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校园灰色童谣的几点思考

童谣,顾名思义,就是适合儿童传唱的歌谣。它是用童语唱出童心的,因其好懂易记,传播快速,深受孩子们喜爱。曾经,琅琅上口的童谣伴随着我们几代人走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我们从中不仅仅得到了童谣带来的欢乐,还学到了不少生活的道理和知识。然而,行走在如今的校园里,虽然时不时也能听到一些新的童谣,但其中部分童谣对学生有消极的负面灰色意义,这些“灰色童谣”在学校中大行其道,流传广,流传快,甚至有学生挂在嘴边,如:墙角数枝梅,要问你爱谁,要是你不说,就是你同桌。读书苦,读书累,不如加入黑社会……

古人云:童谣“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长期吟诵这些“灰色童谣”必定会给孩子们的心灵蒙上不健康的影子,必定会直接影响孩子们健康个性品质的养成。作为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关注、分析和思考这些新童谣尤其是灰色童谣带给教育的意义,应该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一、灰色童谣产生的根源

1.受不良信息资源的影响

网络、电视、电影等传媒传播的普及,使一些不良信息也随时侵袭孩子的心灵,如动画片《大耳朵图图》有一个根据《三字经》改编的《搞笑三字经》:“人是猪,性本馋。性相近,习相远。狗不叫,猫不来。叫之道,喵喵喵。”由于朗朗上口,又生动有趣,电视上播放后竟很快流传起来,就是一些刚牙牙学语的孩子也能从头唱到尾,导致了灰色童谣的产生。手机短信、网络动漫画刊物等也经常有那些改编的“灰色的童谣”,孩子们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不分好坏,拿来就读,这样使一些不良的信息在无形中侵袭孩子的心灵。

2.经济市场的原因

据了解,目前我国从事童谣创作的专业人员少得可怜!究其原因,还是畸形

市场在作怪,优秀童谣与“灰色童谣”的生产成本悬殊,如为歌手创作一首流行歌曲,创作者往往能拿到上万元;而在刊物上发表一首童谣,稿酬不过四五十元,但创作难度并不比流行歌曲小。如今,还在继续创作童谣的多是些白发苍苍的老人,要跟上孩子的兴趣爱好实在有些勉为其难。

3.教育压力的影响

现代社会人才竞争及其激烈,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些孩子除了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提高班,他们的生活内容除了学习就是考试,而学校、家庭和社会往往忽视了对孩子们主观意识的引导,很少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严重的压力,使幼小的他们显得无助、迷茫,又找不到排解的方法,于是把这些不健康的童谣当作发泄不满情绪的途径,通过调侃来消除内心的“烦、闷、累”。于是,诸如“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这样另类童谣产生。

4.优秀童谣作品的匮乏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校园儿歌创作似乎进入了“冬眠期”,不仅数量少,而且乏善可陈,许多作品普遍存在内容偏深、脱离儿童生活等问题,远远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健康童谣”、“绿色童谣”更未形成气候,要么是旧作的重新组合,少的是新内容;要么多“说教式”、少趣味性;要么脱离实际,不愿传唱。

我们发现,学习参考资料铺天盖地,故事类图书也不少,但真正符合孩子口味的健康童谣书籍却很少。在新华书店少儿读物专柜,也能见到许多儿歌童谣专辑,但这些儿歌童谣虽然从内容上很有教育意义,但都只适合学前儿童。

在我们的音乐课本中虽然有许多儿童歌曲,但是适合孩子,孩子感兴趣的却不多,于是“灰色童谣”一出现,孩子们就马上恋上了。我们的语文课本中虽然也有适合孩子的儿歌,但是这些儿歌已经无法让孩子们有更大的兴趣。

二.面对灰色童谣的泛滥我们怎么办

1.塑造积极向上校园文化,熏陶感染学生。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熏陶。可以在校园网中开辟童谣专栏:在学校网站开辟专门的网页,创建童谣论坛,创建交流的平台。制作MTV节目,把活动的内容拍摄加工成VCD,在网页上开设童谣课,让师生随时可以上网浏览、学习、交流。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和宣传栏播放展示学生童谣作品:专门在宣传窗中开辟了童谣专栏,每周推荐学生好的童谣作品。同时还举行了童谣创作比赛,把获奖的童谣作品进行展示。

2、有效制止,做好正面引导。作为中小学生,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他们觉得好玩就跟腔学调。在传诵这些“灰色童谣”时,心里并没有其他深刻的想法。所以,家长和老师不必惊慌,切莫动怒,在提出警告及时制止的同时,控制传播源头,进行常规的教育,正确引导。告诉孩子们哪些的可以传唱的,哪些是不该传唱的,让他们明确基本的是非。

3.拓宽德育教育的途径,丰富了孩子们的道德情感,用绿色童谣代替灰色童谣。可以将德育教学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整合,通过让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自编、自创、动口、动手,开展“我学、我编、我唱、我演、我画、我玩、我用”等绿色童谣系列活动。化“灰色童谣”为“绿色童谣”,让清新、健康、向上、幽默的“绿色童谣”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发芽。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体验之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们的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一首首健康的童谣就像一盏盏灯,点亮了孩子们的心灵,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路程。

4、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达成共识,对灰色童谣说“不”

孩子的心灵是一片净土,没有鲜花在上面开放,杂草便会丛生。透过童谣这面镜子。我们可真切地看到孩子们的心灵是忧伤的,还是低闷的,是无奈的,还是玩世不恭的。如果我们再细细推敲一下,这面“镜子”折射或散射出的是孩子们一点小小的心态。事实上,由教育失衡而造成的过度焦虑、情绪不稳、喜爱攀

比等等不健康心理,才是产生这些异类童谣的“温床”。故而,只有当教师与家长联手,与社会联动,共同创造出一个纯洁、优质的教育环境时,我们的校园童谣才可能变得清洁、甘甜起来,真正起到滋润孩子心智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