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上海软土的土_水和变形特性_陈振新
上海软土非饱和压缩特征
值 也 较难 以测 定 , 因而 限 制 了其 在 工程 实 践 中 的应 用 .9 8年 , rdu d基 于双 应 力 状 态 变 量 建 立 了 17 Feln 非饱 和土抗 剪 强 度 表达 式 _ , 非 饱 和 土 视 为 4相 3将 ]
teM ii r f d ct nTo gi ies y S a ga 0 0 2 C ia h ns yo uai , njUnv ri ,hn h i 0 9 , hn ; t E o t 2
都 采 用 内置荷 载 传 感 器 和数 据 自动 采集 系统 , 可 既
wihs cin d c e s s Th r u fc mo g p r ain t u t e r a . e ei as ra e a n o e rt , o e s o
收稿 日期 : 0 0—0 21 7—0 2 基金项 目: 家“ 国 八六三”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0B J7 0 — 2 ; 自 2 6 A2B 2 0 )国家 然科学基金 ( 004 , 826 )上海市地质工程重点学科(38 0 4 378 4 00 9 ; 1 0 10) 3 第一作者 : 叶为[(93 ) , ,  ̄ 16-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男 工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地质及非饱和土力学, - iy_ u og.d. E m h et @t jeuc r j ni n
c n oiainp e s r e s ss cin (o dn -olpe c r e o s l t rs ue v r u u t d o o 1a ig c l s u v ) a c r ewa itd R s l h w h tte c mp esbl y o h u v sft . e ut s o ta l o r siit fte e s 1 i
非饱和重塑黏土在不同击实条件下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
非饱和重塑黏土在不同击实条件下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伊盼盼;牛圣宽;韦昌富;颜荣涛【期刊名称】《中国农村水利水电》【年(卷),期】2011(0)9【摘要】采用压力板仪对非饱和重塑黏土在2种不同击实条件下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研究。
即对该重塑土样开展标准击实试验,在击实曲线上取同一干密度对应的不同击实含水率的试样和击实曲线上最优含水率处的试样,并通过增加击实次数,得到另外2种击实干密度的试样,对上述试样进行土水特征曲线测试,并采用常用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Van Genuchten模型、Fredlund 3参数模型、Fredlund 4参数模型对实测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拟合,其拟合结果较好。
研究发现,击实干密度越大,空气进入值越高,试样持水能力越强。
击实含水率越大,试样可塑性越好,持水能力越强,空气进入值也越大。
【总页数】4页(P82-85)【关键词】非饱和重塑黏土;土水特征曲线;击实干密度;击实含水量【作者】伊盼盼;牛圣宽;韦昌富;颜荣涛【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1;TV443.1【相关文献】1.重塑非饱和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 [J], 关亮;孙树国;方祥位;李炳宏2.应力作用下非饱和重塑黏土土水特征曲线研究 [J], 宋亚亚;卢廷浩;季李通3.PS对非饱和重塑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 [J], 邵明申;李最雄4.非饱和扰动粉砂质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特征研究 [J], 王成文;薛忠歧;李英;黄小琴;朱薇5.重塑非饱和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汪东林;栾茂田;杨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与模型修正》范文
《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与模型修正》篇一摘要本文针对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不同含水率、干密度的风积沙样本进行试验分析,获取其土-水特征曲线的变化规律。
并基于实验数据,对现有模型进行修正,以更准确地描述非饱和风积沙的土-水特性。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风积沙路基的工程设计、施工和维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引言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是描述土体吸力与含水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对于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风积沙作为一种常见的路基填料,其土-水特征曲线的准确测定对于保障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旨在揭示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变化规律,并对现有模型进行修正,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更为准确的理论依据。
二、试验材料与方法1. 试验材料本文选取了不同粒径、不同干密度的风积沙作为试验样本,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 试验方法采用压力板仪法进行土-水特征曲线的测定。
通过控制土样的干密度和含水率,测量不同吸力下的含水率变化,绘制土-水特征曲线。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水特征曲线变化规律通过对不同样本的试验分析,发现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
随着吸力的增大,含水率逐渐降低,且干密度越大,土-水特征曲线的变化趋势越明显。
2. 现有模型修正基于实验数据,对现有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模型进行修正。
通过引入风积沙的特殊物理性质(如粒径、形状等),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使模型更能准确地描述非饱和风积沙的土-水特性。
四、模型修正与验证1. 模型修正根据实验结果,对原有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反映非饱和风积沙的土-水特征。
修正后的模型在描述土体吸力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2. 模型验证通过与多组风积沙样本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修正后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非饱和风积沙的土-水特征。
非饱和土的强度及变形特性
目录1概述2非饱和土基本特性3应力状态变量3.1吸力3.2有效应力3.3应力状态变量.4强度理论4.1Mohr一Coulomb准则4.2非饱和土的破坏准则4.3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公式的讨论5变形特性岩土工程中的非饱和土比比皆是,主要是自然干燥土和压实土。
