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化论
描述黑格尔系统的彻底性完成了康德哲学所说的
不可能完成之事。
康德主张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人类心灵不能取得关于现实的所有知识。
而黑格尔则提出其一般的论断:合理的是现实的,现实的是合理的(what is rational is real, what is real is rational)。
由此得出,everything that is, is knowable.在此,他有一个十分精致的哲学体系,这一体
系可划分为三大部分:逻辑观念、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或心灵哲学。
为思考现实的结构及其在伦理、法律、宗教、历史、艺术、道德等方面的表象及最重要的思想本身提供了新的基础。
从观念洐生出了自然领域,如黑格尔所提出的,自然表现了'它本身之外'的观念。
这个表述有点误导,因为它意味着观念独立于世界而存在。
另外,黑格尔把绝对自由赋予观念,表明它自由地像自然一样出于自身。
然而,记住黑格尔的假设,现实的是合理的。
它必然推出,自然仅仅是种合理性或观念,以一种外在形式的,类似于制表匠的观念独立于自身而存在于表中。
但是黑格尔的观念比制表匠与钟表的关系更为细微,因为黑格尔并不真的指两个孤立存在的事物:观念与自然。
最终,现实是一个单一有机的动态整体。
黑格尔对万的之后的逻辑的观念及自然的区分,只是去区分自我同一之现实的内在方面和外在方面。
简言之,自然是反题,
是理性观念(正题)的反题。
我们的思想达到了综合观念和自然的新的概念,即精神(Spirit或Geist(德语'精神'的意思))。
把思想从自然赶回精神是自然概念内的辩证运动。
正如逻辑始于最为抽象的概念,的即存在,于是自然哲学始于最抽象的事物,即空间。
空间是空的(正如存在是不定的)。
在一个极端,自然触及到了空(emptiness)。
在另一端,它发展到了精神。
在空间与精神之间是特殊事物的多重性。
那就是自然之所是,自然展现了机械、物理和有机学定律。
自然的每一方面都被黑格尔逐一以其辩证术语分析。
黑格尔
与异化论在黑格尔哲学中,'异化'、'外化'和'对象化'三个词的含意是相近的。
黑格尔的异化公式有三种:一是绝对精神——自然界——主观精神;二是伦理——教化——道德;三是服役意识——劳动——自为存在意识;但它们都是在意识?而不是在现实领域内进行的,都是通过异化、扬弃异化,到达下一个、更高一级的发展环节。
黑格尔所谓的异化,大致包含了三层含义:自然是理念的派生物;自然为隐藏于其中的理念所主宰;自然是不符合于理念的本性的异己力量。
首先,黑格尔认为,理念是自然界的本原,自然界是理念的产物。
在黑格尔看来,理念在逻辑阶段是纯粹的、抽象的,而抽象的理念是不实在的。
因此,理念为了实现自己就必定要扬弃自身的抽象性而异化为自己的对立面——自然界。
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对'先于'一词作了独特的解释。
他把先于
'先于'分为所谓'时间上在先'和'绝对在先'。
在他看来,'时间'范畴是理念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只适用于有限事物,而理念本身则是超时间的永恒性,无所谓时间上的先后。
和理念不同,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有限的,因而处于时间之中,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后。
关于理念和自然界两者的先后问题,黑格尔写道:自然在时间上是最先的东西,但绝对在先的东西却是理念;这种绝对在先的东西是终极的东西,真正的开端。
黑格尔所谓的'绝对在先'也就是所谓'逻辑在先'。
在他看来,理念是自然的逻辑前提,事物之所以为事物,决定于它的概念。
黑格尔的逻辑在先论,对后来欧洲的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黑格尔认为,理念异化为自然,同时又潜蕴于自然之中,主宰着自然界的事物的发展。
他说:'自然仅仅自在地是理念'。
在黑格尔看来,自然界的事物均是理念的表现,但是,理念在自然界阶段还是自在的,与理念的自在自为的本性不相符合。
这种不符合性特别表现在自然界的事物都依赖于一个他物,因而受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支配;而理念则是自己决定自己,本质是自由。
因此,黑格尔认为:再次:对于理念来说,自然界还是一个和自己的本性不相符合的异己势力。
