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肝肾功能检测意义

尿检测指标的意义

1.爱迪氏计数(addis count):

学看化验单:计算病人12小时尿液沉淀中白细胞(包括上皮细胞)、红细胞、管型的数量,用于帮助临床诊断观察治疗效果。参考值:红细胞<50万/12h(小时); 白细胞<100万/12h(小时);管型(透明)<5000个/12h(小时) 临床意义:

(1)各种类型的肾炎病人尿液中细胞和管型数量,可以轻度、中度或显著增高。

(2)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前列腺病人,尿液中白细胞增高更显著。

(3)某些肾盂肾炎病人,尿常规检查阴性,但爱迪氏计数白细胞增高。

2.本--周氏蛋白(B-Jpro):

化验介绍:浆细胞病如多发生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时,尿液中出现一种蛋白质,40-60℃时可发生凝固,90-100℃时又可溶解,称为本-周氏蛋白或凝溶蛋白。参考值:对甲苯磺酸法、免疫学法:阴性

临床意义:正常人尿液中本-周氏蛋白。约50%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从尿B-J蛋白。

3.酚红排泄试验:

化验介绍:酚红(PSP)是一种对人无害的染料,静脉注射后,20%为肝脏清除,80%由肾脏排出。酚红试验是检查近曲小管分泌功能的指标。但有些因素如心功不全、休克、水肿都可使酚红排出减少。参考值:临床上以15分钟排泌量在25%以上;2小时总排泌量在55%以上作为成人的正常界限。总排出量为63-84%(平均70&)。儿童排泌量较成人稍高,老年人稍低。临床意义:

(1)降低:见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并与病变发展程度平行。尿毒症晚期酚红排出减慢,可出现1-2小时酚红排泌量反而高于15分钟排泌量的现象。(2)增高:肝胆病变时,肝脏排泄酚红障碍,尿中排泄量增多。甲亢病人,血液循环加快,排泌量增加。

4.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化验介绍: 内生肌酐为体内肌酸代谢产生,血中浓度很稳定。肾脏在一定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它反映了肾小球滤过功能。参考值: 80-100ml/min(分)

临床意义:

(1)作为早期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当肾小球功能轻度损害时,血肌酐、尿素氮可以在正常范围,而CCr已下降正常值的80%以下。

(2)对肾功能估价。肾功能轻度损害,CCr在70-51 ml/min;中度损害,CCr在50-31ml/min;重度损害,CCr在30ml/min 以下。早期肾功不全,CCr在20-11ml/min;晚期肾功不全,CCr低于10-6ml/min;终末期肾功不全,CCr低于5ml/min。

5.尿β2-微球蛋白(β2-M):

化验介绍: 尿β2-M是血液中存在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它在血中的浓度很恒定,平均值为1.8mg/L,尿液中含量极低。正常人尿液中的含量小于370μg/24小时。参考值: 酶免疫法:30-347μg/L 放免法:正常人<320μg/L 临床意义:

(1)各种原因(炎症、中毒)引起肾小管病变时,β2-M 的回吸收减少,尿液中β2-M增高。

(2)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 可造成肾小管损害,用药期间β2-M明显增高。

(3)急、慢性肾孟肾炎时,肾小管受损害,尿β2-M 增高,而单纯膀胱炎、尿道炎时尿β2-M正常。测定尿β2-M含量,可用于鉴别上、下尿路感染。

6.尿比重(SG):

化验介绍: 尿液比重是指尿液与纯水的重量之比,常用比重计检测。尿比重与尿液的溶质成正比,受饮水量、出汗量及饮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肾脏的浓缩功能。

参考值: 称重法:1.003-1.030。小儿尿比重偏低:1-5岁1.010-1.014,5-8岁 1.010-1.019;8-14岁1.010-1.025。

临床意义:

(1)比重升高: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心力衰竭时尿比重可以升高。

(2)比重降低:慢性肾炎、慢性肾孟肾炎、急性肾功衰竭(少尿、多尿期)、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尿比重可以降低。肾功能损害严重时,尿比重常固定在1.010(±) 0.003,形成等渗尿。

7.尿沉渣(OS,Mi):

化验介绍: 尿沉渣是指新鲜尿液(约10ml左右),在离心器内经一定时间离心,然后取出来去掉上清液,留下约0.2ml 的沉渣,显微镜下检查。尿沉渣成分有: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体等。

参考值: 红细胞:无或偶见<2个/HP 白细胞:5个/HP 上皮细胞:少量扁平及圆形上皮细胞。管型:除透明管型偶见外,其他管型皆无。结晶体:是指尿液中的盐类结晶体,沉见到的有尿酸、草酸钙、磷酸盐类等,一般无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超过3个/HP,称为镜下血尿,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或出血性疾病。

(2)白细胞增多:超过5个/HP,称为镜下脓尿。急性肾炎病人,尿中白细胞轻度增多。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或肾结核,尿中可看到多量白细胞。

(3)上皮细胞增多:a.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尿路浅层粘膜的炎症、妇女阴道炎性分泌物混入尿液中时可见到。 b.大量圆形上皮细胞:尿路较深层的粘膜炎症时多见。 c.大量尾状上皮细胞:肾孟肾炎多见。 d.大量肾上皮细胞:急性肾炎时最多见,如果成堆出现,表示肾小管坏死。

(4)管型: a.透明管型: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孟肾炎、心功能不全、发热、剧烈运动后可以见到。 b.颗粒管型: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某些原因(如药物)引起的肾小管损伤、肾动脉硬化可以见到。c.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慢性肾炎时可见到。 d.蜡样管型:慢性肾功衰竭、肾淀粉样变、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可见到。 e.红细胞管型: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反应可见到。f.白细胞管型:急、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可见到。g.上皮细胞管型:急、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症、高热、子痫、金属中毒时可见到

8.尿胆红素(Bil):

化验介绍:正常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因衰老或其他原因破坏后,释放出胆红素,首先它们在血液中形成间接胆红素,因分子量大,不能经肾小球滤过。然后在肝细胞内形成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泄到肠腔内。这部分胆红素因分子量小可以经肾小球滤过出现于尿液。参考值: 一般检测方法:阴性

临床意义: 肝细胞黄疸(包括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坏死、肝癌)、梗阻性黄疸(包括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道肿物、胰头癌等)时,尿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尿色变深,尿胆红素出现阳性反应。

9.尿胆素(URN):

参考值: 改良Schlesingen氏法:阴性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 阳性时意义与尿胆原阳性相同。

10.尿胆原(UBG):

化验介绍:直接胆红素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转变成尿胆原,其中一部分随血流经肾脏,被肾小球滤过出现于尿液。尿胆原经氧化转为尿胆素后变成黄色,所以尿液为黄色。参考值:改良Ehrhich氏法:<1:20,常规检查:弱阳性。

临床意义:

(1)溶血性黄疸(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尿胆原、尿胆红素为阳性。

(2)肝细胞性黄疸:尿液中尿胆原变化不定,可以正常、轻中度增加、减少或没有,尿胆红素多为阳性。

(3)胆汁淤积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尿胆原减少或没有,尿胆红素阳性至强阳性。

11.尿蛋白(Pro):

化验介绍: 人体肾小球滤膜有许多微小孔隙,它可以阻止血液中大分子量的蛋白滤过到尿液中,而小分子蛋白虽然可经肾小球滤过,但绝大多数可在肾小管回吸收,所以尿液中不含或仅含有微量蛋白。

参考值: 0-150mg/24h(小时); 定性检查:阴性

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又称功能性蛋白尿。肾脏本身无病变,但因发热、剧烈运动、受寒、体位等因素,使肾小球滤过增高,出现一过性蛋白尿。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定量不应超过500mg/24小时。诱因去除后,尿蛋白转为阴性(-)。

(2)病理性蛋白尿:尿蛋白定性持续阳性。急性肾炎时,蛋白常常(+)~(++),定量检查一般不超过3g/24小时。隐匿性肾炎,尿蛋白为(+-)~(+),定量检查常在200mg/24小时,一般不超过1.0g/24小时。肾盂肾炎病人尿蛋白多为(+)~(++),同时尿中白细胞较多。慢性肾炎病人尿蛋白数量不定,可波动在(+)~(++++)。肾病综合症尿蛋白可达(+++)~(++++),尿蛋白定量>3.5g/24h(小时)。

12.尿淀粉酶:

化验介绍: 淀粉酶可以把淀粉水解成许多小分子的多糖、双糖或单糖(葡萄糖)。人体胰腺分泌胰淀粉酶帮助食物消化。正常情况下,可以有少量的淀粉酶吸收入血,并随尿排出。

参考值: Winslow法:8-32U Somogyi法:8-300U

临床意义:

(1)急性胰腺炎以及任何原因造成胰管阻塞,如胰腺癌、胰腺损伤、急性胆囊炎等,都可以使血、尿淀粉酶升高。胃溃疡穿孔、酒精中毒、流行性腮腺炎等,尿淀粉酶也可以一过性升高。

(2)重症肝炎、肝硬化、糖尿病、重度烫伤时,尿淀粉酶降低。

(3)巨淀粉酶血症时,血淀粉酶升高,尿淀粉酶正常。

13.尿钙:

化验介绍: 肾脏是排泄钙的重要器官,钙经肾小球滤过后约99%被重新吸收,仅1%随尿液排出。钙为尿液中无机物成份之一。参考值: OCPC法:0.1-0.3g/24h(小时) [2.5-7.5mmol/24h(小时)尿

临床意义:

(1)增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时尿钙排泄增加。

(2)降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粘液性水肿、维生素D缺乏症、骨软化症、慢性肾功不全、慢性腹泻、小儿手足搐搦症时尿钙减少。

14.尿肌酸(Ucre):

化验介绍: 血液中的肌酸,经肾小球滤过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即尿肌酸。

参考值: M(男):0-40mg/24h尿(0-304μmol/24h尿) F(女):0-60mg/24h尿(0-456μmol/24h尿)

临床意义:

(1)增高:肌营养不良、皮肌炎、饥饿、发热、肝病、甲亢等尿肌酸可以增高。

(2)降低:肾功能不全时尿肌酸降低,血肌酸升高。

15.尿肌酐(Ucr):

化验介绍: 尿液中的肌酐主要来自血液。血肌酐经肾小球滤过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上不吸收而且分泌很少。参考值: 0.7-1.5g/24h(小时),男比女稍多

临床意义:

(1)增多:伤寒、斑疹伤寒、破伤风、消耗性疾病时尿肌酐可以升高。

(2)降低:肾功不全、白血病、老年人以及肌肉萎缩时可以降低。

16.尿钾:

化验介绍: 钾盐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钾为尿液中无机物成分之一。参考值: 火焰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1.0-4.0g/24h(小时)

临床意义:

(1)增高:使用排钾利尿药(如利尿酸钠、速尿、醋氮酰胺等)、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地松)、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如原发性醛增多症、库兴氏综合征等)、肾小球旁细胞增生(Bartter综合症)、急性肾功衰竭多尿期、肾小管酸中毒、Liddle综合症。

(2)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如阿狄森氏病)、慢性肾功衰竭、慢性间质性肾炎、肾上腺危象、双侧肾上腺切除。

使用某些药物(如安体舒通、氨苯喋淀、开搏通等)。

17.尿磷:

化验介绍:磷通过肾脏排泄,为尿液中的无机物成分之一。参考值: 钼蓝法:1.1-1.7g/24h(小时) [1.3-19mmol/24h(小时)] 临床意义:

(1)增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时尿磷排泄增加。

(2)降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佝偻病、慢性肾功不全时尿磷排出减少。

18.尿氯化钠:

化验介绍: 氯化物为尿液中无机物成分之一,一般以氯化钠计算。

参考值: 电位滴定法、硝酸汞滴定法、硫氰酸汞比色法:600-900mg/24h(小时),(170-250mmol/24h尿)

临床意义:

(1)增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时尿磷排泄增加。

(2)降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佝偻病、慢性肾功不全时尿磷排出减少。

19.尿钠:

化验介绍: 肾脏是钠盐排泄的重要器官,钠为尿液中无机物成分之一。

参考值: 火焰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3.0-6.0mg/dL[130-260mmol/24h(小时)尿] _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服用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塞、速尿等)、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期)等。

(2)降低:长期禁吃钠盐、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充血性心力衰竭、腹水病人体内钠潴留,尿钠可以降低。

20.尿潜血(BLD):

化验介绍:正常血液中的少量血红蛋白,与触珠蛋白结合成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膜滤过;当血管内红细胞大量破坏,血红蛋白在血中浓度增高,超过了触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时,这部分没有结合的游离血红蛋白便可以经肾小球滤过,出现于尿液中,使尿色变为茶色或酱油色,称为血红蛋白尿。此时尿中没有红细胞,潜血试验为阳性(+)反应。参考值: 还原酚酞法、试纸法、罗斯法:阴性

