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8题研究——千年未有之变局配套练习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2试题与参考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2试题与参考答案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全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政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27.研究表明,宋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在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赴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中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库存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作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
高考28题研究:千年未有之变局
专题四:28题题型研究——1840-18951、(2017·全国Ⅰ卷·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2、(2017·全国Ⅱ卷·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3、(2017·全国Ⅲ卷·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4、(2016·全国Ⅰ卷·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5、(2016·全国Ⅱ卷·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6、(2016·全国Ⅲ卷·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2019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2Word版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选择题i.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
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 衡呵斥。
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
此事发生在A. 汉长安B.唐长安C.宋汴梁D.元大都2.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中能够体现 这一观点的有( )①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北宋设立枢密院④清朝设置军机处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 ,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4. (2017北京文综,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 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 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5•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A. 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 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67•据史载,唐代后期皖南山地的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
四川九陇人张守珪,有茶园在仙君山,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佣工者杂处园中”,这说明当时()A.茶叶种植成为主要的农事活动B. 茶叶生产形成了专业化的产区C. 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巨大改变D. 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8.(2017课标全国川,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 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9•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文档:板块二中国近代史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通史整合(五)中华文明的拐点——晚清时期(1840~1894年)政治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反封建的探索历程。
经济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同时,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也发生巨大变化。
思想文化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了解西方并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一)晚清时期(1840~1894年)的政治[诗史巧记]工业文明的冲击;两度燃起的战火;千年未有的变局;救亡图存的觉醒;军民英勇的抗争[小题验知]1.(2018·宝鸡一模)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
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真实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C.集中反映了清政府的软弱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解析:选B据材料“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说明当时的清政府仍有以夷制夷的心态,故B项正确。
2.(2018·上饶三模)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对太平天国有褒有贬,一方面自称“洪秀全第二”,另一方面又说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这表明他评价太平天国的视角是()A.革命史观和全球史观B.民族主义和现代化史观C.进化史观和文明史观D.民本主义和革命史观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孙中山一方面在赞扬太平天国的民族主义,另一方面又在批判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故B项正确。
二轮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史
①民族资本主义 ①资产阶级维新
对 思想(早期维 帝 新—康梁) 国 ②资产阶级革命 主 思想(三民主义)义 ③新文化运动 抱 (民主与科学) 有 ④“实业救国” 幻 ⑤社会生活:西 想 方化程度加深, 对传统抨击猛烈
总况: 两半程度大大加深至形成;两大矛盾汇流;近代化推进
同时期的西方: 二工后,垄断组织出现,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和与中日邦交正常化
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经 ②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济 ③社会生活的政治色彩强烈,生活必需品
主要按计划供应
①毛泽东思想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思想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文化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科技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8年至今)
总况: 从全民族抗战,国际援助到中国人民推翻美支持的蒋介石集团
同时期的西方: 从反法西斯战争到雅尔塔体制
经
1、抗战时期:
济 2、国统区:经济崩溃
思
想
日占区:殖民掠夺,以战养 背景: 战
1、抗战(持久
战)
国统区:遭破坏,战时经济; 美在华势力强大 民族工业内迁(影响)
中共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建 官僚资本膨胀 设(减租减息运动) 2、内战时期: 解放区:土改(反封建, “耕者有其田”
反帝反封建 文明转型
走向近代化 融入世界
关于近代史复习的分期: 一、19世纪40至70年代:外敌入侵、近代化起步 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民族危机深化、近代化推进 三、1919至1927:救国道路的新探索 四、1927至1936:由两党对抗转向抵御外侮 五、1937至1949:中国人民的浴血新生
2019高考历史二轮(精选试题)整合练主题二Word版含答案
主题二田园风情——权力支配的古代中国经济主题整合练第28页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1)《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
