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湿热型慢性肝炎的辩证治疗
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一、概述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
乙型肝炎可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学认为乙型肝炎属于“黄疸”、“湿温”、“疫毒”等范畴。
中医治疗乙型肝炎强调辨证论治,注重调理阴阳、疏肝解郁、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等治疗方法。
以下为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中医辨证论治1. 湿热蕴结证症状:发热,恶寒,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黄疸,皮肤瘙痒,小便黄赤,大便溏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药物组成:茵陈、栀子、大黄、黄柏、黄芩、白术、茯苓、泽泻、甘草。
2. 肝郁脾虚证症状:胁肋胀痛,胸闷不舒,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溏泄,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利湿。
方药:逍遥散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
3. 瘀血阻络证症状:胁下痞块,刺痛不移,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解郁。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4. 脾肾阳虚证症状: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阳健脾,益肾利湿。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药物组成:附子、干姜、人参、白术、甘草、茯苓、泽泻。
5. 气阴两虚证症状:乏力,口干口渴,五心烦热,盗汗,头晕目眩,舌淡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扁豆、莲子、甘草。
三、中医外治法1. 针灸疗法(1)体针:取肝俞、胆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冲、阳陵泉等穴位,采用泻法。
(2)耳针:取肝、胆、脾、肾、皮质下、内分泌等穴位,采用埋针法。
2. 拔罐疗法取肝俞、胆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位,采用走罐法。
3. 灸法取肝俞、胆俞、脾俞、肾俞等穴位,采用温和灸法。
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湿热阻滞型淤胆型肝炎30例
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湿热阻滞型淤胆型肝炎30例肝炎是一种以肝细胞坏死和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组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疾病,目前我国因肝炎而死亡的人数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其中湿热阻滞型淤胆型肝炎是肝炎的一种常见类型,病因比较复杂,临床上常表现为发热、厌油、厌热、苔黄腻、腹胀、胁痛等症状。
目前,茵陈蒿汤加味在治疗湿热阻滞型淤胆型肝炎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临床效果。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湿热阻滞型淤胆型肝炎30例的临床疗效及其药理作用。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30例湿热阻滞型淤胆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在25-60岁之间。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厌油、厌热、苔黄腻、腹胀、胁痛等症状。
二、治疗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湿热阻滞型淤胆型肝炎。
具体方剂为茵陈蒿汤加味:茵陈15g,大黄10g,栀子6g,黄连、厚朴各9g,木香6g,新加坡大腹皮3g,苍术15g,甘草6g。
三、治疗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30例患者中,症状明显好转17例,症状部分缓解10例,未见明显好转3例。
总有效率达到90%,其中恶心、肝区疼痛、胃胀等症状有明显好转。
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四、讨论茵陈蒿汤加味是在茵陈蒿汤的基础上,根据湿热阻滞型淤胆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加减而成。
