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简介

合集下载

《司马光》PPT课件

《司马光》PPT课件

元丰八年(1085年)去世,享 年六十七岁。
02 《资治通鉴》编 纂背景及过程
编纂背景
北宋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大型历史编纂提供了物质基础。 统治者重视历史,希望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来加强统治。
学术界对历史研究和编纂的热情高涨,形成了一批专业的历史学家和编纂团队。
编纂团队与分工
01
02
03
主编
前期准备
选定编纂团队,制定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计划 和大纲。
编纂阶段
按照时间顺序和事件重要性进 行编排,注重史实的准确性和 完整性。
最终定稿
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定 稿并呈献给皇帝御览。
03 《资治通鉴》内 容概述与价值意 义
内容概述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 史文献,全书共分为294卷,记载了自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至五代 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
的历史。
该书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采用纪 传体的编写方式,详细叙述了各朝代的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
人物。
《资治通鉴》在编纂过程中,注重史实 的考证和筛选,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
评价也较为客观公正。
历史价值意义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重要的 历史文献,为我们研究古代历 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线索。
《资治通鉴》的编纂实践
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该书起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403年),止于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294 卷,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巨著之一。
对后世历史学家影响
对历史编纂学的深远影响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及长编考异法为后世历史编纂学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启示, 对宋代以后的历史编纂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司马光简介及生平事迹(司马光的简介和历史故事

司马光简介及生平事迹(司马光的简介和历史故事

司马光简介及生平事迹(司马光的简介和历史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司马光简介及生平事迹(司马光的简介和历史故事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是北宋时期的人。

司马光生平简介_3

司马光生平简介_3

司马光生平简介司马光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伟大史学家,他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编辑者。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一、司马光砸缸司马光,宇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

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经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爱好。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名满九州。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缸大水深,眼看'司马光一生清廉简朴,不喜华靡。

史书上记载着他这方面的许多小故事,传为美谈。

就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很钦佩他的品德,愿意与他为邻。

据说,司马光的妻子死后,家里没有钱办丧事,儿子司马康和亲戚主张借些钱,把丧事办得排场一点,司马光不同意,并且教训儿子处世立身应以节俭为可贵,不能动不动就借贷。

最后,他还是把自己的一块地典当出去,才草草办了丧事。

这就是民间流传的所谓司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

司马光的品格德行、修学治史,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但对他的政绩,人们却时褒时贬。

保守派主政的时候,对其政绩大加褒扬,宋哲宗还赦令保守派的翰林学士苏东坡撰写神道碑文,洋洋几千言尽是赞美之辞。

而改革派当政时,司马光不仅漫有政绩可言,而且被列人奸相之列。

宋绍圣年间,御史周铁首论温公(司马光死后溢号)诬谤先帝,尽废其法,当以罪及。

朝廷不仅夺去了所有封号,而且还把其墓前所立的巨碑推倒。

王安石的学生章淳、蔡京主政时,为报复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的做法,将其与三百零九名朝臣列入元佑奸党,并要在朝堂和各州郡立奸党碑。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前预习第24课《司马光》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前预习第24课《司马光》人教部编版

培养对历史文化 的兴趣和热爱
提前预习,了解课文背景 仔细阅读,标注重点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含义 课堂听讲,加深理解记忆
提前预习,了解 背景
关注重点,掌握 核心
拓展知识,增加 深度
实践应用,巩固 基础
《资治通鉴》 《司马光传》 《资治通鉴学》 相关论文和研究成果
《资治通鉴》中的相关篇章
重点:司马光的人物形象和历 史背景
难点: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 句式理解
解决方法:结合注释和工具书 进行解读
拓展思考:如何评价司马光的 历史贡献和影响
课文内容:介 绍《资治通鉴》 的背景和特点
解读方式:采 用图文并茂的 方式,生动形 象地展示历史
事件
亮点:选取了 具有代表性的 历史事件进行 详细介绍,如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司马光出生背景及教育经历 司马光在文学、政治和学术方面的成就 司马光对后世的影响和贡献 司马光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司马光简介
《资治通鉴》的 创作背景
课文所涉及的历 史背景
课文的文学价值 与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流传过程:《资治通鉴》在 中国历史上的流传和影响
创作背景:司马光创作《资 治通鉴》的历史背景和动机
版本和注释:《资治通鉴》 的主要版本和重要注释及其
重视礼治,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反对改革,维护封建统治 强调天命,对君权产生一定限制 对后世政治、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重视礼治,以礼 为重
崇尚节俭,提倡 勤俭持家
注重孝道,推崇 以孝治国
强调诚信,倡导 言行一致
了解司马光的历 史地位和贡献
理解《资治通鉴》 的历史背景和重 要性
掌握历史研究的 基本方法和思路
01 司 马 光 简 介 02 课 文 背 景 03 课 文 内 容 及 解 读 04 司 马 光 的 思 想 及 影 响 05 学 习 本 课 的 意 义 和 方 法 06 相 关 资 源 和 扩 展 阅 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必备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必备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必备知识点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24课《司马光》是一篇重要的文言文课文,以下是该课的必备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他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二、课文内容原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上水缸,失足落入水中。

