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教育复习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网上搜索筛选答案,会与“标准答案”有出入)一、名词解释(10选5,写仔细: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意义)洋务运动、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遵义会议、三大战役、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卢沟桥事变、第三条道路、长征精神答:1、洋务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2、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日本从而迅速占领东北三省,开始侵华战争4、遵义会议: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χ泄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Π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三大战役的胜利Φ於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6、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由孙中山、黄兴发起,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为基础,于1905年8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7、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核心。

8、卢沟桥事变: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宛平县(今属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制造的军事冲突。

中国人民进行的八年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9、第三条道路:由民主党派所提倡,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10、长征精神: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一二九运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中国共产党及时发出了“救亡图存、全面抗战”的号召。

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一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

会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到来。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2年3月由临时参议院颁布。

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914年初《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袁世凯废除。

3.《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刊物。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由陈独秀创办于上海。

刊物宗旨在“改造青年之思想”和“批评时政”。

1916年9月改名《新青年》,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都在上面发表文章,鼓吹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文化,提倡文学革命。

1920年9月由陈望接编后,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成为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刊物。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称为党的理论刊物。

4.遵义会议: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的会议》。

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整理

1.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书。

(4)中国现代史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

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答:错。

(1)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战争的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3)发动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是中国由闭关到开放,加速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思想上,中国先进知知识分子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鸦片战争的最大后果是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1)鸦片战争:标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年中国近代史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1860)。

(3)甲午战争: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1894).(4) 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

5.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前一任务是前提,是基础: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归宿,巩固前者创造的胜利果实。

6.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之经济掠夺(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的方式,除了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外,主要是利用其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

(2)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3)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5)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7.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8.帝国主义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原因(1)中国人民的反抗(根本)。

(2)各国之间的利益矛盾。

9.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和启示(1)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复习:专题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复习:专题归纳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摇篮之一:(继昌隆缫丝厂)
5.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
(1)戊戌变法:康、梁领导;广州万木草堂是广东最早的新式学堂
(2)民主革命:孙中山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
(3)大革命的兴起: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时间、内容、影响)
黄埔军校(时间、领导人、特点、作用)
对根据地:“三光”政策、毒气战、细菌战、制造无人区
对沦陷区:经济掠夺、奴化教育、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
4.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的比较
同:蓄谋已久、为摆脱国内危机、制造大屠杀等
异:结果不同、抗战的规模不同、抗战的方式不同
九.台湾问题
1.近代列强对台湾的侵略:英、法、美、日
2.侵华事件: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今年是甲午战争110周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侵华暴行:
两次大屠杀:旅顺、南京
3.十年动乱:湖北二汽;南京长江;国防科技(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4.改革开放:宝葛大京、“神舟”飞船
(注意:课本上四个时期关于经济建设成就的地图)
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内容: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七.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参考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参考资料

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英国工业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和闭关政策的顽强抵抗,销量不大,于是英国采取侵略扩张政策抢占中国市场。

清王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生产水平低下,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激化;政治腐败、国库空虚、军备废弛、综合国力日衰;长期以来盲目尊大、闭关锁国、愚昧无知,不了解西方世界的变化,对于战争缺乏精神和物质准备。

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在思想观念方面,封建传统观念受到冲击,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近代中国历史上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条约、影响)1,鸦片战争:1840-1842 英国《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为核心。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佛教思想2.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1680年俄国彼得一世改革C、1789年法国大革命D、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3.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A、商品输出B、资本输出C、贩卖奴隶D、掠夺土地4.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5.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半殖民地社会B、半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7.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

A、失业的农民B、手工业者C、城市贫民D、工人阶级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

A、文化渗透B、经济掠夺C、军事侵略D、政治控制9.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D、统治集团的腐败10.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

A、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B、进行传教活动C、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干涉中国内政11.外国教会为列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办得较早的外文期刊是()。

