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缺乏症(Neutropenia)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
(三)作用于血管外 1.利用增多 如严重细菌、真菌、病毒或立克 次体感染,过敏性疾患 2.破坏增多 如脾亢
发病机制
生成减少或无效生成 破坏或丧失过多,粒细胞寿命缩短 分布异常 前三种综合
类型和临床表现
先天性N减少症(Kostmann综合征及其相关疾 患) 特征:显著的N减少,一般< 0.5×109/L,生后1~3W即可出现严重化脓性 感染,常在6个月内死亡,WBC计数正常,M增 多,血小板计数正常,Hb正常或中度 。BM: 增生活跃或减低,髓系成熟停滞于早幼粒至 晚幼粒阶段,成熟粒细胞显著减少,M和E生 成一般正常。体外BM细胞CFU-GM集落数正常 或显著减少,且由成熟障碍。
类型和临床表现
2.Shwachmann-Diamond综合征 一种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性疾病。特征:干骺端软骨发育不 良、矮小症、胰腺外分泌缺陷和N减少。其他 相关症状:贫血、血小板减少、发育和精神 滞缓、腹泻、体重下降、鱼鳞癣、中耳炎、 肺炎和N缺陷,高危发生骨髓衰竭和白血病转 化。N减少常为中、重度,主要死因为感染、 出血、骨髓衰竭或恶性病。 3.Chediak-Higashi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的调节
G-CSF 分子量为20kD的糖蛋白,仅刺激N生 成。 GM-CSF分子量为22kD的糖蛋白,能刺激N、M、 E的生成。 IL-3 分子量20kD,对多能干细胞起作用, 对成熟N无影响,因其缺乏IL-3受体。
几个相关概念
粒细胞总池(total blood granulocyte pool,TBGP) BM和Blood中N的总和。其中90%存在BM,10%存在 blood中。 粒细胞增殖池(mitotic pool of precursor cell,MP)BM中原始、早幼及中幼粒细胞的总和。正 常情况下这些细胞不进入外周血循环。 粒细胞储存池(granulocyte storage pool,SP)骨 髓中的晚幼粒、杆状核及分叶核粒细胞。需要时释 放入血,成人从SP释放入血的速度为107~108/min
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Neutropenia)
夏 仁 海
概述
白细胞减少症:成人外周血WBC<4.0×109/L。 粒细胞减少症外周血N绝对值,成人< 2.0×109/L, 10岁以下儿童N< 1.5×109/L, 10~14岁儿童N< 1.8×109/L。 粒细胞缺乏症N < 0.5×109/L
病因
根据各种原因作用部位分三个方面: (一)作用于骨髓 1.骨髓损伤 (1)药物 细胞毒和非细胞毒药物; (2)放射线;(3)化学物质:苯、DDT、二硝基苯 酚、砷酸、铋、NO等;(4)某些先天性和遗传性N 减少:Kostman综合征、伴先天性白细胞缺乏的网状 发育不全;(5)免疫性疾患:SLE、RA等;(6)感 染:伤寒、布鲁菌病、粟粒结核、肝炎、HIV等(7) 血液病:MF、AL、AA、MM、骨髓转移瘤、淋巴瘤、 恶组等。
类型和临床表现
免疫性N减少症 1.同种免疫新生儿N减少症 由于胎儿携带从父亲遗传来的N特异性抗原的 N进入母体,由于其父母的不相容,母体内产 生抗N的IgG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 起胎儿或新生儿WBC发生凝集,形成暂时性N 减少。BM增生活跃,伴有“成熟停滞”,主 要是中幼、晚幼或杆状核粒细胞,N中、重度 减少。儿童N常在出生2个月后恢复。
类型和临床表现
骨髓内粒细胞破坏过多性N减少症 见于儿童,是一种严重的N减少症。发病机制是粒细 胞在BM内早期死亡,释放障碍,但对致热原的释放 反应正常。骨髓中粒细胞增生,但有退行性变,核 分叶过多,外周血N有空泡,核染色质深等形态异常。 懒惰性白细胞综合征 N功能障碍性疾病。N对自身 及外源性化学趋化因子无效应,对炎症刺激的效应 极差。BM中粒系的形态核数量均正常,外周血WBC总 数正常但N减少。主要表现:复发性口腔炎、齿龈炎、 肾炎、中耳炎等。
类型和临床表现