材料反映了()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表明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故A项正确;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的内容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不符,故B项错误;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西周时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经济形态不是小农经济,故D项错误。
2.(2018湖南长郡中学全真模拟三,24)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
这说明此时期()A.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B.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C.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D.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铁农具的出土位置来看可知,铁是从西部游牧民族传过来的,因而首先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然后春秋中晚期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这说明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提供了出土的铁农具,非武器,因此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仅提供了铁农具的出土地区,未体现铁农具的冶炼工艺,因而无法得出冶铸技术是否进步的结论,故C项错误;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是在汉代以后,故D项错误。
3.(2018博文雅道第一次联合质量测评,3)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等法律极力限制不合规定的商业活动,禁止非商业单位经商,禁止官吏经商;统一商品价格,重要商品由国家专营。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专题六第1课时能力提升Word版含解析
1、(2018 ·湖南十校联考 ) 有学者以为:“比鸦片战争远为深刻的是几个看法的矛盾: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系统与西方的外交来往系统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西方工业的扩充之间的抗衡。
”这段话 ()A、说了然鸦片战争的必定性B、掩饰了鸦片战争侵略性质C、贬斥了中国经济政治制度D、离开了当时详细历史背景分析:选 A。
依据题干可知鸦片战争前中西存在三个方面的矛盾,中国天下宗主与西方国家主权的矛盾,中国朝贡系统与西方外交系统的矛盾,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与西方对外扩充的工业文明间的对抗,也正是这三方面文明的矛盾使鸦片战争必定发生,应选 A 项。
2、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乡绅何玉成在其一诗中写道“下以保家室,上以纤国忧”。
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A、初具民族主义看法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饱读儒家经典著作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分析:选 A。
题干资料“上以纤国忧”,说明当时的一些乡绅具有爱国意识,应选A项。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人民民众自觉的,故 B 项错误;资料没法表现饱读儒家经典著作,故 C 项错误;资料不可以反应走在近代化前列,故 D 项错误。
3、美国从 1805 年开始对华输入鸦片,据不完整统计,1805-1837年的 30 多年间,共向中国输入鸦片14 169 箱。
为此美国人丹涅特就曾说过,“鸦片贸易,就像奴隶和酿酒厂同样,成为很多美国大财富的基础”。
这说明美国对华输入鸦片()A、主假如找寻发动对华战争的借口B、主要目的是扩大在中国的市场C、主假如为美国经济发展累积资本D、为美国黑奴贸易供给资本支持分析:选 C。
据题干,美国向中国输出大批鸦片,为展开工业革命供给资本,应选C项。
美国此时致力于展开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此时美国对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不大,故 B 项错误;早期欧洲殖民者从事黑奴贸易而非美国人,故D项错误。
4、(2018 ·淄博摸底 )1839 年,林则徐草拟了一封给英国女王的信,开头谅解她对清帝国最近几年来禁烟措施不知情,而后劝说她在统治的国土上禁止鸦片生产。
历史二轮专题复习28题研究——千年未有之变局含解析
28题研究——千年未有之变局1.(2018·全国Ⅱ卷,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 “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2.(2018·全国Ⅰ卷,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3.(2016·全国Ⅰ卷,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4.(2015·全国Ⅰ卷,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5.(2016·全国Ⅱ卷,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6.(2017·全国Ⅰ卷,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28题
28 题题型训练 ---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晚清期间学校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题序123456789101112答案1.【 2015 年全国 II卷.29-1】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以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假造。
1891 年该书刊印后流行国内,但很快遇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假如因为该书旨在A.揭穿历史实情B.引介西方理论C.倡议维新变法 D .推翻孔孟学说2.【 2018 年全国 I 卷 .28-1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拟订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安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很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专制中获取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应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度B.日本力争更改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代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煽动中国的民主革命3.【2018 年全国 II卷.28-1】19世纪70年月,针对日本阻挡琉球国向中国纳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重申:琉球素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该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依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损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系统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涉朝廷外交事务决议D.近代外交观点影响中国4.【2015 年全国 I 卷 .28-2 】1852 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
而在此从前,用于包裹的主假如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类变化反应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拙B.英国的棉布价钱更具优势C.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D.中国生丝在英国热销5.【 2015 年全国Ⅱ卷 .28-2】奕 ?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 ;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 ;郭嵩焘在一片冷言冷语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专题七第3课时能力提升Word版含解析
1、(2018 ·淮北模拟 ) “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到 1900年庚子国变前夜,大清朝的公民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前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叹息、世界瞩目的成就。
