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课教学设计
幼儿园托班下整合教案精编
幼儿园托班下整合教案精编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游戏中认知家庭成员。
2.理解和运用合作的意义和方法。
3.制作家庭成员的肖像画。
教学难点:1.帮助幼儿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目的。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家庭成员的图片或照片。
2.家庭成员的名字卡片。
3.彩色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制作肖像画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让幼儿围成一个圈,老师展示一张自己家庭的照片,问幼儿自己家里有哪些人?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家庭成员的名字,并用图片或照片展示。
3.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例如:爸爸是谁的爸爸?妈妈是谁的妈妈?Step 2:游戏认知家庭成员(15分钟)1.将家庭成员的名字卡片打乱,让幼儿按正确的关系连接起来。
2.可以辅助使用家庭成员的图片或照片,帮助幼儿理解。
3.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和合作,完成任务。
Step 3:合作制作家庭成员的肖像画(4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家庭成员进行绘画。
2.给每个小组发放彩色纸、彩笔、剪刀和胶水等制作肖像画所需的材料。
3.引导幼儿观察所选家庭成员的特征,然后使用彩笔在彩色纸上绘制肖像。
4.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每个人负责不同的部分,例如:一个人负责画脸,一个人负责画头发等。
5.制作完成后,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小组介绍绘制的家庭成员。
Step 4:反馈与总结(10分钟)1.引导幼儿讨论合作制作肖像画的过程和体会。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3.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和艺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延伸:1.继续扩展幼儿对家庭成员的认知,可以通过绘制家庭成员的生活场景或玩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
2.鼓励幼儿和家庭成员一起制作肖像画,增进亲子关系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
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引言在现代教育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单元整合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本文将提供一个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以便教师能够有系统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设定在设计单元整合教学方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当具体、明确,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教师可以从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的内容特点,设定教学目标。
例如,在一个有关环境保护的单元中,教学目标可以包括: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技巧解决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心等。
二、教学内容策划教学内容的策划是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当综合考虑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可以以主题为线索进行串联,打破单一学科的边界,使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融合。
例如,在一个以旅游为主题的单元中,可以涵盖地理、历史、文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旅游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是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手段。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课堂讲授、小组合作、实践操作、讨论研究等多种形式。
例如,在一个单元整合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设计,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是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
教学评价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
教师可以使用各种评价工具,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记录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还应当及时提供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五、教学资源准备在设计单元整合教学方案时,教师需要准备各种教学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支持教学活动。
“童话”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及评析
“童话”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设计:童话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科目:语文年级:小学二年级单元主题:童话课时安排:本教学设计安排为5个课时课时一:童话介绍及歌曲欣赏(40分钟)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童话的定义,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步骤:1.介绍童话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童话是一种虚构的故事,短小精悍,以奇幻、神秘为主题。
2.欣赏童话歌曲《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童趣和美好。
3.分组讨论童话故事的特点,每组选取一个童话故事进行简单介绍。
4.整理归纳童话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奇妙之处。
5.带领学生一起欣赏《灰姑娘》的故事片段,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
课时二:童话故事分析及角色扮演(40分钟)目标:学生能够分析童话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并通过角色扮演感受故事情节。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童话故事特点,让学生明确童话故事的结构。
2.分组讨论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每组选取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3.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童话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充分沉浸其中。
4.老师点评角色扮演的表现,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塑造角色。
5.让学生讨论童话故事中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深层含义。
课时三:童话绘本阅读与创作(40分钟)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绘本阅读了解不同风格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创作童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步骤:1.介绍不同风格的童话绘本,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多样性。