临床意义: 蚕豆病、恶性疟疾、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反应、毒蕈及化学药物中毒时尿潜血可出现阳性反应。

21.尿妊娠试验(PGT):

化验介绍: 孕妇尿液中含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加入抗HCG血清后,抗原抗体结合。此后再加入HCG抗原,就不会发生凝集反应。参考值: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胶乳凝集仰制试验:阴性

临床意义: (1)怀孕后35-40天,妊娠试验出现阳性反应:60-70天时阳性程度最强,阳性率可到98%;怀孕120天后转为阴性。(2)完全性流产、死胎时,可由阳性转为阴性。不完全性流产,试验仍然可以呈阳性。(3)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和睾丸畸胎瘤,常为强阳性反应,可做稀释试验鉴别。正常妊娠,稀释50倍后为阴性反应,而葡萄胎、绒癌,稀释200倍以上仍然为阳性。(4)宫外孕时妊娠试验阳性率低,仅为6%左右。

22.尿三杯试验:

化验介绍: 此项检查用于粗略地判断血尿产生的部分。方法是让血尿的病人在一次排尿时,按前、中、后三个时间顺序把尿液分别留在三个杯子中,然后根据哪一个杯子出现血尿来判断出血部分。参考值: 无

临床意义:

(1)三个杯子全为血尿,并且均匀一致,称为全程血尿,出血部位来自肾脏本身。

(2)仅第一杯出现血尿,说明出血部位来自尿道。

(3)仅最后一杯有血尿,考虑出血部位在膀胱。

23.尿色:

化验介绍: 正常新鲜尿液为淡黄色,透明,放置一定时间后可出现混浊。冬季气温低,尿液中磷酸盐沉淀后尿色可变成灰白色。参考值: 无

临床意义:

(1)尿色混浊:急、慢性泌尿系统感染、肾炎时尿内含有大量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等,新鲜尿液可出现混浊。

(2)茶色或酱油色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恶性疟疾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溶血可以使尿色出现上述改变,此时尿内没有红细胞、潜血试验阳性,称为血红蛋白尿。

(3)乳白色尿:血丝虫病、肾周围淋巴管阻塞,破裂后淋巴液进入尿中,可使尿液变为乳白色,称乳糜尿。

(4)血尿: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包括结核);急、慢性肾炎;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常可引起血尿。尿色为淡红色支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块。

24.尿素氮(Uun):

化验介绍:血液中的尿素氮,是非蛋白氮物质中的一种,约占非蛋白氮总量的50%。它可以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液排出,即为尿素氮。参考值: 尿素酶靛酚法:10-15g/24h(小时)

临床意义:

(1)增高:人体内组织分解代谢增加,如高热、甲亢、大面积烧伤、创伤、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尿素氮形成增加,尿液中排泄增多。

(2)降低:肝脏病变时,体内尿素氮生成减少排泄降低,肾功能不全,尿素氮经肾小球滤过减少,尿液中浓度降低,此时血浓度升高。

25.尿酸碱度(PH):

化验介绍: 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受饮食、药物、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吃水果、蔬菜过多时,尿液多为碱性反应; 吃肉食及蛋白质过多时,尿液多为酸性反应。参考值: 尿液pH值:4.5-8.0(平均为6.0)

临床意义:

(1)酸度增高:发热、糖尿病、酸中毒、痛风、白血病、服用氯化铵等药物时尿液大多为酸性反应。

(2)碱度增高:严重呕吐、碱中毒、输血后、膀胱炎、服用碳酸氢钠等药物,尿液大多为碱性反应。尿液放置过久,细

菌分解尿毒,可以使酸性尿变为碱性尿。

26.尿糖(Glu):

化验介绍:人体血液中正常浓度的葡萄糖(70-100mg/dL)。经肾小球滤过后,几乎全部被肾小管回吸收,所以尿液中仅含有微量葡萄糖,一般化验检查不出来。但当血糖浓度增高(>160mg/dL)时,肾小管就不能把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此时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尿糖定性阳性。

参考值: 酶法、试纸法、班氏法:尿糖定性阴性班氏定法:100-900mg/24h(小时) 正常尿糖浓度<0.02%

临床意义:

(1)生理性糖尿:过多吃入含糖高的食物后,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尿糖阳性。

(2)应激性糖尿: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可以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尿糖。

(3)血糖增高性糖尿: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库兴氏综合征等都可因白糖升高,尿糖呈阳性。

(4)肾性糖尿:血糖正常时尿糖阳性,主要由于肾小管对糖的回吸收功能减退所引起。慢性肾炎、肾孟肾炎、肾病综合征、妊娠后期等可出现肾性糖尿。

(5)假性糖尿:服用某些药物如异烟肼、水杨酸、先锋霉素等,尿糖可以出现阳性反应,此时血糖不高,停药后尿糖转为阴性。

27.尿酮体(Ket):

化验介绍:人体内的脂肪酸在肝脏中代谢时,如果氧化不完全,可生成三种物质: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物质的总称就是酮体。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脂肪代谢加速、肝脏酮体生成增加引起血中酮体过多从尿中排出,称为酮尿。参考值: 亚硝酸铁氰化钠法、试纸法:阴性正常人尿液丙酮含量:20-50mg/24h(小时)

临床意义: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为强阳性反应。(2)妊娠、子痫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能进食、呕吐、消化吸收障碍等,尿酮体可为阳性至强阳性反应。

28.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化验介绍: 纤维蛋白原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产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当泌尿系统有炎症时,泌尿道局部可以渗出少量纤维蛋白原,经纤溶酶作用产生FDP随尿液排出。参考值: 正常情况下:阴性(尿液中无FDP) 临床意义: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时,血液中FDP增高,尿中也可出现FDP。

(2)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尿中出现FDP,如果尿FDP进行性升高,说明病变在进展,提示预后不好。

(3)肾病综合征I型,尿FDP阴性;肾病综合征II型,尿FDP阳性,可以做为参考。

(4)肾脏肿瘤时,尿FDP也可出现阳性反应。

29.尿液渗量测定(OsP):

化验介绍: 尿渗量是指尿内全部溶质的微粒总数量量,它反映了肾脏对溶质和水的相对排泄速度,它不受溶质微粒大小和性质的影响,只与溶质微粒的数量有关。所以尿渗量更能切合实际的反映肾浓缩与稀释功能。

参考值: 晚饭后禁水8小时,清晨送尿检查,尿渗量成人为600-1000mosm/kgH2O。尿液渗量与血浆渗量/的比值为:2-4.5:1。

临床意义:

(1)禁水12小时后,尿/血浆渗量比值应大于3;禁水24小时后应大于1;肾浓缩功能障碍时,比值等于或小于1。正常人禁水12小时后,尿渗量应大于800 mosm/kgH2O,低于这个数值说明肾脏浓缩功能不全。

(2)慢性肾孟肾炎、多囊肾等肾间质性病变,急性肾小管坏死早期,慢性肾炎病变累及到肾不管后,尿渗量可降低。

30.尿卟啉(PRN):

化验介绍: 卟啉是体内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某些遗传基因体人体内卟啉生成过多,引起血卟啉病。卟啉在体内代谢生成尿卟啉和类烘卟啉,经尿液或粪体排出体外。当尿液中出现尿卟啉时,尿变为红色;也有可能是无色,但暴露于阳光下或酸化煮沸半小时后变为红色。

参考值: 萤光测定法、醋酸沉淀法:阴性,高效液相色谱法:0-30μg/24h(小时),尿卟啉<200μg

临床意义: 阳性(升高):先天性血卟啉病、急性血卟啉病(发病期),迟发性皮肤型血卟啉病(发病期)。

31.中段尿细菌培养和计数:

化验介绍: 患肾盂肾炎的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细菌。通过中段尿细菌培养可以协助诊断,确定细菌种类,指导临床医生用药以及观查疗效。在留取中段尿之前,应该充分清洗阴部、包皮及消毒尿道口。尿液内应无细菌生长。参考值: 无临床意义:

(1)尿液内杆菌含量>100000/ml,为真性菌尿,对泌尿系感染有诊断意义。<10000/ml为污染造成,无诊断意义。

(2)某些球菌(如粪链球菌)在尿液中代谢繁殖慢,细菌计数>1000/ml已有诊断意义。

(3)原浆型(L型)细菌在一般培养下为阴性,只有在高渗环境中培养才能生长。

血常规检测指标的意义

1.血常规简介: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a.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b.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女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万/μ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c.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d.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二是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e.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

f.红细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男性0-15mm/h,女性0-20mm/h;iahinhkob法男性0-8mm/h,女性0-12mm/h。

*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g.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0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2.小朋友的血常规

小宝宝最常见的病可能就算是感冒了,医院去验血主要看哪些指标,我们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

A.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血常规的化验单的第一项都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B.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C.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没有它,我们就可能因一个小伤口而出现生命危险了。一般而言,血小板的计数是我们在观察化验单时应该注意的第三个重点,如果血小板减少的话,宝宝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

肝功能化验单怎么?看肝功能检查指标一览表

化验项目缩写符号法定单位总胆红素定量TBiL 1.7-17.1μmol/L

直接胆红素DBiL 0-6μmol/L谷丙转氨酶ALT5-40u/L (赖氏法Reitman: 5-30 u/L)谷草转氨酶AST 5-40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GMT) 5-54u/L (简易重氮试剂法: 0-40u/L) (对硝基苯胺改良法: 6-47u/L)乳酸脱氢酶LDH109-300u/L(速率法)碱性磷酸酶AKP(ALP) 35-125u/L(速率法) (金-阿氏法3-13u/L) (布氏法1.4-4.0u/L )胆碱性酯酶CHE 4.2-9.8ku/L(速率法)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 0-6马氏单位黄疸指数4-6单位血清总蛋白TP 60-80g/L白蛋白A 35-55g/L球蛋白G 20-30g/L白/球比值A/G 1.5~2.5:1胆固醇CHO 3.1-5.7mmol/L甘油三酯TG 0.23-1.24mmol/L凝血酶原时间PT 11-14秒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80-100%肌酐Cr a44-133μmol/L尿素氮BUN 1.79-7.14mmol/L血糖GLU 3.89-6.11mmol/L甲胎蛋白AFP 50μg/L免疫球蛋白G IgG 12.87±1.35g/L免疫球蛋白A IgA 2.35±0.34g/L免疫IgM 1.08±0.24g/L补体3 C3 1.14±0.27g/L补体4 C4 553±109mg/LT淋巴细胞亚群CD3 0.56-0.76%CD4 0.38-0.52%CD8 0.22-0.32%

肝功能的种类很多,反映肝功能的试验已达700余种,新的试验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建立,主要包括四大类。

①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试验:包括血清酶类及血清铁等,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等。临床表明,各种酶试验中,以ALT、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细胞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反应急性肝细胞损伤以ALT最敏感,反映其损伤程度则AST较敏感。在急性肝炎恢复期,虽然ALT正常而γ-GT 持续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γ~GT持续不降常提示病变活aa动。

②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检测肝脏对某些内源性(胆红素、胆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药物等)高摄取物排泄清除能力,临床的检测胆红素定量的常用,总胆红素大于17.1μmd/ L为黄疸病例,如果胆红素进行性上升并伴ALT下降,叫做酶胆分离,提示病情加重,有转为重症肝炎的可能。

③反映肝脏贮备功能的试验:血浆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ALb下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减弱,PT延长提示各种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

④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试验:血清蛋白电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浊反应,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

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此外,透明质酸、板层素、III型前胶原肽和IV型胶原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密切相关。

肾功能检测指标的意义

肾脏:肾功能检查是研究肾脏功能的实验方法。常用尿液显微镜检查和化学检查以及血液的某些化学检查等指标来衡量肾功能的变化。常用的测定项目有:尿样、尿比重、尿沉渣镜检、尿素氮、肌酐、非蛋白氮定量以及酚红排泄实验等。很多环境污染物,例如铅、汞、镉、铬、砷、烃类溶剂、石油产品等,均可引起肾脏损害,肾功能检查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肾功能检查项目

1、血尿素氮(BUN)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2、血肌酐(Scr)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男79.6~132.6μmol/L 女70.7~106.1μmol/L 小儿26.5~62.0μmol/L 全血88.4~159.1μmol/L。临床意义: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3 、血尿素参考值:正常情况:3.2~7.0mmol/L。临床意义: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4、血尿酸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男149~417μmol/L 女89~357μmol/L >60岁男250~476μmol/L 女190~434μmol/L。临床意义:增加: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