A、《万国公报》B、《民报》C、《字林西报》D、《新民丛报》12.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
华版
一、晚清时期(1840-1911)
1. 鸦片战争(1840-1842)
- 内因和外因
- 结果和影响
2. 中外交往的逐步打开(1842-1894)
-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维新派的出现
3. 戊戌变法(1898)
- 自强运动和变法思潮
- 变法运动的失败
4. 辛亥革命(1911)
- 各种反清起义
- 辛亥革命胜利的原因
二、民国时期(1912-1949)
1. 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1912-1927)- 袁世凯和袁世凯
- 国共合作和双十协定
2. 北伐战争(1926-1928)
- 国共联合抵抗北洋军阀
- 北伐战争的成果
3. 南京国民政府(1928-1937)
- 南京政府的建立
- 南京政府的施政措施
4. 抗日战争(1937-1945)
- 七七事变和全面抗战
- 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三、新中国的建立(1949-现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 人民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社会主义改造和(1949-1966)- 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 和人民公社
3.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 运动和造反派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影响
4.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
- 的改革开放政策
- 改革开放的成果和挑战
四、总结与展望
1. 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 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推动因素
2. 近代史的启示与经验
- 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
- 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上编从鸦片战争道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3.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农民阶级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5.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6.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7.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8.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9.自1842年至184 4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1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矛盾、斗争的一面;同外围资本主义和本同封建主义依赖、妥协的一面11.1840-1919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5次大规模军事战争是什么?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后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5、民族工业的发展
张謇、发展的状况
6、社会生活的变迁
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电影的传入;<申报>、商务印书馆;民国以来习俗的变化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
2、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端:科举制的废除、京师大学堂
3、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
中国现代史 复习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 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一、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开国大典的史实、成立的 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西藏的和平解放 (2)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 相关史实、最可爱的人、英雄事迹、体会精神
11、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重要成就
文化艺术:建国后;文革后
体育:
12、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用的变化(改革开放) 就业制度的变化(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 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愿你能够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得知识
(3)土地改革(1950—1952年)
相关史实、法律名称、理解意义 (4)“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底) 基本任务、成就 (5)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 会议、性质 (6)三大改造(1956年底) 行业、方式、创举、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进入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近代史复习
中国近代史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全整理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全整理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全整理,超实用!中国近代史一、【概念阐释】1、中国近代史: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总特点:屈辱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中国近代化: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

具体表现:①政治上:一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灾难深渊;二是中国奋起抗争求索,帝制受到致命冲击。

(法制化、民主化)②经济上: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

(工业化、市场化)③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科学化、大众化)④社会生活上:西风东飘,工业文明的城市化发展成为中国趋势。

(城市化、多样化)二、【中国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⒈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1919):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⒉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⒊思想科学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⒋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三、【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体系(横向)】阶段划分:(一)总体划分分期界标:“五四”运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0年-191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前期);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近代后期)】阶段划分依据:领导阶级不同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含义】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无格式版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无格式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完整版珍藏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单选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多选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多选、简答清朝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

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单选鸦片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单选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扩张。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多选、简答、论述从1840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单选从1840年鸦片战争及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之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简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024【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2024【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2024【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及革命失败的根本缘由是()A.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B.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C.帝国主义的破坏D.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懦弱性和妥协性2.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培育翻译人才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B.工艺学堂C.船政学堂D.京师同文馆3.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快速瓦解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遭到破坏C.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4.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A.地主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资产阶级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B)。

A.农业合作化B.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C.建立手工业合作社D.没收官僚资本6.相识()是相识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B.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C.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D.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7.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C.对外贸易发达,财政收支状况良好D.中国已经开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8.全面内战爆发的标记是国民党()。

A.撕毁《双十协定》B.进攻中原解放区C.进攻上党地区D.撕毁停战协定9.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0.北伐战争对准的军阀是()①吴佩孚②孙传芳③张作霖④段祺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关于国民革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兴起的标记是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B.北伐取得了巨大成功C.彻底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革命阵营内隐藏着重大危机12.《南京条约》的签定时间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1)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主要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方式: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意义: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和灭亡中国图谋。

(中华民族进行的英勇斗争是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瓜分和灭亡中国的最根本原因)2、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3、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勇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4、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2)教训:1、必须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统治,必须推翻封建制度,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

2、必须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注意经济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的提高。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意义:⒈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⒊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⒋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⒌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2)失败原因:A、从主观上看:⒈农民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统编版中考近代史必背知识点

