ①预防淋 巴管漏 。术后淋 巴管漏的最主要 的原 因是术 中 更易 出现上述情况。 ②皮瓣张力较高时 , 内的血管会受压 淋 巴管结扎不彻底 , 皮瓣 尤其是腋窝处 的淋 巴管。术 中使用电刀处 闭塞 , 以至皮瓣血液循环障碍。③ 术后 皮下积液使皮瓣处 于游 理淋 巴管断端也是导致 淋巴管漏 的原 因,因为淋 巴管 内的有 离状态 , 能及 时和胸 壁建立血 液循 环 , 不 也可导致 皮瓣 坏死。 形成 分不像血管 内那样 多 ,单纯依靠 电刀 的热效应不能使其 ④术 中不正确使用 电凝 , 尤其在皮瓣 上过长时 间、 过于密集 的 完全闭合 , 如不结扎 , 可能造成术后淋巴漏 。 有 而对于胸骨旁、 使用 电凝止血 , 皮瓣 血管遭到破坏 。⑤ 包扎压力不 当 , 于 腹壁上部 的淋 巴管 , 使 对 由于其数 量较少 , 引流量 有限 , 可以不结 需要加压包扎 的皮瓣 ,如压力 过小 ,造成皮瓣 与胸廓粘 附不 扎。目 前生物蛋 白胶 已被用于乳腺癌手术 中, 以预防术后淋 可 紧, 压力过大则使皮瓣血运不 良。 巴漏 的发生 。 体方 法是 于缝 合切 口 将 5 lm 生物蛋 白胶 具 前 O l 3 . 防 措 施 2预 喷洒 于腋 窝和手术创面 。我 们使用明胶海绵填塞法也取得较 针对上 述造 成乳 腺癌术后皮瓣 坏死的原 因 ,可采取 以下 好效果 。 ②减少创面渗液 。 面渗液 主要来源于手术创面 的炎 创 预防措施 。 症反应和脂肪组织 的液化 。 炎症反应的渗液 , 一般于术后 2 天 3 .合理设计切 口:ak 等p 为乳腺肿瘤 细胞对肿瘤表面 达到 高峰 , .1 2 G ba 认 之后逐 渐减少 , 对皮瓣坏死的影响较小 。而脂肪 其 皮肤很少侵犯 ,即使 保留 了肿瘤表 面皮肤也不会增 加局部复 液化 的量决定 于术 中受到损伤 的脂肪组织的量。使用电刀游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

加压包扎 。研究组 操作方法 : 择横梭 形切 口, 免纵切 选 避 口, 距肿瘤 边 缘 30—5 0c 皮 下 注 射 肾上 腺 素 盐 水 . . m,
( L 2 0m ) 保 留真 皮 层 , 肪 厚 度 约 0 5c 清 扫 腋 1m /5 L , 脂 . m, 窝时 尽 可 能结 扎 毛细 淋 巴管 , 腋 窝 及 切 口 下 方 各 留置 软 于 硅 胶 引 流 管 1 , 负 压 引 流器 , 部创 面均 匀 放 置 散 开纱 根 接 胸
再 生 的 毛 细血 管 。皮 下 积 液 造 成 皮 瓣 与 胸 肌 分 离 过 长 , 从 而影 响皮 瓣 愈合 , 致 皮 瓣 坏 死 。对 照组 皮 下 积 液 率 导
2% , 9 研究 组 组 皮 下 积 液 率 3 。 %
3 4 术后创 面包扎 创面及皮瓣上适当的压力 , . 不但有助 于消灭组织问 的死 腔 , 防止 渗液和 血肿 , 同时还 能减轻组 织组织水肿 , 有利于静脉 回流和皮瓣 存活 。散开 的纱布层 有一 定 弹 性 , 会 导 致 皮 瓣 过 度 受 压 , 响 血 运 , 般 在 术 不 影 一 后两天松开胸带 , 术后 7—1 引流量 <1 L d 0d 0m / 拔管。
1 1 一般资料 对照组 : 院 2 0 . 本 0 7—1 1以前 14例病 例 0 均 为 女性 , 龄 2 6 年 9— 9岁 , 均 4 平 8岁 。研 究 组 :0 7—1 20 1
以后 6 例 病 例 , 为女 性 , 龄 2 7 5 均 年 5~ 9岁 , 均 4 平 9岁 。 12 两 组 均 采 用 乳 腺 癌根 治 术 对 照组 操 作 方 法 : 择 切 . 选 口 , 离 皮 瓣 , 下 留置 引 流 管 1根 , 压 引 流 , 力 绷 带 , 游 腋 负 弹