5、尿肌酐(Cr)参考值:正常情况:婴儿88~176μmmol·kg-1/d 儿童44~352μmol·kg-1/d 成人7~8mmol/d。临床意义:增高: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等疾病,剧烈运动后等。减低: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

6、尿蛋白参考值:正常情况:定性阴性。临床意义:正常人每日自尿中排出约40~80蛋白,上限不超过150mg,其中主要为白蛋白,其次为糖蛋白和糖肽。这些蛋白的0.60(60%)左右来自血浆,其余的来源于肾、泌尿道、前列腺的分泌物和组织分解产物,包括尿酶、激素、抗体及其降解物等。生理性增加:体位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发热、情绪激动、过冷过热的气候等。

7、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 参考值:正常情况:SPI<0.1表示选择性好 SPI0.1~0.2表示选择性一般 I>0.2表示选择性差。临床意义:当尿中排出大分子IgG的量少时,表示选择性好。相反,表示选择性差。

8、β2-微球蛋白清除试验参考值:正常情况:23~62μl/min 临床意义:增高:肾小管损害。本试验是了解肾小管损害程度的可靠指标,特别有助于发现轻型患者。

9、尿素清除率参考值正常情况:标准清除值 0.7~1.1ml·s-1/1.73 m2 (0.39~0.63ml·s-1/m2) 最大清除值 1.0~1.6ml·s-1/1.73 m2 (0.58~0.91ml·s-1/m2)。临床意义见菊粉清除率。儿童纠正清除值=1.73/儿童体表面积×实得清除值儿童体表面积与成人相差甚大,纠正公式为:最大清除值=1.73/儿童体表面积×实得清除值。

10、血内生肌酐清除率参考值:正常情况:血浆一般情况下成人 0.80~1.20ml·s-1/m2 尿液成人男0.45~

1.32ml·s-1/m2 女0.85~1.29ml·s-1/m2 50岁以上,每年下降0.006ml·s-1/m2。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0.5~0.6ml·s-l/m2(52~63ml/min/1.73 m2)时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如<0.3ml·s-1/m2(31ml/min/1.73 m2)为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减退。注意:在慢性肾炎或其他肾小球病变的晚期,由于肾小管对肌酐的排泌相应增加,使其测定结果较实际者高。同样,慢性肾炎肾病型者,由于肾小管基膜通透性增加,更多的内生肌酐从肾小管排出,其测得值也相应增高。

11、尿素氮/肌酐比值(BUN) 参考值:正常情况:12:1~20:1 临床意义:增高:肾灌注减少(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充血性心衰等),尿路阻塞性病变,高蛋白餐,分解代谢亢进状态,肾小球病变,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降低:急性肾小管坏死。

12、酚红(酚磺太)排泄试验(PSP) 参考值:正常情况:15min0.25~0.51(0.53) 30min0.13~0.24(0.17) 60min0.09~

0.17(0.12)120min0.03~0.10(0.06) 120min总量0.63~0.84(0.70)。临床意义:肾小管功能损害0.50(50%)时,开始表现有PSP 排泄率的下降。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血管硬化症,范可尼综合征,心衰,休克,重症水肿,妊娠后期,尿路梗阻,膀胱排尿功能不全等。

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尿量(Vol)检查尿液量,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一昼夜(24小时)排尿O.8~2.0升。但饮水量、运动、出汗、气温皆可影响尿量,一昼夜尿量>2500毫升为多尿,<400毫升为少尿,<100毫升或12小时内完全内完全无尿为尿闭,如夜尿量>500毫升,尿比重<1.018为夜尿量增多。尿色(Col)检查尿液颜色,正常尿液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常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尿崩症、糖尿病等患者多尿时几乎无色;肝细胞性黄疽、阻塞性黄疸时见桔黄色或深黄色,即胆红紊尿,但如服用核黄素、复合维生紊B、呋喃类药物亦可呈深黄色,应与上述胆红素尿区别;泌尿系统肿瘤、结石、结核或外伤及急性炎症时(如急性膀胱炎)出现血尿,外观呈红色,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尿中出现大量白细胞、微生物、上皮细胞或有大量非晶形磷酸盐及尿酸盐时呈乳向色。此外还可见酱油色、红葡萄酒色、黑褐色等颜色尿,除外药物影响后,建议去医院进一步检查透明度(Clr)检查尿透析透明度,新鲜尿清澈透明无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絮状沉淀。尤其女性尿尿液排出时即混浊,往往由于白细胞、上皮细胞、

粘液、微生物等引起,需作显微镜检查予以鉴别,少数病人尿中非晶形磷酸盐等析出,亦使尿混浊,则无临床意义。比重(SG)检查尿液的比重正常人24小时尿的比重在1.015左右。常在1.010~1.025间波动,因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随意尿比重波动范围为1.005~1.030. 24小时混合尿比重增高时,见于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蛋白尿及糖尿病人尿比重亦增高。24小时混合尿比重降低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时。测定任意一次随意尿,尿中无蛋白及糖时,比重≥1.025,表示肾脏浓缩功能正常,比重≤1.005表示肾脏稀释功能正常,如固定在l.010左右,称等张尿。为肾实质受损,肾脏浓缩及稀释功能降低所致酸碱反应(pH)检查尿液的酸碱反应正常新鲜尿多为弱酸性,pH6.O左右,因受食物影响,pH常波动在5.O~8.O之间。在热性病、大量出汗、蛋白质分解旺盛时,特别在酸中毒时,尿液酸性增强呈强酸性,pH下降,服用氯化铵、氯化钙、稀盐酸等药物时,尿亦呈酸性。碱中毒时,尿中混有大量脓、血时,服用苏达等碱性药物时,尿液呈碱性,pH上升尿白细胞(粒细胞脂酶LEU)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指标定性试验:阴性异常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尿亚硝酸盐(NIT)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筛选指标定性试验:阴性。正常人尿中含有硝酸盐。经细菌(主要是肠杆菌科细菌)还原而成。因此当尿路感染时(如膀胱炎、肾盂肾炎)可呈阳性,由于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希氏菌、变形杆菌等)为尿路感染的常见菌,所以此项检查常做为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尿蛋白定性(PRO)尿蛋白检查是肾脏疾病诊断、治疗、预后观察重要指标定性试验:阴性肾功能检查的常见方法

1、内生肌酐清除率这在肾功能检查肾小球受损程度时比较常见试验前和试验日摄低蛋白饮食共三天,禁食肉类,避免剧烈运动。试验日晨8时排光尿,再于此后至次晨8时的24小时将尿液收入加入有甲苯防腐剂的洁净容器内。试验日抽取静脉血

2~3ml。将血、尿同时送检。正常值范围为109~148升/24小时(或80~120毫升/分),平均值为128升/24小时(或100毫升/分)。清除率小于正常值的80%,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清除率在70~51毫升/分为轻度降低,在50~31毫升/分为中度降低,小于30毫升/分为重度降低。清除率在20~11毫升/分为早期肾功能不全,在10~6毫升/分为晚期肾功能不全,小于5毫升/分为终末期肾功能不全。

2、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测定这是肾功能检查比较常用的检查取静脉血1毫升,注入抗凝管内,充分混匀。正常的血尿素氮为9~20毫克/公升,血肌酐为1~2毫克/公升。各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引起肾功能不全时全增高。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和饮食中蛋白质过多时,均可使血尿素氮暂时升高。血肌酐浓度受饮食等因素影响比较少,明显升高时,提示预后差。

3、酚红(PSP)排泄试验试验前不能用阿斯匹林、青霉素等药物。试验前及试验中应避免饮茶和咖啡等利尿饮料。试验前20分钟嘱患者先去排尿,然后饮水300~400毫升,以后不再饮水。用1毫升注射器准确抽取0.6%酚红溶液1毫升由静脉注入。注射后于15、30、60、120分钟准收集尿液一次,分别收集于清洁标本瓶内,并及时送验。正常注射后15分钟排泄率在于或等于25%,120分钟总排泄率大于55%。如小于正常值,表示肾功能损害,凡能引起肾血流量改变的疾病如心力衰竭、严重高血压和肾盂肾炎等,也使酚红排泄率降低。

4、尿浓缩与稀释功能试验实验日患者摄普通饮食。昼夜24小时内每隔三小时排尿一次,分别收集于清洁标本瓶内。正常的日间尿量与夜间尿量比为3~4∶1;12小时夜间尿量不超过750毫升;尿液最高比重在1.020以上。最高比重之差不少于0.009。夜间尿量超过750毫升,此种现象常为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最高比重小于1.08表示肾浓缩功能不全;各次标本的比重相差很小,尿比重大多固定在1.010左右,表示肾浓缩功能严重障碍;日间尿比生固定在1.019或更高,多为脱水患者。

肾功能检查前准备工作

做肾功能检查最重要的一项是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前要空腹,不要喝水不要吃东西不要吃药。要送检的尿液标本很重要,以下就教您如何正确收集尿标本!正确收集尿常规标本?这看似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其实其中要注意的地方甚多,往往直接影响检查结果而使诊断失误。尿常规检查是肾脏病人最常做的检查项目,正确留取尿常规标本,对于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十分重要。留取尿常规标本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留取晨尿:尿常规检查一般留取晨尿检测最为适宜。晨尿是指早晨起床时第1次小便,相对较浓,尿中的有形成分要比白天稀释的尿液为多,比较容易发现尿液的异常,也可避免饮食、饮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留取的尿液标本应在1小时内送检:以免因酸碱度的变化影响尿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白细胞的破坏或皱缩变形;特别是做尿红细胞显微镜检查时,新鲜的尿液标本才符合要求。最好留取中段尿做尿常规检查:以避免尿道口炎症、白带等物污染尿液影响检查结果。留取中段尿的方法是在留小便时,先排掉前一段小便,留取中间的一段,最后一段小便也不排入。12小时、24小时尿液留取:12小时尿一般是留晚7-晨7时的小便,到晚上7时先将小便排尽弃去,然后将晚7时后的小便留置在容器内,一直留到次日晨7时尿为止。24小时尿留取,首先弃去起床时的尿(早晨7时),将7时以后的尿留置在容器内,一直留到次日晨起床7时尿为止。记录12小时或24小时尿总量(或秤尿的重量)后,将尿搅匀,留一小瓶(50-100ml)尿样本送检。女性月经期一般不宜留取小便送检:以免经血混入小便,造成血尿的假象。

家庭自我检测(OTC)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早期肾功能损害会产生微量白蛋白尿,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对尿中是否有微量白蛋白尿进行检测做家庭自我监测,如果检测数值超过>20μg /ml,提示你的肾脏已经有了损伤,立即要到医院进行干预治疗。现在一些国内权威的肾病专家主张早期预防微量白蛋白尿要从青壮年开始,随着生活的富足,肾病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等并发症越来越年轻化,市场上也逐渐出现了家庭就可以自我检测肾功能的诊断试剂,比如上海凯创公司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试剂等一批产品,对家庭自我检测就有一定的预防意义。

肾功能保护措施

1、及时发现和治疗诱发肾脏损害的疾病:(1)感冒、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若患这些疾病1~3周发现眼

睑或面部浮肿,应立即化验小便并追踪其变化。(2)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应追踪小便的变化。(3)患皮肤感染性疾病如疖肿、脓泡疮等,应观察小便有无改变。

2、注意全身疾病对肾脏的损害: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等,应定期化验小便,早期发现肾损害,早期治疗,以避免进展到严重肾脏损害。

3、注意饮食的规律和合理性,切勿暴饮暴食,随着年龄增加还须节制饮食,切忌过饱。

4、注意慎重用药,特别是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医嘱,特别是已经诊断了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

健康专家来讲解肾功能检测。

1、尿素氮/肌酐比值(BUN):正常情况:12:1~20:1。增高:肾灌注减少(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充血性心衰等),尿路阻塞性病变,高蛋白餐,分解代谢亢进状态,肾小球病变,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降低:急性肾小管坏死。

2、血肌酐(Cr,Crea):正常值:男 53~106微摩/升(0.6~1.2毫克/分升); 女 44~97微摩/升(0.5~1.1毫克/分升)。增高:见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尿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进食肉类、运动。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肌营养不良、白血病、素食者。

3、血尿酸:正常参考值:磷钨酸还原法:男:149~416umol/L。女:89~357umo1/L。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成人:90~420umo1/L。增高:1)血尿酸增高主要见于痛风,但少数痛风患者在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测定正常。血尿酸增高无痛风发作者为高尿酸血症。2)在细胞增殖周期快、核酸分解代谢增加时,如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清尿酸值常见增高。肿瘤化疗后血尿酸升高更明显。3)在肾功能减退时,常伴有血清尿酸增高。可见于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炎,其他肾脏疾病的晚期如肾结核,肾盂肾炎,肾盂积水等。血尿酸降低:恶性贫血,范科尼综合征血尿酸降低。

