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学习方法1.指导学习,讨论归纳,共同评析;2.制作卡片,整理文章内容,进行专题讨论;3.练习巩固,提高写作。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或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结合练习题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明确: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的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好!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词典中是如何解释的。
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同学们,这三个义项,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褒扬的。
那么,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呢?元代无名氏写的剧本《杀狗劝夫》的第四折,有这样一句台词:“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
”这便是它的出处。
无论是出处,还是词典的解释,这个词都没有褒扬的意思,而朱光潜先生却把它作为文章的标题,大书特书。
他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细研课文,看一看“咬文嚼字”的新意义。
二、作者介绍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作者情况。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
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刘大、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称为“桐城派”,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咬文嚼字》教案完美版
《咬文嚼字》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咬文嚼字的定义与重要性1.1 咬文嚼字的定义1.2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1.3 咬文嚼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二章:咬文嚼字的来源与发展2.1 咬文嚼字的来源2.2 咬文嚼字的发展历程2.3 咬文嚼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第三章:咬文嚼字的基本技巧与方法3.1 咬文嚼字的基本技巧3.2 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步骤3.3 咬文嚼字的实践练习第四章: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4.1 咬文嚼字在诗歌创作中的应用4.2 咬文嚼字在小说创作中的应用4.3 咬文嚼字在戏剧创作中的应用第五章:咬文嚼字在口语交流中的应用5.1 咬文嚼字在演讲中的应用5.2 咬文嚼字在辩论中的应用5.3 咬文嚼字在日常对话中的应用第六章:咬文嚼字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中的应用6.1 咬文嚼字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6.2 咬文嚼字在新闻写作中的技巧6.3 实际案例分析:咬文嚼字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第七章:咬文嚼字在广告与营销中的应用7.1 咬文嚼字在广告创意中的作用7.2 咬文嚼字在营销文案中的应用7.3 实际案例分析:咬文嚼字在广告与营销中的成功案例第八章:咬文嚼字在社交媒体与网络交流中的应用8.1 咬文嚼字在社交媒体文案中的应用8.2 咬文嚼字在网络交流中的重要性8.3 实际案例分析:咬文嚼字在社交媒体与网络交流中的应用第九章:咬文嚼字的误用与规避9.1 咬文嚼字的常见误用9.2 避免咬文嚼字误用的方法9.3 实际案例分析:咬文嚼字误用的典型例子及纠正第十章:咬文嚼字的未来发展10.1 咬文嚼字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10.2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10.3 咬文嚼字的创新与拓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咬文嚼字的定义与重要性咬文嚼字的定义是理解课程的基础,它涉及到对词语的精确把握和运用的能力。
重要性则体现在准确表达和沟通的效果上,尤其是在文学创作和日常交流中。
重点二:咬文嚼字的来源与发展了解咬文嚼字的来源和发展历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增强对语言变化的敏感度。
《咬文嚼字》教案完美版
《咬文嚼字》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咬文嚼字的概念与意义1.1 咬文嚼字的定义1.2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1.3 咬文嚼字的应用范围第二章:咬文嚼字的来源与发展2.1 咬文嚼字的起源2.2 咬文嚼字的发展历程2.3 咬文嚼字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与影响第三章:咬文嚼字的分类与特点3.1 咬文嚼字的分类3.2 咬文嚼字的特点3.3 咬文嚼字与其他修辞手法的区别第四章:咬文嚼字的技巧与训练4.1 咬文嚼字的技巧4.2 咬文嚼字的训练方法4.3 咬文嚼字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五章:咬文嚼字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作用5.1 咬文嚼字在写作中的作用5.2 咬文嚼字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5.3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第六章:咬文嚼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1 咬文嚼字在广告中的应用6.2 咬文嚼字在媒体传播中的应用6.3 咬文嚼字在个人品牌塑造中的应用第七章:咬文嚼字在文学作品中的案例分析7.1 咬文嚼字在诗歌中的运用7.2 咬文嚼字在小说中的运用7.3 咬文嚼字在戏剧中的运用第八章:咬文嚼字与语文教学8.1 咬文嚼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8.2 咬文嚼字在语文作业设计中的应用8.3 咬文嚼字在语文考试评价中的应用第九章:咬文嚼字的跨文化交际价值9.1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9.2 咬文嚼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差异9.3 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对策略第十章:咬文嚼字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咬文嚼字在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10.2 咬文嚼字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10.3 咬文嚼字的未来发展前景与建议第十一章:咬文嚼字与语言规范化11.1 咬文嚼字对语言规范化的影响11.2 咬文嚼字在语言规范化中的作用11.3 咬文嚼字在语言规范化中的实践案例第十二章:咬文嚼字与文学创作12.1 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12.2 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技巧与方法12.3 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实际案例分析第十三章: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13.1 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的关联性13.2 咬文嚼字在修辞手法中的运用13.3 咬文嚼字与修辞手法的融合与创新第十四章:咬文嚼字在专业领域的应用14.1 咬文嚼字在法律领域的应用14.2 咬文嚼字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4.3 咬文嚼字在科技领域的应用第十五章:咬文嚼字的综合素质提升15.1 咬文嚼字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15.2 咬文嚼字在跨学科学习中的作用15.3 咬文嚼字在终身学习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咬文嚼字》教案完美版涵盖了咬文嚼字的定义、意义、来源、发展、分类、特点、技巧、训练、应用、跨文化交际价值、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精选5篇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咬文嚼字》一篇。
