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旅游区交通规划研究——以无锡大灵山景区为例

13.旅游区交通规划研究——以无锡大灵山景区为例
13.旅游区交通规划研究——以无锡大灵山景区为例

上海市郊区乡村旅游交通规划研究和实践

上海市郊区乡村旅游交通规划研究和实践 李彬 (上海城市交通设计院,上海,200025) 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日益成为为都市居民的新宠,上海市乡村旅游年接待量已超过2000万人次,然而随着乡村旅游需求的不断提高,交通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的瓶颈,文章分析了上海乡村旅游交通的交通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乡村旅游交通的规划思路和解决的策略,构筑一个城乡旅游交通互动、便捷舒适的乡村旅游交通网络。 关键词:乡村旅游辅助交通旅游专线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the new favorite for the urban residents, rural tourism in Shanghai city in front of more than 20000000 people have,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demand rise ceaselessly, traffic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energetic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anghai tourism traffic transportation characteristic,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rural tourism traffic planning ideas and solve strategy, build a of urban and rural tourism traffic interaction, convenient and comfortable rural tourism transportation network. Key words: Rural tourism Auxiliary transportation Tourist bus line 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大城市居民调整生活节奏、回归自然的需求不断增加,因而,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对于乡村旅游而言,由于交通通达度不够,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交通服务质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要发展旅游,必须先发展交通,因此,开展乡村旅游交通规划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的措施,打破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1.乡村旅游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乡村旅游景点位于城市郊区,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因此基础设施逐渐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乡村旅游需求,道路与交通系统等硬件设施将成为制约乡村旅游的主要障碍与瓶颈之一。另外,交通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等“软”设施也较大地制约了上海市郊区乡村旅游交通的发展。纵观上海市10个区县的100多个,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郊区村镇道路基础设施差,缺少交通引导标志。

交通规划原理-邵春福-课本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交通需求的分类:本源性交通需求,例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派生性交通需求,例如:业务、工作。 2交通规划的定义: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办法。 3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的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远/长期交通规划、远景交通规划 4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生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流分配 5四阶段法中每一阶段的内容、作用、目的和常用方法? 第一阶段交通生成预测:内容: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目的:未来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常用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 第二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内容: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目的:预测各小区之间的。qij常用方法:增长系数法(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综合法(重力模型法) 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内容: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分布量 常用方法:全域模型、TI模型、出行端点模型、径路模型probit模型法、logit模型法 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内容: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qij。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目的:求出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常用方法:全有全无法、增量分配法、Beckmann交通平衡分配模型、随机分配法 第二章交通调查 1交通量分类按照交通性质分: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混合交通量、行人交通量。2延误:由于道路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延误。 3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4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中心。5出行按范围可分为:内内出行、内外出行、外外出行、过境出行 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 1我国城市土地的用途分类:城乡用地、城市建设用地。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1铁路用地(铁路编制站线路等用地)2公路用地(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用地及附属设施用地)3港口用地(海港和河港的陆域部分,包括码头作业区,辅助生产区等用地)4机场用地(民用及军民合用的机场用地,包括飞行区、航站区等用地)5管道运输用地(运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地面管道运输用地) 2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宏观互动关系: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交通系统的发展引起无地利用的特征变化,导致了城市空间形态、无地利用结构及土地开发强度的改变;反过来,土地利用特征的改变也对交通系统提出新的需求,促使其不断改进完善,引起交通设施、出行方式结构和交通密度特征的改变。最终,形成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产物。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原理 一、交通调查 1. 交通小区划分原则 (1)同质性。区内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该相同。 (2)以轨道交通、河流等作为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边界。 (3)配合行政区的划分。 (4)分区中考虑路网。 (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 (6)分区越小,数据越多,成果越准确。 2. 期望线: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量的大小而定。 3. 核查线: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般借用天然或人工障碍,河流、铁路等。可设一条或多条,将调查区分为几个部分,在穿过改线的所有道路断面上进行交通流调查,将通过该线的实测交通量同起讫点调查所得到通过该线的OD量进行比较。 4. 居民出行调查的主要内容: (1)个人特征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工作地址等,上班或上学的交通工具,每年旅游出行次数等。

