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学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学过程、教学动力、传授-接受教学、探 究-发现教学的概念。 2.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3.了解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基本观点,正确认识教学过程 的性质。
第一节 教学过程概述百度文库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1.研究教学过程的意义 有利于探寻教学基本规律。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实践的 有效开展。 2.国内外学者对教学过程的研究 ①国外研究: 日本:“教学过程系指展开教授活动和学习活动的时间流程”,或 “所谓教学过程,是让学习者学会一个单位教材的过程”。其研究 角度是一定课题的教学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过程。 苏联:克拉耶夫斯基:“教学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系统状态的更换” 教学过程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整体,一方面教学系统的结构与 功能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一方面教学系统的构成、存在、变化又 要从合目的、人为性出发。巴班斯基:“教学过程,这是教师与学 生之间有目的的、不断变化的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解决受 教育者的教养、共产主义教育和一般发展的任务”。 德国:从控制论意义上理解,着重过程的控制方面,将教学过程视 为控制学习者行为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的动力 (一)教学过程动力 的内涵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三)教学过程的组成成分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环节
一、关于教学过程环节的观点 (一)古代 中国:孔子——学、思、行;荀子——闻、见、知、行; 《中庸》——学、问、思、辨、行。朱熹——学、思,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养、切已体察、居敬持 志的读书法。 西方:苏格拉底——诘问、助产;昆体良——模仿、理 论、练习。 (二)近代 夸美纽斯——模仿、偏差、纠正。 卢梭——好奇、探究、发现。 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赖因——预备(提出问题、说明目的地)、提示(提示 新课程、讲解新教材)、联合、总结、应用。人称五 段教学法。
(三)现代
杜威: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人称五步教学 法。 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实践运用。
凯洛夫:知觉具体事物,理解事物的特点、关系或联系,
共六个环节。
布鲁纳:获得,转换,评价。 塔巴:提出归纳思维的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形 成概念,解释材料,应用原理。 加涅: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提示回忆原有知识,呈现
④巩固知识。教师应组织学生有效地复习。 ⑤运用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⑥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课堂提问、课内外作业题。培 养学生自查的习惯。 上述六个阶段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处理好“基本式”与“变式” 的关系。 二要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引导学生灵活地 从一个阶段恰到好处地发展到下一个阶段。 三是每个阶段上的主要功能因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 少的。在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通, 如学生对所学对象的感性经验很丰富,就不必再进行专 门的感知阶段。
现为师生、生生的相互作用。教学具有人为性,作为
教学要素的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是教学过程存在的 条件。教学目标的确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情感的培养等都依赖于师生交互作用。 2.师生交互作用是教学过程的手段与方法。教师的课堂
教学、师生互动等都是师生交互作用的具体形式。通
过师生交互作用,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学生不仅 掌握了知识,也促进了身心发展。
3.教学过程的概念 ①教学过程 指教学活动合目的合规律地启动、建构和展开的过程。 包含几个层面的指称: 一是指以一节课为时间单位,从开始上课到下课的教学 过程; 二是指为完成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课题 的教学任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教学过程; 三是指在一个教育阶段里,比如小学期间、初中期间等, 从开学到毕业的教学过程; 四是指贯穿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的 教学过程; 五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教学过程。这里所论及 的,主要关涉前三个层面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教学过程 的价值追求,其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目的更明确, 而且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是建立在学生系统掌握 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也 更直接、更有有效。
(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
1.教学过程以师生交互作用为背景。师生的交互作用表
学生对所获知识的系统化、精确化,正确地掌握概念、
原理和公式;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与方法来认识问题,
摆脱错觉、偏见与历史局限,上升到时代的高度和先
进水平,尤其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方法;使学生树立实
事求是、一丝不苟,勇于求真的良好学风。
上述三个阶段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 一要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学科其探究学 习的情况不一样。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不同,即使自 然学科内部,不同学科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
②深入探究。即不断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提 出假设,并进行验证,弄清事物的特性、规律、因果 关系及其价值。这是探究教学的主要环节或中心环节。 探究阶段可能包含多次假设与验证,直到问题解决。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责 任感,又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精神。
③作出结论。对探究活动进行全面归纳与总结。旨在使