这样,理念就不会停留在自然界的发展阶段上,它必定要摆脱、克服自己的异化物——自然的牵制、束缚而复归于自己,由自在进到自为。
总的来看,研究自然哲学,不仅要看到理念的异化,而且要
看到理念必定要从'异化'导向从自然引出精神,从'自然哲学'过渡到'精神哲学'。
黑格尔关于理念的异化学说是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论'和马克思早期的'劳动异化论'的直接的理论来源,对现代存在主义哲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异化论评点提
出的起因异化理论最早是在黑格尔哲学中出现的。
他认为自然界、人类和社会意识形态都是观念的客观化即外在的表现。
观念的外在的表现过程是从不充分表现向充分表现发展。
发展到人类产生之后,就由人类的精神活动成果表现出来,即由伦理、道德规范、法律等表现出来。
再发展到哲学阶段,观念通过哲学完成了自我认识,完成了向观念的回归统一的过程。
所谓异化,就是客观化的过程。
黑格尔的异化论有两个要点。
一个是客观事物是观念的外在表现的观点,一个是从观念到客观化再到回归观念的三段论观点。
哲学界的评论黑格尔的异化论在哲学界有相当广泛的影响。
但这并不说明它是科学的说法。
观念的外化,意思是说观念是主体,而客观世界是从观念中分化出来的。
我认为所谓观念是精神活动的结果。
某个观念以及形成观念的原材料对主体来说都是客观的、外在的。
人类的精神活动只是完成了加工组合的工作。
人类的任何改造活动,从头到尾都是主体作用于客体,从而使客体有所改变的过程,而不是由主体异化为客体的过程。
道德和法律是精神活动的产品而不是精神的外化。
黑格尔所说的人类以及人类的意识形态都属于观念的客
观化的那种过程,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生过。
那么向观念的回归更是无从谈起了。
人类的精神活动也是对信息的改造过程。
精神活动中的创造活动,由于有了信息进入主体和改造后的信息从主体输出的过程,比较容易使人误认为精神活动中有什么东西从主体中分化出来。
这是异化论产生和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的客观因素。
商品的异化论黑格尔异化论的比较典型的演绎是商品异化论。
商品异化论者认为,商品是工人生产出来的。
工人生产产品的本意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然而这些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并不为满足工人自己的需要服务,而是被资本家拿去赚取利润去了。
这样,工人生产的产品不是和生产它的人的意愿即观念相统一,而是成为了异己的对象物。
这是一种在错误概念基础上进行推理的结果。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家进行投资和组织生产是为了拿出产品去卖的。
这一点工人在参加生产之前就很清楚。
工人参加生产劳动的本意是为了挣工资来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生
活需要,而不是生产的产品自己拿回去用。
说为满足需要而生产产品很容易使人误解为工人进行生产是为了直接拿产
品去满足需要了。
而商品异化论的重点还是在于,工人生产的产品成了异己的对象物这一点上。
在劳动过程中人类是在改造劳动对象。
要说是异己的对象物,从加工之前的原料开始到加工成为产品,一直都是对象物。
并不是生产过程中才变为异己的对象物的。
宗教界的评论有的学者用异化论
来解释宗教,认为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了上帝,可是上帝却成了异己的对象,人们反而受上帝的主宰和统治。
这种说法与黑格尔异化论相比,增加了主宰、统治的内涵,从而更加重了异化论的错误。
统治、主宰是价值领域的概念。
是表述价值主体间相互作用的时候所使用的概念。
而上帝恰恰不是价值主体。
是有些人在想象中把虚构的上帝当成了主体。
如果把这种虚构的说法当作科学道理,就等于把真身给了上帝,等于承认了上帝象人类这样真实存在。
具有价值交换功能的才是价值主体。
所谓上帝不具有价值交换功能,当然不是价值主体。
动物也有从自身情感判断出发的需要,所以动物也是价值主体。
动物与动物间或动物与人类间有价值性相互作用。
所以人类和其它动物之间也可以有统治关系。
当然这一般情况下总是人类在统治动物。
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动物属于自然。
但我们不能由此把人类统治动物任意扩展为人类统治自然。
其原因就在于自然也不是价值主体。
由此可知,人定胜天,战胜自然灾害等说法是艺术性的而不是科学的说法。
