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名的翻译

合集下载

浅谈外国名著书名翻译的目的论原则和方法

浅谈外国名著书名翻译的目的论原则和方法

浅谈外国名著书名翻译的目的论原则和方法1、导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是文化全球化,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而书籍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在文化交流和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外国的大量优秀书籍被翻译成中文介绍到我国,同时相当数量的中文图书,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文字,把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

在图书翻译中,内容的翻译固然重要,但其书名是整本书的灵魂,起着解释作品意蕴和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很可能直接决定了读者是否要购买这本书,因此书名的翻译十分重要,好的书名翻译能有效地促进作品的传播。

因此,书名的翻译要考虑两种语言的不同习惯和不同文化、社会背景,做到妥善处理,使译出的书名能准确地达意,而避免误解与不确切丰华瞻,1980。

也就是说,书名的翻译具有特定的目的性。

根据目的论Skopostheory的基本观点——翻译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即翻译方法由翻译目的与译文的预期接受者决定。

2、功能主义目的论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于德国,以凯瑟琳娜·赖斯,汉斯·弗米尔,贾斯塔·曼塔利,克里斯蒂安·诺德为主要代表。

1971年,凯瑟琳娜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首先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

她的学生汉斯则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在《翻译理论基础概述》一书中,正式提出目的论这一概念,它也是功能学派的基础理论与核心理论。

他认为: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所有翻译活动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即“目的决定翻译策略”。

[JeremyMunday,202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20世纪90年代,诺德对翻译进行了新的诠释,这也是对弗米尔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诺德在其著作中强调:“翻译就是要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它与源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

×关于洛克所著《政府论》书名翻译的法学思考

×关于洛克所著《政府论》书名翻译的法学思考

方哲 学史 》 ( 商 务 印 书馆 1 9 6 3年
版) . 该 书 的英 文 名 是 “ T r e a t i s e s o n
2 基 于 洛 克所 著 《 政府论》 书
名 翻 译 的 法 学 分 析
对 于 以上 材料 . 笔 者 有 以下 分
法治 政府 。政府 是人 民的政 府 。建 设法治政府 , 必 须 为 了人 民 、 依 靠
《 上辈 子》 。 2 0 0 8年 l 0月 , 《 圆寂》 获
第一届 “ 中国小说双 年奖 ” : 2 0 0 9
年, 《 告别 天堂》 获第三届 “ 中 国女
性文 学 奖 ” ; 2 0 1 0年 2月 , 笛安 获得
说 《 芙 蓉 如 面柳 如 眉 》 。笛安 回 国
这是 一种 简称 吗 ?“ C i v i l G o v e r n . me n t ” 与“ G o v e r n me n t ” 显 然 不 是 一
断 出版 , 《 西决》 、 《 东霓》 、 《 南音》 被
称 为“ 龙 城 三 部 曲” . 并 成 功 打人 青 春 阅读 市 场 。创 作 的散 文 有 《 残 羹
夜宴》 、 《 风花雪月 》 、 《 曼佐先生》 、
1 “ 8 O后 ” 作 家 中 的异 类
近 年来 , “ 8 0后 ” 作 家创 作 的作
独具 特 色 , 获 得 了市场 与 文 学 的 双
赢. 社 会影 响也 越来 越大 。
锐 和 蒋 韵 的女 儿 , 刚进 人 文坛 就 被
媒 体称 作 “ 文二 代 ” 。在 留学期 间她 的第 一 篇 小说 《 姐 姐 的从林 》 , 对 中
年 人 的 世 界 和 成 长 的情 感 描 述 独

文学作品标题的翻译_特征与误区

文学作品标题的翻译_特征与误区

2008年1月第31卷第1期 外国语J ou rna l of F oreign L anguages January2008 Vol.31No.1文章编号:1004-5139(2008)01-0068-07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学作品标题的翻译:特征与误区虞建华(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所, 上海200083)摘 要:文学作品标题既是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超然于作品主体之外,与作品形成一种合作和对话关系。

它需要整篇作品提供语境,又具有自身独立的审美要求。

文学作品标题的特殊性,决定了标题翻译多方面的特征。

本文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标题的语篇地位、表意功能,以及其中常用的修辞手段,包括双关、矛盾修辞、文字游戏等,讨论文学作品标题翻译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并归纳导致翻译不当的4个方面。

关键词:标题翻译;文学翻译;翻译误区Translation of L iterary Titles:Characteristics and M isrepresentationsYU J ian2hua(I n s titu te o f L ite ra ry R e se a rch,Sha ngha i I n te rna ti o na l S tud i e s U n i ve rsity,Shangha i200083,C h i na)Abstract∶The title of a literary work is set apart fr om the main body,yet is at the sa me ti m e an integral part of it, for m ing a cooperative and dial ogic relati onshi p with the body.It res orts t o the whole text for its context of inter p retati on and has s pecial esthetic require ments of its own.The uniqueness of a literary title calls f or s pecial considerati ons in its English2Chinese translati on.This paper,thr ough an analysis of the textual status and the rep resentati onal functi on of a literary title,and the rhet orical devices it may e mp l oy,including pun,oxy mor on and wordp lay,offers a discussi 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 r oble m s of title translati on,focusing es pecially on four “p itfalls”that lead t o undesirable translati on of literary titles int o Chinese.Key words∶title translati on;literary translati on;m isrep resentati on1.引言近年来,大量外国文学作品被翻译介绍给了我国读者。

第六讲书名和标题的翻译

第六讲书名和标题的翻译




三)意译 Silas Marner 《织工马南传》(试比较:《塞那斯· 马南》)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廊桥遗梦》(试比较:《梅德 逊郡桥》) First Knight《剑侠风流》;Sabrina《情归巴黎》 Oliver Twist 《雾都孤儿》;Pygmalion 《皮格马利翁》 Red Star Over China 《西行漫记》 ; Gone with the Wind 《乱世佳人》 Pinocchio 《木偶奇遇记》;As You Like It《皆大欢喜》 The Pilgrim„s Progress《天路历程》 ; For Whom the Bell Tolls《战地钟声》
祝愿大家都能翻译出好的书名
Thanks

(四)音译 Jane Eye 《简.爱》; Robin Hood 《罗宾汉》 Martin Eden 《马丁· 伊登》
翻译书名的几点原则

1. 书名翻译应能揭示原作的内容和主题
一本书成功与否 ,书名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书名翻 译应 能揭示原作的内容和主题 ,成为沟通原作者与译语读者的桥梁。 e g: Oliver Twist A Separate Peace 《西游记》 《雾都孤儿》 《一个人的和平》 Journey to the West
翻译书名的几点原则

