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省景县)
环境102班杜洋1003070207
第三届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本月29日在成都开幕,与之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将于6月1日颁布实施,由此我们看到了我国现在正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这让那些长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引产保护前沿的前辈们感到欣慰。
但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又能知道多少呢?如果不是选修(我觉得这应该是必修)“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这门课的话,或许我根本不会去主动了解它的,因为这个概念尽管被常常提及,但却被时时忽略。
为此,我专门上网找了下关于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找到后,真觉得很惭愧,家乡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己根本不知道。
找了很多具体的实例,现在这里列举下来:
⑴民间文学
传说:太公井、鹰扬遗泽、高宅、景州塔(舍利塔)、鞑子坟与火牛阵等;
趣闻:仲舒谑狐、高皆破案、脚趾甲多一块、魏探花与无量县、刘罗锅断神案、降河流蛤蟆干鼓肚等。
⑵民间舞蹈
高跷、秧歌(寸子、龙灯、狮舞、旱船、车子会、跑驴、莲花落、腰鼓舞、秧歌剧、疯秧歌、七巧灯、烤火舞)等;
⑶民间美术
剪纸
⑷民间工艺
杨庄笙、馓子、风筝
⑸民风民俗
婚礼(八字婚、拜堂、闹洞房、新娘回门等)、寿礼、丧礼、宗教礼(迎神驱鬼)、民俗节庆(春节、中秋节、庙会、猜灯迷、贴春联)
⑹民间音乐
兰陵王入阵曲、大逛灯等;
其中有很多自己根本没听说过,不过还好,我并没有丢失作为一个景县人应该有的那份熟知,就是对自己家乡民风民俗的继承与保护。
民俗民风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因为我们的集会活动都离不开它,它是在景县这个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下面谈谈我对家乡民风民俗的认识。
首先谈及的是婚礼,因为婚礼对我的家乡(也是我们国家),尤其是农村的乡亲们来说,算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吧。
在这个时候,无论我们和谁之前有过小的插曲、过节,在婚礼上我们都是一家人,脸上洋溢的都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婚礼的步骤大概是这样:迎亲队伍一般是4点左右(也说不准,视距离远近而定)起床(或许干脆不睡),到新娘子的家里接新娘;在路上,当你看到有大群的人聚在一起站在马路中央,不要以为这是打劫之类的,他们是来要喜糖的,寓意是爱情要经过重重考验才会有好结果;把新娘子接回来之前,全村的乡亲都会聚集在一起等候着(其实大多数是看热闹和来坐席的);对于坐席,要分好几波,结束大概会到下午4点钟,第一波是新娘的家族亲戚,其次是本村的、邻村的和远亲,最后便是新郎本家族的人;谈到坐席,不得不提及席上的食物,一般是八碗八碟(现在好像有点变了),都是农村人自己做的,特别具有农家气息,席上新郎新娘会像来客敬酒敬烟表达新人们对来
客的感谢。
总的流程大概就是这样,至于细节,还有很多,在这就留给老师遐想吧(我估计老师经历过)。
与婚礼对应的便是丧礼了(这样说好像有点不妥),丧礼其实是大家最不愿看到的了,但客观规律如此,也不得不去面对了。
在农村,死者的子孙要披麻戴孝,长长地丧葬队伍,表达了亲人们对死者深深地哀悼。
丧葬队伍要经过的路线取决于一个小小的土庙堂,从家走到庙堂然后再回来。
去的时候女队在前面走,男队殿后,速度就是一般的走路速度;回来的时候,男女队倒个个(家乡话),然后都痛哭流涕,速度很慢,以显示对死者的祈祷—一路走好。
丧礼上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吹打(土话)的队伍,一般是表演节目,算是对死者的安慰——**走好,儿孙们会保重的。
概括来说,传统的丧葬制度包括易簧、更衣、属纱、休浴、设供桌、报丧、奔丧、吊唁、大殆、出殡、卒哭、入棺、埋葬等。
最后再提一点就是春节习俗,这和老北京的过年习俗大同小异:“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些都是过年之前的一些活动,真正让我们开心的还是过年中与过年后的活动。
大年三十,我们的习俗是下午5点请神(我们叫请爷爷奶奶),然后全家坐在一起吃饺子,然后看春节晚会;大年初一,一个姓氏的家族成员聚在一起走家串户给长辈拜年,这个时候是最热闹的;大年初二,又要早起了,呵呵,既然有请神,那么我们就要去送了,不过相比请神,送神走的路程是前者的n倍,因为请是在家门口就可以请的,送就不同了,要送到墓地,这项活动完了之后就该走亲串友了……一年的辛劳在过年之后就彻底洗去了,而后迎接我们的又是一个新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会收到很多的祝福,伴着这些祝福,我们踏踏实实,奋发直前。
但是现在过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不如小时候那样热闹了,感到很伤心,或许因为这,我们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实应该好好保护,让我们的子孙也能享受这种快乐。
下面谈到的将是我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利用情况。
(摘自景县政府网站)
长期以来,我县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认真执行文物保护的“五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乡建设计划,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和各级领导责任制)”工作原则,确保了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1、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修缮情况
景县文化遗产涉及的保护管理单位10个,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3 个,有舍利塔、高氏墓群、封氏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有周亚夫墓;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有董子祠遗址、烈士陵园、赵义荆烈士墓(高卜)、陈跃元烈士墓(高卜)、李春元烈士墓(台辛庄)、石嘉植烈士墓(龙华村)。
近年来,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古迹文物的保护工作,对现有文物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利用措施,县政府拨专款650多万元,对文物景点的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拆除了一大批有碍观瞻的建筑物,使周边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并对舍利塔进行维修,开辟塔下文化广场,对周亚夫墓进行保护管理,修建了“亚夫陵园”,对董子祠的复建和封氏墓群的开发利用进行规划设计,这些都为很好的利用我县文化遗产资源创造了条件。
2、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情况
景县为文物大县,文物保护级别之高及数量之多均居衡水之首。
近年来我县在文物保护管理、文物征集、文物调查、勘探发掘、文物陈列展示、鉴定管理、文物资料整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十几年来,我县一批政界文化界的学者文人,在县委政府领导的关照下,开展了文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多项研究成果,如《景县文史资料》、《景州文选》、《历史的星空》、《景县文化研究文集》、《景州笔潭》、《景州金石》、《景县古今人物》、《景县史话》、《董仲舒研究资料》、《董仲舒与董氏渊源论丛》等,文化馆整理了民间舞蹈(疯秧歌、七巧灯)录像,这些文献为县委政府指导景县文化管理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
3、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情况
近几年是我县文化研究迅速提升的阶段,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利用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修建了“亚夫陵园”、景州塔广场,董子祠和封氏墓群的开发利用也已列入规划,但总的来说我县文物资源的利用收效甚微。
一是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严重不足,资源潜力尚未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实力。
二是文化遗产资源大多没有得到系统地开发,既是开发利用的,其深度和广度也不够,景点都没有系统配套的参观和服务设施。
三是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机制没有形成,导致资本与人才难以进入或盈利。
四是既懂历史文化又懂开发和经营的专业人才缺乏。
五是利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文化产品生产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存在问题。
这就是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状况,了解了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
爱家乡,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