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中偏题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中偏题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材料作文逐渐成为中高考作文的主要选题,偏题已成为众多学生作文方向性错误的主要症候。本文试图从一般材料作文题型入手,探寻一条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使学生在考场作文时能够“稳”而出“新”。

【关键词】材料作文偏题应对策略

趋势·困局

作文是测试学生语文知识语文素养和个人才情的综合反映。近年来,各省市中高考作文出现几个值得注意的趋向:

(1)作文分数逐渐提高。从原来的30分提升至40分,再从40分提升至60分,有的省市甚至提升至70分。分数的加增说明社会对公民语文素养的期待加强,这也是提高公民素养的新动力。

(2)作文题型稳中有变。逐渐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发展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独领风骚几年之后,剽窃套作宿构,暗流凶猛涌动,作文假大空,质量下降。这让大家认识到话题作文的困局。于是,话题作文逊位,形成四种命题形式不确定呈现。纵观各省市作文题,材料作文比重在逐渐增大。

(3)作文考查逐渐转向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才情。在作文评改标准的制定中,专家们将学生的作文能力分为基本素养和发展潜质,一般确定为40分的基础等级和20分的发展等级。成文并有亮点,成为最通俗的概括。

作文题型的探索体现了我国语文教育的自觉。年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社会对高考作文题的关注和热议,让我确信作文有引领未来的重大作用。然而,每年材料作文考试中,因偏题导致许多学生名落孙山的悲剧,却无减少。这成为一时难解的困局。

如2009年浙江省作文题(60分):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评卷人员发现,不少考生将作文主题定为“友谊”“勇敢远行”等等,偏离了歌词所表达的主旨“故乡情”,导致作文失分过重。

方向永远比速度更重要。如何化解材料作文中的偏题现象呢?

探究·策略

与其他作文题型相比较,材料作文的特点是难度更大,同时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

材料作文常常由材料和作文要求两部分构成。常用的材料有寓言、事例、史料、现象、言论、文段节选以及图标等,其中多以具有人生启发意义的寓言为主。

材料作文材料广泛,材料的提供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求,根据材料的内容,考生还可以作一定的发挥。这样就使材料作文具有一定开放性,既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给学生一定的迁移、发挥的自由空间,有效避免了宿构和套作,能够真实体现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但是,要顺利完成材料作文,写出优秀的作文,首要的是读懂材料,抓住材料作文的写作生发点,再以此生发点进行写作设计。因此,材料本身就成为材料作文的写作方向限制,偏离材料就是偏题。近年来,许多省市采用了“双题选做”(即由一个材料作文题和其它作文题并列供考生选择)的策略来过渡,在一定程度上让部分考生有回避材料作文的条件。但回避不是办法,积极解决才是出路。

既然材料内容隐含了写作的方向。那么,我们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性。

任何一则材料,都能够给人一种目的指向,即材料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明白了什么。一则寓言的目的指向,即是寓意;一张图表所列举的参数,让我们明白了某种趋势;一个故事会给我们启迪和感叹……这些,就是我们写作的生发点。读材料,启发我们的思维,调动我们类似的素材,为作文设计和落笔写作开启了大门。

但学生水平千差万别,紧张的考场中如何才能够读懂材料,抓住材料的写作生发点?

为探寻方法,我们先来分析一则寓言,来追溯寓意得出的思维路径。比如:

《庖丁解牛》的故事,可概述如下: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技术高得令惠王惊叹。他说,当初刚开始宰牛的时

候,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只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全凭精神意愿活动。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刀从来不碰经络相连肌肉聚结的地方,薄的刀刃刺入骨节的空隙,宽绰而有余地。刀子轻动,骨肉就已经分离,解牛轻松完成。好不悠然自在啊!

通常的寓意是: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如何得出这个寓意的呢?仔细探究,我们发现这样的思维图式:

分析这个思维图式,我们不难发现关键点是:抓主人公/主要素,概括寓言的主要内容,类推到人。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方法:

抓主人公/主要素——明确其变化或成败原因——类推至人,得出经验或教训

图为:

运用这个方法,我们来解读材料,就可以确定相应的写作生发点。

如哈尔滨2008年中考作文题:

一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他欣喜若狂地拿着珍珠来到了城里的珠宝店。珠宝商把珍珠拿在手里仔细观察一番后,对渔夫说:“如果这颗珍珠上面没有这个小黑点,它将成为极品,价值不可估量。”

听了珠宝商的话,渔夫拿着珍珠回了家,他对妻子说:“我要把珍珠上的小黑点去掉,让它成为无价之宝。”妻子劝他说:“珍珠是天然形成的,难免有瑕疵,再说世间哪有完美的东西!”渔夫没有听从妻子的劝说,开始尝试去掉黑点。可他刮掉一层,黑点仍在,再刮掉一层,黑点还在,刮到最后,黑点没了,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针对这个材料,我们首先要抓住故事的主人公,明确其行为及其后果,从而得出写作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