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 专题一 第2课:汉代儒学 26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材料三 “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四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
纲。 ……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思想主张
作用
君权神授
加强君权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爱护百姓
仁政、三纲五常
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大一统
势力有所收敛。
3、影响
(1)消极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三、科举制 1、确立:隋唐 2、特点 (1)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 (2)考试内容是儒家经典。 3、影响 (1)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2)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
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
C 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
出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以上问题,汉武帝 应该选择怎样的思想来加 强统治?
董仲舒
6、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7、“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
B 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8、墨家主张“兼相爱, 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
B 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明天理,灭人欲
5、儒道思想犹如中国 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 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 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
相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
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
之道,不可不察也” D、“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
已而用之”
有些烦恼都是自找的,因为怀里揣着过去而 现在的努力。有些痛苦也是自找的,因为无 而一直活在未来的憧憬里。决定一个人成就 是靠天,也不是靠运气,而是坚持和付出, 地做,重复的做,用心去做,当你真的努力 了,你会发现自己潜力无限!再大的事,到 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 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 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埋怨只是一种懦弱 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不安于现状,不甘 就可能在勇于进取的奋斗中奏响人生壮美的 原地徘徊一千步,抵不上向前迈出第一步;
( BC179—BC104 )
广川(今河北)人, 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 汉武帝举贤良对策, 他上《天人三策》, 受到重用。晚年辞职 回家,从事修学著书, 著有《春秋繁露》一 书。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君权神授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缓和矛盾、社会安定
思想统一、加强 中央集权
2、措施
(1)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上:重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上:将 儒家定经为典教科
书;兴办太学与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问题:太学的兴办产生了哪些影响? 1、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
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打破了贵族官僚垄断仕途的局面; 4、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
3、“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 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 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C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4、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 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 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
探究:与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 战国:百家争鸣,思想纷呈; 秦朝:焚书坑儒, 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未统一,学术氛围宽松。 秦朝统一,思想走向专制。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1)大一统得到巩固; (2)专制主义政体定型; (3)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3)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
对薄弱。
态度 不 同 原因 点
影响
相 目的 同 实质 点 作用
秦始皇
汉武帝
排斥、打击
秦刚统一,需要巩 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 击。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尊崇
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 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巩固中央集权,以思想统一 巩固政治统一。
第2课 汉代儒学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 问题:这首诗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
一、焚书坑儒 1、原因 (1)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
批评时政; (2)秦政治统一的需要。 2、经过 (1)焚书:BC213,李斯建议 (23、评价 (1)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2)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统治; (3)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文化专制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 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
D 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
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2、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
C 的含义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材料三 “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四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
纲。 ……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思想主张
作用
君权神授
加强君权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爱护百姓
仁政、三纲五常
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大一统
势力有所收敛。
3、影响
(1)消极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三、科举制 1、确立:隋唐 2、特点 (1)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 (2)考试内容是儒家经典。 3、影响 (1)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2)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
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
C 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
出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以上问题,汉武帝 应该选择怎样的思想来加 强统治?
董仲舒
6、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7、“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
B 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8、墨家主张“兼相爱, 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
B 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明天理,灭人欲
5、儒道思想犹如中国 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 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 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
相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
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
之道,不可不察也” D、“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
已而用之”
有些烦恼都是自找的,因为怀里揣着过去而 现在的努力。有些痛苦也是自找的,因为无 而一直活在未来的憧憬里。决定一个人成就 是靠天,也不是靠运气,而是坚持和付出, 地做,重复的做,用心去做,当你真的努力 了,你会发现自己潜力无限!再大的事,到 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 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 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埋怨只是一种懦弱 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不安于现状,不甘 就可能在勇于进取的奋斗中奏响人生壮美的 原地徘徊一千步,抵不上向前迈出第一步;
( BC179—BC104 )
广川(今河北)人, 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 汉武帝举贤良对策, 他上《天人三策》, 受到重用。晚年辞职 回家,从事修学著书, 著有《春秋繁露》一 书。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君权神授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缓和矛盾、社会安定
思想统一、加强 中央集权
2、措施
(1)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上:重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上:将 儒家定经为典教科
书;兴办太学与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问题:太学的兴办产生了哪些影响? 1、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
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打破了贵族官僚垄断仕途的局面; 4、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
3、“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 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 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C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4、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 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 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
探究:与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 战国:百家争鸣,思想纷呈; 秦朝:焚书坑儒, 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未统一,学术氛围宽松。 秦朝统一,思想走向专制。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1)大一统得到巩固; (2)专制主义政体定型; (3)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3)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
对薄弱。
态度 不 同 原因 点
影响
相 目的 同 实质 点 作用
秦始皇
汉武帝
排斥、打击
秦刚统一,需要巩 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 击。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尊崇
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 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巩固中央集权,以思想统一 巩固政治统一。
第2课 汉代儒学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 问题:这首诗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
一、焚书坑儒 1、原因 (1)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
批评时政; (2)秦政治统一的需要。 2、经过 (1)焚书:BC213,李斯建议 (23、评价 (1)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2)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统治; (3)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文化专制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 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
D 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
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2、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
C 的含义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