肾功能检查:是研究肾脏功能的实验方法。常用尿液显微镜检查和化学检查以及血液的某些化学检查等指标来衡量肾功能的变化。常用的测定项目有:尿样、尿比重、尿沉渣镜检、尿素氮、肌酐、非蛋白氮定量以及酚红排泄实验等。很多环境污染物,例如铅、汞、镉、铬、砷、烃类溶剂、石油产品等,均可引起肾脏损害,肾功能检查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目录

“检查肾功能报告单上只打出尿素氮.肌酐.尿酸.请问专家只检查这三项就能看出肾功能是否正常吗,肾功能检查结果怎么分析?很多患者这样问过我们,在此我院专家为您解答: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肾功能检查是研究肾功能的实验的方法。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在成人体内含肌酐约100g,其中98%存在于肌内。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品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是通过肾脏排泄,临床是反映肾功能的指标。

肾功能检查是研究肾功能的实验的方法。尿素氮是体内蛋白质在体内的终极代谢产物。尿酸的产生病理为: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尿酸大约有1200毫克,天天新天生约600毫克,同时排泄掉600毫克,处于平衡状态。但假如体内产生过多来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机制退化,则体内尿酸潴留过多,当血液尿酸浓度大于7毫克/分升,是人体体液变酸,影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长期置之不理将会引发痛风。另外过于疲惫或是休息不足亦可导致代谢相对迟缓导致痛风发病。

肾功能检查是研究肾功能的实验的方法。尿蛋白是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物,正凡人逐日自尿中排出约40~80蛋白,上限不超过150mg,其中主要为白蛋白,其次为糖蛋白和糖肽。这些蛋白的0.60(60%)左右来自血浆,其余的来源于肾、泌尿道、前列腺的分泌物和组织分解产物,包括尿酶、激素、抗体及其降解物等。生理性增加:体位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发热、情绪激动、过冷过热的天气等。

肾功能检查是研究肾功能的实验的方法。血内生肌酐清除率参考值:正常情况:血浆一般情况下成人0.80~1.20ml?s-1/m2尿液成人男0.45~1.32ml?s-1/m2女0.85~1.29ml?s-1/m250岁以上,每年下降0.006ml?s-1/m2。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0.5~

0.6ml?s-l/m2(52~63ml/min/1.73m2)时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如<0.3ml?s-1/m2(31ml/min/1.73m2)为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减退。留意:在慢性肾炎或其他肾小球病变的晚期,由于肾小管对肌酐的排泌相应增加,使其测定结果较实际者高。同样,慢性肾炎肾病型者,由于肾小管基膜通透性增加,更多的内生肌酐从肾小管排出,其测得值也相应增高。

肾功能检查是研究肾功能的实验的方法。酚红(酚磺太)排泄试验(PSP)参考值:正常情况:15min0.25~0.5(0.53)30min0.13~0.24(0.17)60min0.09~0.17(0.12)120min0.03~0.10(0.06)120min总量0.63~0.84(0.70)。临床意义:肾小管功能损害0.50(50%)时,开始表现有PSP排泄率的下降。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血管硬化症,范可尼综合征,心衰,休克,重症水肿,妊娠后期,尿路阻塞,膀胱排尿功能不全等。

肝功能检测指标参考值

ALT(谷丙转氨酶)参考值:男5-40 U/L,女5-35 U/L。

AST(谷草转氨酶)参考值:8-40 U/L。

AST/ALT(谷草/谷丙)参考值:1.0-2.0。

GGT(谷氨酰转移酶)参考值:男 11-50 U/L,女 7-32 U/L。

ALP(碱性磷酸酶)参考值:成人40-150 U/L。

TBILI(总胆红素)参考值:3.0-20.0 umol/L。

DBILI(直接胆红素)参考值:1.7-8.0 umol/L。

PT(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11-14秒。

IBILI(间接胆红素)参考值:3.4-13.5 umol/L。

PTA(凝血酶原活动度)参考值:80-100%。

TP(总蛋白)参考值:成人坐立位:64-83 g/L;成人卧位:60-78 g/L。

AFP(甲胎蛋白)参考值: 50μg/L。

ALB(白蛋白)参考值:35-52g/L。

IgG(免疫球蛋白G)参考值:12.87±1.35g/L。

GLB(球蛋白)参考值:22-38 g/L。

IgA(免疫球蛋白A)参考值:2.35±0.34g/L。

ALB/GLB(白球比)参考值:1.3-2.5。

IgM(免疫)参考值:1.08±0.24g/L。

GLU(葡萄糖)参考值:3.9-6.1 mmol/L。

C3(补体3)参考值:1.14±0.27g/L。

BUN(尿素氮)参考值:2.9-8.2 mmol/L。

C4(补体4)参考值:553±109mg/L。

CHE(胆碱性酯酶)参考值:5000-12000 U/L。

CK(肌酸激酶)参考值:24.0~195.0。

CHOL(总胆固醇)参考值:3.35~6.45。

TRIG(甘油三酯)参考值:0.48~1.71。

CRE(肌酐)参考值:男 62-115 umol/L,女 53-97umol/L。

URIC(尿酸):男 208-428 umol/L,女155-357umol/L。

LDH-L(乳酸脱氢酶)参考值:109~245。

T淋巴细胞亚群 CD3参考值:0.56-0.76%。

T淋巴细胞亚群 CD4参考值:0.38-0.52% 。

T淋巴细胞亚群CD5参考值:0.22-0.32%。

肾功能正常值

现如今,肾病患者越来越多,所以了解有关肾功能正常值是多少呢非常重要,它有利于患者了解自身的肾功能健康状况。接下来我们就请京东推荐肾病医院专家告诉我们肾功能正常值是多少呢,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专家说,肾功能正常值是多少呢如下,分为很多个小的方面:1、血尿素。此项肾功能正常值是:3.2~7.0mmol/L 临床意义: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2、血尿素氮(BUN)。此项肾功能正常值是: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

3、血尿酸。此项肾功能正常值是:成人男149~417μmol/L 女89~357μmol/L >60岁男250~476μmol/L 女190~34μmol/L。

4、尿肌酐(Cr)。此项肾功能正常值是:婴儿88~176μmmol·kg-1/d 儿童44~352μmol·kg-1/d 成人7~8mmol/d。

5、血肌酐。此项肾功能正常值是:成人男79.6~132.6μmol/L 女70.7~106.1μmol/L 小儿26.5~62.0μmol/L 全血88.4~159.1μmol/L。此项为肾功能衡量的重要指标,常根据据不同的肌酐值来诊断肾功能不全处于第几阶段。

6、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参考值正常情况:SPI<0.1表示选择性好 SPI0.1~0.2表示选择性一般 SPI>0.2表示选择性差。

7、尿素清除率。此项肾功能正常值是:标准清除值 0.7~1.1ml·s-1/1.73 m2 (0.39~0.63ml·s-1/m2) 最大清除值 1.0~1.6ml·s-1/1.73 m2 (0.58~0.91ml·s-1/m2)。

8、菊粉清除率。参考值正常情况:一般情况下(成人) 2~2.3ml/s 20~29岁。

9、尿蛋白。此项肾功能正常值是:定性阴性定量:<150mg/d。

10、血内生肌酐清除率。此项肾功能正常值是:血浆一般情况下成人 0.80~1.20ml·s-1/m2 尿液成人男0.45~

1.32ml·s-1/m2 女0.85~1.29ml·s-1/m2 50岁以上,每年下降0.006ml·s-1/m2。

11、酚红(酚磺太)排泄试验(PSP)。参考值正常情况:15min0.25~0.51(0.53) 30min0.13~0.24(0.17) 60min0.09~

0.17(0.12)120min0.03~0.10(0.06) 120min总量0.63~0.84(0.70)。

12、稀释试验。参考值正常情况:4小时排出饮水量的0.80~1.0,尿相对密度降至1.003 或以下。

13、β2-微球蛋白清除试验。参考值正常情况:23~62μl/min。

14、尿素氮/肌酐比值(BUN),参考值正常情况:12:1~20:1。

15、对氨马尿酸清除率。此项肾功能正常值是:男8.6~8.8ml/s 女8.1~8.5ml/s。对氨马尿酸清除率(或肾血浆流量)=尿对氨马尿酸浓度(mg/dl)×稀释倍数/血浆对氨马尿酸浓度(mg/dl)×尿量(ml/min) 肾全血流量(RBF〔ml/min〕)= 肾血浆流量

(ml/min)/l-红细胞比积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RBF正常或高于正常,慢性肾小球肾炎RBF降低,肾盂肾炎或其他肾脏疾患,如伴高血压或肾实质的严重损害时,RBF降低,肾动脉硬化症、心衰、肾瘀血等RBF亦下降。

16、浓缩试验。此项肾功能正常值是:成人禁饮12h内每次尿量20~25ml,尿相对密度速增至1.026 ~1.030~1.035 儿童至少有一次尿相对密度在1.018以上。

看了这么多,肾功能正常值是多少呢?想必您也了解了,您也可以来京东推荐肾病医院进行咨询。

北京推荐肾病医院采用独创的“自然免疫平衡疗法”本疗法适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隐匿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药物性肾脏损害、肾结石、急性或慢性肾功衰竭等,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肾病方面的信息,您可以咨询北京推荐肾病医院的在线专家,专家会给您带来最权威的解答,北京推荐肾病医院祝您早日康复!

肾功能正常值是多少:

1、选择性蛋白尿。正常情况:SPI<0.1表示选择性好 SPI0.1~0.2表示选择性一般 SPI>0.2表示选择性差。

2、β2-微球蛋白。参考值正常情况:23~62μl/min。

3、尿素清除率。正常值0.7~1.1ml·s-1/1.73 m2 (0.39~0.63ml·s-1/m2)最大清除值 1.0~1.6ml·s-1/1.73 m2 (0.58~0.91ml·s-1/m2)。

4、菊粉清除率。正常情况:一般情况下(成人) 2~2.3ml/s 20~29岁。

5、内生肌酐清除率。正常值:血浆一般情况下成人 0.80~1.20ml·s-1/m2 尿液成人男0.45~1.32ml·s-1/m2 女0.85~1.29ml·s-1/m2 50岁以上,每年下降0.006ml·s-1/m2。

6、尿素氮/肌酐比值(BUN)。正常情况:12:1~20:1。

7、尿酸清除率。正常值:男8.6~8.8ml/s 女8.1~8.5ml/s。对氨马尿酸清除率(或肾血浆流量)=尿对氨马尿酸浓度(mg/dl)×稀释倍数/血浆对氨马尿酸浓度(mg/dl)×尿量(ml/min)肾全血流量(RBF〔ml/min〕)= 肾血浆流量(ml/min)/l-红细胞比积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RBF正常或高于正常,慢性肾小球肾炎RBF降低,肾盂肾炎或其他肾脏疾患,如伴高血压或肾实质的严重损害时,RBF降低,肾动脉硬化症、心衰、肾瘀血等RBF亦下降。

8、血尿素氮。正常值: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

9、血尿素。正常值:3.2~7.0mmol/L 。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10、血肌酐。正常值:成人男79.6~132.6μmol/L 女70.7~106.1μmol/L ,小儿26.5~62.0μmol/L 全血88.4~159.1μmol/L。

11、血尿酸。正常值:成人男149~417μmol/L 女89~357μmol/L >60岁男250~476μmol/L 女190~34μmol/L。

12、尿肌酐。正常值:婴儿88~176μmmol·kg-1/d 儿童44~352μmol·kg-1/d 成人7~8mmol/d。

13、尿蛋白。正常值:定性:阴性,定量:<150mg/d

肾功能是肾脏代谢功能的简称。肾脏担负着排出人体多余水分及毒素的重任,调节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保持人体代谢功能的正常运作。肾功能对人体机能的正常运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对肾功能的保护是势在必行的。

各种肾病在久治不愈后,都会导致肾功能损伤,而肾功能损伤最终的结局就是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因此,在各种肾病中晚期,肾功能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了解肾功能检查所包括的项目,有助于自行了解肾病的发展和所处的时期。

肾脏不仅是一个排尿器官,而且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在全身和肾脏局部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及尿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等。

肾功能检查指标和正常值:

1.血肌酐(Cr):成人血清Cr正常值:男性 44—132微毫摩尔每升,女性70—106微毫摩尔每升。当血Cr持续增高时,提示已有严重肾小球损害。

https://www.360docs.net/doc/a614819119.html,r(内生肌酐清除率):一般正常值为40—120毫升/(分·1.73平方米),40岁后随年龄增加,Ccr逐年下降,70岁时约为青壮年的60%,血Cr水平无相应升高。当Ccr低于40毫升·分时,应限制蛋白摄入;低于毫升·分,是人工肾透析的指征。

