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身份在语言中的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性别身份在语言中的建构

【摘要】本文从语言的语音、用语和交谈等方面入手说明语言对社会性别身份的建构,不仅从剖析社会成因的角度深入到社会性别建构的检验分析,而且还把社会性别这个变量放置到更大的语境中去全面、客观地发掘其中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性别;性别身份;社会性别

英国社会学家Giddens(1989)将“性别”定义为“男女之间的生理不同”,而“社会性别”则关注男女之间的心理、社会和文化不同。人生来即分男女,但不是生来就具有男性特质或女性特质。长久以来社会性别被看作社会强加于个体身上的一系列行为,是个体相对稳固、相对静态的特性。20世纪八九十年代,研究人员开始动态地研究语言和性别身份,提出性别身份建构论,社会性别也不像过去那样界定分明,而是具有高度不稳定性。社会性别被看作是一种社会构建,是一个不断进行确认的过程。Butler(1990,1999)指出社会性别具有表演性,由社会行为者同一行为的重复表演所体现。社会性别的表演性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在表演,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权利,重新构建社会性别身份并将它写入我们的表演剧本,从而使我们可以不断地挑战和协商自己的社会性别地位。“社会性别不是一个名词,也不是一组自由飘荡的特征。它是在社会性别的常规实践制约下不断由个体行为所体现的。”(Butler1999:140)

语言对性别的建构指的是,某些特别的语言表达与说话人的性别有关,被使用在不同的活动中来区分不同性别之间的态度或能动性的差异。

1.语言对性别身份的建构

1.1语音方面

语音的音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语义的表达是依据相对音高而不是绝对音高。就绝对音高来讲,女性的发音往往比男性高,可是这种差异并不影响语义的表达,而能影响语义表达的是相对音高的变化。女性的听觉感受比男性敏感,她们辨别声音频率的能力强于男性。社会传统印象认为女性讲话应该温文尔雅,合乎规范。所以年轻女子的发音比男性更娇柔。一种由来已久的社会风气认为女孩子说话嘴巴不应该张的太大,血盆大口有伤风雅,樱桃小口发出轻声细语才符合女子身份,即使发音者本人没有明确意识到,也是受潜意识支配的。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异,致使女性的发音不及男性发音的“元气”足。此外,人们习惯认为,女性说话应该柔声轻语,不能气粗声大,受这种观点的影响,即使“元气”较足的女性也不得不有意识地节制自己的音量,以获得较好的社会评价。

1.2词汇方面

女性颜色词语的掌握能力强于男性。一般来说,女性对表示色彩的词语的习得能力强于男性。女性的颜色识别能力和色彩感受能力强于男性,是因为女性用

于观察自身衣着打扮的时间较男性多,从审美的角度看,她们对美的外在形式感受较男性深刻。拿衣饰来说,她们对社会上流行的样式、花色、颜色等的变化很敏感,对此她们能静观默察,注意细微末节。加上女性胆小,害怕黑色,害怕血液,使她们对一些颜色特别敏感,久而久之,这一切就使细心的女性比男性能更多更精确地使用表示色彩的词语,进行色彩的描绘。女性比男性更喜欢使用情感词。女性在言语活动中喜欢使用情感词,如语气词、感叹词、夸张词,善于使用语言的表现手段和描绘手段。她们的言语常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女性使用情感词的目的在于表达或抒发自己的情感,而男性更重视那些表达实在意义的实体词。这是由男女的情感差异引起的。女性比男性更善于使用委婉语。女性不论在什么场合都要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委婉语,如果女性偶尔使用禁忌语,则被认为没修养或教养。

