菵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除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菵草的综合防除
5. 1 合理使用除草剂 虽然使用除草剂提高了劳动效率, 有效控制了
杂草对作物的危害, 但连续单一使用某种除草剂会 增大药剂选择压, 使抗药性杂草发生量上升。因此, 不同施药形式、不同作用方式的除草剂要交替使用。 5. 2 把握除草剂的使用适期
菵草田间生长动态表明, 菵草在小麦播后第 18 周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 比小麦推迟 3周。因此, 田 间化除应在小麦播后 18周内进行。 5. 3 结合农业措施进行治理
除草剂的广泛使用, 提高了劳动效率, 有效地控 制了杂草对作物的危害。但连续单一使用某种除草 剂会增大药剂的选择压, 使抗药性杂草发生量上升。 李宜慰等在施用绿磺隆不 同年限的小麦田 采集菵 草、日本看麦娘种子, 用活体生物测定和离体化学分 析方法, 研 究其抗药性水 平 [ 19] 。结果表 明, 连续 3 年使用绿磺隆的麦田中菵草和日本看麦娘均没有明 显的抗药性, 但在连续 6年使用绿磺隆的麦田中菵 草表现出明显的抗药性, 防效降低 42% 。
一般认为, 作为 杂草 !的 植物具有多实性、强 大的生命力、种子成熟程度和萌发时期参差不齐、多 种繁殖方式、多种传粉途径、籽实具有广泛的传播方 式、对作物具有拟态性和具有 C4 的高光效途径等生 物学特性 [ 13- 14] 。从结实特性来看, 菵草植株成熟前 夕每穗粒数为 529粒, 有效分蘖数为 1. 65个 /株, 这 使得菵草有足够的种子可以延续种群。虽然菵草的 颖果比其他农田禾本科杂草大, 但其千粒重却较小, 仅有 0. 87 g, 这能使菵草脱落后漂于水面传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田草害一直是阻碍农 业快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 全世界 农作物受杂草危害平均减产 9. 7% , 其中粮食作物 减产 10. 4% [ 1] 。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除草剂长期 单一使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菵草已从田间次要杂 草逐渐演变成部分田块的主要杂草。其发生量呈上 升趋势, 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 2- 4] 。
及防除对策 [ J] . 江苏农业科学, 1999( 5) : 37 - 39.
( 下转第 3页 )
杂草科学 2010年第 1期
Biblioteka Baidu
3
韩瑞娟, 董立尧, 李 俊, 等. 日本看麦 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代谢抗性的初步研究 [ J]. 杂草科学, 2010( 1): 3- 7.
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代谢抗性的初步研究
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茬油麦田免、少耕耕作措施 的推广, 使得大量杂草种子滞留于土表, 有利于其萌 发。因此, 在小麦或油菜种植前进行深翻, 可降低翌 年杂草出土基数。同时, 采用旱作作物与小麦进行 轮作几年, 形成不利于菵草种子保存的生态环境, 可 以减少土壤中菵草种子库的数量, 降低其发生量。 5. 4 对菵草的开发利用
世界范围内有关菵草的研究中, 较多涉及到对 菵草的利用。作为一种本土杂草, 菵草在美国广泛 分布于西北和北部各州并被用作饲草。菵草是阿拉 斯加州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为野生动物提供庇 护场所和食物。其变种 Egan!在 1986年由阿拉斯 加植物资源中心定为栽培种进行广泛种植, 用于湿 地改造。 1986年, 前苏联的 M artynyuk在调查 23种 野生杂草时发现, 有 11种对水稻病原菌敏感, 其中 又以菵草等 3种杂草最为敏感 [ 6 ] 。
3 菵草的生态学特性
3. 1 菵草的生长范围 菵草侵入农田、危害农业生产, 始见于 20世纪
80年代末。涂鹤龄等报道 [ 2 - 3 ] , 长江流域的稻茬油 菜田和麦田中, 菵草的发生量呈上升趋势。 90年代 中后期, 有关菵草的危害及防除问题得到了人们的 密切关注。吉林等报道 [ 4 ] , 从 90年代开始, 菵草迅 速在麦田蔓延, 1999年已成为苏南太湖地区麦田主 要杂草之一, 形成了新的草害。此外, 江苏省赣榆县
1 菵草的发生、分布及危害
