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生必知的历史人物(下))_苏轼:宋代大文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平简介

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宋仁宗景韦占三年(公元1037年)出生在一个清寒的地主家庭中。父亲苏洵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散文家。他屡试落第,愤而烧毁自己的文章,再度悉心苦读,闭门攻关,终于成为著名的散文家。弟弟苏辙是苏轼一生政治和文字上的同道和挚友。他们父子3人因为文学成就突出,被人并称“三苏”,又分别被称为“老苏”、“大苏”、“小苏”。苏轼的母亲程氏是一位有文化、明大义的妇女,很注意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她曾给苏轼讲解《后汉书》,鼓励儿子像东汉名士范滂那样坚持正义,勇敢地与奸佞作斗争。

富有文学气氛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为苏轼学识的增进和思想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苏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积累了不少知识,年方弱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兄弟随父亲到汴京参加考试,苏轼的考卷“刑赏忠厚之至论”大获主考官欧阳修的称赞。经过宋仁宗御试,苏轼兄弟双双及第。嘉祐六年,苏轼参加“制科”考试,以“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考入第三等(上等),这个成绩在当时非常突出。因为整个北宋考入三等的除苏轼外,也只有区区3人而己。考试结束后,苏轼被授予大理评事,答书凤翔府签判的官职。

苏轼在凤翔任职3年,曾利用巡视机会,探访当地名胜,写了《凤翔八观》等100多首诗,诗歌艺术也渐趋于成熟。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苏轼任职期满,回到汴京。不幸父亲苏洵病故,苏轼回乡守制。直到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才返回京都,先后担任殿中丞、直史馆和差判官诰院等官职。这年二月,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主持变法。苏轼因与变法派观点不一致,为避祸起见,要求外任,即出京做地方官。从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到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10年间,苏轼先后担任杭州通判和密州、徐州、湖州三地知州。这10年来,苏轼在任上兴利除弊、为民造福,所在各地百姓都称颂他。

后来的岁月里,他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词,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公元1100年病卒于常州,终年66岁。

历史业绩

由于离京外任,离开朝廷内部无休止的党争,苏轼的情绪也较为平静,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投放到艺术创作中,从而在文学上获得令人瞩目的丰收。在杭州时,西湖的山水、钱塘的江朝,为苏轼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写了许多描写杭州自然美景的诗歌。他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曾博得后入“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的美称,以致于“西子湖”从此成了西湖的别名,在杭州时苏轼已开始填词。他这时期的词作,虽然还没有形成豪放词风,但已有明显的“以诗为词”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界限,将诗歌创作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运用到词曲创作中。这对词这一新文学体裁的发展和完善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密州(今山东诸城)的3年里,苏轼的诗词创作有重大发展,他先后创作了《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一批著名作品,初步形成了豪放词风。

特别是他在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节所作的《水调歌头》词,笔调奇逸、风格健朗,是历来为人们称颂的名篇,胡仔在他的《苕溪渔隐丛话》中说:写中秋题材的词作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产生,其余的都可以废弃了。

在徐州,苏轼关心民间疾苦。他写了许多反映农村生活,表现农民思想感情的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农村题材的词人。

在湖州,苏轼写了著名的《文与可篑谷偃竹记》,这篇文章对文湖州竹派的艺术经验作了准确的总结,在我国绘画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胸有成竹”这个词也由此成了人们日常习用的成语。苏轼贬谪的黄州境内有一个赤鼻矶,当地流传着不少三国曹吴大战的故事,所以苏轼也把这里的赤壁当作赤壁大战的遗址,多次到这里游览凭吊,写下了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他热情礼赞祖国的壮丽河山,衷心倾慕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并感喟人生的短促无常,但能从悲观沉沦中解脱出来,转向对于超尘绝俗境界的追求,基调是旷达乐观的。而其文辞的优美,描写的细腻贴切更令人折服。如前《赤壁赋》描述洞管的声音:“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语言虽简短,但写得自然准确、形象生动,给人以回昧无穷的印象。苏轼“三咏赤壁”为黄州赤壁增添了光彩,也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四月,苏轼改授汝州团练副使。在调赴汝州的途中,他游览了庐山,留下了不少佳作,在湖口,他又写了一篇有关认识论的文章《石钟山记》,对石钟山的命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苏轼的创作代表了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并取得了多方面的业绩: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并是豪放词的创始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