2.分组阅读不同的童话绘本,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激发学生创作童话故事的兴趣,让学生通过绘图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
4.帮助学生构思童话故事情节及主要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5.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彼此的创意和想法,互相学习和启发。
课时四:童话故事讲解与表演(40分钟)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讲解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通过表演形式展示故事情节。
1.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让其他同学听故事并进行点评。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故事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设计中的课程整合策略
教学设计中的课程整合策略课程整合是指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相互联系和融合,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设计中,采用适当的课程整合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教学设计中的课程整合策略。
一、跨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是指在课程设计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例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科学、历史或数学等其他学科的内容,与英语知识相互融合。
这种跨学科整合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项目驱动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是指以项目为核心,通过设计任务和情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海洋生态的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和运用地理、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这种项目驱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问题导向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是指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达到跨学科整合的目的。
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或兴趣相关的问题,并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的角度进行思考和研究。
这种问题导向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四、情境模拟教学情境模拟教学是通过创建真实或虚拟的情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通过计算实际商品的价格和折扣,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这种情境模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丰富和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实验室等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学习材料和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实践等,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和应用。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也逐渐借助于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结合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设计一份教学案例,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2.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并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软件和工具进行物理实验和数据处理;- 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学内容本教学案例将以力学和光学为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相关实验进行辅助,包括:- 利用物理模拟软件进行力学实验,分析力学规律和现象;-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光学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 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图表绘制。
4.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力学和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设计,同时介绍相关的模拟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操作:学生通过电脑实验室进行物理实验,利用物理模拟软件和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实验,同时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处理:学生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相应的曲线图和统计图表。
5. 实验结果展示: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汇报,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分析,进行讨论交流,从中获取新的思考和见解。
6. 总结归纳: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和归纳,概括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收获。
7. 提出挑战:鼓励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挑战,并鼓励他们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5.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在整合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中的研究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实验成绩和实验报告的评分;-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表现的能力;- 学生对挑战问题的解决能力。
6. 结论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整合能够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基于大单元视域的高中语文课内整合教学设计
基于大单元视域的高中语文课内整合教学设计新课改基于课内整合提出了两项要求,一方面要设计推广综合课程,另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各类知识之间的迁移。
根据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累积经验显示,在传统应试理念的影响下,师生教学过于依赖教学大纲,并没有结合教材单元系统整理所学知识,导致学生所掌握内容过于分散,很难熟练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而在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目前高中语文课堂逐渐摆脱了单篇学习的模式,开始从题材或体裁入手进行整合设计,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学习意识,熟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高中语文知识的应用价值。