在地基工程、边坡工程和洞室工程中尤为常见,因此研究非饱和土的性质实属必要。
非饱和土力学涉及的一系列工程,如土坝的建造与运行、环境条件变化情况下的天然土坡、竖直挖方的边坡稳定、膨胀土造成的地面隆起及湿陷性土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均要对土的渗流、体变和抗剪强度特性有所了解才能解决。
非饱和土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组成的复合介质,其性质远比饱和土复杂。
目前对非饱和土的研究还停留在初步阶段,对非饱和土力学涉及的实际问题还缺乏建立在非饱和土三相特性基础之上的严密理论和正确解决方案。
非饱和土分布广,并且应用广,但对其特性研究不足的矛盾使得对非饱和土问题的解决成为日益紧迫的研究课题。
1 概述1936年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土力学和基础工程会议为建立饱和土力学的原理和公式提供了论坛,这些原理和公式在随后几十年的研究工作中始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同一会议上讨论了有关非饱和土性状的许多论文,但遗憾的是没有出现适用于非饱和土的类似的原理和公式。
随后的岁月非饱和土理论发展缓慢(Fredlund,1979),一直到50年代后期,解释非饱和土性状的若干概念才在英国帝国大学建立起来(Bishop,1959)。
20世纪60年代前,非饱和土力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以毛细作用为主要研究内容。
在30年代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的时候,兴建了大量与城市建设有关的灌溉工程和交通工程,使工程师感到困难的就是地下水位以上土体中水的流动问题。
他们使用了毛细作用来描述水从地下水位向上的流动,以后对土中毛细水流动的研究至少长达20年。
在1936年的国际会议上,Ostashev 提出了两篇有关土中毛细作用的论文,他指出了土中存在毛细作用;Boulichev 介绍了计算毛细水压力和毛细水高度的方法。
非饱和膨胀土强度及土水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第43卷第11期•1〇〇 • 2 0 1 7 年 4 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43 No. 11Apr.2017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11-0100-04非饱和膨胀土强度及土水特性室内试验研究郭震山(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6)摘要:依托某浅埋膨胀土隧道工程,制备不同含水率的土样进行直剪试验,建立了膨胀土强度参数随含水率变化的经验公式,采 用滤纸法测得膨胀土在吸湿过程中基质吸力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并依据试验数据对土一水特征曲线按V-G模型进行拟合并确 定拟合参数,结果表明:现场膨胀土属于低压缩性土,具有中等膨胀潜势,土体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加呈线性减小,黏聚力随含水 率的增加呈二次抛物线形减小,土一水特征曲线与V-G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关键词:膨胀土,室内试验,强度参数,基质吸力中图分类号:TU411 文献标识码:A膨胀土在我国分布广泛且种类较多[1’2],同时膨胀土具有显 著的地域差异性,不同地区膨胀土的工程特性不尽相同。
工程中 遇到的膨胀土多为非饱和土,其对环境中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同时其强度参数和基质吸力也随土体中含 水率的变化而发生显著的改变。
在外界雨水补给条件下,膨胀土 含水率升高,土体发生软化膨胀,非饱和区基质吸力降低,导致膨 胀土抗剪强度降低,从而诱发膨胀土路基不均匀沉降[3]、膨胀土 边坡失稳破坏[4]、膨胀土隧道坍塌[5_7]等严重工程事故的发生。
1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对膨胀土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和现场试 验,以研究膨胀土的工程特性。
项伟等[8]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南 水北调潞王坟段膨胀土的膨胀变形特性。
刘鹏[9]和杨庆等[1°]对 膨胀土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得到了 抗剪强度参数随含水率的变化关系。
周葆春等[11]和黄志全等[12]采用滤纸法对非饱和膨胀土的土一水特征曲线进行了测定。
《2024年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与模型修正》范文
《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与模型修正》篇一一、引言非饱和风积沙路基的土-水特征曲线是评估路基稳定性和变形特性的重要参数。
它关系到风积沙的物理性质,尤其是含水量和孔隙压力的相互作用,是预测土壤中水分的分布、移动及在土体中产生变形和稳定性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探讨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土-水特征曲线的试验研究及其模型修正,旨在提高我们对这一特性的理解和预测能力。
二、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一)试验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先进的非饱和土壤土-水特征曲线试验方法,对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进行了详细研究。
我们选取了多个不同的风积沙样品,对其在不同含水量和压力条件下的物理特性进行了全面测量。
(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显示,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性,含水量与压力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随着压力的增加,含水量逐渐降低;而随着压力的降低,含水量逐渐上升。
这表明非饱和风积沙的土-水特征具有明显的依赖性。
三、模型修正(一)模型选择本研究选用了几种常用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包括Fredlund-Xing模型、Van Genuchten模型等。
这些模型在描述非饱和土壤的土-水特征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预测能力。
(二)模型修正与验证我们针对所选模型进行了修正,以更好地描述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
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我们得到了更符合实际试验结果的模型参数。
同时,我们还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
四、结论本文通过对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试验研究,并对其所采用的模型进行修正,得出以下结论:1. 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性,含水量与压力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2. 通过对模型的修正,我们得到了更符合实际试验结果的模型参数,提高了模型的预测能力。
《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与模型修正》范文