乳腺癌皮瓣坏死原因及预防措施

乳腺癌皮瓣坏死原因及预防措施

乳腺癌皮瓣坏死原因及预防措施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50万死于乳腺癌,乳腺癌多发于女性,男性少见,20岁以前少见,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多发40~60岁,尤其是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多见。

一.乳腺癌高危因素1.家族遗传史2.乳腺良性疾病史3.激素水平高4.生殖因素5.其他:肥胖、饮食、电离辐射、药物等。

二.临床表现1.肿块首发症状多为无意发现的无痛性肿块,多为单发、质硬且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在乳房内不易推动,常位于外上象限。

2.乳房外型的改变1)酒窝征:癌细胞侵及Cooper韧带,使其收缩而失去弹性,牵拉皮肤所致2)乳头偏移或回缩:癌细胞侵及乳管收缩所致3)橘皮症:癌细胞堵塞皮肤及皮下淋巴管出现真皮水肿,毛囊处出现凹陷形成橘皮样。

4)皮肤溃烂:癌细胞侵入大片皮肤所致三.皮瓣坏死发生的原因术后皮瓣供血主要来自真皮下血管网,而距切缘3cm 以内的血供主要靠与胸壁紧贴后所形成的新生血管网联系而获得,因此,这部分皮瓣血供差,易坏死。

因此,凡是各种导致术后皮瓣供血不足的因素都可导致皮瓣坏死。

1.术中游离皮瓣时破坏了真皮下毛细血管网,切断了皮肤下方的动、静脉,导致皮瓣供血不足,尤其是游离皮瓣过薄时更容易出现。

游离皮瓣解剖层次不清,皮瓣厚薄不均匀,尤其是“岛屿状”与“阶梯状”残留的皮下脂肪起支撑作用致使皮瓣不能与胸壁组织贴附,无法建立新生毛细血管网,导致皮瓣坏死。

2.术中在皮瓣上电凝止血过于频繁,时间长或电刀功率过大均可使真皮下毛细血管网遭到破坏,造成皮瓣供血不足而坏死。

3.皮肤切除过多,缝合皮瓣张力较高,皮瓣内血管因受压而闭塞,致使皮瓣供血不足,高张力者皮瓣坏死率明显高于低张力者。

4.术后处理不当引起皮瓣坏死: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直接与肋骨表面贴合,创面不平坦,若包扎压力不均匀可使部分皮瓣过度受压导致血管痉挛闭塞;部分皮瓣松弛而与胸壁贴合不紧密,术后引流不通畅,拔出负压引流管时间过早,患肢过早大幅度活动、呼吸运动使胸肌或肋间组织与皮瓣在未愈合前产生相对移动,造成电凝焦痂脱落而继发出血,形成皮下积血、积液等,使皮瓣长期处于游离状态,未能及时和胸壁建立血液循环,造成皮瓣坏死。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

