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

合集下载

论王小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王小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2论王小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徐莉茗【摘 要】王小波在小说中创造了很多女性形象,研究这些女性形象对于完整的理解王小波的思想意蕴有着重要价值。

本文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作者寄寓自己理想形象,以及批判反思形象,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探究这两种类型中作者所蕴含的自由思想以及女性观念。

【关键词】女性形象 理想 反思王小波的小说在他逝世后才被人们熟知,他的作品不仅是小说技巧的成熟,更是他关注个人生存、反思社会的思想成熟。

王小波在小说中塑造了各种女性形象,有时还会将自己的思想通过女性形象表现出来。

因此,要完整的理解王小波作品内涵,对女性形象的研究不可或缺。

一、寄寓理想的形象王小波成熟期的创作中,让女性形象与男性形象一起,共同反抗社会的不合理。

《黄金时代》中作者只塑造了一个女性形象——陈清扬。

小说从她为自己抗争不是“破鞋”开始,到她真的成为“破鞋”,并乐于接受自己是“破鞋”结束,看似陈清扬与现实妥协,其实这时王小波所赞成的抗争方式。

“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白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①,面对生活的不合理时,直面接受不合理的存在。

《似水流年》中线条这一女性形象也很值得注意,与之相对照的是线条喜欢的男性李先生。

面对生活的荒诞,李先生的认为是印度师兄为他制造的虚幻情境,就像王小波小说中大部分男性形象一样,他被动接受生活的一切。

而作品中女性形象线条则不同,她喜欢李先生就想尽办法去追求,给李先生写纸条、去煤矿找李先生,一旦下定决心嫁给李先生,绝不和别人发生性关系。

李先生被动的承受一切,线条则主动追求自己想要的。

王小波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还是自己信念的传达者。

长篇小说《红拂夜奔》中塑造了红拂的形象。

红拂因为讨厌杨府中的乏味,为了有趣而与李靖私奔,她看到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当李靖建造好长安城,并且去世以后,红拂再次发现了生活的无聊,可是她无法再次出逃,与其枯燥乏味的生存,还不如死亡。

王小波黄金时代关于女性解放意识的分析

王小波黄金时代关于女性解放意识的分析

王小波黄金时代关于女性解放意识的分析
所谓女性解放意识,就是指女性自己作为人本身,尤其是女人的人生价值的体验和醒悟。

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质疑和颠覆男性权利;同时,又表现为对女性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审视女性的心理感受、情感体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

自古至今,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人,分成两大阵营:男人和女人,女人在社会上一直以来都不被人们所重视,她们的社会地位得不到保证,因而造成她们对自身价值的质疑。

然而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所塑造的陈清扬这一形象,我们看到的是她的不屈、坚韧、反抗、自我救赎。

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位已经觉醒了女性,陈清扬真实而又大胆地向我们坦露了她的本真与渴望。

纵观整篇小说,陈清扬从出场到结束,向我们完美地展示了她自我救赎的心历路程,她以她独特的方式证明着她的真实与无罪,她执着地追求着真理,并以真诚的心对抗着身体与心灵的摧残,她乐观大方,不为世俗所污浊,她在受尽委屈时依然可以笑对人生,并最终完成了救赎的重任,找回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她的经历和体验为女性的自由斗争作出了新的诠释,她在自我反抗与救赎中追寻着真理、尊严和真爱,大胆而勇敢的向男权社会给出自己的呐喊,为女性争取自由、真理作出了表率,是女性抗争道路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作者:何宝琳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10期[摘要]男性与女性共同构成了城市社会主体。

为了使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更加开阔,使研究更加务实,更加贴近现实,我们在城市社会学中加入了性别视角。

女性的解放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与此同时,增加女性赋权也将会对城市的合理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对于城市空间中女性生活空间的研究,将会发现在不同的时期女性的生活空间、生存处境不尽相同。

为了使城市社会消除性别歧视,创立更加和谐互惠的城市生活环境,更需要加强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加入女性主义视角。

[关键词]城市社会学女性主义性别研究视角[中图分类号]C9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008-01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女性主义已经成为最为活跃的社会思想之一,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加入女性主义视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社会学中的女性主义视角伴随着20世纪60到70年代第二次妇女运动的浪潮,在世界范围内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已经由社会运动逐步进入了学术研究的范畴,并且当代思想理论也受到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的极大影响,“或快或慢地发散到了多个学术领域和教学领域,在各个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中,都将包含与女性主义研究有关的观点、思想及材料”。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指出,“性别关系问题对于社会学分析来说是如此根本,以至于不能将其简单地归并成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由此,社会学的观察角度、思考方向及问题认识将会受到女性主义的更深入的认识。

二、城市与女性紧密相连、相互增进(一)女性认识在城市化进程中萌芽不同于乡村生活,城市生活更加具有选择的自由性,是人类生活的最佳社会形式之一。

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催生了一个又一个大规模城市,这一过程中改变了人的生活空间和生活形态,并且也巨大地解放了人类自身。

人们开始倡导自由思考,随着生活视野的不断拓展,人们的基本素质和精神境界也都水涨船高。

浑然天成的女性观——王小波笔下的女性美浅析

浑然天成的女性观——王小波笔下的女性美浅析

浑然天成的女性观——王小波笔下的女性美浅析摘要:文学大家王小波书中的女性是一种真实的、个性的、张扬的美的存在,本文通过对王小波相关作品的研究,对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关键词:平等意识女性美“绿色的爱”从作品最初的难以出版到到如今大家的名至实归,已故作家王小波越来越多的受到文学爱好者和主流媒体的关注。

学界目前关于王小波种类繁多的研究资料中,对其超凡脱俗、天然纯粹的性爱描写拍案称奇的多,然真正理解这一创作特色个中成因者少;分析更多承载公共知识分子理性思考价值的惯用男主人公“王二”形象者多,而重视其作品中形形色色别具风味的女性角色者少——不能不说是一项接近于“误读”的遗憾!王小波无疑是位拥有强烈社会责任并保持时代良心的人文学者,也是一个推崇科学态度,秉信智性思考的自由主义现代派,同时更是一名回归内在,自我生成的心灵艺术家。

