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论文秋雨梧桐叶落时
08汉语言文学1班
许剑寒
秋雨梧桐叶落时
[摘要]白朴的《梧桐雨》藉李、杨爱情悲剧的演绎,融入了家国沦亡的切肤之痛,揭示了人类的自然情欲与社会机制、道德规范之间尖锐的对峙。

这种对峙对处于特殊
位置的个体施加无形的压力,造成情爱与理智取舍上的脆弱和无奈,并最终导致人格
的扭曲和个性的丧失,酿成盛衰无常、命运难料的失落感和幻灭感。

[关键词]白朴;《梧桐雨》;帝妃之恋;悲剧意蕴
白朴是最早以文学世家的名士身份投入杂剧创作的元代前期重要作家,他一生共
创作杂剧十六种,其中《梁山伯》、《钱塘梦》、《凤凰船》等均已佚失,《流红叶》、《箭射双雕》仅存少量残曲。

现存完整的剧作只有两种:《梧桐雨》和《墙头
马上》。

受自身文化素质和时代艺术氛围影响,白朴杂剧的题材多取自历史和民间传说,
内容则多涉男女情事。

被列为“元代四大悲剧”的《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
著名叙事长诗《长恨歌》,从中可见白朴对白居易诗歌的爱赏和推崇。

《梧桐雨》所演绎的李隆基与杨玉环君妃之间缠绵悱恻的情爱故事。

细致入微地描述李隆基的内心活动,表现他的忧伤、凄凉之感,抒发了一种美好的东西失去后无法再得
的哀伤,反映了作者对盛衰兴亡无法逆料和把握的感叹。

《梧桐雨》的主旨是言情的,
且其“情”的内核带有野性的、非礼的成分,这也许就是古今论者不愿将其视为正宗
爱情戏的缘由。

由于李隆基的纳子妃为己有、杨玉环与叛臣安禄山的“情密”“私通”均为“秽事”,无论如何都不能挂靠到“纯洁真挚”的“爱情”——烙上了深深的伦
理道德印记的两性爱恋——题旨上来,而毋宁判定其为指斥唐明皇“重色误国”的严
肃的历史悲剧或政治悲剧,或界定为貌似周严实则模棱两可的“谴责与同情”俱在的“双重主题”,但作出这样纯然的道德与政治评判的结果,则又令人失望地与经过后
人“润饰”改篡过的《长恨歌传》的创作宗旨——“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殊途同归了。

对于爱情的本质,马克思讲过这样一句话:“爱情是一种情欲。

”我
们也不妨这样理解:爱情是排他性的个人情欲的升华。

既如此,表现在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汉皇重色思倾国”的“风情”及由此酿成的“绵绵长恨”应理所当然地视
为“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爱情,白朴以《长恨歌》及《长恨歌传》为蓝本并掺入了诸
多民间传说内容的著名杂剧《梧桐雨》,当然也就是一部不无狞厉色彩和怨悱之气的
爱情悲剧。

《梧桐雨》楔子写李隆基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不问是非,竟给丧师失机的安
禄山加官晋爵,让他镇守边境。

第二折写李隆基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乞巧排宴,两人恩
恩爱爱,情意绵绵,“靠着这招新凤,舞青鸾,金井梧桐树映,虽无人窃听,也索悄
声儿海誓山盟”,相约生生世世,永为夫妇。

第三折是故事的的转折点,安禄山倡乱,李隆基仓皇逃走;到马嵬坡,六军不发,李隆基在“不能自保”的情况下,只好让杨
玉环自缢。

“黄埃散漫悲风飒,碧云黯淡斜阳下”,经过一场激变,一切权力、荣华,烟消云散
《梧桐雨》的第四则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

李隆基退位后在西宫养老,他满怀愁绪,思念着死去的杨玉环,怀念着过去的月夕花朝。

他想到“无权柄”的苦恼,“孤辰限”的凄惶。

他在梧桐树下盘桓,“常记得碧梧桐树下立,红牙筯手中敲”,到如今“空
对井梧阴。

不见倾城貌”,一切美好的事物和时光,只成了追忆。

在落叶满阶,秋虫絮
聒的气氛中,李隆基做了一个朦朦胧胧的梦,梦中杨玉环请他到长生殿去排宴,不料
才说上一句话,梦就被惊醒了。

梦醒后“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

这雨声紧一阵慢一阵,淅淅沥沥,“一点点滴人心碎”,淋漓尽致的烘托出李隆基凄楚悲凉的心境。

第四则简析
唐明皇避乱西逃,行至马嵬坡,六军不行,杀死杨国忠,缢死杨贵妃。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回到长安,退居西宫养老。

