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平分线性质》第一节教学设计

《角平分线性质》第一节教学设计
《角平分线性质》第一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角平分线性

质第一节》教学设计

学生认知的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与作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以后学习三角形内切圆的必备知识。同时,本节的知识与方法也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与方法。

学习方式的分析;

1.教学方法分析:本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模式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故此,我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模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机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新鲜感。

2.学法分析:自主探索、研讨发现。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在设计这一节课时,我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教给学生学会观察、表达、类比、概括的方法,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初步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

我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小组合作学习原则,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总结,培养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角平分线:射线

作业 易中难

为什么? 1.以 为圆心 角平分线在全等之后 思考问题 以 为半径 尺规作图 2.大于 二分之 一为半径 1.明确已知 3.作射线 求证 4.依据:SSS 2.画图,表 文字证明步骤 示已知求证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证明 3.写出证明

过程

教学反思:

(1)教学始终围绕着角平分线及其性质、判定的问题而展开,先从出示问题开始,鼓励学生思考,探索问题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本节课设计目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以小组合作探究从而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

(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尽量为学生提供“画中学、做中悟”的机会,利用任何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扩大认知结构,完善人格,发展能力。

(3) 在教法上,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模式,在学法上,选择研究性学习方法。学生通过画图、剪切、比较、讨论等活动,探索出角平分钱应用解决问题用。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观察、讨论、探索过程、例题解答、巩固练习、小结评价等,培养了学生尺规作图能力及小组合作、归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读平数分学线之性

角 质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2.5《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锋面系统和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i、学会阅读和绘制锋面示意图,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示意图。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 际,服务于社会。 2、通过分析天气变化,使学生懂得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常见锋面系统和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的特点。 2、能分析锋面天气图。 三、教学难点 3、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低压、高压天气系统与天气。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七、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增强认图、辨别图的能力。 2、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课前观看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3、师生合作,对比分析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低压、高压天气系统与天气。

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一、气团 讲解气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启发学生受同气团 以及单一气团控制情况下的天气特征。 二、锋面系统 讲解锋面的定义、特点。介绍锋面的形成过程及分 类。 ①课件演示冷暖锋的形成、移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冷 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启发学生判断锋前和锋后。 归纳冷暖锋的区别 (1 )从气团运动状况来看: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 团;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2 )从降水来看:冷暖锋都形成降水,冷锋降水主要在 锋线之后,暖锋降水在锋线之前;冷锋形成的降水强度 大,历时短,多降暴雨;暖锋形成的降水强度小,历时 长,多为连续性降水。 (3 )从锋面坡度看:冷锋的锋面坡度陡,暖锋的锋面坡 度缓。 (4 )从天气状况看:(气温、气压) (5 )从付号看: (可介绍准静止锋与天气 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 观察冷暖气团的性 质差异,分析不同 气团控制情况下的 天气。 学生比较冷暖锋的 形成示意图并总结 其异同点 观察课件演示,分 组讨论,冷锋与暖 锋在移动过程中产 生的天气现象学生 展示自己的讨论结 果 让学生看课本的 冷、暖锋与天气图 总结出来 引导学生举例子说 明 为学习锋面 知识做铺垫 理解冷暖锋 的概念,区 别锋前和锋 后,雨区位 置。 培养学生观 察分析能 力。 培养学生观 察和归纳的 能力 拓展知识开 阔视野 (一)、活动:完成教材中45页活动内容1学生分析活动中提 出的5个问题。 让学生充分 的参与到教 学环境当中 让学生加深 冷锋对天气 的影响。

浮 力_教学设计

浮力 【教学模式】 实验启发式 【教学流程】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会用弹簧称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能力目标: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G 浮

【教学设计】 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正因为浮力比较常见,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也为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下扎实基础,所以我在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下面就谈谈对本节课的设计。 1.学校教学设备简陋,能用上的电教设备只有普通投影机,所以只好用电脑制作所有的投影片,除了副板书之外,其余一律用投影。演示实验的器材大部分自制。 2.本课开始就对本节课联系到的知识点:测力工具(弹簧称)、二力平衡条件、液体压强进行复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本课作好知识准备。在引入新课时用了学生比较的例子和现象,这样去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3.在引入浮力的概念时,首先设计了演示实验1,浸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向上浮,让学生感性认识浮上来的物体受到浮力,但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这就交给学生去研究,从而设计了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把重物挂在弹簧称下,测出重力G,然后用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质量 教学设计(二)

