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F16949数据分析和评价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2、其他统计控制表及质量记录,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 行管理。
7、支持文件
《SPC指引》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8、质量记录
格式号 QDE/RD-QR-8-01-01
记录名称 Xbar-R控制图
保存部门 质量部
保存期限 3年
第 5 页,共 5 页
5、依据标准
5.1、本程序依据IATF16949:2016 质量管理体系中标准条款9.1.1.2;9.1.1.3 编制。
6、工作程序
担当部门
作业流程
工作内容或标准
6.1.1、确定统计需求的场所,应是生产要素条件已基本稳定,并 且过程属于产品特性形成过程;
6.1.2、控制与验证可选用的方法:
多功能小组
第 4 页,共 5 页
数据分析和评价程序
编 号: 版本号:C
担当部门
作业流程
工作内容或标准
人力资源部
6.2 统计技术方法 的培训
6.2.1、策划统计技术专题培训的组织与考核,实施部门落实教学 人员。
6.2.2、统计技术的培训应参考《SPC指引》,结合实施工序的过程 实际。
wk.baidu.com
6.3.1、初始控制准备:
a)对工序或部门实施过程控制进行指导和检查; b)按照控制要求收集数据,进行准确、如实记录及描点作图,发 现异常现象及时纠正和控制。
6.3.3、初始控制的分析:
a)在初始控制一个月至二个月时间内对过程控制进行分析,并计 算该阶段的过程能力指数Cpk; b)重新计算控制界限并上报管理者代表审批,然后继续按照控制 界限进行控制。
4.7、直方图:将搜集的数据特性值或结果值,在一定的范围横轴上加以区分成几个相等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 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面积用柱形画出的图形。因此也叫柱形图。
4.8、SPC: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控,建立并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的并且稳定的水平, 从而保证产品与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的一种质量管理技术。这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方法。
序号
1 2 3
数据分析和评价程序
编 号: 版本号:C
修改日期
修改记录
修改页数 版本号
修改内容
2015.07.13
全部
A 更改文件格式
2015.07.13
全部
A 将作业流程进行细化
2017.05.06
2和3页
B 根据IATF16949:2016标准更改依据条款,更改表格的格式号
第 1 页,共 5 页
数据分析和评价程序
多功能小组 质量部
6.4 持续改进 6.5 统计过程记录
6.4.1、工序操作人员应随时纠正特殊原因变差,使过程处于稳定 状态;
6.4.2、工艺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应按技术部持续改进要求,对固 有变差进行分析,按《SPC指引》采取措施,不断缩小固有变差, 改善过程性能。
6.5.1、工序的过程控制图按月收集,统计分析,上报总经理;
互关系而且有条且有系统的图形。其主要目的在阐明因果关系,亦称因果图,因其形状与鱼骨图相似故又 常被称作鱼骨图。 4.6、柏拉图:根据所收集的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或顾客抱怨的种类、安全事故等,项目加 以分类,找出比率最大的项目或原因并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积累值的图形。用于判定问题症结之所。
6.3 统计技术的实施
a)制订"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确定初始过程控制对象、要 求; b)应按计划要求,收集数据; c)抽样应在非常相似的条件下进行,每个子组内的变差应是普通 原因造成的; d)按收集的数据进行 Xbar-R图控制、界限及初始过程能力Cpk的 计算。
质量部
6.3.2、初始控制的实施:
第 3 页,共 5 页
数据分析和评价程序
编 号: 版本号:C
多功能小组
6.1 确定统计需求
a)分析原因时可用特性要因图、柏拉图等; b)对策拟定时可选用平均值—极差控制图; c)验证改善时可选用Cpk、Ppk计算以及直方图、控制图等; d)分析是否"异常"时,可选用直方图以及Cpk、Ppk计算; e)当顾客有要求时,按顾客要求选用相应的控制或验证方法。
编 号: 版本号:C
第 2 页,共 5 页
数据分析和评价程序
编 号: 版本号:C
1、目的
应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定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控制过程特性,确保产品质量特性达到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策划、过程特性、产品特殊特性及持续改进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3、职责
3.1、质量部负责编制统计技术的应用计划和统计技术使用的管理;负责生产过程中质量信息的收集,并运用质 量统计表、曲线图等技术分析处理生产过程质量问题及验证工序能力。
3.2、各部门负责收集质量信息,运用统计技术分析经营过程的质量信息,并将生产过程中质量信息及时反馈质 量部,以供质量部使用统计技术分析产品质量。
3.3、人力资源部负责相关人员的培训。
4、术语和定义
4.1、变差:过程单个输出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别;由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与量测等原因造成的产品目标 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变差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
4.9、控制图: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 4.10、计C的PK图--。-过程能力指数(短期的)。
4.11、PPK---过程性能指数(长期的)。
4.12、PPK是进入大批量生产前,对小批生产的能力评价,一般要求≥1.67;而CPK是进入大批量生产后,为保 证批量生产下的产品的品质状况不至于下 降,且为保证与小批生产具有同样的控制能力,所进行的生产 能力的评价,一般要求≥1.33;一般来说,CPK需要借助PPK的控制界限来作控制。
4.2、过程能力;是指过程处于控制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即:指受控状态下实现过程目标的能力)。
4.3、受控(稳定性):过程必须处于受控状态,且其固有变差(能力)必须小于规定的公差。
4.4、过度调整:是把每一个偏离目标的值当作过程中特殊原因处理的作法。会导致另一个变差源。 4.5、特性要因图: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而成为有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