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功能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功能评定
一、名词解释:
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定性和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它是通过收集患者病史和相关信息,使用客观的方法有效和准确的
评定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预后以及制定康复治疗计
划和评定治疗的过程
步态:是指人体步行时的姿态,包括步行和跑得两种步态。
步态周期:在行走时一侧足跟再次桌底的过程一般为1~1.32S左右,是行走步态的基本功能单位,承担着支撑相的城中和摆动想下肢向前挪动的功能
肌节:即运动水平.脊髓损伤后,保持运动功能(肌力3级或以上)的最低脊髓神经阶段,它是指受每个节段神经根运动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
皮节:即感觉水平.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温觉.触压觉及本体感觉)的最低脊髓节段,它是指多个神经节段内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皮肤区域
联合反应:是指偏瘫患者的健侧肢体用力做随意的抗阻收缩时,引起的患侧肢体不随意的紧张性活动
共同运动:指肢体在做随意运动时不能做单个关节的分离运动,只能做多个关节的同时运动,启动可由意志支配,但是多关节同时运动的模式。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头部向前屈曲,则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展,头部后仰(颈伸展),则反之,幼儿期和成人偏瘫时出现。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将头部转向一侧时,则转向侧上下肢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屈曲,其上肢和头部的朝向类似“击剑”。
心功能评定:对心脏病的诊断,了解心脏功能储备和适应能力,制定康复处方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常用方法包括对体力活动的主观感觉分级、超声心电图、心脏负荷试验。
二、简答题:
1.康复评定与临床检查的区别:
临床检查是康复评定的基础,没有详细的临床检查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康复评定,因此临床检查是康复评定的前提,但是临床检查多偏重于疾病本身,对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并不是其关注内容。
因此其主要却别:①对象不同,临床检查包括一切急慢性疾病以及重症、危症患者,康复评定则局限于有功能障碍的病、伤、残患者。
②病情不同,临床检查的对象病情复杂、多变,康复评定的对象多数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相对稳定,波动小。
③目的不同,临床要寻找病因,了解病理过程,治疗疾病本身,而康复评定则侧重了解有无功能障碍及其程度,残存情况,挖掘潜力改善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④检查手段不同,临床检查以实验室或仪器为主,局限在个体内,花费多,康复评定则以测量、询问和实地测试为主,由个体外延,按照个人—家庭—社会顺序进行花费少。
⑤处理原则不同,临床检查后治疗主要是药物和手术,康复评定后治疗主要是功能训练、代偿、环境改造或功能适应
2.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P13)
一、访谈;二、问卷调查;三、观察;四、量表评定;五、设备检测
3.正常的步态特征,
正常步态是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通过骨盆、髋、膝、踝、和足趾的一系列活动完成的,此时躯干则基本保持在两足之间的支撑面上,稳定性,周期性、方向性、协调性以及个体差异性,当疾病发生时,可有明显特征改变
4.异常步态的产生及其原因
1.按病因分类
(1)中枢性:失用性步态,失调性步态,偏瘫步态,帕金森病步态,截瘫步态
(2)末梢性:小儿麻痹步态,末梢性麻痹步态
(3)运动系统:假肢步态,关节疾病步态
2.按肌张力分类
(1)肌张力增加:痉挛性步态,僵硬步态(2)肌张力降低:弛缓性步态
5.按异常形态分类
(1)中枢性:划圈步态,尖足步态,剪刀步态,慌张步态
(2)末梢性:垂足步态、跛行步态
产生原因:
(1)偏瘫步态原因:患足下垂内翻,下肢外旋或内旋,膝不能屈曲
(2)截瘫步态原因:下肢内收肌痉挛
(3)肌无力步态(臀大肌无力原因:伸髋肌群无力;臀中肌无力原因:髋外展肌群无力,不能维持髋的侧向稳定;股四头肌无力原因:伸膝肌无力;胫前肌无力原因:踝背伸肌无力)(4)关节强直步态原因:下肢各关节挛缩强直
(5)蹒跚步态原因:小脑共济失调,步行摇晃不稳,不能走直线
(6)慌张步态
帕金森病或基底节病变时,步态短而快,并出现阵发性加速,不能随意停止或转向,上肢摆动缩小或停止,称慌张步态或前冲步态
6.脊髓损伤运动平面如何判定:
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个肌节的关键肌的徒手肌力
7.脊髓损伤的ASIA 损伤程度评分等级
A完全性损伤骶段(S4—S5)无任何感觉或运动功能
B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有感觉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健肌肌力3级以下
D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健肌肌力3级以上
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都正常
8.简述Brunnstrom的偏瘫运动恢复分级
阶段1:患侧肌肉呈弛缓状态,肌张力消失;
阶段2:出现肌张力、痉挛和联合反应,不引起关节运动的随意肌收缩
阶段3:患者可随意引起不同程度的共同运动或其组成成分,痉挛明显,达到病程中的极值
阶段4:共同运动模式开始被打破,出现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分离运动,痉挛减轻阶段5:痉挛减弱,共同运动进一步减弱,分离运动进一步增强
阶段6:共同运动模式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或轻微可见,协调运动、运动速度大致正常
9.确定损伤平面的关键肌的肌力为多少
该平面的关键肌的徒手肌力检查必须≥3级
10.在判定脊髓损伤平面的肌节
C5肘屈肌群(肱二头肌、肱肌)肘前窝外侧
C6腕伸肌群(桡侧伸腕长短肌)拇指近节背侧皮肤
C7肘伸肌群(肱三头肌)中指近节背侧皮肤
C8指屈肌肌群(中指屈肌)小指近节背侧皮肤
L2髋屈肌群(髂腰肌)大腿前中部