详细内容包括对课文中生僻字词的解析、词句的修辞手法分析、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生僻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激发他们对文字游戏的兴趣,引导他们认识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文字游戏的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3. 生僻字词解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解释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6.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2. 板书内容:生僻字词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观点和论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篇你喜欢的文学作品,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包括作品名称、作者、修辞手法分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推荐阅读《修辞学导论》等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修辞手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僻字词解析2. 修辞手法分析3. 作者观点和论据的理解4.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僻字词解析1. 字形结构:分析生僻字词的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1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 分析评价课文.2. 借鉴汲取其中精华.3. 把握思想感情.4.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重点 1. 把握思想感情.2.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方法点拨法教学过程预习点拨:1. 研读两遍,初步了解文意.2. 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把握.课时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留意筛选重点语句,尝试借鉴汲取其中精华一.导入诵读课文,把握基础学问.出示习题,进行检测.同学完成.1. 了解有关常识: 朱光潜,闻名_________主要著作有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2. 从文中找诞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正音: 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了解词义: 咬文嚼字---- 推敲———蕴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点拨1、解题:咬文嚼字正象说的“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好”。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的斟酌词句(多用指死抠字眼而不领悟精神实质)。
”《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词句;(2)形容掉书或灰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说说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亲密关系。
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
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其次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使意蕴丰富,有奇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颖的意味。
出示习题,同学概括分析:1. 口头归纳概括本文主要意思(用一两句话)2、分析结构,归纳要点分析评价1. 从文中找出表明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来2.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熟悉3. 文章标题与观点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提示:先看就二者关系的论述,再留意标题的基本义与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后联系个人的学习及写作状况来谈)分析.借鉴1. 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2. 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那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导练1. 研读课文,结合个人平常学习及写作状况,深化理解观点。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咬文嚼字》一课,涉及文章鉴赏、词语辨析、修辞手法等方面。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主旨、论证结构、词语选用、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主旨,掌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2. 学会词语辨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主旨、论证结构、词语选用、修辞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词语辨析中体会到作者的观点,以及如何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体会词语选用的重要性,引发对文章的兴趣;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感受作者的观点;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词语辨析和修辞手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词语辨析和修辞手法练习;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旨:咬文嚼字的意义;2. 论证结构:总分总;3. 词语选用:形象、生动;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本节课学到的词语辨析方法,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运用修辞手法,修改下面句子,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2. 答案:(1)加点词语含义分析;(2)修改后的句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教学效果,改进措施;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规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的深度与拓展延伸的广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咬文嚼字》一课的教学内容需涵盖文章的深层含义、作者的写作技巧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咬文嚼字》语文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文中的概念,掌握作者提出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学会正确使用词语,避免在写作中出现咬文嚼字的现象。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作者提出的“咬文嚼字”的观点。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 如何正确运用文章中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写作。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语文素养的文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案例分析:分析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咬文嚼字现象,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词语。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避免咬文嚼字,提高写作质量。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分享写作经验。
5. 课堂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三、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分析自己以往的写作,找出咬文嚼字的现象,进行修改。
3. 写一篇关于如何提高语文素养的作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检验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适当增加课后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咬文嚼字”是一种对文字的严谨态度。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学习如何运用例证法、引证法进行论证。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2.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咬文嚼字》一文,简要介绍作者朱光潜及其作品。
(2)板书课题,提问:“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有什么重要性?2.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教师辅导,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3.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开头部分,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是一种对文字的严谨态度。
(2)分析文章中间部分,学习作者如何运用例证法、引证法进行论证。
4.课堂讨论(1)讨论“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2)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咬文嚼字”的精神。
5.小组活动(1)每组选取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咬文嚼字”之处。
(2)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全班交流分享。
6.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2.选取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咬文嚼字”之处,下节课交流分享。
六、教学反思1.对部分学生的引导不够细致,导致他们在分析课文时,难以深入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较为简略,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3.课后作业的布置,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写作文或者阅读文章时,有遇到过对某个词或者某个句子反复斟酌的情况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咬文嚼字》中提到的精神。
