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的含银量变迁因由以及清代银元含银量图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银元的含银量变迁因由以及清代银元含银量图表

(2015-06-29 08:32:44)

转载▼

分类:白银

老叶课堂(3)银元的含银量变迁因由以及清代银元含银量图表

从中国银元诞生以来,官方的银元含银量几经变迁,大体的变化过程是,主币从90%含银逐渐降低到89%含银,辅币拿五角来说,从86%到84%,再到80%,最后到70%的过程,含银量下降是主要变迁方向。

下面就清末民初的奏折和草案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变化的端倪,另外老叶简要分析了一下如此变迁的原因。

大头的含银量,根据民国三年公布的《国币条例》,银币有四种

一圆银币:银九铜一

五角银币:银七铜三

二角银币:银七铜三

一角银币:银七铜三

辅币均为有限法偿,公差千分之三。

再参考民国六年的《国币法草案》,其中规定

一元银币:银八九,铜一一

中元银币:银七铜三

二角银币:银七铜三

一角银币:银七铜三

(这就是官方大头的含银量)

再看清代龙洋,根据光绪三十三年《度支部奏进呈新铸通用银币并议定成色分量奏折》,银币有四种:

七钱二分银币:银九铜一

三钱六分银币:银八五铜一五

一钱四分四里银币:银八二,铜一八

七分二厘银币:银八二,铜一八

(注,到宣统二年,又有改变,但基本维持在主币银九,辅币银八的范围)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大头的主币一圆的含银量,从民国三年规定的银九降到了银八九。另外辅币的含银量民国时期固定在银七铜三,这比清代的龙洋辅币成色大大降低。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铸造新币成本太高造成的!不得不降成色以实现普及并增加利润。

银币的铸造成本到底需要多少呢?

根据梁启超叙述:

一元主币,法价与实价相等,外加铸费六厘,而此六厘不足供购银及工作之需,计每铸

一枚,应亏四厘左右,此迳购原料以铸新币所亏之数也。

旧银元成色不齐,故起市价在国币法价之下,今若认为与国币有同一之效力,则每枚应亏三分一厘余,此改旧为新所亏之数也。

(摘自《币制局总裁梁启超呈大总统为胪陈铸币计划文(附说贴)》民国三年九月)

面对主币如此巨大的亏损额度,显然降低成色可以有一定的弥补作用,但毕竟主币的定位是本位币,无限法偿,故而不能大幅降低成色,这就得从辅币中另寻办法。

在清代,贰角,一角的铸币也是有盈余的,如今辅币成色又进一步降低,这使得铸造辅币的盈余增长明显,这一方面能弥补铸造主币的亏损,另一方面也能贴补国家财政。但面临如此高的溢价,想控制滥铸也是很困难的,这方面在本文话题之外,暂不细说。

从主币辅币的铸造成本和利润,大体可以看出银元成色降低的端倪了。

下面我们再看看清代龙洋以及外国银元的含银量图谱,总而言之,龙洋的含银量各地差异较大,这也造成的银色,包浆,直径,厚度,以及声音的不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片来源《中国近现代货币图说》以及《民国财政史》1924年出版。

—叶卷深寒2013年2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