第二节质量教学设计(二)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验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悟、观察、实验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天平使用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 天平、常见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要注意“物质”和“物体”的区别。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例如:桌子是物体。构成桌子的物质是木材,还可以是铁 (二)进行新课(新授与探究) 1、质量的概念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常见物体,如一块冰、一颗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一桶水等物体,出示顺序随机,让学生观察。 (1)问题: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3)归纳:上述物体可以分为三类: ①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 ②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③冰块和水为一类,它们都是水,只是状态不同而已。 (1)教师总结,学生感悟: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冰块和桶里的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

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结论:一切物体都是物质组成的。 (2)比较:一把铁锤和一只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把铁锤比一只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张课桌和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木材这种的物质的多少不同,一张课桌比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所含的木材多。 教师: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质。 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阐述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演示:(1)把冰块放在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使其熔化成水; (1)用铁锤把铁钉敲弯。 问题:(1)烧杯中冰熔化成水,所含的水的质量有没有变? (2)铁钉敲弯了,铁钉的质量有没有变? (3)如果将这一只铁钉由教室里带到宜宾,或带到更远的地方,它的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交流:冰熔化成水,只是冰的状态变化了;铁钉敲弯了,只是铁钉的形状改变了;铁钉由教室带到宜宾,或更远的地方,只是铁钉的位置变化了在这几种的变化现象中,物质没有从物体中转移出示,也没有发生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现象,因此,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 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的单位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kg=103g1mg=103g=10-6kg1t=103kg 二、质量的测量 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在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1、天平的测量原理: 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有关知识在第十二章学习),平衡时,左右质量相等。 天平的两臂长度相等,当两个盘中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测量物体质量时,天平一个盘放被测物体,另一个盘放质量已知的砝码,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2、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①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 【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由三部分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案例——台风、寒潮及其危害。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为了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冷锋和暖锋的气流运行方向、锋面形成过程、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等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对比讲解,便于学生观察理解;气旋、反气旋部分运用动画进行讲解(低压部分由教师示范讲解,高压部分由学生模仿讲解),这样既使复杂知识简单化,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冷锋、暖锋的特点,以及它们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2)掌握低气压(气旋)系统与高气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对天气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⑴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 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⑵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 析天气系统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⑶通过对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同时建 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 三、情感目标 ⑴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培养探究地理的兴趣。 ⑵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的能力,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⑴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 ⑵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 ⑴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⑵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0.1《浮力》教学设计

10.1《浮力》教学设计

10.1 《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浮力”这一节是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学习这一章内容的基础,是继续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储蓄条件。这一节内容由“浮力”与“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两部分内容构成,本教材中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安排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物体在液体(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浮力,并通过运用称重法测量铝块受到的浮力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重难点是,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到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的大小、方向和成因。 2.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浮力”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密度”、“液体压强”等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浮力”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学习过的“二力平衡”有利于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判定浮力的方向。“木块能够浮在水面,铁块却会沉入水中”学生的这一前认知往往让其认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这是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之一。 四、教学策略 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认识浮力,提出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猜想。第二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提出的猜想。基于这部分的内容特点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演示,呈现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提出研究问题、学生提出假设,再有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习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为学生顺利提出假设提供条件,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演示实验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对跨阶段的、提出假设阶段才能用得到的知识点到为止,以便在提出猜想的环节能够顺利提出。

第一节质量教案

精心打造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一节质量 教学内容 课标对本 《质量》是初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一节,质量是物理 节课的教 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重要 学要求 的一个技能要求,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 常紧密,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天平的使用,养成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 难点: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和用天平测量实际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教师:大头针、铁锤、火柴根、木块、天平及砝码、体重称、橡皮泥学生:天平及砝码、小石块、烧杯及水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未来1

