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课外古诗词诵读示范教案第1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案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词。

2.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豪放派与婉约派词作的不同艺术风格。

3.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创造意境的方法。

4.理解并体悟晏殊与欧阳修的人生追求与人格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教学重点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豪放派与婉约派词作的不同艺术风格。

2.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创造意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体悟晏殊与欧阳修的人生追求与人格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 学生:查阅有关晏殊与欧阳修的相关资料,背诵两首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浣溪沙》

一、情景导入

词究竟有多美?著名传统文化倡导者叶嘉莹先生曾说:诗词不只是“入乎耳,出乎口”,“兴发感动”是中国诗歌的生命,且这个生命生生不已。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四首词,读懂它们从千年前传来的深情厚谊。首先,让我们走进晏殊的《浣溪沙》。

二、自我研学

1.词人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谥号元献。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词人。他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并称“大晏”“小晏”。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

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今存世的作品有《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2. 创作背景

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从太常寺奉礼郎官至宰相。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门下,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他庭前“门前桃李重欧苏,堂上葭莩推富范”的对联,是他选贤任能的真实写照。晏殊热心教育事业,1027年,他留守南京(今河南商丘)时,“大兴学校,以教诸生”,使五代以来荒废了的教育事业,很快由衰复兴,体现了他为国兴学,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和实干精神。

3.文体知识·婉约词

宋词按词风可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即风格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之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李煜等。

三、整体感知

1.播放情境课文:朗读诗歌,注意读音、节奏、语速及语调。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语解释

【落】凋落。

【香径】弥漫着花香的园中小路。

2. 读懂诗意

译文:吟罢一曲新词饮一杯酒,(往事涌上心头,)(眼前)还是和去年一样的天气,亭台也和去年毫无二致。夕阳虽然美好,但终归要西沉下去而不能返回。

花的凋落和时光的流逝,都是令人惋惜而毫无办法的,只有归来的燕子,似乎是去年的旧相识。(真是无可奈何啊)(我)独自在弥漫着花香的小路上走来走去。

四、合作探究

1.赏析“去年天气旧亭台”这句的妙处。

明确:“去年”两个字就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写出了作者故地重游的怀旧心情。虽然眼前还是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但是时过境迁,时光易逝难回,让人徒增伤感。这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四两拨千斤,勾勒出怀旧感伤的心情。

2.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西下”是谁也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3.怎样理解这首词结尾三句的意思?作者是如何传达内心的情感的?

明确:“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看见燕子回来,好似可聊以自慰,但实则使词人内心的愁苦更加强烈。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能独自徘徊在花园的小路上,在记忆中寻找逝去的年华。

4.这首词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本词的对比手法比较突出,例如“新”与“旧”的对比,(“去”与“来”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与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五、本词小结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历来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却很不一致,有的说是表现年华易逝的伤感,有的说是抒发故旧之情。正因为其主题含蓄蕴藉,才使得它回味悠长、脍炙人口吧。

《采桑子》

一、自我研学

1.词人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六“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

2.作品简介

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