茵陈蒿汤具有疏风清热,利湿泻火的作用,能够清热解毒、疏风利湿,并能够舒肝胆,调畅气机。
大黄、栀子能够泻火通便,清热解毒,是治疗湿热痢疾的常用中药。
厚朴、黄连能够燥湿祛痰、清热燥湿,适用于痰湿阻滞证的治疗。
木香、新加坡大腹皮能够祛风止痛,疏散风寒,适用于肝胆湿热证的治疗。
苍术、甘草具有健脾运湿的作用,可以增强茵陈的健脾祛湿作用。
在本研究中,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湿热阻滞型淤胆型肝炎的总有效率达到90%,疗效显著。
茵陈蒿汤加味具有疏风清热、泄火利湿、舒肝胆、调畅气机等作用,适用于湿热阻滞型淤胆型肝炎的治疗。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茵陈蒿汤加味在治疗湿热阻滞型淤胆型肝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治疗慢性肝炎的偏方
治疗慢性肝炎的偏方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如感染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长期饮酒,服用肝毒性药物等。
临床上可有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肝生化检查异常,也可以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肝组织的坏死和炎症。
病程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
长久以来我们积累了很多改善或者治疗慢性肝炎的偏方和饮食方式,有这种病情的患者不妨试一下。
★偏方1凉血解毒。
使用乌蛇、蟾蜍,土蜂,水牛角,壁虎等虫类油脂性药物,其有效成分导引药力渗透人体细胞清除肝炎湿热邪毒。
车前子,井荷叶,龙胆草,葫芦瓢,清热利湿可使病毒从小便排出;使邪无隐伏之去,失其萌发之机。
★偏方2调气理血:配以党参,海棠根,活血丹,三七,枸杞,藏红花,凉血活血,疏肝解郁。
鳖甲、山甲,五味子等酸味入肝,柔肝护肝,使肝体柔润、血脉通达、阴阳平衡。
可抑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防止肝硬化发展。
★偏方3滋肾柔肝:肉苁蓉,西洋参,九香虫,女贞子,怀地黄,土黄芪,扶正补虚,针对其所亏采取补气养血,健运脾胃,补肾滋阴;扶正固本。
提高勉疫功能,有利于症状消除;肝功能改善和抗原转阴。
★偏方4恢复肝功:全面清除肝脏和血液中的肝炎病毒,促进肝组织修复,肝细胞再生,抑制纤维化组织形成。
采取杀毒、补血兼施的双向性治疗方案。
★偏方5【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
【方名】乙肝解毒汤。
【组成】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以上1-4四步按顺序连续使用,可达到治疗乙肝的效果,但也因人而异,仅供参考。
还可以通过食物来调理,患者多食蔬菜、水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也助于促进消化功能。
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研究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研究引言: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肝胆湿热证是其常见证型之一。
传统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观察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某医院就诊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观察组患者使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
观察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ALT、AST、GGT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
观察组乙型肝炎病毒消失率为64%,对照组为4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讨论: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疗效显著,可能与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利胆消积的药理作用有关。
甘露消毒丹可有效降低肝功能指标ALT、AST、GGT,改善肝脏炎症水平和肝功能恢复。
此外,甘露消毒丹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促进HBV DNA的消失,对乙型肝炎病毒动态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结论: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研究显示了良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和肝功能水平。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未进行长期随访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验证甘露消毒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与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进行对比。
