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同义复音形容词聚合的语义\语用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书》同义复音形容词聚合的语义\语用特点
本文对《宋书》同义复音形容词聚合的语义构成特点、同义复音形容词聚合的内部差异及语用特点进行了描述,以期对《宋书》同义复音形容词聚合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标签:《宋书》复音形容词同义聚合义类语义特点
《宋书》中大量使用了同义复音形容词,同义复音形容词聚合中的成员之间多是并列关系,“并列式构词成分之间体现更多的是一种平面聚合关系,而不是层级结构。

”[1]成员之间的意义共性主要体现在一个相同义位上,而细微的语义差别起到了辨异的作用。

一、同义复音形容词聚合的语义构成特点
从《宋书》同义复音形容词聚合的情况来看,在相对应的位置上含有相同语素或者同义语素的,往往更容易具有同义关系。

具体情况如下:
(一)几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互相组合成多个同义复音形容词
由相同语素或者同义语素组合成的并列关系复音形容词,易形成同义关系,能够构成同义词聚。

如:
“恭敬”“敬恭”“肃恭”“恭肃”“恭恪”“恭谨”等六词,都有“恭敬”义,能构成一组同义词。

这组复音形容词是由语素“恭”“敬”“肃”“恪”“谨”构成的,其中“恭”“敬”“肃”“恪”“谨”语素同义,都有“敬”义。

从词源上说,“恭”与“拱”有关。

《释名·释言语》:“恭,拱也,自拱持也。

”而“敬”与“警”同源。

《释名·释言语》:“敬,警也。

恒自肃警也。

”相比较来说,“恭”侧重于礼仪、外观,“敬”侧重内心的感情。

《说文》:“肃,持事振敬也。

”“肃”,侧重心理方面的毕恭毕敬,但它含有“提心吊胆”之义。

《说文》:“‘恪’,敬也。

”段注:“《释诂》《商颂》和《毛传》皆曰:‘恪,敬也。

’”。

“谨”本义指寡言少语,即在言语方面小心谨慎。

引申为自身兢兢业业,恭恭敬敬。

这组同义词是由同义语素构成的。

两个同义语素连用,它们表达的义位突出了共有义素,两个词的区别义素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宋书》中这种类型的同义复音形容词聚合的数量不多。

(二)同一个语素与几个同义或类义、平行关系语素组合成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复音形容词,形成一个同义词群
复音形容词内含有部分相同的语素或者同义语素,如果这些复音形容词的结构关系相同,那么这些复音形容词容易具有同义关系,从而构成同义词聚合。

如:
“严促”“严峻”“严刻”“严克”“严猛”“严明”“严切”“严毅”“严肃”这9个词,在“严
格”这个义项上是同义词。

这组同义词内都有一个相同的语素“严”,这些复音形容词的语义共性主要体现在“严”这个语素上,其他语素“促”“峻”“刻”“克”“猛”“明”“切”“毅”“肃”都不具备同义关系。

但是复音形容词“严促”“严峻”“严刻”“严克”“严猛”“严明”“严切”“严毅”“严肃”在对应位置上含有相同语素“严”,所以能够构成一组同义词。

从《宋书》同义复音形容词的语义构成特点来看,多个语素的引申在某一点上出现偶然的重合,由此而造成多个复音形容词包含某一相同的义位;含有相同语素的复音形容词含有某一相同的义位,这包含相同义位的多个复音形容词就成为同义词聚合关系。

这类同义复音形容词聚合成员之间的意义共性主要体现在一个相同语素或同义语素上,而另外的语素恰恰起到了辨异的作用。

二、同义复音形容词聚合的内部差异
《宋书》的同义复音形容词聚合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轻弱”“冲弱”“蹙弱”“单弱”“孤弱”“寡弱”在“弱小”这个义项上是同义词。

“轻弱”侧重于力量弱小;“冲弱”侧重于年幼弱小;“蹙弱”侧重于迫窄弱小,主要指地域方面;“单弱”“孤弱”“寡弱”均侧重于孤单势弱。

(二)使用范围不完全相同
“侈丽”“丰丽”“豪丽”“精丽”“文丽”“严丽”“奇丽”“绮丽”“鲜丽”“瑰丽”“藻丽”“绮艳”“美丽”“妖丽”“英丽”“端妍”这16词在“美丽、华丽”这个义项上是同义词。

“侈丽”“丰丽”“豪丽”“精丽”“文丽”“严丽”“奇丽”“绮丽”“鲜丽”指衣着、车马、宫殿建筑的装饰;“瑰丽”“藻丽”“绮艳”指文辞;“美丽”“妖丽”“英丽”“端妍”指人的容貌。

(三)词义程度不同
“疾笃”“沉笃”“危笃”三词在“病重、病危”这个义项上是同义词。

“疾笃”一般指病情重;“沉笃”指病情很重。

“危笃”指病情很危险、危急。

(四) 情态不同
“恭谦”“恭敬”“敬恭”“肃恭”“恭肃”“恭恪”“恭谨”“恭慎”“勤恭”“温恭”“恭和”“恭默”“恭素”这13个词在表示“恭敬”之义时,有情状的不同。