毕生致力于严肃文学(或者说纯粹艺术)探索的王小波是个超越世俗意识形态的“美”的追求者。

①他讴歌自然赋予的人性本真,崇尚不可磨灭的人类智慧,而他真正看重并为之付出全部心力的只有美的艺术。

这是表现与营造,存在与创作的本质区别。

艺术家的个人价值正在其中。

某种意义上说,作为诗人和智者的王小波,就这样把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当做“诗与思”相结合的美的投射。

更进一步说,她们折射出作者本人的女性观乃至全部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态度。

而这种浑然天成的女性观,恰恰来源于艺术家内心自发产生的对美的向往。

王小波笔下的一系列生动别致的女性形象,在从古到今的中国文学界都是极为罕有的,这也正是他无邪气性爱描写的根源所在。

有关两性问题,现在社会学界已经普遍达成的共识是,人的性别意识不单由自然性决定,而更多受到社会性的影响。

社会构建论认为一个人并非生为女人,而是变成女人。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早已像基因一样深刻的渗透进人们骨子里,乃至我们几乎甚至意识不到这种偏见的存在。

比如当年代表先进文化的主力军在向西方学习进步的女性主义(feminism)时,就非常中国特色地使用了“妇女”解放(women’s libera tion)。

王小波笔下的“性”女性

王小波笔下的“性”女性

王小波笔下的“性”女性
吴红欣
( 江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 241000)
摘 要: 王小波笔下的“性”女性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文本中的“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形象,她们在时代的浪
潮求自我的方式,作品呈现出她
们在传统的权力控制、道德实践以及尊严被剥夺后各自的命运归宿。王小波想通过这样的表述来反对各种形式的
2017 年 10 月
太原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18 卷第 5 期总第 75 期 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文章编号: 2096 - 1901( 2017) 05 - 0050 - 04
Oct. 2017 Vol. 18No. 5 SumNo. 75
一、权力“控 制 ”下 的 性 异 化 者———《革 命 时 期 的爱情》中的 X 海鹰
“性”是一个人天性及个性的最终表现,也是一 个人最本 真 的 自 我。 劳 伦 斯 认 为,“不 管 是 男 人 还 是女人,其个性的充分表达都包括一个真正的性关 系”,但在王小波小说《革命时期的爱情》里,女主角 X 海鹰的性关系就把“王二”与权力纠葛在一起。
压迫所形成的对女性的宰制,进而消解社会对女性的物化。这既显现了王小波对当时女性生存困境的怜悯及生存
状态的反思,同时也是他对那个时代所呈现出的荒诞感的控诉。
关键词: 王小波; 性; 福柯; 女性
中图分类号: I206. 7
文献标识码: A
王小波被公认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 另类,其原因在于: 一方面他正式展现了从来没人触 及的边缘人生活,另一方面他大胆地以“性”为叙事 的切入点来触碰社会的禁忌,使得他的作品在当时 不被认可。他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情怀以及对人性本 质的细微体察都是触及灵魂的鼓点。因此,他的作 品,虽然在 他 在 世 时 鲜 为 人 知,但 在 他 死 后 却 惊 现 “王小波研究热”。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自由意识与女权主义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自由意识与女权主义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自由意识与女权主义引言《黄金时代》是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一部小说,该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陈清扬的生活经历,探讨了女性自由意识和女权主义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社会中的发展,并对传统观念进行了批判。

本文将深入分析《黄金时代》中的女性形象、社会背景以及作品对于女性自由意识和女权主义的启示。

女性形象与角色解读1. 陈清扬:追求自由与独立的典型代表陈清扬是本书的主人公,她渴望建立自己的个人独立身份,对现实世界充满不满,并试图通过行动来改变传统观念束缚下的女性地位。

2. 草鞋纪念馆里其他女性角色书中出现了一些其他女性角色,如卓文、风雨春等,她们各具特点,共同表达了对传统观念和束缚的反抗精神。

社会背景与历史时期解读1.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黄金时代》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正值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特殊时期。

这一历史背景为小说中女性自由意识和女权主义的探讨提供了土壤。

2. 传统观念与社会禁锢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女性地位普遍较低,传统观念对于女性自由意识和行动带来很多限制和束缚。

《黄金时代》通过描述主人公及其他女性角色经历,揭示了这种社会禁锢对女性形成了压抑。

对女性自由意识与女权主义的启示1. 追求自由与独立是每个人的权利小说中的女性角色追求自由与独立,并试图打破社会对她们的限制。

这给予了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现实世界中都应该追求个人独立和自由。

2. 反抗传统观念的重要性传统观念常常将女性束缚于特定角色和行为模式中,限制了她们的发展空间。

作品鼓励女性反抗传统观念,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结论《黄金时代》通过描述女性形象和社会背景,以及对女性自由意识和女权主义的探讨,深刻揭示了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局限性和激发女性反抗传统观念、追求个人独立的意义。

这部小说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对当代社会中的女性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黄金时代读后感女性与社会的变革

黄金时代读后感女性与社会的变革

黄金时代读后感女性与社会的变革黄金时代读后感——女性与社会的变革《黄金时代》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陈清扬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巨变以及女性在这个时代的探索与进步。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震撼了读者。