因此,本文研究要以大单元为核心,重点分析高中语文课内整合教学设计对策。
前苏联教育学家沙洛夫认为,大单元教学是指在整合分析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划分出多个大单元,而后在实践教学期间补充相关学习资料,亦或是将熟练掌握某种重要技能看作教学目标。
从高中语文教学角度来看,大单元教学更加注重所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实际教学设计也会从多个知识点转变为一个大单元,既要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又要在深层探究中熟练运用。
从本质上讲,大单元教学是基于学科大概念提出的,因此在教育推广中要结合课程标准、教材知识、学习状况等基础条件,将文本内容分成多个主题,而后利用情景教学或任务驱动等方式,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持续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根据实证研究显示,高中语文课内整合教学设计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内容选择。
在整合设计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时,会将所学知识看作相互关联的整体,因此教学内容并不会局限在某一节课或某一门学科中,而是要有目的性地重组学科知识。
尤其是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大部分问题的解决办法涉及多学科,因此人们要跨越学科的界限进行全面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有效的解题方法;另一方面,教学组织。
在高中语文课内整合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积极遵守生活秩序,充分展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紧密关系,确保学生可以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
学科整合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科整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学科整合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决定开展学科整合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学科整合的认识,树立学科整合的教学理念。
2. 探索学科整合的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四、活动内容1. 学科整合理论学习(1)组织教师学习《学科整合教学理论》、《新课程改革纲要》等相关理论,了解学科整合的内涵、意义和实施策略。
(2)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学科整合的实践经验。
2. 学科整合教学设计(1)组织教师进行学科整合教学设计比赛,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学科整合教学方案。
(2)对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评选和推广,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3. 学科整合课堂教学实践(1)组织教师进行学科整合课堂教学观摩,观摩优秀教师的学科整合教学案例,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2)鼓励教师开展学科整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将学科整合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4. 学科整合教学反思(1)组织教师进行学科整合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定期开展学科整合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探讨学科整合的有效策略。
5. 学科整合教学评价(1)建立学科整合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定期对学科整合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和表彰,激发教师参与学科整合的积极性。
五、活动组织1. 成立学科整合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 制定详细的学科整合教研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
3. 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教学指导,提高活动的专业水平。
初中地理整合教案
初中地理整合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两大分类,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从地理现象中探究规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
教学重点:气候的概念,气候的分类,气候的形成因素。
教学难点:气候形成因素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天气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生分享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候。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气候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2. 学生通过教材和地球仪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了解气候的两大分类:热带气候、温带气候。
3. 教师讲解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形成因素的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各地区的气候形成原因。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区的气候作为研究对象。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地图等方式,分析所选地区的气候形成因素。
3. 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气候的概念、分类和形成因素。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我国气候分布图。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气候的概念、分类和形成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分析、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整合课课教案
初中化学整合课课教案班级:初中XXXX班任课教师:XXX时间:XX年XX月XX日第X节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化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元素的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实验、展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化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念的理解;2. 化学元素的分类及相关概念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与布置:1. 化学的发展历史a. 中国古代的化学知识b. 化学元素的发现与命名c. 化学实验的发展2. 化学概念和元素的分类a. 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b. 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组成3. 实验操作: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并进行讲解和解析。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实验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索欲望。
2. 学习内容讲解:结合PPT和板书,讲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实验操作:让学生观看并参与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化学的重要性以及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思考和分享对化学的认识。