2.阅读课文师:请同学们先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想要传达的核心观点。
生(阅读后):老师,我觉得作者在强调对文字的严谨态度。
《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市优质课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市优质课教案《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市优质课教案篇一新教材说明指出:“阅读训练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高一),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现代文和文言文,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正是依据这个要求确定的。
在我国的文学宝库中,有许多精品,纵横古今,囊括中外。
课本编者独具匠心精选了许多美文精品,特别是现当代的一些学者文人的作品。
如钱钟书、余秋雨、汪曾祺、朱光潜等。
面对这些熠熠发光的篇章,分析评价、借鉴吸收显得尤为重要。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强调从某一个侧面进行分析,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方可谈得上借鉴吸收。
当然我们借鉴吸收的是其中的精华,借鉴吸收的是有用的东西。
而《咬文嚼字》本身了具有这种特点。
一、导语设计:我国古代流传着许多古人炼字的好例子,大家能举上几个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这些炼字的做法,似乎显得有点咬文嚼字,但实际上却调整了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正阐明了这一点。
二、教学过程设计:要求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仔细分析原作,可设计表格帮助学生分析。
参考表格如下:例子分析说明的道理文章主旨品味评价: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
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奇的意味。
还可以采用复述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做出评价。
借鉴吸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教师可引导学生召开专题讨论会,研讨学习了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后你得到了什么或应吸收借鉴哪些。
如从材料方面,可以领会借鉴材料的重要,更领悟到积累材料的方法。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藉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
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他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
对此,作者说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
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
作者对“套板反应”很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因此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据此,本文教学目标可确立为以下几个层面: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不妨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阅读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拟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内讨论两大板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
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中云:……;《汉语大词典》中云:……(见教师用书)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见教师用书)三、提名阅读四、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并填表明确:例子分析道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3、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最新-《咬文嚼字》教案精选12篇
《咬文嚼字》教案精选12篇[1]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A、导入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B、介绍作者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研习课文一、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总结:《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语言文字的严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修辞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课文作者为什么说‘咬文嚼字’是一种美德?”“课文中的哪些例子体现了作者对语言文字的严谨态度?”3.修辞手法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设问等。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探讨如何将这些修辞手法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5.实践演练学生根据所学修辞手法,现场创作一篇短文,要求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
教师选取几篇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修辞手法。
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中是否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何改进。
四、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修改自己的作文,要求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
2.收集生活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实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咬文嚼字》一文,使学生深入理解了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激发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同时,通过实践演练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修辞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可能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仍有不足,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通过课文中的具体例子,如“咬文嚼字”在句子中的不同用法,让学生分辨其修辞效果,加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第二篇《咬文嚼字》。
文章由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提出“咬文嚼字,汉语之病”的观点入手,通过对汉字的音、形、义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汉字的基本特点,提高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阅读中运用这一理论。
2. 重点:掌握分析汉字的方法,提高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则谜语引发学生对汉字的思考,引出本课主题《咬文嚼字》。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文章大意,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分析。
3. 课堂讲解:a. 讲解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
b. 分析文章中举例的汉字,讲解其含义和用法。
c. 引导学生运用汉字分析方法,解读古代文学作品。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后作业:a. 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汉字分析方法的记忆。
b. 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
2. 分析汉字的方法。
3. 汉字在古代文学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分析一首古代诗歌中的汉字运用。
2. 答案: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诗中的汉字如“白日”、“依山尽”等,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汉字的分析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加强练习。
今后教学中,应更多选取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运用汉字分析方法进行解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如广告、标语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这个词语。
