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心理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翻译心理学综述

20071004066 09107517 刘丽萍

摘要:近些年来,交叉学科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因为它既是产生新学科的沃土和源泉,也是获得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途径。而翻译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却未能引起国内翻译研究界的足够重视。本文纵览国内翻译心理学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概括得出现今翻译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心理学是一门亟待承认和发展的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关键词:交叉学科研究;国内;翻译心理学;综述

一、翻译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翻译心理学研究的产生

自上个世纪初傅斯年先生提出“翻译心理学”的概念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有学者相继提出此类设想,但并没有人对翻译心理学进行专门的研究。

直到改革开放,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增多与心理学研究的普及

与发展,对翻译心理学的专门研究才开始出现。1987 年陈梓在《阅读心理转换是文艺翻译再创作的基础》指出翻译是译者“心理转化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对翻译本质、过程的新理解。此后至1999 年,其他学者也先后发表文章十几篇,讨论了对翻译心理学的初步认识,开启了翻译心理学研究的时代。其中,徐育才(1989)从心理学角度对自身的翻译体验进行诠释,将翻译过程分为“触发、静思、入迷”三种态势,并指出翻译的心理学基础应为“同一性与差异”。杨武能(1993)将翻译心理学的研究具体到了文学翻译领域。王步丞(1996)也认为文学翻译中应注重民族心理差异,姜秋霞则指出了翻译中的审美心理同构问题,同时,梁晓东(1997),贾金波(1995)等对商标翻译和广告翻译中的情感传递问题进行了分析。1999 年方梦之将译者的工作心理分为完善自我、表现自我和实现自我,使关于译者心理的研究得到了关注。而武景全则对前期的翻译心理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式的思考,指出了今后翻译心理学研究的目的、课题和方法,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前瞻性和指导意义。

总的来看,1987 年至1999 年可以算得上是翻译心理学的“萌芽期”了。这一时期的研究多结合个人经验和心理学角度,并没有严格地与心理学理论相接,研究方法也有欠科学,但却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值得挖掘的话题,是产量少但意义重大的一个时期。

2.翻译心理学的发展

自1999 年至今可以看作是翻译心理学研究的成长期。这一研究所引起的关注越来越多,每年关于翻译心理学的文章数量比过去总合还要多。随着国内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和跨学科研究的兴起,翻译心理学研究迅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对象的多样化,包括对作者创作心理的研究,译者工作心理的研究以及读者受众心理的研究。第二,研究文体的广泛性,由起初以文学体裁为主,发展到从文学翻译到科技翻译,由广告翻译到网络词汇翻译等针对各种体裁的翻译心理研究。第三,心理学研究角度的多样性和不同心理学理论的引入。在萌芽期,研究者们多引入心理学概念,从个人经验和体会出发,对译者或作者的审美心理、民族、文化心理进行研究。而在成长期,消费心理、学习心理和历

史社会心理等也成为学者们研究思考的角度。同时,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也被引入,其中包括认知心理学,心理学视觉误差,格式塔意象模式,心理空间理论等,这就使研究的理论依据得到了加强。第四,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客观性和批判性。有些学者并无一味地秉承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是另辟蹊径,开辟新的课题或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刘绍龙2007 发表的《论双语翻译的认知心理研究——对“翻译过程模式”的反思与修正》,文中对翻译心理学的权威理论“贝尔翻译模式”提出了大胆的反思,做了以非线性问题为核心的7 点修正,提出了要进一步研究的6 个课题,开拓了新的思路。而《翻译心理学》的出版更将翻译心理学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刘绍龙在这一论著中构建了翻译心理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内部系统三个层次和外部系统三个维度,“翻译心理学就是研究翻译心理的学问,是以双语(或多语)转换的认知心理过程为研究取向的交叉性学科,且构成该学科的两大主流学科即为翻译学和心理学。然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一个开放型、交叉型学科由两部分组成,即学科的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刘绍龙,2007)。

当然,这一时期的研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个别研究中存在心理学概念和理论的生搬硬套,未能实现翻译学与心理学的真正意义的结合。二是多数研究还停留在“以理论理”的阶段,缺乏实证检验。三是有些研究中存在译例的重复使用和脱离实际的问题,这在商标和广告翻译研究中尤为明显,有些作为译例的商品在市场上早已销声匿迹,如此研究的实际价值肯定会大打折扣,而对于翻译研究的良性发展也是不利的。第四个问题则是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问题,在被实践检验之前,理论研究也只是“纸上谈兵”。然而翻译心理学的起步较晚,发展尚未成熟,还不具备实际应用的条件。但实践检验和应用是迟早面临的问题,越早重视和解决,学科发展的可持续性就越高。

二、翻译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翻译心理学是翻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科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翻译译者的心理活动,可以开拓翻译理论研究的视角。

翻译心理学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分析翻译家的译后感;译本比较;实验分析;机译与人工翻译的比较。

翻译家的译后感本身就是对翻译状态下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露,有其现实性。一文多译的比较可以揭示不同译者的心理活动。

实验的方法,主要有:1) 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文化色彩较浓但又比较简单的词汇、句子测验中外学生的反应(包括表情,言词反应) 的差异;2) 通过涉及翻译练习(包括一句多译) 比较、分析、和质疑等了解学生的翻译心理活动。

通过机译与人工翻译的比较也可以揭示译者(人) 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机译是通过翻译软件(主要是全文翻译软件) 来代替人工翻译。而翻译软件的程序主要是基于两种语言的语法模式而编写的翻译规则,而这种规则往往是规约性的,不涉及译者的心理活动;再通过与人工翻译的比较,可以分析到译者的心理活动。

三、翻译心理学的任务

翻译心理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译者从接受原作(理解原作) 到再现原作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具体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翻译心理学不仅要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译者的双语思维的转化过程,还要研究译者的跨语言、跨文化心理。

翻译心理学要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心理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包括情感、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