(2)家庭特征信息:家庭地址。居住和在籍人口情况、车辆拥有情况、房屋面积、家庭收入等,还包括家庭收入情况、上学情况等。 (3)一次出行特征信息:出行目的、出行起讫点、出行时间、采用的交通方式。 (4)其它特征信息。 5. RP调查,行为调查,即揭示嗜好调查,是对实际行动或已完成的选择性行为进行地调查。针对某些已经实施的政策或者已经存在的设施进行相关调查,根据出行者实际出行行为,获得实际使用或接受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概率模型或其它模型,是交通出行行为特征调查的常用方法。 优点:经过实际数据标定,较高的可靠度和精度。 缺点:(1)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信息冗余过多,工作量大,被调查者有反感情绪;(2)变量选择范围有限;(3)选择行为、特性以及服务可能在发生变化。(4)选择方案的信息模糊,被调查者因记忆模糊而导致调查失真;(5)替代方案信息模糊。(6)调查成本高,无法充分预测未发生的措施或因素。 6. SP调查,意向调查,即表明嗜好调查,在一定假定条件下,选择主体对备选方案如何选择的以及如何考虑的选择意向调查。其目的是通过掌握人们思维意识行动的变化,分析对非现存服务系统的需求。 优点:(1)虚拟更加广泛的选择方案供被调查者选择,弥补RP方法的不足。(2)根据未来的状况,任意设定选择条件,对分析对象区域内建设过去没有的选择方案十分有利。(3)不同被调查者对相同条件的反应不同,可以研究因个人属性的不同而产生选择结果的差异,计算在每个选择条件下特定的选择方案的选择概率并由此进行集计分析。

1交通工程的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的设计)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1 工程概述 空港大道南起黄石东路,连接现状云城西路,北至106国道,全长约6公里。 本项目为空港大道(黄石东路-109国道)工程北段,工程南起于规划七路地铁检修段下沉道路,北止于106国道。主线长337.074m,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3.5m,双向8车道;左辅道长384.171m,右辅道长397.542m,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5.6m,双向4车道。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本次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09。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 13、《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5、《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1-2009。 16、《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 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2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3 交通标线 3.1 设计原则 1、各标线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的要求。 2、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交通,应具有鲜明的确认效果。标线设置在路面上,应具有附着力强、经久耐磨、使用寿命长、耐候牲好、抗污染、抗变色等性能。同时,标线还应具有施工时干燥迅速、施工方便、安全性能好等性能。在夜间,标线应具有良好反光效果,对行驶车辆的诱导有重要作用。 3、除减速标线外,一般热熔型涂料的冷膜厚度为1.8±0.2mm。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OD调查: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 和终点的调查,为分析出行个体的流动,也为交通流分配奠定基础。2.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 (①.矩形表:能够反映地区间车流流向和流量,适用于车流的流动方向经常变化和流量显着不同的情况。 ②.三角形表:将矩形表中往返车流合计成一个回程的表达方法,适用于区间往返流量相对稳定的情况。 3.OD调查的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 流量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而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为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4.OD调查基本术语: (1).出行: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移送的过 程,可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2).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起始地点。 (3).出行终点:指一次出行结束地点。 (4).境内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