菵草适生于水边及潮湿处, 为长江流域及西南 地区稻茬麦田和油菜田主要杂草, 在安徽、江苏、浙 江三 省的 长 江两 岸 地 区大 量 发 生。我 国 多 数省 ( 区 )均有分布, 朝鲜、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 有发生 [ 5] 。菵草尤在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田块危 害严重, 并为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锈病的寄主。
通过对菵草和看麦娘中胚轴伸长与对除草剂敏 感性之间的关系研究 [ 7 ] 发现, 菵草黄化苗的中胚轴 长度比看麦娘短。在深于 1. 5 cm 的土层中, 菵草也 能萌发, 但胚轴的伸长则限于约 1 cm 以内。菵草生 长点分布的最大 范围是 1. 1~ 1. 5 cm, 而看麦娘的 生长点则在 0. 5 cm 以内。菵草与看麦娘在除草剂 处理下存活率的不同, 与它们的生长点在土层中的 深度有关。褚建君研究认为, 菵草的根茎叶均具有 高度发达的通气组织, 可适应于多水环境 [ 8] 。菵草 叶片的上表皮细胞在横切面上的排列呈平滑的 波 浪形 !, 其表面积较小, 不利于除草剂喷雾液的滞留 与吸收。并于 1996年调查了油菜田主要杂草的物 候谱, 发现与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牛繁缕、猪殃殃、 大巢菜相比, 菵草出苗的持续时间较长 [ 9- 10] 。
2 菵草的生物学特性
菵草是禾本科菵草属植物, 一年生草本。圆锥
收稿日期: 2010 - 01- 08 作者简介: 宋晓丰 ( 1970 ), 女, 河北磁县人, 一级 教师, 从事生 物学
教学与科研工作。 E - m ai:l songx2001@ sina. com。 致谢: 饶娜对试验工作和论文撰写给予热情帮助, 特致谢意。
关键词: 日本看麦娘; 高效氟吡甲禾灵; 代谢; 抗性; P450; GST s 中图分类号: S451. 22+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 935X ( 2010) 01- 0003- 05
日本看麦娘 ( A lop ecurus japonicus) 是我国油菜 田的一种恶性禾本科杂草, 是制约油菜丰产丰收的 主要因素。高效氟吡 甲禾灵 ( ha loxy fop - R - m eth
参考文献:
[ 1] 王忠武. 农田杂草抗药性研究进展 [ J] . 杂粮作物, 2006, 26( 1 ): 130- 132.
[ 2] 涂鹤龄. 麦田杂草的演 变和防除 对策 [ G ] / /农田野燕 麦和阔叶 杂草防除论文集.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 3] 唐洪元. 中国农田杂草 [ M ] .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1. [ 4]吉 林, 张亚明, 金水明, 等. 太湖地区麦田菵草迅速蔓延的原因
韩瑞娟 1, 董立尧1, 李 俊 1, 张宏军 2
( 1.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科学系, 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95; 2.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物测定室, 北京 100026)
摘要: 为了明确日本看麦 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 ( ha loxyfop- R - m ethy l) 的代谢抗性 机理, 研究了 抗性和 敏感 生物型体内细胞色素 P450还原酶 ( cy to chrom e P - 450 monooxygenases, P450 ) 和谷胱甘 肽 - S- 转移酶 ( g lutath ioneS- transferases, GST s)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 未用药剂处理 时, 抗 性日本看麦 娘 P450与 GST s的活性 均高于 敏感 日本看麦娘。高效氟吡甲禾灵茎叶喷雾 处理 2 d后, 敏感 植株 反应 剧烈, P450与 G ST s活性 均呈现 急剧 的变化 趋 势, 而抗性种群的变化趋势平 缓。处理 后第 6 d, 敏感种群较抗性种群先出现下降趋势, 其活性也明显低于抗性种 群。处理后第 10 d活性均降到最低, 并且依然低于施 药初期。从 而可以 得出: 高效氟 吡甲禾 灵被抗 性日本 看麦 娘体内的细胞色素 P450还原酶催化, 经过羟 化作用迅速解毒, 并在 G ST s的催化下形成了无 毒或低毒 的化合物, 使 其免受伤害。表明代谢酶活性增强是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产生抗性的机 理之一。
