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课程(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学校德育基本组织形式
(二)间接的道德教学 又称全面主义,即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活
动以及学校整体生活之中,向学生间接传递道德价值,体验 道德情感,培养道德实践能力。
其积极意义在于:(1)重视儿童在各种学习活动和交往 中,对道德价值进行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和领悟,强调道德 体验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2)鼓励儿童参与各种自助性 质的团体活动,实行自主管理,自主负责。(3)教师的作用 在于掌握各种教育机会,随情境加以辅助或指导。
第一节 学校德育基本组织形式
二、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德育途径)
德育的组织形式又称德育途径,是指学校开展德育工作, 实现德育目的、任务和内容的具体活动形式。
由于学生的品德是在多方面的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因此 学校德育的组织形式或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学校德育 工作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各科教学
德育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德育活动效果 和目标的实现。
第一节 学校德育基本组织形式 第二节 班级德育与班主任素质 第三节 学校德育基本方法 第四节 学校德育模式
第一节 学Biblioteka Baidu德育基本组织形式
一、学校德育实施的两种基本方式
(一)直接的道德教学 又称为德目主义,主要是指通过开设专门的道德课程和
进行直接的道德训练来落实道德教育。“德目”主要指体现 一定道德要求或道德价值的名词,如公正、正值、勇敢、诚 实、合作等。
语文、历史、外语等人文科学,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社会思想,在教 学中,只要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就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相应的知识, 而且能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迪。
数理化生等自然学科的内容,不仅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而 且充满着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在音、体、美等学科教学中,可以通过健与美的教育,锻炼学生坚 强的意志,陶冶学生的品德和情操。
第一节 学校德育基本组织形式
※ 然而,完全意义上的间接的道德教育,也有明显的局限: 一是,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从理论上看,全员负责,全
面渗透,体现了道德及道德教育的本来面目;可在实践中, 由于现代学校的“智育本位”,以及德育效果难以测评等特 性,使道德教育很难落到实处。
二是,教师对学生品德的发展随情境加以指导,具有极 大的偶然性,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这与家庭德育并无明显 区分,难以充分发挥学校在价值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上 应有的专门性和主动性的作用和职能。
第一节 学校德育基本组织形式
※ 然而,有人对直接的道德教学提出了批评: (1)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美象国我并实国用非近主独代义立学教于者育李家人相杜们勗威的在主社论张及会应课当生程对活与“之训道外育 ,
直接(传2)授直脱接离的儿道童德生教活学的德认的响容道的为教十易德的险观以学分造价关:念“,微有成系”关对弱值仅时于于。和道和偏,道儿“德原重明德童关知则知确的整于识识指观个道并而出念品德的无忽直格的”强实视接的为观制际行道形念主和为意德成要”的灌教所内加义危学产容以输。险的生和区,;三的形分而大影式,一危个
其积极意义在于:德育目标明确,注重道德价值和行为 规范的心理认知意义和直接的行为指导。
在古代,并没有“德育、智育、体育”等的区分,道德渗透在教育活动的方 方面面,培植人的“德性”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然而,随着现代学校的发展,这 一目标逐渐被“知识、能力”等目标所掩盖。
如何在新式教育体系下落实道德教育,逐渐成为教育实践的重大问题,以致 许多国家在学校开设专门的道德课程,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方式。
3、个性化功能 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增长个人阅历、发展自己个
性的过程。 班级活动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
展需要,这要求教育者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学生 的兴趣、爱好等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经由学生的内化机制和自主 活动来实现。
4、选择功能 即班级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或类型在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
第二节 班级德育与班主任素质
一、班级概述
(一)班级的含义 所谓“班”,指的是按照一定年龄、学业程度、师生比
例等所编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 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的划分往往与学年、学级相联系,因 而通常称为“班级”。
班级作为一种正式的教育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的 是:班级组织具有功能自足性和半自治性两个明显的特点。
(三)少先队、共青团等组织的活动 少先队、共青团是学校中学生的正式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的
重要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活动、学风建设活动、爱科学、 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文艺、体育、游戏活动等。
第一节 学校德育基本组织形式
(四)课外、校外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不
第二节 班级德育与班主任素质
四、班级德育中班主任的素质
班主任作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人生导 师”,要比一般的教师具有更高、更全面的素质要求。 (一)品德素质 1、个人道德修养
即班主任在日常交往和教育活动中,通过言谈举止、待 人接物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如自尊、自信、尊重、诚信、 体谅、合作、公正等品质。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直接而有 效的教育影响力。
受教学计划的限制,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课外、校外活动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学生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和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友爱、团结合作、 纪律性和责任感等良好品德。
(五)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见闻,增强对未来社会的责任感。
(七)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 心理咨询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职业指导是发
展学生个性、进行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通过谈心、咨询、讲座、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不同
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在 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择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 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有容易使儿童行为受意识控制的危险;
