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瓢虫
马铃薯瓢虫的防治和治疗
进一步了解马铃薯瓢虫的生活习性,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提 供依据。
生物学特性研究
深入研究马铃薯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如繁殖、越冬、迁徙等行为 ,寻找防治的关键节点。
生态平衡研究
研究马铃薯瓢虫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 作用,寻求保持生态平衡的防治方法。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跨国合作
02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残留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减少瓢虫的
栖息和繁殖场所。
轮作换茬,避免与茄科植物连作,以降低瓢虫的繁殖和为害。
03
生物防治
利用瓢虫的天敌,如捕食性瓢虫、寄生蜂等,控制瓢虫的 数量和为害。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Bt乳剂等,对瓢虫进行防 治。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如敌百虫、辛硫磷等,对瓢虫进行杀灭。
生活习性
繁殖
马铃薯瓢虫一年可繁殖多 代,以成虫越冬。
食性
马铃薯瓢虫成虫和幼虫均 以茄科植物为食,如马铃 薯、茄子、青椒等。
栖息地
马铃薯瓢虫主要栖息在茄 科植物附近,常在叶片背 面产卵。
02
马铃薯瓢虫的防治
农业防治
01
种植马铃薯时,选择无虫源地块,并选用早熟品种,尽早播种 ,避开瓢虫为害的高峰期。
马铃薯瓢虫的防治和治疗
2023-11-07
目 录
• 马铃薯瓢虫简介 • 马铃薯瓢虫的防治 • 马铃薯瓢虫的治疗 • 马铃薯瓢虫的预防措施 • 马铃薯瓢虫防治和治疗的问题与挑战 • 马铃薯瓢虫防治和治疗的未来展望
01
马铃薯瓢虫简介
分布与危害
分布
马铃薯瓢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
危害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蜘蛛等天敌生物,控制马铃 薯瓢虫的数量。
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
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
马铃薯瓢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其防控非
常必要。
下面就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进行浅述。
1、瓢虫的生命周期
瓢虫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幼虫期为最危险的阶段,因
为幼虫的食量很大,可以对作物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害。
成虫期则是瓢虫数量爆发的高峰
期。
2、马铃薯瓢虫的生活习性
马铃薯瓢虫喜欢潮湿和阴暗的环境,一般在植被茂密的地方或阴凉处出现,白天隐藏
在叶片下面或土上,晚上开始活动觅食。
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与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春季和夏季是瓢虫的高发期,温度适合幼虫的发育,雨水充沛同样也是瓢虫大量繁殖的原因。
1、环境调节
马铃薯瓢虫喜欢潮湿和阴暗的环境,因此在瓢虫大量滋生的地方应尽量保持土壤干燥,减少湿度。
同时,定期清除杂草,促进风通,增强露天阳光的照射,对于防控瓢虫也有一
定作用。
2、化学防治
常用的化学防治方式是使用杀虫剂,如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
但应注意剂
量和使用方法,避免杀伤有益昆虫,同时避免产生残留。
在使用杀虫剂时,应注意选择低毒、高效、环保的产品。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式包括人工捕捉、机械除虫和鱼类防治等。
人工捕虫可采用手拿蚊帐、网袋、竹篮等工具收集,机械除虫可用大功率吸尘器吸尘、喷洒水等,鱼类防治可利用鲤鱼、鳝鱼、草鱼等捕食瓢虫。
综上所述,防治马铃薯瓢虫需要注意环境调节、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综合运
用多种措施,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马铃薯瓢虫的效果。
马铃薯瓢虫发生与防治
生活史及习性
成虫将卵产于叶背,卵成块,卵粒排列疏松。马铃薯瓢虫虽为杂食性,但 成虫必须取食马铃薯才能产卵,幼虫不取食马铃薯则不能正常发育。因此,该 虫的发生与马铃薯的栽培存在密切关系。其它习性与茄二十八星瓢虫相似。 成虫白天活动和取食,以10~16时最为活跃。假死性强,受惊动时落地不 动,并分泌黄色黏液。成虫羽化后3~4 d开始交配,一生交配多次,交配后2 ~3 d开始产卵。成虫于叶背产卵,常20~30粒在一起,但卵粒排列较疏松。 单雌产卵26~931粒,平均约300粒。马铃薯瓢虫成虫必须取食马铃薯叶片才
虫剧烈。幼虫共4龄。老熟幼虫多在寄主植物的表面或背面、茎秆上及杂
草上化蛹。
六、发生条件
(一)温度 马铃薯瓢虫越冬死亡率与第二年发生数量有密切关系。影 响越冬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越冬成虫入土的深度、温度高低、土壤干燥程度 等。冬季骤冷或积雪不厚可冻死大量的越冬成虫。 马铃薯瓢虫成虫产卵最适温度为22-28 ℃,30 ℃以上即使产卵亦不能孵
防治措施
(三)、生物防治: 用马铃薯上的瓢虫体液5克兑水5公斤喷洒,防治马铃薯上的瓢虫,第 二天瓢虫死亡率达70.9%,5天后 基本上找不到瓢虫,防治效果高于敌敌畏。 用苏云金杆菌制剂每亩用制剂50~100克兑水喷雾。
形态特征
二、茄二十八星瓢虫
成虫与马铃薯瓢虫形态相似,但其体型较小,体长约6mm,体
半球形,黄褐色。体表密生黄色细毛。前胸背板上多具6个黑点, 有时中间的4个小黑点常连成1个横而长的大黑斑;每个鞘翅上各有 14个黑斑,鞘翅基部3个黑斑后方的4个黑斑几乎在一条直线上, 这是与马铃薯瓢虫的显著区别。两鞘翅会合处的黑斑不相连。
一、分布
茄二十八星瓢虫:辽宁(大连)、河北、河南、山东、陕西 、江苏、浙江、安徽、四川、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湾 、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等。