花序顶生, 长而狭。小穗近无柄, 排列于近三角形的 穗轴两侧, 两侧压扁, 有 1~ 2小花。颖膜质, 钝或凸 尖。外稃膜质, 内稃透明, 与外 稃近等长。雄蕊 3。 菵草属之学名 B eckm annia H ost系 为纪念德国植物 学家 Johann Beckm ann而定。模式种为 B. erucaefor m is ( L inn. ) H os,t 产欧洲。本属约 2种及 1 变种, 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 1种及 1变种 [ 5] 。
从某种角度来说, 对杂草的利用即是对其最好 的防除。国外对菵草的报道多涉及对其利用, 在美 国的阿拉斯加州, 菵草是当地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作为饲料被广泛种植。中国植物志等称菵草为品
4 菵草的化学防除
田间试验表明, 用百草枯 900 g a. .i / hm2, 防效 可达 100% [ 15] ; 用 25% 异丙隆 3 000~ 3 750 g / hm2, 对菵草的防 效可达 90% ~ 95% [ 11, 16] ; 用 55% 吡氟 草胺 2 700 mL /hm2, 防效超过 90% [ 17] 。此外, 防除 麦田菵草的药剂还有丁草胺、精噁唑禾草灵等。最
近由先正达公司开发的除草剂新品种 15% 炔草酸 W P (麦极 )登记用于小 麦田防除部分禾本科杂草。 黄正银等研究表明, 15% 炔草酸 300 g /hm2, 对菵草 的株防效超过 95% , 鲜重防效在 96% 以上 [ 18 ] 。
质优良的饲草。菵草在作为 牧草的开发与 利用方 面, 具有潜在的价值。
2
杂草科学 2010年第 1期
和安徽省富阳市也均有菵草危害小麦的报道 [ 11- 12 ] , 并认为菵草造成小麦减产原因是其根系极为发达, 在大肥大水条件下生长迅速, 抽穗后顶叶又宽又长, 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 造成小麦贪青、迟熟、倒 伏。小麦单位面积的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都随 菵草密度的增大而下降, 造成严重减产。 3. 2 菵草的生态适应性
杂草科学 2010年第 1期
1
宋晓丰, 叶桂峰. 菵草的生物 学生态学特性及防除研究进展 [ J]. 杂草科学, 2010( 1) : 1- 3.
菵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除研究进展
宋晓丰1, 叶桂峰 2
( 1. 河北省磁县第一中学, 河北磁县 056500; 2. 河北省磁县教育局教研室, 河北磁县 056500 ) 摘要: 以长江中下游冬小麦田恶性杂草菵草 [B eckmannia syz igachne ( Steud. ) F erna ld]为研究对象, 对其发生 现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 性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化学防 除与农业防 除相结合 的综合防除 策略, 为有针对 性地 进行杂草防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菵草; 生物学; 生态学; 综合防除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 935X ( 2010) 01- 0001- 02
从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看, 菵草在不适宜萌发 的条件下进入休眠是其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性, 使其可以顺利越夏。同时说明, 菵草最适的越夏 条件是室外土壤中浸水保存, 此条件恰好符合长江 中下游夏季稻麦 /油轮作区的农田环境。菵草种子 的最适萌发温度范围为 5~ 15 ∀ , 萌发不需光照, 在 较宽的 pH 范围内 ( pH 值 4~ 10) 种子均可萌发, 其 危害严重的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省 ( 市 ) 位于北 纬 27~ 33#的地理带, 这条地理带的年平均温度为 15~ 16 ∀ , 年降水量在 1 000~ 1 500 mm 之间, 能满 足菵草萌发所需的温度、湿度等条件, 非常适合菵草 生长。此外, 菵草种子对水分胁迫非常敏感, 但对盐 胁迫不敏感, 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茬麦田土壤湿润, 冬 季又雨水丰富, 能满足 菵草萌发所需 的湿润条件。 这也是稻茬田菵草危害严重的原因之一, 说明菵草 非常适应稻麦 /油轮作的耕作制度。