《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与模型修正》篇一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并通过试验分析对其进行验证。
在现有的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修正,为路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
研究内容涵盖试验方法、数据分析和模型修正等方面,旨在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非饱和风积沙路基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土-水特征曲线研究对保证工程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非饱和风积沙的土-水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模型的修正方案,以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应用场景。
二、土-水特征曲线的理论基础与重要性土-水特征曲线是描述土壤在吸力作用下含水率变化的特性曲线。
这一曲线对非饱和土壤的工程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通过分析土-水特征曲线,可以深入了解土壤的持水能力、体积变化和抗剪强度等重要物理特性。
三、试验方法与步骤本文采用了非饱和土壤吸力试验仪,通过控制吸力变化来测量土壤的含水率变化。
试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了不同含沙量、颗粒大小和密实度的风积沙样品进行测试。
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我们还根据相关标准,严格进行了试验前后的样品准备与处理工作。
四、试验结果分析根据试验数据,我们绘制了非饱和风积沙的土-水特征曲线。
通过分析这些曲线,我们发现不同条件下的风积沙具有不同的土-水特征。
特别是对于含沙量较高、颗粒较大的样品,其土-水特征曲线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此外,我们还发现密实度对土-水特征也有显著影响。
五、现有模型的修正与验证基于试验结果,我们对现有的土-水特征模型进行了修正。
修正主要针对模型参数的调整和模型的非线性部分进行了优化。
通过将修正后的模型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修正后的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非饱和风积沙的土-水特征。
此外,我们还使用其他文献中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六、结论与展望本文通过对非饱和风积沙的土-水特征进行试验研究,提出了模型的修正方案。
《2024年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与模型修正》范文
《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与模型修正》篇一摘要本文主要对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基于试验数据对现有模型进行了修正。
通过分析土-水特征曲线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非饱和风积沙的工程特性,为相关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一、引言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作为特殊的地质材料,其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对于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土-水特征曲线反映了土体在非饱和状态下的水分迁移特性和吸湿-脱湿过程中的力学行为,是评估土体工程特性的重要依据。
本文旨在通过试验研究,揭示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变化规律,并基于试验数据对现有模型进行修正。
二、试验方法与材料本试验采用压力板仪法,通过对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进行不同压力下的吸湿和脱湿试验,获取土-水特征曲线数据。
试验所用材料为采集自某地区的风积沙路基土样。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一)土-水特征曲线变化规律通过试验,我们得到了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曲线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随着基质吸力(suction)的增加,水分含量逐渐减少。
在吸湿过程中,水分含量随着吸力的增加而降低的速度较快;在脱湿过程中,随着吸力的减小,水分含量恢复的速度较慢。
这表明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具有较好的持水能力和较慢的水分迁移速度。
(二)模型修正基于试验数据,我们对现有模型进行了修正。
通过对不同压力下的吸湿和脱湿数据进行拟合,我们发现修正后的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
修正后的模型不仅考虑了基质吸力对水分含量的影响,还考虑了压力对水分迁移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描述了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工程特性。
四、模型修正后的应用(一)工程设计与施工修正后的模型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在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项目中,可以根据修正后的模型预测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工程特性,从而合理设计施工方案,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土壤改良与保护通过对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持水能力和水分迁移特性。
上海滨江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变形特性实测分析
上海滨江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变形特性实测分析邓航;梁发云;叶华;李家宏【摘要】上海某变电站深基坑工程位于滨江软土地区,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基坑开挖施工期间进行了全面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坑外承压水水位、围护结构侧移、围护结构外侧土体侧移、围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立柱回弹以及支撑轴力.监测数据表明:采用早强混凝土可能会引起较大的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随开挖深度增大而增大,最大侧移深度随开挖深度增大而下移,均处于开挖面的附近;围护结构外侧土体的侧向变形发展规律与围护结构基本一致,且外侧土体的侧移均小于其对应围护结构的侧移;而底板的整体浇筑和地下结构施工对基坑变形有很好的限制作用.【期刊名称】《结构工程师》【年(卷),期】2016(032)005【总页数】8页(P178-185)【关键词】深基坑;承压水;现场监测;围护结构变形【作者】邓航;梁发云;叶华;李家宏【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10008;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10008【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地下室、地下商场以及大型地下空间的不断涌现,基坑规模越来越大,基坑工程大规模的飞跃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的基坑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
