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摘要:地方高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先进独特的教育理念、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教师知能素养的全面提高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实现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开放;条件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活动的总和。

近年来,校本课程开发逐渐被引用到高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研究中来,地方高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特殊意义,它既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和品牌学校的重要标志,又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1.高校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地方品牌高校的打造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湖南吉首大学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过程中,由一系列的具有湘西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凝炼而成的办学特色赢得了朱总理和著名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先生的高度赞扬,称赞“吉首大学是湘西人的骄傲”;陕西师范大学因地处西安,注重对唐史的研究和有关课程的开发;西北农林大学因地处西北,注重对西北干旱地区农作物生长规律的研究和有关课程的开发;陕西理工学院因地处汉中,注重对秦岭南坡生物资源和汉水流域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以及有关课程的开发等;广西大学在专业设置方面很好地适应了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中,研究开发了具有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广西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如铝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广西右江医学院在原有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了一系列的特色课程,如民族医学与方剂学、民族医学与内科、儿科、妇科等,为右江革命老区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有作为”的基层医疗卫生专门人才……这些有益的尝试都开拓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新路,为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在长期的实践中凝炼自己的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奠定了基础,也充分体现了高校地方校本课程的价值地位。

2.高校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背景,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需要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建设和改进的过程。

它能够从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教师的特长出发,并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它可以照顾到本校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而教师和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共同体,教师作教学主体,在充分理解和掌握了学校办
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学生发展需要及个性特长的基础上,根据地方发展的需要和自己的特长,重点建设了一系列的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加快学生的能力发展的助动力。

3.高校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独特风格的养成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制中的核心主体,其个性品质必然影响其对课程的选择、设计与实施。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因为要转变课程观念、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师生关系等等,势必会引起教师与课程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全方位的、深层次的价值观、知识、能力、心理、个性等要素的互动交流,在这个“以个性养成个性”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养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而且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教学思想的变化与教学内容的变化,其直接结果就是引发和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如果抛开学校去谈教师的发展或成长,那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石和依托。

因此,教师的发展只能在学校中、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对自身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实现。

高校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有利于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4.高校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科研化,真正实现高校的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目标。

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学校教学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同时高校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有不少是教师科研的成果,它凝结着教师最新的科研智慧,在教学过程中其新颖性和现实性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和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与科研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从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来看,高校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特别是地方高校往往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开发校本课程,十分强调地方适应性和实用性,也就更有利于产学研目标的实现。

5.高校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是多样的,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要求高校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校本课程有机动灵活、服务面宽的优势,在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方面有较大运作空间,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校可以通过开发与建设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培养更多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要。

二、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
1.先进而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定位引领着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
从总体上讲,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都有统一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很难照顾到各级各类高校的特殊性。

强调统一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也很难满足当今时代丰富多样的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求。

高校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定位,并根据具体的办学定位、教育资源和学校环境以及师生特色确立自己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如重庆大学的“扎根重庆,立足西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北京工业大学的“立足北京,依托北京,服务北京”;河北农业大学的“坚定不移地走太行山之路”;广西右江医学院在原有的基础上重点
建设了一系列的特色课程,有民族医学与方剂学、民族医学与内科、民族医学与儿科、民族医学与妇科等,为右江红土地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有作为”的基层医疗卫生专门人才。

很显然,这些学校都是在达到国家对学校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又充分考虑到自己学校独特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等,从而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凝炼了各自的办学特色的。

2.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确保了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学校有一个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

这种组织结构具备广泛而通畅的交流渠道,能够分散权力,有利于小组工作和小组内部以及小组之间乃至各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

在这个组织结构中,人们乐意接受领导是基于专业能力的认同,而不是权力使然。

因此,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管理者的职责和素养非常重要。

研究表明,一所学校的管理者要引领学校进行变革和革新,就必须积极地建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具备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管理风格和人格特征。

这一点对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这样深刻的变革而言,尤其重要。

此外,校本课程的实施会使学校成为评价的焦点,受到来自校内外的各种压力,要求学校工作有别于国家统一课程计划下的运作方式,这无疑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

一所高校要顺利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领导素质,包括与上级行政部门和中介机构协调合作的能力,与教职工进行不断的对话并鼓励其合作的能力,以及科学灵活使用权力的艺术以及具有管理策略、科学精神和开放意识。

这是推动和引导学校内部积极的力量而进行的预期的变革,争取实现预期目标的必备条件。

3.教师知能素养的全面提高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英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腾豪斯(Stenhouse)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也就是说,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导力量和最终实施者,教师的经验、态度、知识、能力等都会对课程起决定性作用。

要使教师从自发到自觉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适当的在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自己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负责课程实施、课程评估,而不仅仅是实施课程,因此,需要教师具备制定课程目标的能力、确定课程内容的能力、实施课程的能力和评估课程的能力。

同时学校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课程本身也是为学生的学习而设置的。

学生参与课程开发可以使学生主体自身得到发展。

因此,如何适应学生的兴趣、个性、能力和需要,使课程开发符合学生利益,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是高校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特别关注的重要课题。

离开了教师与学生这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双主体,校本课程开发是无法进行的。

4.客观公平的评价机制与满足师生成就欲的激励机制是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助推力
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由学校自主进行的,而且是各不相同的,国家很难采用类似于外部统一考试等评价手段来及时准确地评价校本课程的开发成效。

因此,
校本课程开发除了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介机构的认可评估外,还需要依靠学校师生的自我评价,特别是要依靠教师个体的自律和自我反思,不断地反思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通过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张永宜.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与思考[J].教育与管理,2000(6).
[4]张灵芝.试析当代中国课程理论的失语现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4).
[5]杨明权,袁书卷.关于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3(3).
[6]祁和平.利用校本课程开发,引领教师专业发展[J].教师教育,2005(5).
[7]刘旭东.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