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脑血管病防治必备指南
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防治指南(2023完整版)
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防治指南
(2023完整版)
简介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的防治指导,以帮助医疗从业者和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脑卒中。
预防措施
- 合理控制血压:建议定期测量血压并进行控制,血压控制目
标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
- 戒烟限酒:持续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因此
应戒烟限酒。
- 控制血脂:要控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
酯的水平,以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 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监测和控制血糖水平,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识别脑卒中症状
脑卒中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或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突然出现的严重头痛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急诊处理
- 急诊定位:通过临床评估和影像学等方法确定脑卒中发生的
位置和类型。
- 快速溶栓治疗:对于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患者,应尽快给予
溶栓治疗,以恢复脑血供。
- 并发症预防:在急诊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出血和脑水肿等。
康复治疗
- 早期康复:在脑卒中发生后,应及早开始康复治疗,包括物
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 脑卒中复发预防:针对高危人群,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脑卒
中的复发。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的防治指南,包括
预防措施、脑卒中症状的识别、急诊处理和康复治疗等。
希望通过
这些指南,能够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并有效防治脑卒中的发生。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⑤前2个小时内应该每15分钟测血压,6小时内每30分钟 测血压,今后每小时测血压,直至二十四小时。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第16页
⑥要是曾经有收缩压≥185mmHg或者舒张压 ≥105mmHg,检验血压应该更亲密。使用降压药品以维 持血压在这个范围内,或者低于这个范围。
有报道使用reteplas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nistreplase, 葡激酶等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也有效果,不过均缺乏大样本研究,所以
至尽尚无定论。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第19页
3)动脉溶栓
动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另一条路径,已经有一些研
究观察了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安全性、使用药品类型等方 面,不过至今尚无必定结论。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第6页
(5)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PET最先证实了卒中患者半暗带区域。氧—15—PET
能够定量检验局部脑灌注和氧消耗,显示局部组织脑血流 (rCBF)下降,氧吸收分数(OEF)增加,氧代谢相对保留。 PET显示半暗带改变有临床应用价值,但PET费用和操作 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者家眷或患者代表签署知情同意书。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第14页
2) 静脉溶栓 (1) 尿激酶 我国有一个随机双盲研究显示使用尿激酶对发病6小时以
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必定效果。使用方法为:发病6 小时内,150万单位,30分钟内静脉点滴。 适应证:年纪小于75岁;发病6小时内;cT排除颅内出血 和与神经功效缺失对应低密度责任病灶;神志清楚或轻度 嗜睡,无昏睡、昏迷等严重意识障碍;血压控制在180/ 100mmHg以下;排除TIA。 禁忌证: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梗死及既 往有上述病史者;体温39°C以上,有意识障碍;有纤溶 禁忌者;全身情况欠佳。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完整版)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完整版)中国目前约有高血压患者2.7亿,糖尿病患者1.1亿,血脂异常患者1.6亿,而且这些卒中高风险人群的数量还在继续攀升。
大量研究证明,减少脑血管病危害最有效的方法是重视一级预防,即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早期干预管理。
1 卒中危险因素控制1.1 不可干预危险因素推荐意见:·询问家族史可有助于识别卒中风险高的个体(IIa类推荐,A级证据)。
·患者有罕见的卒中遗传病因(如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Fabry病、COL4A1基因相关的脑出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关节松弛皮肤脆弱综合征Ⅳ型等)时,可考虑转诊去做遗传咨询(IIb类推荐,C级证据)。
不建议在人群中为预防首次卒中进行常规遗传筛查(III类推荐,C级证据)。
·对于一级亲属中有≥2例患SAH或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考虑应用CTA 或MRA等非侵袭性筛查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能是合理的(IIb类推荐,C级证据)。
·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患者,≥1名亲属罹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合并SAH,或≥1名亲属罹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可考虑应用CTA或MRA等非侵袭性方法筛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IIb类推荐,C级证据);对肌纤维发育不良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CTA或MRA等非侵袭性方法筛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IIb类推荐,C级证据)。
1.2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1.2.1 证据充分的可干预危险因素1.2.1.1 高血压推荐意见:·建议常规进行人群血压筛查,并对高血压患者予以适当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I类推荐,A级证据)。
·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建议每年进行血压复查和高血压相关的健康体检(I类推荐,A级证据)。
·高血压患者需要规律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达到<140/90mmHg的目标值(I类推荐,A级证据);伴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依据其耐受性还可进一步降低(I类推荐,B级证据)。
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
(3)正常血压高值者(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并每年筛查高血压(I级推荐, A级证据);如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或慢性 肾病者,应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4)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CHA2DS2-VASc评分≥2分且出 血性并发症风险较低的患者,建议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INR目 标值范围在2-3)(I级推荐,A级证据);如有条件也可选择新 型口服抗凝剂,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或依度沙班 (B级证据);但对严重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15ml/min) 者或透析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不推荐使用上述几种新型 抗凝剂(C级证据)。
大医精诚 厚德至善
滨州市人民医院
Binzhou People's Hospital