(5).过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 (6).内外出行:指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 (7).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内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 是该区的几何中心。 (8).境界线:指规定调查区域范围的边界线。 (9).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 一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障碍,如河流、铁道等。 (10).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支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 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11).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 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5.OD调查的类别和内容(三类): ①.居民OD调查:主要包含城市居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出行调查,调查终 点是居民出行的起讫点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 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等,是世界各国开展交通调查最 常见的形式。 ②.车辆OD调查:车辆出行主要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主要调查车 型、出行目的、起讫点、货物种类、平均吨位和实载率等。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说明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测量提供的地形图 2、沿线规划路网 3、现场踏勘资料 4、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 二、设计采用规范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4)《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5)《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7)《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 (8)《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9)《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 (10)《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11)《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12)《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GB/T2518-2008); (13)《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型材》(GB/T6892—2006); (14)《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 (15)《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6)《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25280-2010); (17)《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11); (18)《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GA/T 509- 2004); (19)《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式适用规范》(GA/T 527-2005); (2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2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2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三、工程简况 工程全长564.62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横断面形式为:25m=5m人行道+0.25m路缘带+2×3.5m车行道+0.5m中间双黄线+2×3.5m车行道+0.25m路缘带+5m人行道。 本工程交通安全和经管设施等级为C级。 四、设计原则 1. 根据行车速度、道路线形、交通流量、流向和交通组成、道路沿线的状况等,适当确定交通标志和标线等交通设施的设置位置;以道路工程设计为依据,统盘考虑,整体布局,做到连贯性、一致性,满足近期道路交通经管的需求,确保行驶的安全、快捷、畅通。标志的布设应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司机为对象,通过标志的引导,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允许发生错向行驶。 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交通经管设施,路上的标志具有法律效力,应按交通经管法规及有关规范,正确、合理地设置。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不得侵占建筑限界,保证侧向余宽;不应侵占人行道有效宽度和净空高度。 3.当需要在同一地方设置两种以上标志时,可以安装在一根标志立柱上,但同一方向的标志最多不应超过四种。标志牌在一根立柱上并设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交通标志设置的净空高度:单柱式一般宜为1.5~2.5m,悬臂式一般应大于该道路规定的净空高度。 4.道路标线中车行道分界线的尺寸、导向箭头的尺寸和路面文字标记的高度应根据路段的设计速度确定。 五、交通标志设计 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于经管交通的设施。道路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尺寸、设置、构造、反光和照明以及制作,必须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规定执行。以不熟悉本工程路网体系的司机为使用对象,使其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利、快捷、安全地抵达目的地,避免发生错误行驶。 1. 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黄底反光,黑图案和边框不反光。 2. 禁令标志

道路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主线起点里程K0+000,位于昌都市丁青县色扎乡贡桑村境内,终点里程为K11+163.166,支线终点里程K1+005.268,共计12.168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丁青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6)《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7)《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1.5测设经过 西安中交公路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昌都市丁青县色扎乡贡桑村公路改建工程,全长12.168Km。于2016年4月下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设计外业勘察成果进行了现场外业验收,对路线走向无异议,基本同意路线布设方案。根据外业资料、外业验收意见,我公司对路线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现场核对,并进行了局部修改、调整优化,确定了最终的施工图设计路线方案。至2016年月五上旬完成施工图设计全部工作。 1.6本项目主要工程规模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 公路等级级农村公路 2 设计速度公里/小时15 3 路线总长公里12.168 4 拆迁建筑物平方米 5 占用土地亩82.13 6 预算总额万元 7 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 8 路线增长系数% 9 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15/3 10 最大纵坡%/处10.489/1 11 路基宽度米 4.5

《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第四阶段(1970 年~198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条件是交通问题开始多样化,例如,大气污染、噪音、拥挤、停车难、交通事故、公共交通衰退、交通弱者问题,变更工作时间,规划过程中的住民参加,公共交通问题等。因此,当时交通规划的目的是强调局部性,注重短期性规划,低成本交通营运政策。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研究趋于多样化,主要表现在:a.集计模型的精炼化和简化;b.非集计模型的出台和应用;c.渐增规划、反应规划等。 第五阶段(1980 年~1990 年)。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城市环境问题恶化,交通事故、堵车、交通弱者问题受到重视。交通规划的目的变为强调微观性和局部性。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将计算机等尖端科技用于交通规划。主要有:①计算机的急速发展导致了仿真技术;②静态到动态;③ ITS等高科技(行驶线路导向、GPS 、GIS 、ETC 等)的研制;④非集计模型的重视;⑤四阶段法的静态问题向动态方向发展。 第六阶段( 1990 年~现在)。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环境问题、交通事故、交通阻塞等。因此,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环境保护、复苏城市公共交通。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① ITS 的重视及产品化;②动态预测技术与方法;③重视老年人与伤残人;④重视交通环境;⑤路面电车、轻轨的复苏;⑥重视研究旅游交通。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区位条件 江山市贺村镇距江山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 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在江山市行政区划调整过后的19个乡镇中排名首位。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农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选址在贺村镇丰益村银碓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村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建在新205国道边,背靠浙赣铁路,交通条件良好;基地远离居民区,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周围环境适合项目的建设。基地与贺村镇区紧邻,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均已经敷设到区块,可以方便地与贺村镇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也为基地三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条件。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地属丘陵平原地,从土壤资源来看,以黄色粘土为主,地层、地质条件好,坡度平缓,适宜项目建设。 2、气候气象 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盆地气候的某些特色。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年无霜期255天,宜于农业生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和寒流,梅雨及台风。 3、工程地质 沿线地址情况良好,基本属第三期黄土地区。 三、设计内容 本次项目内容为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基础设施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工程设计 2、给排水工程设计 3、交通工程设计 4、电力、电信工程设计