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三、生字词1. 会写:司(司机、司令)庭(庭院、家庭)登(攀登、登报)跌(跌倒、跌落)众(众人、众多)弃(丢弃、抛弃)持(坚持、主持)2. 会认:皆(比比皆是、人人皆知)3. 多音字:得:děi(得亏)、dé(得救)没:mò(沉没)、méi(没有)四、注释与解释戏:做游戏于:在庭:庭院登:爬瓮:缸足:失足跌:掉进没:沉没众:大家皆:全,都弃:丢弃去:离开持:拿击:击打五、主题思想通过讲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与富有爱心的品质。

同时,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危险和困难时,要保持冷静,勇于救人。

六、学习目标1. 认识生字: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词。

2. 正确朗读:能够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 感受文言文特点: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七、问题归纳课文讲了怎样的小故事?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

作者为什么写其他孩子的表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司马光的不慌张、沉着冷静。

八、课外拓展形容人物机智聪明的成语:随机应变、活学活用、智勇双全、有勇有谋、机智过人、冰雪聪明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司马光》这篇课文,同时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4《司马光》 课件(共31张PPT).ppt

24《司马光》  课件(共31张PPT).ppt

课后习题
4、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这篇课文是文言文, 需要借助文言文知识 理解文意,其他课文 是白话文,容易理解。
感谢观看
课后习题
2、“持、击”重读,毫不粘连,读出司马光的冷静、镇定。
读“水迸,儿得活”,语速变缓,读出劫后余生的感觉。 背诵指导: 要在充分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 背诵。背诵时,抓住司马光砸缸 的动作加快记忆。
课后习题
3、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示例:司马光和一群小伙伴共同在庭院里玩游戏。 一个小伙伴不知怎么站到了大缸上面,失足跌入 缸中,不一会儿就被水淹没了。小伙伴们见了不 知如何是好,都惊慌跑开了。只有司马光沉着冷 静,他急中生智,拿起石头就往缸上猛砸。最后, 缸破了,水流了出来,落水的小伙伴得救了。
整体感知
参考课文注释和对《司马光砸缸》故事的理解,揣摩课文的主要内容。
故事起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故事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故事结果:水迸,儿得活。
古文品读
群儿戏于庭
单音节词
戏 : 做 游 戏 。 庭 : 庭 院 。 双音节词
代替法
译: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做游 戏。 翻译时还要注意语序调整。
课文翻译
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做游戏,一个孩子爬到瓮上 去玩,一不小心失足跌落瓮中,一下子就被水淹 没了。其他的小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 石头把瓮砸破,水从瓮中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感悟形象
小孩落水后,孩子们都有哪些反应?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对比
其他小朋友 不知所措,纷纷跑开
司马光 拿石头砸破水瓮
司马光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目录
01

第24课《司马光》(课件)

第24课《司马光》(课件)
● 司马光的教育理念:强调德治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提倡“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的教育理念。同时,他也注重实践教育,提倡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修改和调整。
●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修改和调整。
历史地位和影响
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
编纂《资治通鉴》,对中国历 史学和政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司马光的思想被视为中国儒家 学派的经典之一
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被广泛认可 和尊敬
司马光的政治思想
政治主张和理念
主张:以德治国,注重道德教化 理念:强调君臣关系,主张君臣共治 反对过度集权,提倡分权制衡 重视法治,主张依法治国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 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
政治改革和制度建设
政治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科举制度,改革官制 制度建设:提倡节俭,整顿吏治,重视农业 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变法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 影响:对后世政治制度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司马光的人格魅力
学术追求: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
司马光的历史地位
政治家和史学家
政治家:司马光 在北宋时期担任 重要官职,对政 治改革持不同意 见,并积极参与
政治活动
史学家:司马光 主持编纂了《资 治通鉴》,这部 史书是中国古代 史学的里程碑之 作,对后世影响
深远
《资治通鉴》的编纂
主编:司马光
编纂时间:19年
内容:涵盖了 1362年的历史
影响:对中国史 学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影响
谦虚和低调的风格
司马光在政治上表 现出谦虚和低调的 风格,不追求权力 和名利。
司马光在学术上表现 出谦虚和低调的风格, 不断学习和进步,不 满足于自己的成就。