”资料表示 ()A、自然经济解体加速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快速C、洋务运动收效显然D、近代经济构造改动巨大分析:选 C。
依据资料“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可知资料讲的是洋务运动,突出的是洋务运动的踊跃作用,应选 C 项。
2、(2018 ·孝感模拟 ) 以下资料反应出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8951913增添货物种类年年中国进 3.3生活花费品占 85%,生产资料占1.7 亿 5.7 亿口倍15%中国出0.28 1.66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8 倍占 4%口亿亿A、工业经济水平不高但发展快B、国人花费外国产品势头强烈C、民族工业基础单薄发展迟缓D、农业落伍限制国家经济发展分析:选 A。
据题干表格,可看出中国的入口和出口增添分别为3.3 倍和 8 倍,说明这一期间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快速。
题干中我国的货物种类以生活花费品和农业、手工业品为主,说明这一期间我国的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迟缓,应选 A 项。
3、1912-1920 年间中公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均衡。
统计出的 9 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
这个增添率比之初步发展期间,其实不更高,大战期间“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收益优厚,非必指增添速度。
致使这类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清政府的专制、腐败B、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C、欧洲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D、民众性反帝爱国斗争分析:选 B。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 1912-1920 年为北洋政府期间,军阀混战,政局不稳,使工业发展环境恶化,必定程度上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应选 B 项。
4、(2018 ·洛阳期中 ) 据统计, 1913—1928 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公司中的比率由7%上升到 22%。
高考历史客观题深度解析:以2019年全国Ⅰ卷第28题为例
高考历史客观题深度解析:以2019年全国Ⅰ卷第28题为例一从2016年以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高考真题日趋加强对基本概念(历史概念、边缘概念)的考查力度。
直至2021年6月,教育部考试中心明确对基本概念的考查要求,亦即“高考试题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并不是直接考查概念定义,而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主要从政治制度、经济和社会发展、思想文化等方面展开,通过情境融合概念要义,注意对同类概念的比较辨析和不同概念掌握程度的测量和评价”。
这就是说,一般而言,主要考查基本概念的“要义”,尤其是对于历史概念。
然而,从2017年以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高考真题从以概念为词眼的选项出发进行精巧挖坑,间接考查基本概念的“定义”,尤其是对于历史概念。
这就是说,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切入,选取相关的基本概念为词眼构成选项,从而精巧挖坑。
之所以是“挖坑”,这是由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把握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尴尬境地。
同时,一般而言,还由于所选的基本概念与题干材料的关联度高,并且它本身的内涵也是太过复杂而难以理解。
虽然被精巧挖坑的选项主要采用绝对化表述,一般而言,可以使用排除法,但是也存在客观叙述的情形,这就加大了对基本概念的辨析难度。
因此,应高度重视基本概念的“定义”。
▼日本漫画家笔下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二第一类,绝对化表述,以2017年全国Ⅲ卷25题、2018年海南卷5题、2019年全国Ⅰ卷28题为典型。
它们涉及到的词眼--概念都是“义利观”,并且或多或少与题干材料有所关联,绝对化表述为“根本”、“废弛”、“抛弃”。
(2019·全国Ⅰ卷·28)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此题C项“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可以提取词眼“儒家”、“义利观”。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千年变局,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二)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千年变局,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新思潮的萌发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3、“师夷长技”复习建议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是用来衡量中国近代历史的尺子。
在复习中,要用好这些尺子,能够从不同视角认识历史,以促进思维的全面发展。
如把“开眼看世界”放在近代思想发展历程中,不仅可以看到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新文化者在器物、制度、文化观念的变化,而且可以发现近代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演进。
知识清单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1840.6~1842.81856~1860时代背景英国进行①;清朝闭关锁国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至②等国参与国家英国英、法目的打开中国③④在华权益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⑤》、《黄埔条约》中国战败,被迫签订《⑥》、《⑦》和《望厦条约》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⑧发生变动;中国人⑨发生变化,影响开始学习⑩、寻求变革参考答案:1、①工业革命,②法、美,③市场,④扩大,⑤南京条约,⑥天津条约,⑦北京条约,⑧经济结构,⑨思想,⑩西方。
考点聚焦考点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背景19世纪50年代,英法等国为扩大在华权益,提出修订条约要求,遭到拒绝。
(二)战争过程①1856年,英法联军挑起战争。
②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③1860年,联军再占天津,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咸丰帝出逃,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战争结束。
(三)列强所获利益1.《天津条约》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③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2.《北京条约》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序列第28题试题汇编
2010年——2019年全国卷高考历史序号28题汇编一、单选题1.(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3.(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
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4.(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5.(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6.(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题研究——千年未有之变局1.(2018·全国Ⅱ卷,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 “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2.(2018·全国Ⅰ卷,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3.(2016·全国Ⅰ卷,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4.(2015·全国Ⅰ卷,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5.(2016·全国Ⅱ卷,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6.(2017·全国Ⅰ卷,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7.(2017·全国Ⅱ卷,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8.(2017·全国Ⅲ卷,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9.(2018·全国Ⅲ卷,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10.(2015·全国Ⅱ卷,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1.D 材料中“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地方督抚能提出利用国际法来维护本国利益,说明当时中国受到了近代外交观念的影响。