本文将从女性角度出发,探讨《黄金时代》对女性与社会变革的思考与反思。

首先,女性形象的多元呈现让人印象深刻。

小说以主人公陈清扬为中心,通过她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一个女性的成长与变迁。

陈清扬从一个传统受压迫的女性逐渐成长为拥有独立思想和追求自由的现代女性。

她不仅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还勇敢地表达了对婚姻和家庭的质疑。

作家通过这一形象塑造,表达了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辩证发展和价值重构。

接着,小说中呈现的三个女性形象凸显了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选择和命运。

除了陈清扬外,小说还塑造了两个重要的女性角色,分别是她的朋友妞妞和丁丁。

妞妞是一个传统的女性角色,对婚姻和家庭有着强烈的向往,而丁丁则是一个现代女性,拥有自己的事业和独立的思想。

通过对这三个女性形象的展示,作家传达了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之间的纠结和抉择,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和颠覆。

进一步,小说通过对女性经历的真实描绘,探讨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关系中的角色转变。

传统社会中,女性的角色主要是作为妻子、母亲和贤妻良母来服务于家庭,女性的发展与成就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然而,在《黄金时代》中,作家揭示了女性在这个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陈清扬通过对婚姻和事业的探索,摆脱了传统女性被动受教的角色,追求自己的独立与自由。

她以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在家庭与事业中找到了平衡,展现出了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积极进取和坚韧不拔。

最后,小说透过女性的视角反思了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

在《黄金时代》中,作家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描绘了女性所面对的生活困境,对社会的性别歧视保持了批判的态度。

小说中女性的努力和奋斗虽然得到了一些进展,但依然受到各种限制和约束。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主义与文化革命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主义与文化革命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主义与文化革命概述《黄金时代》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文化大革命和后期改革开放为背景,描绘了那个特殊时期中国社会的变革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本文将重点讨论该小说中呈现的女性主义思想和文化革命对女性地位及其影响。

1. 女性角色的刻画《黄金时代》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且多样化的女性角色,从不同层面展示了当时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例如: - 老舍:作为主人公陈清扬的朋友,在小说中具有极具争议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形象,反映了当时在传统观念下被限制的女性形象。

- 陈清扬:作为一个身处动荡年代却拥有着自我意识和追求个人自由生活理念的女性,她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传统婚姻观念、爱情观念以及权利平等等问题进行质疑和思考。

2. 女性主义思想的展示在《黄金时代》中,王小波通过女性角色的言行举止和内心独白,提出了许多与女性主义相关的观点和议题。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主题: - 婚姻与家庭:小说中探讨了传统婚姻观念对女性自由发展的束缚,质疑了妇女被视为家庭责任的对象。

- 性别平等:作品展示了对男女权利平等问题的关注,呼吁社会给予女性更多权利和机会。

- 自我意识与自由选择:小说中的女性角色通过对爱情、婚姻、事业等方面进行反思和选择,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3. 文化革命对女性地位及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动荡,而这种动荡也影响着当时的妇女生活。

《黄金时代》将这一背景下中国社会发生变化对于女性地位产生的深刻影响呈现出来: - 家庭解构:传统家庭结构开始动摇,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追求,妇女在家庭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 性别焦虑:社会动荡使得传统的男性主导地位受到质疑,而女性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不确定性中经历着成长与寻找。

结论通过对《黄金时代》中女性主义与文化革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品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对女性地位产生的深刻影响。

小说通过塑造多样化鲜明的女性角色,提出了一系列与妇女权益、社会观念、自由选择等问题相关的思考和议题。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主义思潮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主义思潮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主义思潮黄金时代是中国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一部小说,小说以三个人物的命运为主线,通过对女性角色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女性主义思潮。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黄金时代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对于社会的影响。

一、性别平等的呼声在黄金时代的故事中,女性角色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对性别平等的呼声。

她们摒弃传统的女性角色定位,追求个人独立和自主权利。

例如,田晓霞选择离开传统的婚姻制度,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并为此不惜与家庭和传统观念产生冲突。

这种个体化的追求体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引领了一股女性主义思潮的浪潮。

二、对爱情观念的拷问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对爱情观念的拷问,体现了她们对传统爱情观的不满和对自我尊重的追求。

她们不再以传统的方式看待婚姻和爱情,而是追求对等的、真实的感情。

例如,李银河在小说中提出了"男人可以有多个女人,女人也可以有多个男人"的观点,挑战了传统的单一婚姻制度。

这种思潮为后来女性性别平等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独立自主的追求在黄金时代中,女性角色追求个体的独立自主,努力摆脱社会对她们的束缚。

她们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为男性社会服务的载体,而是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需要的存在。

她们通过接受教育、独立工作来实现自我价值。

例如,陈清扬是个为生活自食其力的女性,她拥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不愿意被社会束缚,不愿意成为男性的附属品。

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是黄金时代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它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和探讨。

正是因为这种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不仅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平等权益,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社会观念的认知和理解。

在当下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关注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权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仍然存在。

我们需要继续探讨女性的自主权利、性别平等和女性价值的认可。

只有在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中,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享受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主义与自由意志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主义与自由意志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主义与自由意志
概述
《黄金时代》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以女性视角展现的作品。

本文深入探讨作品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和对自由意志的追求。

女性主义观点
《黄金时代》以女性角色陈清扬为中心,通过她在封建至极的社会背景下的经历,揭示了妇女在社会制度中受到的限制和压迫。

此外,作者通过描写陈清扬沉浸在神秘宗教世界中寻找自我的过程,强调了女性个体对于自由和独立思考的渴望。

性别角色颠覆
小说中,作者运用幽默与讽刺手法表达了对传统性别角色的挑战。

陈清扬拒绝传统婚姻与母亲角色,并鼓励其他女性走出固定模式,寻找自己真正愿意追求的生活方式。

这种颠覆传统期望、坚守自我态度的形象使得《黄金时代》成为一个具有女性主义精神的经典之作。

自由意志的追求
自由意志是《黄金时代》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主题。

小说通过陈清扬和其他角色的生活经历,探索了个体在一个被压迫和约束的社会中如何追寻内心真实自我的道路。

作品强调个体对于思想、情感和行动的自主权利,呼吁人们摆脱传统观念的桎梏,勇敢面对内心真实的欲望与渴望。

结论
《黄金时代》中展现了女性主义和自由意志两个重要议题。

通过创作出独立自由、曲折辩证、精灵众生等多个充满女性力量的角色形象,作者将女性视角融
入到文学创作之中,并借此让读者反思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性别困境和道德束缚。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而复杂的叙事方式,引导着读者思考人类存在状态及追求真
我自由意愿所遭遇到堪称深邃难解之社会压力。