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
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
马铃薯瓢虫是一种严重危害马铃薯、茄子、番茄等植物的害虫。
其发生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气候、农田管理等。
在气候方面,马铃薯瓢虫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并且对日照时间敏感,白昼长时,它们繁殖速度就会较快。
在农田管理方面,早期的病虫害防控工作不到位,使得害虫繁殖生存的环境比较适宜。
对于马铃薯瓢虫的防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为主,注意防护:在马铃薯生态系统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适当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有效控制土壤排水、保持适宜湿度、温度、光照等。
2. 选用抗虫品种:通过选用抗虫品种,直接减少了害虫的繁殖速度,降低了害虫损失。
3. 机械防治:使用生物或植物药物并配合机械防治技术,有效地杀灭害虫,避免害虫对药剂的抗性发生。
同时,采用马铃薯瓢虫陷阱捕虫等机械防治方法,将害虫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4. 合理使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在害虫发生严重情况下,可以选择合理的生物、化学农药。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马铃薯瓢虫特效杀虫剂,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能够快速高效地杀灭害虫。
在实际防控中,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学习害虫生物学知识,确保整个防治过程的科学化和有效性。
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马铃薯 瓢虫 的发生规律与 防治技术
徐金兰 徐 金龙 闫学凯
( 黑龙 江省绥化 市北林 区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黑龙江 绥化 12 6 ) 02 5 马铃薯 是我 国南北方普遍 栽培 的作物之一 ,也是北 林
区的 四大 主栽 作 物 之 一 , 它作 为 当地 的 重 要 经 济 作 物 ,不
点有 1 或2 相 接 触 。 对 对
() 2及时处理残 株 ,清洁 田园 。在 马铃薯收获后 ,及时 处理 残株 ,可 消灭大量 残留的 马铃薯瓢 虫 ,减少成 虫转移 为 害和 越 冬 虫源 基 数 。 () 3在成 虫越 冬期 不食 不动 的薄 弱环 节 ,检查越 冬场所 , 搜杀群集的越冬成虫 。 () 4灯光诱杀 。利用 马铃薯瓢 虫的趋光 性 ,设 置黑 光灯
期 ,先取食杂草后转移马铃薯 田为害。7 下旬 ~8 ] l f Y上旬出 现新的一代成 虫 ,部 分取食并繁殖第2 。羽化较晚的成虫 代
仅 取 食 或 交 尾 产 卵 ,至 9 下 旬 与 第 2 成 虫 一 起 迁 移 准 备 月 代 越冬 。
马铃薯 瓢虫属 于完全变 态 昆虫。7 ) 间 ,田间可同 ~81 时见到卵 、幼虫 、蛹 、成 虫4 虫态 ,此时是 两代幼虫和成 个
集越 冬 ,越冬成 虫第2 年春 ,黑龙江地 区约在 5 月下旬 日平
均 温 度 达 到 1  ̄ 上 时 开 始 活 动 ,达  ̄ 2  ̄ 进 入 活 动 盛 6C以 10 C时
但供应给 当地及周边 市县 ,而 且还在每 年的春 季调运到 吉 林 、辽宁 等地做种 薯。然而 ,由于连年 种植 ,农民防病 虫 害意识差 ,农 事管理较 粗放 ,在 生产 中常因发生 病虫害而 减产 ,给农 民带来 经济 损失 ,危 害 了该 区 马铃薯 的生 产 。 其 中,马铃薯 瓢虫就是 北方马 铃薯生产 中值得 注意的重 要 害虫之一 。为 此 ,我们 就其形 态特征 、生活 习性 、防治 方 法等作了进一步研究 。
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
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1. 引言1.1 介绍马铃薯瓢虫马铃薯瓢虫,学名丽瓢虫,属于鞘翅目瓢虫科,是一种常见的害虫。
成虫体长约7-9毫米,身体呈卵圆形,前胸背板黑色,后胸背板和鞘翅红色,斑点分散不规则。
幼虫呈灰褐色,体长约10毫米,形状略呈弧形,表面有少量小刺。
马铃薯瓢虫以马铃薯为主要寄主,也可危害茄子、番茄等作物。
危害主要表现为咬食植物叶片和嫩芽,造成叶片被咬食出现小孔,叶缘呈锯齿状,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可致植株死亡。
由于马铃薯瓢虫繁殖力强,发生迅速,且损害严重,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农作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接下来将介绍马铃薯瓢虫的生命周期与发生规律,以及针对其危害提出的防控对策。
1.2 研究背景马铃薯瓢虫是一种严重危害马铃薯的害虫,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随着气候变暖和全球化的影响,马铃薯瓢虫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改变和农药使用量的增加,马铃薯瓢虫对化学农药的抗性也日益加剧,传统的防治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研究马铃薯瓢虫的生命周期和发生规律,分析其对马铃薯的危害及影响,寻找适合的防控对策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如何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手段,提高农民对防治措施的认识和应用技能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对马铃薯瓢虫的监测与预警,并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手段,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马铃薯瓢虫的发生,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危害,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
