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论述题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论述题汇总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宗良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分析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命题:一是“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关于第一个命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一思想,提出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特有的方式,即实践或劳动。实践活动是人和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也是产生和决定人的其他所有特性的根据。人将自然界和自身当作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并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工具,既改造自然界,也改造自身。关于第二个命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人类社会存在两种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人的本质离不开同自然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一切现实的人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主要的社会关系,是“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形成了其他社会关系。关于第三个命题,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这里,马克思不仅赋予需要以前提性,而且赋予它以普遍性、永恒性和能动性。马克思还特别强调指出,“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的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历史。离开了人的需要,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都将不复存在。可见,这一命题不仅涵盖了前两个界定的内容,而且揭示了前两个界定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这一界定,是对前两个界定的综合。

综上,人的本质可以界定为:人基于某种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历史存在物,即为我的、自觉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生成物。

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

关系:“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绝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实现所必需的条件。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两个必然”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发展前进性,“两个绝不会”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过程曲折性,二者共同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原因具体如下

1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被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的必然性。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集中表现。这种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二,个别工厂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三,社会生产无限扩大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由此决定了两个必然

2 在提出“两个必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绝不会”的思想,即“无论哪种社会形态,在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化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的,而不是凭人们主观的意志、愿望实现的。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这种生产关系是不会灭亡的;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时候,这种生产关系就必然为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

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认为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是派生出来并依附于物质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就是唯心主义。

二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或者说,世界能否被认识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这是由其在哲学中的地位和特性决定的。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一切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因为物质与意识是哲学领域中两个层次最高范围最大的范畴,2,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惟一标准。3,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是人类实践中的基本问题。这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普遍遇到的认识性问题。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的研究方法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来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运动的规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就是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变革,看做是客观必然的历史过程。对一定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变革的评价,要遵循生产力标准。

(2)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要运用科学的抽象法,这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3)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逻辑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历史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把握其规律。(4)借鉴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政治经济学研究应运用和借鉴现代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如数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以及运用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耗散结构论等方法论。同时还可借鉴和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方法,如实证分析、均衡分析、边际分析、总量与个量分析、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等。

(5)其他具体方法:历史回溯法,如借助于人体解剖来理解猴体解剖,即低等生物身上表露的高等等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此外还有,普照的光或特殊的以太的方法,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在社会存在中占主导地位,进而在社会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影响社会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联系:马克思主义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继承前人的思想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加以唯物主义的改造;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历史唯心主义,批判地吸取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把它推向前进,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区别:德国古典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与马克思主义有着直接的逻辑联系,但马克思主义又与德国古典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是深深植根于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之中的,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论证资本主义乃至一切私有制度必然灭亡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把哲学从书斋中解放了出来,变为现实的革命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和唯物论。它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第一次历史性的将唯物论与辩证法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相加。实践概念是马哲的基础,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第一次将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历史唯心主义予以修正,避开了前人在研究历史发展的决定问题时常陷入的唯心主义陷阱。

综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批判性继承。

消灭私有制

首先要对马恩提出的“消灭私有制”中的“私有制”的具体含义有一个界定.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告诉我们,私有制有两种,一种是剥削型的,一种是非剥削型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所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扇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