交通规划 设计说明书

沈阳工学院校园交通规划设计说明书 学号:1510020147 姓名:严浩洲 指导教师:张初旭

引言 (3) 1.校园出行调查与数据分析 (4) 1.1沈阳工学院交通区划分 (4) 1.2校内居民出行OD调查 (5) 1.3出行调查数据分析 (5) 1.3.1扩样 (5) 1.3.2调查日出行OD分布 (5) 1.4校内主要出行目的地 (6) 1.5常用出行方式 (6) 2.校园道路与交通现状分析 (6) 2.1校园道路现状 (6) 2.2.1道路干路基本信息 (7) 2.2校园交通现状分析 (7) 3.校园公交线网规划 (8) 3.3校园公交线网规划原则 (9) 3.4.1确定公交线网结构类型 (9) 3.4.2确定基础道路网络 (10) 3.4.3沿主要客流方向开线 (10) 4.公交站点布设 (14) 4.1公交首末站布设 (14) 4.1.1首末站布设原则 (14) 4.1.2线路首末站的选择 (14) 4.2公交中途停靠站点布设 (15) 4.2.1中途停靠站的布设原则 (15) 4.2.2校园公交站点布设 (15) 5校园公交车辆设计 (17) 5.1校园公交车辆选型 (17) 5.1.1公交车辆选型原则 (17) 5.1.2公交车辆选型 (17) 5.1.3所选车型的优点 (18) 6.个人小结 (19) 6.1实训内容总结 (19) 6.2实训心得 (19)

引言 沈阳工学院占地约1092亩,校园主要包括:教学区、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公共生活区、科技园区等五个区。校园面积大,自然造成了学生、教工日常出行不便。“从宿舍区到最里面的教学区,步行至少要半个小时”较远的距离为很多学生造成了不便。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大学内任教的老师们的经济条件大幅度提高下,许多老师开始购买小轿车作为代步工具。另一方面,大学生为节约时间,纷纷购买自行车充当代步工具。这种情况下,进入大学校园的车辆数量日益增加,加重了校园内部的交通压力。特别是上下课的校园交通高峰期,学生、自行车、汽车等都集中在校园内并不宽敞的道路上,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或者交通堵塞。由于自行车数量和汽车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车辆的停放以及保管问题也成了棘手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校园交通问题,提高校内居民的出行方便性,在沈阳工学院内设置校内公交车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沈阳工学院的校内出行情况、道路网现状,为工学院设计了一套校园公交方案,其包括校园公交线路规划、站点布设、车场布设、车辆配置和方案评价等五个方面。方案设计中,考虑了校内所有居民的出行特点,包括学生、教工职员等居住在校园内的人员,并统称为校内居民。由于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85%左右,所以,学生是本方案设计中考虑的主体。方案设计基于沈阳工校园建筑的目前现状,分析校内居民出行特点,即目前新建的校史馆、医务室和国际交流中心、新信息院建成等现状。若将来,学校这些建成后,则需重新进行校园出行情况调查,从而对本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交通规划原理