3.书名翻译要处理好文化因素
e g: 英国 17 世纪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约翰·班扬(John Bunyan) 的小说 The Pilgrim’ s Progress ,全书采取梦境寓言的表达方法 ,各种形 象无不带着寓言色彩。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基督徒( Christian)在福音使者 ( Evangelist )的指引下离开行将毁灭的家乡 “毁灭城”,向天国进发 ,一 路上历经艰辛 ,克服了种种诱惑与魔障 ,终于到达天国的历程。小说揭露 了上层社会的腐朽、 荒淫、 贪婪 ,表达了作者的清教徒思想。这部小说 的译名为 《天路历程》,是很成功的翻译。 “天路” 说明它是一部与宗 教有关的小说 , “历程” 暗示着奋斗的艰辛和来之不易的成功。这个译 名既恰到好处地揭示了小说的内容与主题 ,又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 ,同时 也传递了洋溢在全书中的宗教文化色彩。

顺应论视角下书名的翻译

顺应论视角下书名的翻译

顺应论视角下书名的翻译作者:丁慧玲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7期摘要:书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语言,在语言功能方面有其特殊性。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书名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在顺应理论的框架下,选取中外著作的书名为具体研究语料,提出书名翻译中的顺应策略,如与原作意境与内容、与目的语语言体系、与目的语文化和与读者心理的顺应。

关键词:顺应论书名翻译一、引言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它能传播知识、抒发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类带来精神与艺术上的享受。

好的书名能揭示书的内容和主题,能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

而对于一本好的外文著作来说,好的书名译名能使其红遍全球,成功沟通原作者与目的语读者。

书名的翻译是翻译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重要性给翻译工作者带来巨大挑战。

尽管一些学者对此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是书的译名仍旧是良莠不齐,甚至闹出不少笑话,如把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译为WaterMargin;把《红楼梦》译成The Cowherd and theWeaving Girl,等等。

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选取中外著作的书名为具体研究语料,提出书名翻译中的顺应策略,试图在顺应性与书名翻译方面作一些试探性的研究。

二、顺应论1顺应论概观顺应性理论是Verschueren于2000年在其新作《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的新观点。

他以全新的视角去诠释和看待语言学。

在《语用学新解》一书中,他把顺应性定义为“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选择以满足交际需要的行为过程”。

语言的使用归根结底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

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其原因必须归结于语言的三个特点: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及顺应性(adaptability)。

运用阐释学解读《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的差别

运用阐释学解读《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的差别

运用阐释学解读《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的差别摘要:在众多红楼英译本中,霍译本和杨译本一直倍受推崇。

两个译本特点鲜明,一个着重于归化,一个着重于异化,本文拟用斯坦纳的阐释观解读两个译本采用不同翻译策略的原因。

关键词:斯坦纳阐释观霍克斯杨宪益夫妇1 阐释学和阐释的运作阐释学(Hermeneutics)意为―解释‖、―阐明‖、―翻译‖和―宣告‖。

它作为哲学术语,来源于德国,是哲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和流派。

19世界上半叶,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将其引入翻译研究领域。

经历过长时间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乔治斯坦纳吸收前人的学说,在其书《通天塔》里将施莱尔马赫的思想发扬光大,指出翻译的过程就是读者和译者理解和阐释的过程,并以阐释学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描述文学翻译过程的模式——阐释的运作。

它共分为四个步骤,即起始阶段的信任(trust),入侵(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补偿(compensation)。

2 运用阐释学解读红楼两个译本的差别在众多的红楼译本中目前仅有两个全译本,分别是由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译成。

这两个译本在翻译界享有盛誉,而两个译本各自特点鲜明。

一般来说,大家普遍认为杨译本在语言上更贴近原著,霍译本则更趋自由,更能迎合英语读者的审美趣味。

两个译本的翻译策略的差异与译者的翻译背景以及文化背景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以下笔者将试用斯坦纳的阐释观来解读这两个译本存在差别的原因。

2.1信任(Trust)首先是信任,即相信眼前的这篇作品可以翻译,值得翻译,这是译者在开始一切翻译活动之前的第一项活动。

当翻查杨宪益夫妇当年翻译红楼梦的背景资料,发现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翻译的事提之少之又少。

杨宪益并非出于个人喜好而开始进行《红楼梦》的翻译,这项翻译工作更像是一种政治任务,然而仅凭这一点就否认了杨宪益夫妇对这文本的―信任‖是不恰当的。

首先《红楼梦》被尊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读红楼的人之多,影响之大,确实是少见的。

从目的论视角看英语文学书名的翻译

从目的论视角看英语文学书名的翻译
(一 )目 的 论 翻译目的论通常是指在翻译过程中 要 达 成 的 目 的,翻 译 目的 论 的 提 出 源 于 古 希 腊 语 的 Skopos,强 调 翻 译 的 目 标、功 能和意图.基于目的论框架下,受众成 为 翻 译 目 的 决 定 性 影 响因素.由于受众 的 文 化 背 景、语 言 习 惯 都 存 在 明 显 差 异, 因此,不同的翻译目的实际上是针对 不 同 受 众 群 体 的,因 此, 有学者认为,翻 译 的 目 的 实 际 上 是 针 对 某 部 分 群 体 作 出 的 语篇. (二 )英 语 文 学 书 名 翻 译 对文学作品书名的翻译具有较强的 趣 味 性,对 英 语 文 学 书名的翻译经历了由晦涩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在翻译的初 始阶段,大多将意译 方 法 作 为 首 选 翻 译 方 法,通 过 舍 弃 英 语 文学名著的原名,在对文学作品的情节和 所 要 表 达 的 含 义 进 行深入理解 的 基 础 上,由 译 者 根 据 自 己 的 主 观 意 志 另 起 炉 灶.采用意译方法对 英 语 文 学 书 名 进 行 翻 译 的 代 表 人 物 为 林纾.对英语文学作品书名进行恰当 翻 译,有 利 于 促 使 读 者 在翻开书的一刹那即被吸引,这也对翻译 人 员 的 文 学 素 养 以 及对英语文学作品社会背景的了解程度提出考验. 三 、基 于 目 的 论 视 角 审 视 英 语 文 学 书 名 的 翻 译 方 法 (一 )音 译 法 音译法是指在翻译英文作品的过程 中,通 过 对 与 英 文 书 名发音相似的汉字 进 行 充 分 运 用,实 现 对 英 文 书 名 的 翻 译. 音译法只能 够 保 留 语 音,不 能 够 实 现 对 汉 字 原 意 的 充 分 保 留.我国的文学作品 常 将 作 品 的 中 心 思 想 作 为 命 名 的 参 考 依据,而英语文学作 品 在 命 名 的 过 程 中,经 常 以 作 品 的 主 人 公命 名 作 品. 例 如,«哈 姆 雷 特 »中 主 人 公 即 是 Hamlet, «简������爱»中女主角即为 JaneEyre.«大 卫 ������ 科 波 菲 尔»的 主 人公就是 DavidCopperfeild,«JohnChristoph»的 主 人 公 就 是 «约 翰 ������ 克 里 斯 多 夫 ». (二 )直 译 法 现 阶 段,在 翻 译 英 语 文 学 作 品 的 过 程 中,一 般 将 直 译 方 法作为翻译的主要手段,直译法注重保留 英 语 文 学 作 品 原 有 的句型机构、语法特 点 和 修 辞,并 对 原 文 所 要 表 达 的 内 容 进 行客观再现.直译方法能够在维持语义和语句形式的基础 上,实现对原文内容的精准表达.直译 法 的 优 势 主 要 包 括 以 下两点:第一,直译法 不 会 打 乱 英 语 文 学 作 品 的 排 序 形 式 和 语法结构,第二,直译 法 能 够 实 现 翻 译 形 式 和 了 实 现 对 作品主旨的充分表达.直译法具有强 烈 的 俚 语 色 彩,有 利 于