2. 培养学生对汉语词汇的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
2. 培养学生对汉语词汇的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咬文嚼字》相关课文。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文学作品和案例分析。
3. 小组讨论材料:案例分析题目和讨论指南。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有趣的“咬文嚼字”的例子,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语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几篇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这个词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咬文嚼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咬文嚼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目的质量和准确性。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咬文嚼字”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如何?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和水平?3. 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九、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注意其中的“咬文嚼字”用法,并写一篇短文进行分析。
《咬文嚼字》教案(通用
《咬文嚼字》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文阅读与鉴赏》教材第五单元“语言的魅力”,详细内容为“咬文嚼字”章节。
该章节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关键字词,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精细的文字运用,表达情感和意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认识到文字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关键词语,把握作者情感和文章主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关键词语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重点: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精细文字运用,学会咬文嚼字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学作品实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体会文字的魅力。
教师展示两句描述同一事物的诗句,让学生对比分析,体会文字的美。
2. 讲解: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并结合文学作品实例进行分析。
(1)介绍“咬文嚼字”的定义及作用。
(2)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情感和意境。
3.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并咬文嚼字地分析其中的一段文字。
4.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分析一段文学作品。
教师给出一段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关键词语,把握作者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2. 内容:(1)咬文嚼字的含义(2)文学作品实例分析(3)关键词语的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夜幕降临,月光洒在湖面上,如一片泛着光的银色世界。
微风轻拂,水波荡漾,那如梦如幻的景象让人陶醉。
”2. 答案:关键词语:夜幕、月光、湖面、银色世界、微风、水波、如梦如幻。
作者情感:陶醉、宁静、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关键词语,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咬文嚼字教案10篇
《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一):《咬文嚼字》教案一、教材分析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文化随笔单元。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资料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品味妙语佳句,四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课文难点:透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2.潜力目标透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潜力透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潜力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法分析1.理论依据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2.三步教学法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它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潜力。
3.具体操作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⑵跳出课本拓展延伸⑶品评鉴赏培养潜力⑷举一反三迁移应用五、学法分析1.学生现状:高一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潜力。
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
但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
2.学法指导⑴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潜力⑵在教师引导下,鉴赏诗句,培养思维潜力⑶在鉴赏诗句,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潜力六、教学过程分析1.课文感知提问: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作用何在?2.拓展延伸品评: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区别忍字与眼字的区别?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删去借问与牧童两词句子更简洁,是否更好?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括号内能够填什么字?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否为句子增删文字或调整语序?3.迁移训练课文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咬文嚼字》详细教案
《咬文嚼字》详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文阅读》教材第四单元“咬文嚼字”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词语的准确理解与运用,通过咬文嚼字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着重分析朱自清的《背影》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的精彩片段,探讨作者如何巧妙运用词语表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内涵,提升阅读水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灵活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咬文嚼字的技巧及其在阅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黑色水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内容讲解:a. 分析《背影》中“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的句子,讲解如何通过咬文嚼字理解作者的情感。
b. 分析《长恨歌》中“她那娇滴滴的样子,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牡丹”的句子,讲解如何通过咬文嚼字欣赏文学作品。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段文学作品,尝试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分享心得。
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的意义与作用2. 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3. 作品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篇你喜欢的文学作品,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写出你的感悟。
2. 答案:教师针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欣赏,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关注生活中的咬文嚼字现象,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灵活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
2.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段文学作品,尝试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分析。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写的一篇随笔短文。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咬文嚼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本课为第一课时。