因为人类与自然之间不是斗争的关系。
由价值主体组成的利益组合体也是价值主体,如国家、民族、政党都是价值主体,它们可以是集团性的统治者、支配者,也可以是被统治者。
其他异化论有人把后一种异化论推广到其它领域。
于是就出现了货币异化论、价值异化论、劳动异化论。
这其中只是对象不同,说法大体一样。
认为货币、价值和劳
动都是人类创造的,却反过来统治和奴役人。
然而同样的道理,从价值主体的定义中可以知道,这些对象没有一个是价值主体,这些对象都不能统治人。
所以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
而关于商品和货币,马克思则认为商品和货币运动的后面隐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交换或者是一方支配另一方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商品经济后面隐藏着的社会利益关系。
所以才叫政治经济学而不叫经济学。
劳动异化论下面谈谈劳动异化论。
资本主义劳动异化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人创造出来的,而这种关系却压迫着工人。
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
劳动关系不可能由某个工人生产出来,也不可能由某个资本家生产出来。
也不是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创造出来的。
生产关系主要是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手段的函数。
生产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客观地形成的,某种生产手段和社会生活形成的同时,某种生产关系也形成了。
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劳动是异化劳动的说法也是不正
确的说法。
工人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或劳动时间交给他人支配。
当他付出更多的劳动之后,其劳动成果却不能更多的惠及自己时,在他心中可能产生憎恨这种劳动和否定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的情感。
工人明知这种劳动对自己不利,可又不得不继续进行这种劳动,不得不继续承受这种不利于他的社会劳动关系。
然而这种继续从事自己不情愿的劳动的决定是工人自己做出的。
并不是资本
家强迫工人做出这种决定。
工人如果不顾及自己和家人的生计的话,他完全可以选择失业。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劳动的最终自主权在工人自己手中。
这是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在劳动关系方面的显著区别。
奴隶社会中是奴隶主强迫奴隶从事奉献剩余价值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是劳动者不得不决定从事奉献剩余价值的劳动。
两种劳动关系中奴隶主和资本家虽然都是统治者和剩余价值占有者,但其中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
在资本主义生产活动中,在具体的劳动过程里确实有强迫的情景,但那也是人强迫人而不是劳动或者生产关系在压迫人。
无论在奴隶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只有社会中的强迫力量或者劳动者自己的生存愿望才可能强迫他做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只有社会关系的某一端,也就是自己、其他的人或社会法人才可能实施强迫。
有的学者结合黑格尔的三段论提出劳动异化三段论。
说劳动活动的异化,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而是有一个从自由劳动到被迫劳动然后又回归自由劳动的过程。
说原始社会中人类的劳动是没有被迫性质的自由劳动。
进入阶级社会后就成了被劳动关系和劳动成果所统治和支配的劳动。
将来还会回归到自由劳动。
如果进行科学定义的话,人类受非价值主体的影响的情景,比如受劳动成果的影响叫做受限制而不叫被迫。
劳动的结果对劳动者是会有影响的。
劳动结果一旦出现,它又会作为环境条件的一部分,反过来影响劳动者自己的的行为,包括影响他
的劳动行为。