(字数:294)。

王小波《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原文及赏析

王小波《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原文及赏析

王小波《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王小波《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原文及赏析【导语】: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是王小波写沉默的大多数里的一篇散文,来了解一下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的原文及赏析吧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_沉默的大多数因为太太在作妇女研究.读了—批女权主义的理论书,我们常在—起讨论自己的立场。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摘要】女性主义视角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凸显出在对城市空间的解读、性别角色与城市权力结构的关系、城市规划与发展、女性主义批判以及对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女性主义视角,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城市社会中的性别差异、权力结构的运作方式以及规划和发展的不足之处。

女性主义视角也为城市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启示我们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更多地考虑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

重塑城市空间中的性别关系,以及对女性主义视角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都将为我们打开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和认识视野,推动城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城市社会学研究、女性主义视角、城市空间、性别角色、权力结构、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女性主义批判、社会问题、启示、城市规划、性别关系、重塑。

1. 引言1.1 女性主义视角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女性主义视角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和解释上。

传统的城市社会学研究往往忽视了女性在城市空间中的地位和角色,而女性主义视角则能够从性别角度深入解读城市社会现象。

女性主义视角不仅能够揭示城市空间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和性别不平等现象,还能够探讨女性在城市中的生活经验、社会地位和权力结构。

通过引入女性主义视角,城市社会学研究不再局限于男性权力和视角,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城市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女性主义视角的引入也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有助于创造更具包容性和平等性的城市空间。

女性主义视角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其对城市社会学研究的贡献和影响将持续深远。

2. 正文2.1 女性主义视角对城市空间的解读女性主义视角对城市空间的解读旨在揭示城市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以及女性在城市空间中的经验。

女性主义研究者认为,城市空间并非中性、客观的,而是被男性主导和设计的,反映了男性权力和优先权。

女性主义视角强调城市空间中存在的性别化分工、男性中心主义和女性空间的边缘化。

王小波、董晓媛2003中国女经济学家状况调查及其分析

王小波、董晓媛2003中国女经济学家状况调查及其分析

中国女经济学家状况调查及其分析王小波中国天津社会科学院董晓媛加拿大温尼伯格大学2003 年 12 月一、问题的提出①女性/女权主义思潮与社会运动,自20世纪60-70年代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之后,逐渐由争取政治、法律领域的权利与地位平等延伸到争取教育与学术领域内的平等。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的心智,而学术则代表了一种话语权威。

女性主义向学术与教育领域的渗透意味着更深入、更彻底的男女平等运动的展开。

因为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归根结底是由社会文化与观念造成的,而社会文化与观念有其历史根源,同时受到各种现实制度与主流话语的保护与强化。

学术界因其所拥有的特殊权威地位,需要为国家管理者提供理论基础与逻辑上的合理性,有时则直接提供政策建议,女性在学术界的长期缺席与无言、沉默状态无疑加剧了其作为整体在社会中的弱者身份与弱势地位。

工业革命以来,经济生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在中国,80年代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党的政策的核心并指导着实践,各种经济改革政策相继出台,其背后则是各种经济理论与观点的支撑,这使得经济学家在当代中国居于中心与前台位置。

而女性经济学家的匮乏及其所处的底层、边缘地位使其对政策的影响力微乎其微,这使得在经济改革与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缺乏性别视角而对女性群体及经济学界造成损害。

其表现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女性并不能同步地获得相应的福利增长(有人提出“社会发展了,妇女地位反而下降”),往往要通过特殊的政策重新对女性予以补救,如针对女性的扶贫项目,针对下岗女工的小额贷款项目等,女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反而沦为了扶贫救济的对象。

另一方面,由于女性主义价值观(如崇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强调合作的伙伴关系等)被贬低与忽视,其思想与价值取向不能深入参与、影响当今的经济学界,使得经济学发展中“理性有余、感性不足,分析方法视角单一,外部不断扩张而内部十分保守”。

②女性学者的数量及其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是体现一个国家学知识界与学术界内性别平等的主要指标。

黄金时代读后感女性与社会的变革

黄金时代读后感女性与社会的变革

黄金时代读后感女性与社会的变革黄金时代读后感:女性与社会的变革黄金时代是中国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一部小说,讲述了女性角色王二在现代社会中经历的各种遭遇和对生活的思考。

通俗而言,黄金时代以女性的角度出发,描绘了一个独立、反叛、自由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探讨了女性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自由意志、性别角色、社会改革等多个方面,对黄金时代中女性与社会的变革进行探讨。

一、女性主义的视角黄金时代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呈现了一个女性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小说中的女性角色拒绝被社会束缚和传统的婚姻观念,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二是一个勇敢、独立的女性,她以自己的方式挑战着传统社会的性别规范和主流价值观。

她对生活的态度充满了反抗和挑衅,不断追求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和追求。

二、自由意志的追求黄金时代中的女性角色们都在追求自由意志的选择权。

她们不再愿意被男性主导,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和婚姻模式。

女性们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自由和独立。

她们试图打破传统的束缚,追求自己内心真实的欲望和追求。

通过描写王二等女性角色的经历和思想,王小波展现出女性在黄金时代逐渐获得了改变的可能性。

三、性别角色的解构在黄金时代中,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被阐释和解构。

王小波描绘了女性角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且通过她们的经历和行动,向读者展示了性别角色并非生来就是固定的。

女性们可以选择独立、坚强、智慧的生活方式,超越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角色,并试图突破、重构传统的性别观念。