5. 1 合理使用除草剂 虽然使用除草剂提高了劳动效率, 有效控制了
杂草对作物的危害, 但连续单一使用某种除草剂会 增大药剂选择压, 使抗药性杂草发生量上升。因此, 不同施药形式、不同作用方式的除草剂要交替使用。 5. 2 把握除草剂的使用适期
菵草田间生长动态表明, 菵草在小麦播后第 18 周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 比小麦推迟 3周。因此, 田 间化除应在小麦播后 18周内进行。 5. 3 结合农业措施进行治理
除草剂的广泛使用, 提高了劳动效率, 有效地控 制了杂草对作物的危害。但连续单一使用某种除草 剂会增大药剂的选择压, 使抗药性杂草发生量上升。 李宜慰等在施用绿磺隆不 同年限的小麦田 采集菵 草、日本看麦娘种子, 用活体生物测定和离体化学分 析方法, 研 究其抗药性水 平 [ 19] 。结果表 明, 连续 3 年使用绿磺隆的麦田中菵草和日本看麦娘均没有明 显的抗药性, 但在连续 6年使用绿磺隆的麦田中菵 草表现出明显的抗药性, 防效降低 42% 。
一般认为, 作为 杂草 !的 植物具有多实性、强 大的生命力、种子成熟程度和萌发时期参差不齐、多 种繁殖方式、多种传粉途径、籽实具有广泛的传播方 式、对作物具有拟态性和具有 C4 的高光效途径等生 物学特性 [ 13- 14] 。从结实特性来看, 菵草植株成熟前 夕每穗粒数为 529粒, 有效分蘖数为 1. 65个 /株, 这 使得菵草有足够的种子可以延续种群。虽然菵草的 颖果比其他农田禾本科杂草大, 但其千粒重却较小, 仅有 0. 87 g, 这能使菵草脱落后漂于水面传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田草害一直是阻碍农 业快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 全世界 农作物受杂草危害平均减产 9. 7% , 其中粮食作物 减产 10. 4% [ 1] 。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除草剂长期 单一使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菵草已从田间次要杂 草逐渐演变成部分田块的主要杂草。其发生量呈上 升趋势, 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 2- 4] 。
及防除对策 [ J] . 江苏农业科学, 1999( 5) : 37 - 39.
( 下转第 3页 )
杂草科学 2010年第 1期
Biblioteka Baidu
3
韩瑞娟, 董立尧, 李 俊, 等. 日本看麦 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代谢抗性的初步研究 [ J]. 杂草科学, 2010( 1): 3- 7.
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代谢抗性的初步研究
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茬油麦田免、少耕耕作措施 的推广, 使得大量杂草种子滞留于土表, 有利于其萌 发。因此, 在小麦或油菜种植前进行深翻, 可降低翌 年杂草出土基数。同时, 采用旱作作物与小麦进行 轮作几年, 形成不利于菵草种子保存的生态环境, 可 以减少土壤中菵草种子库的数量, 降低其发生量。 5. 4 对菵草的开发利用
世界范围内有关菵草的研究中, 较多涉及到对 菵草的利用。作为一种本土杂草, 菵草在美国广泛 分布于西北和北部各州并被用作饲草。菵草是阿拉 斯加州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为野生动物提供庇 护场所和食物。其变种 Egan!在 1986年由阿拉斯 加植物资源中心定为栽培种进行广泛种植, 用于湿 地改造。 1986年, 前苏联的 M artynyuk在调查 23种 野生杂草时发现, 有 11种对水稻病原菌敏感, 其中 又以菵草等 3种杂草最为敏感 [ 6 ] 。
3 菵草的生态学特性
3. 1 菵草的生长范围 菵草侵入农田、危害农业生产, 始见于 20世纪
80年代末。涂鹤龄等报道 [ 2 - 3 ] , 长江流域的稻茬油 菜田和麦田中, 菵草的发生量呈上升趋势。 90年代 中后期, 有关菵草的危害及防除问题得到了人们的 密切关注。吉林等报道 [ 4 ] , 从 90年代开始, 菵草迅 速在麦田蔓延, 1999年已成为苏南太湖地区麦田主 要杂草之一, 形成了新的草害。此外, 江苏省赣榆县
1 菵草的发生、分布及危害