3.血清尿素(SU)和尿素氮(BUN):尿素是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终产物,成人正常值SU1.78—7.14毫摩尔每升,BUN为

3.56—1

4.28毫摩尔每升。与血肌酐相同,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降至正常的50%以下时,SU才会明显升高。

SU增高表示:蛋白质分解代谢旺盛或蛋白质摄入过多。

4.血尿酸和尿尿酸(UA):为核蛋白和核酸中嘌呤的代谢产物。正常参考范围:178.4-493.7 umol/L成人UA浓度:男性150—416umol/L,女性89—357umol/L。若在排除外源性UA影响(如禁食含嘌呤丰富的食物3天),同时测尿UA浓度,则更有诊断价值。

①若血UA升高而尿UA降低,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

②血、尿UA均升高,提示UA生成异常增多。常为遗传性酶缺陷所致原发性痛风、血液病、组织缺氧、肿瘤、抗癌药、长期使用利尿剂及某些抗结核药、慢性铅中毒及长期禁食者等继发性痛风。

③血UA降低而尿UA升高,提示肾小管重吸收UA损害,UA自尿中大量丢失,可见于间质性肾炎、范可尼综合征、慢性镉中毒、使用磺胺等。

④血、尿UA均降低,见于UA生成减少。如急性肝坏死、肝豆状核变性等肝功能严重损害,或参与UA生成的酶缺陷、使用抑制嘌呤合成的抗癌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等。

肌酐(CRE)正常参考范围:40-120 umol/L。

肌酐是人体内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一种废物,由肾脏排出。由于肾脏可通过肾小管排泄肌酐,故在肾脏疾病初期时血肌酐值通常不高,直至中等度或严重的肾实质性损害时,血清肌酐值才增高。所以血肌酐测定对中晚期肾脏疾病临床意义较大。

尿素氮(BUN)正常参考范围:2.86-7.14 mmol/L。

尿素氮是血浆非蛋白氮的最主要成分。尿素氮增高的原因可分为肾前、肾脏、肾后三个方面。

肾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血液中水分的减少如摄入水分太少或丢失水分过多,以及循环障碍,如心力衰竭等。

肾后的原因为泌尿道的梗塞,如前列腺梗阻、尿路结石、泌尿道肿瘤等。

肾脏的原因是由于各种肾脏疾患所引起,且尿素氮增高的程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成平行关系,如尿毒症患者血尿素氮较正常值可增高数倍。

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BUN/CRE)正常参考范围:

BUN/CRE比值升高,即血清尿素氮增高比肌酐更显著。常见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蛋白质摄入过多,胃肠道出血引起尿素氮滞留等。

BUN/CRE比值降低,见于严重肾小管损害,尿素氮生成减少,腹膜透析,人工肾患者等。

BUN/CRE比值呈比例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泌尿道阻塞,如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等。

血β2—微球蛋白(β2—MG)正常参考值:1.615±0.335 mg/L。

肾功能各指标正常值是多少?

肾功能各指标正常值是多少?肾功能检查指标正常与否,是直接关系肾脏功能有无病理性损伤的重要依据。此时,检查肾功能指标参照肾功能指标正常值,往往能简单判定肾功能有无异常情况出现。一旦检查指标偏离了肾功能指标正常值范围,则需引起重视,需选择正规医院或专业肾病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规范治疗。

肾功能检查情况如何与肾功能指标正常值对照?不同的肾功能指标的正常值都是多少?以下为大家一一列举——1、血尿素氮。正常值: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2、血尿素。正常值:3.2~7.0mmol/L 。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3、血肌酐。正常值:成人男79.6~132.6μmol/L 女70.7~106.1μmol/L ,小儿26.5~62.0μmol/L 全血88.4~159.1μmol/L。4、血尿酸。正常值:成人男149~417μmol/L 女89~357μmol/L >60岁男250~476μmol/L 女190~34μmol/L。5、尿肌酐。正常值:婴儿88~176μmmol·kg-1/d 儿童44~352μmol·kg-1/d 成人7~8mmol/d。6、尿蛋白。正常值:定性:阴性,定量:<150mg/d7、选择性蛋白尿。正常情况:SPI<0.1表示选择性好 SPI0.1~0.2表示选择性一般 SPI>0.2表示选择性差。8、β2-微球蛋白。参考值正常情况:23~62μl/min。9、尿素清除率。正常值0.7~1.1ml·s-1/1.73 m2 (0.39~0.63ml·s-1/m2) 最大清除值 1.0~1.6ml·s-1/1.73 m2 (0.58~0.91ml·s-1/m2)。10、菊粉清除率。正常情况:一般情况下(成人) 2~2.3ml/s 20~29岁。11、血内生肌酐清除率。正常值:血浆一般情况下成人 0.80~1.20ml·s-1/m2 尿液成人男0.45~1.32ml·s-1/m2 女0.85~1.29ml·s-1/m2 50岁以上,每年下降0.006ml·s-1/m2。12、尿素氮/肌酐比值(BUN)。正常情况:12:1~20:1。13、对氨马尿酸清除率。正常值:男8.6~8.8ml/s 女8.1~8.5ml/s。对氨马尿酸清除率(或肾血浆流量)=尿对氨马尿酸浓度(mg/dl)×稀释倍数/血浆对氨马尿酸浓度(mg/dl)×尿量(ml/min) 肾全血流量(RBF〔ml/min〕)= 肾血浆流量(ml/min)/l-红细胞比积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RBF正常或高于正常,慢性肾小球肾炎RBF降低,肾盂肾炎或其他肾脏疾患,如伴高血压或肾实质的严重损害时,RBF降低,肾动脉硬化症、心衰、肾瘀血等RBF亦下降。

肾功能出现异常应该及时的治疗。微化中药渗透阻断肾脏纤维化疗法是我院的独创技术,它是在传统中医药治疗肾脏病、尿毒症的中药方剂的基础上,根据“内病外治”传统理念,采用现代微化处理技术讲药物进行微化处理,利用微化处理后中药活性物质的生物特性,并借助现代科技设备——微化中药渗透仪,针对肾脏病变组织进行活血化瘀、祛风通络、除腐生新的一种特异性阻断肾脏纤维化、治疗肾脏病的最新方法。

小便常规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尿常规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尿常规检查十项指标在临床上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指导包括尿糖、尿酮体、尿胆原、尿液比重、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PH值、尿胆红素、尿亚硝酸盐等。

1、尿酮体(U-KE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

2、尿糖(U-GLU)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

3、尿胆原(URO或UBG) 正常参考值:弱阳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4、尿比重(SG) 正常参考值:1~5岁1.010~1.014;5~8岁 1.010~1.019;8~14岁 1.010~1.025;14岁以上至成人 1.002~1.030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及心力衰竭等。降低,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

5、尿蛋白(R-PRO)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

6、红细胞(U-BLO) 正常参考值:显微镜法阴性或<2个/HP。仪器法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或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

7、尿白细胞(U-LEU) 正常参考值:<5个/HP。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吐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8、尿亚硝酸盐(NI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肮炎、肾盂肾炎等。

9、尿胆红素(U-BIL)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10、尿酸碱度(U-PH) 正常参考值:4.5~8.0,均值为6.5。

临床意义:降低见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发烧、白血病等。此外,—田氯化铵等药物时也可降低。增高见于碱中毒、输血后、严重呕吐、膀肮炎等。

健康体检的意义

一、健康体检的必要性。

随着时间、年龄、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和心理压力的增加,很多疾病的发作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而对于很多疾病来说,能否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如早发现的一期食道癌五年存活率是90%到95%,早期肺癌和早期肝癌同为70%,早期发现宫颈癌存活率也可达到90%。通过体检早期发现亚健康状态和潜在的疾病,早期进行调整和治疗,对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花一些钱投资在健康体检上,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自然是最经济实惠的办法。

二、体检套餐设计的目的。

并可按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身体情况等度身设计个性化体检方案。如知识分子注意心脑血管疾病和亚健康状态,体检项目的设计应针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青光眼、更年期综合征和肿瘤。不同年龄的体检切入点应有所区别,如中年人要强调血压、血糖、血脂检测,早期肿瘤的监测和眼底及前列腺检查。而老年人需定期检测的项目应该有体重、血压、眼底、胸片、甲胎蛋白测定、大便潜血试验、肛门指检等。另外根据需求推出自助式体检模式,想检查什么项目由客户自选,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大家定期体检,其实也花不了几个小钱,一般的身体体检也就三百元左右,如果团体打折后,也就一百多,做身体的检查,和疾病的筛查,养生主要在于平时生活中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的疾病筛查,一般就可以保证身体健康,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咱们的生活质量也要随着提高!

千百年来,健康就是褒扬赞美的词汇,是人的基本素质和标志。《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体壮为健,心怡为康”成为古代人的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的组织宪章中提出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免于虚弱”。这个定义的内涵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身体生理没有疾病,免于虚弱,体格健全;二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平衡状态;三是人与社会相适应,达到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完美状态。健康体检等级划分

195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表述关于健康状态为个体在一定环境、遗传条件下能够恰当地表达其行为的功能,并在1984年进一步补充健康的分级:第一级健康,即躯体健康:包括无饥寒、无病弱,能够精力充沛地生活和劳动,满足基本卫生要求。第二级健康,即身心健康:包括满足基本的经济要求,日常生活自由。第三级健康,即主动健康:包括能够主动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调节心理状态适应社会和工作的压力,过着为社会做贡献的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6年的进一步定义健康是“人人能够实现愿望,满足需要,改变和适应环境的状态。健康是每天生活的资源,并非生活的目的。健康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怎样评价人的状态是否完美,怎样知道是否没有疾病和免于虚弱,就只能依靠检查,特别是围绕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状态的全面检查。健康体检是用医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身体检查,这里包括临床各科室的基本检查,包括超声、心电、放射等医疗设备检查,还包括围绕人体的血液、尿便的化验检查。健康体检用于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明确有无异常体征,进一步分析这些异常体征的性质。有些异常体征本身就是生理性变异,可以定期复查,有些异常体征可能是疾病危险因素,需要通过健康促进手段去干预和纠正;而有些体征则就是疾病的诊断依据,需要进一步检查和确诊。健康体检能够早期发现疾病和影响健康危险因素。疾病是在损害性因素下发生内部调节机制紊乱的异常生命活动。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可以对抗和抵制其异常活动,避免出现症状时的痛苦。健康体检为受检者提供检查结果的客观描述和健康隐患的提示,对疾病的进一步检查属于诊治疾病的医疗体检范畴。定期健康体检,从视触叩听检查的结论中,发现新的异常体征;定期健康体检,从常规化验数据的量变中,查出身体质变的信息;定期健康体检,随着年龄的增长,补充新的项目、新的内容,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什么是健康体检?