“恭敬”和“敬恭”是同素异序词,表示对人谦恭有礼貌;“肃恭”和“恭肃”是同素异序词,表示对人的态度恭敬而严肃;“恭恪”“恭谨”“恭慎”三词为等义词,都表示对人的态度恭敬而谨慎;“恭谦”表示对人恭敬而谦虚的态度;“勤恭”表示肃敬而勤勉;“温恭”和“恭和”都表示温和、恭敬的态度;“恭默”表示庄敬而沉静寡言的神态;“恭素”表示对人既有恭谨的态度,又有纯朴的品行。

《宋书》中的同义复音形容词的聚合,从共时的语言平面来看,同义词组成的系统,其理性意义是相同的,而在非理性意义上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从历时的语言平面来看,是语言历时发展形成的结果。

有的是源于上古汉语的旧词,有的词在中古产生了新义,有的是中古产生的新词,其中中古产生的新词与旧词共存于同一历史平面的同义复音形容词占绝对多数。

三、同义复音形容词聚合的语用特点
《宋书》中为了对不同事物的同一性状进行细致的描写和精确的区分,多用同义复音形容词聚合中的词来表示,使行文活泼多变。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对不同人物的同一性格的描述,多用同义复音形容词聚合中的词来表示
评价人物勇猛这一特性,除“骁勇”外,还有“骁敢”“骁果”“骁猛”“骁强”“骁壮”等复音形容词。

(1)攸之公之乡人,骁勇有胆力,取其器仗,以配衣宇下,使攸之率以前驱,天下之事定矣。

(《列传十七·蔡廓》)
(2)白太宗称其骁敢,至是每战以刀楯直荡,往辄陷决,张永嫌其过锐,不令居前。

(《列传四十四·孔觊》)
(3)司州刺史刘季之,诞故佐也,骁果有膂力,梁山之役,又有战功,增邑五百户。

(《列传三十九·文五王》)
(4)卫臣死,子佛佛骁猛有谋算,远近杂种皆附之。

(《列传五十五·索虏》)
(5)至于狸伐纂伪,弥煽凶威,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虽冒顿之鸷勇,檀石之骁强,不能及也。

(《列传五十五·索虏》)
(6)诏曰:“天生始受戎任,甫造寇垒,而投轮越堑,率果先腾,骁壮之气,嘉叹无己。

”(《列传五十一·孝义》)
在品评不同人物的“骁勇”时,不同复音形容词的使用,能表现不同人物品行上的差异。

“骁敢”“骁果”为等义词,避免行文的重复单调;“骁猛”突出人物的威武;“骁强”突出人物的强悍;“骁壮”突出人物的强壮。

使用不同的复音形容词,把不同人物的个性描写得淋漓尽致。

(二)不同事物同一性状的描绘,多用同义复音形容词聚合中的词来表示
描写草木茂盛这一特性,有“郁茂”“繁茂”“蔚蔚”“蓊蔚”“萧森”“森沉”“扶疏”等复音形容词。

(7)播绿叶之郁茂,含红敷之缤翻。

(《列传二十七·谢灵运》)
(8)湛之更起风亭、月观,吹台、琴室,果竹繁茂,花药成行,招集文士,尽游玩之适,一时之盛也。

(《列传三十一·徐湛之》)
(9)蔚蔚丰秋,苾苾香秔。

(《列传二十七·谢灵运》)
(10)既修竦而便娟,亦萧森而蓊蔚。

(《列传二十七·谢灵运》)
(11)凌冈上而乔竦,荫涧下而扶疏。

(《列传二十七·谢灵运》)
这组同义复音形容词聚合中,除“郁茂”“蔚蔚”“蓊蔚”专指草木茂盛外,“萧森”“繁茂”还指草木繁密;“森沉”还有“幽静”之义;“扶疏”还描绘枝叶繁茂向四处分散的姿态。

此外,《宋书》中关于人物和事物的同义复音形容词还有很多。

这些同义复音形容词准确贴切的应用,除了能增强文章气势,避免复音形容词的重复单调外,还能把不同事物在某一特性上的差异描写得淋漓尽致,体现出史书评论者对人物性格恰如其分的评价,以及《宋书》中同义复音形容词巧妙的应用。

四、结语
《宋书》中同义复音形容词聚合的数量之所以比较多,“离不开整个社会的进化发展。

新事物不断涌现,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以及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要求语言能够对各种事物进行细致的描写和精确的区别,这就要求语言不断产生新词,而且要有非常丰富的同义词”[2]。

注释:
[1]肖晓晖.对一类并列复合词的语义分析[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2003,(6):50.
[2]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575.
参考文献:
[1][梁]沈约撰.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胡中文.同素族词语与语素义义项的归纳[J].辞书研究,2001,(3).
[3]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王安节,周殿龙.形容词分类词典[Z].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
[5]向熹.簡明汉语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6]阎玉文.《三国志》复音词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
[7]赵学清.《韩非子》同义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8]张伟芳.《宋书》复音形容词的语用特点[J].常州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2009,(2).
[9]周文德.古汉语同义词的形成原理探微[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版) ,2002,(10).
(张伟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10097;江苏常州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213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