2. 正文2.1 马铃薯瓢虫的生命周期与发生规律马铃薯瓢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其生命周期与发生规律对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瓢虫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卵期一般为5-7天,幼虫期约为15-20天,蛹期为7-10天,整个生命周期大约为30-40天。
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受气温、湿度、天敌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
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摘要】马铃薯瓢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对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从瓢虫的生命周期、危害和防控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主要与气候和环境条件有关,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瓢虫主要以马铃薯叶片和嫩芽为食,引起叶片被啃食、凹陷或甚至被完全破坏。
为了有效防控马铃薯瓢虫,可以采取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综合措施,避免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加强监测和防治意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是有效防控马铃薯瓢虫的重要方法。
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马铃薯瓢虫对田间作物的损害,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关键词】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生命周期、危害、防控方法、生物防治、监测、综合防治、化学农药。
1. 引言1.1 什么是马铃薯瓢虫马铃薯瓢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其学名为Epilachna varivestis Mulsant,属于鞘翅目瓢虫科。
成虫体长约6-9毫米,形态较为美观,身体呈半球形,颜色为橙红色或橙黄色,具有黑色的斑纹。
马铃薯瓢虫主要以马铃薯为食,也可在茄子、番茄等植物上发现其踪迹。
其幼虫则是主要的危害因素,可以造成马铃薯叶片被啃食,影响光合作用,严重者甚至导致叶片黄化和凋落。
由于马铃薯瓢虫繁殖力强,繁殖迅速,一旦发生大面积危害,将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造成重大影响。
及时了解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及有效防控对策,对于保护马铃薯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2 瓢虫为什么会对马铃薯造成危害瓢虫是一种昆虫,通常被认为是农田中的“好虫”。
有一种瓢虫却会给马铃薯带来危害,那就是马铃薯瓢虫。
马铃薯瓢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害虫,主要危害马铃薯及其他茄果作物。
那么,为什么瓢虫会对马铃薯造成危害呢?马铃薯瓢虫是一种植食性昆虫,主要以马铃薯的嫩叶、嫩芽和嫩果为食。
它们会在马铃薯上产卵,并孵化成幼虫后开始大量进食。
这些幼虫会造成马铃薯植株叶片被啃食,导致叶片枯黄、凋萎甚至死亡。
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
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马铃薯瓢虫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害虫,对马铃薯、茄子等作物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从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对作物的危害以及防控对策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1.1 存活越冬马铃薯瓢虫的越冬成虫在土壤中越冬,待春季来临后,成虫开始活动,主要以马铃薯、茄子等作物为食。
1.2 繁殖季节马铃薯瓢虫一年内可以发生多代,特别是在气温适宜的季节,其繁殖速度非常快,对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二、瓢虫对作物的危害2.1 破坏叶片马铃薯瓢虫的幼虫主要以叶片为食,啃食叶片会导致植物叶片变黄、枯萎,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2.2 传播病害马铃薯瓢虫在啃食叶片的过程中,会将病原菌带入植物组织内,导致植物感染病害,如马铃薯晚疫病、烟草花叶病等,加剧了作物的病害发生。
2.3 经济损失由于马铃薯瓢虫的大量繁殖和破坏,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减产,严重时甚至导致作物的死亡,给农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瓢虫的防控对策3.1 生物防治通过引进天敌,如蚜虫寄生蜂、天敌瓢虫等,来控制马铃薯瓢虫的数量,降低害虫对作物的危害程度。
及时使用有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以杀死成虫、幼虫和卵,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对作物的危害。
3.3 种植抗虫品种选择抗虫品种进行种植,这些品种对马铃薯瓢虫有一定的抗性,可以减少害虫对作物的危害。
3.4 合理田间管理采取合理的农业措施,如间作、轮作、翻耕和秋茬等,以减少害虫发生的适宜环境,降低害虫的发生数量。