五、教学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知识,复习本节课内容;2. 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准备下节课的课堂展示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化学整合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化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在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化学中逐渐形成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学教案中的课程整合设计
教学教案中的课程整合设计引言: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其中,课程整合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丰富学习体验,提高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教学教案中课程整合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用的设计策略,并给出实例以供参考。
第一部分:课程整合设计的意义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要素,而课程整合设计则可以使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容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综合学习需求。
具体而言,课程整合设计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提高学生跨学科能力:通过将不同学科的内容有机整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培养他们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丰富学习体验: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提高综合素质:课程整合设计使学生面对的问题更加真实和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整合设计的策略在进行课程整合设计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1. 选取合适的主题:主题是整合不同学科内容的关键,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科知识相关的主题,例如“环境保护”、“健康生活”等,以便更容易整合各学科的内容。
2. 按照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整合:教师需要仔细研究各个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关系,将相互之间有联系的内容进行整合,以形成完整的教学活动。
3. 设计合适的任务和问题:通过设计一系列开放性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课程整合设计,以下是一个针对初中生物和地理两个学科的整合设计案例:主题:生态环境保护学科:生物和地理1. 教学目标:- 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现状;- 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手段。
美,与众不同——初中语文八上第四单元整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美,与众不同——初中语文八上第四单元整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美,与众不同——初中语文八上第四单元整合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八上第四单元是散文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新课标对该任务群提出如下学习要求:“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可见,品味语言,理解情思,获得审美体验是这一学习任务群的的核心目标。
本单元文本丰富而厚重。
所谓丰富,因其散文类型多样,包括写人记事类的《背影》,托物言志类的《白杨礼赞》,阐发哲理类的《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写景抒情类的《昆明的雨》;所谓厚重,因为每一篇都代表着一类,要把握类性特征,必然要勾连课内外文本,在整合比较中建构认知体系和读写策略。
散文是教材文本中的大宗,大部分类型在七年级教材中都有呈现,写人记事类散文如《散步》《秋天的怀念》《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托物言志类散文如《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等,写景抒情类散文如《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
哲理散文对八年级学生而言接触相对较少,而九年级教材中出现就多起来,如《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谈读书》等。
可见,本单元对于学生体认散文特征、品鉴散文之美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中学教材中的散文多是文学性散文,即周作人所倡导的美文,其美在独特。
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中把文学性散文的阅读着眼点提炼为“个性化的言语表达”“个人化的言说对象"“独特的情感认知”。
每一篇散文都注入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展现了不同的人生思考和感悟,都有一个独特的“我"。
写人叙事类散文多表现“人”与“我",写景散文则抒写“物”与“我"。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内容,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内容1教学内容:《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操作系统入门”第三课教学目标:1、学会设置Windows 9桌面的背景和屏幕保护。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观。
3、教育学生在使用机房电脑时,不随意更改桌面背景,保持多媒体教室电脑的整体美。
教学重点:如何选择除Windos自带的背景之外的其他图片作背景。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除Windos自带的背景之外的其他图片作背景。
因操作步骤较多,也是本节的难点。
教具学具:在多媒体机房上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操作计算机时,每次打开机器首先看到的就是计算机桌面,看着始终一种颜色的桌面,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枯燥无味。
要能把计算机桌面变得更美丽些那多好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设置桌面的背景和屏幕保护,把我们的计算机桌面换个新面孔。
(板书课题:让计算机桌面更加美丽——设置计算机桌面背景与屏幕保护)二、设置Windows 9桌面的背景。
1、先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桌面背景。
(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分别用Acdsee 看图软件出示几幅桌面背景画“有图案的桌面背景”“图片背景”“照片背景”其中照片背景用班级中一位同学的照片或老师的照片作背景。
)大家觉得这些桌面背景怎么样?那么如何设置呢?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演示。
2、①设置带有图案的背景第一步: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出现“显示属性”对话框。
第二步:在“背景”标签的选项中选择一个图片,在对话框中的显示器里可以预览效果,选择后单击“确定”按钮,桌面背景就改变了。
②让学生尝试练习。
③设置用其他收集到的图片作背景。
刚才有同学提出,他想采用老师最初演示给大家看的那些图片作背景,该怎么办呢?请接着看。
四上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四上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一、单元概览本单元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选编了《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单元目标1. 识字写字: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能正确书写生字,学写毛笔字。