健康体检是以健康为中心的身体检查。一般医学家认为健康体检是指在身体尚未出现明显疾病时,对身体进行的全面检查。方便了解身体情况,筛查身体疾病。即应用体检手段对健康人群的体格检查,就是“健康体检”,或称之为“预防保健性体检”。体格检查是医疗的诊断环节,是医疗的第一步,是针对症状或疾病及其相关因素的诊察手段。由于以往都是有病才去找大夫,一般把以疾病诊治为目的的体检,称之为“医疗性体检”。在办理入职、入学、入伍、驾照、出国、结婚、保险等手续时的体检,是以某项特定工作或行为的体检,称之为“社会性体检”。而针对未病、初病或将病的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的体检,属于健康体检。

健康体检的历史

健康体检作为一种行业,是在上世纪4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需要健康,需要了解自己是否能够

耐受致病因素的侵袭。怎样保持身体的健壮;是患病后的被动诊治,还是主动找医生检查。体检行业,应运而生。1947年美国医药协会首次提出了“健康体检”的概念,并郑重建议:35岁以上的健康人,应每年做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

1947年美国医药协会在提出“健康体检”概念的同时建议:35岁以上的健康人,应每年做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这就是定期健康体检。

为什么要做健康体检

医学是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甚至是生死搏斗中出现并发展的。随着经济的发展,饮食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旧的疾病发生谱等已经成为过去。体力劳动强度的降低,工作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的增加,环境和致病因素的变化,使人们必须认识新的疾病。定期健康体检,及时早期发现异常体征,做出正确诊断和有效处理措施,将疾病消灭于萌芽时期,为健康提供了超前保障,成为促进身心健康的时尚。健康体检是从视触叩听的物理检查中,发现新的异常体征,成为自我保健、主动健康的重要方式;健康体检能从各项化验数据的量变中,看出身体质变的信息,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健康体检可以寻找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健康体检指导修正自身调节机制,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健康体检促进“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健康体检还能节省医疗经济开支。从长远考虑,万一有病而未及时发现,将来花的钱要多得多,而且病痛更不是金钱所能计算的。体检上的支出价有所值,比花在患病后的治疗费用、功效不清保健品的消费要划算得多。

定期健康体检必要性

⑴.健康是自己的。定期全面健康体检,“定期审计”、“年检”,实现预防为主的目标。⑵.健康是动态的。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从生活方式和致病原因上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⑶.健康是社会的。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了解环境、家庭、社会有关因素的影响。⑷.健康是主动的。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采取最佳方式和强度,提高免疫和抗病能力,早期发现健康危险因素。

健康体检的历史

健康体检的任务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最宝贵的是健康。根据“健康是一种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免于衰弱”的经典定义,如何评价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状态,有哪些影响健康的因素,有没有疾病的预兆,对身体全面的“监察”和“审计”,就是健康体检的任务。21世纪的医学以“促进健康”为目标,以“生理—心理—社会”为基本模式;医生的职责不仅在于患病后的治疗性干预,还在于疾病尚未出现时的预防性干预。通过定期的健康体检,检查和发现影响健康的有关因素,就成为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和保证。

健康和医疗比较

健康体检与医疗体检在体检方法有很多共同之处,而在项目组合、科室构架、制度管理、体检结果处理和交流又与医院体检有很多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健康体检服务对象是主动防病查体的“客人”;医疗体检服务对象是因疾病或伤痛而就医的“患者”。指导思想不同,健康体检指导思想是“预防为主”、“治未病”;医疗体检指导思想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目的不同,健康体检的目的是在健康人群中,通过查体发现异常体征,提示可能威胁健康的因素;医疗体检的目的是根据病痛症状,通过查体发现其原因和部位,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中心不同,健康体检是以“健康”为中心的体检过程和结论;医疗体检是以“病痛”为中心的体检过程和结论的目的是根据患者或家属对病痛症状的主诉,通过查体发现其原因和部位,以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基础。,项目不同

健康体检的项目与医疗体检项目有所区别。国家有关部位颁布的《学生健康标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是我们评定体质的标准,并根据其要求设定了体能测试、心理测查;以及如微量元素、肿瘤标志物甚至基因性质的检测项目,在一般医疗体检中是没有的。“产品”不同,健康体检的结果是最终做出健康体检的汇总报告,即在本次体检中发现的异常体征的解释、分析和处理建议。而医疗体检的结果是书写病历和病程记录,通过有效的治疗,消除病痛和症状。场地不同

健康体检机构大多平面设计,分男女不同性别的体检线;而医疗体检是以科室设置,完成全项检查多需楼上楼下反复多次,可能与病人交叉,增加感染机会。

方法相同

西医有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中医有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心电图机、B超机、X光机、血生化分析仪等设备与医院是相同的。主要由医务人员组成是相同的。

健康体检五忌

健康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健康体检,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早期疾病,以便及时干预、终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不少受检者由于对体检的一些关键环节重视不够,或认识偏差,出现种种疏漏,使体检的目的难以达到。一、忌采血时间太晚体检化验要求早上7:30~8:30采空腹血,最迟不宜超过9:00。太晚会因为体内生理性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使血糖值失真(虽仍为空腹)。所以受检者应该尽早采血,不要轻易误时。二、忌体检前贸然停药采血要求空腹,但对慢性病患者服药应区别对待。如高血压病患者每日清晨服降压药,是保持血压稳定所必须的,贸然停药或推迟服药会引起血压骤升,发生危险。按常规服药后再测血压,体检医生也可对目前的降压方案进行评价。服少量降压药对化验的影响是轻微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在服完降压药后再来体检。对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也应在采血后及时服药,不可因体检而干扰常规治疗。三、忌随意舍弃检查项目体检表内设定的检查项目,既有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项目,也包括一些针对恶性疾病和常见疾病的特殊检查项目。有些检查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有特殊意义。如肛门指诊检查,对四十岁以上受检者直肠肿物的发现尤为重要。有的受检者因怕麻烦或害羞,自动放弃该项检查,若受检者真有病变,自然也就失去了

治疗的最佳时机,其后果不言而喻。四、忌忽略重要病史陈述病史,尤其是重要疾病病史,是体检医生判定受检者健康现状的重要参考依据,据此制定干预措施,对疾病的转归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有的受检者抱定一种“考核”一下体检医生水平的心理,认为疾病只能靠查出来,不能靠说出来。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例如,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前,必须搞清楚其高血压病的发病时间、治疗过程、用药情况等关键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的治疗意见,包括加减用药剂量、调整用药品种等,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如受检者记不住所服药物的名称,可以把药盒带来辨认。病史陈述要力争做到客观、准确,重要疾病不可遗漏。五、忌轻视体检结论体检结论,是对受检者健康状况的概括和总结,是医生根据各科体检结果,经过综合分析对受检者开的健康处方,对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和治疗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些受检者对体检过程较为重视,却忽视了体检结论,没有仔细阅读和认真实施,使健康体检失去了意义。

健康体检的分类

健康体检目前主要分为入职体检、个人体检、团队体检、入伍体检;此外还有婚检,根据各行业的要求的不同,某些行业对人体的健康状况要求也不一样,比如,某些岗位不适合色盲等有先天性缺陷者工作,这使入职体检成了健康体检中的一个分类。个人体检一般都是处于自愿,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开始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这类的体检叫个人体检。读懂健康体检报告:千福健康体检中心作为体检机构职责,我们维护您的健康尽职尽责。同时,更希望每个人都重视自己的体检及其结果,不忘医生的忠告。因此,定期的健康体检,是发现影响健康的有关因素、预防(预见)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和保证。别让您的健康体检只走个过场,对体检报告提示您所做的进一步检查,一定不能忽视,以免延误治疗或干预的最佳时机。维护每个人的健康是我们的责任,您的健康也在您的手中。请您勿忘体检,珍重健康,把亲人的祝福和我们的提醒记在心中。

健康体检的意义

一、为什么要进行健康体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和结构都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而许多特定疾病的危害性及死亡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其中,一类是普遍发生在衰老个体中的疾病,比如骨质增生。另一类是随年龄增加而增多的疾病,比如肿瘤、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而呈进行性升高趋势。但有许多疾病初起时并无特殊症状,只有定期做全面的身体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控制这些疾病,才有可能提高生命质量,避免悲剧的发生。因此,健康体检绝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每年定期做一次全面体检,对中老年人来说是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哪些人要做健康体检

健康体检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以下三类人群更应定期健康体检。

第一类人:白领族

有资料显示,白领职员中脂肪肝发病率为12.9%,肥胖症患病率高达31.6%,高血脂症患病率为2.8%,冠心病患病率为3.1 %,白领族患这些疾病的原因与饮食、生活方式及过劳有直接关系。

第二类人:40岁以上的亚健康人群

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身轻度失调呈缓慢上升趋势,40岁以后潜在疾病状态的比例陡然升高。55岁前后有明显症状的疾病越来越多。亚健康状态在中年以后变得明朗化,因此,千万不要小视亚健康状态,否则可能有些人将发生或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更有些人由于过劳及意外发生英年早逝现象。

第三类人:已患有慢性病的人群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哮喘、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虽经治疗病情可能暂时得到缓解,但仍然要定期进行检查,只有这样才能随时掌握疾病的发展情况,及时调节用药,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张副院长建议:健康体检因人而异,平素身体健康者,35岁以后应每年全面体检一次;45岁以上应每半年全面体检一次;有特殊病状或病史者,体检的频度还应增加。

三、健康体检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忽视体检前的准备对体检不重视,体检前不按要求去准备,使体检结果出现误差。

2、采血时间过晚体检化验要求早上9:00以前空腹采血,太晚会由于生理性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使检验结果失真,失去化验的意义。

3、忽略陈述重要病史既往病史是体检医生判定受检者健康状态的重要参考依据,对疾病的转归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病史陈述要做到客观、准确,重要疾病不可遗漏。

4、轻视体检结论体检结论是对受检者健康状况的概括和总结,是医生根据各科检查结果,经过综合分析对受检者开出的健康处方,对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受检者忽视了体检结论,不仔细阅读和认真实施,将失去健康体检的真正意义。

合理使用体检报告可排除健康隐患;用好你的体检报告

李瑞池提醒,健康体检结束后,应仔细阅读体检的每一项结果,看不懂的检查指标要咨询医生,对待体检报告中常出现的“复查”、“定期检查”、“进一步检查”等术语,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通常情况下,体检报告中的“复查”,是指某一项检查指标此次出现异常,如尿酸偏高,可能与检查前饮酒有关,应在一周内进行第二次检查。如果血糖在6.2毫摩尔每升,可再过3至6个月复查一次血糖。“定期复查”是指体检的结果已有结论,为了观察其变化,就必须“定期复查”。如在体检中发现胆囊息肉、胆结石、肝(肾)囊肿等,一般需要3个月至半年检查一次,看看大小、形状是否发生改变,如有变化就应及早手术治疗。“进一步检查”是指在体检中发现问题又不能确诊,医生就会建议你进一步检查,进一步检查的部位和方法不同于体检,需要到医院找专科医生。如胸部X片发现肺部有问题,但又不能确诊,需要做CT等其他更高级的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当体检结果已显出某种疾病,并需要尽快治疗时,医生会建议你马上“就医”。此时,千万不要耽误时间,应立即上医院就医,听从医生的治疗安排。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虽然体检结果一切正常,但仍有可能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同样需要听从医生给出的健康生活忠告。因为一次体

检结果只是对当时身体状态的评估,不能代表之前和以后,所以,这次体检中正常的指标,下次也很可能会出现异常。这就需要大家根据体检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的健康计划,坚持做到平衡膳食,加强运动,保持好心态等,让体检真正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忽视体检报告自食苦果

刘先生做销售工作,两年前单位组织体检时发现肺上有一块状阴影,当时他没任何症状,医生建议他进一步检查,刘先生认为平时也没不舒服的感觉,以后再说吧。谁知,等他有了不适再去检查时,肺癌已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期。李瑞池惋惜地说:“如果刘先生能听从医生的建议,早一点检查,早一点确诊,就可以争取治疗上的主动,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生活质量。”遗憾的是,当刘先生明白这个道理时,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体检报告忽视不得,一定要认真对待才是。”李瑞池说。

然而,记者在省会部分体检机构了解到,仍有为数不少的人对体检结果、医生的建议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王先生在这次查体中血压在90/150,医生问他平时是否服用降压药,他满不在乎地说:“没什么不好的感觉,不用吃药。”在许多人看来,血压高一点,血糖高一点,或者有点脂肪肝,都不算什么大问题,只要不难受就不用管它。

李瑞池解释说,体检的目的就是找出身体中的隐患,力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做到防患于未然。因为目前影响人类平均寿命的主要疾病如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在早期往往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如果能被早期发现,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均可得到有效的治疗和较好的预后。而忽视体检报告,小病酿成大病,就失去了体检的意义。

教你如何看体检报告的小符号

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有或无时,即为定性检验的结果,一般用“(+)”表示阳性;用“(-)”表示阴性;用"(±)”表示"弱阳性";用"(-)"表示"阴性"。

“阳性”或“(+)”可以提示或代表“检查结果异常”。例如:尿常规化验时,尿蛋白“阳性”或“(+)”,则表明尿液中可以检测出蛋白,尿中有蛋白常见于肾脏疾病/心力衰竭/发热性疾病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即检验结果异常,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是也有例外,如乙肝表面抗体(缩写为HbsAb或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中和乙肝病毒,抵御再次感染。若乙肝“二对半”检验结果为表面抗体“阳性"或“(+)”,则说明可能以往有乙肝感染或隐性感染史,目前处于恢复期;还可能是接种过乙肝疫苗的结果。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希望产生抗体,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可见,这个目的“阳性”是好的。

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多少时,即为定量检验的结果,则用“具体数值”的形式报告,并附有结果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但不同医院/不同方法检测所使用的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一般用“HIGH、H”等表示“数值高于正常”;以“LOW、L”等表示“数值低于正常”。

一般情况下,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都可能属于异常,如血常规里的白细胞(WBC)计数为定量检验结果,正常成人参考值范围为(4~10)×10⒐/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出血、中毒、血液疾病等;减少常见于病毒性感染、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损伤以及某些血液病等。

对于异常的检验结果,除了上述的表示方法外,有些化验报告单上还会用特殊的字体或符号(如“*”或“!”)给予着重指出,以提示医生和患者注意。

高血压的体检报告你会看吗?