菵草适生于水边及潮湿处, 为长江流域及西南 地区稻茬麦田和油菜田主要杂草, 在安徽、江苏、浙 江三 省的 长 江两 岸 地 区大 量 发 生。我 国 多 数省 ( 区 )均有分布, 朝鲜、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 有发生 [ 5] 。菵草尤在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田块危 害严重, 并为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锈病的寄主。
通过对菵草和看麦娘中胚轴伸长与对除草剂敏 感性之间的关系研究 [ 7 ] 发现, 菵草黄化苗的中胚轴 长度比看麦娘短。在深于 1. 5 cm 的土层中, 菵草也 能萌发, 但胚轴的伸长则限于约 1 cm 以内。菵草生 长点分布的最大 范围是 1. 1~ 1. 5 cm, 而看麦娘的 生长点则在 0. 5 cm 以内。菵草与看麦娘在除草剂 处理下存活率的不同, 与它们的生长点在土层中的 深度有关。褚建君研究认为, 菵草的根茎叶均具有 高度发达的通气组织, 可适应于多水环境 [ 8] 。菵草 叶片的上表皮细胞在横切面上的排列呈平滑的 波 浪形 !, 其表面积较小, 不利于除草剂喷雾液的滞留 与吸收。并于 1996年调查了油菜田主要杂草的物 候谱, 发现与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牛繁缕、猪殃殃、 大巢菜相比, 菵草出苗的持续时间较长 [ 9- 10] 。
2 菵草的生物学特性
菵草是禾本科菵草属植物, 一年生草本。圆锥
收稿日期: 2010 - 01- 08 作者简介: 宋晓丰 ( 1970 ), 女, 河北磁县人, 一级 教师, 从事生 物学
教学与科研工作。 E - m ai:l songx2001@ sina. com。 致谢: 饶娜对试验工作和论文撰写给予热情帮助, 特致谢意。
关键词: 日本看麦娘; 高效氟吡甲禾灵; 代谢; 抗性; P450; GST s 中图分类号: S451. 22+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 935X ( 2010) 01- 0003- 05
日本看麦娘 ( A lop ecurus japonicus) 是我国油菜 田的一种恶性禾本科杂草, 是制约油菜丰产丰收的 主要因素。高效氟吡 甲禾灵 ( ha loxy fop - R - m eth
参考文献:
[ 1] 王忠武. 农田杂草抗药性研究进展 [ J] . 杂粮作物, 2006, 26( 1 ): 130- 132.
[ 2] 涂鹤龄. 麦田杂草的演 变和防除 对策 [ G ] / /农田野燕 麦和阔叶 杂草防除论文集.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 3] 唐洪元. 中国农田杂草 [ M ] .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1. [ 4]吉 林, 张亚明, 金水明, 等. 太湖地区麦田菵草迅速蔓延的原因
韩瑞娟 1, 董立尧1, 李 俊 1, 张宏军 2
( 1.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科学系, 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95; 2.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物测定室, 北京 100026)
摘要: 为了明确日本看麦 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 ( ha loxyfop- R - m ethy l) 的代谢抗性 机理, 研究了 抗性和 敏感 生物型体内细胞色素 P450还原酶 ( cy to chrom e P - 450 monooxygenases, P450 ) 和谷胱甘 肽 - S- 转移酶 ( g lutath ioneS- transferases, GST s)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 未用药剂处理 时, 抗 性日本看麦 娘 P450与 GST s的活性 均高于 敏感 日本看麦娘。高效氟吡甲禾灵茎叶喷雾 处理 2 d后, 敏感 植株 反应 剧烈, P450与 G ST s活性 均呈现 急剧 的变化 趋 势, 而抗性种群的变化趋势平 缓。处理 后第 6 d, 敏感种群较抗性种群先出现下降趋势, 其活性也明显低于抗性种 群。处理后第 10 d活性均降到最低, 并且依然低于施 药初期。从 而可以 得出: 高效氟 吡甲禾 灵被抗 性日本 看麦 娘体内的细胞色素 P450还原酶催化, 经过羟 化作用迅速解毒, 并在 G ST s的催化下形成了无 毒或低毒 的化合物, 使 其免受伤害。表明代谢酶活性增强是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产生抗性的机 理之一。
