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的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目的阐述血清标本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指导临床工作者对乙型肝炎的正确诊治。

方法结合自己工作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阐述检测血清标本的HBV标志物方法和临床参考值的意义。

结果血清标本的HBV 标志物的检测可以作为快速诊断乙肝的简便方法,为临床所应用。

结论正确认识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对临床医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签: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临床意义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血液中可产生一种或多种抗原抗体系统。

检测病人血清中的这些病原标志物,对病毒性肝炎的分型、临床诊断、传染性的判定、发病机理的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阐述如下。

HBV至少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HBsAb)、e系统(HbeAg,HBeAb)和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HBcAb)。

目前HbcAg在一般化验室中尚难直接检测到,临床上常用的指标如下。

(1)HbsAg和HbsAb:HBsAg是HBV感染后第1个出现的血清指标,HbsAg阳性表明有HBV急性感染或持续感染。

持续6个月以上阳性为慢性感染。

HbsAg 在血液中以下列3种形式存在:①Dane颗粒(HBV完整病毒)外壳是HbcAg,内心为HbeAg;②小球形颗粒(HbsAg本身)是Dane颗粒装配后过剩外壳;③管状颗粒可裂解而成为数个小球形颗粒。

HbsAg是HBV感染后最早和最常见的指标,它一般多在感染后4~6周(转氨酶或黄疸升高前2~4周)出现,至恢复期消失(感染后5~7个月)。

如转为慢性肝炎或携带者,可持续数年或终生。

但是:①HbsAg阳性表示有过感染或正在感染,并不说明现在HBV是否复制;②HbsAg滴度与肝脏病变类型无关,也不指示预后好坏;③HbsAg滴度与病情变化无肯定一致的关系,也不应将HbcAg滴度升降作为判定病情好坏和药物疗效的指标。

HbsAg>100mg/L时,多同时伴有HBeAg(+)。

检测HBV-DNA临床意义

检测HBV-DNA临床意义

检测HBV-DNA临床意义一、HBV-DNA与两对半的关系1、HBsAg(+)、HBeAg(+)提示HBV复制活跃和传染性强。

2、HBsAg(–)、HBeAg(–)、HBsAb、HBeAb出现是机体清除HBV标志,并且提示机体对HBV的免疫力。

3、HBsAg(–)、HBsAb(+)、HBeAb(+)、HBcAb(+)呈不同组合的血清学状态,结果均考虑肝病行肝活检证实为慢性肝炎改变、免疫组化检出HBV抗原。

其HBV-DNA阳性率29.0% ,肝内检出率65% 。

4、HBsAg(–)、HBeAg(–)、HBV-DNA(+)是由于HBV S区点突变可能导致HBsAg抗原性改变,使HBsAg不能被检出,而HBV前C区基因变异,使HBsAg不能表达但病毒本身复制不受影响。

5、HBsAg(+)、HBV-DNA(–)可能是HBV-DNA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组,或基因变异,所用PCR引物不匹配,未能检出但仍可表达HBsAg6、HBsAb(+)、HBeAb(+)/(–)、HBcAb(+)表明已进入恢复期或痊愈期,但仍有HBV-DNA(+)可能是病毒突变所致。

二、HBV-DNA拷贝数与临床治疗的关系1、HBV-DNA拷贝数由高到低表示药物对患者治疗有效和治疗方案的正确。

2、治疗后HBV-DNA拷贝数下降到103拷贝/ml 时停止抗病毒治疗,但应做到2-4个月复查HBV-DNA和肝功能,以监测HBV复制情况和肝脏是否受损。

3、抗肝炎病毒药物只能使HBeAg阴转,不能阴转HBsAg,长期抗病毒治疗有可能使HBV-DNA阴性,但HBsAg阳性,是因为HBsAg和HBeAg 虽然是与病原体有关的抗原成分,但存在于血液中的HBsAg绝大部分为不含病毒颗粒。

而乙肝病毒前C区的变异则常常导致HBeAg表达的缺失。

至于血清中抗体含量的高低与病原体的含量更没有直接关系,机体免疫应答的滞后性使得即使有高滴度的抗体存在,也可能病原体含量很低或根本就已消失。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检测是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和减少感染风险。

在进行输血前,对献
血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可以减少接收者暴露于潜在感染的风险,也可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下面将介绍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其临床意义。

1. 乙肝病毒(HBV)感染标志物检测:
乙肝病毒是一种严重的肝炎病毒,通过血液、性传播或母婴传播。

输血前对献血者进
行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和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