司马光的故事300字

司马光的故事300字

司马光的故事300字
摘要:
1.司马光简介
2.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3.故事背后的启示
4.司马光的成就和影响
5.总结
正文:
一、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从小就展现了过人的才智和好学的精神。

成年后,他投身政治事业,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和发展。

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在我们所熟知的故事里,司马光在一个夏天和朋友们游玩时,不小心掉进了一个装满水的大缸。

当时,其他小朋友们都慌了神,唯有司马光果断地砸破了缸壁,成功自救。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了智慧的象征。

三、故事背后的启示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面对困境,要保持冷静和勇敢。

其次,要学会应变,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最后,它强调了自救的重要性,只有自救,才能真正脱离危险。

四、司马光的成就和影响
司马光在政治、文学、史学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在担任宰相期间,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国家经济文化的繁荣。

同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总结
司马光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故事传颂千古,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司马光》ppt课件

《司马光》ppt课件

02
选取司马光的代表作品,分析其主题、风格、艺术特色等方面
,探讨其在古代散文发展中的地位。
北宋散文流派
03
介绍北宋时期的散文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分析各流派的风格和
特点,为理解司马光的文学风格提供参照。
哲学视角:儒家思想传承与发展
1 2
儒家思想概述
介绍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及发展历程 ,为理解司马光的哲学思想提供基础。
思想贡献
司马光的思想以儒家为主,注重维护封建礼教和等级秩序。他强调“天地君亲师”的伦理观念,提倡 忠孝节义等道德品质。同时,他也关注社会现实,对民生疾苦有一定的了解和同情。
北宋文化特点及其影响
文化特点
北宋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同时吸收了佛道等思想。文化领域涌现出众多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等艺术 家。诗词歌赋、散文等文学形式繁荣发展,艺术作品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
感谢观看
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司马光认为用人应该德才兼备,注重人才的品德和能力,这种用人 标准在当代中国的人才选拔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稳健的政治改革观
司马光在政治改革上持稳健态度,主张逐步推进改革,避免激进和冒 险,这种改革观在当代中国的政治改革中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少年教育启示
追求真理、勇于探索
02
政治生涯
司马光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包括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等,对北宋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03
编撰《资治通鉴》
司马光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历时十九年完成,共
294卷,记述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
主要成就与贡献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
汇报人:
2023-12-17
• 司马光简介与背景 • 《司马光》课文内容解析 • 教学方法与技巧分享 • 拓展阅读与思考题设计
• 作业布置与评价标准说明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司马光简介与背景
司马光生平及成就
生平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 实,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文学家。
2.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司马光和孔融的角 色,表演故事情节,加深对故
事的理解。
3. 课堂问答
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 答,或者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
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4. 写作练习
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写一篇 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05 作业布置与评价标准说明
作业内容安排建议
基础知识点巩固
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生字词练习、句子仿写等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的基础知识。
作业完成质量
关注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字迹是否工整、 答案是否准确等,评价作业的质量。
3
学习态度和习惯
通过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学习态度 和习惯,如是否认真审题、是否独立思考等。
家长参与和沟通方式建议
家长监督与指导
01
鼓励家长监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光》课文内容解析
故事情节梳理
故事背景
事件起因
课文讲述了古代儿童司马光在花园玩耍时 ,偶然发现一个小孩掉入水缸,他急中生 智,用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孩的故事。
小孩不小心掉入水缸,情况危急。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司马光用石头砸破水缸,成功救出小孩。
小孩得救,司马光赢得众人的赞扬。
人物形象分析
02

司马光的写作风格

司马光的写作风格

司马光的写作风格摘要:1.司马光的简介2.司马光的写作风格特点3.司马光的代表作品4.司马光对后世的影响正文:1.司马光的简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他出生于公元1019 年,逝世于1086 年,是我国古代一位享有盛誉的学者。