人关于道德知识的多寡,道德认有识容水易平使的其他高教低师,忽与视德其育道的德危行险为。 之间 并无必然的联系。
(3)道德课程的教学按照学科课程展开,与其他相关学科,如 语文、历史、社会等之间的界限及关联性无从把握,在道德课程专 任教师并不具备道德教学技能的情况下,德育课程的教学往往流于 形式。
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元的价值观、多重的社会角色等方面,为其发 展提供多种参照和选择的可能。
第二节 班级德育与班主任素质
二、班主任的职责(任务)
2009年8月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 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 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 的人生导师。
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是教育者通过学校教育活 动、班级组织活动等加以实现的。
班级社会化功能的基本内容包括: (1)传递一定社会主导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2)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有关的技能、技巧。 (3)促进学生习得各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品行 和行为习惯等。
第二节 班级德育与班主任素质
德育原理
第一章 人的德性和学校德育 第二章 个体品德发展 第三章 学校德育目标和内容 第四章 学校德育过程与原则 第五章 学校德育组织形式与方法 第六章 品德修养与学生品德评价
第五章 学校德育组织形式与方法
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要落实在具体 的德育活动中才能发挥作用,而德育活 动的开展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或途径 实现的。
第二节 班级德育与班主任素质
2、职业道德素质 即班主任从事班级德育工作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包括
工作态度、工作品质、行为准则和专业精神等。 班主任职业道德规范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一致,教育
部于2008年9月1日修订实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的基本内容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以上说明,凸显了班主任的角色地位和班主任工作的重 要性、专门性。
第二节 班级德育与班主任素质
根据国家有关班主任工作的相关规定,可以将班级德育中班主 任的职责(任务)概括为以下方面:
1、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 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 生活等状况,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学会求知、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是班主任的根本职责。 2、全面负责班级日常管理,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维护班 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组织班级活动,建设班级文化。 4、积极开展个别指导。 5、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整合各种教育影响。
班级虽然是次属群体,却具有群体性、同龄性、自主性、平等 性等特点。班级成员容易得到其他成员的尊重、认可和接纳。否则, 就可能直接导致他们的学业或品德的不良。因此,教育学生相互尊 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第二节 班级德育与班主任素质
2、社会化功能 学生归属(融入)班级群体的过程,是他们不断走向社会化过
第二节 班级德育与班主任素质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学校组织所赋予班级组织的权力特 征和师生关系中秉承的权威性特征,班主任的角色往往很容 易被窄化为单纯的“管理者”(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
实现班级组织功能:一方面需要来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 的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管理者);另一方面更需要来 自他们的尊重、理解、沟通和教育指导(教育指导者)。因 此,班主任要有效地履行育人职责,必须实现由单纯管理者 角色向教育指导者角色的重心转移。
主要包括社会公益劳动、生产劳动、政治活动、自我服务性劳动、 勤工俭学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
第一节 学校德育基本组织形式
(六)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政学习 校会、班会和周会是全校师生或全班同学参加的活动,能及
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每天的晨会可以对随时出 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时政学习是国情教育的重要途径,一般采 用政策报告、收听广播、看电视等形式。
第二节 班级德育与班主任素质
三、班主任的角色 一般来说,在班级管理与教育中,班主任有多种角色,
诸如教育者(专业教学者)、关怀者、指导者、示范者、咨 询者、管理者、组织者、协调者、合作者、监护者等。
其中教育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是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 扮演的主要角色。
班主任作为教育者的角色与其他教师无异,因此班主任 能否履行职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第二节 班级德育与班主任素质
(二)班级的育德功能 从作为正式群体或社会组织的特性来看,班级对学生的
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有以下基本功能:
1、归属功能 人类天生就有一种寻求伙伴、与人聚合的心理倾向,反映在个
体的需要层面,就是归属的需要。家庭是儿童作为生活者、成长者 的首属群体,班级属于次属群体。
第一节 学校德育基本组织形式
(二)班主任工作 班级是进行德育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进行日常思想品德
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途径。 班主任要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和建设班集体,做好个
别件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 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协调本班各科教师的教育工作,加强 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
教学不仅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德 育最经常、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
第一节 学校德育基本组织形式
学校德育主要是通过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现的,因为各科教材 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
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及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教育的专门课程,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 向、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导向作用。
第二节 班级德育与班主任素质
“功能自足性”是指班级组织的功能是自我指向性的, 即为了满足学习者自身的需要,达成学习者自身的愿望而服 务。
“半自治性”是指学生凭借班级组织实现自我教育、自 我管理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尽管学生作为未成年人需要教师的指导,但学生毕竟是 发展的主体,有着独立、自主、自治的自然本性,应得到教 师的尊重和保护。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也是教师 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