精心打造 第( 1 )课时 学生活动预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备注 设 复习旧知凸透镜成像规律?回忆回答复习 【出示实物】大头针、铁锤、火柴根、木 设置疑问块 引入课题 创设情境【设问】这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间有 导入新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如何去分类? 课,能激【总结】像大头针、铁锤、火柴根和木块 发学生学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我们称之为物体; 习物理的 兴趣和求而铁和木材我们称之为物质。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何去理解物体和物 知欲。)质呢? 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物体和 物质的区别,更加直观,更容易接受理 解。) 【引入】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由物质构 成,物体有大有小,我们如何去衡量构成 一个物体的物质的多少呢?请同学们根 据提示进行自学。 【自学指导】 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用什么符号表 新课讲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和托盘天平的构造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 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4. 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二、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能力。 【教学重点】 1. 质量的概念。 2. 质量的单位和换算。 3. 托盘天平的构造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托盘天平的使用; 2、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铁锤、铁钉、钢尺、钢钉、小铁块、橡皮泥、橡皮擦、铅笔、塑料瓶、冰块、罐头等 【教学方法】 一、教法的总体构思及依据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主要通过课件,观察,运用讲解、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式教学,并贯穿使用合作和讨论式。这样 做,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的体现。 二、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充分联系生活,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从大量的现象中提取本质的方法。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 1. 铁锤、铁钉、桌子、椅子、课本、纸张、钢尺、钢钉、橡皮擦、铅笔、树木等这些物体分别由哪些物质组成? 说明:这些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2、小到灰尘、空气、大到高山、地球、月亮、宇宙等这些物体分别由哪些物质组成? 说明:所有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物体”、“物质”的模糊理解顿时变得清晰明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3. 老师提问:这些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一样?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 a. 铁锤比铁钉含铁多; b. 桌子比椅子含木材多; c.课本比一张纸含纸多; d.钢尺比钢钉含钢多; e.一棵树比一根木条含木材多……讲解:由此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引入 二、1、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设计意图:针对质量的概念比较抽象、难理解,我采用对比铁锤、铁钉;桌子、椅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明白“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从而归纳质量的概念。 2.课件演示视频:(师生互动,交流反馈,激发兴趣):太空中航天员的食物---月饼、太空中的航天员杨利伟等有质量吗?

完整版高三复习课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动画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和对天气的影响。 2、提高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能够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图。 3、通过对点演练和针对训练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冷暖锋、高低压以及锋面气旋的判读、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2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3【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1 、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2 、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比分析、实战演练【教学方法】:一课时【教学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情景(引导学生回忆近几日天气的变化特点,说出天气变化带给自己的感受,引出本节课) 情境问题:今天出门在外同学们有什么感受?那昨天呢?前天呢? 学生回答:冷、热…… 引出新课: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忽冷忽热的感觉,它和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关系,今天这 节课我们来重温天气系统。 【知能构建】 重要类型、要素的判读天锋面气判读高、低系压系对天对天气的 的影响锋面气旋 判读对天气的影- 1 - 转折:首先我们来重温锋面系统锋面系统一、:冷、暖锋过境前、时、后,天气状况怎样?问题探究1、教师动画演示,学生观察动画思考归纳1】: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探究问设计思路【题【学生明确】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冷锋气温高、气压低刮风、阴天、雨雪、降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

晴 温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连续性的降雨天气暖锋气温低、气压高2、以我国具体的天气实例为主,简单介绍准静止锋,使学生明确准静止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即可。 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 ①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6~7月):江淮准静止锋 ②云贵高原东北(城市:贵阳)的冬雨连绵(天无三日晴):昆明准静止锋 ③华南准静止锋(南岭一带); ④天山准静止锋。 3、通过讲解中国东南沿海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说明锋面是影响我国的重要天气系统,并使学生牢记中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

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1节 认识浮力》word教案 (1)

《认识浮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③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知到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体验浮力的存在;会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 (2)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浮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习浮力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认识浮力是学习浮力知识的基础。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浮力,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力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及启发式教学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故事,从而引出浮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2、讲授新知 探究一:什么是浮力 小组实验: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钩码的重力;