如果献血者出现阳性,说明可能感染乙肝病毒,输血时需要
注意选择合适的血源,防止感染接收者。

3. 艾滋病毒(HIV)感染标志物检测:
艾滋病毒感染导致免疫系统受损,造成人体易受感染。

检测献血者的艾滋病毒感染标
志物,包括HIV抗体和HIV核酸检测。

阳性结果表明献血者可能感染艾滋病毒,不宜作为
血液供体。

5. 疟原虫检测: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感染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献血前进行疟
原虫检测,可以排除可能感染疟疾的献血者,减少输血引起的感染风险。

7. 副丙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标志物检测:
副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一种病毒,主要引起急性肝炎。

检测献血者的副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包括副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EV)和副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检测。

阳性结果表明献血者可能感染副丙型肝炎病毒,不适宜作为血液供体。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介绍: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对应抗体,它不是保护性抗体,它的存在反而是受到乙型肝炎病毒侵害的指标之一。

它包括IgM、I gA、IgG三种类型。

IgM型是判断急性乙肝的重要指标,是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在血液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一般持续3-6个月。

如果HBcAb-IgM持续高滴度,表明病人乙肝有慢性化倾向。

若在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中,HBcAb-IgM滴度高,说明乙肝病毒正在体内复制活跃,是传染性强的指标之一。

HBcAb-IgG出现较晚,不是保护性抗体,检测HBcAb-IgG具有流行病学调查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正常值:阴性。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临床意义:HBcAb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它的检测能够检出HBsAg和HBsAb不能发现的一部分乙肝病毒感染者,在排除乙肝诊断上具有重要地位。

1.单项HBcAb阳性:见于乙肝急性感染后的恢复早期(窗口期),也可见于HBsAg 消失而HBsAb尚未出现的时期,也可见于经胎盘由母体传播乙肝病毒的婴儿。

2.HBcAb-IgG阳性:表示既往感染乙肝病毒。

3.HBcAb-IgM阳性:表示急性或近期感染乙肝病毒,并且有病毒复制。

如果HBc Ab-IgM持续高滴度,表明病人乙肝有慢性化倾向。

若在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中,HB cAb-IgM滴度高,说明乙肝病毒正在体内复制活跃,是传染性强的指标之一。

4.乙肝“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

提示:(1)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

仍然有传染性。

(2)由"大三阳"转向"小三阳",并不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完全停止,少数"小三阳"•病人其血清HBV-DNA持续阳性,病毒复制活跃,病情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见于病毒变异。

乙肝五项定量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定量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定量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乙肝五项乙肝五项定量检查正常值乙肝五项定量正常值如下:HBSAG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TRFIA)0-0.5ng/mlHBSAB 乙肝表面抗体定量(TRFIA)0-10miu/mlHBEAG 乙肝e抗原定量(TRFIA)0-0.5PEI U/ml HBEAB 乙肝e抗体定量(TRFIA)0-0.2PEI U/ml HBCAB 乙肝核心抗体定量(TRFIA)0-0.9PEI U/ml乙肝五项检查临床意义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临床意义: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2、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一般简称表面抗体。

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

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临床意义: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3、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

它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

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

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乙肝病毒e抗体HBeAb-ee抗体是乙型肝炎e抗体的简称(抗-HBe),它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性e抗体能够和e抗原结合。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输血是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补充失血和纠正贫血。

但是,输血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其中感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不良事件。

为了减少输血的感染风险,医生们通常在输血前进行多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1. 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V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全球性的重要病毒之一,HBV感染可引起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HBsAg是HBV感染的标志性血清学指标,是血液中HBV感染的最早同时也最常见的表现。

检测HBsAg可保证输血前没有携带HBV感染。

HBsAb是人体对HBV抗体的反应,临床意义在于:有称之为保护性抗体的功能,正常人血液中均有这种抗体,表明自身免疫针对HBV病毒的抵抗力已经形成,可以预防再次感染HBV。

HBcAb是HBV采血后形成的第一个标志性抗体,是乙肝感染者一直存在的唯一抗体,可以证明病毒是否进入过体内,HBcAb检测对于判断HBV感染的种类非常重要。

4. 乙肝核心突触蛋白抗体(anti-HBcIgM):anti-HBcIgM是HBV急性感染时产生的抗体,用于急性H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判断。

5. 丙肝病毒抗体(Anti-HCV):丙肝是由HCV引起的肝炎,在世界范围内感染人数高达2300万以上。

检测Anti-HCV 可以有效地筛查携带HCV的人群,避免把带病毒的血液输给收到输血治疗的患者。

HIV是导致艾滋病的病毒,对于接受输血治疗的人群十分重要的检查项目,检测Anti-HIV可以避免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血液输给收治医院的病人。

7. 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梅毒螺旋体引起,该病在临床诊断中比较常见,检测TPAb 可以筛查出梅毒感染者。