目前,控制基坑变形已成为深基坑工程施工和设计中的核心问题[1]。
随着基坑开挖各施工阶段的开展,坑内土体应力场会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坑外土体和围护墙体的变形[2-3]。
内力和变形监测对基坑的施工有着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是判断基坑安全的重要信息。
基坑工程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加速了基坑工程中信息化施工的进程,基坑工程的设计原则从强度破坏极限状态逐渐向变形极限状态控制发展[4-5]。
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沿江两岸漫滩地貌上广泛分布软弱地基土,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孔隙比高和抗剪强度低等特性,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事故[6-7]。
上海地区饱和软黏土触变特性试验研究
上海地区饱和软黏土触变特性试验研究楼康明高彦斌摘要:采用室内微型十字板剪切试验对上海两种含水量(w=45.45%,w=34.93%)的饱和软黏土的触变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两种含水量的软黏土重塑扰动后,在触变恢复初期强度增长速度较快,7天后强度恢复速率明显变缓。
上海饱和软黏土不是完全触变材料,触变性是其具有高灵敏性的原因之一,其中低水量土样触变性对其灵敏性的贡献明显大于高含水量土样。
关键词:上海;饱和软黏土;触变性;微型十字板;强度Keywords:Shanghai;saturatedsoftclay;thixotropy;laboratory mini-vaneapparatus;strength0 引言饱和软黏土的触变性是指软黏土受到外界扰动后强度显著降低,在含水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土体结构随时间推移逐渐趋于新的平衡,其强度也逐渐增长的现象。
土的触变性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①扰动后土体强度降低的特性(即触变软化),是土的灵敏性研究内容之一;②扰动后土体在密度和含水量不变条件下随时间而逐渐硬化的特性(即触变硬化或触变恢复)。
国内学者通过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对我国沿海一带软黏土的灵敏性进行了一些研究[1-4],提出了我国各地区软黏土的灵敏度和灵敏性分类,对灵敏度成因、重塑方式等对灵敏度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此外,也有从矿物成分、微观结构等方面对我国软黏土的结构性和灵敏性进行了研究[5-6],认为软土的微结构特征、矿物成分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了我国软黏土具有中等-高灵敏性和灵敏度差异。
在触变恢复研究方面,Mitchell[7]总结了前人的实验结果,最早建立了解释黏性土触变机理的微结构模型。
Skempton和Northey[8]对6种不同灵敏度的黏性土进行触变性研究,表明:高灵敏性软黏土扰动后强度恢复少于20%,中等灵敏性软黏土扰动后强度恢复较快,有些可在1年内恢复至天然强度。
国内有学者对我国分布的软黏土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工作,如李丽华等[9]对北京翠湖湿地软土的触变性进行了研究。
非饱和黄土地基的变形特性
非饱和黄土地基的变形特性
张炜;张苏民
【期刊名称】《岩土工程学报》
【年(卷),期】1998(20)4
【摘要】Thedeformationcharacteristicsofunsaturatedloessfoundation作者简介张炜,1962年生,198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岩土工程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黄土工程性质研究及岩土工程勘察、...
【总页数】4页(P98-101)
【关键词】非饱和黄土地基;地基变形;计算;应力-应变
【作者】张炜;张苏民
【作者单位】机械工业部勘察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33;TU444
【相关文献】
1.挤密桩地基非饱和黄土变形强度特性的三轴试验研究 [J], 张红雨;陈正汉;黄雪峰;孙树国;方祥位
2.黄土塬非饱和黄土增湿变形特性及结构性研究 [J], 周茗如;王晋伟;王腾;杨鑫
3.基质吸力对原状非饱和黄土强度与变形特性的影响 [J], 郭楠;杨校辉;陈正汉;高登辉;来春景
4.等吸力三轴剪切试验中非饱和黄土强度变形及水量变化特性 [J], 巴亚东;胡海军;王来才;党进谦
5.等吸力三轴剪切试验中非饱和黄土强度变形及水量变化特性 [J], 巴亚东; 胡海军; 王来才; 党进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饱和—饱和状态变化条件下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非饱和—饱和状态变化条件下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篇一一、引言在地质工程领域,土质边坡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尤其当土质边坡处于非饱和到饱和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其稳定性将受到显著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非饱和—饱和状态变化条件下土质边坡的稳定性,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非饱和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非饱和土质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到土壤含水率、土壤类型、土质结构以及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些因素中,含水率的变化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当土质边坡处于非饱和状态时,其强度主要由土壤颗粒间的摩擦力和粘聚力决定。
此时,边坡的稳定性较高,但当含水率增加时,土体的抗剪强度会逐渐降低,导致边坡的稳定性降低。
三、饱和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当土质边坡达到饱和状态时,土体的抗剪强度将大幅度降低。
由于水分占据了土壤颗粒间的空隙,使得颗粒间的摩擦力降低。
此外,饱和状态下的土体会出现较大的体积膨胀和流变现象,导致边坡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
在饱和状态下,土体容易发生滑移、塌方等破坏形式。
四、非饱和到饱和状态变化对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在非饱和到饱和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将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首先,含水率的增加会导致土体抗剪强度的降低。
其次,由于水分进入土壤颗粒间的空隙,使得颗粒间的粘聚力减弱。