体检报告清醒对待

一些体检者看到自己的各项指标都没有超出正常范围,就以为万事大吉了,这样也不对。实际上,结果在正常范围,也不能完全排除身体潜在疾病的可能。如体检中会有一些体检者的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

对这些“准病人”,不一定要服药治疗,但饮食结构的调整、运动量的增加都是必要的。过一段时间复检时,要特别留意这些曾处于“临界值”的项目,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运动调整仍无法缓解,应立即就医。

单看一项意义不大有些指标也有误差

健康体检是面对一个大多数人群的初筛,是存在误差性的。有些指标敏感性很高,有些指标本身就是处于一个动态水平上,体检测到的是它在那一个瞬间的数值,因此仅仅根据体检结果是不能直接下结论的,需要重复检测,或辅助于其他指标、其他检测,共同诊断。

以高血压为例,人的血压是波动的,体检时记录的是瞬间的血压,即使达到高血压的标准,也不能根据这一次血压确定为高血压病;再比如尿素氮是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但体检者在检查前一晚吃得太过丰盛,蛋白质摄入过多,也可能造成尿素氮的轻度超标,这时需要参考肌酐的值,或过两日重新复查。

如何看懂妇科检查单

白带常规、妇科检查——揪出妇科炎症

很多人都查过白带常规,那些很专业的术语和多个“+”“-”让人一头雾水。医生称,白带常规和普通的妇检,主要是针对阴道、宫颈,通过肉眼直观有没有长息肉和发生糜烂,然后通过菌群的情况判定有没有炎症。

解读:妇科检查中,颜色、肥大、纳泡等都有可能是炎症的表现,需要注意。如果有宫体后位,可以偶尔穿穿高跟鞋调整一下,否则容易腰疼,有些还不容易怀孕。

白带常规中,只有乳酸杆菌和上皮细胞是好的。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这两种都在三个“+”以上,越多越好,如果菌群细胞失调,这两项就会下降。其他的,比如念珠菌、纤毛菌这些属于真菌,说明是真菌性阴道炎。而加德纳杆菌、线索细胞、球菌、

球杆菌等检出,则说明有细菌性阴道炎,有些检验报告不明确分类,而是把这些统统列入杂菌的行列,杂菌“+”越多,说明细菌性阴道炎越严重。另外,一个视野内的白细胞以不超过15个为正常。

清洁度就是让你直观了解阴道环境好坏的,如果乳酸杆菌、上皮细胞多,而白细胞、杂菌少,清洁度就比较高。正常情况下,清洁度应该是1度或者2度,3度以上就说明有炎症了,4度就说明炎症比较厉害。

刮片或TCT、HPV--排癌筛查

很多人认为刮片和白带常规都是“刮”一下,其实两者是不同的,白带是用棉签取的阴道分泌物,而刮片则是用毛刷刷宫颈口取的是细胞,两者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刮片主要是作为传统的排癌筛查,但漏诊率比较高,TCT(宫颈液积细胞学检查)的目的跟它一样,比刮片更准确。

解读:病理刮片如果呈现1级,就是“-”,就是正常细胞;如果是2级,有一个或者两个“+”,多数是炎症引起的,都属于正常;如果是3级就说明有可疑癌细胞;4级是已经有癌细胞了,但形态不够典型;5级就是有典型的癌细胞了。3级以上都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确诊。

在TCT的报告中,标本满意度一栏是不需要体检者了解的,是取样的情况,如果取样不满意,没有取到一定的颈管细胞和化生细胞,一般会建议重新取样检查。

由于宫颈癌80%以上都是鳞状上皮细胞出问题,所以要特别关注这一栏。它是按细胞的正常程度从高到低排序的,从未见恶性病变的正常形态,到非典型细胞状态,再到典型恶性病变细胞等。如果出现非典型鳞状细胞,就要警惕了,如果在鳞状上皮细胞低度病变、高度病变或鳞癌中看到对勾,就一定要引起重视了。但医生也指出,表皮细胞萎缩也可能是年龄因素,用药引起的等,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低度病变。所以,一定要把个人资料填写详细,方便医生全方面掌握情况,综合评估危险程度。

而我们所做的HPV以“高危13种检查”对排癌意义最大,其中我们只需要了解的是“RLU/CO比值”,这个比值小于1就表明正常,大于1的话就表示HPV感染呈现阳性,最好尽快治疗,半年后再做一次检查,“HPV持续感染,患宫颈癌的几率就比较大。”

经腹彩超、阴超——了解子宫、盆腔及附件情况

超声检查,主要是通过体积、形态、宫壁回声等来准确判断子宫、盆腔及附件等肉眼检查不到的部位有没有病变,主要是查有没有积液、占位、囊肿以及肿瘤,也能查出多囊卵巢等。“比如,子宫内膜异位会表现为回声不均匀、形态异常、体积偏大等。”张连仲举例说。

解读:在超声检查中,最常见的就是子宫肌瘤,其次是占位。一般情况下,囊性的表现为无回声,也常写作“囊状回声”,钙化的则回声比较高。如果是良性肿瘤,多数有包膜,周边血流比较丰富,有异常回声,为球形或者椭圆形;如果没有包膜或者包膜不明显、形态不规则,以及内部血流丰富,那就要引起警惕,做进一步检查了。

如何看懂病理报告单上的癌前病变?2010-11-21健康网

病理报告单一般包括:大体所见,镜下所见,诊断结果,特殊检查等。其中,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在分子水平上对活检组织进行的专业性描述,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下面。针对病理报告单常见的肿瘤“信息”语言。

异型增生:也称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间变等,是上皮细胞由于长期受慢性刺激出现的不正常增生。例如,宫颈异型增生就是指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部分发生异型和不典型增生,报告中常常用CIN描述。CIN分三级,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的机会越多。建议一旦有CIN级就要定期随访或积极治疗。同样,肠道、支气管、乳腺等病变有异型增生均要注意。

分化:一种组织的细胞从胚胎到发育成熟,要经过各种分化阶段,分化愈高,其成熟度愈好。在肿瘤报告中,一般需要描述其分化程度,代表相应的恶性程度、预后等“信息”。

癌疑:此类报告表明,不能完全肯定是癌症,或对癌症的诊断有所保留,需进一步检查。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病变不够典型,性质难定,或虽倾向为恶性,但其组织量太少或有挤压等。此类报告中,多会出现“考虑为……”“倾向于……”“可能为……”等字样。例如,“直肠管状腺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癌变可能”。这些报告均需要医生重新做活检或手术中开展冰冻切片,同时需要病人密切随访。

癌变趋势:即“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并不是癌,但继续发展下去,有癌变可能。因此,大家要提高警惕。常见的有:黏膜白斑:常发生于食管、口腔及外阴等处,如果黏膜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并伴着一定的异型性,就有可能转变为鳞状细胞癌。交界痣:多位于手掌、足掌、外生殖器和背部,经常受到摩擦、外伤或感染等刺激,容易发生癌变。

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是女性较为常见的病变,其中,重度宫颈糜烂中的鳞状不典型增生,容易发生癌变。

乳腺囊性增生及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随着年龄增大,癌变可能性也会增大。

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症:结肠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达50%,有家族史。

原位癌: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仅局限于黏膜的上皮层或皮肤的表皮层内,尚未穿透基底膜浸润到黏膜下层或真皮层的癌症。通俗地说,原位癌就是刚形成不久的初生癌,如宫颈、胃、皮肤原位癌等。

总之,病理报告单上的肿瘤“信息”可唤起人们对癌症的高度警惕,加强预防和减少癌症的发生。大家要科学看待病理报告,毕竟病理报告是由人做出的,有时候,病理报告多少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经验成分难以排除

什么是宫颈癌癌前病变?2011-08-24健康网

宫颈不典型增生与宫颈原位癌的上皮变化两者性质相同,但程度不一样,宫颈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较轻。根据细胞异形的程度将CIN分为三级:I级指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2级指宫须中度不典型增生,3级指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

各种级别的CIN都有发展为浸润癌的趋向,一般来说,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的机会越多;级别越低,自然退缩的机会越多。

宫颈不典型增生是指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大部分发生异形和不典型的分化。宫颈不典型增生可以发生于宫颈外口或移行带或宫颈内膜表面。

宫颈原位癌是指宫颈不典型增生累及鳞型上皮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未侵犯间质,病变局限在鳞型上皮层内。CIN患者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或仅有一般宫颈炎的症状,如白带增多。

也有主诉白带带血或性接触后少量阴道流血等。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光滑,无明显炎症,或有宫颈充血或糜烂,糜烂程度不等,范围也不同,触之有时易出血,与一般慢性宫颈炎无明显区别。因此,CIN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单凭其症状及体征是无法诊断的,主要根据组织学检查而确诊。

宫颈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它具有可逆性,即一部分病变可自然消失,但它还具有进展性,即病灶可发展,甚至癌变。其可逆性和发展性与病变的范围、程度有关。

轻度不典型增生自然消失的可能性明显大于中、重度。重度不典型增生发展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轻、中度。也有学者认为,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是良性的异常增殖,可自然转为正常。

如何诊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2009-09-17健康网

常用的检查有:

(1)CT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能较准确地显示肿瘤全貌,从而可详细了解肿瘤情况。

(2)B超:检查简便易行,无创伤,可反复进行,诊断符合率高,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诊断手段之一。

(3)血液学检查:某些妇科肿瘤可产生一些特殊的抗原物质,激素,酶等,还可引起血中一些生化指标的改变。

(4)宫颈涂片:是早期发现子宫颈癌的重要方法,简便易行而且可靠。

(5)内窥镜检查:妇科目前常用的有宫腔镜和腹腔镜,具有检查病人痛苦小,直观,诊断准确高的特点。-

(6)阴道镜检查:可将宫颈变面放大10-40倍,对宫颈癌的普查及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这种检查病人无痛苦,可反复进行。

(7)活组织病理检查:对可疑有病变部位可利用不同方法采取小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目前诊断癌瘤最可靠、最准确的方法。

通过不同的方法,可以对这些物质进行检测,从而协助诊断肿瘤。

心脏健康体检报告之解读!2009-09-22健康网

心脏健康检查有4项

心电图:主要是检测人体在静态条件下的心律和心跳的状况,是最基础的心脏健康检查项目。

动态心电图:又称Holter心电图。通过人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动态心律及心跳状况进行跟踪检查,以便全面检测心脏的工作情况,最快与最慢心律,以及是否存在早搏及频次等。

血管内超声检查:主要检查有否血栓存在。一般在手术治疗前都需要通过这项检查来确定血栓发生的位置。

血压安全检查

血压的低压(舒张压)应为80~89mmHg,高压(收缩压)为120~139mmHg,比较理想的血压低压为70~80mmHg,高压在120mmHg。一般而言,人体血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如果高于90/140mmHg,就应该启动药物治疗,并要坚持服药。

血糖常规体检

血糖常规体检中一般检查的是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1mmol/L。若高于正常值,应增加葡萄糖耐量试验,以便能明确是否有糖尿病。美国心脏病学会认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因为血液中糖分过高的危险性与脂肪过高所造成的危险是一样的,都会导致血管内血液粘稠以对心脏产生压力,增加患心脏病的几率。

3项指标检测心血管

血脂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TC):它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生理作用很重要,但临床上并不希望它的指标超标。

高密度脂蛋白(HDL-C):被称为是一种“好的胆固醇”,它可以将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内的胆固醇“吸出”,并运输到肝脏进行代谢清除。它的升高是一件好事,过低则会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

低密度脂蛋白(LDL-C):俗称“不好的胆固醇”。它参与动脉壁上的血小板聚合,因此是一项目前最受重视的血脂指标。简单而言,这个数字越低越好,因为它的升高只会给健康带来危险。

提示:血管与心脏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血管犹如遍布在身体上纵横交错的河流,和心脏组成人体封闭的输送管道。血管如果出现阻塞或炎症,无疑会给心脏工作带来困难。严重时还会出现心肌缺血而造成心绞痛等危及生命的病症。血管阻塞如果发生在脑血管,就会发生中风。

此外,胆固醇指标常是心血管健康与否的标志。而心肌能否有规律和有力的搏动,是完成全身血液循环的前提。如果为心肌输送血液的冠状动脉被胆固醇等物质堵塞,心脏就难以正常工作。

健康体检必查项目须知2009-09-23 体检应根据威胁人类健康的几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癌症等为起点,根据现有的检测设备及体检单位的要求来决定体检内容,其最低限度不应少于如下项目。

