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关中地区气候与农业关系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安地区气候与农业关系
曾遇
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西安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降雨较为充沛,气温温差较小,四季分明,在古时候素有“中原粮仓”之称,气候条件对于发展农业非常适合,但农业气象灾害也是不可避免,个别农业气象条件的剧烈变化也需要进行农业气象预测的更加详细谨慎。

农业发展对策也就应运而生。

关键词西安市气候条件农业农作物气候灾害
前言:任何地区的农业都受到农业气象因素的交错影响,在一定方面促进农业的发展,不利因素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农业的发展进程.研究局部地区的气象条件,认识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的相互关系,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对农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一)西安地区气候形成因素
西安地理上属于西北,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

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市区和杨凌区、三原、泾阳、兴平、武功等县相邻。

西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偏南地区,北部为冲积平原,南部为剥蚀山地。

大体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与西南低,呈一簸箕状。

关中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为高,也是在黄土高原和秦岭这两处高地间海拔低的原因,使得西安免受来自北方沙尘暴的危害。

这也正是北方秦岭山脉横旦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

市境最高点位于周至县西南的太白山,海拔3767.2米,市境最低海拔345米,市区海拔400米。

平原占总面积的43.7%.
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

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距小,冬季寒冷少雨,夏季暖热多雨。

冬季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大陆冷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冬季风,以偏西偏北风为主,风
力强劲,天气晴寒,雨雪稀少。

最冷月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大,南部在0℃以下,北部可达-20℃,平均纬度递减率为2℃/纬距。

夏季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夏季风,以偏东偏南风为主,风力较小;潮湿多雨,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

最热月平均气温南部可达26℃以上,往北有所降低,也不低于20℃,平均纬度递减率仅为0.4℃/纬距。

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这种气候带来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
冬春季:寒潮(沙尘暴、霜冻、白害)
夏季:强对流天气(雷雨、大风、冰雹)。

但是其气候决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西北气候,但是又与华北非沿海的气候有较大差别,西安的气候在北方独具一格,自成一派。

西安年降水量550mm,虽然不多,但是季节分布比较均匀,西安以东的北方地区降水都是以每年7,8月为高峰非常有规律的逐月递减,尤其是秋季,初秋时,从包括西安在内的陕西关中、陕北南部经山西南部、河南北部直至山东西部,形成了一条狭长的沿黄降雨带,始终在这一线徘徊,而进入9月后我国著名的“华西秋雨带”又长期赖在西安不走,两重因素相叠加,西安的秋天几乎就是在雨中度过的。

所以,相当多的年份西安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秋季而不是夏季,近年来频繁见诸于媒体报道的“渭河秋汛”便是例证。

来自于西北部的强冷空气来了也会刮大风,但远不及北方东部地区的猛烈程度,西安的大风日数在北方诸多城市中是最少的,每个月的平均风速没有超过2
米每秒的。

风沙小。

较为丰富的降水以及来自秦岭山脉的降雪融水,水分蒸腾作用也比较明显。

降低了白昼和夜晚的温差。

7月份平均温度还没有超过27度,西安的冬天是非常温和的,最多只有零下8℃强冷空气来了温度也不会像东部那样降得太厉害。

(二)西安地区的气候特征
温带季风性气候的成因有如下几点:
1.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气温较高,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2.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冬季寒冷,成因有:本地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形较低平坦地势西高东低使冬季风得以加强。

3.季风显著。

4.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

可是西安不单单是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在地理区域上西安地区被划归到西北内陆地区,其在冬季主要受大陆气团影响,在夏秋季节大陆气团和海洋气团交替控制,故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

冬季多东北风,夏季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0米/秒。

无霜期207天。

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

秋季暖湿海洋性气团由于秦岭的阻挡,南退迟缓,而极地大陆气团南进较快,在关中地区上空可能相遇,在该区常造成多阴雨天气
此外,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冬天主要受来自西北部西伯利亚行流的影响,夏天主要有东南暖湿气流的控制.由于秦岭山脉的阻挡,使得关中地区既没有继承西北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也没有继承南部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特点,而是将两者进行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