二、教学过程的性质 (一)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特殊的认识过程 1.教学过程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 的过程。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认识活动是教 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最突出、最基本的特点。 2.学生对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既受认识论规律的制约又 具有显著的特点。既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认识过程,又体现为学生个 体的认识过程,表现为: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
②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 的过程及其方式。具有一般活动的内涵,但又是人的 一种特殊活动。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客体 则是教学内容。而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具体展开的过 程。教学过程虽与教学活动无本质区别,但侧重点不 同。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属性 1.人为性。教学活动是人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①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体现主体的目的性,充满着 人的能动性。 ②教学过程的结构不是自然、自发的存在,而是从无到 有建构、生成的结果。 ③教学过程发生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表现为一 定的社会活动和文化形式,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
2.客观性。教学活动又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实践活动。 ①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②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客观的存在相互联系。 ③教学过程的存在、运行依赖于客观的现实条件。 3. 整体性。指教学过程在其运行、演化的过程中所表 现出来的各因素、各环节相互关联、整体发挥作用的 特点。 ①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一个整体。 ②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系统, 并有机的综合地发挥作用。 4.实践性。指教学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对人、文化及教学 本身的能动的建构特性。 ①表现为师生的交往实践。 ②表现为特殊的生活实践。 ③表现为个人的自我实践。
②国内研究: 江山野:教学过程是分层的、发展的和整体的。因 为教学任务和教育阶段是按一定顺序变化的。教 学过程是一个发展过程,有它的阶段性,那就应 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唐文中:与巴班斯基的观点基本一致,但更加强调 指出了教学结构即诸组成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的方式对于教学性质以及各因素的先在意 义。 李秉德:“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 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 成和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
二是要善于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探究的目的上来。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关于教学过程 本质的讨论
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之所以成为其本身并使其 能够区别于其他过程的属性。
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一书中有“教学过程的本质”一 节,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掌握前人 的已经认识了的知识、技能,培育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认识过 程。这是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剖析教学过程本质的首次尝试。 经历了几个阶段 50-70年代,借鉴与沿用,教学过程为特殊的认识过程; 70-80年代,大讨论,大发展,提出了“传递说”、“发展 说”; 80-90年代,相互质疑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探讨,提出 了认识——实践说、统一说、交往说、学习说、价值增值说等。 90年代后期至今,回顾、反思、展望和继续探索。
(二)问题——探究教学基本阶段 问题——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要通过积 极参与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主动发现或建构新知, 掌握其方法与程序,培养科研能力、科学态度和品行 的教学。其主要阶段: ①明确问题。教师应从必要(问题的价值)与可能(学 生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教学条件)两个维度,从教科 书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中选定,并做好准备。问题的 提出方式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或师生共同研究提 出,或教师启发下学生提出。
5.周期性。指教学过程呈现出一种波浪式螺旋前进 的过程。每一个教学周期是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单 位,具有教学过程的全部的质的特征。 6.历史性。指教学在历史中发生、存在、演化,是 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也是自身存在历史的产物。 教学过程是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动态地建构和 生成,是历史地发生、历史地发展的。教学过程 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展开,并不断地积累、复制、 生成和超越。
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行为,提供反馈,评估行
为,促进保持与迁移。共九个阶段。
二、现代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一)传授——接受教学基本阶段 传授——接受教学是指教师主要通过语言传授、演示与 示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通过知识授受 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学。其主要阶段有: ①引起求知欲。教学的起始阶段,或称为准备、导入、引 起学习诱因等。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知与不知的矛盾, 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 ②感知教材。学生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学生有 了必要的感性知识,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其理解书知识 就比较容易。学生感性认识的来源及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③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善于运用思 维方法与推理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事物的概念、原理与规 律。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学过程、教学动力、传授-接受教学、探 究-发现教学的概念。 2.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3.了解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基本观点,正确认识教学过程 的性质。