3.5 加强监测预警对田间作物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害虫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害虫对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马铃薯瓢虫是一种严重危害作物的害虫,其发生规律、对作物的危害以及防控对策需要引起农民和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减少瓢虫对作物的危害,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
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
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
马铃薯瓢虫是一种对马铃薯、茄子、番茄等烟叶科植物危害较大的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幼虫和成虫对植株叶片进行食害,给植株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做好防控工作,我们有必要了解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以及相应的防控对策。
一、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
1.幼虫期:马铃薯瓢虫的幼虫主要在夏季孵化,孵化孵时期大约需要7-10天,孵化后进入幼虫期。
幼虫期通常持续2-3周不等,这个时期是其为害植株的高峰期。
2.成虫期:马铃薯瓢虫的成虫期主要在秋季,成虫在成熟株叶和残株上繁殖产卵,一般能持续繁殖2-3个月。
3.越冬期:马铃薯瓢虫的成虫部分会在寒冷的冬季选择一些安全的环境进行越冬,等待来年孵化。
二、对马铃薯瓢虫的防控对策
1.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对抗马铃薯瓢虫,如天敌食蚜小蜂等,通过天敌种群的增加和自然繁殖来控制瓢虫的数量。
2.物理防治:在马铃薯、茄子等作物上搭建隔离网,遮挡瓢虫对植株的侵害,减少危害程度。
3.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喷洒枯井对马铃薯瓢虫进行防治,但使用农药需谨慎,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灭虫灯诱捕:在马铃薯瓢虫的活动高峰期,在田间架设灭虫灯,利用光源吸引马铃薯瓢虫飞到灭虫灯上被捕获。
5.合理旋作:通过合理的植物轮作方式,减少瓢虫的寄主植物,从而减少马铃薯瓢虫的滋生和传播。
对于防治马铃薯瓢虫,我们需要结合上述的几种防治措施,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合理施用农药,适当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减少瓢虫的传播和滋生,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还需要及时清理和处理作物残体,减少马铃薯瓢虫的滋生环境,从而达到控制和预防马铃薯瓢虫的目的。
马铃薯瓢虫防治方法
马铃薯瓢虫防治方法
马铃薯瓢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是马铃薯田里的“小偷”,会吃掉马铃薯的叶子和茎,导致马铃薯产量下降。
为了防止马铃薯瓢虫对作物的损害,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防治。
一、常规防治方法
1.清洁田间杂草和垃圾,减少瓢虫的藏身之处。
2.适时翻耕,瓢虫的卵和幼虫会被翻出来,减少它们的数量。
3.在田间设置黄色粘虫板,利用瓢虫对黄色的敏感性,将它们吸引到板上,从而控制它们的数量。
二、生物防治方法
1.引入天敌。
瓢虫的天敌有很多,比如寄生蜂、蚜茧蜂、食虫鸟等。
这些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瓢虫的数量,从而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2.使用昆虫杀菌剂。
昆虫杀菌剂可以杀死瓢虫,但对其他昆虫和环境影响较小,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防治方法。
三、物理防治方法
1.用棉纱绕在茎上,棉纱上涂抹一层较浓的石硫合剂,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瓢虫爬上茎叶。
2.使用黄色粘虫板。
瓢虫对黄色敏感,可以将黄色粘虫板放在田间,吸引瓢虫上去,从而控制它们的数量。
四、化学防治方法
1.使用杀虫剂。
杀虫剂可以杀死瓢虫,但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
2.使用熏蒸剂。
熏蒸剂可以杀死瓢虫及其卵,但需要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使用时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使用。
防治马铃薯瓢虫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不断调整和改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
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马铃薯瓢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马铃薯等茄科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它是一种鞘翅目昆虫,成虫体长约7-10毫米,体型较小,呈卵圆形,背部有10条明显的纵线,颜色为橙黄色或红色。
成虫和幼虫都以马铃薯的叶片为食,严重破坏马铃薯的叶片和茎部,减轻光合作用,导致马铃薯产量下降。
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主要受气候环境的影响。
马铃薯瓢虫是季节虫,气温是影响马铃薯瓢虫发生的关键因素。
幼虫在气温20℃左右孵化,发育速度较快,而在低于10℃和高于30℃的温度下发育速度较慢。
马铃薯瓢虫的成虫趋光性强,喜欢在阳光下活动,成虫活动力强,飞行能力较强,飞行速度约为12-15千米/小时,可以远距离迁飞。
为了有效防控马铃薯瓢虫,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多样化种植:通过合理安排作物轮作,减少马铃薯的连作,可以降低瓢虫虫口压力,减少瓢虫的发生。
金字塔马铃薯品种,选择抗性强的品种种植也是有效控制瓢虫的一种方法。
2. 清除越冬虫源:在农作物收获后,清除茄科植物的残茬和茄科杂草,以减少越冬瓢虫的存活率。
3. 机械防治:利用瓢虫对光的趋性,设置黄色粘虫板或人工捕捉器具,吸引并捕捉瓢虫,起到机械防治的效果。
4. 生物防治:利用瓢虫的天敌和寄生蜂等生物控制瓢虫的数量。