浅谈外国名著书名翻译的目的论原则和方法

浅谈外国名著书名翻译的目的论原则和方法

浅谈外国名著书名翻译的目的论原则和方法1、导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是文化全球化,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而书籍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在文化交流和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外国的大量优秀书籍被翻译成中文介绍到我国,同时相当数量的中文图书,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文字,把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

在图书翻译中,内容的翻译固然重要,但其书名是整本书的灵魂,起着解释作品意蕴和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很可能直接决定了读者是否要购买这本书,因此书名的翻译十分重要,好的书名翻译能有效地促进作品的传播。

因此,书名的翻译要考虑两种语言的不同习惯和不同文化、社会背景,做到妥善处理,使译出的书名能准确地达意,而避免误解与不确切(丰华瞻,1980)。

也就是说,书名的翻译具有特定的目的性。

根据目的论(Skopos theory)的基本观点——翻译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即翻译方法由翻译目的与译文的预期接受者决定。

2、功能主义目的论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于德国,以凯瑟琳娜·赖斯,汉斯·弗米尔,贾斯塔·曼塔利,克里斯蒂安·诺德为主要代表。

1971 年,凯瑟琳娜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首先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

她的学生汉斯则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在《翻译理论基础概述》一书中,正式提出目的论这一概念,它也是功能学派的基础理论与核心理论。

他认为: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所有翻译活动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即“目的决定翻译策略”。

[Jeremy Munday,201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20世纪90年代,诺德对翻译进行了新的诠释,这也是对弗米尔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诺德在其著作中强调:“翻译就是要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它与源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大全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大全

1.国际商务合同翻译技巧The Translation Techniques in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s2.论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Study on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 in Translation3.商务英语中的模糊性翻译Thesis on the Vague Translation in the Business English4.广告英语特征及其翻译技巧Thesis on the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5.文化与翻译-浅析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方法Culture & Translation-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 Bound Expressions6.从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A Cultural Insight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7.浅谈英语书名汉译On English Book Title Translation8.谈商务英语及其翻译中的委婉表达方式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Business English and Their Translation9.从西湖景点的翻译看旅游英语的翻译策略Looks at the Traveling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y from the West Lake Scenic Spot Translation10.论英汉翻译中汉语方言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Dialect o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11.论英汉影视翻译中不同文化意象的处理On the Disposition of Different Cultural Images in Film Translation12.论网络交际英语的特征及其翻译A Study of Internet Communication English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13.浅谈暗喻在英语广告及翻译中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Metaphor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and its Translation14.从关联理论角度论暗含连词在英汉翻译中的处理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Implicit Conjun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15.论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Misinterpreting Words Literall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16.论翻译中信息走失与文化补偿的原则及策略O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Loss and Cultural Compensation17.论英汉翻译中信息转换的补偿措施The Compensation of Information Convers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18.论圣经中习语的不同翻译方法Different Translation Methods for Idioms in the Bible19.外贸英语句子的特点对翻译的影响Influence of Features of Trade English Sentence on Translation20.英汉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方法Thesis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ames and ItsTranslation Methods21.浅谈英语谚语翻译The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roverb22.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Study on Influence of Cultural Context on Translation23.从庞德英译汉诗《长干行》看其意象派风格Ezra Pound's Imagist Style in Translating a Chinese Poem As Seen from The River-Merchant's Wife:A Letter24.中国高校名称的翻译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s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25.语境对英汉翻译措辞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contexts on the Diction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26.从好了歌评两种不同的翻译风格Thesis on the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yle from th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27.中西社会风俗差异及其翻译On the Discrepancies of Translation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Social Custom 28.中文电影片名的英文翻译分析The Analysi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about Chinese Film’s Title29.从编译理论看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On the Func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of News from Compiler Theory30.谈汉语流行词的中英文翻译Chinese Popular Neologisms and Their Translation31.《浮生六记》中特定文化词语的翻译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Specific Concepts in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32.汉英方位词的文化对比与翻译—从“东西南北”与“east,west,south,north”谈起Cultural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ocation Word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ong, Xi, Nan, Bei”and “East, West, South, North”33.中文公共标识的英语翻译On Translating Chinese Public Signs into English34.英汉商标翻译原则Brand Translation Principle in English-Chinese35.英汉口译技巧Oral Interpretation Skill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36.论韦利的论语英译On Waley’s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37.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Effect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ranslation38.影视字幕翻译刍议On Translation of Subtitles of English-Language Films39.On Formal Correspondence of C/E Translation in Terms of Hypotaxis &.Parataxis从形合和意合看汉英翻译中的形式对应40.How to Decode and Translate the Ambiguous Structures歧义结构的解码与翻译41.Pragmatics and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E/CCultural Differences英汉文化差异与广告的语用翻译42.Context and Business Discourse in English and Chinese43.On the Peculiar ways of Expression in Dicken’s Novels试论狄更斯小说独特的艺术手法44.Female Images in the Sun Also Rises 论《太阳又升起了》小说中女性形象45.Standarization of English: The Necessity and Feasility in an Age of Globaliztion全球化时代英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46.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Chinese 再谈汉英公示语翻译----以2010年亚运会主办城市广州为例47.Brief Appreciation on “Venice Merchant”48.The Mannered Language of English49.On the Properties of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 English50.The Differences and Samilarities Between Structural Ambiguity in English andChinese51.Time Conception in Different Cultures52.On American Religion53.On Titl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and Disc54.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hetorical Roles of English ReduplicativesNeiterativesparisons of Multiplicity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Its Translation56.A Study of Hmorous Utterances Form the Perspective57.The Current State and Prospects for English Teaching58.The usage of “And”59.A Survey on Culture and Social Life in USA60.Inhere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Language and Culture61.Implicitness and Explicitness in Translation62.谈英语谚语的翻译63.谈英语幽默的翻译64.地方名胜古迹汉译英65.翻译中常见错误分析66.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67.会话含义的推导与翻译68.词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69.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70.商标词翻译71.广告语言的翻译72.论英汉互译中的语义等值问题73.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74.英汉谚语的理解和翻译75.浅谈颜色词在英语中的翻译76.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障碍77.英语比喻性词语中文化内涵及翻译78.英语意义否定表现法及其汉译79.浅谈新闻标题的翻译80.从历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看翻译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81.论品牌名称翻译的原则和方法82.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技巧83.归化与异化——《飘》不同译本的比较研究84.旅游景点翻译存在的问题与处理方法85.英语新闻的特点与翻译技巧86.中国特色时事词汇及其英译87.中国饮食文化翻译存在的问题与策略88.英汉委婉语的比较研究与翻译策略89.英汉产品说明书的特点与翻译技巧90.浅谈如何融翻译教学于英语教学91.《傲慢与偏见》不同译本比较研究初探92.文学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技巧93.口译技巧、言外知识与语言基本技能三位一体的口译学习法94.论笔记中符号与缩略词对连续传译质量的作用95.论交替传译中笔记对“达”的影响96.论笔译教学与口译教学的结合97.网络英语的特点和翻译方法98.城市标识用语英译错误及翻译策略99.论商务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策略100.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101.On Translation Methods of Numeral in Chinese and English102.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and their Tranlations103.Cultur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104.On the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in E/C Translationparative Study of Two Basic Translation Methods—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106.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Translation107.On Translating the Passive V oice in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0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 of The XXX109.Review on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110.Remark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et-phrase111.Application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in Long Sentences。