○2将钩码浸入水中,同样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也变小)。分析:钩码浸入水中示数变小,说明水对钩码也有向上的托力。 师生总结;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样的力,叫做浮力。称重法测浮力:F浮=G-F'。 学生活动:物体浸在气体中是否存在浮力?思考并回答 探究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1、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液体压强公式是什么? 2、如图:正方体前后左右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吗? 上下两个面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吗? 3、如果我们把立方体再往下移动一些它受到的浮力会变大吗? 4、如果我们把该立方体密封到水杯底部它还受不受浮力?为什么? 5、我们发现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 师生总结: 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F浮=F下-F上 探究三:物体的沉浮条件 物体在液体中受几个力的作用,又是怎样沉浮的?(重力和浮力)F浮>G时,物体上浮; F浮<G时,物体下沉; F浮=G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3、课堂小结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2.掌握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了解这些污染的来源及危害,以及消除这些污染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大气主要污染物的认识,了解其来源和危害,分析讨论其改善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分析探究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以及改善大气质量的主要方法,充分认识到人类生活与自然界的矛盾,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的局限性,从而进一步领悟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树立用科学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改善大气质量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减少或消除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的方法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投影】:几幅反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图片,引入干燥洁净空气的组成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财富。而 与此同时,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也导致了全球性 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比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引入大气污染的来源。 二、新课教学 [板书] 第一节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 (一)大气污染物 A、颗粒物:粉尘、烟、雾等。

B、有害气体:硫的氧化物(SO2和SO3)、氮的氧化物(NO,NO2)、CO、碳氢化合物、 CH4、氟氯代烷(氟里昂)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多方面的,既危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严重时会影响雷地球的气候 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问题是目前大气质量所面临的三大问题。改善大气质量,应首先弄清楚大气污染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并以积极的防治。 【思考与交流】怎样的降水称之为酸雨?可用哪些化学方程式来简单表示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 正常雨水的pH=5.6(由于CO2(g)+H2O H2CO3H++HCO3-所导致) 酸雨的pH<5.6 原理:酸性氧化物(SO2、NO2等)与水反应生成酸 危害:具有破坏环境,影响动植物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的危害性 【投影】南极上空臭氧层的变化图。引入臭氧层受损。 (三)臭氧层受损 阅读教材P74“臭氧层受损”内容,回答: 问题1、臭氧层有何作用呢? 问题2、什么原因导致了“臭氧空洞”的形成呢? 问题3、为了保护臭氧层,人类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自学后回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课程教学设计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三、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7.1-2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②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②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磁铁吸引,速度变快。 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位置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3)学生交流运动员在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①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②足球守门员接住射向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

常见的天气系统 1课时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能力目标 1.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2.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 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方法 1.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课前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注意主持人对天气形势的分析。 2.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启发诱导、精讲多练为主。 ●教具准备 城市天气预报挂图、录像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

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板书) 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我国幅员辽阔,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 一、锋面系统(板书) 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那什么是锋面呢? 1锋面的定义(板书) 锋面示意图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亦称锋区,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一般可分为冷锋和暖锋。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冷锋。2.冷锋(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图2.19“冷锋与天气”,注意观察冷锋的表示方法。

