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经济学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叶普万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西安市雁塔西路 74号 710061 电话 : 029 - 88091619 电子信箱 : ypw125@163. com。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运行和公益事业发展问题研究 ”( 05DJY059 )的阶段性成果 。在写作过程 中 ,尤其是关于贫困度量的数学表达及其评价方面 ,得到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冯根福教授的指导 ,匿名审稿人提出了许多很好的 修改意见 ,作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世界经济 3 2005年第 9期 ·70·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叶普万
一 ,经济增长对贫困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由经济增长所带来的额外收入在一国内部的分配情况 。如果经济 增长能使最贫困人口所获得的收入份额增加 ,贫困人口收入的提高就会快于平均收入的提高 ,减贫幅度 就大 ;如果经济增长使最贫困人口所获得收入减少 ,贫困人口收入的增长就会滞后于平均收入的增长 ,贫 困人口的贫困程度就会愈发深重 。第二 ,经济增长对贫困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增长的地区和部门的构成情 况 。如果经济增长绕过贫困地区 ,并且贫困人口不能轻易地转移到机会更多且充满活力的发达地区 ,那 么增长可能会导致不平等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第三 ,经济增长对削减贫困的影响与初始不平等密切相 关 。初始不平等程度很低的国家 ,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减贫效果达到不平等程度很高时的将近 2倍 。该报 告还提出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 ,还应考虑增长是否会引起环境的退化 ,环境退化导致健康状况恶化和 劳动生产率的降低 ,从而破坏经济增长 ,使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 。世界银行 ( 2004)《让服务惠及穷人 》的 年度报告也指出 ,单纯的经济增长能降低多维贫困层中的收入贫困 ,但仅靠此还远远不能解决贫困层面 的许多问题 ,诸如教育和健康问题 ,世界银行并以“实现所有的千年发展目标 ,单纯靠经济增长是不够 的 ”为标题 ,对经济增长和减贫做了测算 (见表 1) 。
叶普万
率来反映 ,计算公式为 :
I
=
g
π
q
=
ππ
y
(2)
q
其中 , I为贫困缺口率 ;π为贫困线 ; q为贫困人口总数 ; y 为贫困人口平均收入水平 , y = Σ yi / q ( i = i=1
q
1,
2,
3,
…,
q) ,
yi为第
i个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
g为贫困缺口总和
,
g
=
Σ
i=1
世界经济 3 2005年第 9期 ·71·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贫困经济学研究 :一个文献综述
济增长和减贫出现反向运动的有效路径 ,不能局限在经济增长和减贫关系的线性思考上 ,应从更深层次 的制度因素上考量 ,如市场化水平 、对外开放度以及国有化水平等制度变量 ,将经济增长和推进贫困地区 的制度变迁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 ,将减贫战略纳入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中 ,“中国推行的西部开发战略 和减贫战略相结合的方式 ,使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 ”(联合国开发计划 署 , 2003) ;第三 ,在经济增长模式和公共政策的选择上 ,将实行就业优先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和改善社会公 共服务 (教育 、卫生和通讯服务 )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既能给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同时又能提高贫困 人口的发展能力的双重目的 ;第四 ,在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上 ,尤其在增长 - 分配组合的次序选择和轻重 缓急的处理上 ,既不能过分强调先增长后分配 ,也不能偏好重分配轻增长 ,应该走一条增长与分配相兼顾 的中性模式 ,以免出现奉行先增长后分配模式的国家所出现的“墨西哥病 ”,即追求高速经济增长时所带 来的两极分化和贫困加剧现象 ,以及重分配轻增长模式所出现的经济低增长甚至经济停滞和贫困反弹现 象 ,实现经济增长与缓解贫困的双赢局面 。