8. 献血者自愿告知:除以上7项检测外,献血者自愿告知也十分重要,有关于旅居码头区域的信息、排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方面的关于过敏的信息、有无慢性病、在近期是否生病等等问题都需要献血者自愿在告知的时候进行说明。

乙型肝炎的实验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的实验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7 Wawrzynowicz-Syczewska M, Kruszewski T, Boron-Kaczmarska A. Complications of percutaneous liver biopsy.Rom J Gastroenterol 2002;11:105-107
8 Piccinino F, Sagnelli E, Pasquale G, Giusti G.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percutaneous liver biopsy. A multicentre retrospective study on 68,276 biopsies. J Hepatol 1986;2:165-173
9 Zakaria N, Knisely A, Portmann B, Mieli-Vergani G, Wendon J, Arya R, Devlin J. Acute sickle cell hepatopathy represents a potential contraindication for percutaneous liver biopsy. Blood 2003;101:101-103
聂青和.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777
抗 -HBs 为 HBV 抗体系统中唯一的中和抗体 对 HBV 有保护性免疫作用 主要见于乙肝恢复期 痊愈 期或疫苗接种后 慢性乙肝患者抗 -HBs 出现后仍可有 HBV 复制 但通常在 1 内 HBV-DNA 滴度逐渐下降 至消失 HBsAg 和抗 -HBs 通常不同时存在 但当 a 决 定簇变异时 HBV 能逃避抗 -HBs 的中和并表达变异株 的 HBsAg 出现 HBsAg 和抗 -HBs 的共存现象[4] 此 外,临床上也会遇到抗 -HBs(+)而 HBsAg(-),但病情仍继续发 展的情况 也是由于 a 决定簇变异所致 需引起注意[5] 1.1.2 HBeAg 和抗 -HBe HBeAg 是 C 区编码的核壳蛋白 的分泌型 由前 C 蛋白在肝细胞内转移过程中 经氨基 端与羧基端分别去除 19 和 33 个氨基酸的修饰加工 分 泌到肝细胞表面和血液中形成 HBeAg[6] HBeAg 是临床 上简便实用的判定HBV复制的血清标志物 HBeAg存在于 HBV感染早期 如持续存在常提示慢性化 在慢性HBV相 关肝病中 HBeAg 的存在多伴有病变活动和 ALT 波动 抗 -HBe 阳性常提示 HBV 复制减少或停止 病变趋 向稳定 但其并非保护性抗体 血清 HBeAg/ 抗 -HBe 转换被认为是 HBV 感染过程的转折点 即由免疫耐受 转为免疫激活 HBV 由复制活跃转为相对静止 但当 出现 HBV 前 C 区和 C 区基因突变时 HBeAg 不能表达, 此时尽管 HBeAg(-) 仍有 HBV-DNA 复制[7] 且可能 使其致病力增强 这就是临床上常见到的 HBeAg(-) 抗 -HBe(+)患者仍有高滴度 HBV-DNA 存在的原因 1.1.3 HBcAg 和抗 -HBc HBcAg 为 HBV 的核壳蛋白 并不能直接在血清中检出 通常用去垢剂除去血清中 Dane 颗粒外壳或将 HBcAg与抗 -HBc 免疫复合物离解时 才能测到[8] 其存在也是 HBV 复制的标志之一 但并 不列为常规检测项目 不在乙肝五项检测项目之中 抗 -HBc 为 HBV 的另一种非保护抗体 与抗 -HBs 相比 其产生更早,滴度更高 且存在更久 高滴度

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

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

内容摘要:【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临床意义
1 概述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目前已确认的病毒性肝炎中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肝炎,1965年bhumberg等首次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表面抗原(hbsag),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完整的hbv病毒称为dane颗粒,直径42nm,球形,有包膜(即hbsag)。

患者血中除dane 颗粒外,还有16~25nm的球状和杆状体,是病毒组装过剩的hbsag,hbv基因组由部分双链的环状dna组成,长约3.2kb,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即s(包括前s1和前s2)、c(包括前c)、p和x4区hbv抗原,包括: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临床意义
1 概述
1.1 表面抗原(hbsag) 由s基因编码,是hbv的衣壳蛋白,包括s前s1和前s2蛋白,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具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hbs。

抗hbs可中和hbv,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1.2 核心抗原(hbcag) 是病毒的核衣壳成分,由c基因编码,为颗粒状态的抗原,被hbsag 包被,因此在感染者血液中不易检出。

hbcag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体。

1.3 e抗原(hbeag) 也由c基因编码,是hbv核心的可溶性抗原,hbeag阳性表示病毒在体内复制,传染性较强,hbeag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e抗体,此抗体对hbv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2 传播途径
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血液hbsag阳性无症状的携带者是hbv的主要传染源,hbv 主要经过血液、性接触、日常生活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介绍: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是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保护抗体。