3.药物免疫性 分两类:第一类以氨基比林为代表的 免疫介导的药物诱导的N减少,该类药被认为是一种 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白细胞蛋白结合形成全抗原, 进而产生IgG or IgM抗体引起粒细胞凝集。对粒细 胞的破坏常需该药的长期存在,患者只有在药物存 在的情况下方可在体外检测到抗N抗体;另一类以奎 宁为代表,一旦免疫复合物形成后其对粒细胞的破 坏就不需要该药物的持续存在,即使药物不再存在 仍常可检测到N抗体。药物引起的N减少多发生在用 药后5周,最长可达7周,但也可在数h内发病。
谢 谢
治 疗
副作用:①发热; 各 ②输注无效并影响血小板效果; 位 ③肺浸润及呼吸衰竭,最严重。发生机制:a.悬液中 的血浆及羟乙基淀粉或右旋糖酐致液体负荷过量引 起肺水肿。b.粒细胞在肺部炎症部位集中。c.受体 的白细胞凝集素使已集中于肺血管的粒细胞发生凝 集; ④循环中的内毒素与粒细胞相互作用引起休克; ⑤CMV感染;⑥GVHD;⑦其他输血反应。
几个相关概念
粒细胞循环池(circulating granulocyte pool,CP)血循环中随血游走的分叶核N。 粒细胞边缘池(marginated pool, MP)附 着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N。CP+MP即构成外周 血粒细胞总池。 血管外池(extravascular pool,EP)进入组 织中的N。这些N不再返回血循环,约在4~5 天内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破坏或进入体液 中排出体外。


骨髓检查 骨髓粒细胞储存池测定 氢化可的松试验:静滴氢化可的松 0.2后4~5h,正常人粒细胞峰值较原数上升(4.5±0.5) ×109/L;药物引起者,上升(1.5 ±0.3)×109/L或无反应; 慢性良性家族性N减少者,上升( 2.5±0.4)×109/L,但 需查家族成员方可确诊。 边缘池粒细胞测定 肾上腺素试验:皮下注射AD 0.3mg后 20min测定粒细胞数,如较原水平升高100%或以上,且患者 无皮肿大,N减少为靠边缘池粒细胞异常增多所致,可考虑 为假性粒细胞减少。 粒细胞动力学及寿命测定
治 疗
升粒细胞治疗 1.药物:rhG-CSF rhGM-CSF 适应证:各种先天性及获得性粒缺 剂量与用法:一般2~5μ g/kg.d就有明显效果,剂量 增加,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但>16μ g/kg.d,效 果增加不明显而副作用增多。持续静滴(qd)或皮 下注射(bid) 用药时间:一般粒细胞数增至1.0 ×109/L左右即可停 药。如病因未去除,停药后粒细胞又会迅速下降。 副作用:发热、肌肉骨骼疼痛、皮疹、血栓性静脉炎、 BUN暂时升高等。
病因
2.成熟障碍 (1)获得性:叶酸缺乏、维生 素B12缺乏、恶性贫血、严重IDA等;(2)恶 性和其他克隆性疾病:MDS、PNH等。 (二)作用于外周血 1.N外循环池转换至边缘池(即假性N减少)(1) 遗传性假性N减少症(2)获得性:严重细菌 感染,恶性营养不良、疟疾等。 2.血管内扣留 肺内扣留、脾内扣留(脾亢)
类型和临床表现
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可见于儿童和成人。 包括家族性(严重)N减少症(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家族性良性N减少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婴幼儿慢性良性N减少症(无家族史)、成人慢性 特发性N减少等。BM增生正常或有选择性N增生低下, 大部分患者有幼稚细胞与成熟细胞比值增高,即有 无效粒细胞生成,CFU-GM培养集落正常或中度减低。 RBC、Ret、L、BPC正常,M和Ig水平正常或增高,无 染色体异常。自限性,多在一年内自行缓解,少数 可持续多年。
类型和临床表现
药物诱导的N减少症 1.药物中毒性 多见于足量或长期使用各类抗癌 药、抗甲状腺药、氯霉素等,药物或其代谢 产物直接损伤骨髓微环境或髓系祖细胞。 2.药物过敏性 粒细胞减少同时伴有皮疹、风疹、 哮喘、水肿等过敏现象,引起粒细胞减少的 药物有:抗甲状腺药、抗癫痫药、抗结核药、 抗高血压药、降糖药、利尿药、某些抗生素 等。