一、高血压
(4)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 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 患者除应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合理 的药物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5)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 (I级推荐,A级证据);伴糖尿病或蛋白尿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应进一步降低至130/80mmHg(II级推荐,B级证据)。65-79 岁老年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150/90mmHg,如能耐受,还应 进一步降低至<140/90mmHg(II级推荐,B级证据),≥80岁的 老人血压一般降至<150/90mmHg(II级推荐,B级证据)。
(3)糖尿病患者的血压≥140/90mmHg时应开始使用药物降压 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 标应低于130/80mmHg(II级推荐,B级证据)。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预防心脑血管指南心得体会
预防心脑血管指南心得体会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健康问题。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危害严重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极大。
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现在已经有了一份《中国心血管健康促进指南》,下面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饮食调节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日常饮食中,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多食用水果、蔬菜、全谷物和蛋白质食品,如豆类、鱼类、瘦肉等,同时限制饮酒和吸烟,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
特别是要避免过多摄入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猪肉、黄油等,这些食物会增加血液中脂肪含量,影响血液循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其次,适当的运动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脂和血糖水平,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车等运动,可以帮助保持身体的健康状况。
但是同时也要注意运动的安全和科学性,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
第三,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状态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心理压力、紧张和焦虑等都会导致身体的紧张和血管收缩,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保持放松和愉悦的心态,是促进心脑血管健康非常重要的保障。
最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态,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休息习惯等,以保证身体的健康。
同时,在生活中要及时排解自己的压力,避免累积影响身体,因为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是相互关联的。
只有采取计划性的、长远性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才能保护我们的心脑健康。
总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一项长期而有意义的任务。
通过饮食调节、适当运动、良好心态、科学的生活方式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让身体保持健康。
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吸取指南中的有益建议,将其付诸实践,不断提高保障健康的能力和意识。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
治疗方案与原则
治疗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治疗,包括抗血 小板聚集、降脂、降压等药物;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心脏瓣膜病等。
治疗原则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个体化、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治疗方案;综合治疗是指同时采取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长期管理是 指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管理,预防疾病的复发和进展。
社区卫生与预防措施的推广
社区健康管理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 健康检查等措施,提高社 区居民对心脑血管疾病的 预防意识。
健康宣教
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 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 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和预 防能力。
生活方式干预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 烟限酒等,降低心脑血管 疾病的发生风险。
PART 04
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与护 理
REPORTING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康复训练
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 复训练,如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 等,以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恢复。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 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增强康复信心。
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
家庭护理
提高公众认知与健康教育
媒体宣传
公益讲座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普及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 认知水平。
组织专家开展公益讲座,为公众提供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专业指导。
学校教育
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纳入学校健 康教育课程,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健康 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1. 脑血管病的定义和流行病学数据脑血管病是指脑动脉和(或)脑静脉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1500万人因脑血管病致残或死亡。
在中国,脑血管病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约有200万人因此丧失生命。
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1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者约有3亿人。
2.2 糖尿病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肥胖率的上升和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高胰岛素水平与动脉硬化、高凝状态等相关机制可能导致了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2.3 高胆固醇高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基础。
2.4 吸烟和酗酒吸烟和酗酒是增加脑血管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3. 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干预措施3.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措施。
包括健康饮食,减少高盐、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物等健康食物摄入。
此外,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也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措施。