1.3交谈差异

男女的语音差异和用语差异是构成男女言语交际差异的基础。男女在言语交际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女性说话比男性更含蓄,带有明显的情感成分,不喜欢左右话题,言语雅致得体,等等。在言语交谈中,女性的言语更为含蓄,女性一般不善于左右话题,表现出交谈的被动性。女性的言辞比男性更温文尔雅。一种由来已久的社会刻板印象认为,女性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必须使用文雅规范的语言,否则将是无教养的表现。因此,女性的言语常常是柔声轻语、精雕细琢、彬彬有礼、情意绵绵。一旦女性的言语像男性那样傲慢自负、盛气凌人、声大气粗、直言不讳,则会受人轻视。男性倾向于运用语言来表示主导地位或独占鳌头的思想,而女性则通常注意使用语言作为表示抚慰或亲密关系的一种手段。男性常常运用语言来表示他们的地位。譬如,他们要比女性更多地打断别人的话,而且总是和别人争论,他们讲话的声音也常常特别高。对比之下,女性说话时可能更温柔,更注重感情上的联络。在男性用语言来挑起争斗的场合,女性则很可能用语言来阻止争吵或解决冲突。

2.语言性别建构的社会制约因素

2.1男女社会权势地位的不同

言语中的差异事实上就是现实中的两性差异的反映,性别言语中存在的不平等就是社会中两性地位和权利上的不平等的反映。在漫长的历史中,由于两性的社会分工和社会角色的差异,男性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上都处于优势地位。他们享有比女性更多的特权,女性不仅处于从属、依附地位,而且经济、文化匮乏,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每一个文化中都有一个主流文化和众多的亚文化。而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就是掌握国家权利和控制政府、教育、出版、金融系统等重要组织机构的人群的文化。从概率上讲,符合这一要求的大都是男性,可以说,“权势”问题是产生言语交际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处于权势一方的男性在两性言语交际中总是左右和影响谈话、控制话题,以此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和自信,而处于弱势一方的女性则显得被动、有耐心、贬低自己等。所以,女性的一言一行实际上就是她们社会地位、人生经历的反映,她们的话题反映了其生活内容和生活范围。因此不同的社会地位导致了两性在言语交际上的差异。

2.2文化差异的存在

言语交往中的性别差异现象也是由文化因素造成的。学者们普遍认为语言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受到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特征。男女来自不同的亚文化,而造成不同亚文化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有生理、心理、传统观念、社会经济等原因。不同的亚文化赋予男女不同的角色模式。性别言语风格自然源于两性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中所习得的性别角色模式,这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它是一个普遍问题。男女两性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从父母、亲戚、朋友或他人身上学习了言语、行为的规范准则,因此社会文化的各种规定、习俗慢慢地沉淀在他们的意识之中,言语行为也渐渐成了习惯,成为一种潜意识。也就是说,言语行为是习得的行为。男性的阳刚之气和女性的阴柔之道就是文化背景所规定的不同的性别行为模式。由此可以得出,文化特征在男女性别言语差异的形成中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2.3心理因素的影响

男女性别不同的心理特征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言语性别差异的产生与继续存在。由于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因素的作用,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已经根深蒂固地演变成一种社会心理。不仅男性有这种心理,女性也从心理上接受了这种从属地位的事实,所以通常女性在言语交谈中自感势单力薄,一般会自动退出言语交往中的权势之争,转而求其次,即通过选择优雅礼貌的语言形式求得与异性交往中的自我保护和与同性交往中的彼此支持。如前文所提到的,男性应该是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社交广泛、有很强的控制力等,而女性一般感情丰富、依赖性强、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自信心不强,被动、沉默、避免冲突与敌对,更倾向于具体思维,重视情感和自身与他人的关系。男女语调差异为例,女性的情感相对容易外露,她们在说话的时候善用一些多变的语调,而且由于其缺乏稳定和自信,在话语中常常把陈述句读作疑问句等等,这些都与他们各自的心理特征紧密相关。

3.语言和社会的思考

语言和社会是密切联系的。人类在探索社会环境中学习语言,同时又通过语言来认识社会。语言和社会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从语言对社会的影响来看,首先,语言能够反映社会,人们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演示出了社会结构,肯定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传播了他们共同的知识和价值系统。

其次,人们的社会交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语境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要讲的话。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语言来预测讲话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文化背景。另外,由于文化语境是无数情景语境的组合,所以,我们还可以根据语言中语域的范围来预测社会文化的特点及其发达的程度。

再者,语言不但具有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而且还能积极地作用于社会,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