贫困经济学研究 :一个文献综述
叶普万 3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回顾了 20世纪 60年代以来贫困经济学领域关于经济增长和缓解贫困 ,贫 困的内涵 、度量和类型 ,减贫战略及其演进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的研究 ,并进行了简要评述 ,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在宏观上将减贫战略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 、微观上将瞄准机制直 接瞄准穷人和进行制度扶贫等政策建议 。
贫困现象的社会存在面 ,而不考虑贫困线以下人口的收入变动及收入分布 ,因此从 20 世纪 70年代以来
遭到了森等一批经济学家的批评 。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只反映了贫困人口的规模 ,没有反映出贫困人口的
贫困程度 。
用来衡量贫困者收入低于贫困线的指标 ———贫困距 ,弥补了贫困发生率的缺陷 。贫困距由贫困缺口
事实上 ,中外学者有关贫困的定义 ,忽视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造成贫困的制度性因素 。本文认 为 ,贫困是由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所造成的使个人或家庭不能获得维持正常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 的一种生存状态 。这个定义与传统贫困定义的区别在于 ,充分考虑到造成贫困的制度性因素 ,同时强化 了除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求以外的精神和文化需求 。
(二 )对贫困的度量 在传统意义上 ,我们一直依赖相对狭窄的收入型贫困概念来衡量贫困 、评估贫困 ,进而采取针对性的 反贫困措施 。较早对贫困的测量 ,是用贫困发生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 :
H= q
(1)
n
其中 , q为贫困人口总数 , n为人口总数 , H 为贫困发生率 。贫困发生率重在从人口比率的角度考察
表 1
经济增长与多维贫困
2000~2015年人均 GD P年均增长 (% )
东亚
5. 4
欧洲和中亚
3. 6
拉美和加勒比
1. 8
中东和北非
1. 4
南亚
3. 8
非洲
1. 2
每天生活费用 低于 1美元的人口
目标 (% )
2015年单靠 增长 ( % )
14
4
1
1
8
8
பைடு நூலகம்
1
1
22
15
24
35
小学毕业率
5岁以下死亡率
目标 (%)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15年单靠 目标 (每千例 2015年单靠增长
增长 ( % )
活产儿 ) (每千例活产儿 )
100
19
26
100
15
26
95
17
30
96
25
41
99
43
69
56
59
151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 (2004) :《让服务惠及穷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一 经济增长与缓解贫困
早期的研究文献对经济增长与缓解贫困都持肯定态度 ,认为经济增长是缓解贫困的决定性因素 。近 十来年的研究文献表明 ,经济增长对缓解贫困有积极作用 ,但仅仅依靠经济增长并不能完全解决收入差 距不断扩大和贫困问题 ,反而有可能带来贫困的进一步增加 。1995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人类有史以来 的首次社会发展峰会 ”通过了一项《宣言和行动纲领 》,召唤消除贫困 ,实现充分就业和社会整合 。峰会 强调 ,单凭市场不可能消除贫困 ,也不可能获得公平和公正 。世界银行《1996年发展报告 》旗帜鲜明地提 出 :“我们评价一个国家 (从计划到市场 )的转轨是否成功 ,并不单纯看国家财富 、投资或生产率的统计数 字 ,而且要看居住在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 ”。世界银行《2000 /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 》明确指出 :减贫 有赖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减少收入贫困的强大动力 ,但是 ,减贫程度并不完全依赖于经济增长 。第
二 贫困的内涵 、度量及其类型
(一 )贫困的内涵 要真正解释经济增长和缓解贫困之间的关系 ,其前提条件就是要对贫困进行准确度量 ,而进行度量 的前提条件是弄清如何界定贫困 。 Townsend ( 1979 ) 、Oppenheim ( 1993 ) 、世界银行 ( 1980 ) 以及雷诺兹 (1993,中译本 )主要从“缺乏 ”的角度界定贫困 ,他们所关注的是贫困的表象 ,范围从单纯的物质的“缺 乏 ”到无所不包的社会的 、精神的 、文化的“缺乏 ”。① EEC (1993)和世界银行 ( 2001)则从“社会排斥 ”的 角度界定贫困 ,认为贫困是由于贫困者资源有限 ,以致他们被排除在所在国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 方式之外 。另一种对贫困的界定 ,是从能力的角度进行界定的 。世界银行 ( 1990)就将贫困定义为“缺乏 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