希望通过更多的研究,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并且在改善肝功能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消失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冶疗肝炎的药方
冶疗肝炎的药方茵陈连翘治肝炎【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退黄,主治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
【偏方组成】茵陈15~30克,连翘10~15克,板蓝根15~30克,败酱草15~30克,陈皮10克,车前草15~30克,生大黄3~6克后下,丹参15克,红花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改为隔日1剂,继服一个月以巩固疗效。
【病例验证】治疗67例中,男 41,女26例。
年龄最小15岁,最大56岁,大多在20~40岁之间。
病程10天以内者62例,11~20天者4例,21天以上1例。
辨证分型:热重于湿者49例,湿重于热者18例。
黄疸指数最低为9单位,最高为50单位;谷丙转氨酶最低124单位医院正常值为40单位,最高为1234单位。
治疗67例,其中痊愈服药20~30剂后复查肝功能完全正常66例,无效1例。
治愈病例经过三个月以上的随访,两次复查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黄芪女贞子治肝炎【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强肝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偏方组成】生黄芪、女贞杞、灵芝、太子参各15克,陈皮14克,蒲公英40克,蛇舌草、蚤休各20克,丹参、生甘草各5克,茯苓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尿黄或血清胆红素偏高者,加茵陈;恶心纳差,苔白腻者,加苍术、姜半夏;畏寒肢冷,胃脘冷感者,加附片、干姜、桂枝;轻度腹水,下肢浮肿者,加泽泻、益母草;舌质有瘀点,肝区时有掐痛者,加延胡、桃仁。
【病例验证】张某,46岁,工人。
患肝病十余年。
门诊症见:面色皓白,形寒肢冷,上腹部冷痛,喜温恶寒,四肢乏力,纳差便溏,眠差多梦,时有恶心。
化验报告:ALT波动在120IU/L左右,血清胆红素波动在30mol/L左右,A/Gl.0时,有倒置。
舌质淡胖,苔白润,脉沉弱。
用本方加附子、苍术、姜夏、茵陈、砂仁等治疗三个月症状稳定,ALT虽偶有升高,但升高后稳步下降,临床症状消失,一年来未见复发。
寄生桑椹治肝炎【功能主治】补肾益肝。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型的疗效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型的疗效摘要:目的:分析(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行中药西药联合疗法效果。
方法:11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型)随机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分别实施中药西药、西药治疗。
结果:治疗优良率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
组间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和HBV-DNA转阴率比,均有差异显著性(P<0.05)。
结论:给予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型)患者中药西药协同疗法,所取得效果较为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型;中药西药结合治疗前言:慢性乙型肝炎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起病较为隐匿,发病初期未见典型症状,体检时可见转氨酶升高。
该病以肝区疼痛、乏力、腹胀、恶心为典型症状,需积极治疗,减少肝源性糖尿病、脂肪肝等并发症发生。
纵观临床,在该类患者中肝胆湿热型占比较高,针对其治疗,多予以西医药物治疗,如拉米夫定,但该药物停药后疾病易复发,由此可知,需采取其他治疗方式辅助治疗增强治疗效果。
此次研究,即对本院部分患者应用中药西药结合治疗方式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9年12月-2021年3月118例取本院11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型)患者,随机分两组。