四、社会改革的反思黄金时代通过女性的视角反思了社会的现实问题。

小说中描绘的女性角色不断面临社会的压迫、歧视和偏见。

她们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抗争、反抗,并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作为作者,王小波通过女性主义的笔触传递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同时也呼吁社会能够给予女性更多的尊重和平等的权利。

综上所述,黄金时代这部小说通过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女性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变革。

女性休闲_解析女性的新视角

女性休闲_解析女性的新视角

202
女性休闲
1、 两性间的闲暇比较 关于闲暇分配问 题 , 始终 存在 着不 同群 体之 间的 差异 , 而其中最大的差异存在 于城乡之 间与性别之 间。 即 , 所谓闲暇被称为城里人和 男人们的 专利 , 农 村人和 女人们的奢求。男女两性在时间的 分配使用上 至今存 在着较大的差异。 表 1 ! 分性别的时 间分配比较 ( 以分钟为单位 )
卡罗尔∃吉利根 : ∀ 不同的声音# , 肖巍译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1999 年。 理安∃ 艾斯勒 : ∀ 圣杯与剑 男女之间的战争# , 程志民译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1995 年。 ∀ 今晚报#, 2001 年 4 月 24 日第 19 版。 根据天津 1998 年调查资料分析得出。
一、 休闲
女性生活的另一层面
201
浙江学刊 ! 2002 年第 5 期
受整洁 , 就要每日进行清扫工 作 , 要 品尝可口的 饭菜则 首先要经过厨房中 的劳 顿 , 可见家 庭生 活与 休闲 之间 仍存在着很 大差 异。因此 我们 将人 的生 活分 为工 作、 家庭及休闲三部分 , 人 的生 活质量 也与 这三 个生 活领 域的高质量 密切 相关。可 以说 , 只 有休 闲生 活才 能最 终体现人的生活质 量与 生命 价值 , 因为 工作 与家 庭活 动实际上是在为闲 暇创 造条 件 , 后 者只 有在 前两 者不 断减少其在人一生中耗费的生活资 源与时间 资源的比 例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 并最终体现了人的自 由。 其次 , 在充分肯定了休闲的 价值与意 义之后 , 我们 再来看休闲对于女性的意义。研究 女性问题的 学者一 般把工作与家庭地位作为衡量妇女 社会地位 的重要尺 度 , 但这忽视了是 女性 除了 工作与 家庭 之外 是否 还有 属于自己的纯粹个人的时间与空 间 ? 当休闲逐 步成为 一种生活方式 , 女 性是 否自 动获得 了社 会进 步带 来的 利益 ? 从前女性是为了 获得 工作 权利 而不 断斗 争 , 因为 工作能够为女性带来经济的独立、 人格 的自尊 , 扩大了 其活动范围 , 为 发展 其个人 潜能 提供 了条 件。但 同时 工作也为女性带来 了另 一重 负担 , 因为 在外 的工 作并 没有自然免除家里 的工 作 , 事实上 大部 分家 务仍 由妇 女来承担 , 是女 性 义不 容辞 的 责任。 大部 分城 市就 业妇女都肩 负着 双 份工 作 , 在 工作与 家庭 之间 疲于 奔命或者顾此失彼 , 并 由此 造成广 大妇 女的 角色 紧张 与心理压力 , 进 而影 响了其 社会 角色 的承 担。传 统社 会角色的刻板模式 使女 性在 工作中 积极 性不 高 , 劳动 效率低下 , 从而也造成就业单 位对女性 的歧视 , 大多数 女性在单位不 负责 主要工 作、 成绩 平平 、 收入 低下 , 这 反过来又促成女性 更应 以家 庭责任 为重 , 进 一步 巩固 男主外、 女 主内 的 格局。 而女 性 休 闲由 于 双份 工 作 的挤压变得微不足道。 我们这里研究女性的休闲价值 , 实际 上 , 就 是要探 寻家庭内部性别平 等的 状况 , 了解 女性 在工 作歧 视之 外 , 是否还存在着 休闲歧视 。 最后 , 女性闲暇将对促进社 会变革发 挥巨大作 用。 在∀ 不同的声音# 一书中 , 卡罗尔∃ 吉利根 这样描绘了女 性 : 女人是 在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中唤起自己 的认同 , 她们对 他人 的需 要 十分 敏 感 , 承 担着 关 怀的 责 任 , 在妇女的心理发展过程中 , 充满了 对他人的 关怀与关 切 % ; 艾斯勒也在 ∀圣 杯与剑# 中 充分深 刻地描 绘了女

王小波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现代意识

王小波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现代意识

87品 评王小波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现代意识王柳伊王小波,一位有着独立精神和追求智慧趣味的中国知识分子,他的小说世界中存在着一个独特的女性群体,这些女性大胆追寻精神自由、人格独立,她们厌恶千篇一律的生活,寻找有趣味有理想的生活,在性爱方面具有主动性,果敢坦率、热烈诚恳。

王小波在描写这些女性形象的时候融进了自己对于女性的想象,把他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实现的理想加到了这些女性的身上,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其理想精神的外化。

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男女平等这一在现在被广泛认可的意识才被政府部门所重视,《宪法》更是明确指出男女平等的两性地位,但在中华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民族意识”的大背景下,男女平等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平等。

在王小波的认识里,女人是不同的,她们勇敢、清高又自由,却是与男人相同的生命存在。

他不会像许多持着传统世俗观念的人一样,将女性直接定义为“妇女”,仿佛女性生来就是男人的附属品,嫁为人妇就是女性的唯一归属。

在王小波与妻子李银河两人共同创作的《思想者说》中,有这样的总结:“男对女,科学对诗意;活力对和谐;力量对美丽;智力对爱情;理性对浪漫等等。

”王小波曾在杂文中渗透过他同意自由女权主义的观点,并认为这样是理所应当的。

正是在这种充分尊重女性权利的价值观的深刻影响下,王小波小说世界的女性形象显现出十分强烈的女性意识,明晰地表现出追求男女平等的观点。

他从来都没有公开宣扬过女性主义等各种理论,本身身为男性也不会写出比“女性写作”更为细腻的女性心理,他所能做到的是真正站在同一视角去审视和描写男性和女性,不带有任何的偏见地发现女性美本身,而不是同情和怜悯。

