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分析(doc 9)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分析(doc 9)

零基预算编制方法探析

零基预算(Zero Base Budget,简称“ZBB”)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它是市场经济及经济管理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我国经济实行改革开放后被引入,并初步应用于政府部门预算的编制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财政体制改革的重心向财政支出方面转移,原有的预算编制方法弊端日益暴露,国家预算编制方法等预算制度的改革,已成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中的一大热点问题。探索一种既适应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预算管理新模式,已势在必行。本文将对预算编制方法特别是零基预算法从理论上做—浅显探析,并就零基预算法在我国进一步实施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一、预算编制方法的演变及比较

现代预算编制工作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之后,随着现代预算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17世纪,英国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预算,到了20世纪,绝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国家预算编制制度。其间,预算编制方法也经历了多次变革。由于早期的政府预算内容比较单一,预算编制采用十分简单的“职能预算编制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政府预算所包含的内容逐渐增多,为满足这一需要,

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一切从零开始来编制预算。“零基预算法”要求每个政府行政部门在申请预算时,应该首先对本部门所有的(新的和原有的)计划项目和行动进行系统评价和审查,然后再编制预算。从本质上讲,零基预算是一种关于组织机构的目标、活动范围以及资源运用等先后顺序安排的一种思维方式。重点着眼于“需要优先”,然后根据资源(财力)可能进行比较分析,按顺序筛选安排。

(二)“零基预算”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零基预算起源于美国。理论上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然而,自零基预算出现以后,人们对它的态度反差之大,是其它预算编制法所不能比的。赞成的人认为,从理论上讲,应用零基预算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分配各项资金。彼得·派尔预言,实行零基预算后,可有可无的计划将会缩减或干脆取消,而举足轻重的计划将会增加。而持反对态度的人则把零基预算视为“江湖骗术”,认为零基预算不可能“消除”计划的赘臃部分,实施全套零基预算体系太耗费时间,因此是行不通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零基预算编制法在70年代初期异军突起,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在美国传播、发展开来,随后又传播到其他国家。1977年美国卡特总统上任后,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政府各行政部门均要采取零基预算方式来编制1979年财政预算。到1982年,美国已经大约有18个州采用了零基预算编制法。与此同时,零基预算编制法也传到了紧邻美国的加拿大,该国公共部门纷纷采用零

基预算。目前世界上其它国家实行零基预算的基础工作已经完成,并从理论上制定出一系列科学的预算定编、定额、定标准等的方法。

(三)“零基预算”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在1951年8月由政务院发布的《预算决算暂行条例》,规定了国家预算的组织体系、各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权、各级预算的编制、审查、核定与执行的程序、决算的编报与审定程序等之后,初步建立起来的。

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因此,预算编制方法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多年来,我国各级财政部门编制年度预算,大部分采用“收支基数法”(基数加因素法),即在编制新年度支出预算时,首先确定上年度支出的基数,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影响新年度各项支出的因素,确定新年度的支出预算。也有采用比例增长法的,即在编制下年度支出预算时,在上年度实际支出数的基础上,根据下年度财政收入状况和影响支出的各种因素,对不同的支出确定一定的增长比例。两种编制预算的方法虽然在具体操作上有所不同,但是从实质上看,都属于基数法的范畴。这种按基数法编制支出预算的方式简便易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财政收支规模不大,编制预算所需信息不足、手段落后、预算编制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它曾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证国家政治稳定,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国家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用这种方法编制的预算就显得简单粗糙,造成预算调整过多、约

束性差等一系列问题,损害了政府预算的权威性、可监督性和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因此,迫切需要有一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既能与国际惯例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管理新模式来取代传统的模式。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严格财政监督管理,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2001年,国家财政部明确提出,今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将从收入管理转向支出管理,并将财政预算编制等基础性管理制度的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

由此,一种新的预算管理模式的出台已是呼之欲出了。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我国在部分省级财政如安徽、河南、湖北、云南以及深圳等地区开始试行零基预算制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尚未实行零基预算的地区也十分关注这项改革。

当然,由于国情不同,国内各地区试行“零基预算”时,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做法,只能结合自身具体的情况进行尝试,因此,还未能形成一系列科学的预算定编、定额、定标准方法。

三、“零基预算”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

从目前国内外情况看,凡实行零基预算比较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市场经济发展都较成熟。这就说明,发展市场经济与加强预算管理并不矛盾。市场经济越成熟,对政府的预算管理要求就越严格。实践表明,零基预算能较好地克服以往长期沿用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方式的不足,使得预算编制能够不受既成事实的影响,一切从合理性和可

能性出发。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实现和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控制财政支出

1.通过实行零基预算,对各支出项目进行逐一审核和评价,可以尽量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以使未来年度的预算—开始就建立在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基础之上。

2.实行零基预算后,财政部门在安排支出预算时,可以综合考虑各单位的状况,在核定单位支出时,将一部分单位的创收收入抵顶预算支出,这样不仅弥补了预算内财力不足,促进了财政收支平衡,也可以加强对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

3.实行零基预算法,有利于精简机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积极兴办第三产业,搞好替代财源建设,促进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向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向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向给国家作贡献的单位转变。

(二)有利于贯彻《预算法》,加强预算管理

1.实行零基预算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掌握财政资金使用的情况,因此有利于预算管理的细化。如在试行零基预算时,通过对各单位预算基数的清理,进一步掌握了各单位的家底,为制定有关的管理办法创造了条件。

2.按照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充分考虑了各单位在下一预算年度对资金的需求。预算经审核批准后,在年度执行中除发生特大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情况确需追加外,不得再向财政部门申请追加。使年初确定的预算指标真正成了有约束力的刚性指标,有利于克服当前预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