扎 , 留负压 引流 管观 察 2 保 ~4天 , 信 皮瓣 无 存 活 确
机会 以后 , 皮 瓣 坏 死 范 围 大 于 5 m 者 , 过 病 人 如 c 经 同 意 , 行 了 Ⅱ期 手 术 处 理 。在 门诊 或 手术 室 内常 进 规 消毒后 , 于坏死皮 瓣 周 围 , 视坏 死皮 瓣 的大小 做利 多 卡 因局 部 浸 润 麻 醉 ( 要 时 加 用 镇 静 止 痛 药 肌 必 注) 。迅 速切 除坏 死皮瓣 , 同时彻 底清 理切 口内坏死
e r e f r d wih m o i e a ia a t c o r c n e v t e s r e y o h m r o n k n rwe e p r o me t d f d r d c l s e t my o o s r a i u g r .3 f t e we e f u d s i i m v 7 fa e r s s l p n c o i.Re u t 3 a e t k n fa e r s swe e c r d b r s i g c a g n h t e r sl s c s s wih s i l p n c o i 1 r u e y d e sn h n e a d t e o h r6 we e
[ btat Obet e Toa ayetewa oma a es i f p n co i atrmo ie a ia o ea A src] j i c v n ls h yt n g kn l er s f df drdc l p r— a s e i
to rc s r a i e s r r fbr a tc n e .M e h d Fr m 0 o 2 06,3 a i n swih b e s a — i n o on e v tv u ge y o e s a c r to s o 20 4 t 0 68 p ta t t r a tc nc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3:优拓能减轻患者更换敷料时的疼痛。在优拓封闭性敷料覆盖的液体中发现了血小板衍生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成因子,可见优拓水胶敷料不仅能保持细胞的活力,保持与愈合组织间的接触,而且还可以使创面保持湿润,无结痂,脱痂过程,而不影响肢体活动,又不引起创面出血。
处理
(1)术后确认创面皮肤坏死后,对于早期缺血性改变,可以75%乙醇湿敷,促进血液循环,表皮脱落形成新鲜创面后,局部湿敷,即可愈合。
(2)全层皮肤坏死者,若宽度3cm,可换药剪除坏死皮肤,早期采用高张溶液如3%NaCl溶液或25%葡萄糖溶液局部湿敷,待渗出减少后可改用凡士林油纱换药,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必要时可辅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药物外敷,合并感染时全身应用抗生素,一般可自行愈合。(可使用“优拓”治疗,作用原理及优点见附1)
乳腺癌术后出现皮瓣坏死有以下常见原因。
(1)乳腺癌根治术常需切除较多的皮肤,加之皮瓣分离的范围较大,皮瓣剥离得过薄或厚薄不均呈“阶梯状”,使真皮内毛细血管破坏而影响术后皮瓣的血供。
(2)皮瓣缝合时张力过大,引起皮瓣的缺血坏死。
(3)术后加压包扎过紧,创缘皮肤受力不均匀,也会使局部皮肤血供发生障碍,造成坏死。
附1 优拓的优点:
1:优拓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优拓是一种不粘伤口的非闭合性脂质水胶敷料,水胶微粒(羟甲基纤维素)散布在不粘伤口的聚合物及有凡士林油覆盖的聚酯网上,适用于急性创面和慢性创口的局部治疗,为伤口愈合创造最佳的湿性愈合环境。1962年温特的研究证明:封闭性敷料给创面创造了一个湿润环境,使伤口再上皮化能力提高,能加速伤口愈合和促进组织生长。
2:优拓能降低伤口感染率。优拓含有脂质类水溶性胶状高科技创口愈合促进剂,其作用原理是水胶微粒散布在不粘伤口的聚合物及凡士林油覆盖的聚酯网上,在创口表面与外界之间形成一层保护膜,创口处营造了一个无菌的良好环境,脂质水胶可以直接作用于伤口表面,不粘伤口及周边皮肤,也不损伤新生组织。由于伤口是通过结缔组织修复,伤口收缩及上皮再生而达到愈合的,这就为污染伤口创造了最佳愈合条件。优拓脂质水胶敷料浸出液体呈酸性,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降低其感染率,同时覆盖在聚酯网上的凡士林对杀死入侵的致病菌也是有利的。

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防治体会

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防治体会

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防治体会发表时间:2016-03-22T09:38:20.033Z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作者:张毓孙博[导读] 西安市中心医院普外三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近期常见并发症,国内外文献综合报道发生率为10%~61%之间。