此外,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土体的体积膨胀和流变现象也会加剧。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在非饱和到饱和状态变化的过程中逐渐降低。
五、分析方法与模型为了准确分析非饱和—饱和状态变化条件下土质边坡的稳定性,需要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和模型。
常用的方法包括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离散元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模拟土质边坡在非饱和到饱和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应力、应变、位移等参数,来评估边坡的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土壤类型、土质结构、环境气候等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六、实例分析以某地区土质边坡为例,通过实地勘察和实验室试验获取土壤的物理力学参数。
《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与模型修正》范文
《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与模型修正》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对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试验研究,并基于试验数据对现有模型进行修正。
通过分析土-水特征曲线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风积沙路基土的工程性质及其对水分迁移和水分状态的影响。
通过对比试验数据与修正模型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非饱和风积沙路基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一、引言非饱和风积沙路基作为常见的道路建设材料,其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对于了解其工程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土-水特征曲线反映了土体中水分状态与吸力(或基质势)之间的关系,是描述非饱和土体力学行为的关键参数之一。
然而,由于风积沙的特殊性,其土-水特征曲线与一般粘性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专门的试验研究和模型修正。
二、试验方法与材料本文采用压力板仪法进行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
试验所用材料为当地典型风积沙,通过颗粒分析、含水率测试等手段获取其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试验过程中,通过逐渐增加负压(即增加吸力),测量不同吸力下土样的含水率变化,从而得到土-水特征曲线。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根据试验数据绘制的土-水特征曲线表明,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含水率随吸力的增加而降低,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
在低吸力范围内,含水率下降较快;随着吸力的进一步增加,含水率下降趋势逐渐减缓。
这一变化规律与一般粘性土有所不同,表明风积沙的透水性较好,对水分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
四、模型修正与验证本文选择了常见的VG(van Genuchten)模型和Power-law模型作为基础模型进行修正。
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调整模型参数,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修正后的模型参数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五、结论通过对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试验研究与模型修正,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 非饱和风积沙路基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其变化规律与一般粘性土有所不同。
非饱和上海软土的土_水和变形特性_陈振新
Soil- Water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nsaturated Shanghai Soft Clays
CHEN Zhen-xin, SUN De-an
(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72,China)
国内已有 很 多 学 者 对 非 饱 和 土 的 土-水 特 性 和 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例如,叶为民等[2]采用滤纸 法、渗 析 法 和 气 相 法 获 得 上 海 第 ② 层 土 在 0 ~ 1 400 kPa范围以及全吸力 ( 0 ~ 106 kPa) 范围内的 土-水特征曲线,确定了上海第②层软土的进气值在 110 ~ 250 kPa 之间. 尹骥等[3]通过对上海第②层粉 质黏土重塑土进行控制吸力、净围压的加卸载剪切 试验,证明了随着吸力的增大,土体的刚度和强度也 随之增大,并得到了变形模量与吸力及围压的关系. 孟德林等[4] 用 滤 纸 法 试 验 研 究 了 高 庙 子 膨 润 土 与 砂混合物的土-水特性. 孙德安等[5]研究了影响土水特征曲线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应力状态不是影响 土-水特征曲线的直接因素. 栾茂田等[6]针对不同类 型土体,结合 试 样 收 缩 曲 线 和 土-水 特 征 曲 线,分 析 了土体干燥与干湿循环过程中基质吸力和孔隙比的 关系. 张芳枝等[7]研究了反复干湿循环对非饱和土变 形和强度特性的影响.
《非饱和—饱和状态变化条件下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非饱和—饱和状态变化条件下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篇一一、引言在地质工程中,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非饱和至饱和状态的变化对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非饱和-饱和状态变化条件下土质边坡的稳定性,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深入探讨这一过程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非饱和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非饱和土质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土的物理性质、水分分布、土体结构等因素影响。
在非饱和状态下,土的强度较高,边坡的稳定性相对较好。
分析这一状态的边坡稳定性时,需要关注土的抗剪强度、渗透性等基本特性。
同时,还要考虑水分蒸发、降雨等因素对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三、饱和状态对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随着水分进入土体,土质边坡逐渐进入饱和状态。