花序顶生, 长而狭。小穗近无柄, 排列于近三角形的 穗轴两侧, 两侧压扁, 有 1~ 2小花。颖膜质, 钝或凸 尖。外稃膜质, 内稃透明, 与外 稃近等长。雄蕊 3。 菵草属之学名 B eckm annia H ost系 为纪念德国植物 学家 Johann Beckm ann而定。模式种为 B. erucaefor m is ( L inn. ) H os,t 产欧洲。本属约 2种及 1 变种, 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 1种及 1变种 [ 5] 。
从某种角度来说, 对杂草的利用即是对其最好 的防除。国外对菵草的报道多涉及对其利用, 在美 国的阿拉斯加州, 菵草是当地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作为饲料被广泛种植。中国植物志等称菵草为品
4 菵草的化学防除
田间试验表明, 用百草枯 900 g a. .i / hm2, 防效 可达 100% [ 15] ; 用 25% 异丙隆 3 000~ 3 750 g / hm2, 对菵草的防 效可达 90% ~ 95% [ 11, 16] ; 用 55% 吡氟 草胺 2 700 mL /hm2, 防效超过 90% [ 17] 。此外, 防除 麦田菵草的药剂还有丁草胺、精噁唑禾草灵等。最
近由先正达公司开发的除草剂新品种 15% 炔草酸 W P (麦极 )登记用于小 麦田防除部分禾本科杂草。 黄正银等研究表明, 15% 炔草酸 300 g /hm2, 对菵草 的株防效超过 95% , 鲜重防效在 96% 以上 [ 18 ] 。
质优良的饲草。菵草在作为 牧草的开发与 利用方 面, 具有潜在的价值。
2
杂草科学 2010年第 1期
和安徽省富阳市也均有菵草危害小麦的报道 [ 11- 12 ] , 并认为菵草造成小麦减产原因是其根系极为发达, 在大肥大水条件下生长迅速, 抽穗后顶叶又宽又长, 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 造成小麦贪青、迟熟、倒 伏。小麦单位面积的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都随 菵草密度的增大而下降, 造成严重减产。 3. 2 菵草的生态适应性
杂草科学 2010年第 1期
1
宋晓丰, 叶桂峰. 菵草的生物 学生态学特性及防除研究进展 [ J]. 杂草科学, 2010( 1) : 1- 3.
菵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除研究进展
宋晓丰1, 叶桂峰 2
( 1. 河北省磁县第一中学, 河北磁县 056500; 2. 河北省磁县教育局教研室, 河北磁县 056500 ) 摘要: 以长江中下游冬小麦田恶性杂草菵草 [B eckmannia syz igachne ( Steud. ) F erna ld]为研究对象, 对其发生 现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 性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化学防 除与农业防 除相结合 的综合防除 策略, 为有针对 性地 进行杂草防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菵草; 生物学; 生态学; 综合防除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 935X ( 2010) 01- 0001- 02
从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看, 菵草在不适宜萌发 的条件下进入休眠是其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性, 使其可以顺利越夏。同时说明, 菵草最适的越夏 条件是室外土壤中浸水保存, 此条件恰好符合长江 中下游夏季稻麦 /油轮作区的农田环境。菵草种子 的最适萌发温度范围为 5~ 15 ∀ , 萌发不需光照, 在 较宽的 pH 范围内 ( pH 值 4~ 10) 种子均可萌发, 其 危害严重的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省 ( 市 ) 位于北 纬 27~ 33#的地理带, 这条地理带的年平均温度为 15~ 16 ∀ , 年降水量在 1 000~ 1 500 mm 之间, 能满 足菵草萌发所需的温度、湿度等条件, 非常适合菵草 生长。此外, 菵草种子对水分胁迫非常敏感, 但对盐 胁迫不敏感, 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茬麦田土壤湿润, 冬 季又雨水丰富, 能满足 菵草萌发所需 的湿润条件。 这也是稻茬田菵草危害严重的原因之一, 说明菵草 非常适应稻麦 /油轮作的耕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