从目的论视角看英语文学书名的翻译

从目的论视角看英语文学书名的翻译

从目的论视角看英语文学书名的翻译作者:王恒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4期摘要:英语文学像中国文学一样,尤其是经典名作颇受国人的喜爱。

它的翻译过程不仅仅是语言的活动过程,本质上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过程。

翻译之后它所传播的文化和思想使人们获益匪浅、受用终生。

书名作为英语文学书籍的书眼,与英语文学书籍的内容和思想一样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的作用更直观,更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

本文将结合汉斯·弗米尔的翻译的目的论去研究和分析英语文学书名翻译的变迁及方法,旨在理解和正确翻译英语文学书名。

关键词:目的论;英语文学书名;翻译方法[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4--01英语文学书籍作为一种文化同样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人对英语文学书籍的关注更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人们以一种更加明确的目的去关注书籍中的内容以及它所传达的那种思想。

书名作为一部书籍的眼睛更是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所以,英语文学书籍的译名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书名的翻译自然要考虑语言使用习惯、社会背景、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避免误解与不确切,妥善处理,做到译名既入乡随俗又能凸显和紧贴主题。

一、汉斯·弗米尔的翻译的目的论著名的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在1976到1977年的一系列讲座中,提出了书籍翻译的普遍理论的构架,随后出版了《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

在1984年,弗米尔和莱斯共同撰写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成为目的论的宣言。

在书中,他与莱斯提出,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过程,而应该把翻译看成是将一种语言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符号转移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活动。

因此,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任何行为都一定有一个目的。

把翻译目的作为翻译任务的根本出发点,极大的转变了我们原有的翻译观念。

目的决定一切,从翻译策略、方法,到对原书形式与内容上的取舍,再到目标文本的制作都以这个翻译目的为参照。

目的论视角下儿童绘本书名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目的论视角下儿童绘本书名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目的论视角下儿童绘本书名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作者:陈瑜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浅谈儿童绘本的书名翻译。

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翻译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以目的论为指导的儿童绘本翻译过程中,应当选取以归化翻译为主、异化翻译为辅的策略,采取意译、直译和音译等翻译方法。

关键词:儿童绘本;书名翻译;目的论;归化;异化中图分类号:G652; 105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15-0065-01一、引言阅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儿童阅读的重要性,更多地参与到亲子阅读当中。

由于现在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的便捷,市场上出现更多的汉译国外儿童绘本。

二、功能主义目的论目的论(skopostheory)是由德国功能学派的三位杰出贡献者之一 Hans J.Vermeer在其老师Reiss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

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

根据“目的论”,翻译行为需要遵循“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

1.目的法则:Vermeer认为,翻译的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结果决定方法)。

目的论认为,翻译领域有三个目的,即译者的目的(如赚钱),在译语环境下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使用特定的翻译策略或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表达源语言的结构特殊性而采用的直译策略)。

2.连贯性法则:连贯性法则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

所谓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的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

3.忠实性法则:忠实性法则指原文与译文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

语际连贯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

儿童绘本的翻译首先考虑其娱乐以及教育儿童的目的,低龄儿童的综合接受能力。

三、翻译策略和方法(一)归化翻译策略归化是指在翻译活动中,译者让读者保持不动而尽量使原作者贴近读者的翻译策略。

英语书名的翻译技巧

英语书名的翻译技巧

英语书名的翻译技巧秦绪【摘要】The rifl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book. Then, how to translate the rifles of English books into Chinese? It is not a easy task, because the title reflects the content of the book and the creative intention of the author. And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nvolves a lot of troubles. Should we do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transliteration, or free translation? In this book, I will refer to some cases and talk about my opinions about the translation of rifles.%我们知道书名之于书的重要性,然而,如何把英语书名翻译成汉语呢?这确实并非易事,因为书名不仅仅往往是体现一本书的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我们知道,就翻译本身而言,它涉及到很多难题。

然而我们对书名究竟是该直译,音译,还是意译,或是直译和意译两者结合呢?本文中我就一些书名实例的翻译谈谈我对这些书名翻译的看法。

【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1)009【总页数】2页(P102-103)【关键词】直译;音译;意译;诀窍;问题【作者】秦绪【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书名可谓是作品之窗口,乃画龙点睛之笔,它就像商标一样,人们可以从中可窥见作品的主题和情节的线索,它是作者们创作构想的结晶,反映着作品的风格特色。