① 国内一些学者 ,如童星 、林闽钢 (1993) 、国家统计局 (1990) 、江亮演 ( 1990)以及康晓光 ( 1995)虽然也给贫困下了定义 ,但从实质 上看他们也是从“缺乏 ”的角度界定贫困 。
世界经济 3 2005年第 9期 ·72·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 》指出经济增长对减少收入贫困是必要的 ,但经济增长与 收入贫困减少之间的联系远非自动形成 。在印度尼西亚 、波兰和斯里兰卡 , 20 世纪 90 年代尽管经济有 所增长 ,但收入贫困人口却增加了 。艾尔泽 (2000,中译本 )在《减少贫困的政治 》一文中也指出 :“经济增 长的一种结果 ,不如说是目标 ,仍然是收入分配差距的加剧 。经济增长使部分人口获得了好处 ,但同时无 论从绝对意义还是相对意义上看 ,它也加剧了贫困的程度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 2003)在《缓解中国贫 困的一体化战略 》中指出 ,“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不均衡的经济增长方式 ,大大降低了收入增长对促进减 贫的潜在效果 。尽管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显著的经济增长 ,但是不平等的迅速加剧 ,还是使得 最贫困人群难以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并导致城市出现了新的贫困阶层 ”。森 ( 2003,中译本 )在其 《评估不平等和贫困的概念性挑战 》报告中指出 :“改革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消除贫困方面比现在要更为 明显 ……然而 ,中国经济增长在消除贫困方面 ,尽管还是很明显 ,但已经相对减弱了 ”。 20世纪 90 年代 以来 ,中国的 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了大幅度增加 ,但同期城市贫困人口也大幅度增加 , 贫困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比重由 90 年代初期的 4. 6%上升到 5. 3% ,绝对数量增加了一倍 (国家统计局 , 1998) 。因此 ,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解决了贫困问题 ,而往往是原有的贫困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贫困 问题 。要使经济增长和减贫沿着正向轨迹演进 ,在战略思路上至少应做如下几点改进 :第一 ,寻找解决经
关 键 词 贫困 减贫 收入贫困 人文贫困
Schutz (1965)《美国经济评论 》第 40卷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贫困经济学 :一位经济学家关 于对穷人投资的看法 》,首次提出贫困经济学这一概念 ,随后一大批发展经济学家投入到贫困经济学的理 论研究当中 。缪尔达尔和阿玛蒂亚 ·森因在贫困研究上的突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虽然贫困 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因其研究领域的复杂性尚未建立 ,但人们对这一研究领域的一系列问题 ,诸如经济增 长与贫困 、贫困的度量和界定 、反贫困战略等等展开了持续不断的讨论 ,本文拟对有关贫困经济学理论探 讨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梳理 ,在此基础上进行简要评述 。
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 ,同时也可以反映贫困人口内部不同收入组群的收入分布状况 ,其计算公式为 :
G
=
2 n
( 1y1
+ 2y2
+ … + nyi )
-
n- 1 n
(3)
式中 G为基尼系数 , n为样本户数 , yi为每户收入与 n户收入的比率 , i = 1, 2, 3, …, n,为按收入由 小到大排列 。基尼系数等于零 ,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当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加大时 ,基尼系数则逐渐
gi
= (π -
y) q, gi 为第
i个贫
困者的收入缺口 , gi =π - yi。贫困距本身也有缺陷 。一是不能反映贫困人口的数量规模和在总人口中
所占比例 ;二是不能反映贫困人口内部存在的收入高低不均等状况 。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弥补了上述两个指标的不足 ,它们既能用来反映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