在政治上,司马光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对国家政治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史学方面,他主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成为后世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在文学领域,司马光的写作风格独特,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司马光的写作风格特点司马光的写作风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逻辑严密。

司马光在写作时,非常注重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性,力求使文章条理清晰,论证严谨。

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后世学者所推崇。

(2)语言简练。

司马光的文风简约,用词精炼,语言通顺。

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准确地表达思想,深入人心。

(3)务实求真。

司马光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实际,追求真实。

他的作品中,无论是记叙历史事件,还是论述个人观点,都能做到客观公正,不偏离事实。

3.司马光的代表作品除了《资治通鉴》外,司马光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温公诗话》、《东都事略》等。

这些作品都体现了司马光独特的写作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司马光对后世的影响司马光的写作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史学领域具有极高的地位,而且对后世学者的治学态度和方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学者都以司马光为榜样,追求严谨的学术风范,为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司马光作为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写作风格在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司马光》ppt完美版课件

《司马光》ppt完美版课件
介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孔子 、孟子、墨子等,以及他们在哲学、 政治、文化等领域的重要贡献。
西方历史名人
概述西方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苏格 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以及 他们在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影 响力。
东西方历史名人思想体系比较
1 2 3
东方思想体系
阐述东方思想的核心观念,如儒家思想中的“仁 爱”、“礼义廉耻”,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等。
众人反应段落
描写了周围人对司马缸行 为的反应,通过对比突出 了司马缸的英勇和无私精 神。
课文结尾段落
总结了司马缸砸缸救人的 意义,强调了智慧和勇气 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重要 性。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司马光
被塑造为机智、勇敢、果断的形 象。他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迅 速作出反应,用智慧解决问题。
其他人物
的治国理念。
司马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散文成就
司马光以散文著称,其散文风格 质朴自然、语言简练明快,对后
世散文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编纂
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等历史巨 著,对历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 献。
文学思想
倡导“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强 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作用 。
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
方面的成就。
司马光的代表作品
02
概述司马光的代表作品《资治通鉴》,并分析其在历史学领域
的贡献和影响。
跨文化视角下的评价
03
从跨文化视角出发,评价司马光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贡献,探讨
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意义和价值。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司马光展 现出了哪些品质?

小学三年级语文《司马光》

小学三年级语文《司马光》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教师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 论。例如,“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做?”,“你认 为司马光的做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课文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等等。这些 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理解课文,提高他 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儿童文学的阅读和欣赏方法
选择适合年龄段的儿童文学作品
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选择适合他们的 文学作品,如绘本、童话、寓言等。
鼓励儿童养成阅读兴趣和习惯,可以通过 亲子共读、阅读分享等方式,提高儿童的 阅读能力和兴趣。
注重文学的艺术性
结合生活实际
在引导儿童欣赏文学作品时,应注重作品 的艺术性,如语言的美感、情节的紧凑性 、形象的生动性等方面。
课文的舞台布置和道具选择
01
02
03
舞台布置
根据课文的情节和场景, 设计合适的舞台布置,以 营造出相应的氛围和效果 。
道具选择
选择与课文情节和角色相 符合的道具,以增强表演 的真实感和视觉效果。
布景和灯光
合理运用布景和灯光来营 造出相应的氛围和效果, 如山水、花鸟等背景,以 及灯光的变化和配合。
04
和层次感。
课文的角色分配和表演方式
01
02
03
04
角色分配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合理 分配课文中的角色,使每个角
色都有合适的表演者。
表演方式
可以采用舞台剧、小品、朗诵 等形式进行表演,以更好地展
现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编写司马光的故事

编写司马光的故事

编写司马光的故事摘要:1.司马光简介2.司马光的政治生涯3.司马光的学术贡献4.司马光的典故及其启示5.司马光的评价正文:一、司马光简介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夫,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他是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出身于仕宦家庭,自小聪明好学,成年后以才学闻名于世。

二、司马光的政治生涯司马光在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

他历任知制诰、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等职务,积极参与政治,秉持中立公正的态度,推行稳健的政治措施。

在宋神宗时期,司马光曾因反对新政而离职,但在王安石变法失败后,他又重回朝廷,继续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贡献智慧。

三、司马光的学术贡献司马光在学术领域的贡献非常突出,他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史书。

该书自唐尧始,直至五代十国,共兼及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等时期,是一部具有很高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和政治智慧的史书。

