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寻根小说”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教3班
陈杨
20100511476
浅谈我对“寻根小说”的认识
在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一直贯穿着一个反思与寻找的主题,而且在作家的创作实践中,这一主题也不断地得到发展与深化。

寻根派小说的出现标志中国小说创作进入到了一个新时代,从而使1985年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的里程碑。

寻根文学在初起之时就引起了文坛的骚动,评论界对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寻根派小说从其产生之后的一年时间里,迅速达到了巅峰并走向低谷。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寻根派小说犹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在群星闪耀的文学天宇上划过,留给人们无穷的遐想与思索。

寻根文学是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

”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它产生于国内不断高涨的“文化热”和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拉美魔幻主义的启发,更重要的是,寻根文化思潮的出现也是新时期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色是其题材选择的地域性。

由于作家们具体创作中的各行其是,他们笔下的地域文化景观并未融入整体的民族传统文化系统之中,使得这场文学运动成为一个非常松散的创作联盟,每个人创作态度和旨归都是不一样的。

寻根文学运动的小说文本地域话结构特征成了对理论文本中寻求传统文化之根、以发荣滋长当代文学的建构意向的拆解。

真正的、具体的传统文化在小说文本中很少被指涉,相当多的小说指向深山老林,企图在先民的传说中获得某种启示;或在肆意美化乡村生活,沉浸于虚构的田园牧歌的和谐之中,对抗城市对人的异化;或反复摹写某种强悍奔放的人格与生命意志等,显然他们对“寻找”本并无一明确的承继目的,从已有的作品来看,则是一种混合着西方精神(个性和生命自由)与传统文化(和谐乡村生活)的精神综述。

因此,在具体的描述中,“寻根”常常偏向于某种混合的“民间精神”,然而寻根作家所谓的“民间文化”并无深刻的研究,自身亦与之有相当的经验隔阂,所以他们最终未能将小说文本
中的地域民间文化融入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把握中,使得“寻根”成为由于目标不明确而导致的一种无意识的寻找行为,正是在这种寻找中,他们失落了他们所要寻找并准备加以继承的民族传统文化。

虽然寻根文学的文本世界中不乏对民族蓬勃活力的赞扬,对旺盛原始生命力的张扬,对淳朴乡风民情的讴歌,然而,实际上,作品中对传统民族文化长久积淀下的沉重的负面因素的暴露与批判以及对“理想”的溃败与失落的书写却成为了寻根文学的真正主流,在创作实践中,当寻根作家们以现代意识来观照传统民族文化时,他们不无痛苦和失望地反县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光辉品格后隐藏的却是更多的陋习和痼疾。

他们不得不认同向传统民族文化机器“规约”下的种种弊病举起解剖刀,续接“五四”时期的文化批判传统。

从审美表现形态和主题意向上来说,寻根小说主要分为历史文化寻根小说、宗教文化寻根小说、自然文化寻根小说和地域文化寻根小说。

而从这四方面来说,寻根小说所寻之“根”各有各的不同。

中西文化冲突造成了历史文化寻根小说的寻根意识,由于“五四”和“文革”导致了民族文化的断裂,从而影响了文学走向世界的步法。

因此,他们所寻之根首先是传统的文化哲学观,主要反映在对传统文学文化的追寻上,而他们认为寻根小说首先要做的是将当代文学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自觉的“续接”起来。

历史文化寻根小说反映的大多是现代人的生活,但它主要表现的是传统文化在当代人生活中所激起的悠远的回响和民族精神深处的震荡,意在指出无论有着多么沉重的历史重负,传统文化精神依然在我们生活中并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生活流程;而苦难后的人们在宗教中寻找慰籍,为宗教提供了发展的土壤,作家的精神失落和宗教的现实批判性和其提供的新的审美经验使宗教文化小说得以发展。

因此灵与肉的永恒冲突成为寻根小说的寻根意识,“灵魂将何处安放?”的人生之谜是宗教文化寻根小说的深沉叩问,信仰成为文学追寻之根;自然文化寻根小说的寻根意思指向人的生存之根,是向人的自然之根的回归,亦即是回到没有权利、金钱、政治等追逐的感性生命之中,可以说,这是对无文化的原欲文化的追寻,它来自于文明与自由的冲突:社会文明越发达,对人类自由的束缚就越大,被异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它集中表现在对生命力的向往上。

文化寻根在本质上是一次艺术的回归运动,在不同的冲突域缺失上表现了对
“根”的追寻,强化了民族思绪传统和民间文化意识,寻根作家在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对传统的审美经验的重视,复活了我们民族历史的审美意识,给新时期文学灌注了我们民族特有的美学气韵和情致。

寻根运动作为一次缺乏强有力思想知道的文学运动难以避免地失败了,但这次运动留下的长长的尾音却发人深思。

然而,寻根派小说毕竟给当代中国小说提供了很多的东西,它是一种写作的解放——相对于此前的小说而言,它是一种对传统的现代化转换的尝试——虽然并不成功;它是一种崭新的美学规范——开辟了政治话语写作之外的广阔的民间话语空间;它是一种创作方式——指明了小说可以朝向无限广阔的文化领域进军;它更是一面创作的旗帜——热烈地召唤着作家们大胆地借鉴,大胆地开采崭新的创作资源。

在这一意义上,寻根小说创作具备着史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