1.交通规划一般包括组织、调查、网络规划、评价和选择、进一步规划共五个方面的内容。错(包括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预测、交通网络布局规划和设计、交通网络分析评价) 2.交通系统由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城市其它交通系统、区域公路交通系统、区域其它运输系统组成。正确 3.为了全面了解交通源及交通源之间的流,所以在划分交通小区时应该划分的越小越好。错,应该视情而定,不能过大或过小。 4.划分交通区的区域除包括规划区域外,还应包括与规划区域有较大交通联系的其它区域,以及有较大过境交通经过规划区域的其它区域。对 5.所谓交通区重心就是指交通区的几何中心。错,是指交通量相对较大的中心。 6.OD 调查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等。对 7、城市道路网分析评价可从道路网的布局结构、交通质量两方面进行。错的,还有其它分析评价项目 8. 饱和度是指路段或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交通量之比,它能反映道路与交叉口的车辆运行状况。错的,应该是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 9.交通治理是为近期交通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需满足近期的要求即可。错的,还有长远打算 10.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主要有集合模型、非集合模型、动力学模型三大类,其中后两种模型至今仍在不断改进之中。对 11.交通生成预测的方法有生成率法、类别生成率法、回归分析法三种。错,三种改为等多种。 12.如果交通网络中每条边都是单向的,那么它所对应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矩阵。错,每条边是双向的。 13.采用邻接目录法输入,调用及搜索网络结构邻接关系,能减少计算机输入与计算工作量,减少交通规划中各软件所需的内存单元,提高计算速度。对的 14.交通分配就是把各种出行方式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得的路段、交叉口交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唯一依据。错的,不是唯一依据是依据之一。 15、由于区域公路网受地物、地形、地质的影响较大、路网布局的选择余地较小,而且一般有明确的路网控制点。因此,区域公路网规划在某些情况下能更多地从技术最优的角度开展工作。错,由于区域公路网受地物、地形、地质的影响较小、路网布局的选择余地较大 16、交通预测与交通系统规划有一个互为依托。相互反馈及调整的关系和过程。对 17、区域公路网规划应分级并由小到大地进行,地方性道路、省道、国道三者协调,逐步完善。错,区域公路网规划应分级并由大到小的进行 18、步行系统主要包括步行者、人行道、人行横道、步行街、步行区、人行天桥以及人行地道等。对 19、战略的本质属性是指导与谋划。指导在前,谋划在后。两者结合起来,体现战略的全过程。对 20、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特点可以归纳为:综合性、政策性、宏观性、预见性和具有充分的弹性。对 2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前者应采用简化的交通分析方法或模型。对 22、城市交通运输与城市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一种既是长期的,又是连续的、瞬时的互动关系。对 二、简答题 1.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使道路交通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种交通方式能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道路交通设施布局能产生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2、道路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1、要有战略发展的观点;2、要有全局、整体、系统的观点;3、要与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协调发展的观点;4、要有节约土地的观点;5、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3、为什么交通规划不是一次性的工作? 答: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而这三个要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为了更有效解决交通问题,需要从需求、供给和市场这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的,因此交通规划不是一次性的工作。 4.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调查? 答:土地利用与交通有密切的关系,不同性质的土地利用如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等有不同特征,利用这种关系可以对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必要的依据;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也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式社会经济分析预测的基本关系。 5、OD 调查的步骤、内容有哪些? 答:步骤:1、组织调查机构;2、调查准备;3、确定抽样率及抽样方法;4、人员训练;5、制定计划;6、典型试验; 7、实地调查;内容:1、居民OD调查,2车辆OD调查,3货流OD调查,4、机动车出行OD调查 6、如何对OD 调查的质量进行评判? 答:为了保证OD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进行误差检验:1、分隔核查线检验;2,、区域境界线检验;3、把由OD调查表推算出来的交通特征与现有的统计资料进行比较,检验其误差程度是否满足要求;4、在