书名和题目的翻译

书名和题目的翻译

Lec13第六章书名和标题的翻译第六章:书名和标题的翻译人们常把书名与标题比作一本书和一篇文章的眼睛。

眼睛对于人来说,是他们心灵的窗户。

因此,译好书名和标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adding the finishing touch)第一节关于文章的标题浏览文章标题,进行一番分析,便会发现它们主要有如下几种常见类型:1.词组型标题;2.动宾型标题;3.陈述句标题;4.问句标题;5.带有破折号(或副标题)的标题。

其中以1,3,5三种类型最常见。

试看如下译例并归纳标题翻译的一些方法:1.《马恩早期著作中关于科学技术的思想》(词组型)Marx’s and Engel’s Views on Science and Techno1ogy as Reflected in Their Earlier Works2.《试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反封建残余的斗争》(动宾型) The Struggle Against Vestiges of Feudalism in Socialist China4.《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的高速度发展——谈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两起两落”》(带有破折号或副标题类型) (Respecting the objective economic law and promoting a sustainable and speedy growth of national economy)On the “Two Ups and Two Dow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5.《章太炎是什么派?》(问句标题)The Political Stand of Zhang Taiyan6.《农业现代化是扩大就业的物质基础》(陈述句标题)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s the Material Basis for EnlargedEmployment (the enlargement of employment)1.适当使用翻译技巧:例2与例4使用了减译法;2.《试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反封建残余的斗争》(动宾型)The Struggle Against Vestiges of Feudalism in Socialist China4.《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的高速度发展——谈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两起两落”》(带有破折号或副标题类型) On the “Two Ups and Two Dow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例3 使用了增译法:3.《论蔡锷》(动宾型)On Cai E,a Leader of the Revolt Against the Restoration of Monarchy in 19152.抓住主要内容,力求简洁:例2:《试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反封建残余的斗争》(动宾型) The Struggle Against Vestiges of Feudalism in Socialist China3.以具体代替空泛:汉语文章标题常用比较空泛而抽象的评介性题目,再用副标题提出实质性的内容,有时还采用汉语特有的对仗(antithesis)形式。

从目的论视角看英语文学书名的翻译

从目的论视角看英语文学书名的翻译

从目的论视角看英语文学书名的翻译作者:董全悦来源:《流行色》2019年第03期摘要:从古至今,中国人们对英语文学书籍的喜爱和欢迎程度是只增不减,有很多人受益于此。

书名,是一个既独立又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英语文学书籍的招牌。

本文将与德国功能理论的目的论相结合,来浅略地分析研究英语文学书名汉译的策略与方法,以正确理解和翻译文学书名。

关键词:目的论视角;英语文学;书名翻译阅读一本优秀的英语文学书籍,不仅仅能够扩大读者的知识面,开阔读者眼界,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还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读者的精神境界。

书名,在英语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读者在进行阅读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书名,有很多书,看到第一眼书名之后,就能大概猜出这是什么类型的作品,或者主要讲的谁的事以及什么事,就能提起读者很大的阅读兴趣或者好奇心,因此最能影响读者阅读选择的就是书名。

所以,书名的准确翻译不仅可以减少阅读误解,还能提高阅读率,增长书籍的名气口碑。

因此,从目的论对英语文学书名翻译进行探究是很有必要且很重要的。

一、目的论与书名翻译的基本内涵1.翻译目的论功能派翻译理论主要产生在德国,该理论的代表人物就此萌生了不同的理论思想,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凯瑟琳娜赖斯提倡的等值理论,该理论中心是根据原作的基础建立的,要求译文在概念内容、语言特点和社会交往功能等方面应与原著相等。

