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天津的报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天津的报纸
时代背景
• 1860年的《北京条约》,使天津这座有着京畿首埠之称的传统城市, 在屈辱中迈入了开埠变迁的近代历程。毋庸臵疑,《北京条约》是清 政府在英、法、俄等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逼利诱下签订的,这是一 部不平等的条约。凭借它,西方列强将天津作为侵略中国、欺压中国 百姓的据点和桥头堡。他们在这里占地盘、划租界,在租界中享受着 国中之国特有的治外法权。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开埠是一把双刃剑, 这把剑在将包括天津在内的大部分沿海开放城市变为列强侵华基地的 同时,也让这块土地开始孕育出现代文明。怀揣淘金梦的西方人在这 里建海关、创邮政、办报纸、执行领事裁判权……这些西方文明的因 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渐渐觉醒的中国人,不管是清政府所主持的新政, 还是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政府所开展的一系列近代化尝试,都不能不说 是这种影响的产物。
英敛之
严复
3
《中国时报》
《中国时报》
• 1886年11月6日,海关税务司英籍德国人德璀琳创办天津第一份英文报 纸《中国时报》(The Chinese Times),当时又名英文版《时报》,中国 人称“益闻西报”,由英国人亚历山大〃宓吉(Alexander Michie)任编 辑兼主笔。该报为周刊,逢每周六出版一期,每期三栏12页,撰稿人 多为传教士中的“中国通”,如丁韪良、殷森德、明恩浦、李提摩太、 丁家立、甘淋等等。与现在的报纸不同,《中国时报》不是大开页的, 而是如同一本薄薄的翻页杂志,在报头印有“The Chinese Times”的英 文大字和发行当天的时间和地点,如创刊第一期就写着“天津,周六, 1886年11月6日”。在每期《中国时报》的头版,读者都会看到一则内 容完全一致的“声明”(Notice),大致意思是“《中国时报》不会采 用匿名作者的信息。凡被采纳的内容必须包含作者的姓名和地址,这 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出版之用,只是作为一种诚信的保证。特别要 求的是所有关于商业方面的通讯会寄给经理,关于文学贡献的通讯会 寄给编辑。”从中可以看出该报的宗旨是公开、透明、及时、专项专 题传达。
13
特色
翻译,刊载外文报纸 刊载《天演论》 专注于社会新闻的传播
14
衰落
• 《国闻报》从创刊后就面临顽 固势力及保守势力的威胁,而 且资本不足,销路不广,并且 缺乏可用之才,不得不于1898 年3月27日对外称盘给日本人西 村博,但实际上编辑人员基本 没有变动,1898年5月3日,直 隶总督王文韶奉谕饬查《国闻 报》,而且警告严复及《国闻 报》。而刊登谭嗣同等戊戌政 变六君子被害消息、对维新派 表示支持等文章,成为《国闻 报》于1899年正月真正卖给日 本人的导火索。到1901年时, 《国闻报》改名为《天津日日 新闻》,以汉奸方若为主编, 彻底变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文 化工具。
7
《京津泰晤士报》
《京津泰晤士报》
• 继《中国时报》之后,另一份被认为北方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京津泰晤士报》(Peking and Tientsin Times),由属英商裴令汉(Willi am Bellingham) 所有的天津印字馆于1894年3月10日创刊。这是一份关于 政治、商业、文学、科技与社会各方面的报纸,曾在上个世纪20 年代 被时人誉为与香港的《孑刺报》(Hong Kong Daily Press) 、上海的《字 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 、汉口的《楚报》(Central China Pos t) 同为英人在华所办的“四大具有魔力的大报”,被称为“外国人在 华北的圣经”。 作为停刊的《中国时报》的后来者,裴令汉在创刊时充分吸收《中国 时报》的成功经验,其中的一个重要继承就是把报道的重点依旧放在 中国北方,经常评论时事,发表政见,并宣称旨在输入西方文化以激 励中国的改革。在出版时间上该报依旧延续《中国时报》的惯例,逢 每周六发行一期,每期4页,板块分为“广告”、“最新电讯”、“诗 歌”、“航运情报”、“商业信息”等内容,直到1902年10月1日才改 为日报,当时的销售量达到 1200 份。但同时又为了避免与该报雷同, 《京津泰晤士报》在编辑业务、报纸内容、版式和经营方式等方面也 进行了新的尝试。
2
• •