两组一般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一般资料比较(n,%)级别观察组对照组X2/t P例数59例59例--男/女39/2041/180.1550.694年龄46.05±4.7646.09±4.700.0460.482病程 4.06±0.724.09±0.680.2330.4081.2入选和排除标准入选标准:(1)均为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伦理委员会批准。
(3)患者知情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肝癌者。
(2)精神疾病者。
(3)对研究药物过敏者。
1.3方法对照组西药治疗。
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抗病毒治疗,给予甘草酸制剂(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熊去氧胆酸胶囊以及双环醇片实施保肝、利胆治疗,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用药,持续治疗8个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疗效观察
本观察结果 显示 : “ 乌散”外用治疗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明显优 于 二 单纯 的西药治疗 ,且操 作简单 ,安全 ,无明显不 良 应 ,值得 临床推 反
广应 用。为保 障人们 的身体健康 ,预 防腰椎间盘 突出症 也尤为重要 , 平 时应注意加强腰部锻 炼 ,尽量避免 在风 、寒 、湿 的地 方逗 留,注 意 饮食 和合理作 息时间 ,坚持 定期健康检 查 ,改 正不 良的劳 动姿势 , ]
过 单纯依靠西药 治疗 腰椎间盘 突出症 ,可在一定 时间内暂时起到缓解
[] 郭文 娟 , 日吉玛 , 飞, . 2 赛 叶 等 中医治 疗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5例 [ . 8 J 中 ] 国中医 药现代 远程 教育 , 1, 1) 72 . 2 1 (8: -8 0 9 2
[ 徐爱民. 3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 J辽宁中 】
的 患者 随机 分 为治疗 组和 对 照组各 3 O例 。对照 组给 予 西 医保 肝 降酶 基础 治疗 , 治疗 组在 西 医治疗 的基 础上 给 予 中药综 合 治疗 。 两组均 以 4周 为一 个疗程 ,治疗一 个疗 程后观 察 疗效 。结 果 治疗 组 总有 效率 为 8. 6 %,对 照组 总有 效率 为 6 . 7 6 %,两组 比较 治疗 组明显 优 于对照 组 7 ( < O0 ) 两组 治疗后 在 临床 症状 及肝 功指 标 的改 善方 面 ,治疗 组均优 于对 照 组 ,两组 比较差 异 有显 著性 P . , 5 【 关键 词】 慢性 乙型肝 炎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疗效 观察 < O 5 。结 论 中西 医结 .) 0
乌 、草 乌 ( 用童 便 浸 ,炒 去毒 ) 、细辛 、羌活 、黄 芩 、甘草各 等 俱 分 ,能实现治疗功效 为 :眉棱骨痛 ,兼有风病 ,风热二气 ,攻 于太 阳 等 经 ,头脑作 痛 。本次 治疗 中使用 的 “ 乌散 ” ,其 处方为 草乌 , 二 川 乌,姜黄 ,元胡 , 白芷若干分量 ,能够实现善入 经络 ,直 达病所 ,
谢晶日教授从“虚毒瘀”论治慢性乙型肝炎特色心悟
谢晶日教授从“虚毒瘀”论治慢性乙型肝炎特色心悟
贾艮林;王宁;孙志文;谢晶日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24(19)6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持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腹痛等临床表现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
谢晶日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总的病机为正气亏虚,湿热疫毒之邪滞于肝脾,病久湿热瘀毒互结,终致肝脾肾虚损。
病位及病性方面,谢师指出慢性乙型肝炎初起责之于肝,继则累及脾、肾、胆、胃等,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治疗方面,谢师针对该病“虚毒瘀”的病机分别提出了“健运脾胃,顾护根本”“清热解毒,兼重除湿”“活血祛瘀,缓通肝络”的特色治法;用药方面,寒温并举,苦甘齐施,辛散气血,肝脾同调;常用药物有柴胡、黄芪、白术、
太子参、陈皮、鸡内金、连翘、板蓝根、田基黄、水飞蓟、泽泻、猪苓、三棱、莪术、延胡索、川芎等,其辨证思路清晰,选方加减灵活,临床疗效显著。
附验案1则以佐证。
【总页数】4页(P834-837)
【作者】贾艮林;王宁;孙志文;谢晶日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
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
【相关文献】
1.谢晶日教授从“瘀”论治急性胰腺炎经验