10.1《浮力》教学设计

10.1 《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浮力”这一节是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学习这一章内容的基础,是继续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储蓄条件。这一节内容由“浮力”与“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两部分内容构成,本教材中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安排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物体在液体(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浮力,并通过运用称重法测量铝块受到的浮力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重难点是,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到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的大小、方向和成因。 2.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浮力”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密度”、“液体压强”等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浮力”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学习过的“二力平衡”有利于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判定浮力的方向。“木块能够浮在水面,铁块却会沉入水中”学生的这一前认知往往让其认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这是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之一。 四、教学策略 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认识浮力,提出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猜想。第二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提出的猜想。基于这部分的内容特点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演示,呈现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提出研究问题、学生提出假设,再有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习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为学生顺利提出假设提供条件,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演示实验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对跨阶段的、提出假设阶段才能用得到的知识点到为止,以便在提出猜想的环节能够顺利提出。 在感知浮力的教学过程,如果设计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浮力的存在,教学效果可能更为理想。在浮力的方向的教学过程,可以采用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浮力的方向,但基于发展学生思维及理性分析能力的考虑,我采用通过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帮助学生判定浮力的方向,当然,也可以将前面提到的演示实验作为验证“浮力”方向的实验进行。 重难点的突破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过程完成,通过列举“密度大的物体也可以在水面漂浮”的例子,形象的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五、实验器具:碗、鸡蛋、弹簧测力计、矿泉水瓶、水桶、烧杯(8个)、铁块、铝块。 六、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 质量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质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的第六章第一节——质量。 质量是力学的第一个物理量,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物理量。它是力学学习的基础,对力学的学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即将学到的密度的知识中也要用到质量及其质量的相关知识。此外,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因此,学好质量也为惯性的学习打好了基础。除此之外,在后面第七章重力的学习中也要用到质量,而且到了高中还要进一步的学习质量。 总而言之,质量的学习是很基础的。 二、学情分析 第六章是学生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了有关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物质的属性。而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学生不管是在科学探究的能力还是认知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本章除了进一步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外,在科学内容方面着重认识两个重要物理量——质量和密度。本节课——质量在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物理量,对学生来说质量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而对它的单位,购物时经常用到,比较熟悉。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符号及其单位。 2.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查阅资料等,理解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 2.理解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难点 1.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2.质量单位的换算。 教学突破 在初中阶段对质量概念的理解要求比较低,因此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东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物体。“从物质的量”的概念出发,引出质量的初步概念,这样认识起来会比较自然和顺畅。 五、本节教法、学法 教法:

10.1-浮力(教学设计)定稿

10.1-浮力(教学设计)定稿

第十章第1节教学设计课题第十章第1节浮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初步探究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培养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得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 方法 演示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探究法,分析法 教学用具教师:铁块、弹簧测力计、烧杯、乒乓球、饮料瓶(去底)、篮球、水桶、水盆学生:烧杯、水、浓盐水、细线、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上标有等距离的格)、体积相同的圆柱形铜块、铁块和铝块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演示实验,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有个乒乓球, 如果我松手,乒乓球会怎样呢? 为什么乒乓球会落在地上呢? 对问题进行思考 乒乓球会掉落在地上。 因为乒乓球受到竖直 从生活走向物理引入 课题,引起学生的研究 兴趣。

引入课题如果我把乒乓球放在水中会怎样 呢? 为什么乒乓球能浮在水面上啊? 我们一起来对乒乓球进行受力分 析,乒乓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呢?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它还受到一 个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 体是谁呢?这个力就是浮力。 请大家翻开书第49页,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第十章第一节浮力 的内容。 向下的重力作用。 乒乓球会浮在水面上。 因为乒乓球受到了浮 力。 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 重力作用。 施力物体是水。 新课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G F浮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节《质量》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四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用天平测质量和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能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高中物理中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简单地使学生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但这并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于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变,也是让学生知道即可。 ·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法学法】

·采用教师指导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铁钉若干、铁锤1把;大小琉璃杯各一个,托盘天平和砝码若干套、金属块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引入新课 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大梨小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创设一个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一、质量的概念 展示:铁钉和铁锤、课桌椅子 提问1:铁钉、铁锤、玻璃杯, 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这些东西我们都把它叫做什么? 生答:物体。 提问2:铁钉、铁锤、桌子、椅子等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呢? 生答:铁钉和铁锤由铁制成的,桌子椅子是由木材制成的。 从而得出: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多媒体展现)(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比较、到建立概念,不但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观察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分析、概括的能力。)(二)质量的单位(多媒体展现) 1、国际单位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2.5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天气系统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形成天气和气候的基本因素;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及气团、锋面对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和对我国的影响。[教具方法]:PPT教学结合课堂讨论 [课时安排]:1-1.5课时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1、有哪一位同学能够根据昨晚的电视天气预报,说出今天的天气预报? 2、请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小结导入: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下面我们就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 一、锋面系统 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界面称为锋面。 (画图表示锋、锋面、锋线) 2、锋的形成、分类与天气的关系 (1)暖锋:读课本P.46暖锋示意图 运用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引入 注意比较、判别(锋面交角大小、气流运动方向、降水分布) 总结“暖锋” (2)冷锋:读课本P.46暖锋示意图 分析“冷锋”结合flash讲述和总结。