2. 阅读理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表达运用: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尝试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习作。
三、教学建议1. 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浏览本单元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初步感知祖国自然风光的美丽。
2. 分课学习:教师带领学生逐课学习课文,边学习边进行阅读理解、字词学习和朗读训练。
在学习每篇课文时,可结合课后思考题进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表达运用: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尝试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习作。
可以先让学生口述自己想要描写的自然景观,再让他们动笔写作。
4. 拓展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其他文章或书籍,进一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5. 评价与反馈:教师可设计评价量表,对学生的朗读、字词学习和写作进行评价。
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评价1. 识字写字:教师可通过听写、组词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同时,要注意学生在书写时的笔画、笔顺和姿势是否正确。
2. 阅读理解: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阅读表达能力。
3. 表达运用:教师可结合单元作文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
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选材是否新颖、表达是否生动、语言是否流畅等方面。
幼儿园托班下整合教案
幼儿园托班下整合教案托班下整合教案:我喜欢秋天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幼儿:(1)通过亲身体验、探究和观察,培养幼儿对秋天的感官和感情的体验。
(2)学习了解秋天的特点,了解秋天的植物和动物。
(3)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来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植物动物。
三、教学准备:1.布置教室环境:贴上秋天的图片、植物和动物的图片,悬挂挂历等。
2.准备教具:图书、图片、胶囊玩具、秋天植物模型、动物模型、箱子等。
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来探索秋天,带幼儿一起观察教室环境中秋天的变化,引发幼儿对于秋天的兴趣。
2.观察秋天的特点: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并描述秋天的特点,例如:天气变凉、叶子变黄、果实成熟等。
3.了解秋天的植物:教师出示秋天的植物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进行交流,了解秋天常见的植物,如:树叶、果实、栗子等。
4.了解秋天的动物:教师出示秋天的动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进行交流,了解秋天常见的动物,如:松鼠、大雁等。
5.亲身体验:-游戏:“捉松鼠”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扮演松鼠,在教室布置的环境中寻找散落的坚果,并将其放入盒子中收集。
-实地观察树叶变化。
带领幼儿到校园中观察秋天树叶的颜色变化,引导幼儿用叶子制作秋天画。
6.秋天活动:-创作:“秋天的图画”。
引导幼儿用纸板和颜料自由创作秋天的图画。
-秋天的果实品尝。
准备苹果、葡萄、栗子、柿子等各种秋天的水果,让幼儿品尝并交流感受。
7.教师评价: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动手实践。
五、教学延伸:1.家园合作:-建议幼儿家长在家中合适的时间带幼儿去公园、农田等地观察和体验秋天的变化,并带回自然中的秋天的物品与幼儿一起探索、观察。
-引导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秋天的手工,如:树叶拓印、果品涂鸦等。
2.续写故事:鼓励幼儿以秋天为题材,自由发挥,绘制或编写自己的秋天故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整合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整合课教案
活动三:互学、共学
1、学生从题单的对应习题
2、小组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
3、小组展示交流方法
活动四:互学
1、学生在课堂本上独立完成对应习题。
2、小组内互评
活动五:群学、共学
1、学生在课堂本上独立完成对应习题。
2、小组内互评
活动六:总结
1、学生写出自己的总结
2、发言交流活动三:
出示:从成都开往西安的火车上有乘客968人,到绵阳站下车259人,上车276人,这时火车上的乘客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你是怎么想的?这时火车上有乘客多少人?(至少用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968-259+276
方法2:968+276-259
方法3:968+(276-259)
活动四:
教师呈现不同解题方法,供学生参考
活动五:
教师呈现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解题过程
活动六:总结
板书设计
《加与减》整合课一、知识点?
二、方法1:968-259+276
方法2:968+276-259
方法3:968+(276-259)
三、
四、总结
教学后记。
幼儿园整合课程教案
幼儿园整合课程教案一、引言幼儿园整合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培养其多样化的能力和兴趣。
通过整合各学科领域内容,将幼儿的学习体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本教案旨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种整合课程的方法和指导,以帮助他们设计和实施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二、背景介绍1. 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 培养幼儿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 提供跨学科学习的环境和资源。
2. 幼儿特点- 幼儿好奇心强,喜欢主动探索和尝试。
- 幼儿的注意力短暂,需要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来保持兴趣。
- 幼儿善于模仿和合作,通过与他人互动来学习。
三、整合课程教学设计1. 教学主题:动物世界的奇妙之旅2. 教学内容:动物分类、动物生活习性、动物保护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 利用图片、视频或幻灯片展示各种不同的动物,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幼儿提出关于动物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有的动物会飞?”,“动物是如何生活的?”等。
步骤二:学习与探索-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观察和探索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
- 与动物园工作人员互动,了解动物的分类和保护措施。
步骤三:创造性表达- 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或模型搭建等方式,表达对这些动物的研究和感受。
- 组织展览或分享会,让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自己的作品和发现。
步骤四:扩展应用- 利用游戏、故事、音乐等元素,将动物的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整合,例如通过数学游戏来练习分类能力,通过音乐活动来体验不同动物的声音等。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所学的动物知识,例如在公园观察鸟类,或在家中照顾宠物等。
4. 教学资源:- 图书和绘本:有关动物分类、动物生活习性和动物保护的绘本。
- 视频和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生态环境和行为。