通过大量的实验检验还有岁月的验证,部分等值观理论有很多问题,某些观点价值有些低,当译文与原文有出入时,需要坚持译文功能性。

翻译这件事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一个转码过程,它是人类的一种具体形式的行动。

既然有行动,那肯定就要有目的,首先弄明白目的是什么是进行一项翻译行动的基础,不然的话就没有办法进行翻译。

在目的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必须把目标放在读者和翻译任务身上,尤其要放在目标文本所属文化的功能上,翻译者决定在翻译中采取哪种方法或者是策略,必须要根据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来决定。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大全(总有适合你的)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大全(总有适合你的)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大全(总有适合你的)□从习语看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文化背景因素对商务管理的影响□快餐食品对中西方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力□中美饮食文化中的不同价值观□论文化差异与英汉商标互译□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快餐食品对中西方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力□论美国电影的英雄主义□中美文化差异在广告用语上的反映□强化中西文化的对等交流□英汉应酬语对比研究□论英美国家的送礼文化□另眼看文化---文化对中美商务活动的影响□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论英语商务合同的汉译□从礼貌准则看中英文化的异同□文化差异对东西方商务谈判的影响□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应酬语的英汉对比研究□商务谈判中的礼貌原则策略□外贸合同语言特征分析□外贸合同套语分析□外贸函电中词汇的文体色彩□外贸函电的用词特点□体裁分析在商务报盘信函中的应用□商务语境下的电话语篇分析□商务英语中的语用分析□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原则探微□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商务谈判技巧探析□礼貌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表达方式□商标英语汉译的原则和方法□日常会话中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近代英美关系及其文化基础□简析拟写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合作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论英语广告中几种常用修辞格及其汉译□论英语广告语的特征□国际商务文化之对比研究□广告语篇中的情态分析□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英语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论广告翻译中的文体特色□论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仿拟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从中美节假日看文化的差异□论广告英语中的幽默□宗教对中美节假日的影响□中英商业促销言语对比研究□中英广告中语言使用对比研究□中西人名文化对比□中西方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中美商业文化对比研究——以IBM和联想为案例分析□中美商业文化的渊源差异□中美企业文化比较的启示□中美礼貌用语跨文化对比分析□中美拒绝言语行为对比研究□中美广告中的不同文化价值□中国商务英语教学的跨文化透视□从跨文化角度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价值与冲突解决风格□英语广告中的会话含义□英语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征研究□英语道歉方式研究□英美议会制度比较研究□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动词研究□广告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商务英语信函的特点及礼貌原则的体现□商务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技巧□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交际技巧□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以认知为基础的颜色隐喻研究以认知为基础的颜色隐喻研究□移就的审美价值和生成基础□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认知语言学视角下“within”的空间隐喻意义□情景语境对言语交际的影响□浅析英语幽默语言风格□浅析英语无标志被动句□浅析英语禁忌语及其发展□浅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浅析汉英动物谚语中的文化□浅析二十世纪计算机英语词汇的构成特点□介词IN的语义向度:认知视角□基于概念隐喻的诗歌解读□副词EVER 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法律英语用词特征分析□动词过程类型的选择和话语隐性态度的表达□从英语人名中看性别歧视□从英汉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理解英语的表达特点□论被动语态在科技英语中的运用及翻译□中英请求言语行为策略选择之比较□中英亲属词的文化内涵分析□中英恭维语对比研究□中英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及对比□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从价值观转换看斯佳丽的角色特征□正确原则在外贸英语函电写作中的应用□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研究□英语情态助动词的主客观区别□英汉语中红绿色的文化比较□英汉语中黑与白的文化涵义比较□英汉隐喻性词汇对比研究□英汉颜色词跨域对比分析—以RED和红为例□英汉颜色词的引申义的文化差别□英汉时间的空间隐喻对比研究□英汉人名的比较研究□英汉人称代词运用对比研究□英汉拟声词异同探讨□英汉名词短语修饰模式比较□英汉礼貌原则的比较分析□英汉合成词构词对比研究□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的对比研究□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之比较研究□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英国陪审制考□从“心”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隐喻认知功能研究的新视角□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不同文体的内部衔接手段——词汇手段□英汉语中红绿色文化内涵异同比较□英汉爱情谚语的隐喻研究及其翻译□论英语俚语的汉译□颜色词的翻译□广告双关语的修辞功能及翻译探讨□外贸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模式□英汉动物文化内涵的比较与翻译□论中国菜名的翻译技巧□从文化的角度看旅游资料的英译□译者的角色作者和读者的协调者□谚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文学翻译中的误译现象初探□文本类型及其翻译策略□谈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实用文本类型及翻译策略□商贸汉英翻译的原则探索□商号、商标及公司名称翻译□商标中的英汉翻译研究□商标名称的命名及其翻译□浅议译者能力□数字的修辞功能及其翻译□浅析英语缩略词及其汉译□科技术语的英汉翻译与形象思维□汉语中有关歧义的翻译□汉语中双关语的翻译□汉语新词翻译中的问题与对策□汉语习语的英译□汉语广告的英译□汉英双关语的翻译策略研究□汉英翻译中的断句处理□汉译英语序调整的原则□论英语冠词的汉译□论英语定语从句的汉译□论英文广告的汉译□论英汉/汉英翻译研究中的不同文化观□论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处理□论严复的翻译标准□论新闻英语导语的特点及其翻译□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论委婉语的英汉互译□论书名与标题的翻译□论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论涉外经济合同翻译中的词类转换□论旅游指南的翻译□论旅游商品的翻译□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词类转换□广告语篇的语言特征及翻译□广告英语修辞及翻译□论机械产品手册的翻译□广告英语的常用修辞与翻译□论化妆品品牌的翻译□论汉英谚语的语言特征□论汉英翻译的文化制约性□歌词的英汉翻译□论英汉法律术语翻译的不完全对等现象□翻译中多义词的选择□翻译中的“洋味”与“洋腔”□翻译的主体间性在林译《黑奴吁天录》中的体现□法律语言翻译与法律文体□法律英语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策略□读者反应与实用文本的翻译□电影片名翻译□从译者主体性看影视片名的翻译□论翻译的功能对等和形式对等□论电影片名的汉英翻译策略□论等效翻译及其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中国四字成语的英译□从跨文化交际看英汉商标词的翻译□从接受理论角度看品牌名称翻译□直译,意译在英语广告汉译中的应用□直译,意译及其在英语广告汉译中的应用□从归化和异化论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从关联理论下看英语广告的汉译□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广告性材料的翻译□源语中的“异”与译语中的“达”□从《柳林风声》中译本看童话的翻译□语域与翻译□语篇翻译中的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布什9.11演讲分析□语篇翻译的衔接与连贯□语篇翻译的情景分析□语篇翻译单位研究□语境与翻译□语境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有关动物的中文成语的英译□影响英语商贸合同翻译的因素□影视翻译初探□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委婉语翻译策略□英语商标词的文化翻译观□英语商标词的翻译策略——从语用翻译角度出发□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运用与翻译□英文影片字幕翻译的策略□英文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对等□英汉语气词的对比与互译□英汉隐喻的跨文化对比及翻译□英汉隐喻的跨文化对比及翻译□英汉颜色隐喻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英汉习语中的喻体对比与翻译□英汉/汉英双关语及其翻译研究□从《静夜思》英译对比看诗歌翻译中的审美再现□从《红楼梦》的英译本看杨、霍的翻译策略□英语双关语汉译的可译性限度□英语广告修辞格的翻译□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英译汉中词序的变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移就的逻辑结构与翻译□浅谈《不要掉以轻心》中长句的翻译□论欠额翻译及其补救措施□论翻译腔以及如何避免翻译腔□广告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数字的修辞功能及其翻译□论合同的语篇特点以及翻译□跨交际文学和翻译□导游翻译的特点及技巧□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的词汇障碍及其对策□论英语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文化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对母语在英语写作中词汇负迁移现象的思考□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影响初中学生听力水平的因素及其对策□新课标理念下的文化渗透与高中英语教学□中英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及其象征意义□文化语境与中学英语教学□论小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激发的策略研究□形容词NEAR 和CLOSE 的语义认知域□新闻英语中的语法特点研究□新闻英语听力的图式构建□新课标下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转移□小学英语教材的应用□文化差异在外语学习中的主要体现□网络英语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听力技能训练□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图式理论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通过交际法提高高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听力测试的综合分析□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研究□讨论式教学法的缺陷及其改进方法□探析作为大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英语期刊□双宾语构式的认知阐释□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全国高考英语对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浅析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浅析影响英语阅读的因素□浅谈中学交际英语教学□教育的隐喻理解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教师在听力策略训练中的作用□交际教学法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交际策略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交互式语法教学□记忆理论与词汇教学□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基于语篇的语法网络学习模式□基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文化意识培养□会话含义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黑人英语与标准英语的差异研究□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汉语语境中商务英语学习的障碍分析□汉英从属连词比较□含有数字的英汉谚语对比研究□含有数词的英汉语习语对比与研究□论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论基础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培养□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英语阅读调查□二级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分析□对英语教学中的小组活动进行实证研究□对高中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归因研究□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思维模式和逻辑推□大学英语听力理解中的策略研究□错误分析与英语教学□论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准备活动在学生口语中的作用□中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中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中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小组活动研究□中学英语教学课件的设计□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中学生英语学习研究策略□中学生听力理解中的障碍及策略□中外教师课堂提问方式比较研究□中国远程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中国学生作文句首状语使用的调查研究□增减译法的语篇途径□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策略研究□阅读前导对阅读理解的作用□阅读教学中的交互活动研究□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听力学习□游戏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策略培训研究□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课程自主学习调查与分析□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策略培训初探□英语阅读理解力培养初探□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探析□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英语听力测试中的焦虑情绪及其解决策略□英语口语课堂上的学生消极参与及其对策□英语课堂授课话语的衔接分析□英语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作业布置研究□英语教材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适应性问题探讨□英语惯用句型的意义及汉译□英语复合词的语义分析及其类型□英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汉译□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相关研究□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传统文化教学的局限性及改进□初中英语教学与文化知识的传播□背景知识对外语阅读理解的作用□英语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课堂角色的改变□网络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统觉团对英语初学者词汇学习的影响□试谈语义场理论下的英语词汇教学□如何在初中口语练习课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高一英语新教材的叙述方式□多媒体课件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的运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多项选择题剖析□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词汇和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课程中的联系□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Internet的尝试与问题□阅读技巧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目的论关照下书名的翻译