88品 评王小波塑造的最为出色也是最为出名的女性人物非陈清扬莫属。

作家在《黄金时代》的开篇写道:“我在山下14队,她在山上15队。

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

”显然,作者是站在男性的角度来审视女性的,在强大革命逻辑面前,明明陈清扬不是破鞋,可陈清扬没有任何能表现她不是破鞋的特征,无法证明她自己不是破鞋,所以王二一本正经讲道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当别人非要说你是破鞋时,自己就承认自己是破鞋。

王小波、董晓媛(2003)中国女经济学家状况调查及其分析

王小波、董晓媛(2003)中国女经济学家状况调查及其分析

中国女经济学家状况调查及其分析王小波中国天津社会科学院董晓媛加拿大温尼伯格大学2003 年12 月一、问题的提出①女性/女权主义思潮与社会运动,自20世纪60-70年代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之后,逐渐由争取政治、法律领域的权利与地位平等延伸到争取教育与学术领域内的平等。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的心智,而学术则代表了一种话语权威。

女性主义向学术与教育领域的渗透意味着更深入、更彻底的男女平等运动的展开。

因为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归根结底是由社会文化与观念造成的,而社会文化与观念有其历史根源,同时受到各种现实制度与主流话语的保护与强化。

学术界因其所拥有的特殊权威地位,需要为国家管理者提供理论基础与逻辑上的合理性,有时则直接提供政策建议,女性在学术界的长期缺席与无言、沉默状态无疑加剧了其作为整体在社会中的弱者身份与弱势地位。

工业革命以来,经济生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在中国,80年代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党的政策的核心并指导着实践,各种经济改革政策相继出台,其背后则是各种经济理论与观点的支撑,这使得经济学家在当代中国居于中心与前台位置。

而女性经济学家的匮乏及其所处的底层、边缘地位使其对政策的影响力微乎其微,这使得在经济改革与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缺乏性别视角而对女性群体及经济学界造成损害。

其表现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女性并不能同步地获得相应的福利增长(有人提出“社会发展了,妇女地位反而下降”),往往要通过特殊的政策重新对女性予以补救,如针对女性的扶贫项目,针对下岗女工的小额贷款项目等,女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反而沦为了扶贫救济的对象。

另一方面,由于女性主义价值观(如崇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强调合作的伙伴关系等)被贬低与忽视,其思想与价值取向不能深入参与、影响当今的经济学界,使得经济学发展中“理性有余、感性不足,分析方法视角单一,外部不断扩张而内部十分保守”。

②女性学者的数量及其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是体现一个国家学知识界与学术界内性别平等的主要指标。

王小波小说中的社会批判与黑色幽默研究

王小波小说中的社会批判与黑色幽默研究

王小波小说中的社会批判与黑色幽默研究王小波是一位中国现代作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创作内容而备受赞誉。

在他的小说中,社会批判和黑色幽默成为其作品的重要特点。

本文将围绕王小波小说中的社会批判与黑色幽默展开研究,探讨其中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王小波的小说往往以小人物的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对他们的描写和情节的展开,揭露社会矛盾和问题,对社会进行批判。

他的作品常常以一种讽刺和反讽的方式展现社会中的不公和荒谬,使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社会的忧虑和不满。

在王小波的小说中,社会批判多从个人角度出发,通过描绘主人公的经历和内心独白,展示社会的种种不合理和虚伪。

例如在《黄金时代》中,王二的经历被用来揭示文化大革命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以及意识形态对个人命运的摧毁。

《黄金时代》通过黑色幽默的手法,展现了文革时期社会道德沦丧和普通人命运被掌控的残酷现实。

王小波的小说中充满了对权威的讽刺和反叛。

他通过对社会中种种特权阶层和权力机构的描写,表达对体制和权威的批判。

例如在《黄金时代》中,尤其是对红卫兵的讽刺和揭示,让人看到这些权力机构的虚伪和自相矛盾。

他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来揭露社会制度的荒谬和人性的扭曲。

此外,王小波的小说中还经常以女性为视角,通过女性主人公的思考和观察,展示性别歧视和社会角色对女性造成的压迫和伤害。

例如在《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中,他通过对李静的描写,揭示了传统父权制度对女性的束缚和歧视。

王小波通过黑色幽默的手法,将这些女性角色投射到荒谬和无助的环境中,以表达对社会现象和结构的讽刺和关切。

在王小波的小说中,黑色幽默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烘托小说中的悲剧和离奇。

他以一种夸张和讽刺的方式揭示社会问题,以此达到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的目的。

他巧妙地运用语言和情节,将荒诞和悲剧融为一体,创造出独特的文学风格。

总之,王小波小说中的社会批判和黑色幽默是他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

他通过对小人物的生活描写和荒诞情节的构建,以讽刺和反讽的方式揭示社会中的问题和矛盾。

王小波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

王小波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

王小波: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王小波 2007年2月9日14:53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摘要〕城市社会主体是由男人与女人共同构成的。

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加入性别视角,可以拓展我们的研究视野, 使研究更接近于现实。

城市发展与女性解放密不可分, 同时, 女性赋权的增加也可以极大地推动城市的合理发展; 城市中的女性空间研究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时代中女性的生存境遇。

女性主义城市社会学研究将为创造更加平等、和谐的城市社会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城市社会学; 女性主义; 性别研究视角〔作者简介〕王小波,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天津300191。

一、女性主义: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新视角在20世纪60到70年代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之后,女性/女权主义在世界各国由社会运动逐渐进入学术研究领域, 并对当代思想理论产生了极大影响, 其“或快或慢地发散到了多个学术领域和教学领域, 在各个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中, 都将包含与女性主义研究有关的观点、思想及材料”〔1〕。