(西安市中心医院普外三科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防治体会。

方法:选取15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发生原因,总结防治经验。

结果:有皮下积液者皮瓣坏死率明显高于无皮下积液者。

经过穿刺引流、创面换药,均在5~20 d后治愈。

皮下积液与术后引流不畅,局部包扎不当等有关。

结论: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导致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皮下积液发生因素主要与手术及术后处理不当有关,通过合理的术前评估和预防淋巴管瘘、合理应用电刀、术后皮下放置引流管充分引流及合理的胸带包扎可以减少皮下积液的产生,从而减少皮瓣的坏死。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253-01【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ubcutaneous effusion and skin flap necrosis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58 cases of breast cancer surgery were selected. Analyze the causes and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prevention and cure. Results: the necrosis rate of skin flap necros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subcutaneous effusion. After puncture and drainage, wound dressing, all in the 5 ~ 20 d after curing. Subcutaneous effusion and postoperative drainage is not smooth, and other related to improper dressing. Conclusion: the subcutaneous fluid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skin flap necrosis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Subcutaneous effusion occurred factors mainly with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improper handling relevant, through the reasonable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and prevention lymph duct fistula, rational use of electric knife, postoperative subcutaneous placement of drainage tube and adequate drainage reasonable chest bandaging can reduce subcutaneous effusion, thereby reducing the flap necrosis.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近期常见并发症,国内外文献综合报道发生率为10%~61%之间。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病因及预防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病因及预防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病因及预防作者:乔阳波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7期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较常用的术式,但因手术范围较大,术后合并症较多,其中皮瓣坏死是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报道发生率为10%~60%,国内报道为51%~71%[1]这些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增加医疗费用,而且影响术后综合治疗的及时开展,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2-3]。

通过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皮瓣坏死的治疗,分析其原因,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此合并症发生。

1皮瓣坏死原因1.1皮瓣血运皮瓣血运来自基底周围皮下血管网的血供和皮瓣与胸壁贴紧后所形成的新的血运联系,而切缘附近皮瓣的血供主要靠其形成的新的血运联系获得[4]。