这样劳动结果成了劳动者继续劳动时需要考虑的和需要适应的条件,这些条件对劳动者来说就是限制。
当然,价值主体的迫使也是影响劳动者的社会环境因素。
所以价值因素的迫使和非价值因素的限制一起构成对劳动者的
影响。
其中只有价值主体的迫使对劳动者来说才是受压迫。
一些劳动者常讲出卖劳动力是被逼无奈。
就是说由于生活所迫。
这个生活所迫说的是人类自己的生存欲望的迫使。
而生活所迫可不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
这里没有异化论中所说的由人创造的那种情景。
人类的劳动从一开始就是因为生存所迫而产生的。
并且这种性质一直贯穿着人类的整个历史。
人类的祖先一开始在树上生活得很习惯。
如果树林的面积和食物等条件足够群体生存的话,祖先们可能从树上不下来了。
那样的话现代意义上的劳动从一开始就产生不了。
就是说生活所迫在前,劳动的产生在后。
在这里自然环境并没有迫使人类从事劳动活动。
生活所迫是生存欲望的迫使而不是环境的迫使。
随着历史阶段和场合的不同,劳动中被逼无奈的方面和程度会有所不同。
随着历史的进步,总的来说被逼无奈的程度逐渐在减轻。
但是只要生存是人类其他活动的基础,那么劳动还会带有被逼无奈的性质。
只是可能越来越不容易感觉罢了。
由此可见劳动异化三段论所说的只有中间阶段的劳动是不自由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人类从某种目的出发,利用客体与环境之间的某些确定的关系,而使客体发生符合
自己意愿的变化叫做劳动。
但这种变化会在另一些方面又会不符合主体的意愿。
在主体克服不符合意愿的那方面之前,就要继续忍受不好的那一面。
就是克服了一方面的不如意,总还有其它不如意的地方。
这就是庄子的善恶相生之义。
生产中发生的废气废液废渣,以及生产中产生的诸多社会矛盾等可以说就是这种例子。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劳动结果的善恶相伴是任何劳动都有的事情。
中国的成语“事与愿违”说的就是自己活动的结果不能让自己满意的情形。
这情形和异化论中所讲的情形差不多,而这句成语中可没有劳动对象与劳动主体形成价值对立的那种异化论的味道。
人本质的异化论异化论中还有人的本质异化的说法。
人的劳动不但生产出了产品,而且还生产出了对象化的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转移到产品中去了。
有人说人工产品是人化自然,人性渗透在产品之中。
这样,人的本质在自身与产品中都存在,人的本质二重化了。
这种说法的要点在于人的本质转移说。
比如说有一台排除爆炸物的机器人小坦克。
在排爆过程中,工作人员只做了给机器人指示目标的工作。
随后的动作都是机器人自动完成的。
包括把爆炸物装到保险桶里,运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实施爆炸处理。
咋看起来机器人可不是已经有了人类的一些特性了吗?但是这只说明机器人具有了与人
类相同的某种属性。
说明这种属性是人类与机器人共有的。
这说明人们历来认为的只有人类有思维功能的判断是错误
的。
具有如此高超的技能的机器人也还是机器。
人类加工过的,人类制造出来的叫人工产品。
人工产品所改变的是对象的空间组合结构以及由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内外关系。
人类加工出来的电脑和机器人就是由于组合结构的变化而具有
了思维功能的。
而不是人类的思维功能转移到了机器人身上。
如果真的有一天人类能够制造具有类似于人类的生理功能、思维功能和情感特性的机器人,那么他已经是人类的一员,制造这种机器人的过程是人类的自我复制过程。
即便到那个时候,那些对象也还是由于结构变化而具有了人类的属性,而不是制造者的属性转移到制造对象身上。
本质是属性的一种,一个事物的属性怎么能转移到别的事物中去呢?人的本质异化说在逻辑上就行不通。
有的学者也提出了人的本质异化三段论。
说人类一开始都是完整的人。
这是第一阶段。
自从私有制产生以后,人被自己的产品和劳动关系所奴役和驾驭着,失去了作为人的本质,甚至很多人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人在本质上异化为了非人。
这是第二阶段也就是否定段。
经过长时期的各种努力,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上彻底消除了私有制之后,才能完成转化为真正的人的第三阶段,也就是完成扬弃的过程。
这就是异化三段论的“人—非人—人”的模式。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奴役人的制度,是属于人类异化的时代,而社会主义由于不能达到人类的彻底解放,也消除不了异化。