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主要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冬季干旱.
西安地区年降水量在500~700毫米,降水最多的7月份也不足100mm,以7月最高峰向两边看,西安的雨8月反而没9月下得多,6月反而没5月下得多,其中9月份降水量为全年次高值,也接近了100mm,而10月份的降水量甚至也超过了6月,而5月10月对于北方东部的人们来说已经不大能和下雨联系起来了.所以西安夏天没有明显的雨季,倒是春天秋天雨水绵绵,颇有点江南水乡的味道。

其纬度大致处于N34°左右。

土壤不同于北部的黄土和南部的褐红土。

主要为褐色土和黑褐土,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部分地区分布有少量红壤和黑土。

年平均气温11~14℃,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

(三)西安地区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1.光照资源的影响
关中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处于可利用范围1200~1500k w﹒h/㎡,处于中等水平,太阳总辐射约为500MJ/(㎡·年),总辐射的变率为3.7%。

光合有效率大约在42%~43%,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月值出现在雨季开始前的5~6月。

在农业光照资源方面处于中等水平,对农业没有太大的影响。

2.热量资源的影响
无霜期平均为219~233天.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1.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4℃~26.9℃;年平均气温13.6℃。

极端最高气温41.8℃,极端最低气温-20.6℃。

年活动积温约为4000℃·d,西安地区农业种植主要为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作物基本上是一年两熟制。

水稻种植的不适宜性,舍得在秦岭北麓地区零星分布有旱稻种植。

3.水资源的影响
西安年降水量平均为507.7毫米~719.8毫米。

年降水日数96.6天。

年平均湿度为69.6%。

年平均降雪日为13.8天。

夏秋季节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6%左右。


同季节的降雨变化量较大,年度之间降雨变化量较小.干燥度系数为0.16, 人均水资源量仅350立方米,尚不足国内人均占有量的1/6,故水资源的不足对农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制约。

而且西安地区粮食种植比例呈下降趋势,许多土地开始种植果树、苗木、花卉等经济效益价值较高的物种.而这些果蔬花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灌溉用水,陕西省是典型的旱作农业省份,长期以来干旱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瓶颈之一。

也是现在许多农民放弃种粮,导致许多土地撂荒。

从水资源总量上看,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1/3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7个百分点。

粮食主产区的关中灌区,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省平均的1/4,属重度缺水区。

从降水时空分布上看,雨热不同步,降水冬春少、夏秋多,春旱频发,粮食生长关键时期缺水严重,降水与作物生长需求极不协调。

4.风对农业的影响
秦岭北麓夏冬季节山谷风经常可以达到7~8级,但是风力资源丰富却不能有效利用。

风向的转变速率快,不能用于风力发电,而且风力季节性明显。

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十分明显,夏末秋初的干热风使得植物蒸腾作用旺盛,耗水量变大,同时破坏叶绿素等色素,使小麦大幅度减产。

5.下垫面的影响
西安地区许多水库的建成,是水域面积大大增加,部分地区的初霜期推迟,终霜时间提早,无霜期延长,夏季空气湿度增加,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了干热风的影响。

温度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都相对于历史数据较为缓和。

平原基本是西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本立足点.西安境内平原较为平缓,平原高度差最多在50m左右.平原地形对农业发展非常有利,有利于规模化经营.粮食种植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都具有良好的地形条件。

6.西安地区农业所存在的部分问题
“十年九旱”是陕西气候的特点,而每年的7-9月又是西安地区降雨最多的季节,面对本地气候的特征,传统的粮食种植结构不够科学,像小麦播种生长期正是我省干旱少雨期,每年冬旱、春旱是必然要发生的。

像玉米春季播,秋季收,春季到5月份陕西进入雨季,7-9月份是春玉米的生长关键期,我省雨量最大,利于春玉米的生长。

从目前全国来看,在基本口粮已完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保障提供肉禽蛋奶等农副产品需求的饲料粮提供是我们今后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的
方向。