3.2 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应进行定期筛查,并进行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3.3 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而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栓塞性脑卒中。
3.4 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脑动脉畸形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手段。
常见的手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和支架植入术。
4. 脑血管疾病康复与护理对于已经患有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康复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疾病防治指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常见疾病防治指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引言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中常见且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自己的健康。
然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不困难,只需要我们改变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采取一些简单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简单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指南,助您保持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大脑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
常见的一些症状包括胸闷、气短、头晕、心悸等。
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有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中风以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因为这些疾病的严重后果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通过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此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会为我们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费用和后续的康复过程是非常昂贵的。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指南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指南,其中包括了一些改变生活习惯和采取的防护措施:1. 健康饮食饮食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遵循健康的饮食原则,包括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低脂肪的食物,限制食用盐、糖和饱和脂肪,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量。
此外,我们还应该保持适量的饮水,以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促进血液循环。
2. 锻炼身体适当的体育锻炼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提高心肺机能,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体重,改善血糖控制等。
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
每天坚持进行适度的运动,会显著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 控制体重过重和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控制体重,我们可以降低心脏负荷,减少脂肪堆积,降低血压和血脂,改善血糖控制等。
为了控制体重,我们可以采取合理的饮食安排,坚持适量的运动,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详细描述:特殊人群的 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 血管硬化和血液粘稠度 增加等因素,容易发生 脑血管病。因此,应积 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 等基础疾病,同时保持 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孕妇:孕妇在孕期由 于生理变化,容易发生 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 等并发症,进而增加脑 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因 此,应积极控制基础疾 病,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和胎儿监测。
吸烟与饮酒
血脂异常是指血脂水平异常升高,是动脉 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缺血性脑 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烟 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会对血管壁造成损 伤,导致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
02
脑血管病预防
一级预防
总结词
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尚未发生脑血管病的人群,通过控制 和干预危险因素,降低疾病风险。
脑血管病分类
脑血管病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流行病学
发病率
脑血管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 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00万人
,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比较大 。
死亡率
脑血管病是中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每年因脑血管病死亡的人 数约150万人。
4. 心理健康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健康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有助于 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二级预防
总结词
二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已经发生脑血 管病的人群,通过规范治疗和管理 ,预防再次发生脑血管事件。
详细描述
二级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 的治疗方案,并进行规范化治疗, 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2019版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2019版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脑血管病对国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脑卒中在我国的流行状况仍处于高峰期,并导致巨大的疾病负担。
基于《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18年下半年启动修订工作,形成《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指南主要提出以下推荐意见。