文章主要论述了文学写作与阅读中“咬文嚼字”的重要性,提倡一字不放松的严谨精神。
详细内容涉及:1. 作者朱光潜的观点阐述;2. 咬文嚼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 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和阅读中的作用;4. 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了解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和阅读中的重要性;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咬文嚼字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文章观点的阐述及论证方法;2. 教学难点: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和阅读中的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名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引发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课;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的观点、论证方法及其现实意义;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修改前后的文章片段,让学生分析修改前后的差异,体会咬文嚼字的作用;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阐述咬文嚼字的重要性;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际,对课文中的某些句子进行咬文嚼字的实践;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和阅读中的作用,分享自己的感悟;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文章观点:咬文嚼字的重要性;2.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3. 咬文嚼字的作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严谨治学态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对一篇文章进行咬文嚼字的实践,并写出心得体会;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查找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文章,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进一步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教案
教学步骤:
一、教学目标: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三、教学方法
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⑵跳出课本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三位作家在一起吃饭。
甲说:“吃在中国”。
乙说:“在中国吃”。
丙则长叹说:“在吃中国”。
“吃在中国”是主谓短语,说的是食文化在中国,“在中国吃”是偏正短语,其意是:想吃美食到中国去!“在吃中国”是动宾短语,作家感叹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中国,针砭深刻。
这三位作家说的话字数相同,只是排序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
由此可见,要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我们要咬文嚼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
(板书:文题+作者)
(二)、作者介绍:
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
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
(三)、阅读课文,分析课文
作者对“咬文嚼字”这一概念重新作了界定,它在文中的内涵是什么?
现在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粗读一遍文章,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
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文章有几段?标出序号。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概括出来。
师:好,粗读一遍,回答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
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
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一下就是: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
3、看文章1-7段的内容。
找出文中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
看总共有几个实例?(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5)、“套板反应”
下面同学看一下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话:以上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4、作者是不是很“随便”地举出这几个实例?
生:不是。
5、那么,大家给这5个实例归一下类,看有没有层次上的分别?
生: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
6、好。
我再问一下,3个修改的例子中,有没有越改越好,有没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没有怎么改怎么好的。
生:有。
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达效果增强了;2是改坏了的。
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
7、把第1个实例中有关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给大家找出来,分析一下。
8、作者分析得不是很在理?
生:在理。
9、把第2个实例中作者认为修改后失色的语句读出来。
生读。
10、再把关于“推敲”的推敲的道理读出来。
生读
11、我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修改会增色,有的修改会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么改怎么有理呢?那么,评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标准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从作者的分析中归纳出来呢?
生:修改字词,不仅是修改字词,在文字上推敲,骨子时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师:对,这句话非常关键。
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在语言文字“推敲”时,改好改坏的依据是思想感情,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至此咱们同学应该明白作者举以上三例是为了说明什么?(问了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
)
我们找一个同学把作者分析“推敲”的部分好好读一读,我们认真体会一下。
12、读得很好。
那么第6段和第7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生:讲的是阅读或者写作的又一难处:联想意义的把握和运用。
13、第6段是从哪个角度讲的?第7段又是从哪个角度来讲的呢?
生:第6段是从阅读中联想意义的确定之难。
第7段从写作避免套语和“套板反应”之难来写的。
两段正好正反对照。
大家把关键的语句划出来。
14、这两段与我们前面的分析出来的咬文嚼字要与思想感情相关联有没有关系?生:有。
师:把相关语句划出来。
读一遍。
师:好。
这样,我们读完了这篇文章,我们对怎样去“咬文嚼字”获得了一个总的原则。
再次回顾咬文嚼字要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
要有谨严的精神,随处留心玩索,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从而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课文我们分析到这,下面我们学以致用。
(四)、高考链接之炼字类
苏轼: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庭坚: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因为“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更形象生动;失字表现出了月下梅花不映不隐的朦胧美,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
(五)、课堂小结: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咬文嚼字》这篇课文,了解到作者所强调的“咬文嚼字”不在是原本含义,作者赋予其新的意义,使这个词语贬词褒用了。
同时作者的谆谆教诲,也是要求我们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要努力做到“咬文嚼字”。
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联系。
所以我们在阅读中,品味语言,在其基础上品味语言背后的思想感情。
在写作中,时时咬文嚼字,推敲语言,从根本上调整思想感情,从而使语言与思想感情完全吻合,使作品达到最佳。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
(2)从自己的阅读中找材料来“咬文嚼字”一番,并写下分析内容。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