主要原因是游离皮瓣时将皮肤与其下方血管直接切断,这种独立的血供受到破坏而致皮瓣坏死,这是皮瓣坏死的根本原因。

1.2皮瓣减张皮瓣张力大小将直接影响皮瓣血供。

张力大时,皮瓣小动脉血供受阻,倒致皮瓣坏死[5]。

皮瓣过于松弛引起皮瓣下积血、积液。

1.3皮瓣厚薄分离皮瓣时应在真皮层之下,浅筋膜之上。

游离皮瓣范围过大则增加了皮瓣坏死率。

如皮瓣游离范围过小,皮下脂肪保留过多,易使癌残留,导致局部复发。

1.4皮下积液皮下积液致皮瓣浮起,不能短期内与胸廓建立血运,致使皮瓣血运不良,皮瓣坏死。

1.5皮瓣与胸壁固定在缝合切口时,将皮瓣间断固定于胸壁,消除了皮瓣与胸壁间腔隙,利于胸壁与皮瓣间再生血管形成。

胸带加压包扎利于皮瓣与胸壁的贴合,使作用到皮瓣上压力均匀,并可强制地使皮瓣与胸廓保持相对固定状态。

1.6通畅引流在腋窝置一剪有侧孔的乳胶管,以负压引流管为好,术后4~5 d拔管。

王振杰[6]等报道"皮瓣戳孔"引流法对引流皮下积液效果好,但术后渗液多,易招致感染。

1.7淋巴管漏术中清扫腋窝时需常规结扎由上肢走向腋窝的所有淋巴管,消除淋巴管漏。

过去往往只强调通畅引流和加压包扎,未免本末倒置[7]。

乳腺癌术后切口皮瓣坏死的预防与处理

乳腺癌术后切口皮瓣坏死的预防与处理

乳腺癌术后切口皮瓣坏死的预防与处理
王华
【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5(011)003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切口皮瓣坏死的观察与处理.方法:A组120例患者采取加强全身营养进行心理护理与局部治疗(微波治疗、换药等)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切口皮瓣愈合.B组15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治疗,未采取A组的加强措施.结果:皮瓣坏死:A组4.5%,B组17.9%.植皮率:A组1.67%,B组6%.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加强营养、心理护理与局部治疗(微波治疗、换药等)相结合的办法可促进切口皮瓣愈合,降低皮瓣坏死率及植皮率.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王华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心医院外三科,45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血塞通在预防电刀分离乳腺癌薄皮瓣后皮瓣坏死中的应用研究 [J], 陈宇宁;吴祖培
2.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坏死 [J], 刘贵江;袁敏
3.早期清创缝合对乳房切除术后皮瓣坏死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李迎华
4.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缘皮瓣坏死的可能原因及处理 [J], 罗炜;成明华;肖勋刚
5.局转皮瓣联合PRP修复术后切口缘皮肤坏死 [J], 孙凯;孙玉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
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根治手术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进行探讨。

方法对84例新的防治方法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皮瓣坏死防治的病例与过去实施的112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例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

结果乳腺癌患者在接手根治手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从44.7%下降到2.4%,经统计学处理证明,新的皮瓣坏死防治方法具有良好的疗效。

结论运用外科手术进行乳腺癌治疗经常会并发皮瓣坏死,皮瓣坏死防治的关键措施有:防止腋下淋巴管瘘;腋下肋下置双管引流;合适的胸带包扎力;合理的皮瓣厚度及皮瓣缝合不能有张力。

关键字:
运用外科手术进行乳腺癌治疗经常会并发皮瓣坏死,对于患者来说,皮瓣坏死虽然不会致命,但是会对影响患者的情绪,造成患者在治疗期间情绪紧张、对康复失去信心等,同时皮瓣坏死还不得不让病人的术后辅助治疗推迟,延长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时间,对于患者的治疗非常不利。

本文选择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2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新的治疗方法在运用外科手术进行乳腺癌治疗中预防皮瓣坏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2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为84例,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新的防治方法进行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对照组患者为1120例,都是我院近10年内进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病例。

对照组术后操作过程:腋窝淋巴结清扫后置引流胶管一根,术后接负压持续吸引。

胸带加压包扎。

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手术操作进行了一些改进,具体如下:(1)在清扫淋巴结的过程中对上肢向腋窝走向的所有淋巴管进行常规结扎处理;(2)采用“一上一下双管法”进行持续负压引流。

即在腋窝处进行负压引流的基础上对肋弓处也进行负压引流。

肋弓处负压引流管的走行必须要遵循沿皮瓣下缘弧形向上经胸内缘,端点达第三肋间的原则。

在负压引流管的沿途要剪多个侧孔;(3)在胸带包扎过程中要在下面垫上很多块小纱布,一般为20块左右,这样可以使得胸带对皮瓣的压力更加均匀;(4)不具备缝合处理的皮瓣不能进行缝合,可进行植皮处理;(5)要切除癌缘2-3cm的皮肤,
距此皮缘直径5cm的皮瓣不保留皮下脂肪,其它处皮瓣则可适当增厚。

皮瓣坏死的临床表现:颜色变黑,切割中没有新鲜血液流出。

2.结果
1204例乳癌根治术病人两组效果见表1。

84例中有2例出现皮瓣坏死,面积4cm2,其它均正常愈合。

2例皮瓣坏死因面积小,未植皮,经换药术后115个月痊愈。

表1 两组根治手术患者术后皮瓣坏死情况对照表
分组n 皮瓣坏死例数坏死率(%)
实验组84 2 2.4%
对照组1120 501 44.7%
合计1204 503 47.1%
3.讨论
国外的相关统计表明,运用外科手术进行乳腺癌治疗经常会并发皮瓣坏死,其发生率为10%-60%;国内的相关统计表明,运用外科手术进行乳腺癌治疗经常会并发皮瓣坏死,其发生率为51%-71%。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新的治疗方法,经统计学处理证明,对皮瓣坏死具有良好的疗效。

我们认为该方法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
(1)皮下积液
皮下积液对皮瓣的影响是阻止其和胸廓建立血运从而导致其坏死。