摘自: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684-709.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9.09.0021、高血压推荐意见:(1)建议各级医院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30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或24h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识别白大衣高血压或隐性高血压(Ⅰ级推荐,A级证据)。(2)推荐进行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评估,有助于选择启动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时机(Ⅰ级推荐,A级证据)。(3)正常血压高值者(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并每年筛查高血压(Ⅰ级推荐,A级证据);如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应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4)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除应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合理的药物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5)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 (Ⅰ级推荐,A级证据);伴糖尿病或蛋白尿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进一步降低至130/80 mmHg(Ⅱ级推荐,B级证据)。65~79岁老年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150/90 mmHg,如能耐受,还应进一步降低至<140/90mmHg(Ⅱ级推荐,B级证据),≥80岁的老人血压一般降至<150/90mmHg(Ⅱ级推荐,B级证据)。(6)若能有效降压,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可使用,以降低脑卒中风险。具体药物选择应基于患者特点和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2、吸烟推荐意见:(1)吸烟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是明确的。应动员全社会参与,在社区人群中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包括:心理辅导、尼古丁替代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Ⅰ级推荐,A级证据)。(2)吸烟者应戒烟(Ⅰ级推荐,A级证据);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烟(Ⅰ级推荐,B级证据)。(3)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主动与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促进各地政府部门尽快制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规;在办公室、会议室、飞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严禁吸烟,以减少吸烟对公众的危害(Ⅱ级推荐,B级证据)。3、糖尿病推荐意见:(1)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或做糖耐量试验,及早识别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状态(Ⅰ级推荐,A 级证据)。(2)糖尿病患者应改进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身体活动,必要时口服降糖药或采用胰岛素治疗。推荐一般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值为糖化血红蛋白<7.0%(Ⅰ级推荐,A级证据)。(3)糖尿病患者的血压≥140/90mmHg时应开始使用药物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应低于130/80mmHg(Ⅱ级推荐,B级证据)。4、血脂异常推荐意见:(1)在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一级亲属中(包括<2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筛查,确诊后应考虑给予他汀治疗;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脑卒中高危人群建议定期(3~6个月)检测血脂(Ⅰ级推荐,C级证据)。(2)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将降低LDL-C水平作为防控ASCVD危险的首要干预靶点。根据ASCVD风险设定LDL-C目标值:极高危者LDL-C<1.8 mmol/L(70mg/dl);高危者LDL-C<2.6mmol/L(100mg/dl)(Ⅰ级推荐,B级证据)。LDL-C基线值较高不能达标者,LDL-C水平至少降低50%(Ⅱ级推荐,B级证据)。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水平如果能达标,LDL-C水平仍应降低30%左右(Ⅰ级推荐,A级证据)。(3)可考虑烟酸用于HDL-C降低或脂蛋白(a)升高的患者,然而其对预防缺血性卒中的作用尚未得到证实,同时还有增加肌病的风险,故应谨慎使用(Ⅲ级推荐,B级证据)。(4)可考虑贝特类药物用于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可能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但同时可能会增加血尿酸水平和痛风发病风险(Ⅲ级推荐,B级证据);但其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有效性尚未得到证实,不推荐贝特类和他汀类药物常规联合应用(B级证据)。(5)可以考虑在给予他汀类药物基础上联合使用依折麦布,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防脑卒中;对于合并糖尿病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可能获益更多(Ⅲ级推荐,B级证据)。(6)对于不能耐受他汀治疗或他汀治疗未达标的患者,可考虑联合使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如纤维酸衍生物、烟酸、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但其降低脑卒中风险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证实(Ⅲ级推荐,C 级证据)。5、心房颤动推荐意见:(1)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房颤动。确诊为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对年龄>65岁的患者,建议在初级医疗保健机构通过脉搏评估联合常规心电图检查进行心房颤动筛查(Ⅱ级推荐,B级证据)。高危患者长时程心电监测可提高房颤检出率,但应结合经济状况考虑个体可接受的监测时长(Ⅱ级推荐,A级证据)。(2)应根据心房颤动患者绝对危险因素分层、出血风险评估、患者意愿以及当地医院是否可以进行必要的抗凝治疗监测(INR),决定进行适合的个体化抗栓治疗(Ⅰ级推荐,C级证据)。(3)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如CHA2DS2⁃VASc评分≥2分且出血性并发症风险较低的人群,建议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INR目标值范围在2~3)(Ⅰ级推荐,A级证据)。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护理课件
吸烟
吸烟会损伤血管壁,增加血液 黏稠度,从而增加脑血管事件
的发生风险。
02
脑血管病一级预防的重要 性
降低发病率
脑血管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一级预防是指针对尚未发 生脑血管病的人群采取措施,降低其发病风险。通过有效的 一级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减轻患者 和社会的负担。
调整饮食
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增加可溶性纤维的摄入,有助于降 低血脂。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 有助于降低血脂。
戒烟限酒
戒烟
戒烟是预防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之一,应尽早戒烟,避免复吸。
限酒
男性每天饮酒量不应超过25克, 女性每天饮酒量不应超过15克, 避免长期大量饮酒。
控制体重
分类
脑血管病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血管 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 出血。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脑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 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
死亡率
脑血管病是导致死亡的主 要原因之一,其死亡率占 全球总死亡率的10%以上。
预防措施。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 以更精准地预测和评估脑血管病 风险,提供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创新药物和疗法
随着药物研发的进展,未来可能 会有更多创新的药物和疗法用于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提高公众认知和参与度
健康教育
加强脑血管病预防的公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 脑血管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六章
原时间等常规检查异常,须进一步检 查其它的血凝指标。
▪ 腰椎穿刺脑脊液不是筛选TIA的常规检
查,但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可考 虑。
▪ 临床上没有TIA的常规、标准化评估顺
序和辅助诊断的检查范踌,如三位老 年有高血压的男性患者,有多次的单 侧黑矇发作,应尽快检查颈
动脉;而若是个年轻女性患者,有自 发性流产史、静脉血栓史,多灶性的 TIA就应该检查抗磷脂抗体等因素。
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5年内也达7倍 之多。
▪ 不同病因的TIA患者预后不同。表现为
大脑半球症状的TIA和伴有颈动脉狭窄 的患者有70%的人预后不佳,在2年内 发生卒中的几率是40%。椎基底动脉 系统发生脑梗死的比例较少。相比较 而言,孤立的单眼视觉症状的患者预 后较好;年轻的TIA患