可以引入拟寄生姬小蜂(Tetrastichus coelomae)等利于马铃薯瓢虫的天敌,对其进行生物防治。
5. 化学防治:在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如轮作作物生长初期和马铃薯生长旺盛期,可以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防治。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剂型和控制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马铃薯瓢虫是一种对马铃薯和茄科植物造成严重威胁的害虫,其发生规律主要受气候环境的影响。
要有效防控马铃薯瓢虫,可以通过多样化种植、清除越冬虫源、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手段进行防控。
马铃薯常见虫害该咋防治
物理防治
黑光灯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吸引并捕杀害虫。
糖醋液诱杀
根据害虫的趋味性,制作糖醋液诱杀害虫。
人工捕杀
对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害虫,如蝗虫、蟋蟀等,可以采取人工捕杀 的方式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1 2
使用杀虫剂
针对不同的虫害,选择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雾防 治。如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都是常用的马 铃薯杀虫剂。
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01
02
03
提高产量和品质
通过防治虫害,可以提高 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提 高农业生产效益。
保障食品安全
有效的虫害防治可以减少 农药使用量,保障食品安 全和生态环境。
降低经济损失
虫害对马铃薯生产造成很 大的经济损失,防治虫害 可以降低损失,提高农民 收益。
02
马铃薯常见虫害识别
地下害虫
蛴螬
幼虫在地下啃食马铃薯块 茎,导致马铃薯品质下降 、产量降低。
蝼蛄
成虫和幼虫在地下活动, 破坏马铃薯根系,导致植 株枯萎。
地老虎
幼虫啃食马铃薯块茎,造 成严重损失。
地上害虫
蚜虫
吸食马铃薯叶片汁液,影响植株生长,并传播病毒病 。
菜青虫
幼虫啃食马铃薯叶片,留下孔洞,影响光合作用和产 量。
马铃薯叶蝉
成虫和幼虫吸食马铃薯叶片汁液,导致叶片枯黄、脱 落,影响产量和品质。
03
马铃薯虫害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马铃薯品种对虫害的抗性有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抗虫 性强的品种能有效减少虫害发生。
轮作倒茬
避免连作,采取轮作倒茬的方式,减少虫害的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杂草、深耕松土,保持田间的通风透光,降低虫害的发生 概率。
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
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马铃薯瓢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其危害主要集中在马铃薯、番茄等作物上。
由于其数量繁殖快、危害大,给农作物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对其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1. 适宜生长环境马铃薯瓢虫主要分布在我们国家北方地区,适宜生长的气温为15℃-30℃,湿度为70%-90%,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这些条件对马铃薯瓢虫的生长繁殖有重要影响。
2. 生命周期马铃薯瓢虫的生命周期一般为25-40天。
卵期约4-7天,幼虫期约10-15天,蛹期约7-10天,成虫寿命为20-30天。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马铃薯瓢虫一年可发生多代。
3. 危害程度马铃薯瓢虫主要危害马铃薯叶片,其成虫和幼虫会以叶肉为食,造成叶片枯黄、卷曲,严重的甚至导致整株植株死亡。
马铃薯瓢虫也会对番茄等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二、防控对策1. 防控技术措施(1)物理防治:定期清理田间草杂,保持通风良好,利用高温蒸汽灭虫等方法,减少瓢虫的滋生来源。
(2)化学防治:农民可选用含有氨基甲酸、氨基甲酸脂等有效成分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3)生物防治:使用寄生瓢虫等天敌对成虫和幼虫进行控制,减少瓢虫的数量。
2. 种植多样化为了减少马铃薯瓢虫对单一作物的危害,可以在田间进行作物轮作,并合理对土壤中的养分进行调节,减少虫害发生的可能。
3.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提高植物的免疫力,从而减少瓢虫的危害程度。
4. 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定期对田间的作物进行观察,发现瓢虫危害的迹象,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预防虫害的扩散。
5.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户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马铃薯瓢虫的防治意识,培养农民的防治虫害的能力,对于减少瓢虫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防治马铃薯瓢虫,应该综合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防治方法,结合从田间管理、栽培技术、作物种植布局等方面入手,制定全面、系统的防治对策,力求将瓢虫对作物的危害降到最低。
马铃薯瓢虫的防治和治疗
马铃薯瓢虫的防治和治疗什么是马铃薯瓢虫?马铃薯瓢虫俗称马铃薯甲虫,是一种食草性昆虫,主要危害作物为马铃薯植株。
马铃薯瓢虫的幼虫在地下侵蚀马铃薯块茎,导致掉粒、减产,浅色品种严重时会造成块茎表皮被破坏和小棕斑点,严重感染影响市场价值。