著名的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指出, “性别关系问题对于社会学分析来说是如此根本, 以至于不能将其简单地归并成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

这说明, 女性主义社会学不仅仅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而且, 女性主义可以并应该渗透于社会学的其他分支研究领域, 丰富各相关分支社会学的理论, 并使社会学研究更加接近真实的社会生活。

因此, 有学者指出, 作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十大发展趋势之一, “女性主义将会进一步影响社会学的观察方式、思考方式以及问题意识”〔3〕。

在国外, 女性主义对城市研究已给予了多方面批判与反思。

“女性主义地理学”认为, 长期以来的城市发展一直受到“男性原则”或“男性标准”的影响, 忽视了女性的空间存在和空间需求, 给城市建设打上了性别不平等的深刻烙印, 并产生了严重的城市问题, 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

因此, 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单纯依靠技术组织和技术创新是难以实现的, 必须换一个角度, 即从女性的角度来对城市空间进行重新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小波: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王小波 2007年2月9日14:53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摘要〕城市社会主体是由男人与女人共同构成的。

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加入性别视角,可以拓展我们的研究视野, 使研究更接近于现实。

城市发展与女性解放密不可分, 同时, 女性赋权的增加也可以极大地推动城市的合理发展; 城市中的女性空间研究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时代中女性的生存境遇。

女性主义城市社会学研究将为创造更加平等、和谐的城市社会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城市社会学; 女性主义; 性别研究视角〔作者简介〕王小波,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天津300191。

一、女性主义: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新视角在20世纪60到70年代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之后,女性/女权主义在世界各国由社会运动逐渐进入学术研究领域, 并对当代思想理论产生了极大影响, 其“或快或慢地发散到了多个学术领域和教学领域, 在各个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中, 都将包含与女性主义研究有关的观点、思想及材料”〔1〕。

著名的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指出, “性别关系问题对于社会学分析来说是如此根本, 以至于不能将其简单地归并成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

这说明, 女性主义社会学不仅仅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而且, 女性主义可以并应该渗透于社会学的其他分支研究领域, 丰富各相关分支社会学的理论, 并使社会学研究更加接近真实的社会生活。

因此, 有学者指出, 作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十大发展趋势之一, “女性主义将会进一步影响社会学的观察方式、思考方式以及问题意识”〔3〕。

在国外, 女性主义对城市研究已给予了多方面批判与反思。

“女性主义地理学”认为, 长期以来的城市发展一直受到“男性原则”或“男性标准”的影响, 忽视了女性的空间存在和空间需求, 给城市建设打上了性别不平等的深刻烙印, 并产生了严重的城市问题, 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

因此, 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单纯依靠技术组织和技术创新是难以实现的, 必须换一个角度, 即从女性的角度来对城市空间进行重新思考。

〔4〕“西方城市社会学女性主义学派”认为, 城市与住房的发展加剧了男女不平等, 他们从城市住房制度、住房的意识形态分析、居住环境以及住房资源分配等角度, 分析了在现有的制度体系与观念规范下, 女性如何沦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

在城市机动性研究中, 女性主义对城市规划与城市住房设计等均提出了尖锐的质疑。

国外女性主义对城市的研究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批判精神展示了对城市与性别问题的新认识。

在以往国内城市社会学研究中, 女性主义或社会性别视角基本上没有被纳入研究视野。

在对城市问题的研究中被强调的是老龄化问题、就业问题、贫困问题、环境污染与保护问题, 以及社会歧视与社会公平问题等, 虽然根据其他领域的研究, 女性在老龄化、就业与贫困等方面均处于劣势, 存在着十分严峻的问题, 但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 这些问题基本上是以不分性别的数据分析出现的。

除了对劳动力市场的研究, 其他城市问题研究均没有体现男女不同的需求。

在社会公平问题中被强调的是城市原住民对城市新移民的歧视、富有者对贫困者的歧视, 而很少关注其中的性别不公问题。

同时, 即使女性问题被给予一定的关注〔5〕, 也是作为弱势群体被关注, 而作为平等的城市主体, 女性在城市社会生活中独特的、有别于男性的角色、需求与利益, 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与经济学家把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来考察不同, 社会学家认为城市是当地那些共同的习俗情感与传统的集合, 具有某种心理机制与典型文化的特征。

〔6〕在社会学家看来, “城市远远不止是街道、楼房和纪念碑的集中地,也不止是正式机构、社会阶级与阶层的聚集处。

在这些确实存在或想象中的正式机构里, 有一个社会在起作用, 它是由个人按分类与交流的文化准则形成的社会关系构成的”〔7〕。

可见, 社会学家所关注的是隐藏在城市现象表层之下的文化、意识与社会关系。

当分析这些文化、意识与社会关系时, 我们就会发现城市的主体———城市人不是笼统、抽象的, 而是具体、实在的, 即是有性别、年龄、种族、阶层差异的人。

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 这些人所拥有的习俗情感、所遵循的文化准则、所构成的社会关系也彼此不同。

无论是文化意识还是行为规范, 无不对性别、种族、阶层等作出规定与限制。

城市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 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其政策目标的制定与政策实施的后果不会符合所有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的利益与需要, 其中隐含着对不同性别、不同阶层、不同身份者的区分对待。

从女性主义视角切入研究城市社会学正是为了揭示城市发展对不同性别人群的影响,使我们对贯穿于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中的性别差异与不平等有所体察。