1交通规划-第7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7-1.了解近20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状况,分析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略) 7-2.结合自己乘坐公交的体验,分析影响公交方式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略)7-3.简述客运需求预测在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现有客运需求预测技术进行评述。(略) 7-4: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答: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原则有: 1)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配合协同发展; 2) 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应与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3) 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应与城市客运交通走廊相一致; 4)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充分考虑运行上的配合。 基本方法: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涉及面广,工程约束因素多,因此对轨道线网结构型式以及每一条规划线路的走向从宏观上把握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应在分析掌握了规划年份城市布局结构、土地利用及交通流的发生吸引及分布状况之后,确定城市客运交通流主流向,作为轨道交通线路布网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对每条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及其所经过的主要交通小区(或节点)进行优化确定。 问题7-5:简述城市常规公交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答:城市常规公交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规公交线网规划、场站规划以及公交车辆发展规划三个方面。 1)公交线网规划方法:解优法和证优法。其中,解优法又称正推法,是根据对城市公共交通需求的预测, 通过求特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获得优化线网。证优法,又称验算法,是对一个或几个线网备选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证实或选择较优方案。通常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公交线网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根据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公交出行需求预测,在充分分析掌握城市建设与发展、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多个备选线网方案。 2)场站规划方法: 公交停车场与保养场规划 停车场正确选址的原则,要在车辆空驶里程最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以下条件: ①应远离居民生活区,避免公共汽车噪声、尾气污染对居民的直接影响; ②要避开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和铁路线,避免与繁忙交通线交叉,以保证停车场出入口 的顺畅; ③被选地段最好有两条以上的城市道路与其相通,保证在道路阻塞或其它意外事件发 生的条件下,能使公交车进出公交场站和完成紧急疏散; ④被选地块的用地面积要为其后续发展留有余地,同时又不至于形成对附近街区未来 发展的障碍。 保养场应建在城市每一个分区线网的重心处,使之距所属各条线路和该分区的各停车场最近,尽可能避开交通复杂的闹市区、居民小区和主干道。一个城市建立保养场的数量应根据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规模以及公共交通发展规模而定,企业营运车保有量在

镇域交通规划说明

总结性的:234124 1、规划原则(1)加强各个中心村之间得联系(2)近期远期相结合(3)发展综合运输体系(4)尽量减少交通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 坏。2、规划方案在进行多方面讨论比较后,结合小庄子镇的现状,结合省道,县道在镇域内形成了整齐的路网格局,并且调整了各道路的线型。 1、现状镇域交通的问题 (1)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的线型需要适当的调整 (2)乡道和村道的道路网不完善,尤其凌家屯、东凌家屯和打雀庄子的村路比较混乱(3)道路的系统通行能力差。后永安寨和海东屯之间通行能力弱,石官屯到塔山屯方向缺少必要的道路。小李金屯和后三家子之间通行不畅。 (4)有些道路之间的路线比较复杂,不清晰。比如彭家屯和南地之间的村道就可以去掉(5)道路结构不合理、网络不完善、层次不分明 2、调整后(1)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的线型都进行了调整,比较顺畅 (2)完善了路网系统,尤其删补了凌家屯、东凌家屯和打雀庄子的村路,使路网比较清晰明了(3)新增加了乡道和村道,增强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强了各个中心村之间得联系(4)尽量减少交通对自然环境,水域和农田的干扰和破 坏。2、规划方案在进行多方面讨论比较后,结合小庄子镇的现状,结合省道,县道在镇域内形成了整齐统一的的路网格局,注重省道、县道、乡道、村道连接成完善的道路系统 构建完善的路网体系,注重,省道,县道,乡道,村道连接成完善的道路系统,应注意道路密度。 3、规划原则 根据镇规划标准GB 50188 — 2007 9.3.1镇域内的道路交通规划应满足镇区与村庄间的车行、人行以及农机通行的需要。 9.3.2镇域的道路系统应与公路、铁路、水运等对外交通设施相互协调,并应配置相应的站场、码头、停车场等设施,公路、铁路、水运等用地及防护地段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9.3.3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用地范围应与镇区建设用地范围之间预留发展 所需的距离。 规划中的二、三级公路不应穿过镇区和村庄内部,对于现状穿过镇区和村庄的二、三级公路应在规划中进行调整。

