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晶体
开放分类:医疗
人工晶体,(IOL)。是一种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取代天然晶状体的作用。第一枚人工晶体是由John Pike,John Holt和Hardold Ridley共同设计的,于1949年11月29日,Ridley医生在伦敦St.Thomas医院为病人植入了首枚人工晶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们观察到某些受伤的飞行员眼中有玻璃弹片,却没有引起明显的、持续的炎症反应,于是想到玻璃或者一些高分子有机材料可以在眼内保持稳定,由此发明了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的形态,通常是由一个圆形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袢组成,光学部的直径一般在5.5-6mm左右,这是因为,在夜间或暗光下,人的瞳孔会放大,直径可以达到6mm左右,而过大的人工晶体在制造或者手术中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主要生产厂商都使用5.5-6mm的光学部直径。支撑袢的作用是固定人工晶体,形态就很多了,基本的可以是两个C型的线装支撑袢。
人工晶体的分类
△按照硬度,可以分为硬质人工晶体和软性人工晶体。软晶体又可以分为丙烯酸类晶体和硅凝胶类晶体。顾名思意,软晶体就是可折叠晶体。首先出现的是硬质人工晶体,这种晶体不能折叠,手术时需要一个与晶体光学部大小相同的切口(6mm左右),才能将晶体植入眼内。到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术迅速发展,手术医生已经可以仅仅使用3.2mm甚至更小的切口就已经可以清除白内障,但在安放人工晶体的时候却还需要扩大切口,才能植入。为了适应手术的进步,人工晶体的材料逐步改进,出现了可折叠的人工晶体,一个光学部直径6mm的人工晶体,可以对折,甚至卷曲起来,通过植入镊或植入器将其植入,待进入眼内后,折叠的人工晶体会自动展开,支撑在指定的位置。
△按照安放的位置,可以分为前房固定型人工晶体,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通常人工晶体最佳的安放位置是在天然晶状体的囊袋内,也就是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的位置,在这里可以比较好的保证人工晶体的位置居中,与周围组织没有摩擦,炎症反应较轻。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眼科医师也可能把人工晶体安放在其他的位置,例如,对于校正屈光不正的患者,可以保留其天然晶状体,进行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PIOL)植入;或者是对于手术中出现晶体囊袋破裂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或者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
人工晶体的材料
人工晶体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材料主要是由线性的多聚物和交连剂组成。通过改变多聚物的化学组成,可以改变人工晶体的折射率、硬度等等。
最经典的人工晶体材料是PMMA,也就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这种材料是疏水性丙烯酸酯,只能生产硬性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
目前,人工晶体屈光度计算一般都用SRKⅡ公式。
SRKⅡ公式(回归公式)
P=A-2.5AL-0.9K
P为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
A为常数(厂家根据晶体的类型、材料、操作技术设定)
AL为眼轴长(眼科A超测定,一般为23.5mm左右)
K为角膜屈率(角膜屈率仪测定,实际为[K ,一般是44左右)。
现在,眼科A超已设置该计算公式,只要把数据代入,即可得出结果。若用手工计算,则要用回归的方法,即:
A=A+3,当AL<20
A=A+2, 当20≤AL<21
A=A+1,当21≤AL<22
A=A, 当22≤AL<24.5
A=A-0.5, 当AL≥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