材料中只有“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并未涉及其采用何种方式,A项错误。
从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国进贡,中国部分地方官员称琉球为“藩属”来看,传统朝贡体系依然存在,B项错误。
材料只是地方官员依据自己对外交的理解向皇帝提出建议,并非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C项错误。
2.C 题干反映出日本政府懂得运用舆论和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而清政府对此却无所作为,说明当时清政府对舆论在外交中的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不熟悉近代外交事务,C项正确。
舆论可以影响战争,但是无法左右战争进程,A项错误。
日本想利用舆论影响为自己争取道义支持,而非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B项错误。
西方媒体只是预测甲午战争的结果,没有涉及中国民主革命,D项错误。
3.C 从此材料可知,这些西方人认为清朝将会取得对日本战争的胜利,根据是与日本相比较,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学生联系所学知识,不难推知这些西方人所讲的“军备优势”是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事,从欧洲购置了大量当时先进的军事装备,并建立了一支较为强大的北洋舰队。
从当前学术研究和中学历史教学来看,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得到普遍认同,被视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重要尝试。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军备优势”这四个字。
正确答案是C。
洋务运动尽管使清朝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军事装备大大改善,但远远没有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军事制度方面也没有进行大改革,故A项错误;清朝实行的集权制度和是否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都与题干材料强调的“军备优势”无关,因此,B、D两项可排除。
4.D 题干提供的信息有时间和人物活动,1852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南京条约》签订实施后,人物活动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英国贸易商人在中国的活动,他们运来英国曼彻斯特的上等棉布,运往伦敦中国产的生丝。
依托教材主干知识,学生可以知道该时期中英贸易的主要内容:即中国向英国输出丝、茶等大宗初级加工品和原料,由英国输入机器制品,如棉布、纱等。
英国使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与中国本土出产的棉布等形成竞争,严重冲击了农村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
学生进一步提取和解读题干信息即可发现,在华英商在运往伦敦生丝时在生丝包装上放弃中国产的土布而采用“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这里“无用的”显然意在强调英国棉布的市场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几乎为零,直接原因是其在与中国土布的竞争中“失利”,最后的使用价值是成为生丝的包装布。
答案选项中涉及中英棉布竞争的只有D 项,故正确答案为D。
A、C两项均陈述史实,但题意无涉及,B项只停留在历史表面,不能成为有效的说明,故也可以排除。
5.C 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19世纪中期以后,洋货大量涌入,即使偏僻的农村地区,火柴、洋布等日用品在市场上都有供应。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历史现象的历史背景是,近代以来欧美列强以枪炮不断打开亚非拉国家的国门,紧接着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近代中国亦不例外,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不断扩大和深入,城乡市场日益被纳入世界市场体系,市场上的洋货无论数量和种类都不断增多,对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种状况一方面给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使民众的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密切。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项。
洋货大量涌入主要是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的结果,尽管到了19世纪末中国市场逐步走向主动开放,但与本题材料无关;商品经济在整个近代都没有取代自然经济;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是在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时。
故A、B、D三项均不正确。
6.A 1877年,李鸿章以官督商办的形式设立开平煤矿,是中国近代用机器开采的大煤矿。
该题以开平煤矿为实例,以当时中、外企业不同税收比较为切入口,探讨税收对洋务企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根据题干,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每吨煤缴税比洋煤多20余倍,后经李鸿章奏准减少10倍。
税收的大幅减少有利于洋务企业的发展,所以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A正确。
减轻税收与管理无关,也未能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在当时情况下也保证不了煤矿业的稳健发展,所以B、C、D三项错误。
7.B 官办洋务企业初时一切费用由朝廷拨付,长此以往,朝廷财政不能支撑。
福州船政局为能维持下去,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转而向用船方收取材料费,故B为正确项。
“协造”方式生产并未改变官办性质,也没有实行市场销售,故A、C两项错误。
从资金不足、勉强维持生产的现状来看,近代轮船制造业根本谈不上走出困境,故排除D项。
8.D 一般而言,政府的经济政策对推动或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这一点在甲午战后的中国表现尤为突出。
甲午战争的一个重大后果就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矿设厂,即资本输出。
此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兴办实业的限制,使中国近代实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出现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题干所述即是此种现象。
这与政府的政策构成直接关联,所以D为正确项。
百日维新在此时尚未开始,新法尚未实施,A项排除。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由于《马关条约》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故C错误。
甲午战争使洋务运动破产,B项也是错项。
9.D 严复将《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翻译到中国,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我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因此严复宣扬进化论,提出社会发展也是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目的是倡导维新变法,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严复将译书与其救亡思想主张相结合,不是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A项错误。
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不主张反清革命,B项错误。
材料中严复主张维新变法,变革政体,而“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C项错误。
10.C 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在政治上打击了顽固派“笃守旧法而不变”的保守思想,而为变法维新制造经学“依据”,目的是宣传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不在于揭露历史真相与引介西方理论,故C为正确项,A、B 两项均可排除。
康有为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倡导变法改革的,并未颠覆孔孟学说,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