目的论关照下书名的翻译

目的论关照下书名的翻译[摘要] 翻译书名对文化信息传播、书的宣传销售等关系重大,因此它要求译者予以重视。

本文介绍目的论,结合中英文书名的特征,分析目的论对书名翻译的积极指导作用,指出译者需考虑读者的文化及接受能力,采用具体的翻译策略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 书名文化因素翻译策略目的论1.引言随着跨文化交流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翻译事业逐渐繁荣,文学作品,戏剧,典籍等书名被广泛地译为不同版本。

作为书籍的核心,书名需内容概括、主旨突出,简洁凝练。

国内外对书名的翻译研究由来已久,许多学者译书名时遵循尤金·奈达的“对等理论”。

然而因文化差异,对等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卢志君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出发,认为翻译的标准可分为意义相符,功能相似,“译名既要给译文读者传达原名所含信息,又要尽可能地再现原文作者的立题意图及其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

”(2006: 17) 陈兵指出“翻译书名时既需传达原作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更应顾及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和读者的欣赏心理。

”(1999: 58)笔者以为,这些观点不能灵活指导书名翻译,在书名翻译实践中也客观存在着一些违背忠实标准的现象。

而“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交际行为,将译文的预期目的置于翻译的首要地位,可为探讨书名的翻译提供一个全新视角。

2.目的论概述目的论(Skopostheorie),最初由德国学者弗密尔(Hans Vemeer)于1978年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中提出一种较新的翻译理论模式。

上世纪60年代人们认为译文与原文应在语言形式上对等,而Vemeer打破其局限性,在行为理论的基础上置翻译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来研究,指出翻译应遵循三条法则: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的过程。

连贯法则,译文必须能让译语读者理解并在其文化和交际语境中有意义,与其交际情景连贯一致,因此译者要考虑读者的文化与接受能力。

忠实法则,译文和原文之间保持语际连贯、忠实于原文。

翻译技巧之书名的翻译

翻译技巧之书名的翻译

翻译技巧之书名的翻译翻译技巧之书名的翻译从中文书名的英译谈起外文出版社使用18种文字,每年出版500至700种图书。

其中英文图书100多种。

把一份中文稿件译成外文,再制成一本完整的书,工序繁杂,要求很多。

仅就如何翻译好一本书的书名、介绍文字等谈谈外文出版社的常见做法,以期得到同行们的指点。

一、书名的翻译据了解,在出书生产环节上,英美发达国家的出版社在封面上花的工夫极大。

一个书名往往在全书定稿之后仍然迟迟确定不下来,可见书名的重要性。

确实,翻译一本书,翻好书名是关键的一环。

放在我们翻译人员面前的通常是已经确定了的中文书名(文学著作不属此处讨论的范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把书名译成符合英文读者习惯,容易引起他们对一本书兴趣的英文书名。

这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首先要求译者对全书的内容有比较透彻的理解。

这样才能为自己开辟出翻译书名的活动余地。

其次,要注意下面几点:l、要抓住中文书名的核心内容,突出主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比如:外文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薛暮桥的专著《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一书的内容就是把中国的社会之义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课题来探讨,有理论,有实例,有数据,并非只讲有问题的方面。

英文书名定为China'sSocialist Economy省去了"问题研究",从而既醒目,又使该书享有其应有的权威性。

即使一些权威性很强的中文学术专著,其书名也往往含有"初探"、"简介"等字眼。

中国每年出版几万种中文书,能译成外文的一定是同类书中价值较高者。

这些字眼是可以去掉的。

1987年出版的邓小平同志所著《当代中国的基本问题》是这类书中另一个例子。

最初,曾考虑把书名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续编)》(因在此之前,于1984年出版过同名的小册子。

)这种口号式的书名不能一目了然地点出一本书的核心内容,起不到帮助读者抓住主题的作用。

《文心雕龙篇论说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文心雕龙篇论说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文心雕龙篇论说篇》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文心雕龙篇论说篇》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论说》是《文心雕龙》的第十八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书名的翻译On Translation of Book Titles
(1)
耶稣会的陈纶绪神父是我们知道的著名汉学家、史学家,他著的The Glory and Fall of the Ming Dynasty是极有价值的书。

我读完以后发见书里提到的中文书全没有译出书名,一律音译,甚至极容易译的也是一样。

不过书里引用的中文都译了出来,译文极其高明。

他为什么不译书名呢?我只能猜测,汉学家都用音译,陈神父不过是随俗罢了。

等我读了别的英文书,看了里面提到的中文书书名也是这样音译的,我的想法就有了证明。

我查了些书名,终于明白不翻译书名是有理由的。

这件事吃力而不讨好。

不管译者有多高明,也办不到。

当然可以译,不过译出来绝不能表达原文的含义,得写篇短文来解释才行。

就如清末民初俞樾的《春在堂全书》怎么译呢?原来“春在堂”有段故事,俞樾在庚戊举礼部试,复试一等第一名,诗题是“澹(tan)烟疏雨落花天”,他的首句是“花落春仍在”。