者发生卒中的危险较低。在评价TIA患 者时,应尽快确定病因以判定预后和 决定治疗。
注意临床孤立的眩晕、头昏、或恶心 很少是由TIA引起的。椎一基底动脉缺 血的患者可能有短暂的眩晕发作,但 需同时伴有其它的症状,较少出现晕 厥、头痛、尿便失禁、嗜睡、记忆缺 失或癫痫等症状。
▪ (二)辅助检查
▪ 辅助诊断检查目的在于确定或排除可
能需要特殊治疗的TIA的病因,并
寻找可改善的危险因素·以及判断预后。 延误TIA诊断将会增加.奉中的风险, 例如TIA频繁发作和心室附壁血栓患者 则早期发生卒中的风险较高。有研究 指出发病一周内就医的TIA患者应在一 周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诊断评估,必 要时需入院做诊断评估,同时入院能 给高危的患者以密切的观察和必要干 预。
等多因素促成的临床综合征。TIA的发 病机制主要是微栓子学说,来源于颈 部和颅内大动脉,尤其是动脉分叉处 的动脉硬化斑块、附壁血栓或心脏的 微栓子脱落,引起颅内供血小动脉闭 塞,产生临床症状,但是栓子很小, 易于溶解,因此闭塞很快消失,血流 恢复,症状缓解。在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患者中,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简介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科(长春市,130021) 饶明俐
一、编写背景及原则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成立(2002.7.7)。
2、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托脑血管病学组,组织多学科专家编写《中国脑血
管病防治指南》(2002年第四季度开始)。
3、编写原则:以循证医学结果为依据,借鉴国内外近期公布的脑血管病及相关疾病防治指南的内容;
以认真、科学、求实的态度,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并尽可能与国际接轨的原则,结合我国实际,在广泛征求相关学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而成。
二、内容
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
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
目前,全国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第二节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国内有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 46%。
一项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随访4年后,降压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
脑卒中的死亡率降低58%。
建议:(1)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居民预防脑卒中的意识,主动关心自己的血压;建议≥ 35岁者每年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经常测量血压(至少每2—3个月测量1次),以调整服药剂量。
(2)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3)各地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一定规模的示范社区,定期筛查人群中的高血压患者并给予恰当的治疗和随诊。
(4)对于早期或轻症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二、心脏病
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倍以上。
非辦膜病性房颤的患者每年发生脑
卒中的危险性为3%一5%<,大约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50%。
建议:(1)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2)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
师治疗;(3)对非辦膜病性房颤患者。
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
但必须监测国际标准化比 (INR).范围控制在2.0一3.0;对年龄>75岁者.INR应在1.6—2.5之间为宜;或口服阿司匹林50一
30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4)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三、糖尿病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倍。
建议:(1)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糖化血
浆白蛋白。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一致.(2)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
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3)糖尿病患者更应积极治
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和降低胆固醇水平。
四、血脂异常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心血
管病有密切关系。
建议:(1)血脂异常,尤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首先应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血脂.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
(2)对既往有TIA、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史,
且TC高于5mmol/L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TG增高者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
五、吸烟
经常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其对机体产生的病理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影响
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如: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危险。
建议:(1)劝吸烟者戒烟(动员吸烟者亲属参与劝说,提供有效的戒烟方法)。
(2)动员全社会参与,在社区人群中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
(3)促进各地政府部门尽快制定吸烟法规,如在办公
室、会议室、飞机、火车等公共场所设立无烟区,仅在指定地点可供吸烟,以减少被动吸烟的危害。
六、饮酒
人群研究证据已经显示,酒精摄人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
但对于缺血性卒中的相
关性目前仍然有争议。
建议:(1)对不饮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来预防心脑血管病;孕妇更应忌酒。
(2)饮酒者一定要适度,
不要酗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0—30g,女性不应超过15—20g。
七、颈动脉狭窄
国外一些研究发现,65岁以上人群中有7%一10%的男性和5%一7%的女性颈动脉狭窄大于50%。
建议:(1)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首选阿司匹林等抗血
小板药或他汀类药物治疗.(2)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行颈动脉
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但术前必需根据患者和家属的意愿、有无其他合并症以及患者的身体状
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讨论后确定)。
八、肥胖
国内对10个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肥胖者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2.2。
近年有几项大型
研究显示,腹部肥胖比体重指数(BMI)增高或均匀性肥胖与卒中的关系更为密切。
建议:(1)劝说超重者和肥胖者通过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降低卒中发
病的危险。
(2)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成年人的BMI(kg/m)应控制在<28或腰/臀围比<1,体重波动范围在10%以内。
九、其他危险因素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
第三节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一、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个主要方面:(1)让人们了解脑血管病的严重危害,引起足够的重视,主动预防;(2)告诉人们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并知道如何预防;(3)发生了脑卒中后应该如何应对。
二、健康教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