外文报纸的出现同时也刺激了国人的办报思想和我国近代报纸的产生。 在维新派看来,报纸的功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西情”特别 是“通外情”的功能;二、开通民智的功能;三、开通风气的功能, 即引导舆论的功能。维新派把办报视为为民众的当然权力和政治民主 的体现,意识到报刊反专制的战斗作用。而正是有了以上的认识,维 新派充分利用报刊这一工具推动了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英敛之,严复等人正是推动报刊业在天津产生和发展的先驱。
9

创新
12/5/2017
结局
• 遗憾的是,1941 年太平 洋战争爆发和受日本侵 略势力的压制,《京津 泰晤士报》被迫停刊。 从发行时间上看, 这家具 有47 年悠久历史的英文 大报乃是中国近代史上 北方地区生存时间最长 的一家外文报纸。
11
《国闻报》
《国闻报》

• •

1897 年严复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传播西方先进的知识与文化, 推动社会变革,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 《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宗旨,刊载每天的“上 谕”、路透社电报、新闻和大量严复所撰写的呼吁维新的政论文。 连载严复所译赫胥黎的《天演论》,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论思想和资 产阶段社会学理论。《天演论》脍炙人口,风靡一时,在当时中国思 想文化界引起强烈震撼,成为改良政治的理论根据,许多爱国的仁人 志士以此作为进行救亡、维新与革命的思想武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 影响。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成为了社会上流行的口头禅。 戊戌变法期间,《国闻报》成为推进维新的一大喉舌,天津也因此变 成了维新运动的重镇。
18
结语 近代,报纸作为民众喉舌的作用渐渐强化,报 刊的创立一方面改变了民间消息闭塞的状况, 向社会传递了大量外国的先进文化与知识,而 且成为推动政治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武器,大批 知识分子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从而启发民智,传 播自己的政治主张。天津也受到这些报纸的影 响,成为近代史上推动改革和革命的重镇。
15
《大公报》
《大公报》
• 大公报创刊号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法租界首次出版,其创办人是英敛 之。英敛之在创刊号上发表《<大公报>序》,说明报纸取大公一名为 “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办报宗旨是“开风气,牗民智,挹彼 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英敛之主持《大公报》十年,政治上主 张君主立宪,变法维新,以敢议论朝政,反对袁世凯著称,成为华北 地区引人注目的大型日报。 1916年9月,因英敛之无心主持报馆局面,由原股东之一的王郅隆购买 《大公报》。新文化运动期间,胡政之在主政时掌管言论,在张勋复 辟、五四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大公报》发表过不少有分量的 文章。 1926年9月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合组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 以“四不主义”(不党、不卖、不私、不盲)最为出名。
19
感谢聆听
5
特色
“目录”的出现 专门译载中国的新闻、上谕 利用“航运”板块
6
影响
• 由于《中国时报》的舆论作用,还促进了租界一些重要机构和 公共事业的建设,如天津商会,河道与港口改进工程,各地工 地、道路和公共事业计划等等,因此该报被外国人高傲地称为 “远东最好的报纸”。但随着外交人员、外国商人等纷至沓来, 随着出版印刷术的发展,《中国时报》已不能完全满足各方需 求,于光绪十七年(1891)停刊。可作为天津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该报不仅在栏目的编排方式上为后来的报纸做了借鉴,而且部 分板块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为许多英文报所沿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
“四不”方针
• “四不”方针体现了大公报新闻专业主义的职业道德精神, 与同时期的大多数报刊相比,大公报力求表现出一种客观公 正的取向。无论是针砭时政,抨击权贵,还是为民请命,代 民立言,《大公报》都以鲜明的个性体现着它“拥护国民公 共之利益”的职业理想与职业追求。其所追求的新闻客观、 经济独立、言论公允、服务公众的报业精神,与西方新闻界 以客观性、真实性、自由性、独立性为特征的新闻追求有意 识共通之处,这正是今天所谓“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精神, 即“公共服务”信念,它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 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从而服务于全体人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