马铃薯瓢虫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如欧美、北非和西亚等地区,我国北方作为主要产区,也广泛分布。
马铃薯瓢虫的防治措施农业控制农业措施包括适时播种、早晚播种、经常拼耕、使用健康种子、深松土壤、养护作物、适时施肥、清除作物残留物等。
1. 适时播种:应该在马铃薯瓢虫成虫出现前,提早种植; 2. 早晚播种:其实就是将品种在开花和出土之间进行种植,可能对马铃薯瓢虫成虫的出现时间产生影响; 3. 拼耕:因为马铃薯瓢虫过冬在田野里,而一些种地方法,如拼耕,每年可以破坏大部分这些昆虫羽化的聚居区; 4. 使用健康种子:使用壮苗播种,可以提高马铃薯植株的抗病能力,使马铃薯瓢虫难以扰动; 5. 深松土壤:马铃薯瓢虫幼虫栖息在土壤中,深松和使用深犁可以帮助破坏它们的卵和幼虫; 6. 养护作物:要注意施肥和根除杂草,使马铃薯植株生长健壮,提高产量和品质;7. 适时施肥:良好管理马铃薯植株,能提高抵抗病害的能力(特别是营养与缺陷); 8. 清除作物残留物:每个库储蓄成功后,应该清除残留物,以减少昆虫和作物菌。
化学控制化学控制就是使用一定的化学药品来控制马铃薯瓢虫的数量。
大约有9种用来治疗和控制的化学药品。
1. 嘧菌酯(abamectin): 能有效控制马铃薯瓢虫成虫; 2. 灰蝶蒽醌: 对幼虫有所排斥作用; 3. 青蒿素: 对马铃薯瓢虫早期的幼虫有短期药效,随着基因种群的发展,抵抗力逐渐上升; 4. 氯氟助农: 防治马铃薯瓢虫成虫,其毒性作用比嘧菌酯略弱,虱螨学早期对马铃薯瓢虫的抗药性不是很严重; 5. EMPOSKILL (堆妥(国防杀虫剂)):是被多种蚜虫寄生的玫瑰丁茂产物。
EC(水性乳剂)和WP,类似于蚁自制剂,是一种胁迫性农药,没有传统杀菌剂的成分,对环境不会造成持续污染; 6. 蒟醇甲洛布(imidacloprid): 适用于幼虫期安全,易于初始化大规模防治方案协作; 7. 稻草灰油 : 马铃薯瓢虫对该物性较敏感和易滑动性的液体化学控制处理该方法; 8. 辅酮(acephate) : 可能会被嘧虫酯等其他化学物质抑制; 9. 结(返)菌胺拜: 对瓢虫丝球菌发生毒性作用。
马铃薯瓢虫发生特点及科学防控措施
成虫装入盆中,然后集中杀灭, 以减少成虫数量 ; 根据虫卵颜色 鲜艳、容易找到的特点,结合农 业活动人工清除卵块,可以减少 卵块的数量,减少害虫 ; 及时处 理马铃薯收获后田间的残株、枯 枝、杂草,可以消灭大量的残虫,措施
圆形,淡黄色,背面有稀疏细毛 及黑色斑纹,尾端包着末龄幼虫 的蜕皮。
马铃薯瓢虫幼虫
马铃薯瓢虫别名大二十八星 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在我国 各地都有发生,主要为害的农作 物是马铃薯和茄子。马铃薯瓢虫 的成虫、幼虫都能为害,它们聚 集在叶背咬食叶肉,最后只剩下 叶脉,形成网状,使叶片和植株 干枯呈黄褐色,严重危及马铃薯 的生产安全。为此,笔者总结了 近年来马铃薯瓢虫发生为害情况 及特点,并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 以期为做好马铃薯瓢虫的监测预 警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550500 贵州省福泉市农业 农村局 曾征 陈阳琴
42 农家科技
为害马铃薯,多以叶片背面为食。 成熟后,在受损叶片或附近杂草 上化蛹。化蛹时,腹部末端附着 在叶片上。蛹期 5 ~ 7 天。
四、马铃薯瓢虫为害症状 马铃薯瓢虫主要以茄科植物 ( 茄子和马铃薯 ) 为食,成虫和幼 虫都可以吃叶、果实和嫩茎。成 虫和幼虫以叶肉残留表皮为食, 形成透明致密的条状凹槽,然后 变成棕色斑点。受伤的叶子经常 萎缩和干燥,严重的情况下,植 物停止生长或枯萎,使叶片丧失 光合作用的能力,进而影响作物 的 产 量, 造 成 的 生 产 损 失 不 可 估量,大发生年份可使作物减产 30% ~ 50%。受害果实被咬成凹 纹,逐渐变硬,有苦味,造成马 铃薯的品质降低,影响商品价值。
马铃薯瓢虫怎么治 马铃薯瓢虫的防治技术
马铃薯瓢虫怎么治马铃薯瓢虫的防治技术马铃薯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
别名二十八星瓢虫。
主要为害作物与寄主有马铃薯、茄子、青椒、彩色甜椒、菜用大豆、豆类、瓜类、玉米、白菜等蔬菜。
在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马铃薯瓢虫的危害日趋加重,给马铃薯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那么马铃薯瓢虫怎么治呢?今天就来介绍一下马铃薯瓢虫的防治技术。
1、马铃薯瓢虫的发生特点1.1寄主植物分部广泛马铃薯瓢虫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虫,据调查,寄主有20余种,主要是马铃薯、茄子、辣椒、豆类、瓜类,还有蔓陀萝、灰菜、野苋菜、酸浆等栽培或野生植物。
这些植物在本地分布极为广泛,从而为马铃薯瓢虫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环境和充足的食料,形成了马铃薯瓢虫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2越冬成虫卵期长,繁殖量大,为害时间长根据调查观察,马铃薯瓢虫产卵期长达1~2个月,6月上、中旬是越冬成虫为害和产卵盛期。
卵堆产,一般10~40粒为1卵块,最多50粒为1卵块,卵粒排列不规则,一头雌虫一般产卵300~400粒,并有多次交尾多次产卵习性。
马铃薯瓢虫在府谷县一年发生1~2代,以成虫在发生地附近背风向阳的石缝、草丛、土块下越冬。
第2年4月中下旬外出至蔓陀萝、枸杞等杂草上活动,5月中旬以后,逐渐迁移在马铃薯、茄子上进行为害,6月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7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为害期,8月中旬羽化为成虫,8月下旬开始化蛹,10月上旬开始潜伏越冬。
1.3生活史不整、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为了更好掌握马铃薯瓢虫的生活史,在府谷镇桑园梁马铃薯试验田设立观察点,据观察,7月上旬可见到越冬成虫、卵和幼虫,7月下旬可见新羽化的成虫。
可见,7月底―8月上旬是越冬代和1代成虫重叠发生期。
因虫态重叠,便有1代成虫与2代卵和幼虫的同时出现。
形成7月下旬―8月份为马铃薯瓢虫严重为害期。
1.4为害程度与播期、地类有密切关系为了全面掌握马铃薯瓢虫在府谷县的发生规律及特点,在府谷碛塄农业园区、清水镇、木瓜镇等乡镇设立固定系统监测点,在6月中旬―8月中旬分别对播期不同和地类不同的马铃薯田块为害虫态(成虫和幼虫)进行了调查统计;5月中旬前播种的田块和5月中旬后播种的田块虫量平均为396.3头/百株、287.2头/百株;水浇地、川坝地、山旱地平均分别为:552.5头/百株,314.5头/百株,158.6头/百株,与历年观察情况基本一致。
马铃薯瓢虫的生活史及发育生物学
.