- 素材和工具:绘画、手工制作和模型搭建所需的材料。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整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整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上第五单元整合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八上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新课标中该任务群“教学提示”指出:“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
“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围绕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阅读与交流的实际任务,评价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能力"。
“学业质量”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达到:“能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本单元阅读部分包括《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蝉》和《梦回繁华》五篇事物说明文;写作专题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也涉及说明和信息传递;名著阅读《昆虫记》是课文《蝉》的延伸和拓展。
从教材编排可以看出,这个单元的学习应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迁移,由阅读鉴赏向表达交流迁移,由课堂读写向生活实践迁移。
基于“以终为始”的理念来设计五篇文章的教与学,可以更好地落实教材编排意图。
五篇课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各具特色。
从内容来看,它们分别呈现了建筑风貌、园林美景、动物生命与绘画艺术,是“已知者给未知者讲解专门知识";从形式来看,它们都体现了“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经典范本:介绍静态的建筑、园林、绘画等事物,从形状、色彩、构造、发展或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动物生命等“动态"事物则从习性和成长历程的角度进行,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中国石拱桥》主要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既着眼共性特征又突出了个性特点,《苏州园林》以介绍园林共同的审美特征为目的,多采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介绍纪念性建筑,以列数字和摹状貌突出其“巍峨”“雄伟"“庄严”的特点和情感意义,《蝉》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说明蝉的生活习性和成长历程,洋溢着敬畏生命的情怀,《梦回繁华》多用摹状貌和引资料,以再现画作的内容特点和其背后的历史内涵。
数学与化学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数学与化学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数学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并提高研究效果。
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和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加深学生对两个学科之间关系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整合
结合数学和化学的核心知识点,设计整合性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数学中涉及的概率与统计知识可以与化学中的反应速率和反应动
力学相结合,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展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实践应用活动
设计实践应用活动,让学生将数学和化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例如,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统计,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研究,从中探讨数学和化学的结合点。
3.跨学科案例研究
选取一些与数学和化学相关的现实案例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意识到数学和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4.小组合作研究
组织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数学与化学的问题。
通过合作讨论和互动,学生可以相互促进,拓宽彼此的思路和视野,更好地理解两门学科之间的共通之处。
5.跨学科评估
设计跨学科的综合性评估任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和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评估方式,可以检验学生对两个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跨学科应用能力的提高。
结论
通过数学与化学课程的整合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学生对两门学科之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希望这份教学设计方案对教师们有所帮助,推动跨学科教学的发展。
初中语文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为初中语文单元整合课。
该课程旨在通过对一个特定主题下不同文本的深入阅读与分析,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思维判断和语文表达能力。
单元整合课强调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在比较、分析与综合中形成网络化知识结构,进而提升其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主题解读、文本细读、语言品味、写作技巧探讨、文化背景了解等。
此外,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还将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愿。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拓展阅读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此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主动探究、互动交流中收获成长。
同时,针对初中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可塑性,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主题内涵,能够概括出各个文本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2)通过文本细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掌握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学会品味精彩语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
(5)了解并理解文本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网络化知识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中的课程整合策略
教学设计中的课程整合策略在教学设计中,课程整合是一项重要的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内容和概念,课程整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中的课程整合策略,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与建议。
一、什么是课程整合策略课程整合策略是指将不同学科的内容和概念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的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