2.谢晶日教授从虚、瘀、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3.谢晶日从虚毒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4.谢晶日教授从瘀论治大肠息肉的经验
5.谢晶日教授运用调肝通胃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孙同郊治疗慢性肝炎经验
论治肝病需顺其体用之性 , 重视安正祛邪 , 注重柔肝养 阴 , 能化 气 为用 , 方 司疏 泄 之权 , 阴虚则 病进 , 阴足则邪
时机 , 早运 用有 恋 邪 之 嫌 , 使 转 氨 酶 持 续 不 降 , 过 可 反 使病 情迁 延 。并 主 张在 疾 病 的早 期 应 慎 用 , 多用 于 而
病 史 略长 、 质偏 淡 、 舌 气虚 症状 明显者 。在具 体药 物 的
中焦 , 肝失 疏泄 , 机失 于条 达 , 现为胁 肋 胀痛 、 致 气 表 脘 痞 、 胀 ; 汁运行 不 循 常 道 而 外 溢 , 现 为身 、 小 腹 胆 表 目、 便 黄染 ; 热 困脾 , 见 口苦 、 湿 则 纳差 、 心 、 吐 、 油 、 恶 呕 厌 大便 溏垢 或便 秘 , 红 , 白腻 或 黄 腻 , 弦 或 弦 滑 等 舌 苔 脉
症, 治疗 当以清热 解毒 利湿 为 主 。转 为 慢性 肝 炎后 , 尽 管病情 有 所改 变 , 已有 气血 不足 或脏 腑 的亏 损 , 湿 热 但 蕴结 常贯 穿 于本病 的始 终 , 些 患 者 湿 热 表 现 虽 已不 有
选择上 , 孙老喜用太子参 、 黄精 , 她认为此两者健脾且 可养阴 , 对肝病尤其合适 , 对于脾虚甚者 , 黄芪 、 黄精 、 党参 等并 用 , 可起 到较 好疗 效 。
维普资讯
世界 中医药
20 0 8年 1 月第 3卷第 l 期
・ 3・ 2
・
名 老 中 医 经 验
・
孙 同郊 治 疗 慢 性 肝 炎 经 验
汪 静 魏 嵋 任 小华。
( 1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 , 沪州市江阳区南极路 1号 ,4 00; 6 6 0 2泸州医学 院;3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
茵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茵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茵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肝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0例湿热蕴结型肝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茵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1周。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9/20),高于对照组的8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LT、A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茵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肝功能不全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
[关键词]肝功能不全;湿热蕴结型;茵陈小柴胡汤肝功能不全指的是某些病因造成肝细胞严重损害,肝脏形态结构遭到破坏,并使肝脏的分泌、合成、代谢、解毒、免疫等功能出现严重的障碍[1]。
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化学药品中毒、免疫功能异常、胆道阻塞、血液循环障碍、肿瘤等。
在治疗上,根据症状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病毒、保肝、退黄等治疗方法。
而泸州合江地区,地处两江交汇之地,气温湿热,肝功能不全患者病机多为湿热蕴结,其病因病机乃为湿热蕴结中焦,脾失健运,肝失疏泄,土壅木郁所致。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证的主方,被誉为“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也是“和法”的代表,具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的功效。
茵陈小柴胡汤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加减化裁,在治疗湿热蕴结型肝功能不全的疗效确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住院患者中湿热蕴结型肝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平均(51.3±2.2)岁;治疗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平均(49.7±2.4)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两组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是如何治疗中焦湿热的