:
观 察方法
1
生 活史观 察 在豫 西 山 区 架川县 三 川 乡的三 川村 和卢 氏县 杜关 乡南盘 村 设 点观察
。
观察 点选 有代表
,
性 且 四 周有 自然 越冬 场所 的 田 块 定株
态 发 生及转 移情 况
1 2
.
5
点 5 0 株 每年 春季 开 始 3一 5 天 观察一 次 记 录各 虫
1 在 我省马 铃 卜s 猖 撅为 害〔 0 一5 0 % 薯 主产 区 的豫 西 山 区 亦 常 发 成灾 引 起 减产 3 198
,
。
我们于
一
1993
年 在研 究对 该虫 的综 合 防治理论 与 技术 的过 程 中
,
, 一润
,
对 该虫 的生 活 史 及 生 物
学 特性 进行 了观 察 现将 结果 整理如 下 1
、 、 、 、
近转 移 到 菜 豆 南 瓜 茄子 蕃 茄 白菜 上取 食为 害 也 可 取食 泡桐 月 上 中旬陆 续越 冬
。Hale Waihona Puke ,、藻草 等 多种 植 物 直 至
0 1
其 生 活史 如表 1 1 表 1 马铃薯 橄虫 年生 活史 ( 月
+ +
5
。
9
1 )油 8 一 199
8
_
1一 4
月
+
.
6
月
+ +
7
: , , ,
生一代 少 部分 个体发 育 早 一 代成虫 很长 世代 重 叠 严 重
,
。 。
7
月 中旬 前 即产 卵 可 以 完成
、 、
,
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
浅述马铃薯瓢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马铃薯瓢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马铃薯等作物的危害极大,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马铃薯瓢虫的发生规律是比较明显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季节性发生:马铃薯瓢虫主要在春季和夏季活动繁殖,这是其发生的高峰期。
在秋季和冬季,由于天气变冷,它们会进入休眠状态,数量相对减少。
因此,春季和夏季是防治马铃薯瓢虫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强防控。
2.危害面广:马铃薯瓢虫不仅对马铃薯有害,还会侵害茄子、番茄、辣椒等作物。
因此,当发现马铃薯瓢虫时,需要对周边作物进行检查和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繁殖能力强:马铃薯瓢虫的生殖能力非常强,一个雌虫能产下200多颗卵,孵化后继续繁殖,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
因此,及早发现马铃薯瓢虫并采取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马铃薯瓢虫的防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用药:在防治马铃薯瓢虫时,应注意选择有毒效果好、保护作物好的农药,并依据具体的害虫密度进行施药。
同时,也应注意药品的剂量、使用方式和安全间隔期。
2.培育天敌:马铃薯瓢虫有多种天敌可以利用,如天牛、蜻蜓、猫头鹰等。
农民可以通过引进天敌的方式来控制马铃薯瓢虫的繁殖,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加强田间管理:定时清除杂草、清理落叶,及时翻地,加强土壤肥力管理,保持作物的强健生长,提高抗虫能力,从而减少马铃薯瓢虫的数量。
4.科学防治:在防治马铃薯瓢虫时,应进行科学的调查、预测,及时确定防治时间、方法和方案,并配合天气和温度变化等因素,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总之,马铃薯瓢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防治工作需要加强。
农民应注意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定期进行田间管理和控制,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马铃薯瓢虫的数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三月马铃薯瓢虫的防治和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增加农民负担
为防治三月马铃薯瓢虫,农民需要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 加农业生产的成本。
对其他农作物的危害
破坏其他农作物
三月马铃薯瓢虫可侵害多种农作物,如茄子、辣椒 、番茄、豆类等,造成这些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
增加农业防治难度
三月马铃薯瓢虫的侵害增加了农业防治的难度和复 杂性,因为需要同时考虑多种作物的防治。
三月马铃薯瓢虫的防治和治疗
2023-11-11
目录
• 三月马铃薯瓢虫简介 • 三月马铃薯瓢虫的危害 • 三月马铃薯瓢虫的防治 • 三月马铃薯瓢虫的治疗 • 三月马铃薯瓢虫的预防措施 • 三月马铃薯瓢虫的成功防治案例
01
三月马铃薯瓢虫简介
Chapter
瓢虫的种类和分布
瓢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全球各地均有分布。 三月马铃薯瓢虫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区。
化学防治
药剂选择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 的化学农药,如吡虫啉、 氟虫腈等。
施药时间
在马铃薯瓢虫卵孵化高峰 期或幼虫发生初期进行施 药,效果较好。
施药方法
采用喷雾方式进行施药, 注意要均匀喷洒,不漏喷 、不重喷。
04
三月马铃薯瓢虫的治疗
