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 袭这种制度。
3)宋朝:
1、措施: ⑴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⑵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
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
皇帝
(总揽大权)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权)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相权一分为三)
(行政权) (军权) (财权)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⑴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 ⑵隋唐:尚书省下设六部,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 2、分工与职权 ▪ ①中书、门下、尚书(决策、审议、执行) ▪ ②尚书省: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 (草拟)
门下省 (审核)

户礼


部部

尚书省 (执行)
刑工 部部
3、特点 4、影响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 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3、隋唐宋元: 科举制
演变过程: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隋炀帝: 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 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度
标准: 才学
方法: 分科考试 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 ②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为历代沿用,影响深远
3)宋朝:
1、措施: ⑴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⑵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
2、影响: 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4)元朝:
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
皇帝
中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太子充任。其下有左右丞相各 一人,“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 子,理万机”。(《元史》)
2、措施
政:削__实_权___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经:控__财_权___ 中央掌控地方财权
3、评价
利: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弊: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埋下了积贫 积
弱的祸根。
4)元朝的行省制度
1:机构设置: 中央:中书省(河北、山东、山西) 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偏远地区:宣慰司 2:行省权力: 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北 1.收兵权,编禁军; 宋 2.派文官做地方长官,设通判;
3.中央控制地方财政
元 1.实行行省制度; 朝 2.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3.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演变特点
地方权力 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 不断加强
▪ 9.(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卷)下图是一幅古
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
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皇权 不断 加强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 察举制度 概念:自下而上的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标准: 品行 主要科目: 孝、廉
2、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概念: 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标准: 门第 评价: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而真正有才
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君中 权央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与与 相地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权 此
方 争
消权
彼不
长断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趋势:削弱)
原因: 汉初郡国并行,封国有时会与朝廷对抗 措施: “推恩令” 影响: 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 行的制度。刘邦分封同姓王, 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 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 下。他分封给同姓诸侯王的 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 辖的土地面积。
3:评价: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影响深远。
元代的行省
想一想 西周以来的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
分封制(奴隶社会)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行省制
封建社会
中央集权的演进
汉至元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 西 1.郡国二制并行; 汉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唐 朝 唐中期以后,设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
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概念总结: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
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皇权
相权
制 主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
中央
地方
央 集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从汉到元君主专制的演进
阶段
调整、演变情况
两汉 汉武帝时,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 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
从魏晋 南北朝 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 到隋唐
北宋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 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
元朝 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
特点
相权 不断 削弱
藩镇与节度使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
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
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
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
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 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
安 禄 山
胡人担任节度使。
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
兵反唐创造了机会。
▪ (C )
▪ A.西周
▪ B.秦朝
▪ C.汉朝
▪ D.唐朝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
1、背景:汉初丞相位高权重。 2、措施: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决策机构
皇帝
执行机构
中朝
外朝
尚 侍常 书 令 中侍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夫
有事上报
九卿
2)隋唐:三省六部制 1、演变过程:
汉初汉高祖大封同姓诸侯王最终导致汉朝历史上一次 规模巨大的叛乱,叫什么?王国问题到什么时候得到解决?
“推恩令”
内容: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 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 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由郡守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 汉
力量削弱。




2)唐朝:(趋势:削弱)
1、唐中期:设置藩镇:节度使具有较大的权力 2、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唐朝藩镇图
在唐后期 150年里, 河北三镇的 57个节度使 中,真正由 朝廷任命的 只有4人。 内地许多节 度使也效法, 各占一方, 唐朝统一局 面破坏,形 成了“藩镇 割据”的局 面。
3)北宋初年:进一步加强 1、背景: 唐中期以来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军:收__精_兵___ “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