中医是如何治疗中焦湿热的中焦湿热由于病情复杂,治疗未得要领,往往缠绵难愈,如能及时正确治疗,亦常迅速霍然告愈。
那我们应该如何治疗中焦湿热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关于中医治疗中焦湿热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处!什么是中焦湿热湿热是中医内蕴,指湿热蕴酿於中焦脾胃和肝胆而言。
湿为重浊粘腻之邪,容易影响气机的流通,如与热邪相合,湿热交困,则热因湿阻而难清,湿因热蒸而阳气受伤更甚。
中焦湿热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热势缠绵,下午热高,身重,神疲,懒言,神志昏沉,胸脘痞闷,恶心,纳呆,腹胀,便溏,或发黄疸,小便不利或黄赤,舌苔黄腻。
多见於肠伤寒、黄疸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等。
治疗下焦湿热的方剂如下:龙胆泻肝汤方剂约有二十五首,其中《医方集解》中记载者为常用方。
其组成为龙胆草6g、栀子9g、黄芩9g、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包煎)9g、当归3g、生地黄9g、柴胡6g、生甘草6g,具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效。
本方是治疗肝胆经实火上炎或湿热循经下注病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偏头痛、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化脓性中耳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腹...蚕砂黄柏汤处方:生蚕砂30克,生黄柏30克。
功能主治:清利下焦湿热。
主有胆湿热。
(男子性欲过亢)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9克,空腹用开水调下。
摘录:《医学实在易》卷七...降石汤处方:降香3克,石苇10克,滑石10克,鱼脑石10克,金钱草30克,海金砂10克(包),鸡内金10克,冬葵子10克,川牛膝10克,甘草梢3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主下焦湿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贝叔英方...鱼败银海汤处方:鱼腥草31克,败酱草31克,金银花18克,海金沙24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石苇12克,地肤子18克,千里光15克,黄芩12克,白花蛇舌草31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
主下焦湿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张赤志治疗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时始终不忘解毒 , 但并不 主张大 队苦寒 药堆砌使 用 , 一 则恐 冰伏
邪毒 , 二 则 伤脾 生 湿 , 三 则 湿 毒 之 外 尚有 湿 热 包 裹 。故 选 用 透 邪 解毒之法 , 临 床上 常选 用 白花 蛇 舌 草 、 连翘、 蒲公 英等 , 以 祛 邪 外 出, 截 断病势。 5 典 型 病 例 刘某 , 男, 4 3岁 。2 0 1 1年 1月 5月 初 诊 。 主 诉 :反 复 腹 胀 、 纳差 1 年 余 。1年前 患 者 开 始 出 现 腹 胀 、 纳差, 确 诊 为 慢 性 乙 型
成; 二是正气本 虚 , 感 受湿 热毒 邪 , 正 气抗 邪无 力 , 不 能驱 邪 外
出, 湿热潜伏 于内 , 遇 饮食失 节 、 疲劳 过度 、 情 志不 调 , 以 致 脏 腑
气血失和 , 湿热病邪 , 由伏 而显 , 困遏中焦 , 正 邪交争 , 难 分胜 负 ,
日久成病。由此可见 , 虽然正气不 足 、 脾 胃虚弱作为慢性 乙型肝 炎形成 的重要因素不容忽视 , 但湿 热病 邪才是该病 的罪魁祸首 。
4 3 0 0 6 1 )
关键词 : 慢 性 乙 型肝 炎 ; 湿热型 ; 专 家 经验 ; 张 赤 志 中图分类号 : R 2 5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0— 0 7 0 4 ( 2 0 1 5 ) 0 2— 0 0 2 8— 0 2
张赤志教授系湖 北中 医药大学 附属 医院 主任 医师 , 博 士生
2 淡渗健脾 行 气 燥 湿
4 p . m o l / L ; 病 毒 标 志物 : H B s A g (+)H B e A b (+)HB c A b (+) , H B V—D N A 1 . 5×1 0 c o p i e s / mL 。B超提 示 : 符合 慢性 肝病 声像 图 。西医诊断 : 慢性 乙型肝炎 ( 中度 ) 。中医证型 : 湿热蕴结 。治
周仲瑛重视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证治临床经验研究