中性粒细胞的生成
粒细胞的生成 BM为正常人体产生粒细胞的 惟一场所。发育顺序:多能造血干细胞 粒系祖细胞 原粒 早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杆状核 分叶核 正常中性粒细胞的生成率大约为0.85~ 1.6×109/kg.d。从原粒发展到成熟粒细胞约 需8~14d;进入组织后就不再返回血液。成 熟N在释放到循环血后,约在血中循环6h,然 后进入组织。


病史 重点了解:1.理化因素接触史;2.既往史:有 无多次粒细胞减少的发作,有无规律性;3.发病年 龄及家族史。 临床特点 严重感染所致N减少,N降至(0.5~1)
×109/L以下,则临床上有高热、畏寒;慢性 病毒性肝炎所致,患者有乏力、肋下痛、纳 差、恶心等;苯中毒者,常有头痛、头晕、 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 除外可致N减少的全身性疾病
治 疗
2.粒细胞输注 适应证:粒缺合并严重感染,抗生素不能控制,以及 用rhG-CSF or rhGM-CSF未能提升粒细胞至0.5 ×109/L时。 输注注意事项:(1)输前静注DEX及肌注异丙嗪;(2) 粒细胞悬液须经1.5~2Gy照射,以防输注后发生 GVHD。宜尽快输入;(3)每次输入粒细胞数应> 1010/m2,由于粒细胞在血中的半寿期为6~7h,须每 天输1次,连续3~4d;(4)粒细胞悬液中常有凝块, 输时应加滤过器;(5)输注速度不宜过快,至少1h 以上,密切观察,若发生呼吸困难、肺水肿、休克 应立即停输。
类型和临床表现
原发性脾性N减少症 BM粒系高度增生,N减少 和脾肿大。 感染性N减少 急、慢性细菌、病毒、原虫、 立克次体感染可导致N减少。发生机制:1.感 染对BM的直接损害,造血组织不同程度被抑 制;2.免疫作用;3.继发性脾大引起脾亢;4. 继发性肝肾功能损害不能对外来及内生的可 抑制骨髓的物质解毒或排泄;5.粒细胞在外 周循环分布或消耗增多等。
类型和临床表现
周期性N减少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 儿童,病程较长,呈一定的规律性发作,每 12~35天(平均21天)发作一次。发作期临 床表现为发冷、发热、咽痛,部分患者有关 节痛,脾及淋巴结肿大,持续3~6天。发作 期间血象示WBC总数减少,一般为(2~4) ×109/L,BM示粒系发育障碍,中幼以下粒 细胞缺少。间歇期一般情况良好,血象和骨 髓象可恢复正常。
治 疗
去除病因 治疗原发病 防治感染 轻度N减少(≥1.0 ×109/L)的感染率与 正常人无明显差异,不需特别预防;中度减少者感 染率增加,在公共场所尤其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 要戴口罩,注意皮肤及口腔,去除慢性感染灶,但 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重度减少或粒缺者,应 采取无菌隔离措施,已有发热,须做血、尿、痰培 养,立即予广谱抗生素治疗。
类型和临床表现
2.自身免疫性N减少症 N自身抗体使N生成和N 破坏加速所致。N抗体的检测是其与慢性特发 性N减少症鉴别的主要依据。 3.自身免疫性疾患相关性N减少 (1)SLE N膜上的IgG总数增高,N内免疫复合 物增高。BM增生程度和细胞分化成熟常常正 常。(2)Sjogren综合征 (3)RA (4) Felty综合征 (5)其他,霍奇金病、免疫 性肝炎、胸腺瘤、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
类型和临床表现
伴免疫缺陷的N减少症 1.网状发育不全 2.N减少伴Ig异常 伴丙种球蛋白缺乏,同时伴 或不伴有IgM(和IgD)增高。BM粒细胞成熟 停滞于中幼粒阶段,绝大部分粒细胞是早幼 粒和中幼粒。淋巴结和胸腺正常。 3.转钴胺Ⅱ缺乏
类型和临床表现
伴粒系生成异常的N减少症 伴先天性畸形的N减少 1.软骨-毛发发育不全 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性疾病。特征:短肢矮小症,很细微 的毛发,N、L减少和容易感染。N计数为 (0.1~2.0)×109/L,易患病毒特别是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