统编版中考近代史必背知识点

统编版中考近代史必背知识点一、中国近代历史的起始1.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由英国导致的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战争,导致中国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2.五四运动:1919年,由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领导的反对巴黎和会议的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革命和民主运动的开端。

二、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1.辛亥革命: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五卅运动:1925年,由中国工人和学生发起的抗议运动,抗议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剥削。

3.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全国统一的政权。

4.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一系列进攻事件,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5.中国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早爆发的战争之一三、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点1.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2.三大改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三个重大方面:土地、农业合作化和国家工商业改造。

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1958年至1962年期间,中国实行的一项经济和政治活动,旨在推动农村集体化和工农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

5.对外开放: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的一项对外开放政策,加快了国内外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与合作。

四、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1.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政治的领导力量,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从一个被列强侵略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影响力逐渐扩大。

3.经济与发展: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和发展对全球经济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4.社会变革与进步:中国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近代)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近代)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近代部分)一、洋务教育的内容、特点及中体西用1、洋务教育的内容1)洋务学堂的创立和发展A简介:兴办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其教学内容以“西文”“西艺”为主B学堂种类: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实业学堂C京师同文馆:最初作为外语学校设立,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1869年聘丁韪良为总教习,总揽全馆教务;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

D福建船政学堂:①介绍:福建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局”或“福州船政学堂”,是福州船政局的组成部分。

福建船政局也称“马尾船政局”或“福州船政局”②组成:由前学堂和后学堂两部分组成,学制五年。

前学堂专习制造技术,又称造船学堂;后学堂学习驾驶和轮机技术③地位:在近代中国海军事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近代中国海军输送了第一代舰战指挥和驾驶人才,是“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2)洋务留学教育:1872年留美学生是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学生(容闳倡导)三届留欧学生2、洋务教育的特点1)积极方面A培养目标——造就洋务事业需要的专门人才B教学内容——以学习西文和西艺为主C教学方法——按照知识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D教学组织形式,洋务学堂普遍制定分年课程计划,确定学制年限,采用班级授课制2)消极方面A零星分散,缺乏全国性的整体规划和学制系统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传授西文西艺的同时还不放弃四书五经的学习C洋务学堂的管理具有官僚习气3)洋务学堂以西方近代科技文化作为主要课程,在形式上引入资本主义因素,初步具备近代教育特征,启动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3、中体西用思想1)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经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2)内容:中学也称旧学,即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等;西学也称新学,西政、西艺、西史学者必须在通中学的基础上,择西学可以补吾阙漏着用之3)影响:A为西学教育的合理性进行了有效的论证,促进了资本主义文化在中国的传播B给僵化的封建教育体制打开了缺口,改变了单一的传统教育结构C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二、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变革1、早期改良派饿教育主张:1)全面学习西学,突破民族文化本位观念2)改革科举制度,抨击但并未彻底否定,主张保留科举制度的形态3)建立近代学制,逐步向教育多样化,职业化,普及化转变4)倡导女子教育2、维新教育实践:1)兴办学堂——万木草堂、湖南时务学堂、北洋西学堂与南洋公学、经正女学(经正女学作为近代第一所国人自办的正规女子学校,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2)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北京强学会、上海强学会、《万国公报》3、百日维新中的教育变革1)设立京师大学堂2)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3)实力讲求西学,普遍建立新式学堂4、意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和愿望,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三、蔡元培的教育思想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五育:军民国教育——寓兵于民实利主义教育——使教育发挥提高国家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从现象世界出发而摆脱现象世界的过程美感教育——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2)并举:同时进行,不可偏废2、改革北京大学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大学应是“研究高尚学问之地”A改变学生的观念B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C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D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A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B沟通文理,废科设系C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此外,北大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3、教育独立思想: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独立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观念变革及几种教育思潮1、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观念的变革——抨击封建教育的危害和没落,反思民族教育传统的固有不足,大力倡导资产阶级的新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额开端?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使独立的中国开始逐步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开始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2.近代中国阶级关系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原有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外,又先后出现了产业无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3.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4.中国发展面对两大新的历史任务。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近代早期反侵略斗争的意义1.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以林则徐、冯子材等为代表的爱国人士,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凝铸成近代中华民族不屈的魂魄。

