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蝴蝶梦-- 浅谈庄子的文化人格庄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的蝴蝶梦-- 浅谈庄子的文化人格
庄子是先秦时期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随着《庄子》文本注疏的踵增,庄子的思想也逐渐流布广远,成为中国传统哲学、宗教、文学的源头活水;而庄子志尚高洁的品行、恣肆汪洋的文风和逍遥自在的心灵追求,也深深的影响了传统时代的贤者士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庄子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宏伟人格坐标,我们从“庄周梦蝶”入手,窥视一下在梦蝶背后庄子的悲剧性人格。

庄周那时还是漆园吏,没事时就在家中空想。

一日睡觉时突然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于是庄子就开始思考,最终成就了一本「逍遥游」。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
当庄子以“庄周梦蝶”的方式来思考存在时,当其在“人生如梦”的虚幻中迷失自我时,他便有了一种失落的哀愁。

叶朗讲,“闻一多说,庄子的思想和著作,乃是眺望故乡,是客中思家的哀呼,是一种神圣的客愁。

所以《庄子》是哲学,因为凡大哲学家都寻求人类的精神家园;”从“庄周梦蝶”中确能味出神圣的客愁与深深的惆怅,而且整部《庄子》似乎都有那种失落精神家园的“无家可归”,
“庄周梦蝶”中的迷失也就带有了一种浓厚的哲理意味——“看到人类的盲目和可悲,仰望着全宇宙的沉默,人类被遗弃给自己一个人而没有任何光明,就像是迷失在宇宙的一角,而不知道是谁把他安置在这里的,他是来做什么的,死后他又会变成什么,他也不可能有任何知识。

”人类整体的存在与追求似乎失去根本性的意义与价值依据,这是悲剧性的,反映在“庄周梦蝶”中便是追寻精神与失落情绪的并存。

而且认识的局限也就造成人的“有待”和限制了人行动的自由。

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庄子会有这样的思考与惆怅呢?
这种悲剧意识产生的根源,首先就是社会及个人原因,庄子生活的时代,战争频繁,社会混乱,生命易逝,庄子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一方面,对于社会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道义感,希望可以对社会负责,规范社会行为,但是另一方面在庄子看来,他所处的正是一个“处昏上乱相之间”,“士有道德不能行”的社会,这就是庄子的现实境域。

在这种社会下,有才能、有道德的人“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结果只能是既贫且惫,无所作为。

因此,并不是庄子不想见用于世,而是“非遭时也”,在当时的社会境域下,有才有德也无所见用。

他认为如果身处乱世而不识时务,欲有作为而强力行之,则不仅于世事无补,而且自身也将“必死于暴人之前矣”!所谓“外物不可必,故龙逢诛,比干戮,箕子狂”,乱世忠臣的悲惨结局,是发人深省和值得借鉴的。

庄子“此比干之见剖心,徵也夫!”的结语,正是对乱世忠臣命运的感叹。

同时,庄子也已清醒的认识到,所谓的尊位厚禄,乃是政治者为天下士人设下羁绊圈套,处之则不仅丧失了自由,而且还会导致性命之忧。

庄子认为:在乱世暴君那里得来的东西,将是导致自己祸患的根源。

正由于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对时势的清醒认识,所以庄子一生安于贫贱、隐而不仕,“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庄子是淡泊名利、鄙视权贵的,但也是安于贫贱、重视生命的。

但安于贫贱决不是自甘
平庸,重视生命也不是贪生怕死。

在庄子看来,他的生命并不是美好的值得留恋的,而是充满痛苦的。

但在庄子那里,活着或生存的价值或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好一下子回答。

因为庄子是“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鹓雏,世间的一切功名富贵、高官厚禄都不足令他动心;庄子又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的大鹏,他也决非贪恋红尘、安于现状的蜩鸠,他有着更高的、与众不同的价值追求。

可以说,庄子正是凭借着对生命价值不断探索和不懈追求,才能够忍受贫贱生活的煎熬,超脱精神上的痛苦。

但一个独特的精神追求决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心灵的超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庄子精神生命的挺立和心灵的内在超越的完成,经历了一个突破传统、自我思索的艰难历程。

人要达到心灵的解脱而获得自由,就要超脱与物相对待的局限而“与天为一”,和整个世界融为一体,这叫做“天和”
这位经受了人间折磨、目睹了现世痛苦而一生都不愿屈服的博大真人,在其生命终结的最后一刻,终于实现了他那个童年的梦想: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齐物论》
庄子,是古代知识分子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员,文化人格的悲剧二重性比较典型的反映在了他身上,其实,纵观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不管什么时代、哪个流派、哪位文人知识分子,都曾有过济世之志和建工立业的渴望,然后,不管是哪个年代,他们渴望自由而全面发展自己的本质追求,都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伦理等级的封建制宗法结构”撞击在一起,于是他们立志-碰壁-转变态度,抑郁、不遇、苦闷就成了他们心里永远的伤痛,但是,他们那种胸怀天下、心忧万里的高尚的社会责任感,那种崇高的道义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万古不灭。

(译文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

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

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

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

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

后遂以“庄周梦蝶、庄周化蝶、蝶化庄生、蝴(胡)蝶梦、蝶梦、梦蝴(胡)蝶、梦蛱蝶、梦蝶、化蝶、蝶化、化蝴蝶、蝴蝶庄周、庄周蝴(胡)蝶、蝶与周、蝶为周、周为蝶、漆园蝶、南华蝶、庄蝶、庄生蝶、庄叟蝶、枕蝶、蝶入枕、庄周梦、庄叟梦、庄梦、蘧蘧梦、梦蘧蘧、梦蘧、梦栩栩、栩栩蘧蘧、蘧蘧栩栩、蝶蘧蘧”等写虚幻、睡梦及边蒙之态;亦用以写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