周仲瑛重视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证治临床经验研究叶放;吴勉华;薛博瑜;周学平;李国春【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年(卷),期】2007(34)12【摘要】探讨全国著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对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证治经验。
整理周老经治的351例慢性肝病患者完整的病历资料,对证型、证素、症状、体征和药物等数据进行规范性处理,以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周老对慢性肝病临床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并分析湿热瘀毒证与其他证型间的相关性。
结果: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肝郁、脾虚、肾虚等主要证素之间密切相关,湿热瘀毒证是肝病临床常见基础证型,其次为兼有肝脾不调证和肝肾阴虚证。
结论:以清化瘀毒法为基础,兼顾调养肝脾和滋养肝肾法是周老治疗慢肝的主要治法。
【总页数】3页(P1680-1682)【关键词】慢性肝炎;周仲瑛;湿热瘀毒证;清化瘀毒法;经验【作者】叶放;吴勉华;薛博瑜;周学平;李国春【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R256.4【相关文献】1.周仲瑛从瘀热论治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周仲瑛瘀热论学术思想临证应用之三 [J], 郭立中;陈四清;皇玲玲2.周仲瑛从湿热瘀毒论治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经验——周仲瑛瘀热论学术思想临证应用之四 [J], 郭立中;陈四清;赵金荣3.周仲瑛肝病"湿热瘀毒互结"复合病机的立论基础探讨 [J], 肖莉;叶放;郭军4.国医大师周仲瑛从湿热瘀阻辨治白塞氏病 [J], 顾振宁;周学平5.从瘀热辨治子痈的临证思路与经验——周仲瑛教授瘀热病机男科运用 [J], 王浩;薛建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福宁教授治疗肝病经验
doi:10.3969/j.issn.1005-0264.2021.05.023吴福宁教授治疗肝病经验朱新汉吴福宁△铜陵市中医医院肝病科(安徽铜陵,244000)关键词吴福宁;中医药治疗;肝病;经验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志码B吴福宁,铜陵市中医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安徽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首批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从事肝病临床研究已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笔者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吴福宁教授。
现将老师采用中医药治疗肝病的临床经验总结于下。
1首重辨证中医在肝病治疗方面疗效明显、优势突出,重点就在辨证论治,这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
吴师在肝病治疗时首重辨证,指出辨证是治疗立法处方的主要依据,同时又指出“中医之难,难在辨证”,最难在于辨证,疗效也在于辨证,辨证准确,立法即易,遂可依法遣方用药而显效。
肝病证候有虚有实,而以实证居多,临床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标本缓急、气血失调。
主要证候分型有以下6种。
1.1肝气郁结证本证以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闷胀疼痛,以及妇女月经不调为审证要点,舌苔薄白,脉弦。
证候特征是情志疏泄失常和经气不畅,治以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1.2肝火上炎证本证乃肝经实热,以肝脉循行部位表现的实火炽盛症状作为判断依据,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多集中表现在头面部,治以清肝泻火,方用泻青丸加减。
1.3肝血虚证本证以筋脉、两目、爪甲、肌肤等失于濡养以及全身血虚的症状为审证要点,舌淡苔白,脉弦细。
治以补血养肝,方用四物汤加减。
1.4肝阴不足证本证以肝病症状与阴虚证共见为诊断依据,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主要病机为阴虚火旺,以头、目、面、胁部的局部症状突出为特征,治以滋阴柔肝、养血通络,方用一贯煎加减。
1.5肝阳上亢证本证以肝阳亢于上、肾阴亏于下的证候表现为辨证要点,舌红,脉弦细数或脉弦有力。
以上盛下虚为特点,治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中医治疗湿热型慢性肝炎的辩证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湿热型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方法:对以下2病例结合中医理论进行论述。
结论:对湿热型慢性肝炎的治疗,扶正与祛邪应辩证应用。