它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并形成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主流。

2.正是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不畏强暴、顽强抵抗、宁死不屈的英勇战斗,才使我们的国家历尽劫难而未毁、屡遭侵略而未忘,为最终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决不允许中国独立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自己的对手。

2.中国的封建势力依旧强大,始终压制和限制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都过于软弱,自身没有能力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4.中国人民已经觉醒,他们进行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打碎所有的桎梏,而不是改用资产阶级的文明镣铐来换下封建的野蛮枷锁,广大民众不希望任何一种压迫与剥削继续存在。

四、为什么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选择?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三种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中国近代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教育学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1 教育的定义和特征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地引导人类个体和集体发展的活动。

它具有计划性、组织性、有目的性和系统性等特征。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利用各种适宜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引导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自我。

1.2 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是人,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等各个阶段的人群。

教育的目标是帮助人们全面发展,拥有良好的品德、高尚的品质和丰富的智慧。

1.3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包括智力、德育、体育、审美等多方面的素质。

1.4 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是基于生理、心理、社会和历史等多方面的理论基础。

它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交往理论、后现代主义等。

1.5 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实践、自学、游戏、实验等。

它还包括多种媒体和技术,如黑板、书籍、电脑等。

二、近代中国教育思想2.1 民族教育思想近代中国,民族教育思想成为教育理论的主流。

其核心是以发展中国民族的文化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2.2 德育为先的教育观近代中国一些教育家提出了“德育为先”的教育观。

他们认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只有品德好的人才能担当起国家和社会的重任。

2.3 教育改革思想近代中国,一些教育家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思想。

他们主张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推行新式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4 教育模式的探索近代中国,以新式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模式得到了广泛的探索和发展。

包括孔子学校、近代学堂、西学东渗等。

2.5 教育国际化的视野近代中国,国际化的教育思想逐渐兴起。

这包括接受西方教育理念和模式,以及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

三、近代中国教育制度3.1 考试制度的改革近代中国,封建的科举制度逐渐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式的考试制度。

这种制度更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3.2 学制的变革近代中国,学制的变革是非常明显的。

《中国近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中国近代历史要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清末维新运动- 具体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宗旨:推动中国从传统封建社会转向现代化社会。

- 运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自强运动:强调研究西方先进知识和技术,提倡实业兴国。

- 戊戌变法:主张变法立宪,以实现政治体制的改革。

- 运动的失败:- 缺乏统一领导和坚定决心,面临顽固保守势力的反对。

- 外国列强的干涉和侵略,削弱了维新运动的势力。

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 目标: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 主要过程:-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 辛亥革命成功,宣告清朝灭亡。

- 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影响:- 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政权的终结。

- 为中国近代政治和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

- 受到了外部力量和内部分裂的挑战。

北洋政府与北洋军阀- 没有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因此采用北洋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名称,设立在北京。

- 关键人物:- 兼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

- 兼任陆军总统的袁世凯。

- 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实力弱小,地方势力和军阀频繁起兵造反。

- 袁世凯采取手段,试图统一全国。

- 袁世凯逝世后,中央政权进一步分裂,国内混乱。

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

- 起因:巴黎和会将中国对德属胶州湾的要求被拒绝。

- 特点和影响:- 和爱国主义情绪高涨。

- 呼吁民主和科学,抵制封建文化和外国侵略。

- 开始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政治、社会和文化改革。

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至1928年。

- 目标:推翻北洋政府,实现统一的中央政权。

- 领导人:国共两党合作,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

- 结果:北洋政府被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影响:- 标志着中国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潮的高涨。

-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 时间:1934年至1935年。

- 过程:红军长征跨越了无数山川和河流,寻找抵达陕北的生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近代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A)鸦片战争前夕,猛烈批判科举制度,热情呼唤“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家是()。

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郑观应2.(C)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

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冯桂芬3. (B)在我国近代史上,主张编译《华事夷言》、《四洲志》和《各国律例》,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颜元4.(B)在我国近代史上,编撰《海国图志》,对西方各国进行全面介绍的思想家是()。

