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大赛---车轮动平衡检测教案(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成都市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
《车轮动平衡的检测》说课稿
20XX年4月
《车轮动平衡的检测》说课稿
本教学设计的课题是:《车轮动平衡的检测》,所选用的教材是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2010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由周林福主编。

在此之前,已学习了车桥、车轮、轮胎等内容。

一、信息化手段呈现形式
本信息化教学设计呈现的形式是以PPT演示文稿为主,其中链接了一系列动画、音视频、及汽修教学专用软件,集图、文、音、视、动画等大量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用来丰富教学内容,储备教学资源,辅助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种设计形式既能包含大量的信息,又能使学生直观的通过视频及软件的演示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期达到教学效果,显示了信息化教学的无穷魅力。

二、教学设计的前置部分
【内容分析】
内容选自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2010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第六章第2小节。

车轮动平衡的检测无论在现代汽修厂还是4S店中应用频率非常高。

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车轮动平衡检测对将来就业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车轮动平衡检测一般应用在有轮胎故障的车轮上,由于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故在情境设置时教师将实际应用中的情境设置好,引导学生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常规的处理方法,避免学生走弯路。

【学情简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职高一年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16岁左右的他们有着良好的信息素养,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喜欢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一本教材、一张黑板的死的教学模式,喜欢新奇的动画、视频,有成就感,喜欢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专业技术课方面,他们喜实践厌理论,欠缺对问题的分析、解决、总结、归纳的能力。

综合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车轮故障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对本节课内容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动平衡、静平衡概念及不同之处。

2、掌握车轮动不平衡的危害。

3、掌握车轮动平衡操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布置课前任务以及相应的情景设置来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兴趣。

2. 通过让学生讨论、讲解总结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 通过任务情境设置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技术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和实际操作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通过解决任务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感悟情境中涉及的问题实用性。

2. 通过工作组合作,互相交流促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 通过让学生解决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4. 通过学生组成工作组自主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成就感,为自主、主动地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平衡、静平衡概念及不同之处。

难点:动平衡的操作方法。

突破重难点关键: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演示手段,及教师亲自动手示范为主,化理论为实践,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一步步的有条理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法】
本次课是第六章汽车悬架特性和车轮动平衡检测的第二次课,本次课的内容在具有相对独立性,在知识网络上只与车轮定位参数有关,学生其他章节学习的好坏基本不会对本节课的授课效果产生影响。

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任务教学法,并在讲授时注意书本知识与驾驶和汽车使用的实际相结合。

1、复习纠错。

复习上次课学习的汽车悬架特性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

2、提出任务。

随着汽车行驶速度悦来越快,对车轮高速转动时的平衡度要求越来越严格。

3、分析任务。

分析车轮不平衡的原因、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
4、解决任务。

讨论如何调整才能使车轮平衡,学习检测车轮是否平衡(使用车轮平衡机)和根据检测结果校正车轮平衡度的方法,以教师演示为主。

5、实训。

用离车式车轮动平衡机检测并校正车轮平衡度,学生练习。

6、总结、归纳、提炼要点。

总结车轮不平衡的原因,车轮不平衡对使用性能的影响,提炼校正车轮动平衡的操作要点。

【学法】
工作组合作学习。

此法是依据“组内强弱搭配,组间能力均衡,个人职责明确”的原则,将学生分为6个实习任务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设实习指导技师1名、操作员7名,每个学生都要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责任。

按照角色分配来完成各自的任务。

工作组内成员集中在一起,拥有一套完整的实训设备,方便工作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工作组活动中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利用团体的力量来锻炼自己,发展自己。

【教学工具与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动平衡检测仪,卡罗拉车轮,平衡块,虎口钳子等。

三、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由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两大部分组成。

按照设置的情境步步引入,层层深入。

(一)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本课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前导读问题。

通过课前的复习内容,让学生扎实掌握这些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也是引入本节新课的铺垫。

并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预习新知。

(1)教师准备相应的动画及任务的讲解视频。

(2)教师准备任务用设备。

(二)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
任务情境的创设是通过实用问题的提问增加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及其积极参与其中。

任务情境的创设均是采用步步引入、层层深入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感受到本节课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以期达到学生时刻把注意力放在课堂上并把。