旅游景区的规划和设计

3.1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 教学目的: 分析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重点:分析景区要素,对景区进行规划设计 难点:规划设计课时:2 教学过程: 前面两单元主要介绍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本单元开始学习旅游规划。 规划:发展蓝图,旅游规划包括两个方面:宏观的与微观的。 宏观的:区域旅游规划 微观的:旅游景区规划 二者的区别:区域旅游规划与旅游景区规划是两个相去甚远的行业。区域旅游规划是一种产业规划,属经济类;旅游景区规划说到底是一种美的设计,属艺术范畴。 知名的旅游规划专家未能设计出知名的旅游景区。 区域旅游规划的思维以逻辑思维为主,考虑的是合理性;旅游景区规划以形象思维为主,考虑的是作品的美。 P56,旅游规划和旅游景区的规划——对比 P54,主要内容:通过主要内容可以看出本章主要是旅游景区的规划 本章内容: 旅游规划旅游景区规划要素规划 旅游活动设计设计安全第一节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 P56,旅游规划中涉及到的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 六要素: 吃:这是首要的,只有吃得好,才能游得好,所以一定要吃饱、吃好、吃干净。外出旅游不能错过品尝当地的特色食品。出产地自然是味道正宗价格便宜,但千万不要在旅游点购买,到所住地街道店铺去买才不会被“宰”。 住:不要住太贵的饭店,因为出来主要是旅游,而不是睡觉,所以干净、舒适即可。在旅游活动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行:交通费用是旅游中开销最大的一项,往往占总开支的一半以上。选择游览目的地,一定要注意该处进得去,也出得来。特别注意: 1、先买好返程票。 2、乘交通工具注意安全。 3、所到处宜购买一份当地地图,以防迷路。 游:这是旅游最大的目的。观景区、展览或逛街,都免不了花钱。面对好多景区,该去哪儿不该去哪儿呢?此时须看旅游图或向当地人打听:先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展览要有选择地参观;预先看不到的游乐项目,最好向游完出来的游客了解,别只听卖票的乱吹。 购:旅游购物,男女大不一样。男士大多不购或少购,若购,不妨多花些时间选购些有特色的工艺品或土特产,回家敬妻孝母。女士大多乱购多购,在购买衣物、首饰或珠宝、玉器时,既要听清介绍,又要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 娱:旅途中参加娱乐一定要先问清价钱,有没有附加小费及项目都包含哪些内容等。 一、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 1、吸引物:(旅游景区必然有吸引人去的原因,即其独特性)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是旅游资源的招牌,是最突出、最具特色的景点(独特性最突出的景点)。——它决定着对游客的吸引力。 如:黄山的三奇四绝,趵突泉公园的天下第一泉,印度泰姬陵,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2、旅游者: 只有吸引物不能构成旅游活动,因为旅游活动必须有人(旅游者)的参与,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可以这样说:旅游景区不是一幅风景画,也不是一座剧院,而是一部以游客为主角的真实的电影:旅游活动不是看风景,也不是看戏,而

交通标志标牌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双福新区作为江津区连接主城的桥头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正快速推进。目前,新区干路网基本形成。双福新区规划路网共85.4公里,主干道36.44公里,次干道23.81公里,支路共25.15公里。其中在建及未实施道路包括珊瑚大道、福城大道、福城二路等总共13.19公里。 双福新区路网规划图 随着道路的飞速建设,但相应道路交通工程配套设施未及时实施或存在问题。受双福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对新区内现有道路交通标志进行分析,提出典型问题,进行完善与优化,实现全区交通标志统一,方便新区居民出行、外访人员辨识新区各种服务设施地理位置。 二、现状交通标志分析 本次双福新区标志标线改造项目,对双福新区区域范围内各个主要交叉口及沿线道路进行现场调查。 根据双福新区道路规划图,共拟定了65个交叉口进行编号,并实地调查。其中有36个交叉口由于道路在建的原因,尚未形成;待其形成后,标志可按本次改造提出的标示方式进行设置。其余29个交叉口,均存在标志标示问题。 所有已形成交叉口均存在标志问题。以标志不全(包括未设置标志牌)问题为主。经统计,在现状已建的29个交叉口中约有22个的交叉口缺乏有效的指路标志。 未设置标志牌 部分路段设置标牌,但其内容信息过载,且其标示内容不符合相应规范要求。例如福星大道与福城大道交叉口: 标牌内容不合理、内容过载 三、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3、《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05MR601) 4、《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手册》(JTG D82-2009) 5、《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6、重庆市畅通工程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指导性意见(试行) 四、设计范围和内容 本次设计主要内容为各个交叉口的交通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