一般导致皮下积液的原因有引流不畅和液体产生过多这两种。

产生液体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创面渗液,另一个是淋巴管瘘。

①消除淋巴管瘘淋巴管瘘的问题一直没有一起人们的足够关注。

一般医生在对于积液的控制都是采取引流或者加压包扎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

上肢所有淋巴管最后均要经过腋窝引流至上腔静脉,在清扫淋巴结的过程中对上肢向腋窝走向的所有淋巴管进行常规结扎处理,如果结扎不彻底易形成淋巴管瘘。

另外,发生皮下积液最为多见的位置就是腋下和肋弓处。

这两处正是淋巴集聚通过之处。

再者,有些人在行乳癌手术时喜欢使用电刀,但是淋巴管中的有形成分不象血管内血液中的有形成成分那样多,电刀并不易彻底闭合其管孔。

术中腋下淋巴管结扎不彻底,术后不易自行闭合,出现淋巴瘘,易导致皮下积液。

我们认为术中彻底结扎上肢进入腋窝的所有淋巴管极为重要。

胸骨旁及腹壁上处的淋巴管因其数目及引流量有限,为简化操作所以可不单独结扎。

②通畅引流采用“一上一下双管法”进行持续负压引流。

即在腋窝处进行负压引流的基础上对肋弓处也进行负压引流。

肋弓处负压引流管的走行必须要遵循沿皮瓣下缘弧形向上经胸内缘,端点达第三肋间的原则。

在负压引流管的沿途要剪多个侧孔;所以能很好地引流除腋窝外另外两个易发生淋巴管瘘及易积液的位置。

这种负压引流方法不但容易操作,而且对于积液控制的效果也特别明显。

③胸带包扎进行合适的胸带包扎可以对创面渗液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并且胸带包扎还可以让皮瓣和胸廓的接合更加紧密且较为固定,这样皮瓣就可以快速和胸廓建立血运从而防止皮瓣坏死,因此进行合适的胸带包扎是有利于防止皮瓣坏死的。

进行胸带包扎一定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是力度也适宜,其次是在胸带包扎过程中要在下面垫上很多块小纱布,一般为20块左右,这样可以使得胸带对皮瓣的压力更加均匀,对于患者呼吸的影响也较小。

(2)预防皮瓣坏死要注意皮瓣张力和皮瓣薄厚
①皮瓣张力缝合的张力会对皮瓣的血液循环形成直接的影响。

过大的张力会将皮瓣中的小静脉拉伸变细,小静脉变细的直接影响是小动脉供血不足,同时静脉回流也会不畅,很容易造成皮瓣因供血不足坏死。

为了减小皮瓣的缝合张力,有的医生会考虑减少对癌变面积的切割,这种做法会增加乳腺癌的复发概率。

我们认为,在充分切除癌可能侵犯的皮肤(一般距癌缘3cm)情况下,如果缝合皮瓣时有张力就应直接植皮。

②皮瓣薄厚在进行皮瓣剥离的过程中往往会破坏皮下脂肪中的垂直血管,皮下脂肪中的血管网主要用于皮瓣的血运从而保证皮瓣的成活,因此过多的剥离脂肪很容易造成皮瓣因供血不足而坏死。

但是脂肪中除了血管网外还分布着密集的淋巴网,如果对脂肪剥离不够很容易造成癌细胞残留,增加了复发的风险。

为解决这一矛盾,我院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对于接近癌灶处皮瓣要“薄”(要切除距癌缘2~3cm的皮肤,距此皮缘直径5cm的皮瓣不保留皮下脂肪),其它处皮瓣则可增厚。

参考文献
[1]翟保平,李文涛,张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皮瓣厚度选择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
年06期
[2]马煜磊.双管负压引流适当加压包扎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33期
[3]李宏江,朱精强,赵扬冰,敬静,李志宇.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J].重庆医学;2001年02期
[4]王刚,韩国秀,袁鑫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预防[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年05期
[5]王海,朱兆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78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