1、心电图。能做到对心脏这个重要器官的某些器质性与功能性病变的诊断。

2、X光。通过胸透或拍片以发现肺部的肿瘤、结核、炎症等。每年为高中升学体检,都能查出初发的肺结核病,因为结核病在全世界发病率都有所回升,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减少扩散,同时也容易发现肺部肿瘤以及临近器官的病变。

3、B超。对腹腔实质脏器的检查有时优于其它影像学的检查,且简便易行,能发现肝、胆、脾、胰腺、双肾、膀胱、前列腺、子宫、附件等脏器的占位与某些其它病变,是必检之列。

老年人体检的必查项目2010-04-01

1.老年妇女必须进行乳房及妇科检查,及早发现乳腺癌、宫颈癌及其它妇科疾病。

2.B超检查:肝胆脾胰,双肾膀胱,前列腺或子宫附件:以及早发现相关部位的肿块等恶疾。

3.量体重。身体过于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过于消瘦,会使抵抗力减低,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其它疾病,应定期测量体重。

4.测血压。高血压易发生脑动脉硬化,引起中风。

5.验小便。可及时发现肾脏病、糖尿病,对于高血压、冠心病人查小便可了解有无肾细动脉硬化,以及老年妇女的慢性肾盂肾炎。

女性自查下体的检查方法

人们通常不好意思把生殖器官挂在嘴边,所以把自己的外生殖器部位,称为“下身”。在我们这里,女人们把清洗外阴部,说成是“用水”,给小女孩子洗外阴,则说成“洗屁股”,如此等等。总之,不好意思提起外阴的事情。如果女人们的外阴部位生了病,她们中许多人也不好意思看医生。

其实,作为女性,你应当经常关怀自己的身体,包括外生殖器的健康。所以,不妨经常自查外阴。女性自查外阴的方法,概括起来有三个字,即“望、闻、触”。

所谓“望”,可以用一面小镜子,放在外阴的下面,前后左右移动镜子照视,借助镜子的帮助,观察自己的外阴部。另外,通过观察阴道分泌物,如白带和经血的颜色、清浊、稀稠,也能从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正常的白带是清白颜色的稀薄液体,正常经血是鲜红色或浅红色,有人还会有少许血块。

“闻”,是用鼻子嗅一下分泌物、经血或外阴部散发出的气味。一般正常的气味是清淡的腥味、汗酸味或无味。如果出现了腥臭味、腐臭味或特殊的气味,就可能出现了问题。

“触”的时候,先把手洗干净,用食指和中指两个指头的“指腹”(俗称“指肚”),从“阴阜”部位开始,从上而下,顺序按触外阴,直至肛门。正常触摸外阴的时候,感觉应是光滑、柔软。如果不要用力去按,也不会感到疼痛,当然,正常的情况下也不应当摸到有小的结节或肿块。反之,则可能有病。

为了便于自查,应当简单了解一下女性外阴的一般解剖名称。外阴指的是生殖器官外露的部分。

女性外阴长阴毛的部位,称为“阴阜”,这里是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其下,依次为“阴唇前连合”、“阴蒂系带”、“阴蒂”、“尿道外口”、“阴道前庭”、“处女膜”、“阴唇系带”、“阴唇后连合”、“会阴”和肛门。“大阴唇”是靠近两侧大腿内侧的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起自阴阜,止于会阴。“阴唇前连合”与“阴唇后连合”之间的两侧,有“小阴唇”;“小阴唇”的外侧则是“大阴唇”。大、小阴唇之间有一条“唇间沟”。大阴唇与阴阜、会阴相连,其间并无界限。只有掰开大阴唇,才能看见小阴唇、阴蒂、尿道外口和阴道口。子宫内膜癌的三种检查方法;白带异常需要排查那些疾病?

子宫内膜癌,又称为子宫体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次于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真正发病原因迄今不明,但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却长期被人们注意。子宫内膜癌的检查方法有:

一、B超检查子宫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在宫腔大小、位置、肌层浸润程度、肿瘤是否穿破子宫浆膜或是否累及宫颈管等有一定意义,其诊断符合率达79.3~81.82%.有报道,对45岁以上病人检查,并与宫腔镜检及活检对照,超声的准确率约为87%。

另外,谢阳桂等行B超检查参照UICC分期方法,根据肿瘤部位、肌浸、宫旁及邻近器官受累情况,与手术探查和病理对照,其分期符合率达92.9%。

B超为检查对患者无创作性及放射性损害,故它是子宫内膜癌的常规检查之一。尤其在了解肌层浸润及临床分期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宫腔镜检查由于纤维光源的应用及膨宫剂的改时,这种很早停滞的技术近年再度发展。

CO2气体膨宫,视野清晰,要备有流量计装置下,使用很安全。宫腔镜不仅可观察宫腔,而且又能观察颈管,尤其是显微宫腔,而且又能观察颈管,尤其是显微宫腔镜的应用,观察能更加细致。而近年研制的接触性宫腔镜,不需膨宫使检查更加简便和安全。

宫腔镜下既可观察癌肿部位、大小、界限是局限性或弥散性,是外生型或内生型,及宫颈管有否受累等;对可疑病变行活检,有助于发现较小的或早期病变。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为94%,子宫内膜上皮瘤为92%。如果采用直接活检则准确率呆达100%。镜检时注意防止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

三、诊断性刮宫刮宫检查为确诊不可缺少的方法。

不仅要明确是否为癌,还应明确癌的生长部位。如果为宫颈腺癌误诊为子宫内膜癌,而按一般子宫切除处理,显然不妥;若为子宫内膜癌而误作子宫颈腺癌处理,也非所宜。但镜检并不能区别子宫颈腺癌或子宫内膜癌。因此需要作分段诊刮。先用小刮匙刮取宫颈管内组织,再进入喧嚣腔刮取子宫两侧角及宫体前后壁组织,分别瓶装标明,送作病理检查。如内口遇害有阻力时可稍事扩张宫颈至5号。

分段刮宫常在刮颈管时稍过深,将宫腔内容物误认为是宫颈管癌者;或子宫内膜癌垂入颈管,误认为是颈管癌或子宫内膜癌

累及颈管;或原为宫颈管癌,癌组织过多,当小刮匙进入宫腔时,带入一点宫颈癌组织而误认宫颈癌变已达宫腔。各种情况皆表示病变已较晚,皆应按宫颈癌手术范围处理为妥。

容易患子宫内膜癌的8种女人

1、月经失调、初潮年龄早或延迟绝经者。在绝经前一段时间里,往往是处于无排卵状态,子宫内膜受到无孕激素对抗的单一雌激素长期刺激后,出现增生改变所致。

2、不育不孕。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随着分娩次数的增多,危险性下降。因长期不排卵所引起的不孕者与生过一胎的女性相比,较易患此病。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也由于同样的原因容易得此病。

3、肥胖者。肥胖是内分泌不平衡的表现,机体大量的脂肪增加了雌激素的储存,脂肪还有利于雄激素异化,增加血中雌激素含量,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甚至癌变。

4、糖尿病、高血压。有些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患者,由于长期垂体异常,可致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也是致癌原因之一。

5、久治不愈的子宫出血。特别是绝经后的子宫出血应想到有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应赶快作妇科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进行治疗。

6、经济收入高的、受高等教育的人。与较贫穷者比较,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高2倍,可能与摄入脂肪过多、体力活动较少有关。

7、有X射线暴露史者。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子宫内膜癌的病人常有家族史、近亲肿瘤病史,所以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者以及近亲肿瘤史者,其患病危险性增高。

8、因各种原因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者。单用外源性雌激素而无孕激素对抗者,可增加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并与用雌激素的剂量、时间长短有关,若加用孕激素对抗,可降低其危险性。

解读白带常规检查意义

白带是阴道黏膜渗出物、宫颈管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物等混合组成,其形成与雌激素的作用有关。用于检查阴道内有无滴虫、念珠菌,同时还可确定阴道清洁度。检查目的:白带是阴道黏膜渗出物、宫颈管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物等混合组成,其形成与雌激素的作用有关。用于检查阴道内有无滴虫、念珠菌,同时还可确定阴道清洁度。操作:不需要特别操作,医生只要从阴道里取一点分泌物就可以了。化验单--包括5个项目pH值:正常pH值为4.5左右。阴道内呈弱酸性,这是阴道的自净作用,可以防止致病菌繁殖。如果患有滴虫性或细菌性阴道炎时,pH值上升,可大于5~6.阴道清洁度:分为四度,Ⅰ~Ⅱ度属正常,Ⅲ~Ⅳ度为异常白带,表示阴道有炎症。霉菌与滴虫:白带经过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有无滴虫或霉菌,如存在滴虫或霉菌均用“+”来表示。这一符号只说明你已经感染了滴虫或霉菌,并不说明感染的严重程度。胺试验:检查细菌性阴道病的方法。通过对白带中的胺试验反应阳性,可以做出诊断。

什么是体重指数体重指数如何计算

目前全世界都使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一个人胖或不胖。

计算的方法是: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平方,

人的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标准体重(kg):

①身高>165cm:身高(cm)-100

身高<165cm:身高(cm)-105(男)

身高(cm)-100(女)

②北方人=(身高cm-150)×0.6+50

南方人=(身高cm-150)×0.6+48

正常体重:=SW±SW×0.10

超重:×(0.11~0.20)

轻度:=SW+SW×(0.21~0.30)

肥胖中度:= SW+SW×(0.31~0.30)

重度:= SW+SW×(0.31~0.50)

瘦弱:=SW-SW×(0.11~0.20)

严重瘦弱:= SW-SW×0.20(及其0.21以上)

男性之标准体重(千克)=身长(厘米)-100

女性之标准体重(千克)=身长(厘米)-102

一、世界隆重组织拟定的世界标准是,BMI在18.5-24.9时属正常范围,BMI大于25 为超重,MBI大于30为肥胖。然而,与会专家指出,这个体重标准是根据欧美白人为基准制定的,对亚洲人不一定适用。

二、亚洲肥胖标准亚洲人体偏小,用BMI18.5-24.9的世界“正常范围”体重标准来衡量,就不适宜。比如:日本人当BMI为24.9时,高血压危险已经增加3倍;在美国的日本人,BMI大于23时心血管病危险就开始明显增加;香港地区的中国人,BMI在23.7时死亡率最低,再高时便开始上升,这说明,体重指数正常上限24.9的世界标准,对亚洲人来说显然过高。那么,亚洲人的肥胖标准应该是多少?专家们认为,BMI在18.5-22.9时为正常水平,BMI大于23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这样,亚洲人的正常体重指

数上限比欧美人要低2个指数,其差别不谓不大。

三、中国肥胖标准我国专家认为,中国人虽属亚洲人种,但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上限却应比亚洲标准低些,在具体运用体重指数判断胖与不胖时应区别对待。因为我国人的肥胖有两大特点:体型小,指数小,肚皮大,危害大。体型小决定了体重指数的正常上限要低些,一项针对中国人的调查表明,BMI大于22.6的中国人,其平均血压、血糖、甘油三酯水平都较BMI小于22.6的人地产高,而有益于人体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却低。因此,专家们认为,我国人正常体重指数上限不应大于22.6应比欧美的24.9和亚洲的22.9还低。有专家建议,中国人体重指数的最佳值应该是20-22,BMI大于22.6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腹型肥胖比例大是中国人肥胖的特点和潜在危险,国人体重指数超过25的比例明显小于欧美人,但腹型肥胖的比例比欧美人大。研究中发一,体重指数正常或不很高的人,若腹围男性大于101厘米,女性大于89厘米,或腰围/臀围比值男性大于0.9,女性大于0.85的腹型肥胖者,其危害与体重指数高者一样大。

美容体重计算法:爱美女性们所追求的窈窕身材,就是所谓美容体重了,它的计算方法是,将自己的理想健康体重再减去5千克。这就是对身型更加精益求精的要求,也是现在对黄金身材的最新诠释。

完美的身材应该是腰以下的腿长点全身的61.8%,也就是俗称的黄金分割。

胸围=身高(厘米)×0.535,腰围=身高(厘米)×0.365,臀围=身高(厘米)×0.565。

实际计算得出的指数与标准指数±3厘米均属标准。小于5厘米,说明过于苗条(偏瘦);大于5厘米,说明过于丰满(偏胖)。但职业女模特的三围标准与此不同,由于职业需要,她们的三围标准与正常标准有一定的差距。

一般女性三围的比例是:胸围约等于臀围,腰围比胸围或臀围约小23厘米。通过测量计算,如果发现哪个围度与标准数据有差距,则可以通过健美运动来弥补矫正。因为针对性的健美运动能加强"三围"的协调发展,防止比例失调。此外,健美锻炼还能使身体各部位肌肉与脂肪分布均匀,有利于整个体格的健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