(2)提出问题
所有情境的创设都是由提出的一个个问题逐步引出的。

问题引出车轮对汽车的重要性,从而引入动平衡的概念。

从而引出任务1——如果车轮不平衡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再由完成任务1后让学生知道车轮不平衡对车子的影响。

从而引出任务2---什么时间做车轮动平衡?由完成任务2后让学生明白汽车车轮在什么状态下做动平衡。

从而引出最终任务---究竟怎么做动平衡?
(3)解决问题
①教师演示
1、清除被测车轮上的泥土、石子和旧平衡块。

2、检查轮胎气压,视必要充至规定值。

3、根据轮辋中心孔的大小选择锥体,仔细地装上车轮,用大螺距螺母上紧。

4、打开车轮平衡机电源开关,检查指示与控制装置的面板是否指示正确。

5、用卡尺测量轮辋宽度b、轮辋直径d(也可由胎侧读出),用平衡机上的标尺测量轮辋边缘至机箱距离a,再用键入或选择器旋钮对准测量值的方法,将a、b、d值键入指示与控制装置中去。

6、放下车轮防护罩,按下起动键,车轮旋转,平衡测试开始,自动采集数据。

7、车轮自动停转或听到“笛”声后按下停止键并操纵制动装置使车轮停转后,从指示装置读取车轮内、外不平衡量和不平衡位置。

8、抬起车轮防护罩,用手慢慢转动车轮。

当指示装置发出指示(音响、指示灯亮、制动、显示点阵或显示检测数据等)时停止转动。

在轮辋的内侧或外侧的上部(时钟12点位置)加装指示装置显示的改侧平衡块质量。

内、外侧用分别进行,平衡块装卡要牢固。

9、安装平衡块后有可能产生新的不平衡,应重新进行平衡试验,直至不平衡量<5g (0.3oz),指示装置显示“00”或“OK”时才能满意。

当不平衡量相差10g左右时,如能沿轮辋边缘前后移动平衡块一定角度,将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实践经验越丰富,平衡速度越快。

10、测试结束,关闭电源开关。

②分组操作
学生根据“任务实训报告书”中的任务要求来按照操作步骤一步步操作,让学生学会怎样操作动平衡检测仪。

学生根据“实验手册”规划出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我统一规划标准,目的是统一任务完成的结果。

(4)操作总结
①操作结果
教师记录每个工作组完成此项目的时间及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和强调。

②得出结论
根据记录的结果工作组讨论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总结能力。

通过工作组共同的智慧完成本任务情境的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一个任务,掌握一个汽修行业内最基本的技能。

③问题汇总
每个工作组出现的问题都具有差异性,记录问题的过程是工作组增长实践经验的过程。

让出现问题的工作组说说自己组里的问题,以及最后的解决过程或者希望得到其他工作组或者老师的帮助,来解决本组的问题,让其他工作组共同增长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体现了组间的互助。

(三)归纳总结
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车轮动平衡仪的检测使用方法。

在情景设置的前提下。

增强了本节课任务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让学生体会到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汽修操作技能。

(四)课堂评价
自我评价任务完成情况及完成过程中的体验;工作组主要评价参与程度;教师则总体把握评价。

通过评价,激励学生找准弱项,不断进步。

(五)布置作业
作业的完成使得学生可以及时复习本节课讲解的所有知识点,并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了每个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下发本节课所有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在课下没有设备的情况下能够再现实训的完整处理过程,巩固了学生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反思
(一)设计特色
1.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

通过图片将情境真实化,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运用视频讲解工作注意事项,使操作
更直观、形象;通过教师亲自示范讲解,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各小组分别计时并扣分的原则激励工作组内部合作和工作组之间的竞争。

2.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

将操作步骤的学习和任务情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真正做到理实一体。

工作任务的规划、研究、实施和总结等,处处体现“做中教”、“做中学”。

3.问题引入,任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4.自创实训手册和实训报告书,辅助课堂教学。

通过自创设计的任务情境实验报告书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流程与方法。

5.工作组合作,提高能力。

(二)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对实验感兴趣,有时只关注一点而忽略其他环节,以后教师的组织调控还要跟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