他既失掉了爱情,也失去了权柄;他既未能以权势
保护住他们的爱情,也没有因为牺牲爱情而保住他的权力。

在爱情权力两失的情况下他
忧心如焚,每日里空对杨贵妃的画像,痛苦不堪。

这一折二十三支曲子就是抒写唐明皇
思念杨贵妃的凄楚情怀。

[端正好]至[呆骨朵]五曲写唐玄宗面对杨贵妃真容引起的怀念与感伤。

这里有还
京兆半年来孤辰难熬的叙述。

也有白发新添瘦骨嶙峋的肖像描绘;有画轴高挑放声高
叫的思念,也有叫而不应雨泪嚎啕的忧伤;有对往昔笙歌筵舞赏心乐事的怀念,也有对
生死爱情半路夭折的痛悼;有对神明鉴察之下誓约终未履行的愧悔,也有对无权柄谢位
辞朝无可奈何的哀叹,真可谓百感交集。

声泪俱下,充分展现了唐玄宗复杂的心理状态。

唐明皇面对杨贵妃画像忧愁无法排遣,便去沉香亭闲行遣闷。

地点也由殿宇内转换
为亭皋边。

沉香亭曾是唐明皇与杨贵妃御园小宴,啖荔枝,舞霓裳追欢取乐的地方。


今怎能不见物思人,触景伤情。

[白鹤子]至[倘秀才]五曲即是写唐玄宗在沉香亭畔对杨
贵妃的回忆和物在人亡的哀伤。

“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纤腰”两句曲词是从《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演化而来。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写唐玄宗对往
昔歌舞承平荣华富贵的追忆和对杨贵妃的想念。

可是眼下却是“翠盘中荒草满,芳树下
暗香消。

空对井梧桐,不见倾城貌”。

剧作通过今昔对比,抒写唐明皇对往日繁华一去
不复返的无限怅调。

唐明皇回到寝殿,时间已由白昼转入夜晚。

景物更加衰败,色调更加昏暗,人物心境
也更加忧伤。

[芙蓉花]至[黄钟煞]十三首曲文抒写唐明皇的寝殿惊梦,作者以具体形象
为喻,极写唐玄宗内心的哀伤。

前三曲写唐明皇入梦前的孤寂和焦躁。

作品渲染一种独特的氛围来烘托主人公的
心境。

暗淡的串烟,昏惨的银河,喧闹的秋虫,满地的阴云,狂恶的西风,飘落的败叶,琅
琅的殿铃,簌簌的朱帘,叮当的铁马,造成凄凉,阴惨,焦灼的气氛,有力地衬托了唐明皇
孤寂,忧郁,烦躁的心绪。

作者运用滴溜溜,疏剌剌,忽鲁鲁,厮琅琅,扑簌簌,吉叮当等象
声词和状形词摹写景物的声响和形态,更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倘秀才][双鸳鸯]二曲直接写梦会。

唐明皇刚刚入睡,就梦见杨贵妃请他长生殿赴宴,杨贵妃生前的娇态和往日的荣华富贵又浮现在眼前。

可是转瞬间睡梦又被惊醒,一
切皆成虚幻。

好梦将成还惊觉,半襟情泪湿鲛绡(神话传说中鲛人织的绡,泛指薄纱)。

惊梦之后,内心更加感伤。

追寻惊梦的原因,白朴把视野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梧桐雨。

[蛮姑儿]以下数曲极
力铺叙“秋夜梧桐雨”的自然景象,造成一种凄怆冷落的意境,抒写唐明皇孤凄,愁苦,
顿乱的心境。

作者呕心沥血,倾注全部心力和才思,以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方式,
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描绘雨打梧桐的意象。

作品摹写梧桐雨以楼头过雁,阶下寒蛩,檐前
玉马,架上金鸡作反衬,以杨柳雨,梅子雨,杏花雨,梨花雨,荷花雨,豆花雨作对比,以
“玉盘中万颗珍珠落”,“玳筵前几簇笙歌闹”,“翠岩头一派寒泉瀑浮”,“绣旗下数
面征鼙操”,“喷泉瑞兽临双沼”,“食叶春蚕散满箔”,“花奴羯鼓调”,“伯牙水仙操”作比喻,以“洗黄花,润篱落;渍苍苔;倒墙角;渲湖山;漱石窍;浸枯荷,溢池沼”作排比,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梧桐雨》对雨声的描写可以同《西厢记》“听琴”一折对琴声的描绘相媲美。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品景物的描写,并不是孤立和游离的,
作者时时刻刻都使景物的描绘与人物感情的抒发相契合,人物心理既是景物描写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每首曲词结尾都把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作为景物描写的归宿,写自然景
象所引起的主人公心理感受,层层递进地抒写主人公情感的演变历程。