此外,司马光还撰写了《迂夫集》、《奏议》、《内外制》等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司马光的典故及其启示司马光最著名的典故便是“破瓮救友”。

在他小时候,一位名叫王旦的同学不慎掉入水缸,其他同学惊慌失措,而司马光却迅速用石头砸破水缸,使王旦得救。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体现了司马光临危不惧、果断勇敢的品质。

这一典故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是,面对困境,要敢于担当,勇于行动,救人于危难之际。

五、司马光的评价司马光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极高的评价。

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同时,他又是伟大的史学家,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司马光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勇敢和正义,堪称一代楷模。

总之,司马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不仅为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还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司马光的简介

司马光的简介

司马光的简介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刻苦勤奋。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

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这一名字,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

可能在小时候我们就已经听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了,还知道司马光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那么,司马光到底是哪一个朝代的人呢?根据史料的记载,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是北宋时期的人。

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家中世代在朝中担任要职。

司马光在幼时便有神童之称,他以七岁之龄全篇背诵了《左氏春秋》一书,并且能够明白其中的深刻含义。

公元1038年即仁宗宝元元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

司马光在朝为官期间,一直尽心尽力辅佐皇帝,视国家兴亡为己任。

公元1067年,神宗赵顼继位。

年轻气盛的神宗想要振兴北宋王朝,他十分看好王安石的新政,便任命王安石为宰相。

同时,神宗也认为司马光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也十分重用他。

但王安石与司马光两人的政见不同,经常在上朝的时候大声争吵。

司马光后来更是一怒之下辞官回乡,一走便是十五年。

在这十五年里,司马光每日用心编撰《资治通鉴》。

等到公元1085年即宋神宗元丰八年,宋神宗因病去世,年仅十岁的宋哲宗赵煦继位,朝政被皇太后把持。

皇太后本来就是反对王安石新政的,于是她启用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司马光为副宰相。

司马光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新法,还原旧法。

司马光每天呕心沥血的工作,为北宋王朝耗尽了心血,于公元1086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司马光教研记录(3篇)

司马光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前言司马光,字子长,号温国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其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文学创作和史学研究,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更好地研究司马光的思想和学术成就,特此进行司马光教研记录。

二、司马光的生平与事迹1. 生平简介司马光出生于公元1019年,卒于公元1086年。

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自幼聪颖过人,深受父亲司马池的熏陶。

司马光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曾任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要职。

2. 事迹概述(1)政治改革司马光主张政治改革,主张废除科举制度,推行选贤任能的制度。

他在任参知政事期间,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行均田制、实行青苗法等,旨在减轻百姓负担,提高国家财政收入。

(2)文学创作司马光在文学创作上成就卓著,其代表作有《资治通鉴》、《温国文公文集》等。

其中,《资治通鉴》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史学研究司马光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主张“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提出了“以史为鉴”的史学观点。

他在编撰《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广泛搜集史料,严谨治学,使该书成为我国古代史学的重要著作。

三、司马光的学术思想1. 政治思想司马光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主张政治改革,推行选贤任能的制度。

他认为,国家政治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在于选拔贤能的官员。

因此,他主张废除科举制度,推行选贤任能的制度,以期实现国家政治的清明。

2. 文学思想司马光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以载道”,认为文学应当具有教化作用。

他在《资治通鉴》中,通过叙述历史事件,表达了其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

3. 史学思想司马光在史学研究中主张“以史为鉴”,认为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他在编撰《资治通鉴》的过程中,严谨治学,广泛搜集史料,力求使该书成为一部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著作。

四、司马光的学术成就1. 政治改革司马光在政治改革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推行均田制、实行青苗法等方面。

文言文司马光的意思

文言文司马光的意思

文言文司马光的意思摘要:1.司马光的背景和生平简介2.司马光的主要贡献3.司马光的文言文作品及其意义4.司马光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5.总结正文:【1】司马光的背景和生平简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7年),卒于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

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父亲司马池曾任兵部侍郎。

司马光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术熏陶,自幼聪颖过人,攻读经史,手不释卷。

成年后,他以父荫入仕,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子中允、知制诰等职务。

【2】司马光的主要贡献司马光的主要贡献有三个方面:政治、文化和学术。

在政治上,他主张改革,反对新法,拥护旧法。

在文化上,他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跨越1363年的历史。

在学术上,他博采众长,推崇儒家经典,对经学、史学、文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

【3】司马光的文言文作品及其意义司马光的文言文作品有《资治通鉴》、《温公续诗》、《司马文正公集》等。

其中,《资治通鉴》是他的代表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该书系统地记录了我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资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司马光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司马光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他在政治上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为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尊严作出了贡献。