注意举例说明:①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②冬季的寒潮 ③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天气 过渡: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如:冬季的寒潮,是冷锋快速南下时形成的;北方的暴雨,也是冷锋形成的锋面雨。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影响天气的高低气压系统。 补: 二 、低压和高压系统 气压场(气压类型)读课本 p.61“海平面等压线布图”分析: 等压线分布图反映了水平方向上气压分布状况。 1、教师提示: 低气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 气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运动 高气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 反气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运动 高压脊、低压槽 提问:高低气压与气旋和反气旋有何区别? (前者是对气压状况的描述,后者是气流运动状况的描述) 2、导入下一环节:讨论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气旋和反气旋(绘图分析)(以北半球为主要分析对象) 高, 狂风暴雨 大风沙暴天气 水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地形阻挡 阴雨连绵 例:梅雨(江淮准静止锋) 例:昆明准静止锋(昆晴贵阴)

浮力-优秀教学设计

《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2.知道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具】 演示实验器材:气球、橡皮泥、大烧杯、红毛线、演示小桌、水﹑准备一组与学生所用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便于学生上讲台演示实验方案)。 学生实验器材:石块、木块、曲别针、乒乓球、烧杯(100ml)、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水槽、铁块、、胶布、细线等。 【教学设计】

1.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领悟浮力,观看视频认识浮力,探究式教学法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做好分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但对初中学生而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么多的物理量感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再加之实验误差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2.本节课探究实验,研究浮力的方向,探究浮力的大小。 3.通过演示实验形象直观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增强了学生的记忆。 4.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评价方式】 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教学评价,形式多样有分析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之处……通过小组的交流与评估,给学生更多机会来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雄辩的口才,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2、学生通过分组完成一系列探究实验,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此次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具体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教学课件,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多元化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对学生分组,6人一组,组织实验。 二、课堂实录 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入手,向学生们提出问题:“氢气球为什么会浮在空中?为什么人游泳时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这些小例子非常简单,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答出与浮力有关。 (说明: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入手,学生通过搜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使思维发散。通过所列举的现象,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一环节:课题的提出 首先让学生将石块﹑木块﹑曲别针﹑乒乓球放入盛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木块﹑乒乓球在水面漂浮,而石块﹑曲别针却沉入烧杯的底部。 第二环节:浮力的方向

第一节质量教案

第(1 )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 设 设计意图备注复习旧知凸透镜成像规律?回忆回答复习 情境导入【出示实物】大头针、铁锤、火柴根、木 块 【设问】这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间有 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如何去分类? 【总结】像大头针、铁锤、火柴根和木块 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我们称之为物体; 而铁和木材我们称之为物质。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何去理解物体和物 质呢?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物体和 物质的区别,更加直观,更容易接受理 解。) 【引入】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由物质构 成,物体有大有小,我们如何去衡量构成 一个物体的物质的多少呢?请同学们根 据提示进行自学。 设置疑问 引入课题 创设情境 导入新 课,能激 发学生学 习物理的 兴趣和求 知欲。) 新课讲授【自学指导】 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用什么符号表 示?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 学生讨论回 答:学生识记

③当右盘中加入最小质量的砝码时,若指针向右偏,此时应该去掉小砝码,用镊子向拨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小砝码),直到指针指分度盘中线横梁再次平衡。 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刻度值 游码示数读法:先认清分度值,再读游码的 左边所对刻度值。 提问:如何测量一杯水的质量呢? 【过渡语】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有什么特性呢?是否随着自身的位置、形状和物态的变化而变化?请大家思考以下的问题。 1、把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质量改变吗? 2、一定质量的冰化成水或者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其质量改变吗? 3、同一物体从北京带到上海,它的质量改变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识记理 解 加深印象 学生思考讨 论: 学生思考讨 学生思考 讨论: 质量不随 形状而改 变。 质量不随 物态而改 变。 质量不随 位置而改 变 培养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