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正常值:
阴性。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临床意义:
用于判断乙型肝炎(乙肝)的传染性或病毒复制的活动性。

1.HBeAb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复制的水平降低,传染性下降。

2.“小三阳” :HBeAb(+)、HBsAg(+)、HBcAb(+),提示:
(1)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

但仍然有传染性。

(2)由“大三阳”转向“小三阳”,并不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完全停止,少数“小三阳” 病人其血清HBV-DNA持续阳性,病毒复制活跃,病情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见于病毒变异。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注意事项:
(1)检查前要空腹,8-12小时不能进食,勿服用药物。

(2)检查结果须与其他乙肝检查项目一起进行综合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检查过程:
暂无相关信息。

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
1、(HBsAg-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2、(HBsAb-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
3、(HBeAg-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

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

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
5、(HBcAb-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

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五项检查有一定意义。

以上五种检测项目即俗称的乙肝五项。

135项如果阳性,为乙肝大三阳;145项阳性,为乙肝小三阳。

2为阳性,说明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一般认为小三阳的传染性较小。

但对于一些E抗原和E抗体均为阴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经产生突变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达E抗原和E抗体,但是如果检查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MA)依然阳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

无论大三阳抑或是小三阳,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

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况,最好是定期(3个月至6个月)到医院作一次肝功能和乙肝五项检查。

乙肝五项指标临床意义.docx

乙肝五项指标临床意义.docx

对于乙肝二对半的检查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 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二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二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

乙肝五项临床意义如下: 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

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

2.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

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

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3.e抗原: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可查出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e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

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5.核心抗体: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

低滴度的核心抗体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乙肝病毒标志物五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乙肝病毒标志物五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乙肝病毒标志物五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普内科邵宏我们常说的“乙肝病毒标志物五项指标”,就是俗称的“乙肝病毒两对半”,指的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及核心抗体(抗-HBc)。

“乙肝病毒两对半”是乙肝患者最常做的检查项目之一,它不仅能用于乙肝病人的诊断,而且还有助于我们了解病毒的复制状态。

第一对是HBsAg和抗-HBs。

HBsAg是乙肝病毒的包膜蛋白,在肝细胞内大量合成并释放到血液中,它是乙肝病毒存在的间接指标,本身无传染性。

在急性自限性乙肝病毒感染时,血中HBsAg持续存在的时间约1~6周,最长可达20周;在慢性乙肝患者或无症状携带者中可持续存在多年。

抗-HBs是机体针对HBsAg而产生的一种保护性抗体。

平时我们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就是抗-HBs。

在急性自限性乙肝病毒感染时,它在HBsAg阴转一段时间后,在病情恢复期开始出现,6~12个月内逐步上升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但可以持续多年。

第二对是指HBeAg和抗-Hbe。

HBeAg一般仅见于HBsAg 阳性病人的血清中。

它的出现稍后于HbsAg,而消失较早,与DNA多聚酶(DNAP)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密切相关,是乙肝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重要指标。

不过,HBeAg阴性并不等于没有病毒复制,如果病毒前C区基因发生突变,HBeAg不能表达而为阴性,但乙肝病毒仍在复制,患者仍有传染性,此时HBV DNA的检测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病毒的复制状态。

抗-HBe在HBeAg阴转后出现,在急性自限性乙肝病毒感染时它与抗-HBs同时出现,提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

抗-HBe一般持续1~2年,若长期存在则提示HBV DNA已和宿主(患者)的DNA整合了。

“两对半”中的“半”是指核心抗体(抗-HBc)。

它一般在HBsAg出现后3~5周出现。

有时急性自限性HBV感染患者血中HBsAg已消失,抗-HBs还没有出现,此时仅可检测到抗-HBc,这一阶段称为“窗口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BV的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
模式号:HBsAg抗-HBs、 HBeAg抗-HBe、抗-HBc临床意义:

1.-----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⑴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 ⑵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
现;⑶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⑴既往感染过HBV;⑵急性HBV感染恢复期;⑶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4.-+--- ⑴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⑵既往感染。
5.-+-++ 急性HBV感后康复。
6.+---+ ⑴急性HBV感染;⑵慢性HBsAg携带者;⑶传染性弱。
7.-+--+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
8.+--++ ⑴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⑵慢性HBsAg携带者;⑶传染性弱。
9.+-+-+ 急慢性乙型肝炎。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10.+---- ⑴急性HBV感染早期;⑵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 ⑴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⑵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 早期HBV感染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 ⑴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⑵慢性携带者。
14.++--- ⑴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⑵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⑴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⑵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19.--+-- ⑴非典型性急性感染;⑵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感染早期,HBsAg
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急性HBV感染中期。

XXXXXXXXXXX
2011年11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