在文化上,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成为我国史学的瑰宝。

他的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总结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化家和学者。

他的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尤其在史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他的文言文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

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

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摘要:1.司马光简介2.司马光的聪明才智3.司马光的忠诚正直4.司马光的贡献和影响5.总结:司马光的独特品质正文: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故事传颂千古。

其中,北宋名臣司马光,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才华,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他自幼聪颖过人,少年时代便以才学闻名。

成年后,他参加科举考试,名列前茅,进入仕途。

在政治上,司马光秉持忠诚正直的原则,敢于直言不讳,为国家的安定繁荣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宋神宗时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司马光坚定地主张实行稳健的政策,反对激进的改革。

他担任宰相期间,实行一系列措施,使国家经济逐渐复苏,政治稳定。

在他的努力下,北宋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

司马光的忠诚正直是世人所共知的。

在官场上,他从不趋炎附势,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品格。

在面对权力和诱惑时,他坚定地站在正义的一方,为人民谋福祉。

此外,他还关心民生,关注民间疾苦,以实际行动践行儒家道义。

司马光的一生充满了贡献和影响。

他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他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历史著作。

这部书稿耗费了司马光毕生的精力,成为后世史学家的重要参考资料。

总结起来,司马光是一位具有独特品质的人物。

他的聪明才智、忠诚正直以及博学多才,使他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他的故事不仅启发了后人,也成为了我们学习的典范。

司马光最有名的诗

司马光最有名的诗

司马光最有名的诗一、司马光的背景与成就1. 司马光的简介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子长,号东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他是北宋著名的“新学”创立者之一,也是《资治通鉴》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2. 司马光的职位与贡献司马光曾担任北宋政权的要职,包括宰相、翰林学士等职务。

他在政治、教育和文化领域都有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历史学方面,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财富。

二、司马光的诗歌创作1. 司马光的诗歌风格司马光的诗歌风格崇尚古雅,注重情感表达。

他善于用简洁而深入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2. 司马光最有名的诗作司马光最有名的诗作之一是《鹧鸪天·登建康赏心亭》。

这首诗描述了司马光在登上赏心亭后,俯瞰建康城,感叹时光荏苒、人事如梦的情景。

三、《鹧鸪天·登建康赏心亭》的赏析1. 诗歌题材与结构这首诗的题材是抒发对时光的感慨和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色来衬托出这种情感。

诗歌结构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每句四平韵。

2. 诗中的意象与象征诗中的景色描写生动而鲜明,其中的山水、花草和建筑等元素都象征着繁华、富贵和消逝。

3. 司马光的思想表达通过借景抒发自己的情感,司马光表达了对事物变迁的感叹,对命运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历史和人生的洞察力。

4. 诗歌的艺术表现这首诗运用了富有韵律感的语言,突出了情感的表达。

同时,通过景物的描写进行借喻,使得诗歌具备了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学性。

四、《鹧鸪天·登建康赏心亭》的影响与传承1. 诗歌的流传与影响《鹧鸪天·登建康赏心亭》作为司马光的代表作之一,流传广泛,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它不仅在文学界有重要地位,也被广泛传诵于民间。

2. 司马光的影响与传承司马光作为北宋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倡导的“新学”思想对后世的教育和学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司马光在历史上的地位与评价1. 司马光的地位与贡献司马光作为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在历史学领域的贡献举世公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

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1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司马池任光州光山县(今河南光山县)县令期间,所以其父给他起名光;6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7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

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司马光随父亲司马池从东京出发,一路经洛阳、潼关、宝鸡,过秦岭,前往四川广元,出任利州转运使,在栈道上遇着巨蟒,他沉着冷静地手持利剑,扎进巨蟒的尾巴上,使巨蟒疼痛得一震,滚下了深不可测的栈道下边。

