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
独 尊 儒 术
隋唐
古代 中华 文化 高度 发展 进入 气度 恢弘 的全 盛时 代
宋元明
产生 宋明 理学
明清
近代 西方 文化 传入
形成古 代中华 文化思 想的雏 形
具有 划时 代意 义
儒家 思想 成为 正统 思想
宋明理 学对后 期封建 社会影 响较大
中国 传统 文化 面临 冲击
2.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 重要见证。
【特别提示】
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 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 横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范 围广泛。
考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 处。 (2)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 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 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 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 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 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 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 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 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 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 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 的原因。(9分)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 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 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关键词对比:标志
你熟悉吗?
●传统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P40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 重要标志。P30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P64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 一,是中华文化力量的体现。P67
汉字 地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 位 要标志。 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 见证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 意 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 传承中华文明,发挥 义 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 特 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 点 民所通用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 界所仅有
对比:(文字的作用)
【特别提醒】
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①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原因:中国 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 击。 ②怎么办——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A.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 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B.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耕耘。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C.创新角度(见教材P55)
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⑴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发展时 期
文化思 想 在中华 文化发 展史上 的影响 作用
殷商 时期
天命 神权 “敬 德保 民” 思想 对早期 中华文 化产生 深刻影 响
春秋 战国
诸子蜂 起、百 家争鸣
秦
促进统 一的民 族文化 发展
■是融合而非趋同!注意:区域文化虽有明显的区 域性,但都融汇了多种文化元素。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 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①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 化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 民族特性。 ●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 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 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 聚力。
第 三 单 元 中 华 文 化 与 民 族 精 神
第 六 课 我 们 的 中 华 文 化
考纲考点
高考示例
考情分析
1. 从知识的考查看,立足丰富 1. 中 华 文 化 源 远 流 多彩的中华文化,重点考查中 长、博大精深 华文化的特征 2 .往年高考中,既有大量的 2 .中华文化的包容( 2018 全国 选择题,也有一定比例的非选 性 卷Ⅱ.20) 择题。选择题以古诗文、文化 中的“中国元素”以及热点材 3 .中国各民族对中 料为考查背景,非选择题往往 华文化的贡献 以文化热点材料为考查背景
ຫໍສະໝຸດ Baidu
3.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 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 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 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 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 力量之源。
考点三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 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 化。 (2)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 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 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高考真题: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 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 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 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 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中华文化 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 联 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 系 个性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 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 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博大精深是从空间和静态的角度,概括出中华文化的 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泛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作用 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 界有独特的作用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 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 要位置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考情考向分析】 1、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本课考点考查几 率具有不断加大的趋势,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 文化的包容性是近几年的高频考点,考查的形式以 选择题为主,兼顾非选择题。选择题以古诗文、 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以及热点材料为背景,非 选择题以文化热点材料为考查背景。
2、复习时要结合考点注意中华文化知识的积 累,认识中华文化基本特征和包容性;通过各民 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 关系,明确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2.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 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特别提醒】
(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 处,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 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 流、借鉴与融合。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 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 族的优秀文化。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 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 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
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 华的内涵。 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 文化特点(文化需求)。 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文学 艺术
地位
科学 技术
地位 特点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①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 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 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1)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 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汉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 通用,也不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 (2)文字与汉字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 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但不是唯一见证。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学典籍 的延续”。 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其 合理性(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作用略)。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 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区分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
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 区域文化
中华民族创 造的区别于 区 其他民族而 别 独具特色的 文化形式
一个民族在历史 和现今所共同创 造的能够代表其 共同特点的文明 成果的总和
在一定地域范 围内,在历史 发展中形成的 具有地域特征 的文化
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的联系: 联 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从 系 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 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