A.龚自珍B.魏源C.林则徐D.徐继畲5.(C)洋务教育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创办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堂,创办于()。

A.1840年B.1860年C.1862年D.1864年6.(D)福建船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军事(武备)学堂,创办于()。

A.1840年B.1860年C.1862年D.1866年7.(D)我国近代最早的电报学堂——福州电报学堂创办于()。

A.1840年B.1862年C.1866年D.1876年8.(B)()年出发的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政府排出的首批留学生,是近代中国刘学教育的开端。

A.1870B.1872C.1877D.18809.(A)留美学生的副监督()是中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的中国人,是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A.容闳B.黄胜C.黄宽D.袁德辉10.(A)刘美学生的首任正监督是(),是清朝政府中的守旧派人物。

A.陈兰彬B.吴子登C.区谔良D.刚毅11.(B)留欧学生的派遣始于船政大臣沈宝桢的建议,并以()的学生为主。

A.江南水师学堂B.福建船政学堂C.天津水师学堂D.天津武备学堂12.(D)1885年,()学堂的设立,是我国近代设立陆军军官学校之始。

A.直隶武备B.湖北武备C.天津水师D.天津武备13.(D)《劝学篇》是对洋务运动的理论总结,其作者是()。

A.奕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14.(D)在早期改良派中,《盛世危言》的作者是()。

A.陈炽B.薛福成C.马建忠D.郑观应15.(A)“万木草堂”是()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在广州设立的学堂。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谭嗣同16.(A)()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

A.严复B.梁启超C. 谭嗣同D.康有为17.(C)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A.1894年B.1895年C.1898年D.1900年18.(C)“癸卯学制”颁布于(),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实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A.1900年B.1902年C.1904年D.1912年19.(B)《革命军》是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篇战斗檄文,其作者是()。

A.陈天华B.邹容C.章太炎D.秋瑾20.(B)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首任教育总长是()。

A.范源濂B.蔡元培C.傅增湘D.吴稚晖21.(B)1912年初在《对教育方针之建议》中提出“五育”并举方针的教育家是()。

A.范源濂B.蔡元培C.傅增湘D.吴稚晖22.(B)中国近代教育名著《大同书》的作者是()。

A.孙中山B.康有为C.梁启超D.严复23.(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思想是()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

A.洋务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改良派24.(D)科举考试制度废除的时间是()。

A.1900年B.1902年C.1904年D.1905年25.(C)()年12月,清延批准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

A. 1902B.1904C.1905D.190626.(D)各种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这是在()年《普通教育暂行办法》中作出的规定。

A.1902B.1905C.1906D.191227.(D)废止奖励科举出身,从某级某类学校毕业者即称某级某类学校毕业生,是教育改革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这次改革发生于()。

A.1902年B.1904年C.1906年D.1912年28.(D)废止小学读经、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是()年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A. 1902B.1904C.1905D.191229.(B)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思想,对以后教育培养目标的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学者是()。

A.严复B.王国维C. 梁启超D.蔡元培30.(D)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的教育宗旨颁布于()。

A.1902年B.1904年C.1905年D.1906年31.(D)在国内,最早对“职业教育”这一概念进行阐述的是()。

A.蔡元培B.黄炎培C.陈独秀D.陆费逵32.(A)“壬寅学制”的颁布时间是()。

A.1902年B.1904年C.1912年D.1922年33.(C)“壬子学制”颁布时间是()。

A.1902年B.1904年C.1912年D.1922年34.(D)“壬戌学制”颁布时间是()。

A.1902年B.1904年C.1912年D.1922年35.(D)()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故又称“六三三学制”。

A.壬寅B.癸卯C.壬子D.壬戌36.(A)()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界为维护教育主权而展开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是在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形成的。

A.收回教育权B.平民教育C.勤工俭学D.工读主义教育37.(A)()的设立,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标志和象征性的意义。

A.京师同文馆B.福州船政学堂C.京师大学堂D.天津水师学堂38.(D)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国内最早将培养新的人才与设立学校系起来的人。