L3膝伸肌群(股四头肌)股骨内髁
L4踝背伸肌群(胫前肌)内踝
L5趾长伸肌群(拇长伸肌)足背第3跖趾关节处
S1踝跖屈肌群(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外髁
11.临床上心功能分级
I 患有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
或心绞痛
II 患有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感到舒适。
一般体力活动时,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I 患有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感到舒适,较一般体力活动为轻时,即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V 患有心脏疾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在休息时也有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均可使症状加重
心电运动实验:通过观察受试者运动是的各种反应(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气体代谢)来判断其心肺、骨骼肌等的储备能力(实际负荷能力)和机体对运动的实际耐受能力。
12.肺功能评定:
根据临床表现、肺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呼吸肌力测定、运动负荷试验、血气分析
临床表现:
(1)一般的医学评估,包括详细询问病史、系统的体格检查和临床医学检查
(2)简易肺功能评级:
0级:日常生活能力与正常人一样
1级:一般劳动较正常人容易出现气短
2级:登楼、上坡时出现气短
3级:慢走即感到气短
4级:讲话、穿衣等轻微动作便感到气短
5级:安静时就有气短,不能平卧
肺通气功能测定:每分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最大自主通气量、时间肺活量
13.肺容量的指标及其意义:
1.潮气量:
2.肺活量:它反映肺和胸廓的发育状况和功能水平
3.补吸气量:反映吸气肌的力量和储备功能
4.补呼气量:反映呼气肌和腹肌的力量
5.残气量:稳定肺泡气体分压
6.功能残气量:稳定肺泡气体分压
7.最大吸气量:它与吸气肌力大小、胸肺顺应性有关,足量的深吸气量方能保证肺活量
及最大通气量的正常,深吸气量降低,往往提示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14.COPD评定常用指标:
用力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深吸气以最大用力、最大速度所能呼出的气量(FEV1/FVC,.FEV1/FVC是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
15.Copd综合评价体系
严重程度的分级是根据临床FEV1/FVC,FEV1%预计值和症状来分级的.FEV1/FVC是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FEV1%预计值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是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0级:高危,有患COPD的危险因素(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感染等)肺功能在正
常范围,有慢性咳嗽,咳痰的症状.
1级:轻度,FEV1/FVC8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2级:中度,FEV1/FVC<70%,50%<FEV1<8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3级:重度,FEV1/FVC<70%,30%<FEV1<5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痰咳嗽症状.
4级:极重度,FEV1/FVC<70%,FEV1<30%预计值,或FEV1<50%预计值,伴有慢性呼吸衰竭.
16.颈、腰、肩、骨性关节炎、截肢存在哪些障碍,有哪些评定方法骨关节肌力评定,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膝骨性关节炎、截肢主要存在哪些方面功能障碍,各种功能障碍应采用哪种评定方法?
肩周炎:肩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
(1)人体形态检查
(2)疼痛评定,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简式Mcgill疼痛量表、口述分级评分法
(3)肩关节活动范围的评定,使用量角器、带刻度尺子、电子测角器来测量评定
(4)肩部主要肌肉肌力的评定,用徒手肌力检查法,肌力分级标准来评定
(5)采用肩周炎常用评估量表,如Constant—Murley法,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
颈椎病:颈椎活动受限,生理曲度改变,肌肉萎缩,手功能障碍,运动、感觉、反射障碍(1)目测评估、测角器测量粗略估计颈椎活动度
(2)用X线检查进行生理曲度评定
(3)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评定肌力
(4)颈椎病常用评估量表评定
17.感觉异常和感觉过度:
感觉异常:在五外界刺激情况下出现异常自发性感觉。
感觉过度:一般发生在感觉障碍的基础上,感觉刺激阈增高,不立即产生疼痛,达到阈值是可产生定位下不明确的不适度,持续一段时间才消失。
18.人体平衡的维持机制
保持人体平衡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
正常的肌张力;适当的感觉输入大脑的整合作用;交互神经支配或抑制;骨骼肌系统。
19肌力评定的十三个分级方法P164
20.肌张力的评定分级
0级:无肌张力的增加
1级:肌张力轻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时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呈现最小的阻力或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表现为被动屈伸时,在ROM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的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的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进行ROM检查有困难
4级:僵直,不能活动
21.关节活动度的评定:(肩、肘、腕、髋、膝、踝)P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