曾国藩看了,大为赏识,说咏落花而无衰飒意,和小宋落花诗意相类,要阅卷的诸公给他第一名。

后来俞樾就把自己的书室名为春在堂,书也用了堂名。

小宋是宋朝的宋祁。

宋祁和他的哥哥宋庠(xiang)同举进士,所以叫“小宋”,哥哥叫“大宋”。

他的落花诗很出名,是两首七律。

要译春在堂,就要把这些事全交代出来。

中国读书人全知道这些事,所以一看就明白,英文的读者却不知道,得告诉他们。

如果只有一本书名,译者当然可以加注,可是陈神父这本书里提到的中国书有几百本,如果都这样注起来,比书还多,读者不必读书,读注就读厌了。

也没有一个译者能花这么多时间去考证,写几百本书名的注。

这部书名的注很有趣,可是像明朝朱国祯的《涌幢小品》书名的故事就索然无味了。

他为了别人不懂,自己写了篇文章来解释。

原来他造了个木头六角亭子,像个石幢(石刻碑碣),可择地而移,随意而张,忽如涌出。

他自己在亭子里读书,写文章,所以叫这个书名。

这样一个书名几个字怎么译得出来呢?
不是个个作家都肯告诉读者他的书名是怎样起的。

你得花许多工夫去研究,查许多书,查出来对不对还不知道。

有时还要请教学问渊博的人。

问题是:值得这样费事吗?
很多中国书名和人名一样,有典故,也许引了古诗文。

所以译音是唯一的办法。

(2)
书名是唯一可以完全不顾原文,自由翻译的,唯其如此,更加要小心。

译得不好不但和原书的内容不合,也把读者引入迷途。

林纾把狄更斯的David Copperfield译作《块肉余生述》就不合。

不错,主人公是孤儿,不过书中说的是主人公一生,不仅仅是他的幸存。

傅东华译Margaret Mitchell写的Gone with the Wind为《飘》,要不得,我看了原书,觉得明明可以译为《逝》。

Thomas Hardy的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是由Thomas Gray的一首诗“Elegy in a Country Churchyard”里一句引来的,凡是研究过英国文学的,一看就知道,译者译书名要注出出处。

不过Max Beerbohm最后一本散文集And Even Now看看很简单,可是里面的意思要看了这本书才能猜到。

书里有篇文章“A Relic”,女主角Angelique说过一句话:“To think what I once was, monsieur, 一what,but for him,I might be even now!”这句话和书名的关系还要看作者的序(他不叫序,叫Note,很短),才能明白。

他说,“perhaps a book of essays ought to seem as if it had been written a few days before publication”我猜他的意思是:这本书里的文章虽然是过去十年间写的,现在读来还是新鲜。

所以译书名的人要手头有这本书,要看了这本书才懂得书名的意思,否则译出来会不对。

波兰显克微支(H.Stenkiewicz, 1846-1916)的Quo Vadis叫人以为是Vulgate(拉丁文通行本)《圣经》里《约翰福音》十六章五节引来的(查Oxford Dictionary of Quotations可
以知道)。

其实不是。

这本小说最末了作者写宗徒伯多禄(亦译彼得)化装逃出罗马,并不情愿,出城的时候碰到主耶稣进城,他问耶稣,“主,您往哪里去?”(Quo Vadis的意思就是“你往哪里去?”)耶稣回答说:“我到罗马去给钉十字架。

”伯多禄见到主的显现,明白了,就回罗马,准备致命。

这段故事不在《圣经》的正经(canon)里,却在经外书(apocrypha)Acts Of Peter(《伯多禄行述》)里。

这是比较少人读的书。

显克微支这本小说的末了是,“Quo Vadis, Domine?”(“主,您往哪里去?”按这一句也可以在新版的Oxford Dictionary of Quotations里查到。


英国译者碰到法、德的书名,不用译,照写原文就行了。

只有完全不同的外文如中文或阿拉伯文的书名,才要译,或者音译。

读者不懂法文、德文,不能怨译者失职,可是中文或阿拉伯文的音译又怎么样呢?译这些书名等于挟泰山以超北海。

译者是人,办不到就是办不到。

译书名的事谈起来话长,本文只能说明翻译工作有这个现象。

如果把书名另外译得像书名,不理会原文,享受这个自由,就要特别小心。

也可见翻译工作需要很多考证。

如何译中国电影名。

巴适哦!
我有个同学北外毕业,专业英语十级,经常用英文写点十四行诗什么的,看电影坚持开原声关字幕的那种,立志要作中西方交流的桥梁。

不过,我做了一个假设:即便是他,如果有一天,老外谈及中国电影,他也要大眼瞪小眼。

比如下面这部国产名片,我敢打赌1块钱,他肯定译不出来:
《Farewell My Concubine》(意思是:再见了,我的小老
婆)。

《Farewell My Concubine》可是《霸王别姬》的英文译名啊。

请看下面的这些译名:(以下英文为IMDB的正式译名,“ -- ”后是其字面含义,括号内为该片原名)
《Be There or Be Square》--在那里或者是平等的(《不见不散》,云山雾罩的还是见了就快点散了吧)
《Seventeen Years》--十七年(故弄玄虚,《回家过年》)
《So Close to Paradise》--天堂如此之近(《扁担,姑娘》,译名比原名有意思,原名让人想起什么《辘轳,女人和狗》之类的东东,“解不开的小疙瘩呀”)
《Ashes of Time》--时间的灰烬(《东邪西毒》,这个译名意味深长,无论你是东邪还是西毒,武功再高还不是最后都成了时间的灰烬?)《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四海之内皆兄弟:豹子的血(《水浒传》,《水浒传》有个英文译名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Chinese Odyssey 1: Pandora‘s Box》--中国的奥德赛1:潘多拉宝盒(《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这个绝对是入乡随俗了,不过好象都挨不上边耶,葡萄)《Chinese Odyssey 2: Cinderella, A》灰姑娘(《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至尊宝成了孙悟空,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天才啊!葡萄)
《Funeral of the Famous Star》--明星的葬礼(淡出鸟来,《大腕》)
《Treatment》--治疗(《刮痧》,如果美国法律这么认为就好了)
《Dream Factory》--梦工厂(《甲方乙方》,够NB的)
《Steel Meets Fire》--钢遇上了火(翻译遇上了鬼?《烈火金刚》)
《Third Sister Liu》--第三个姐姐刘(《刘三姐》,典型的不动脑筋)
《Steal Happiness》--偷喜(《没事偷着乐》,直接联想到了“偷欢”,以为是限制级的)
《Red Firecracker, Green Firecracker》--红鞭炮,绿鞭炮(《炮打双灯》,儿童片?)
《Breaking the Silence》--打破沉默(《漂亮妈妈》,译名直接,反观原名倒有卖弄风情之感)
《Emperor‘s Shadow》--帝国的阴影(《秦颂》,是说希特勒的?)
《In the Mood for Love》-- 在爱的情绪中(《花样年华》,恋爱中的译者)《Woman-Demon-Human》--女人-恶魔-人类(《人鬼情》,失恋中的译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