Chapter
手工捕捉
手动捕捉
对于三月马铃薯瓢虫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手工捕捉的方式进行防治。使用小的捕虫网或者徒手捕捉,将 捕捉到的三月马铃薯瓢虫进行集中处理。
05
三月马铃薯瓢虫的预防措施
Chapter
定期巡查
定期巡查
为了及时发现三月马铃薯瓢虫的虫害,需要 定期进行田间巡查。巡查的频率应该根据实 际情况来确定,通常每周至少进行一次。
马铃薯瓢虫
(一).成虫
二、特征描述
体长7-8mm,半球形, 赤褐色,全体密生黄褐 色细毛 。前胸背板中 央有1个较大的剑状纹, 两侧各有2个黑色小斑 (有时合并成1个)。 两鞘翅各有14个黑色 斑,鞘翅基部3个黑斑 后面的4个斑不在一条 直线上;两鞘翅合缝处 有1-2对黑斑相连。
(二)幼虫
老熟幼虫淡黄色, 纺锤形,背面隆 起,体背各节生 有整齐的枝刺, 前胸及腹部第8~ 9节各有枝刺4根, 其余各节为6根。
(三)蛹
蛹 淡黄色, 椭圆形,尾 端包着末龄 幼虫的蜕皮, 背面有淡黑 色斑纹
(四)卵
炮弹形, 初产淡黄色 后变黄褐色。
三、发生规律
马铃薯瓢虫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 一般年发2代,少数发生1代。以成 虫在杂草根际越、墙缝、屋檐等处 越冬。越冬代成虫6月上、中旬为 产卵盛期, 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 第1代幼虫为害严重。8月中旬,第 2代幼虫严重为害。夏季高温对马 铃薯瓢虫的生长发育、繁殖极为不 利。
五、防降低越冬虫源基数。
⒉人工防治
⒊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应掌握在马铃薯瓢虫幼虫分散之前用药,效 果最好。 ①80%敌敌畏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或50%马拉硫磷 1000倍液; ②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 ③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或40%菊杂乳 油或菊马乳油3000倍液; ④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喷雾。
1、为害症状
四、为害症状及特点
马铃薯瓢虫主要为害茄 科植物,是马铃薯和茄 子的重要害虫。成虫和 幼虫均取食同样的植物, 取食后叶片残留表皮, 且成许多平行的牙痕。 也能将叶吃成孔状或仅 存叶脉,严重时全田如 枯焦状,植株干枯而死。
2、为害特点
成虫、若虫取食叶片、 果实和嫩茎。被害叶 片仅留叶脉及上表皮, 形成许多不规则透明 的凹纹,后变为褐色 斑痕,过多会导致叶 片枯萎。被害果上则 被啃食成许多凹纹, 逐渐变硬,并有苦味, 失去商品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蛹
蛹 淡黄色, 椭圆形,尾 端包着末龄 幼虫的蜕皮, 背面有淡黑 色斑纹
(四)卵
炮弹形, 初产淡黄色 后变黄褐色。
三、发生规律
马铃薯瓢虫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 一般年发2代,少数发生1代。以成 虫在杂草根际越、墙缝、屋檐等处 越冬。越冬代成虫6月上、中旬为 产卵盛期, 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 第1代幼虫为害严重。8月中旬,第 2代幼虫严重为害。夏季高温对马 铃薯瓢虫害症状
马铃薯瓢虫主要为害茄 科植物,是马铃薯和茄 子的重要害虫。成虫和 幼虫均取食同样的植物, 取食后叶片残留表皮, 且成许多平行的牙痕。 也能将叶吃成孔状或仅 存叶脉,严重时全田如 枯焦状,植株干枯而死。
2、为害特点
成虫、若虫取食叶片、 果实和嫩茎。被害叶 片仅留叶脉及上表皮, 形成许多不规则透明 的凹纹,后变为褐色 斑痕,过多会导致叶 片枯萎。被害果上则 被啃食成许多凹纹, 逐渐变硬,并有苦味, 失去商品价值
五、防治方法
⒈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田园的杂草和残株,降低越冬虫源基数。
⒉人工防治
根据成虫的假死性,可以折打植株,捕捉成虫;用人 工摘除叶背上的卵块和植株上的蛹,并集中杀灭。
⒊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应掌握在马铃薯瓢虫幼虫分散之前用药,效 果最好。
①80%敌敌畏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或50%马拉硫磷 1000倍液;
主要内容:
基本资料 特征描述 发生规律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一、基本资料
别名:二十八星瓢虫,俗名花大姐。
拉丁学名 :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Motschulsky)
[ 目 ] 鞘翅目
[ 科 ] 瓢甲科
[寄主] 茄子 马铃薯 番茄 豆科
葫芦科 十字花科 藜科
(一).成虫 二、特征描述
体长7-8mm,半球形, 赤褐色,全体密生黄褐 色细毛 。前胸背板中
央有1个较大的剑状纹, 两侧各有2个黑色小斑 (有时合并成1个)。 两鞘翅各有14个黑色 斑,鞘翅基部3个黑斑 后面的4个斑不在一条 直线上;两鞘翅合缝处 有1-2对黑斑相连。
(二)幼虫
老熟幼虫淡黄色, 纺锤形,背面隆 起,体背各节生 有整齐的枝刺, 前胸及腹部第8~ 9节各有枝刺4根, 其余各节为6根。
②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 ③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或40%菊杂乳 油或菊马乳油3000倍液; ④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