第一节 教学过程概述百度文库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1.研究教学过程的意义 有利于探寻教学基本规律。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实践的 有效开展。 2.国内外学者对教学过程的研究 ①国外研究: 日本:“教学过程系指展开教授活动和学习活动的时间流程”,或 “所谓教学过程,是让学习者学会一个单位教材的过程”。其研究 角度是一定课题的教学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过程。 苏联:克拉耶夫斯基:“教学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系统状态的更换” 教学过程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整体,一方面教学系统的结构与 功能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一方面教学系统的构成、存在、变化又 要从合目的、人为性出发。巴班斯基:“教学过程,这是教师与学 生之间有目的的、不断变化的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解决受 教育者的教养、共产主义教育和一般发展的任务”。 德国:从控制论意义上理解,着重过程的控制方面,将教学过程视 为控制学习者行为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的动力 (一)教学过程动力 的内涵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三)教学过程的组成成分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环节
一、关于教学过程环节的观点 (一)古代 中国:孔子——学、思、行;荀子——闻、见、知、行; 《中庸》——学、问、思、辨、行。朱熹——学、思,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养、切已体察、居敬持 志的读书法。 西方:苏格拉底——诘问、助产;昆体良——模仿、理 论、练习。 (二)近代 夸美纽斯——模仿、偏差、纠正。 卢梭——好奇、探究、发现。 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赖因——预备(提出问题、说明目的地)、提示(提示 新课程、讲解新教材)、联合、总结、应用。人称五 段教学法。
(三)现代
杜威: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人称五步教学 法。 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实践运用。
凯洛夫:知觉具体事物,理解事物的特点、关系或联系,
共六个环节。
布鲁纳:获得,转换,评价。 塔巴:提出归纳思维的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形 成概念,解释材料,应用原理。 加涅: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提示回忆原有知识,呈现
④巩固知识。教师应组织学生有效地复习。 ⑤运用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⑥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课堂提问、课内外作业题。培 养学生自查的习惯。 上述六个阶段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处理好“基本式”与“变式” 的关系。 二要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引导学生灵活地 从一个阶段恰到好处地发展到下一个阶段。 三是每个阶段上的主要功能因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 少的。在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通, 如学生对所学对象的感性经验很丰富,就不必再进行专 门的感知阶段。
现为师生、生生的相互作用。教学具有人为性,作为
教学要素的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是教学过程存在的 条件。教学目标的确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情感的培养等都依赖于师生交互作用。 2.师生交互作用是教学过程的手段与方法。教师的课堂
教学、师生互动等都是师生交互作用的具体形式。通
过师生交互作用,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学生不仅 掌握了知识,也促进了身心发展。
3.教学过程的概念 ①教学过程 指教学活动合目的合规律地启动、建构和展开的过程。 包含几个层面的指称: 一是指以一节课为时间单位,从开始上课到下课的教学 过程; 二是指为完成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课题 的教学任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教学过程; 三是指在一个教育阶段里,比如小学期间、初中期间等, 从开学到毕业的教学过程; 四是指贯穿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的 教学过程; 五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教学过程。这里所论及 的,主要关涉前三个层面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教学过程 的价值追求,其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目的更明确, 而且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是建立在学生系统掌握 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也 更直接、更有有效。
(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
1.教学过程以师生交互作用为背景。师生的交互作用表
学生对所获知识的系统化、精确化,正确地掌握概念、
原理和公式;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与方法来认识问题,
摆脱错觉、偏见与历史局限,上升到时代的高度和先
进水平,尤其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方法;使学生树立实
事求是、一丝不苟,勇于求真的良好学风。
上述三个阶段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 一要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学科其探究学 习的情况不一样。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不同,即使自 然学科内部,不同学科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
②深入探究。即不断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提 出假设,并进行验证,弄清事物的特性、规律、因果 关系及其价值。这是探究教学的主要环节或中心环节。 探究阶段可能包含多次假设与验证,直到问题解决。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责 任感,又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精神。
③作出结论。对探究活动进行全面归纳与总结。旨在使