在饱和状态下,土的抗剪强度降低,渗透性增强,这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水分在土体中的重新分布也可能导致土的工程性质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因此,分析饱和状态对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时,需要关注土的抗剪强度、渗透性、水分分布等因素的变化。
四、非饱和至饱和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在非饱和至饱和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水分进入土体导致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另一方面,水分在土体中的重新分布可能改变土的工程性质。
此外,土体的结构变化、水分蒸发和降雨等因素也可能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五、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为了深入分析非饱和—饱和状态变化条件下土质边坡的稳定性,本文开展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实验研究主要通过室内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不同条件下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变化规律。
数值模拟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非饱和至饱和状态变化过程中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和变形行为。
这些研究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非饱和-饱和状态变化对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土力学中非饱和土体强度变形本构模型研究
土力学中非饱和土体强度变形本构模型研究土力学是土木工程学的重要分支,其涉及土壤与固体力学相关内容。
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是土力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土木工程中,非饱和土体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非饱和土体的强度变形本构模型的研究则成为了当下热门的课题之一。
一、什么是非饱和土体非饱和土体是指土体中某些空隙内不充满水分的状态,也就是介于饱和状态和干燥状态之间的状态。
由于土体孔隙内水分的存在,其力学性质和行为特征都与干燥状态的土体不同,但又有别于饱和状态。
因此,对于非饱和土体的研究和分析,需要考虑土体孔隙内水分含量对其力学性质和行为的影响。
二、非饱和土体的强度变形特性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是土力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非饱和土体中,水分含量对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当水分含量较低时,土体的强度和刚度较高,当水分含量增加时,强度和刚度逐渐减小,而随着水分增加到一定程度,土体会出现液化现象,强度将急剧下降。
目前,对于非饱和土体强度变形特性的研究集中于实验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
在实验方面,主要通过不同取样、加载和试验方法来模拟非饱和土体的实际力学行为;而在数值模拟方面,则通过基于应用数学原理的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研究。
三、非饱和土体强度变形本构模型的研究非饱和土体强度变形本构模型是研究非饱和土体力学特性和行为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构模型是一种数学描述模型,在工程实践中经常使用,可以将非饱和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描述为公式形式,以便于工程设计和计算。
目前,对于非饱和土体强度变形本构模型的研究主要有三种方法:基于经验,基于理论和基于试验数据。
其中,基于经验的本构模型是以实验结果为基础,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总结,得出一些数学公式或曲线,用于描述土体的力学特性和行为;基于理论的本构模型则利用现有的力学理论和模型,对土体的力学特性和行为进行描述、分析和计算;而基于试验数据的本构模型则是通过试验数据,利用数学方法建立土体的力学模型和本构方程,能够更好地适应具体的问题和场合。
上海软土的流变特性试验研究
上海软土的流变特性试验研究孙德安;申海娥【摘要】本文利用无侧向变形的单向压缩试验仪,对原状和重塑上海软土进行了压缩试验和流变试验,研究了不同压力和超固结比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以及压缩特性和次固结变形特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原状上海软土的次固结系数随着压力而变化,而重塑上海软土的次固结系数随压力变化不大.上述研究得到的结论及相关参数可为工程实践、上海软土流变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数据.【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0(037)003【总页数】5页(P74-78)【关键词】上海软土;次固结系数;流变特性;压缩指数【作者】孙德安;申海娥【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200072;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11.5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兴建了大量的社会基础设施。
但是,各种工程问题也就会随之而来,很多工程事故都与土体的流变有关。
比如,1954年兴建的上海工业展览馆中央大厅,因地基约有14m厚的淤泥质软粘土,尽管采用了7.27m 的箱形基础,建成后当年就下沉600mm。
1957年6月展览馆中央大厅四角的沉降最大达1 465.5 mm,最小沉降量为1 228 mm。
1979年9月时,展览馆中央大厅平均沉降达1 600mm,室内产生严重裂缝[1]。
这么长时间的变形一般认为是软土流变导致的。
上海地区城市地面沉降问题、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问题以及高速公路工后沉降变形问题等无不与土的流变特性有关[2]。
因此,研究上海软土的流变特性对建筑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土的流变一方面是由于土骨架在应力作用下,由于颗粒表面所吸附的水(气)的粘滞性,颗粒的重新排列和骨架体的错动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土体变形受到边界约束,这种约束有抵消蠕动变形趋势,因此土体内部应力必须调整。
这些土体变形都与时间有关,具有时间效应。
本文利用无侧向变形的单向压缩试验仪,对原状和重塑上海软土进行了压缩试验和流变试验。
非饱和土力学-第二节非饱和土的水力特性
Unsaturated Soil REV as a Four Phase System
REV = Representative Elemental Volume
Air
Contractile skin Soil particles
-Two Phases that deform and come to rest under a stress gradient (SOLIDS) -Soil structure
土结构对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