做到清热务尽,理气不伤阴,利湿不过剂,破瘀须顾正。
尤其是柔肝养阴,守方缓图,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湿热型肝炎;中医治疗;扶正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70—02
病例1、陈某,女,42岁,2011年1月6日初诊。
患者于1987年因肝功能异常,作“肝穿”,确诊为慢性肝炎,持续未愈。
近1个多月来感疲乏无力,肝区隐痛,腰酸腿软,小便黄。
肝功能复查:tttl6 u,tft试验(++),a/g=4.0/3.0,gpt正常。
其面微亦,唇淡红稍干,脉沉细数,舌红苔薄腻,证属肝肾阴虚,湿热内蕴型,拟滋肾养肝疏肝,佐以清热利湿,用加味一贯煎合减味三石汤。
2月8日二诊:前方服20剂,肝区痛减,精神渐振,于2月5日肝功能复查,ttt试验、tft试验及gpt均正常。
惟近日纳谷不香,夜眠不酣,脉沉细无力,舌微红,改投滋肾养肝、助脾益气之剂,调理旬余而愈。
病例2、男,31,乏力,伴尿黄,右胁不适1月。
患者10年前体检发现身患乙肝,因缺乏基本常识,多方求治,误治,加上情绪忧郁,渐渐出现乏力,右胁不适,尿黄等症状,近一
个月因过度劳累,症状明显加重。
病人体壮,症见乏力,喜卧,动则气短,周身困重,食少厌油,右胁部不适,身上发现蜘蛛痣,手掌发红,肝区叩击痛,小便色黄,大便正常,舌淡苔腻,脉弦弱。
证属湿热疫毒蕴结兼气虚型,方药:黄芪110白术20茯苓40蒲公英60升麻20栀子15苦参15桑寄生30丹皮20陈皮15柴胡20白矾5旱莲草30 。
用药第二天,乏力明显减轻,第七天复诊,尿黄转清,余症全消,去白矾,继服15剂巩固治疗。
讨论
1.病例1、证之临床,多数患者虽湿热犹存,却多伴头晕目眩,疲乏无力,劳累后肝痛,腰酸腿软,失眠多梦,舌红,脉弦,低烧等肝肾阴虚见证。
因而方药中先生认为慢性肝炎在脏腑辨证的定位上大多在肝肾,定性上大多是阴虚。
诚然,不少患者在病程中仍有湿热残留不去的问题,但从本质上考虑,治疗应着重扶正,或采取扶正兼以祛邪。
基于前述,拟定了加味一贯煎作为治疗慢性肝炎的主方。
其组成是北沙参五钱,麦冬、当归、柴胡、姜黄、郁金、杞子(或用夜交藤一两代)、川楝子各四钱,细生地、丹参、鸡血藤各一两,薄荷一钱。
本方即在魏玉璜一贯煎的基础上,加丹参、鸡血藤以养血通络,复入柴胡、郁金、姜黄、薄荷以增强疏肝解郁,养肝中寓疏肝之意,滋而不腻,补而不滞,用于肝阴亏损者,常获良效。
此外,还自拟黄精汤(黄精、生地、夜交藤各一两,当归、苍白术、柴胡、郁金各四钱,青皮、陈皮各三钱,甘草二钱,薄荷一钱),丹鸡黄精汤
(即上方加丹参、鸡血藤各一两)和参芪丹鸡黄精汤(即丹鸡黄精汤加党参五钱,黄芪八钱),用于肝脾两虚、气阴两衰者,亦多取效。
在滋养肝肾以解决“阴虚”主要矛盾的前提下,对“湿热”这个次要矛盾,应根据患者的情况,病程的不同阶段,权衡标本缓急,采取扶正而兼祛邪的方法,即在治本的基础上治标,治标不影响治本,提出宜甘寒不宜苦寒的论点。
在具体用药上,取法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石汤,选用石膏、滑石、寒水石(名减味三石汤),作为清利湿热的常用药物,认为此三药性甘寒,利湿而不伤阴,清热而不化燥,不若芩、连、栀、柏之类苦寒而易化燥。
屡见其于加味一贯煎中加入石膏、滑石、寒水石各一两,治疗迁延性、慢性肝炎阴亏伴见湿热者,常获满意的疗效。
本例肝区痛、乏力、腰腿酸软、面赤唇干,伴尿黄,舌红苔薄腻,脉沉细数,显系阴虚有湿热之象,然阴虚是本,湿热是标,故以滋养肝肾的加味一贯煎为主方,配合三石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前后三诊,未用苦寒燥湿之品,旨在顾护阴液,以利柔养肝体,宜乎取效也。
2.病例2、湿热疫毒之邪寝及肝脏,伤及营血,故见尿黄,肝区痛,蜘蛛痣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加上正邪交战多年,本身又过度劳累,气虚已显,故见乏力,喜卧,气短,肝病及脾,故见食少厌油,肢体困重,方中大剂量蒲公英与栀子,升麻,苦参等同用以清热解毒利湿,大剂量黄芪扶正以祛邪,以期正气存内,能鼓邪外出,
因为有清热凉血之品为伍,不但不惧其温能助热,又能防寒凉太过,且黄芪为补肝佳品,能疗肝损,白术,陈皮健脾助运,兼化湿邪,柴胡引药入肝,又兼疏肝,白矾燥湿解毒,丹皮活血解毒,旱莲草凉血解毒,养阴而不助湿,防利湿伤阴和邪热伤阴,大剂量茯苓利小便,使邪有出路。
慢性肝炎属湿热疫毒者,单独清利湿热,而不除疫毒或不顾扶正,不足以获显效,因为它成久病的原因主要在疫毒深伏和正气不足,单独扶正而不祛邪也不行,即使正气转盛,邪气也未必去,因为疫毒之邪早已根深蒂固,又受湿热保护,与肝胶结而难舍难分,所以此病难治。
方中黄芪兼能鼓邪外出,白术健脾以化湿邪,茯苓兼利小便使邪排出有路,旱莲草兼能凉血解毒以保肝;而祛邪的蒲公英等可使邪去而正易安,有利于正气复原,由此可见,扶正与祛邪同用,各负其责,又相互照应。
此为我治疗慢性肝炎的用药思路,如今治疗此病,每每都甚有把握,疗效可靠,故分享于大家。
综上所述,对任何疾病的治疗,都十分强调《内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论点。
以传染性肝炎而言,其在急性期当以“邪气实”亦即湿热蕴结为主要矛盾,如转为迁延性、慢性肝炎,病程既久,正气已虚,矛盾已发生了转化。
对湿热型慢性肝炎的治疗,扶正与祛邪应辩证应用。
做到清热务尽,理气不伤阴,利湿不过剂,破瘀须顾正。
尤其是柔肝养阴,守方缓图,常可取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