A.郑观应B. 马建忠C.陈虬D.容闳39.(B)京师大学堂筹办时,清延派()为管学大臣,管理大学堂事务。

A.张之洞B.孙家鼐C.李鸿章D.左宗棠40.(B)《大同书》中设计的“小学院”的学习年限是()。

A. 3~6岁B.6~11岁C. 11~15岁D.15岁以后41.(B)()曾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一文,专门论述师范教育问题。

这时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门论述师范教育的文章。

A. 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王国维42.(C)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等文章的作者是()。

A. 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蔡元培43.(A)中国近代最早的学制“壬寅学制”是在管学大臣()的主持下制定的。

A.张百熙B.张之洞C. 荣庆D.孙家鼐44.( D)()年10月,学部奏请颁布《视学官章程》三十三条,改变了清末视学活动无章可循的状况。

A.1904B.1905C.1906D.190945.(B)新政时期,清政府成立了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行政机关,学部最高长官叫()。

A.管学大臣B.尚书C.左侍郎D. 右侍郎二.判断并改错:1.1840年是我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

答:错误。

现在学界一般认为,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成立,是我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

2.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教育运动,客观上冲击了传统封建教育体制,传播了近代资本主义文化和教育观念,哺育了维新志士,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答:正确。

这是符合历史状况的正确描述。

3.康有为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

答:错误。

此人是严复而不是康有为。

4.我国教育管理的历史很长,从很早就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行政管理体制。

答:错误。

我国教育管理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却未曾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行政管理体制。

唐代虽有礼部和国子监之设,但礼部并非管理教育事业的专门机构,国子监也非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宋代虽在地方设有提举学事司,但也是仅具有行政管理之雏形。

真正较为完备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在清代末期建立起来的。

5.我国视学制度源远流长,《礼记》中即有天子视学之记载,说明我国从很早就有了视学制度之设。

答:错误。

虽然《礼记》中有天子视学之记载,但那充其量只是一种礼仪形式,而非真正的制度建设。

真正的视学制度是在清末建立起来的。

6.我国自古就对教育非常重视,教育宗旨早已有之。

答:错误。

虽然我国自古就对教育非常重视,但历代统治者对教育的阐述只是表明了教育对于建国君民的重要性,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宗旨。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宗旨是在清末宣示的。

7.“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答:正确。

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正确表述。

8.明初教育部在蔡元培的领导下,虽然机构简单,但建树颇多。

答:正确。

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正确表述。

9.最初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只是全国最高学府,并不具有教育行政管理职能。

答:错误。

最初创办的京师大学堂不只是全国最高学府,而且具有管理全国教育的行政职能。

10.教育独立思想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教育主张,这在当时没有多少积极意义可言。

答:错误。

虽然教育活动并须接受社会的物质支持并传播一定的政治和社会价值体系,因而教育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独立的,但是,不能完全独立并不等于不能相对独立。

在军阀政府对教育横加干涉或任意摧残的情况下,在国外宗教势力染指中国教育的背景下,蔡元培等人教育独立之议,实则可以视为在教育面临深重危机下的一次愤然抗争。

三.简答题1.简答“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及局限。

四.分析论述题1.试论洋务学堂的历史特点。

答:其特点表现为:第一,在教学内容上,以学习“西文”、“西艺”为主,注意学以致用,与传统学校的教学内容有明显区别。

第二,在教学方法上,注意按照知识的接受规律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学风。

第三,在培养目标上,旨在造就洋务事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与传统学校培养科举入仕的人才有所不同。

第四,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班级授课制,有课程计划、学制年限,与传统学校进度不一的个别教学形式有很大不同。

但是,由于洋务学堂是套种在封建体制边沿上的幼苗,植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因而又表现出新旧杂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洋务学堂在学西西学的同时,不放弃对传统儒家经学的学习。

再次,洋务学堂为洋务大臣所举办,因而其管理难免封建官僚习气。

2.试述蔡元培改革北大的主要措施。

3.试述“六三三学制”的主要特点。

答:其主要特点如下:第一,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第二,缩短了小学年限,小学分为两级,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第三,将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之与小学教育相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第四,以加强中等教育为核心,将七四制改为六三三制;加强青年学生的职业教育训练;在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中学分为两个阶段,增加了办学的灵活性;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伸缩余地,有利于发挥地方办学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