Degree of satuartion (%)
100 80 60 40 20 0 0 10 101 102
e0=1.10 Compacted
e0=1.15 Pre-con来自olidatedSuction (kPa)
103
104
同一种土,即使孔隙比e相近,其SWCC也会因土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用不同制样方法得到同种土试样的SWCC。在e相近的条件下,用泥 浆固结样的SWCC在击实试样的右边,i.e.,泥浆样的进气值要大。 泥浆样的过渡区间的曲线斜率比击实样的要陡。其原因可能是由于 泥浆样的孔隙比较均匀,大孔隙尺寸比击实样的要小
-Contractile skin
Water
-Two phases that continuously flow under a stress gradient (FLUIDS) -Water
-Air
第二节 非饱和土的水力特性
也叫保水特性(water-retention behaviour ),用水 分特征曲线(SWCC)表示 非饱和土的吸力与含水量或饱和度或体积含水量 之间关系
非饱和土力学
吸力
非饱和土的水力特性(保水特性)
抽、灌水作用下上海土层变形特征的探讨
抽、灌水作用下上海土层变形特征的探讨
苏河源
【期刊名称】《岩土工程学报》
【年(卷),期】1979(0)1
【摘要】本文在总结分析以往大量的野外实测资料和室内试验资料的基础上,阐明了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是导致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文中论证了第一、二压缩层的流变性质,并指出含水砂层的变形在上海地面沉降中的主要作用。
通过对各土层单位变形量的分析,将各土层的实测变形量根据水位变幅予以规格化,以便判断各土层的回升与沉降情况,文中还运用了“胀缩比”的概念,分析了上海各土层的残余变形特征。
【总页数】12页(P24-35)
【关键词】土层变形;水位变化;残余变形;含水砂层;变形特征;变形量;地面沉降;地表沉降;工程地质现象;压缩层;灌水
【作者】苏河源
【作者单位】上海地质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
【相关文献】
1.抽灌水条件下上海砂土层的变形特征和变形参数 [J], 张云;薛禹群;吴吉春;李勤奋
2.地下水控采条件下上海土层变形特征研究 [J], 李明霞;张云
3.在抽灌水作用下土变形特性室内试验的初步探讨 [J], 朱良模;
4.土在抽灌水作用下变形特性的初步探讨 [J], 朱良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阳重塑非饱和膨胀土的变形和含水率变化特性
南阳重塑非饱和膨胀土的变形和含水率变化特性牛庚;孙德安;陈盼;邵龙潭;孔亮;吴迪;缪玉松;陈凡秀【期刊名称】《岩土工程学报》【年(卷),期】2024(46)2【摘要】为研究水-力作用下非饱和土变形和含水率变化特性,采用非饱和土三轴仪,对非饱和膨胀土开展了吸力平衡、等向固结和三轴剪切试验,实时监测土的变形和含水率变化,综合分析了水-力作用下土的变形和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以“双孔”模型为基础框架,揭示了水-力作用下土的变形和含水率变化机制。
研究表明:在吸力平衡和等向固结过程,非饱和土的变形和含水率随时间变化规律不同,变形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达到平衡,而含水率达到平衡耗时更长;在三轴剪切过程,剪缩变形量与孔隙水排出量随时间基本上呈线性变化。
随着吸力增大,含水率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增长,但对变形达到稳定耗时影响不大。
净围压增大会增长含水率达到平衡的时间,然而对变形达到稳定的耗时影响不大。
改进“双孔”模型,外力基本上只影响集聚体间孔隙;含水率变化会引起土颗粒重新排列,进而影响集聚体间孔隙;集聚体间孔隙水迁移速率相对较大,颗粒间孔隙水迁移速率相对较小。
【总页数】10页(P426-435)【作者】牛庚;孙德安;陈盼;邵龙潭;孔亮;吴迪;缪玉松;陈凡秀【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理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力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43【相关文献】1.南阳膨胀土非饱和剪切特性试验研究2.非饱和重塑膨胀土一维压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3.非饱和膨胀土含水率与强度特性的直接快剪研究4.对“从粒间吸力特性再认识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讨论的答复及关于“低含水率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及抗剪强度”的讨论5.冻融循环下初始含水率对非饱和膨胀土剪切特性试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原状土和第②,③层上海重塑土的进气值分别为 150 ~ 180,220 ~ 250,650 ~ 800,260 ~ 310,550 ~ 600 kPa. 干燥收
缩试验结果表明: 上海黏土的收缩过程可分为 3 个阶段,即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缩限阶段. 当基质吸力较小时,
收缩变形较小,土体处于弹性阶段; 当基质吸力增大到一定值时,收缩变形明显,土体处于弹塑性阶段; 当土体变形
为了保证试样的一致性和试验的精确性,压力 板法对同一试样在不同吸力条件下进行试验. 试验 所用陶土板有进气值为 500 和 1 500 kPa 两种规格, 当 所 需 吸 力 在 500 kPa 以 下 时 采 用 前 者,超 过 500 kPa时采用后者. 故非饱和土固结仪能施加的吸 力最大值为1 500 kPa. 试验室的空气压缩机能提供 的最大气压为 800 kPa. 本研究通过采用增压器可提 供1 500 kPa以上的气压.
log S = 2. 909 - 0. 022 9 wf,wf ≥ 47, ( 1) log S = 4. 945 - 0. 067 3 wf,wf < 47. ( 2) 总吸力( ψ) 为 log ψ = 8. 778 - 0. 222 0 wf,wf ≥ 26, ( 3)
( 2) 滤纸法. 理论上,滤纸法能够测量全范围( 0 ~ 106 kPa) 内的吸力. 在密闭空间里,当土与滤纸之间的水分或 水蒸气交换达到平衡时,可以通过滤纸的率定曲线 计算土中的吸力. 滤纸法分为测基质吸力的接触法 和测总吸力的非接触法: 当滤纸与土样直接接触良 好时,水分便从土中流入滤纸,平衡时滤纸含水量对 应的吸力相当于土的基质吸力; 将干的滤纸悬置于 土样上方( 即不直接接触土) ,土中水蒸气进入滤纸, 平衡时滤纸含水量对应的吸力相当于土的总吸力. 本研 究 采 用 Whatman No. 42 滤 纸,其 直 径 为 55 mm,率定曲线如图 2 所示. 率定曲线的方 程[8] 如下: 基质吸力( S) 的计算公式为
国内已有 很 多 学 者 对 非 饱 和 土 的 土-水 特 性 和 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例如,叶为民等[2]采用滤纸 法、渗 析 法 和 气 相 法 获 得 上 海 第 ② 层 土 在 0 ~ 1 400 kPa范围以及全吸力 ( 0 ~ 106 kPa) 范围内的 土-水特征曲线,确定了上海第②层软土的进气值在 110 ~ 250 kPa 之间. 尹骥等[3]通过对上海第②层粉 质黏土重塑土进行控制吸力、净围压的加卸载剪切 试验,证明了随着吸力的增大,土体的刚度和强度也 随之增大,并得到了变形模量与吸力及围压的关系. 孟德林等[4] 用 滤 纸 法 试 验 研 究 了 高 庙 子 膨 润 土 与 砂混合物的土-水特性. 孙德安等[5]研究了影响土水特征曲线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应力状态不是影响 土-水特征曲线的直接因素. 栾茂田等[6]针对不同类 型土体,结合 试 样 收 缩 曲 线 和 土-水 特 征 曲 线,分 析 了土体干燥与干湿循环过程中基质吸力和孔隙比的 关系. 张芳枝等[7]研究了反复干湿循环对非饱和土变 形和强度特性的影响.