这种说法猛一听来有道理,也很对无
产者的脾气。
然而它还是非科学的说法。
在把人评价为非人的问题上,价值领域和科学领域是完全不一样的。
社会上有时候把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咒骂为畜牲。
那是比作畜牲而不是说那些人真的做了畜牲。
斯巴达克的故事中讲:在罗马角斗场上正在进行着斯巴达克和一头雄狮的决斗。
看台上有两个贵族在打赌。
甲:“你看这两个畜牲那个能活?咱俩打个赌”。
乙:“我看狮子能胜,它已经咬死了十几个壮汉了”。
甲:“你什么眼神啊,斯巴达克可不是一般的壮汉”。
在贵族们的
眼中奴隶们就是畜牲。
在那个场合把人说成畜生的判断是一个价值性判断。
价值性判断是主观性判断,是他愿意那么认为。
但是如果从客观的科学的角度看奴隶们也都是人。
他们有人类的生理功能,有人类的语言能力,有人类的思维能力。
人的功能属性完整地存在于他们身上,怎么能说他们是非人呢?在科学的场合是不能这么说的。
在科学上我们不能根据生活状况和道德品质等标准把人类分成人和非人两类。
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的人本质上还是人。
社会上有些人被边缘化、受到轻视甚至人格被侮辱,因此可能产生失去自我的感觉。
因为这些属于民心,因此在政治上不能忽视这些问题。
但是这种感受是价值领域的事情。
我们不能把价值观上的评判做为科学分类的依据。
而异化论者正是在讲科学原理的场合说工人们失去了人的本质的。
看来这种不分科学领域和价值领域的区别,把价值领域的概念随意挪到科学领域中使用的做
法,是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
再说所谓完整的人。
人类在远古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在生理特性、心理特性和社会性上与现代人差不多的人。
从科学上说一万年前的人可以说是完整的人了。
而异化论讲的完整的人是指从生理上、道德上完美无缺的,具有完全自由的人。
我认为人类的自我发展是个永远持续的过程。
就是说形成所谓完整的人的那个阶段永远不会到来。
完全自由的人,完全按照自主方向发展的人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
其实,人类再怎么自由,那也是有限的自由。
人类社会的进步永远都是在自然和社会的限制中一点点地争取自由度的过程。
人类能够改造的永远都只是部分空间的部分结构关系。
从大的历史跨度上看,社会的演变是一个自由度逐渐扩散的过程,是自由度平均值逐渐提高的过程。
从奴隶制时期的只有少数人据有较高度的社会自由,到现代已经有了庞大的中产阶层,就是社会自由度扩散的过程。
伴随着这个过程的还有一个过程,那就是单个人所可能拥有的社会最高自由度逐渐下降的过程。
现在一个大国的总统也没有奴隶社会中一个小地方奴隶主所拥有的生杀大权。
说明个人的社会自由度的最高值已经下降了。
有人把异化论扩展到社会领域。
说一切社会规范都是由人制定的,但却反过来压迫和束缚人,这就是社会异化。
原来异化论有相当的市场的原因可能就在这里。
就是因为其内涵中有反对一切对个性施加规范的这样一种内在要求。
但这样的说法就已经和异
化三段论自相矛盾了。
异化三段论中讲人类的远古社会是没有异化的社会。
私有制产生之后才开始异化。
等到将来消除了私有制时又没有异化了。
可是我们知道远古的时候就有很多规范。
在远古的时候一个守火堆的人不小心把火弄灭了,那是要受到惩罚的。
群体之所以成为社会,是因为它是一个组织体。
有了一系列的规范并有效实施规范才能形成组织体。
这些规范与每个个体的愿望、需要和利益不可能完全重合。
不重合就意味着个体对社会规范在情感上有对抗情绪。
但在同时,个体如果随意张扬个性,不顾及群体的生存需要的话,群体可能要抛弃他。
他要自己去面对饥饿、疾病、凶猛的野兽等一切生存挑战。
单个人是难以保障生存的,繁衍后代就更谈不上了。
生存的需要逼迫个体对自己的个性有所约束,以适应在群体中生存的需要。
社会规范实际上是群体的意志对个体意志的压制和约束。
社会的存续就意味着个体的意志大体上承受了社会规范的压制,大体上选择了把社会合作为自己情感的主要倾向。
如果用异化理论来解释社会规范对个体意志的压制,岂不是说异化从远古时已经有了吗?这样就和异化伴随着私有制才开始出现的说法相矛盾了。
社会规范是伴随着人类群居生活至今的,维系着社会生存的必备条件。
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这些规范在更多方面,在更大的程度上与更广泛的个体的个性相吻合。
这个吻合的过程是双向的。
一方面随着条件的成熟,制定社会规范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