如先是怨雨惊梦“把愁人定虐”,后又烦雨“惹的人心焦”,继而又恼雨“相聒噪”,最后又恨“雨和人
紧厮熬”,“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以至愤怒地要“把泼枝叶做柴烧,锯倒”。

孟称舜说得好:“只说雨声,而愁恨千端,如飞泉喷瀑,一时倾泻”。

这几首曲
文写雨声,既以景物作为人物感情的衬托,又采用移情的方法使景物涂抹上人物的感情
色彩,由景入情,情由景生,以景衬情,景中有情,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充分展现
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在大量描摹梧桐雨的过程中,作者又把梧桐树作为联想的条件,中间穿插[滚绣球]
一曲,写唐明皇的情惠:“是兀那欢会栽排下,今日凄凉厮辏着”。

今天的凄凉是由往日
的欢会所栽排,昔日的骄奢淫逸造成如今的死别生离。

盛极而衰,乐极哀来,唐明皇自己
吞食自己种植的苦果。

这句点睛之笔,是主题思想的高度概括。

也是人生底蕴的深刻揭示,具有很强的讽喻性。

繁华已去,盛景不再,失去的永远失去了,只剩下孤独寂寞时的悔恨和哀怨。

这种由
盛至衰的人世沧桑的悲剧,通过李,杨故事敷演出来,尤为动人心魄。

帝王虽能享受常人
难以企及的富贵,教人羡慕,可却无法避免一般人都会遭遇到的痛苦。

往日的欢乐越多,
失落后的痛苦也就越深。

白朴不愧是大手笔,能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但《梧桐雨》一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
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和无端愤慨,写得百转千回。

那点点滴滴的梧桐雨,令人怅惘不已。

这一折艺术构思异常奇特巧妙。

元杂剧的惯例是“先离后合,始困终亨”,第四折
多是以大团圆结尾。

本折则不同。

它既没有众多的出场人物,也没有起伏跌宕的情节,
又没有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

登场人物除宦官高力士外,只有唐明皇自己,实际上是一
折独角戏。

全部曲词都是表现唐明皇的内心活动。

如果说第三折马嵬兵变是情节演进
的逻辑高潮,而这一折则是剧情发展的情感高潮。

全折都是从《长恨歌》“秋雨梧桐叶
落时”诗意演化而来,并以之名剧。

白朴以他独特的艺术构思,为唐明皇思念杨贵妃布
置了一个典型环境,时间是深秋的夜晚,地点是萧索冷落的深宫。

这里曾经是唐明皇和
杨贵妃七夕盟誓宴乐歌舞的地方,如今人去楼空,面对的只有一幅画轴,唐明皇怎能不倍
感忧伤。

作者把画像作为主人公抒发感情的对象,以梦会写情思。

叫画不应,转而盼梦
里来到;好梦将成,又被梧桐雨惊觉。

梧桐雨不仅是唐明皇忧伤的陪衬而且又成为他发
泄感情的对象。

使唐明皇的内心积怨如喷泉般倾泻而出,从而使景物描写和人物情感水
乳交融和谐一致,造成一种浓郁的悲剧氛围,堪称绝唱。

《梧桐雨》第四折语言华美绮丽,绚烂多彩,敷演“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抒写唐
玄宗的一缕哀思,缠绵悱恻,万转千回,极尽铺排之能事,俨然是一首秋雨赋,又如一篇抒
情长诗。

词藻清丽,对句工整,音律和谐,曲折尽致,而又浑朴自然,不事雕琢。

既当行,
又富有文采,开启了元杂剧文采派的先河。

《梧桐雨》第四折与《汉宫秋》第四折有异曲同工之妙。

盂称舜评《梧桐雨》云:“此剧与《孤雁汉宫秋》格套既同,而词华亦足相敌。

一悲而豪,一悲而艳;一如秋空
唳鹤,一如春月啼鹃。

使读者一愤一痛。

淫淫乎不知泪之所以,固是填词家巨手也。


王国维也说《汉宫秋》“雄劲”,《梧桐雨》“悲壮”,可并称“千古绝品”。

他们都
是把《梧桐雨》和《汉官秋》并誉的。

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使《梧桐雨》被列为
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词元.雨村曲话[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8册[M].北京:中国戏剧
出版社,1982 16.
2.王国维人间词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78
3. 朱权太和正音谱[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3册[M]北京:中国戏剧出
版社,1982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