司马光的博学来自多方面,一方面他好学,另一方面他的父亲也着意培养。

他既诚实聪明,又十分懂事,深得父亲喜爱。

同时,每逢出游或和同僚密友交谈,司马池总好把他带在身边。

耳濡目染,使司马光不论在知识方面,还是见识方面,都“凛然如成人”。

好多当时的大臣、名士,都很赏识司马光。

尚书张存主动提出将女儿许配给司马光。

担任过副宰相的庞籍在司马池死后,把司马光当成自己儿子一样培养、教育。

司马池辗转河南、陕西、四川各地为官,始终把司马光带在身边。

所以,司马光在15岁以前就跟随父亲走过好多地方,在这些地方访古探奇,赋诗题壁,领略风土人情,极大地丰富了司马光的社会知识。

步入官场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20岁,他参加了会试,一举高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初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判官。

同年,他和张存的女儿结婚。

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因父亲调往杭州任职,司马光辞掉华州判,改任苏州判官。

正当他在仕途上步步上进时,他的母亲病逝了。

按照封建礼教,他必须辞官回家服丧3年。

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十二月,司马池病死在晋州,司马光和哥哥司马旦扶着父亲的灵柩回到了故乡夏县。

双亲的相继去世,使司马光悲痛万分,他叹息“平生念此心先乱”。

但他在居丧期间,读了大量的书,写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如《十哲论》、《四豪论》、《贾生论》,对一些古人古事,根据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在居丧3年的时间里,他了解了许多下层社会生活的情况。

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26岁的司马光服丧结束,签书武成军判官,不久又改宣德郎、将作监主簿,权知丰城县事。

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取得“政声赫然,民称之”的政绩。

在工作之余,他大量阅读典籍,写下不少论文,如《机权论》、《才德论》、《廉颇论》、《应侯罢武安君兵》、《项羽诛韩生》、《汉高祖斩丁公》、《甘罗》、《范睢》、《秦坑赵军》等几十篇。

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司马光29岁,贝州农民王则起义,攻占贝州城,号称“东平郡王”,发誓要推翻宋王朝。

这时司马光父亲好友庞籍在朝为枢密副使,司马光为尽快平息起义给庞籍献计献策。

具体建议“以计破”,威胁利诱并用,进行分化瓦解,只诛“首恶”,余皆不问。

实际上起义军只坚持66天,首领王则惨遭杀害,其余尽皆焚死。

仁宗皇枯三年(1051年),司马光33岁,由宰相庞籍推荐任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

他在任职期间对《古文孝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撰写了《古文孝经指解》一文。

仁宗皇枯五年(1053年),司马光任殿中丞,除史馆检讨,修日历,改集贤校理,专任史官。

从此,司马光开始了对历史的研究。

正在司马光潜心研究历史时,庞籍被罢宰相职,降为户部侍郎,出任郓州(在今山东郓城境内)知州。

庞籍举荐司马光为郓州典学。

出任地方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司马光离开志趣相投的王安石、石杨休、包拯等人,去往郓州。

不久,提任为通判,负责考察全州官吏。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因庞籍出知并州,为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司马光改任并州通判。

重回中央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司马光迁开封府推官,赐五品服;不久,仁宗下诏,迁司马光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

从仁宗嘉枯八年(1063年)四月仁宗病死,到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七月,一年多时间里。

司马光为消除太后和英宗之间的矛盾,前后共上奏章17封。

在五年的谏官生涯中,除了关注社会上层,帮助朝廷解决好皇位继承和皇帝的修身要领、治国政纲等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外,同时也把注意力放到下层人民身上。

他发出了关心人民疾苦,减轻人民负担的呼声。

而且这个思想几乎贯穿在他所有的奏章里。

司马光反对宫中宴饮和赏赐之风。

仁宗死后,英宗将仁宗价值百余万的遗物颁赐群臣,司马光也获得近千缗。

但这些正确的谏言,因为朝廷腐朽,又触犯一些既得利益者,当然不能被采纳。

司马光只好从自己做起,将自己所得赏赐交给谏院为公使钱。

留任谏职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将《通志》(以《史记》为主,编成《周纪》5卷,《秦纪》3卷,共8卷)进呈英宗。

这部书的时间是从烈王二十三年,韩、赵、魏三家分封起,到秦二世三年,秦朝灭亡为止。

英宗看后大为赞赏,并给司马光二条明确指示,一是接续《通志》往下编修,二是决定设立书局,并由司马光自择官属,作为自己的助手。

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病死,神宗赵顼即位。

参知政事欧阳修极力向神宗推荐,说司马光“德性淳正,学术通明”,神宗任司马光为翰林学士,不久,又任司马光为御史中丞。

新旧党政神宗赵顼即位以后,朝气蓬勃,虚心下问、多方征求治国方略以后,感到王安石提出的一整套激进、大胆的变革方案很符合自己的思想,于是在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在思想上王安石主张开源,司马光主张节流。