结构就是生产力,科学布局粮食种植结构就是增加粮食播种面积。

进行有效的分工,能使西安周边各市的资源能够互补,实现区域效益的最大化。

渭北地区种植玉米的产量是小麦产量的近2倍,陕南地区马铃薯间套玉米的产量是小麦玉米轮作产量的1.4倍。

通过选用优良的抗旱品种、抗旱作物,配套地膜覆盖等高产栽培技术,优化种植结构,压低产扩种高产作物,以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为主线,以推广旱作农业技术为抓手,在陕北压杂扩薯、扩玉米,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打造陕北第二粮仓;在渭北压麦扩秋,推广垄盖集雨膜侧技术,建设渭北旱原玉米产业带;在陕南浅山丘陵区压麦扩薯,推广地膜马铃薯春玉米间套技术,建设陕南马铃薯和玉米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和调整粮食产业结构。

秦岭的阻隔使得来自南方的海洋型暖气流不能充分的到达关中地区,降水量较陕南地区有较为明显的下降。

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北方的大陆气团经常在秦岭形成锋面,也形成了较为充分锋面降水,秦岭山地积雪融雪水也对缺乏水资源的西安有一定的帮助。

降水量的减少对于冬小麦的越冬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加之冬季河流普遍缺水,农业灌溉措施的损坏及农业基本建设发展较为滞后,导致冬季小麦的发展受到非常大的制约,影响小麦产量.春季小麦返青后,各种经济作物果树发芽后,常出现“倒春寒”,对农作物秧苗有不同程度的冻害,比如2010年3月份的一场倒春寒,造成整个陕西省苹果产量下降20%~40%,小麦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及冰雹天气对农业大棚的破坏比较大,也使得许多农业设施遭到破坏,损坏非常严重。

造成果树花蕾遭到机械损害严重,严重影响坐果率。

比如,苹果亩产量为1436公斤,单产较上年下降1.2%;梨产量为每亩1038公斤,下降24.4%;猕猴桃亩产量为1413公斤,减少33.5%。

4月初大面积出现的沙尘、霜冻等恶劣气候,大部分果园的成花量、坐果率小于上年,干热风对苹果成花、坐果、幼果发育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加之进入8月份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导致果个总体偏小,也使得部分地区果树病虫害呈回升趋势,尤其是果树的腐烂病,较往年严重。

夏季干旱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尤其在小麦的播种期、拔节抽穗期、灌浆期干旱会造成最大的损害。

再次就是春秋夏季的强对流天气,使得气温突然降低,其所引起的暴雨、冰雹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会造成许多地区小
麦倒伏和经济作物严重减产,秋季的连阴雨也会对玉米产生很大影响,造成玉米腐坏。

西安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4年首次突破百亿大关2005年达到106.5亿元。

粮食生产扭转了从1999年开始连续减产的不利局面,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5年全年粮食总产205.56万吨,平均亩产319.8公斤,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
(四)适应西安地区的固定气候条件及对策
西安地区的农业条件对农业发展非常适应,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加强农业气象建设也是非常必需的。

(1)加强农业发展计划的论证工作,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田灌溉系统,充分利用农业气象资源。

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气象灾害风险的能力。

(2)加强防护林建设,在国际气象环境的恶劣的趋势下,以防止来自北方的沙尘暴天气影响,在秦岭北麓完善防护林建设,减少来自秦岭的山谷风对农业的影响。

(3)完善气象监测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气象预测的准确度、精确度。

并同时提高预测的广泛度。

将强农业气象技术的探究与交流。

(4)依托农业高校大力推广抗旱能力更高的种子,实现在种子方面减少农业气象灾害的危害。

加大产业化投入,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西安地区气候资源总体上是对农业发展是有利的。

某些因素的善变性对农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适应的农作物品种较多。

气候条件较为复杂,但气候资源各个方面如积温,无霜期,太阳辐射量都是具有优势的。

参考文献:
1.谈涵秋马志撑沈婉贞农业气象问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
2.张福春丘宝剑县级农业其后分析气象出版社1984.(5)
3.霍春平,等.西安市秦岭北麓人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J].陕西水土保
持,2004(1):30-31.
.hk/wxinfo/climat/world/chi/as香港天文台
/view/818023.htm 2008-1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