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脉络;了

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2、过程和方法:朗读精彩章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以自主探究、合作解决等方式理解

词句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荆轲行刺秦王事件中体现出的性格特征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对

荆轲其人其事进行多角度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尤其要注意部分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

2、多角度评价荆轲其人其事。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春秋之时,以勇力著称的曹沫执匕首动齐桓公,桓公许归侵地,曹沫三战所失之地尽复予鲁。在战争中失去的东西,凭一把匕首居然复得。但历史很多时候是不能重演的,当时间来到战国,当秦国的军队直逼燕的时候,荆轲采取了同样的方式,但却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战国策》中对这一故事的记载。

后文附一:《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曹沫的文段

2. 初读课文——读懂课文的内容:文章写了什么事。

(1)要求学生将荆柯刺秦整个故事按照行刺前后发生的事件以四字短语概括出来。

参考答案:

行刺原因:大军压境、危如累卵

行刺准备:准备信物、准备利刃、配备助手、怒斥太子、易水送别

廷刺秦王:厚遗蒙嘉、顾笑舞阳、图穷匕见、倚柱笑骂

(2)疏通文意(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将背景做简单介绍)

行刺原因(1-2):大军压境、危如累卵

背景介绍:

太子丹与秦王之郤(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年逃回燕国。)

荆轲刺秦之前种种(太子丹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秦军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心里十分忧虑。樊於期(fánwūjī)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太子收留了他。太傅鞫(jū)武劝谏,打发樊将军到匈奴去,以防泄露风声。西边联合三晋,到南边去联合齐楚,到北边去和匈奴讲和,以此对付秦国。太子丹认为太傅的计划旷日持久,又不忍因为秦国的威胁而将樊将军打发到北边匈奴去,鞫武推荐田光,田光推荐荆轲。太子丹的目的是“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这些厚礼,我们就一定能如愿以偿了。如果能劫持秦王,让他归还侵占的全部诸侯土地,就像当年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那就更好了;如果秦王不答应,那就杀死他。秦国的大将在国外征战,而国内又大乱起来,那么君臣必定会相互猜疑。趁这个机会诸侯就可以联合起来,势必击破秦国。”)

原文见附二:《战国策•燕策三》(课文之前的部分)

行刺准备(3-9):

1、准备信物(3-4):

(学生分角色朗读,老师疏通文意。)

(背景:秦王嬴政十四年,樊於期作为秦国将领率军攻打赵国,被赵国大将李牧击败后不敢回秦国,后逃往燕国。秦王大怒,将其父母宗族全部杀害。)

2、准备利刃、配备助手(5-7)

(4-7四段分组解决翻译和字词问题。)

3、怒斥太子(8)

(分角色朗读,老师翻译)

(背景介绍:荆轲感恩太子尊荆轲为上卿,让他住在上等的馆舍,太子每天前去问候。供给他丰盛的宴席,备办奇珍异宝,不时进献车马和美女。“于是尊荆轲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日造问,供太牢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4、易水送别(9)

(老师疏通文意)

“易水诀别”拉开了慷慨悲歌的一幕。“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一笔道出一场生离死别。再加以萧萧易水,变徵之声,垂泪涕泣,形成一种凄凉悲怆的氛围,使人预感到事有不测。然而作者笔锋轻转,“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悲凉变为悲壮,低沉变为高昂,生离死别变为同仇敌忾。这慷慨悲歌的场面,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去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高渐离与荆轲:如果有时间则讲,没有则略过,附文三:《史记·刺客列传》)

廷刺秦王(10-17):

(学生分组解决字词问题,老师翻译。)

1、厚遗蒙嘉(10-11)

(币:礼品、遗:赠送、诚:确实、振怖:真通震,惧怕、举:全、比:并列、使使:派遣使者)

2、顾笑舞阳(12-13)

(朝服:穿上朝服、奉:两手捧着、陛:殿前台阶、怪:认为……怪,形做动,意动、顾:回头看、谢:道歉谢罪、假借:宽容原谅、)

3、图穷匕见(14-15)

(奉:献上、发:打开、见:通现、因:趁机、引:身子向上起、操:握住、室:剑鞘、剑坚:剑插的紧、还:环绕、走:跑、卒:通猝,突然、尺兵:各种兵器、郎中:宫廷中的侍卫、)

4、倚柱笑骂(16-18)

(提:掷击、废:倒下、引:举起、被:受、创:伤、就:成功、劫:强迫威逼、左右:周围侍从)

三研读课文:人物形象

1、荆轲

荆轲人物分析从思想和精神、性格和才能两方面展开。

思想和性格:易水送别、廷刺秦王

性格和才能:说服樊於期、顾笑武阳

参考内容:

(1)荆轲说服樊於期:

动之以情:“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激起樊於期对秦不共戴天之仇

晓之以理:“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

告之以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结果:“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樊於期自杀(实现目的)

(1)荆轲是一个豪爽任侠、深谋远虑、沉着勇敢、不畏强暴、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的侠士。行刺秦王虽然失败,但他那种刚毅不屈,慷慨赴难的精神,千秋万载令人感奋。

荆轲的性格在准备信物、易水送别、秦廷行刺这三个场合表现得最为充分。荆轲与樊於期的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推心置腹,表现出深谋远虑、心机绵密的个性。“白衣冠以送之”的悲壮气氛,“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心,让一个赴汤蹈火义无反顾的英雄卓立于读者面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