司马光和王安石因政见不同,在一些问题上进行激烈.的争辩,有时在皇帝主持的议政会议上也毫不相让,但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变法也并不一概反对,尤其当变法还未显露明显弊病时,他也并未公开持反对意见。

甚至有人要弹劾王安石时,他还进行劝解和说服。

直到王安石颁发“青苗法”,司马光才表示不同意见,他认为县官靠权柄放钱收息,要比平民放贷收息危害更大,因此表现了强烈不满。

宗熙宁三年(1070年)二月十二日,擢司马光枢密副使,可是司马光以“不通财务”、“不习军旅”为由,坚决推辞,次年退居洛阳,任西京留守御史台,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司马光官升为资政殿学士。

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司马光已66岁,《资治通鉴》全部修完,是年七月十一日全书呈上,十一月,《通鉴》的最后部分《唐纪》和《五代纪》修成以后,司马光连同《通鉴考异》、《通鉴目录》一起奏进给神宗皇帝。

神宗皇帝十分重视,将书的每编首尾都盖上了皇帝的睿思殿图章,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

十二月初三日,神宗降诏奖谕司马光,说他“博学多闻,贯穿今古,上自晚周,下迄五代,成一家之书,褒贬去取,有所据依”。

并赏与银、绢、衣和马,擢升司马光资政殿学士,迁范祖禹为秘书省正字。

司马光虽离开了朝廷,但他的思想并没有变,仍然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

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四月九日,他看到他的好友范镇因直言王安石“进拒谏之计”而被罢官。

司马光愤然上疏为范镇鸣不平,并请求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自己退居洛阳,绝口不论政事,专门著述《通鉴》,时间长达15年。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司马光67岁。

三月七日,神宗病死,年仅10岁的赵煦继位,是为哲宗。

哲宗年幼,由祖母皇太后当政。

皇太后下诏起用司马光知陈州,不久,又下诏除授门下侍郎(相当副宰相)。

司马光向皇太后进言,为了实现废除新法的政治主张,把因反对新法而被贬的刘挚、范纯仁、李常、苏轼、苏辙等人招回朝中任职,吕公著、文彦博等老臣也被召回朝廷任职。

司马光废除新法,上《请革弊札子》,又在《请更新新法札子》中,把新法比之为毒药,请求立即采取措施,全部“更新”。

废除了保甲法,又废除了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马法,带病得知免役法、青苗法和将官法还未废除,无限感伤,上表请求辞位。

但皇太后对他很倚重,不但不准辞位,反下诏除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正式拜为宰相。

接着很快就废除了免役法、青苗法。

司马光终于完成了自己废除免役法的夙愿,实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暮年岁月司马光在第二次回朝为相期间,辑录《国语》的精要,编成《徽言》一书。

又将《历年图》和《百官公卿表》增补、总辑为《稽古录》一书,形成一部“略存体要’’的简明通史,又负责将《资治通鉴》进行了最后的校定。

哲宗二年(1087年)因病逝世,死后,宋哲宗将他葬於高陵。

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还有诸多名著被众人所流传。

2主要成就司马光反对新法。

他把变法的责任都推给王安石,攻击“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

新法大部废除,许多旧法,一一恢复。

如差役法,知开封府蔡京依司马光的限令,在五天之内全部恢复,对社会的危害较熙宁以前还要严重。

通过变法而积聚起来的钱财,也在反变法派执政的几年当中“非理耗散殆尽”。

与此同时,还不遗余力地打击变法派。

宣仁太后死后,复辟旧制的反变法派随之垮台,并受到倍加沉重的打击。

学术成就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

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

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

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近4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司马光的独乐园,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资治通鉴》书局所在地。

这里环境幽美,格调简素,反映了园主的情趣和追求。

其书局在汴京时已奉诏成立,除了司马光之外,当时的著名学者刘恕、刘攽和范祖禹都参与了书局的工作。

其中,司马光任主编,刘恕、刘攽、范祖禹为协修,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

司马光来洛阳后,便把《资治通鉴》书局由汴梁迁到洛阳。

在独乐园中常住的不仅有书局的工作人员,当时洛阳的名贤如二程、邵雍、文彦博等也常来此聚会,堪称是一个学术中心。

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旋踵而忘。

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

《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

《资治通鉴》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