另一方面, 在城市社会生活中, 由于女性拥有与男性不同的生活经验, 因此, 她们对城市会有不同的感受与发现。

在基于性别的劳动分工中, 男女的角色和责任不同,他们对城市的看法、居住和使用方式也不同。

因此, “如果对城市与环境的研究不包含…性别‟这一概念, 就不能理解城市现象。

”〔8〕以城市里的公共厕所为例, 由于男女如厕所需时间不同, 女性平均是男性的2.5到3倍, 但男女公厕内蹲位数量相同, 甚至男厕中小便器更多, 从而导致在人群密集的车站、公园、超市、餐厅、高速路加油站等处, 女性经常要长时间排队如厕, 忍受生理的痛苦与不便。

这种体验对于男性绝无体会, 他们只有在需要等待女伴时稍感不便。

由于司空见惯, 男女两性对此都视为理所当然, 顶多认为是由于女性的生理原因所造成, 却不会反思城市的公厕设计有何问题。

这实际上体现了忽视性别差异的设计理念, 因为是以男性为标准, 没有考虑女性的需要, 造成女性使用者的不便。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是为城市人方便而建造的, 但在这里我们看到女性如厕的“特殊需要”被忽视(其实也并非真的是“特殊需要”, 增加蹲位, 不过是满足女性的正常需要) , 归根结蒂, 与性别视角的缺乏有关。

目前, 中国的女性主义城市社会学研究不仅应当更加关注城市中的女性问题, 而且要从性别的角度来考察所有的城市问题; 不仅要为女性争取更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而且要为创造更加平等、和谐的城市社会作出贡献。

二、城市与女性: 密不可分、互为促进1. 城市发展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城市生活是一个高自由选择的生活方式, 是人类生活的最佳空间形式。

大规模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出现,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人的生活空间与生活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而且人自身也获得了巨大的解放。

城市作为异质人群的集合地, 在这里, 自由思考不再被视为异端; 人的基本素质与精神境界随着生活视野的拓展而不断提高。

在此过程中, 女性群体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

在西方, 无论是发端于20世纪初、为争取平等就业权和受教育权的女权运动第一波, 还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旨在消除两性差别、强调性别平等的妇女运动第二次浪潮, 都发生在城市。

伴随工业化进程, 妇女进入生产领域, 获得经济独立; 同时, 也使她们“深切感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不平等, 在国家的无权利, 在家庭没有独立的地位……她们所负的家庭责任, 社会并没有接受过来, 妇女对于社会负有两种义务, 而国家对于她们并没有予以特别照顾,……这些矛盾促进了妇女觉悟, 促进了她们争取自由平等的思想。

有些敏感的妇女, 最先接受这时代的思想,开始了妇女运动。

于是妇女问题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遂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9〕。

女性弱小、附庸的传统角色在城市多元的、不再以体力决定职业与社会角色的新生活秩序面前发生了变化。

“她们在城市里谈钱论价、参与政治动荡、挑战社会正统观念, 努力让自己在现代生活的猛烈旋涡中游弋自如, 将自己变成不仅仅是现代化的客体, 也是其主体, 不管这个过程有多么矛盾, 多么痛苦, 多么崎岖不平。

”〔10〕因此没有城市就没有女性解放运动, 没有女性主义。

2. 城市也引发了诸多的妇女问题如果说城市为妇女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为女性觉醒创造了条件, 那么同时, 城市也引发了妇女问题, 使妇女生活的某一方面恶化, 或者使部分妇女陷于困境。

城市化发展进程中, 女性并未成为必然的受益者。

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女性移民, 因其年轻健壮、工资价格低、顺从好管理等特点在低端劳动力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但同时她们也经常要以健康受损、推迟结婚为代价。

目前, 在中国及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 女工劳动保护问题十分突出, 私人企业与外资企业老板对女工的安全生产与健康问题十分漠视, 并对女工的结婚与生育进行严格的限制。

当地政府为吸引投资对此却不加干涉。

另一方面, 移民劳动力对原有的就业市场造成冲击, 使得原城市女性丧失了就业机会。

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中, 由于一部分国有企业经营不善, 走上破产或者重组的道路, 这些企业所在地被改作他用(这种情况在一些大城市中特别突出) 。

城市中原有企业搬迁或者消失, 这些企业中的女工往往失业或改行, 市区中女工数量大幅度下降。

〔11〕另外, 在城市化进程中, 色情服务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兴旺起来, 在中国也死灰复燃, 甚至成为某些地区或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色情旅游与色情服务是伴随大量女工下岗及农村女性涌入城市而出现的, 许多女性将性工作作为就业市场不景气条件下唯一的谋生机会。

色情业或许会刺激地区经济的某种发展, 但比起它所带来的恶劣的社会后果而言, 经济效益就微不足道了, 它将导致性病、艾滋病流行, 种族关系的冲突,国际犯罪, 道德沦丧。

性产业的兴盛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女性社会处境的恶化。

3. 性别平等与妇女参与推动城市的发展性别关系表达了家庭和公共领域内的权力关系, 性别不平等在城市里体现为获得权力和参与决策的机会不平等。

将性别视角纳入到城市发展中, 意味着让妇女更为平等地获得权力。

由于妇女处于弱势地位, 她们对城市问题往往更为敏感, 更容易感受到城市规划与管理中不够合理、不够人性化的地方, 但是由于缺乏适当的途径, 使她们的感受无法表达、无法传递给城市管理者。

联合国人居中心和联合国环境项目联合开展的可持续城市项目中递交的一份报告指出: 人们普遍认为, 城市发展的障碍不是财政资源或技术缺乏, 而是管理不善。

城镇的规划和管理中缺少性别视角, 这不仅带来不平等这样的道德问题, 而且不能吸收和支持全体市民, 尤其是女性对城市规划的想法、希望、建议和贡献。

目前, 世界各地的妇女正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对城市问题, 妇女作出了与男性不同的回应。

她们在社区管理方面表现出了更多的天分, 由于其不懈努力而维系着社会凝聚力, 她们还不屈不挠地关心社区住房和生活质量问题; 女性还擅长于组织人们共同改善环境, 保障安全, 设立和开展各种服务, 如保健、日托、供水、废品回收、建设、交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