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浸润性尿路上皮肿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浸润性尿路上皮肿瘤

1、尿路上皮增生

定义:指粘膜明显增厚,细胞无异型性。可见临近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病变的平坦粘膜,本身无任何恶性潜能。

2、尿路上皮异型增生:

定义:是一种癌前的但不足以定为原位癌的细胞学和组织学改变。临床特点:异型增生通常没有临床表现及膀胱镜检异常。原发性异型增生可出现伴/不伴血尿的膀胱刺激症状,结石、感染、器械或膀胱内治疗,常引起反应性增生。

组织学:正常尿路上皮是指无细胞形态学异常、全层具有细胞极向或仅有轻微结构改变的尿路上皮。随膀胱充盈的程度,厚度为3-6层不等,由底层细胞、中间细胞和表层细胞组成。可出现轻微的核拥挤和核重叠,无细胞异型性。

异型增生: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细胞极向消失,核圆、拥挤,但细胞学的不典型不足以诊断原位癌(CIS),细胞胞质嗜酸性增加,核形状不规则,染色质分布呈轻度改变,核仁不明显,分裂象少见。若在尿路上皮全层出现多形的、有显著核仁的细胞,同时上皮表层出现核分裂像,则要考虑诊断为CIS,CK20对其鉴别诊断有价值。

反应性不典型增生:常发生于急性或慢性炎症的尿路上皮,由于反应性/再生性原因,细胞核出现明显改变,细胞不规则增大,具有单个明显的核仁,甚至出现空泡状染色质,分裂象可以多见,但无病理性核分裂,炎症可发生于上皮层或固有层。

不明确意义的尿路上皮不典型增生:可以用来描述界于异型增生与炎症引发的反应性不典型增生之间的病例,应该多为一个需要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的分类。

预后:异型增生多与非浸润性乳头状肿瘤有关,该病变的出现提示尿路上皮不稳定,也预示着肿瘤复发或进展。该病变常见于浸润性肿瘤。

3、尿路上皮乳头状瘤

定义:外生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是指具有纤细纤维血管轴心并被覆正常尿路上皮的乳头状肿瘤。常发生于邻近输尿管口的膀胱后壁、侧壁以及尿道。

临床特点:常出现肉眼及镜下血尿,多数患者肿瘤为单发,经尿道完全切除肿瘤是治疗的选择,肿瘤很少复发。

组织学:肿瘤组织内稀疏的乳头状叶片。乳头偶尔可有分枝,但无乳头的相互融合,间质可有水肿或散在的炎细胞浸润。尿路上皮无不典型改变,表层上皮(伞细胞)明显,分裂象罕见,即使存在,也位于底层,且无病理性核分裂像。病变体积很小,偶尔伴发内翻性生长方式。乳头状瘤很少广泛累及粘膜,如果出现,则称弥漫性乳头状瘤。

4、内翻性乳头状瘤:

定义:由正常—轻微不典型的细胞组成,以内生性方式生长的一种良性肿瘤。

大体检查:常表现为表面光滑的、有/无蒂的息肉样病变,多数肿瘤直径<3cm,但个别肿瘤>8cm。

组织学:内翻性乳头状瘤表面光滑,被覆正常尿路上皮,随机分布的

内生性上皮巢可从上皮表层反折至固有层,但不会累及膀胱肌层。肿瘤基底界限清楚,相同大小的尿路上皮条索可以相互吻合,如乳头状深入固有层。与一般的膀胱乳头状瘤不同,该病变的中心是尿路上皮,而周边是栅栏状排列的底层细胞,间质成分可多可少。可分梁状和管状亚型,梁状亚型由含有囊性区域的相互吻合的上皮组成;管状亚型具有假腺样或腺管样分化的尿路上皮。

肿瘤多伴有灶状、非角化的鳞状化生,也可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尿路上皮有显著良性的细胞学特性,但也常出现轻度异型的细胞,核分裂像罕见或缺乏。

预后:属于良性病变,复发病例<1%。单一性内翻性乳头状瘤进展为癌极其罕见。

5、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UNLMP)

定义:类似于外生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的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但细胞增生更显著,超出正常尿路上皮厚度。

部位:多见于邻近输尿管口的膀胱后壁及侧壁。

临床特点:膀胱镜检查通常可见1—2cm的肿瘤,使人联想到漂浮的大海中的海草。经尿道完全切除肿瘤是治疗的选择。

组织学:由相互不融合的纤细的乳头组成,细胞从正常—轻度异型,排列为多层,与正常上皮相比,细胞密度明显增加,但极向保存完好,肿瘤无论从细胞核形态还是组织结构上,给人的印象仅有微小或无变化。与正常细胞相比,瘤细胞轻度增大,底层细胞排列呈栅栏状,伞细胞保存完好,分裂象少见且位于底层。

预后:预后好,肿瘤复发率很低。

6、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低级别

定义:肿瘤由排列有序的乳头状叶片组成,但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学特征改变上容易辨认。

部位:多发生邻近输尿管口的膀胱后壁和侧壁。

组织学:肿瘤由纤细、多分支的轻度融合的乳头组成,即使在低倍镜下也很容易辨认肿瘤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学特征上的改变。与PUNLMP不同,该病变很容易看到细胞核极向,大小、形态和染色质的变化。细胞核形状和染色质分布可以发生轻度改变,细胞核呈不规则增大,核仁不明显,分裂象少见,可出现在上皮全层,但以底层多见。

7、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高级别

定义:为尿路上皮肿瘤,由排列无序的具有中度—显著结构和细胞异型性的乳头状叶片组成。

组织学:肿瘤的特征是乳头状结构,虽然部分乳头纤细但常出现融合和分支,排列明显无序,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的改变即使低倍镜下也容易辨认,与低级别不同的是,该病变在细胞核极向、形态、大小和染色质方面的改变更为明显。细胞核多形,大小呈中度—显著变化,染色质分布不规则,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常见,可以有病理性核分裂像,并可在上皮全层出现,上皮不同程度增厚,细胞粘合力下降。诊断时需要认真寻找包括乳头轴心在内的浸润性特征。

8、尿路上皮原位癌

定义:一种非乳头状(即平坦)的病变,被覆上皮内有呈恶性形态的细胞。

组织学:CIS出现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相同的细胞核间变。细胞核增大、多形、深染,呈粗糙或密集分布,核仁大,明显,包括病理性核分裂像在内的分裂象多见,并可扩展到上皮表层。癌细胞胞质嗜酸性或嗜碱性,极向消失,排列不规则、拥挤,肿瘤的改变可以累及/未累及整个粘膜的厚度,伞细胞可存在,位于基底层或呈良性表现的上皮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