基本不随基质吸力变化时,土体处于缩限阶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基质吸力; 重塑土; 土-水特征曲线; 收缩变形
中图分类号: TU 4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2861( 2012) 01-0098-06
Soil- Water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nsaturated Shanghai Soft Clays
非饱和土的分布十分广泛,主要有自然干燥土 和压实土. 土坝的建造与运行、环境条件变化情况下
的天然土坡、竖直挖方的边坡稳定、膨胀土造成的地 面隆起及湿陷性土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均属于非饱和
收稿日期: 2010-09-2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0972130) 通信作者: 孙德安( 1962 ~ )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非饱和土力学和土的基本性质. E-mail: sundean@ shu. edu. cn
非饱和上海软土的土- 水和变形特性
陈振新, 孙德安
( 上海大学 土木工程系,上海 200072)
摘要: 使用压力板法和滤纸法测量非饱和上海软土的吸力,得到第②,③,④层上海原状土和第②,③层上海重塑土
的土-水特征曲线,以及土体脱水干燥过程中吸力和孔隙比之间的关系. 土-水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第②,③,④层上
第1 期
陈振新,等: 非饱和上海软土的土-水和变形特性
·99·
土力学的研究范畴[1]. 可见,对于非饱和土性质的 研究有着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上海地区分布的大量软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 大、渗透性小、力学特性复杂等特点. 但是,由于城市 建设的需要,很多深基坑的开挖使周围土体中的水位 下降,并使侧壁的土处于非饱和状态. 在一些填土路 基工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非饱和土. 因而,对上海地 区非饱和土性质进行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土层 土名
取土 深度 /m
w0 / %
e0 wp / % wl / %
Ip
②
褐黄色黏 性土
5. 7 ~ 6. 2 41. 9 1. 13 20. 0 37. 2 17. 2
③
灰色淤泥质 11. 2 ~ 11. 7 粉质黏土
38. 0 1. 03 20. 5
40. 6 20. 1
④
灰色淤泥 质黏土
17. 7 ~ 18. 2 43. 8 1. 18 27. 4 51. 4 24. 0
第 18 卷 第 1 期 2012 年 2 月
( 自 然 科 学 版)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doi: 10. 3969 / j. issn. 1007-2861. 2012. 01. 020
Vol. 18 No. 1 Feb. 2012
CHEN Zhen-xin, SUN De-an
(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72,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pressure plate and filter paper to measure soil suction,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 and shrinkage deformation curves of undisturbed Shanghai soft clays ( layers ②,③ and ④) and reconstituted Shanghai soft clays( layers ② and ③) are obtained from drying tests. It is found from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tests that the air-entering values of undisturbed Shanghai soft clays ( layers ②,③ and ④) and reconstituted Shanghai soft clays ( layers ② and ③) are 150 ~ 180,220 ~ 250,650 ~ 800,260 ~ 310,and 550 ~ 600 kPa,respectively. The process of soil shrinkag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elastic stage,elastoplastic stage and stage of shrinkage limit. When the imposed matric suction is small,the soil is at the elastic stage. When the large suction is applied,the shrinkage deformation becomes noticeable,and the soil is at the elastoplastic stage. At the stage of shrinkage limit,almost no deformation occurs during the increase of matric suction. Key words: unsaturated soil; matric suction; reconstituted soil;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shrinkage deformation
图 1 上海软土颗粒级配曲线 Fig. 1 Grading curves of Shanghai soft clay
的制样桶中,分级加载,固结成样,最后一级竖向荷 载为 75 kPa,在此荷载下,上下端面排水固结 3 d; 最 后,将土样从制样桶中取出,用多层保鲜膜裹紧,放 入密闭容器中储存,供试验用. 试验时,根据试样尺 寸切取固结土样的一部分,切削土样制成试样. 第 ②,③层上海重塑土固结试样的初始含水量分别为 30. 9% 和 36. 8% . 1. 2 试验方法
本研究采用压力板法和滤纸法对上海地区第 ②,③,④层原状土和第②,③层重塑土进行了土-水 特性和收缩变形特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得到了相 应的土-水特征曲线及收缩变形曲线,并进行了对比 分析.
1 试验研究
1. 1 土样物理指标及试样制备 本试验所用的土样取自上海市虹桥枢纽地区,
取样方式为薄壁取样,土样包括第②,③,④层上海 软土,各层土样的物理指标如表 1 所示. 表中 w0 为 试样初始含水量,e0 为初始孔隙比,wl 为塑限,wp 为 液限,Ip 为塑性指数. 图 1 是各层土样的颗粒级配曲 线,其中对第②,③层上海软土还制备了重塑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