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创造出更有意义和连贯性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课程整合的重要性1.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课程整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整合创新。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跨学科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整合的方法与策略1. 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在进行课程整合时,教师应该以课程目标为导向,明确整合的学科和内容,确保整合过程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2. 融入真实情境:将学科知识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中,通过问题解决、实践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
3.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鼓励他们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4. 运用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团队中进行学科整合,促进他们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5.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课程整合中,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整合知识。
四、课程整合策略的实际应用1. 主题整合法:通过确定一个主题或问题,将多个学科的内容与之相关联,让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
2. 项目学习法:通过设计项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跨学科地进行问题解决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优质课教学设计方案
河北省保定市实验小学张宁
教学设计思想
如果把英语学习比喻成建筑一座摩天大楼,那英语单词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砖一瓦,小学生作为英语的初学者,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英语单词的记忆与积累。
本次“单词变变变Ⅱ”一课是在“单词变变变Ⅰ”的学习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另一种英语单词的记忆妙招,减少对背单词的恐惧,增强学英语的趣味性。
学生在学习完“单词变变变Ⅰ”后能较为顺畅地在原单词的基础上,增减、替换一个字母或调整字母排列顺序,产生新的单词,将单词进行链状的学习及记忆。
四年级的学生不止仅于此,其实学生们已经在零散地接触合成词,但没有形成整体的概念,本课旨在抛砖引玉引导启发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指导,将英语单词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合成词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单词的网状学习模式。
本课设计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以图、声、文等形式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智能得到空前释放。
教学中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重视体验参与,体现“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注重听说读写的实用性,促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重视个体差异,倡导过程激励,以多层次,多角度,多主体的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方式激励进步。
本课通过单词的多种呈现形式——图片、实物、flash动画等,给学生视听多感官刺激;通过运用自我探究与发现,学生主动并自主学习;通过形式多样的练读——个别读、合作读、拼读、配合肢体读等,巩固单词的掌握。
并在一定语言背景与拓展练习中,开拓学生视野,努力给学生一个方向,引发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媒体设计思路
多媒体创造了教学的体验和生活化条件,促进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态度。
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搜集大量能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浓厚兴趣的图片及Flash动画,进行辅助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PowerPoint 媒体教学形式,将教学过程的每一步进行及时清晰地展示,给学生明确的指引。
利用图片的清楚展示与Flash动画冲击视觉和听觉系统,加深记忆印象,加快接受速度并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单词的学习。
为了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课件的使用能做到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时出示,同时给予其他学生更多的思考与发展空间。
同时并用拓展知识,培养学生更进一步的探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Class Opening & Review.
1、Greetings.
2、Warming-up. Let’s Chant!
Ear, ear,turn, turn, turn, Turn to hear, hear, hear, hear.
Hear, hear, turn, turn, turn, Turn to heart, peng, peng, peng
Air, air, turn, turn, turn, Turn to hair, comb,comb, comb.
Hair, hair, turn, turn, turn, Turn to chair, sit, sit, sit.
3、Review.
教师给学生介绍在原单词的基础上,增减、替换一个字母或调整字母排列顺序,会产生新的单词。
并举例eat——tea,and——hand,并给学生做示范 and,and, turn, turn, turn, Turn to hand ,h-a-n-d单词拼读chant。
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单词变变变”任务单上的第一题,并仿照以上chant创编新的chant。
对完成速度快及chant创编有新意的小组进行单词卡片的小奖励。
4、Leading-in.
学生将得到的单词卡片奖励展示给大家,教师选择其中两个学生代表上讲台前,读出手中的单词,并引导学生发现,将其并在一起会产生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单词。
比如black + board= blackboard,由此,让学生继续发现其他学生手中的单词组合。
并适时给学生合成词Compound Word概念。
(二)New Concept:
1、学生分小组看并试读“单词变变变”任务单上的第二题Vocabulary,并让学生提出问题,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完成12个单词的复习与巩固。
2、引导学生将Vocabulary中1、2项单词组合在一起形成新单词newspaper,并进行练读。
出示单词卡片进行拼读,并
让学生将其粘贴在黑板上。
3、用类似的方法让学生发现其他的合成词,并通过个别读,男女生互读,三人组配合读,接龙读等多种练读形式,配
合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能够听说读这六个合成词。
同时指导学生发现合成词的不同组合形式:连写,空格,连字符等。
4、看黑板上六个合成词的卡片,通过游戏“What’s Missing?”巩固单词,并按照顺序将六个合成词书写在“单词变
变变”任务单上的第三题中。
5、完成“单词变变变”任务单上的第四题的句型练习,通过师生配合练读句子。
(三)Expanding:
给学生展示更多的合成词,并让学生试着猜一猜。
Car park 停车场;green house 温室;tea bag 茶包、茶叶袋、袋装茶;
Sleep walk 梦游;touch-me-not 含羞草;a five-star hotel 五星级酒店;first-class 头等的,上等的,头等车,头等船;second-hand 旧的,二手的,用过的。
(四)Class Closing and Say Good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