二、教学过程的性质 (一)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特殊的认识过程 1.教学过程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 的过程。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认识活动是教 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最突出、最基本的特点。 2.学生对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既受认识论规律的制约又 具有显著的特点。既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认识过程,又体现为学生个 体的认识过程,表现为: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
②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 的过程及其方式。具有一般活动的内涵,但又是人的 一种特殊活动。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客体 则是教学内容。而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具体展开的过 程。教学过程虽与教学活动无本质区别,但侧重点不 同。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属性 1.人为性。教学活动是人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①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体现主体的目的性,充满着 人的能动性。 ②教学过程的结构不是自然、自发的存在,而是从无到 有建构、生成的结果。 ③教学过程发生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表现为一 定的社会活动和文化形式,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
2.客观性。教学活动又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实践活动。 ①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②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客观的存在相互联系。 ③教学过程的存在、运行依赖于客观的现实条件。 3. 整体性。指教学过程在其运行、演化的过程中所表 现出来的各因素、各环节相互关联、整体发挥作用的 特点。 ①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一个整体。 ②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系统, 并有机的综合地发挥作用。 4.实践性。指教学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对人、文化及教学 本身的能动的建构特性。 ①表现为师生的交往实践。 ②表现为特殊的生活实践。 ③表现为个人的自我实践。
②国内研究: 江山野:教学过程是分层的、发展的和整体的。因 为教学任务和教育阶段是按一定顺序变化的。教 学过程是一个发展过程,有它的阶段性,那就应 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唐文中:与巴班斯基的观点基本一致,但更加强调 指出了教学结构即诸组成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的方式对于教学性质以及各因素的先在意 义。 李秉德:“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 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 成和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
二是要善于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探究的目的上来。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关于教学过程 本质的讨论
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之所以成为其本身并使其 能够区别于其他过程的属性。
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一书中有“教学过程的本质”一 节,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掌握前人 的已经认识了的知识、技能,培育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认识过 程。这是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剖析教学过程本质的首次尝试。 经历了几个阶段 50-70年代,借鉴与沿用,教学过程为特殊的认识过程; 70-80年代,大讨论,大发展,提出了“传递说”、“发展 说”; 80-90年代,相互质疑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探讨,提出 了认识——实践说、统一说、交往说、学习说、价值增值说等。 90年代后期至今,回顾、反思、展望和继续探索。
(二)问题——探究教学基本阶段 问题——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要通过积 极参与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主动发现或建构新知, 掌握其方法与程序,培养科研能力、科学态度和品行 的教学。其主要阶段: ①明确问题。教师应从必要(问题的价值)与可能(学 生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教学条件)两个维度,从教科 书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中选定,并做好准备。问题的 提出方式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或师生共同研究提 出,或教师启发下学生提出。
5.周期性。指教学过程呈现出一种波浪式螺旋前进 的过程。每一个教学周期是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单 位,具有教学过程的全部的质的特征。 6.历史性。指教学在历史中发生、存在、演化,是 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也是自身存在历史的产物。 教学过程是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动态地建构和 生成,是历史地发生、历史地发展的。教学过程 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展开,并不断地积累、复制、 生成和超越。
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行为,提供反馈,评估行
为,促进保持与迁移。共九个阶段。
二、现代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一)传授——接受教学基本阶段 传授——接受教学是指教师主要通过语言传授、演示与 示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通过知识授受 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学。其主要阶段有: ①引起求知欲。教学的起始阶段,或称为准备、导入、引 起学习诱因等。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知与不知的矛盾, 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 ②感知教材。学生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学生有 了必要的感性知识,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其理解书知识 就比较容易。学生感性认识的来源及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③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善于运用思 维方法与推理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事物的概念、原理与规 律。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